CN112466872B -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66872B
CN112466872B CN202011391340.3A CN202011391340A CN112466872B CN 112466872 B CN112466872 B CN 112466872B CN 202011391340 A CN202011391340 A CN 202011391340A CN 112466872 B CN112466872 B CN 112466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component
obtaining
preset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913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66872A (zh
Inventor
徐爱华
陆琳欢
季林冲
秦远东
孙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Bo Wo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Bo Wo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Bo Wo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Bo Wo Automobile Electronic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913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66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6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6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66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判断所述引线设计图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对所述引线设计图信息进行修正。实现了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线,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集成电路板是载装集成电路的一个载体,集成电路板的布线对集成电路的使用性能具有很大影响。一般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以达到电路板的使用需求。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布线不合理,元件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信号干扰,从而影响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布线不合理,元件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信号干扰,从而影响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通过所述智能布线系统获取所述电路板的基础信息和需求信息,来对所述电路板安装元件的安装密度、引线设计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满足电路板使用需求,并对不满足条件的安装方式及布线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
上述说明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一判断单元14,第四获得单元15,第二判断单元16,第五获得单元17,第三判断单元18,第六获得单元19,第五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6。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布线不合理,元件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信号干扰,从而影响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申请概述
一般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以达到电路板的使用需求。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布线不合理,元件安装不当等原因造成信号干扰,从而影响使用性能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在介绍了本申请基本原理后,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来具体介绍本申请的各种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应用于一智能布线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0: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
具体而言,由所述智能布线系统的输入端输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电路板内集成电路的器件类型、器件尺寸、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各个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等基础信息;输入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电路板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几何要求、布局要求等信息。通过获得所述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为后续自动进行所述集成电路的布线设计奠定了基础。
步骤S200: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
具体而言,由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预设的满足所述第一基础信息的电路元件设计图纸,由所述智能布线系统自动获得,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所述设计图信息中各元件信息均满足所述第一需求信息。
步骤S300: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为所述设计图中各元器件布置的密度,依据所述智能布线系统由所述设计图中的元器件数量、位置、间隔距离等信息自动获得。
步骤S400: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
步骤S500: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密度阈值为所述系统预设的所述元器件安装的密度限制阈值信息,元件安装密度过高可能造成信号干扰,影响电路板性能。若通过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满足预设密度阈值,则代表所述第一密度信息符合系统布线要求,则获得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即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所述引线为从元器件封装体内向外引出的导线,引线的合理布置对元器件与电路板的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步骤S600: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
步骤S700: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
步骤S800: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S900: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有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即所述引线的设计图信息获得所述引线的布置信息,包括走线、连接等信息,继而依据所述引线设计图判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则获得交点的数目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引线满足所述第一需求信息的安装标准条件,若所述第一交点数据满足所述第一条件,则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引线安装符合要求,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所述电路板的使用及安装要求。
进一步而言,为了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本申请实施例S800还包括:
步骤S801: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弯折;
步骤S802:若存在弯折,则获得第一弯折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弯折信息包括弯折角度和弯折数量;
步骤S803: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弯折信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S804: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合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合并用于将所述第一修改指令合并之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由所述智能布线系统获得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并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引线安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所述引线出现弯折情况极易造成信号耦合,对信号接收和发射产生不利影响。若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引线存在弯折,则获得引线弯折的角度及数量信息,并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若不满足,则获得所述第一合并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修改指令进行调整,同时调整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引线的弯折情况及相交情况。实现了进一步保证引线安装的合理、正确性,保证了元器件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而言,为了获得第二修改指令,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0还包括:
步骤S201a: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的第一元器件和第二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所述第二元器件为相连接的两个元器件;
步骤S202a: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第一长度;
步骤S203a:判断所述第一长度是否为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
步骤S204a:如果所述第一长度不是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则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的第二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第三基础信息;
步骤S205a:获得所述第一长度对于所述第二基础信息、第三基础信息的第一影响度;
步骤S206a:判断所述第一影响度是否处于预设影响度阈值范围内;
步骤S207a:若不处于,则获得第二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二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信号的辐射强度与引线长度具有正比例关系,引线越长,越容易造成干扰。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所述第二元器件为相连接的两个元器件,由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和第二元器件之间的引线长度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长度是否为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所述第二元器件之间的最短引线长度,若为最短长度,则无须调整,若所述第一长度不是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则分别判断所述第一长度对所述第一元器件、第二元器件的基础信息的影响度是否超过预设,若超过,则依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对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第二元器件进行调整,从而使所述引线的长度满足元器件使用性能的需求。进一步实现了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7a还包括:
步骤S207a1:获得标准元件信息库;
步骤S207a2:根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获得第一修改信息;
步骤S207a3:根据所述第一修改信息和所述标准元件信息库构件第一训练数据集;
步骤S207a4:将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输入第一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和用来标识第一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7a5:获得所述第一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
具体而言,基于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由所述智能布线系统获得所述标准元件信息库。所述第一修改信息为由所述第二修改指令获得的所述元器件的修改信息。所述机器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数据训练的过程本质上为监督学习的过程。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和用来标识第一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在获得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的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会输出标识的第一输出结果对机器学习模型输出的第一输出结果进行校验,如果输出的第一输出结果信息同标识的第一输出结果信息相一致,则本数据监督学习完成,则进行下一组数据监督学习;如果输出的第一输出结果信息同标识的第一输出结果信息不一致,则机器学习模型自身进行调整,直到机器学习模型达到预期的准确率后,进行下一组数据的监督学习。通过训练数据使机器学习模型自身不断地修正、优化,通过监督学习的过程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处理所述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使得所述元器件的修正信息更为准确。通过基于训练模型获得修正后的元器件信息,实现了保证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200还包括:
步骤S201b: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的第三元器件和第四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为相邻的两个元器件;
步骤S202b: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的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第二功率信息;
步骤S203b:获得所述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二功率信息之间的第一功率差;
步骤S204b:判断所述第一功率差是否超过预设功率差阈值范围;
步骤S205b:若超过,则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步骤S206b: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S207b:若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三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三修改指令用于修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布置方式,或,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或所述第四元器件进行修正。
具体而言,由所述智能布线系统自动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的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第二功率信息,由于所述第三元器件和第四元器件为相邻元件,若强功率元件与弱功率元件相邻,则可能造成信号干扰,影响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因此需要获得所述第一功率信息和第二功率信息之间的第一功率差,若所述第一功率差超过所述预设功率差阈值范围,则需要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之间的第一距离。并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对应的满足所述第一需求信息的元件距离。若所述第一距离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需要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或所述第四元器件进行修正。实现了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400还包括:
步骤S401:如果所述第一密度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各个元器件的形状信息和容量信息;
步骤S402:依次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形状信息和容量信息对于所述第一需求信息的第二影响度;
步骤S403: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第二影响度序列信息;
步骤S404: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第一成本信息;
步骤S405:根据所述第一成本信息和所述第二影响度序列信息,获得待调整元器件信息;
步骤S406:对所述待调整元器件进行调整之后,获得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
具体而言,若所述第一密度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分别获得所述多个元器件的形状和容量信息,判断所述元器件的形状和容量对所述第一需求信息的影响度,并基于所述第一影响度及所述元器件的成本信息,获得待调整元件信息,对所述元件进行调整之后,获得调整之后的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实现了通过对元件进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元件安装的准确、合理性的技术目的。
进一步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406还包括:
步骤S4061:获得预设布线信息;
步骤S4062:将所述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输入第二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二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和用来标识第二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步骤S4063:获得所述第二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布线信息的结果信息。
具体而言,所述预设布线信息包括预设布线方式、布线规则的信息。通过将所述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输入第二训练模型,通过训练数据使机器学习模型自身不断地修正、优化,通过监督学习的过程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处理所述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信息,即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布线信息的结果信息。通过获得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布线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设计是否合理。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由于采用了通过所述智能布线系统获取所述电路板的基础信息和需求信息,来对所述电路板安装元件的安装密度、引线设计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满足电路板使用需求,并对不满足条件的安装方式及布线方式进行调整,以达到保证布线和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避免信号干扰,保证了电路板使用性能的技术目的。
2、由于采用了将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输入训练模型,再由训练模型输出元器件的修正信息的方式,基于训练模型自身能不断优化学习、从而获得“经验”来处理数据更准确的特点,使得所获得的所述元器件的修正信息更加准确,通过准确的获得所述元件的修正信息,实现了保证元件安装的合理、正确性的技术目的。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同样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11,所述第一获得单元11用于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12,所述第二获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13,所述第三获得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14,所述第一判断单元14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
第四获得单元15,所述第四获得单元15用于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16,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6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
第五获得单元17,所述第五获得单元17用于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
第三判断单元18,所述第三判断单元18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六获得单元19,所述第六获得单元19用于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所述第四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弯折;
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若存在弯折,则获得第一弯折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弯折信息包括弯折角度和弯折数量;
第五判断单元,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弯折信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合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合并用于将所述第一修改指令合并之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的第一元器件和第二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所述第二元器件为相连接的两个元器件;
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第一长度;
第六判断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长度是否为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
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长度不是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则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的第二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第三基础信息;
第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长度对于所述第二基础信息、第三基础信息的第一影响度;
第七判断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影响度是否处于预设影响度阈值范围内;
第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若不处于,则获得第二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二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标准元件信息库;
第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五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获得第一修改信息;
第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六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改信息和所述标准元件信息库构件第一训练数据集;
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输入第一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和用来标识第一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第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获得标准元件信息库;
第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十八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获得第一修改信息;
第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改信息和所述标准元件信息库构件第一训练数据集;
第二输入单元,所述第二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输入第一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和用来标识第一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第二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的第三元器件和第四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为相邻的两个元器件;
第二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的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第二功率信息;
第二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二功率信息之间的第一功率差;
第八判断单元,所述第八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功率差是否超过预设功率差阈值范围;
第二十四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四获得单元用于若超过,则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第九判断单元,所述第九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第二十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五获得单元用于若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三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三修改指令用于修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布置方式,或,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或所述第四元器件进行修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十六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六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密度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各个元器件的形状信息和容量信息;
第二十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七获得单元用于依次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形状信息和容量信息对于所述第一需求信息的第二影响度;
第二十八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第二影响度序列信息;
第二十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二十九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第一成本信息;
第三十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本信息和所述第二影响度序列信息,获得待调整元器件信息;
第三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一获得单元用于对所述待调整元器件进行调整之后,获得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十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二获得单元用于获得预设布线信息;
第三输入单元,所述第三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输入第二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二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和用来标识第二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第三十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十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布线信息的结果信息。
前述图1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通过前述对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示例性电子设备
下面参考图3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图3图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文所述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步骤。
其中,在图3中,总线架构(用总线300来代表),总线3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300将包括由处理器3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3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3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306在总线300和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301和发送器3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
处理器302负责管理总线3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3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3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
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
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
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
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获得第一修改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弯折;
若存在弯折,则获得第一弯折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弯折信息包括弯折角度和弯折数量;
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弯折信息是否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合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合并用于将所述第一修改指令合并之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的第一元器件和第二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所述第二元器件为相连接的两个元器件;
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第一长度;
判断所述第一长度是否为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
如果所述第一长度不是所述第一元器件的引线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引线之间的最短长度,则获得所述第一元器件的第二基础信息和所述第二元器件的第三基础信息;
获得所述第一长度对于所述第二基础信息、第三基础信息的第一影响度;
判断所述第一影响度是否处于预设影响度阈值范围内;
若不处于,则获得第二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二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进行修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进行修正,还包括:
获得标准元件信息库;
根据所述第二修改指令,获得第一修改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修改信息和所述标准元件信息库构件第一训练数据集;
将所述第一训练数据集输入第一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一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修改信息、标准元件信息库和用来标识第一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获得所述第一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为修正后的所述第一元器件,和/或,所述第二元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的第三元器件和第四元器件,其中,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为相邻的两个元器件;
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的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第二功率信息;
获得所述第一功率信息和所述第二功率信息之间的第一功率差;
判断所述第一功率差是否超过预设功率差阈值范围;
若超过,则获得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之间的第一距离;
判断所述第一距离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若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三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三修改指令用于修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所述第四元器件的布置方式,或,对所述第三元器件和/或所述第四元器件进行修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密度信息不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中各个元器件的形状信息和容量信息;
依次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形状信息和容量信息对于所述第一需求信息的第二影响度;
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第二影响度序列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获得所述各个元器件的第一成本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成本信息和所述第二影响度序列信息,获得待调整元器件信息;
对所述待调整元器件进行调整之后,获得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预设布线信息;
将所述调整之后的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输入第二训练模型,其中,所述第二训练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获得,所述多组中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训练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预设布线信息和用来标识第二输出结果的标识信息;
获得所述第二训练模型的输出信息,其中,所述输出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输出结果,其中,所述第二输出结果为所述第二引线设计图信息是否满足所述预设布线信息的结果信息。
8.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电路板的第一基础信息和第一需求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基础信息,获得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布置设计图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一密度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密度信息是否满足预设密度阈值;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如果满足所述预设密度阈值,则获得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第二图像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包括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设计图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中,所述待布置元器件的引线是否存在交点;
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若存在交点,则获得第一交点数目信息;
第三判断单元,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需求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交点数据信息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若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则获得第一修改指令,其中,所述第一修改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进行修正。
9.一种集成电路布线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391340.3A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66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1340.3A CN112466872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91340.3A CN112466872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6872A CN112466872A (zh) 2021-03-09
CN112466872B true CN112466872B (zh) 2021-08-03

Family

ID=7480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91340.3A Active CN112466872B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6687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54901B2 (en) * 2010-12-02 2015-02-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arameter variation improvement
CN106650047B (zh) * 2016-12-05 2020-06-30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有限公司 可编程逻辑器件布局方法及装置
CN108520128B (zh) * 2018-03-29 2022-04-15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558667B (zh) * 2018-11-23 2023-07-14 珠海一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布线阻塞的优化方法
CN109598067A (zh) * 2018-12-06 2019-04-09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印刷电路板的布线方法、布线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66872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900742A (zh) 车辆的参考轨迹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93211B (zh) 一种智能化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2466872B (zh) 一种集成电路布线方法及装置
CN109492310A (zh) 一种线路检查的方法及检查装置
CN115952760A (zh) 一种数模电路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5960188A (en) Method for modeling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s in a cycle based simulator
CN112435250B (zh) 一种集成电路的智能检修方法和装置
CN112632884B (zh) 门级网表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10867A (zh) 一种3d模拟配电柜电路接线方法及系统
US8079012B2 (en) Method for acquiring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 in method for estimating simultaneous switching noise o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753376B (zh) 一种汽车线束设计尺寸确定方法
CN116933702A (zh) 一种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57848A (zh) 确定逻辑核布局的方法、模型训练方法、电子设备、介质
CN115639395A (zh) 电子负载并机电流回显算法、并机系统和电子设备
US2005028374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race lengths of a PCB layout
CN111159262A (zh) 自动驾驶仿真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199133B (zh) 一种自动布线绕线的方法
CN112069767A (zh) 一种传输线布线长度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US6640332B2 (en) Wiring pattern decision method considering electrical length and multi-layer wiring board
CN113391187A (zh) 一种电路板走线通流量的达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US20090222784A1 (en) Design method estimating signal delay time with netlist in light of terminal line in macro, and program
CN116842895B (zh) 随机行走在电容抽取中的细粒度的并行处理方法
CN112183016B (zh) 快速建立pinpair等长约束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78659A (zh) 分配车道识别数据至Link上的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7236408A (zh) 一种复杂要素体系的体系贡献率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