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6403B -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6403B
CN112456403B CN202011215021.7A CN202011215021A CN112456403B CN 112456403 B CN112456403 B CN 112456403B CN 202011215021 A CN202011215021 A CN 202011215021A CN 112456403 B CN112456403 B CN 112456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component
inclined wedge
bolt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50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6403A (zh
Inventor
常瑜
汪恩辉
何潜
左雁冰
丛阳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50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6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6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6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6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6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9/00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00Devices for securing together, or prevent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 F16B1/02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 F16B1/04Means for securing elements of mechanisms after operation disengaged by movement of the actuating member of the element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装置包括第一斜楔、第二斜楔、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固定件、调节件和固定座;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于固定座上;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相对的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且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均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触或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固定连接,第一斜楔与第二部件接触;固定件穿过第一斜楔的一端与第二斜楔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调节件从第二斜楔的另一端穿过并顶在第一斜楔的另一端。通过调整调节件、紧固固定件,利用第一斜楔、第二斜楔成对配合,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间受力或位置的调整。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领域,为了改变设备中两个受力较大且具有一定间距的部件或一个部件的两个支腿的局部受力状态时,常常采用预紧装置来实现受力状态的调整;为了改变两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经常会采用升降装置来调整部件的升降,实现两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两部件间受力状态或位置的调整,相对都比较复杂、比较大型,且成本较高、拆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将两个零部件(甚至是大型件)紧密结合起来,改变设备的局部受力状态的装置及方法;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两个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实施的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包括第一斜楔、第二斜楔、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固定件、调节件和固定座;所述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置于固定座上;所述的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相对的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且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均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接触或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固定连接,第一斜楔与第二部件接触;所述固定件穿过第一斜楔的一端与第二斜楔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所述调节件从第二斜楔的另一端穿过并顶在第一斜楔的另一端。
所述的固定件采用的是第一螺栓。
所述的调节件采用的是第二螺栓。
所述的第二斜楔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第二斜楔的下部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一端开有贯穿板面用于连接调节件的第二通孔;第一斜楔的上部为柱状体且其中一个面是与第一斜楔匹配的斜面,其余面为平面,且柱状体的上端面中心开有盲孔;板状结构与第一部件的接触侧与柱状体上斜面的相对侧面平齐。
所述的柱状体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小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宽度。
所述的第一斜楔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第一斜楔的上部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一端开有贯穿板面的用于连接固定件的第一通孔;第一斜楔的下部为柱状体且其中一个面为斜面,其余面为平面;板状结构与第二部件的接触侧与柱状体上斜面的相对侧面平齐。
所述的柱状体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小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宽度。
所述的第一通孔为条形通孔。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均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改善两者之间的受力状态时,进入步骤二,当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只有其中之一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调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相对位置时进入步骤五;
步骤二:当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处于非水平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三;当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处于水平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将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固定连接,随后将第一斜楔插入第二斜楔与第二部件之间,且使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直至第一斜楔与第二部件、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及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旋拧第一螺栓,将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与第二部件、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及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步骤四:将第一斜楔插入第二斜楔与第二部件之间,且使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直至第一斜楔与第二部件、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及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旋拧第一螺栓,将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与第二部件、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及第二斜楔与第一部件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步骤五:将第二斜楔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将第一斜楔固定连接在活动的第二部件上,且使第二斜楔与第一斜楔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随着第二螺栓的调整第一斜楔沿第二斜楔的斜面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当第二部件抵达预设位置后,通过旋拧第一螺栓将第一斜楔与第二斜楔固定,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位置锁定。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斜楔的成对设置,利用两侧螺栓的配合来轻松的实现斜楔相对的松懈与紧固。
(2)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成本较低。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调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相对位置,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垂直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斜楔的结构主视图;
图5是第一斜楔的结构俯视图;
图6是第二斜楔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第一斜楔和第二斜楔水平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斜楔;2-第一螺栓;3-第二斜楔;4-第二螺栓;5-第一部件;6-第二部件;7-盲孔;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7所示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包括第一斜楔1、第二斜楔3、第一部件5、第二部件6、固定件、调节件和固定座10;所述的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置于固定座10上;所述的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相对的设置在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之间,且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均与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接触或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固定连接,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接触;所述固定件穿过第一斜楔1的一端与第二斜楔3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所述调节件从第二斜楔3的另一端穿过并顶在第一斜楔1的另一端。
在实际使用时,当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均处于固定状态且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处于非水平工作状态,需要改善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两者之间的受力状态时,将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固定连接,随后将第一斜楔1插入第二斜楔3与第二部件6之间,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调节件,直至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调整固定件,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将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结合为一体,共同受力,改变第一部件5或第二部件6局部受力的状态。当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均处于固定状态且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处于水平工作状态,需要改善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两者之间的受力状态时,将第一斜楔1插入第二斜楔3与第二部件6之间,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调节件,直至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调整固定件,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将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结合为一体,共同受力,改变第一部件5或第二部件6局部受力的状态。
当第一部件5、第二部件6只有其中之一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调整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之间相对位置时,将第二斜楔3与固定座10固定连接,将第一斜楔1固定连接在活动的第二部件6上,且使第二斜楔3与第一斜楔1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调节件,随着调节件的调整第一斜楔1沿第二斜楔3的斜面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当第二部件6抵达预设位置后,通过旋拧调整固定件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将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的位置锁定,从而方便的调整了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实际使用时,采用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固定连接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便于操作。
本发明通过斜楔的成对设置,利用两侧螺栓的配合来轻松的实现斜楔相对的松懈与紧固。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实施,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和图3所示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固定件采用的是第一螺栓2。
优选的是,所述的调节件采用的是第二螺栓4。
在实际使用时,固定件和调节件采用本技术方案,只需要旋拧第一螺栓2和第二螺栓4即可达到调整或锁紧目的,不仅操作简单方便,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的第一斜楔1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第一斜楔1的上部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一端开有贯穿板面的用于连接固定件的第一通孔8;第一斜楔1的下部为柱状体且其中一个面为斜面,其余面为平面;板状结构与第二部件6的接触侧与柱状体上斜面的相对侧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的柱状体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小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宽度。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斜楔1采用本技术方案,不仅能方便的进行调节,较好的达到调节的目的,而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四:
参照图4和图5所示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的第一通孔8为条形通孔。
在实际使用时,第一通孔8设置为条形通孔,便于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发生相对位移后,能够方便的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进行固定连接,锁定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位置。
实施例五:
参照图1、图3和图6所示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所述的第二斜楔3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第二斜楔3的下部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一端开有贯穿板面用于连接调节件的第二通孔9;第一斜楔1的上部为柱状体且其中一个面是与第一斜楔1匹配的斜面,其余面为平面,且柱状体的上端面中心开有盲孔7;板状结构与第一部件5的接触侧与柱状体上斜面的相对侧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的柱状体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小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宽度。
在实际使用时,第二斜楔3采用本技术方案,不仅能方便的进行调节,较好的达到调节的目的,而且成本较低。
实施例六:
一种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均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改善两者之间的受力状态时,进入步骤二,当第一部件5、第二部件6只有其中之一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调整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之间相对位置时进入步骤五;
步骤二:当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处于非水平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三;当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处于水平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将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固定连接,随后将第一斜楔1插入第二斜楔3与第二部件6之间,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4,直至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旋拧第一螺栓2,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步骤四:将第一斜楔1插入第二斜楔3与第二部件6之间,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4,直至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旋拧第一螺栓2,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步骤五:将第二斜楔3与固定座10固定连接,将第一斜楔1固定连接在活动的第二部件6上,且使第二斜楔3与第一斜楔1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4,随着第二螺栓4的调整第一斜楔1沿第二斜楔3的斜面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当第二部件6抵达预设位置后,通过旋拧第一螺栓2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将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的位置锁定。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本方法,能够方便、轻松的进行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之间相对位置或受力状态的改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斜楔(1)、第二斜楔(3)、第一部件(5)、第二部件(6)、固定件、调节件和固定座(10);所述的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置于固定座(10)上;所述的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相对的设置在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之间,且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均与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接触或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固定连接,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接触;所述固定件穿过第一斜楔(1)的一端与第二斜楔(3)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所述调节件从第二斜楔(3)的另一端穿过并顶在第一斜楔(1)的另一端;
所述的第二斜楔(3)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第二斜楔(3)的下部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一端开有贯穿板面用于连接调节件的第二通孔(9);第一斜楔(1)的上部为柱状体且其中一个面是与第一斜楔(1)匹配的斜面,其余面为平面,且柱状体的上端面中心开有盲孔(7);板状结构与第一部件(5)的接触侧与柱状体上斜面的相对侧面平齐;
所述的第一斜楔(1)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一体结构;第一斜楔(1)的上部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一端开有贯穿板面的用于连接固定件的第一通孔(8);第一斜楔(1)的下部为柱状体且其中一个面为斜面,其余面为平面;板状结构与第二部件(6)的接触侧与柱状体上斜面的相对侧面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件采用的是第一螺栓(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件采用的是第二螺栓(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体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小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状体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连接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的宽度且小于长方形的板状结构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通孔(8)为条形通孔。
7.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均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改善两者之间的受力状态时,进入步骤二,当第一部件(5)、第二部件(6)只有其中之一处于固定状态且需要调整第一部件(5)和第二部件(6)之间相对位置时进入步骤五;
步骤二:当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处于非水平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三;当第一斜楔(1)和第二斜楔(3)处于水平工作状态时,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将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固定连接,随后将第一斜楔(1)插入第二斜楔(3)与第二部件(6)之间,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4),直至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旋拧第一螺栓(2),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步骤四:将第一斜楔(1)插入第二斜楔(3)与第二部件(6)之间,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4),直至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的缝隙消除,通过旋拧第一螺栓(2),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连接且使第一斜楔(1)与第二部件(6)、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及第二斜楔(3)与第一部件(5)之间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步骤五:将第二斜楔(3)与固定座(10)固定连接,将第一斜楔(1)固定连接在活动的第二部件(6)上,且使第二斜楔(3)与第一斜楔(1)的斜面相对并接触;随后调整第二螺栓(4),随着第二螺栓(4)的调整第一斜楔(1)沿第二斜楔(3)的斜面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之间的位置发生相对变化,当第二部件(6)抵达预设位置后,通过旋拧第一螺栓(2)将第一斜楔(1)与第二斜楔(3)固定,将第一部件(5)与第二部件(6)的位置锁定。
CN202011215021.7A 2020-11-04 2020-11-04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2456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5021.7A CN112456403B (zh) 2020-11-04 2020-11-04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5021.7A CN112456403B (zh) 2020-11-04 2020-11-04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6403A CN112456403A (zh) 2021-03-09
CN112456403B true CN112456403B (zh) 2023-11-03

Family

ID=7483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5021.7A Active CN112456403B (zh) 2020-11-04 2020-11-04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6403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0153Y (zh) * 2006-04-19 2007-05-1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机活动横梁的楔形导位结构
CN202045263U (zh) * 2011-03-17 2011-11-23 天津市津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模具侧冲机构的改进结构
WO2012065410A1 (zh) * 2010-11-19 2012-05-24 青岛诺义信模具部件有限公司 多功能拼装斜楔
CN203495807U (zh) * 2013-08-31 2014-03-26 西安志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斜楔式高度调整装置
CN203844403U (zh) * 2014-05-15 2014-09-24 库尔兹压烫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侧压烫印模具
CN204320976U (zh) * 2014-11-28 2015-05-13 浙江锐泰悬挂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的侧冲机构
CN205167388U (zh) * 2015-11-25 2016-04-20 宁波格林斯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动模板的承接装置
CN206795659U (zh) * 2017-05-25 2017-12-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水轮机水导瓦间隙调整装置
CN209021077U (zh) * 2018-09-13 2019-06-25 长春吉文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双滑块斜楔结构
CN213923969U (zh) * 2020-11-04 2021-08-10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0153Y (zh) * 2006-04-19 2007-05-1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液压机活动横梁的楔形导位结构
WO2012065410A1 (zh) * 2010-11-19 2012-05-24 青岛诺义信模具部件有限公司 多功能拼装斜楔
CN202045263U (zh) * 2011-03-17 2011-11-23 天津市津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冲压模具侧冲机构的改进结构
CN203495807U (zh) * 2013-08-31 2014-03-26 西安志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斜楔式高度调整装置
CN203844403U (zh) * 2014-05-15 2014-09-24 库尔兹压烫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一种侧压烫印模具
CN204320976U (zh) * 2014-11-28 2015-05-13 浙江锐泰悬挂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的侧冲机构
CN205167388U (zh) * 2015-11-25 2016-04-20 宁波格林斯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动模板的承接装置
CN206795659U (zh) * 2017-05-25 2017-12-26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水轮机水导瓦间隙调整装置
CN209021077U (zh) * 2018-09-13 2019-06-25 长春吉文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双滑块斜楔结构
CN213923969U (zh) * 2020-11-04 2021-08-10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6403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0316B1 (en) Removable shoulder stop assembly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8500477B2 (en) Individual loading mechanism with simplified locking arrangement
CN112456403B (zh) 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及方法
WO2017079471A1 (en) Panel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enclosures
CN213923969U (zh) 一种利用斜楔实现两部件间受力或位置调整的装置
CN203435962U (zh) 抽屉侧板结构
KR101335801B1 (ko) 알루미늄 프로파일의 연결구 구조
US2017025796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10168959A1 (en) Toolless card lock mechanism
TWI402448B (zh) 用於安裝托架的掛栓總成
CN103780197A (zh) 太阳能模组支架组合
CN209787673U (zh) 滑轨总成
CN108843913B (zh) 安装在床柱上的智能医疗设备活动支架
US8282174B2 (en) Corner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enclosure
CN216243221U (zh) 一种竖直千斤顶的水平微调装置
CN218924912U (zh) 一种破碎机机架
CN213985953U (zh) 一种用于气缸式动态机械载荷的定位机构
CN219787201U (zh) 电池焊接夹具
CN218030952U (zh) 一种拼接型防松紧固件
CN217779368U (zh) 一种硅棒放置架
CN216274430U (zh) 一种线路板电镀工艺用可调框架
CN219102480U (zh) 用于图像采集设备的可调节安装架
CN107420706B (zh) 隐藏式显示器升降装置
CN218178294U (zh) 支撑架
CN216681143U (zh) 一种便于机床导轨拆装的伸缩弹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