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392B -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9392B
CN112449392B CN202011415772.3A CN202011415772A CN112449392B CN 112449392 B CN112449392 B CN 112449392B CN 202011415772 A CN202011415772 A CN 202011415772A CN 112449392 B CN112449392 B CN 1124493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switching
terminal device
histo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157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9392A (zh
Inventor
周伯俊
柯腾辉
苗岩
戴鹏
周壮
谭永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157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93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9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93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3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通信技术领域中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终端设备接入了5G锚点基站的情况下,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是指位于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内、处于移动状态、处于业务态的短距离用户;若终端设备是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不返回策略,让终端设备继续接入5G锚点基站;若终端设备不是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返回策略,让终端设备切换至所属的运营商提供的LTE基站。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减少了弱覆盖区域用户的切换次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了加快实现5G网络覆盖目标,通常采用基站共享方式建设网络。基站共享的基本原理为一个5G基站同时虚拟为多个运营商的基站,也即多个运营商共享同一个5G基站。
目前的5G共享方案中,在不同运营商区域内采用单锚点方案,该区域中仅有一家运营商的5G网络和多个运营商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覆盖。利用5G承建方的一段频率作为共享锚点频率,承建方与共享方两方都将通过该共享锚点频率接入5G网络。
但是在弱覆盖区域中,所有终端设备都需要返回各自的LTE运营商网络中,待测量到有信号强的5G共享锚点后方可返回5G服务,对于短时经过弱覆盖区域的终端设备来说,恢复5G网络连接时间较长,最终给终端设备的使用用户的体验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可以减少弱覆盖区域用户的切换次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基站为5G锚点基站,所述方法包括: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CRI-SSB,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业务态;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长期演进网络的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用户;若所述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不返回策略,所述不返回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继续接入所述5G锚点基站,所述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是指位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内、处于移动状态、处于业务态的短距离用户;若所述终端设备不是所述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返回策略,所述返回策略包括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终端设备所属的运营商提供的LTE服务的目标基站。
本方法中,通过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来决定终端设备是否需要切换回该终端设备所属的运营商提供的长期演进网络服务的目标基站。具体地,当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时,不需要切换回LTE中。这与现有技术中只要终端设备位于弱覆盖区域就切换至LTE的方法相比,减少了一些弱覆盖区域用户的切换次数,进而可以避免这部分终端设备因基站切换时延导致的通信质量不好的问题,最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包括:在时长为T1的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弱覆盖区域内。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单边带信息CRI-SSB,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包括:在时长为T2的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时刻的CRI-SSB信息和结束时刻的CRI-SSB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时刻的CRI-SSB信息与所述结束时刻的CRI-SSB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2,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业务态,包括:在时长为T3的时间段内,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5G锚点基站之间存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业务态。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长期演进网络的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用户,包括: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时长为T4的时间段内的历史基站切换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有N个历史切换基站,N为正整数;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切换至所述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所述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i为1至N中的所有整数;计算所述第i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其中,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20058710000021
Ed表示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Di表示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Pi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切换至所述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所述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若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大于或等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为长距离移动用户;若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小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为短距离移动用户。
该实现方式判断的短距离移动用户更为准确,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弱覆盖区域下不需要切换至LTE网络的终端设备,进而可以减小这一部分终端设备的切换次数,最终可以避免这部分终端设备因基站切换时延导致的通信质量不好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不返回策略还包括:在时长为T5的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自所述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返回策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测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一强度;测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5G锚点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二强度;当所述第一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强度时,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5G锚点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5G锚点基站之后,在T6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自所述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T6为正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例如,该装置可以包括判断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所述5G锚点基站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CRI-SSB,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业务态;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长期演进网络的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用户。
所述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不返回策略,所述不返回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继续接入所述5G锚点基站,所述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是指位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内、处于移动状态、处于业务态的短距离用户;若所述终端设备不是所述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返回策略,所述返回策略包括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终端设备所属的运营商提供的LTE服务的目标基站。
本装置中,通过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来决定终端设备是否需要切换回该终端设备所属的运营商提供的长期演进网络服务的目标基站。具体地,当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时,不需要切换回LTE中。这与现有技术中只要终端设备位于弱覆盖区域就切换至LTE的方法相比,减少了一些弱覆盖区域用户的切换次数,进而可以避免这部分终端设备因基站切换时延导致的通信质量不好的问题,最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在时长为T1的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弱覆盖区域内。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在时长为T2的时间段内,获取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时刻的CRI-SSB信息和结束时刻的CRI-SSB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时刻的CRI-SSB信息与所述结束时刻的CRI-SSB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2,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在时长为T3的时间段内,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5G锚点基站之间存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业务态。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时长为T4的时间段内的历史基站切换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有N个历史切换基站,N为正整数;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切换至所述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所述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i为1至N中的所有整数;计算所述第i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其中,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20058710000031
Ed表示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Di表示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Pi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切换至所述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所述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若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大于或等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为长距离移动用户;若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小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为短距离移动用户。
该实现方式判断的短距离移动用户更为准确,从而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弱覆盖区域下不需要切换至LTE网络的终端设备,进而可以减小这一部分终端设备的切换次数,最终可以避免这部分终端设备因基站切换时延导致的通信质量不好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不返回策略之后,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在时长为T5的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自所述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或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返回策略之后,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测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一强度;测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5G锚点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二强度;当所述第一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强度时,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5G锚点基站;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5G锚点基站之后,在T6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自所述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T6为正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该收发器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以实现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可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该存储器。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设备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通信接口与目标系统通信,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通信接口与其他系统通信,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其中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结合图1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适用的系统架构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通信网络100可以包括:用户设备101、5G锚点基站102、锚点小区103、LTE基站104、LTE小区105、LTE基站106和LTE小区107。
用户设备可以用于通过无线空口连接到运营商部署的接入网设备,继而接入数据网络。基站主要用于实现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基站又包括共享基站和非共享基站。
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共享基站可以包括5G锚点基站102(也可以称为5G共享基站),非共享基站可以包括LTE基站104和LTE基站106。
假设LTE基站104是用户设备101的LTE运营商基站,那么用户设备101可以使用5G锚点基站102和LTE基站104的频段资源,因而可以在5G锚点基站102和LTE基站104的频段资源之间进行切换。锚点小区103是指5G锚点基站102所服务的无线区域,用户设备101在锚点小区103中,可以通过5G锚点基站102连接5G网络;LTE小区105是指LTE基站104所服务的无线区域,用户设备101可以在LTE小区105中,通过LTE基站104连接第四代移动通信(4thGeneration,4G)网络。LTE小区107是指LTE基站106所控制的无线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架构图,除图1中所示功能单元之外,该网络架构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单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上述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01,可以为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电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和/或用于在无线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
如图1所示,当用户设备101处于锚点小区103的弱覆盖区域时,现有的5G锚点基站的切换方法是不管用户设备101当前处于何种用户状态,直接将用户设备101返回到该用户设备的运营商的LTE基站104所覆盖的LTE小区105中,待检测到有信号强的5G锚点基站所覆盖的5G网络时,用户设备101才切换回5G网络连接,这使得当用户设备101处于短距离移动业务态时,恢复5G网络连接时间较长,频繁切换网络也为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5G锚点基站的切换方法。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S201至S205。该方法可以由5G锚点基站执行,或者可以由应用于5G锚点基站的芯片执行,当然也可以有其他计算设备来执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S201,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该5G锚点基站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基站。
示例性的,判定终端设备是否处于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的方法可以包括:计算终端设备在时长为T1的时间段内的多个时刻分别从5G锚点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并计算信号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数量与这多个时刻的数量的比值,若该比值大于50%时,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位于弱覆盖区域内,否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不处于弱覆盖区域内。
该示例中,时长为T1的时间段可以称为第一时间段。第一时间段的时长T1和第一信号强度阈值可以是预先根据经验设置好的;50%这个比例阈值仅是一种示例,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该比例阈值,例如可以将该比例阈值设置为60%。
S202,根据终端设备的CRI-SSB,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示例性的,判定终端设备是否为处于移动状态可以包括:将一段时间长度为T2的时间段的开始时间记为Ts,将该时间段的结束时间记为Te,获取终端设备在Ts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单边带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sourceindicator-single side band,CRI-SSB)和终端设备在Te时刻的CRI-SSB信息;若Ts时刻的CRI-SSB信息减去Te时刻的CRI-SSB信息得到的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2,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静止状态;若Ts时刻的CRI-SSB信息减去Te时刻的CRI-SSB信息的值的绝对值大于2,则确定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
该示例中,时长为T2的时间段可以称为第二时间段。第二时间段的时长T2可以是预先根据经验设置好的。此外,“2”这个数值也仅是一种示例,对单边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进行比较所使用的信息阈值可以是基于需求或经验设置的。
S203,根据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业务态。
示例性的,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业务状态可以包括:在后台网管系统中提取终端设备当前的业务状态信息,业务状态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链接信息;在时长为T3的时间段内,若终端设备的业务状态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与5G锚点基站之间存在RRC连接,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业务态;若终端设备的业务状态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与5G锚点基站之间不存在RRC连接,则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
该示例中,时长T3可以是预先根据经验设置好的。
S204,根据终端设备的LTE网络中的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和终端设备切换至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用户。
示例性的,判断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移动用户可以包括如下操作:
确定终端设备在时长为T4的时间段内的历史基站切换次数St,其中,终端设备在第四时间段内的历史切换基站的数量记为N,N为正整数;
计算终端设备在该时间段内切换至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每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历史基站切换总次数的比值,其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Si与历史基站切换次数St的比值Pi满足关系式Pi=Si/St,i为整数,且依次从1取至N;
计算每个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与终端设备切换至该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其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Pi1与该终端设备切换至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Pi2之间的距离Di满足如下关系式:
Di=6371.004*arccos[sin(Lat1)*sin(Lat2)+cos(Lat1)*cos(Lat2)*cos(Lon1-Lon2)]*π/180,其中,Lat1表示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纬度信息,Lon1表示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经度信息,Lat2表示该终端设备切换至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纬度信息,Lon2表示该终端设备切换至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经度信息;
计算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其中,历史基站切换距离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2820058710000061
Ed表示历史基站切换距离,Di表示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与终端设备切换至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Pi表示终端设备在T4时间段内切换至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
若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大于或等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该终端设备为长距离移动用户;
若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小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该终端设备为短距离移动用户。
该示例中,时长T4可以是预先根据经验设置好的;计算终端设备与历史切换基站之间的距离的公式也仅是一种示例,例如,还可以采用欧式距离公式来计算终端设备与历史切换基站之间的距离;计算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的公式也仅是示例,本实施例也可以使用其他公式来计算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例如,对终端设备与各个历史切换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行加权平均以得到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
S205,若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不返回策略,不返回策略包括终端设备继续接入5G锚点基站,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是指位于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内、处于移动状态、处于业务态的短距离用户;若终端设备不是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返回策略,返回策略包括将终端设备切换至该终端设备所属的运营商提供LTE网络服务的目标基站。
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位于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内、处于移动状态和处于业务态,且为短距离用户时,可以判断该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否则可以将该终端设备确定为非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
本实施例中,确定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不返回策略,可以使得该终端设备继续停留在5G锚点基站,并接收终端设备对5G新无线(new radio,NR)的信号信息的反馈。进一步地,当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信息判断预设条件得到满足时,可以将该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
示例性的,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信息判断预设条件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执行如下操作:确定终端设备在时长为T5的时间段内的多个时刻接收到的、来自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并计算这多个时刻中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在该比例大于50%时,将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
该示例中,将时长为T5的时间段记为第五时间段,第五时间段的时长T5可以是基于经验预先设置好的;比例阈值“50%”也仅是一种示例,本申请对该比例阈值不做限制,该比例阈值可以是基于需求或经验设置的;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也可以是基于需求或经验设置的。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为非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或者说终端设备不是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时,可以执行返回策略。
本实施例中,执行返回策略之后,终端设备可以测量附近5G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并反馈信号信息,若存在5G锚点基站的信号强度强于终端设备当前连接的LTE网络服务的目标基站的信号强度,则终端设备可以接入至该5G锚点基站或者说该5G锚点基站允许该终端设备接入。
例如,测量终端设备与当前接入的LTE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一强度;测量终端设备与5G锚点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二强度;当第一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强度时,将终端设备切换至5G锚点基站。
终端设备接入该5G锚点基站之后,可以在固定时长内反馈5G NR信号强度的信息。可选地,若5G锚点基站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信息判断预设条件得到满足,则终端设备可以接入5G网络,或者说运行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
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信息判断预设条件得到满足的示例性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前述内容,不同之处在于,第五时间段的时长可以设置不一样的值,以及第二信号强度阈值也可以设置不一样的值。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所处区域的信号强度、移动状态、业务状态以及位置状态实现5G锚点基站切换及5G网络接入,不需要将所有处于弱覆盖区域的用户都返回到各自的LTE运营商网络中,进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弱覆盖区域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3和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因此也能实现上述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装置300可以包括判断模块301和执行模块302。判断模块301也可以称为判断单元301,执行模块302也可以称为执行单元302。判断模块301和执行模块302对应的步骤或操作可以通过处理器来执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装置30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例如,判断模块301用于实现S201-S204,执行模块302用于实现S205。
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所示的装置400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400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3以及总线404。其中,存储器401、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3通过总线404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
存储器40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401可以存储程序,当存储器401中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402执行时,处理器402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方法的各个步骤。例如,处理器402可以执行判断模块301和执行模块302对应的操作或步骤,从而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
处理器402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推理车道的方法或训练车道推理模型的方法。
处理器402还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4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上述处理器40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401,处理器402读取存储器4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方法所需执行的功能,例如,可以执行图2所示实施例的各个步骤/功能。
通信接口403可以使用但不限于收发器一类的收发装置,来实现装置4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
总线404可以包括在装置400各个部件(例如,存储器401、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3)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装置400可以是电子设备,或者,也可以是配置于电子设备中的芯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但也可能表示的是一种“和/或”的关系,具体可参考前后文进行理解。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基站为第五代通信网络5G锚点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单边带信息CRI-SSB,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业务态;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长期演进网络的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用户;
若所述终端设备为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不返回策略,所述不返回策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继续接入所述5G锚点基站,所述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是指位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内、处于移动状态、处于业务态的短距离用户;
若所述终端设备不是所述弱覆盖短距离移动业务态用户,则执行返回策略,所述返回策略包括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终端设备所属的运营商提供的长期演进网络服务的目标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所述5G锚点基站的弱覆盖区域,包括:
在时长为T1的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所述5G锚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强度小于第一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位于所述弱覆盖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资源指示符-单边带信息CRI-SSB,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移动状态,包括:
在时长为T2的第二时间段内,根据获取到的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时刻的CRI-SSB信息和结束时刻的CRI-SSB信息,若所述终端设备开始时刻的CRI-SSB信息与所述结束时刻的CRI-SSB信息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2,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移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处于业务态,包括:
在时长为T3的第三时间段内,若所述终端设备的无线资源控制链接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5G锚点基站之间存在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处于业务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长期演进网络的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判断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为短距离用户,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时长为T4的第四时间段内的历史基站切换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有N个历史切换基站,N为正整数;
计算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切换至所述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所述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i为1至N中的所有整数;
计算所述第i历史切换基站的位置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
计算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其中,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FDA0002820058700000021
Ed表示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Di表示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时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Pi表示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四时间段内切换至所述N个历史切换基站中第i个历史切换基站的次数与所述历史基站切换次数的比值;
若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大于或等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为长距离移动用户;
若所述历史基站切换距离小于长距离移动用户判断标准距离,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为短距离移动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返回策略还包括:
在时长为T5的第五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自所述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所述返回策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测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一强度;
测量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5G锚点基站之间的信号的第二强度;
当所述第一强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强度时,将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5G锚点基站;
所述终端设备切换至所述5G锚点基站之后,在T6时间段内,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来自所述5G锚点基站的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强度阈值的时刻的比例大于50%时,将所述终端设备接入5G网络,T6为正数。
8.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各个功能模块。
9.一种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用于计算机执行的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2011415772.3A 2020-12-07 2020-12-07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Active CN1124493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772.3A CN112449392B (zh) 2020-12-07 2020-12-07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15772.3A CN112449392B (zh) 2020-12-07 2020-12-07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392A CN112449392A (zh) 2021-03-05
CN112449392B true CN112449392B (zh) 2022-09-13

Family

ID=7474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15772.3A Active CN112449392B (zh) 2020-12-07 2020-12-07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93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7055A (zh) * 2021-03-12 2022-09-2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8209A1 (fr) * 2006-05-09 2007-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configurer les chemins de trafic dans un système relais et procédé de commutation pour stations mobiles
CN102869063A (zh) * 2012-09-10 2013-0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空中接口调整方法与装置
CN109640250A (zh) * 2018-12-04 2019-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定向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9075876A1 (zh) * 2017-10-20 2019-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3625B2 (ja) * 2008-01-24 2011-12-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および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JP2013197828A (ja) * 2012-03-19 2013-09-30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US20190357110A1 (en) * 2018-05-18 2019-11-21 Mapsted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lization-based data connectivity transition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128209A1 (fr) * 2006-05-09 2007-11-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configurer les chemins de trafic dans un système relais et procédé de commutation pour stations mobiles
CN102869063A (zh) * 2012-09-10 2013-01-0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空中接口调整方法与装置
WO2019075876A1 (zh) * 2017-10-20 2019-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调度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640250A (zh) * 2018-12-04 2019-04-1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定向切换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异构无线网络中的SIP终端移动性研究;卢正新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15;第37卷(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392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327B (zh) 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43662B2 (en) Method for resource selection in D2D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000561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Handover Decisions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CN109996332B (zh) 驻留的方法和设备
CN113114439A (zh) 用于定位的方法与装置
CN110012497B (zh) 测量方法和终端
CN110022555A (zh) 一种无线漫游上网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50493A (zh) 一种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US9408119B2 (e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12383946B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网络设备
US9173189B2 (en) Determining WLAN edges
CN109716821B (zh) 波束赋形信息的交互方法和网络设备
US8908638B2 (en) Method for handover of terminal, network element,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449392B (zh) 终端设备的服务基站的切换方法和相关装置
US20180152849A1 (en) Enable access point availability prediction
TWI555414B (zh) 通訊裝置、細胞測量以及細胞重新選擇之決定方法
CN110856205B (zh) 测量方法、配置方法和设备
RU2738670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8810953B (zh) 测量上报的处理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KR20140019843A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를 스캐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620991B (zh) 通信系统、头戴式显示器及其切换传输模式的方法
CN114760666B (zh) 小区重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16205B (zh)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16026A (zh) 小区切换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
US803666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witching base station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