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1695A -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 Google Patents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1695A
CN112441695A CN201910810317.4A CN201910810317A CN112441695A CN 112441695 A CN112441695 A CN 112441695A CN 201910810317 A CN201910810317 A CN 201910810317A CN 112441695 A CN112441695 A CN 1124416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qg
hxg
siphon
liquid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03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Q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Q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Q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Qing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03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16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16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69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01G31/02Special apparatu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6Accessories for aquaria or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5Filters for aquari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10/00Siph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2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animal husbandr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虹吸管,具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等于或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经由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气体上升并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潮汐装置或生物净水系统或潮汐过滤装置或沼泽过滤装置或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族养殖装置或鱼植共生装置,具有所述的虹吸管或所述的落水胆。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降低虹吸截止噪音低、降低堵塞、降低震颤、增加适应性、控制精准的优点,提供了多种全新的技术思路。

Description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流体力学装置,具体涉及虹吸管、落水胆、潮汐装置、生物净水系统、潮汐过滤装置、沼泽过滤装置、污水处理系统、水族养殖装置、鱼植共生装置。
背景技术
虹吸(siphonage)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虹吸管的实体形式一般有,倒U型管、金钟罩(入液腔(HXG-RYD)管腔大于出液腔(HXG-CYD)管腔,腔顶(HXG-D)封闭,出液腔(HXG-CYD)位于入液腔(HXG-RYD)的管腔内的方式)等方式。
虹吸的实质是因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因为h1<h2,,所以根据帕斯卡定律p=ρgh,装置中左管中的液体压强小于右管的液体压强,另外,在B点跟C点分别有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表现为上低下高,但在此处B点与C点高度相对地球的大气压计算高度来说,可以忽略两者间的大气压强差值。所以,p1=ρgh1>ρgh2=p2,那么在A左端的压强就大于A右端的的压强,在大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共同作用下,液朝一个方向移动,现有技术的虹吸管都是利用虹吸入水口进气增大虹吸管内压的方式使得虹吸管内液流截止,存在虹吸截止噪音大的问题,存在运行震颤的问题,存在容易堵塞的问题。
潮汐式生物过滤器就是利用自然虹吸原理,在水位达到一定水平时,再让水位下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生物滤料在浸没状态和裸露状态交替出现。这样液流对滤料的冲击力减小到了最小,而且这样可以使硝化细菌等好氧菌与气体充分接触。水体的溶氧更加有所保证。进而总体上提高生物过滤的效率;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不但可以用于水族养殖,还可以用于污水处理。
落水胆是利用虹吸管产生负压,进而利用负压驱动阀结构,通过阀结构的大管进行大排量排水的装置,落水胆具有排水速度快(大管管径大排水速度快)、虹吸稳定的优点(虹吸管小,不容易出现不断流和不启动的问题),现有的落水胆存在噪音非常大、震动激烈、阀结构容易漏水、水锤效应大密封片寿命短的问题。
沼泽过滤是利用植物与微生物共生的生物过滤方式,具有防便宜实惠、容易维护、耗能很低的优点,是国际上应用广泛的生物过滤方式,现有技术的沼泽过滤存在,无光或弱光条件或冬天情况下,由于植物根系、微生物、鱼类、水生生物等共同消耗氧气,很容易出现水体缺氧、沉淀区容易臭水、植物烂根等问题;将潮汐装置用于沼泽过滤后,由于潮汐的呼吸功能和增氧功能,好氧菌和植物的根都能够充分接触气体,减少了烂根、缺氧的发生。
鱼植共生(Aquaponics)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植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植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鱼植共生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有三点:第一种植方式可自证清白。因为鱼植共生系统中有鱼存在,任何农药都不能使用,稍有不慎会造成鱼和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死亡和系统的崩溃。第二鱼植共生脱离土壤栽培,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因此鱼植共生系统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都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第三鱼植共生系统蔬菜有特有的水生根系,如果鱼植共生农场带着根配送的话,消费者很容易识别蔬菜的来源,避免消费者产生这个菜是不是来自批发市场的疑虑。采用虹吸原理的潮汐装置用于鱼植共生,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环保的有益效果,但是噪音大的问题一直存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公司潜心研究多年,投入巨资,试验了无数方案,终于研究出了本发明,并将他们运用于落水胆、潮汐装置、生物净水系统、潮汐过滤装置、沼泽过滤装置、污水处理系统、水族养殖装置、鱼植共生装置。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方案。
1、虹吸管;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等于或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经由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气体上升并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2、虹吸管;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从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并在交接口(JQG-2)处形成气柱(QZ),气柱(QZ)隔断出液腔(HXG-CYD)的液流,虹吸管内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的压差使得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之间的液流反转方向流动,气柱(QZ)跟随液流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本技术内容相对技术内容1具有增强反冲力和低噪音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内容相对技术内容1具有创造性)。
3、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的最高位置高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
4、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5、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R),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6、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或等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虹吸效应启动前,液体淹没进气口(JQG-1),小部分液体从进气通道(JQG)流入出液腔(HXG-CYD),虹吸效应启动后,液面下降到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时,气体从进气通道(JQG)进入出液腔(HXG-CYD)。
7、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采用具有过气不过液的功能的浮力阀(JQG-F)实现;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或等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液面高于浮力阀(JQG-F)时浮力阀(JQG-F)闭塞,液体无法进入出液腔(HXG-CYD),当液面低于浮力阀(JQG-F)时浮力阀(JQG-F)开放,气体从进气通道(JQG)进入出液腔(HXG-CYD)。
8、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阻尼孔(ZNK)或节流孔实现。
9、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单向阀(DXF)实现,利用单向阀抑制气流速度或进气时期。(注释:部分单向阀的开口直径可以利用作为控制进气通道(JQG)尺寸的最小尺寸,可以抑制进气速度;由于部分单向阀存在启动压力门槛,使得气体在虹吸效应完全启动后才较大量(相对虹吸效应完全启动之前)的通过单向阀从进气通道(JQG)进入虹吸管内,也就说可以保证进气速度的提升速度滞后于虹吸管内液流速度的提升速度,可以进一步的保障虹吸效应效应的启动的顺利进行)。
10、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调节阀(TJF)实现,利用调节阀(TJF)的流速调节功能,调节进气的速度。
11、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在设计时控制进气通道(JQG)的管径实现。(注释:技术人员实际运用是需要按具体需求根据运用场合、液体粘度、虹吸管管径而而选择符合实践应用要求的管径,保证虹吸管的的运行符合具体应用要求)。
12、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同时采用技术内容7到11所述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13、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的设计目的是‘在气体可以流入虹吸管现成气柱的基础上,合理降低单位时间内虹吸管从出口(HXG-CK)带走的气体的总量’。
14、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的设计目的不是‘增大单位时间内虹吸管从出口(HXG-CK)带走的气体的总量’。
15、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虹吸管所在容腔的液面周期性涨落,以实现潮汐功能为应用目的。
16、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不是‘位于虹吸管管壁上的孔’。
17、如技术内容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交接口(JQG-2)到入液腔(HXG-RYD)轴线的距离小于出液腔(HXG-CYD)轴线到入液腔(HXG-RYD)轴线的距离,即交接口(JQG-2)位于出液腔(HXG-CYD)内侧。
18、如技术内容1-17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虹吸管的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1、安装:将虹吸管竖直安装在规则容器中,出液腔(HXG-CYD)穿过容器底部,出口(HXG-CK)位于容器外部;
2、启动:用泵给容器持续加水;
3、调试:如果液面到达腔顶(HXG-D),但液流无法完全充斥出液腔(HXG-CYD),则应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以降低进气速度,持续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直到虹吸效应能够完全启动;
液面下降过程中,如果虹吸管出现震颤现象,则应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以降低进气速度,持续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直到震颤消除。
19、落水胆,具有虹吸管(HXG)、负压腔(FYQ)、负压液道(FYK)、密封片(TXM)、大管(DG);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虹吸管(HXG)入口(HXG-RK)与负压腔(FYQ)相通;大管(DG)与密封片(TXM)的表面配合形成可打开和闭合的阀结构;虹吸效应运行过程中,液体依次流经负压液道(FYK)、负压腔(FYQ)、虹吸管(HXG)时,负压腔(FYQ)内外压差驱动阀结构开启,进而通过大管排水;其特征在于:
虹吸管(HXG)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负压液道(FYK);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等于或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经由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气体上升并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20、落水胆,具有虹吸管(HXG)、负压腔(FYQ)、负压液道(FYK)、密封片(TXM)、大管(DG);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虹吸管(HXG)入口(HXG-RK)与负压腔(FYQ)相通;大管(DG)与密封片(TXM)的表面配合形成可打开和闭合的阀结构;虹吸效应运行过程中,液体依次流经负压液道(FYK)、负压腔(FYQ)、虹吸管(HXG)时,负压腔(FYQ)内外压差驱动阀结构开启,进而通过大管排水;其特征在于:
虹吸管(HXG)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负压液道(FYK)的水平位置(SP-K);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从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并在交接口(JQG-2)处形成气柱(QZ),气柱(QZ)隔断出液腔(HXG-CYD)的液流,虹吸管内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的压差使得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之间的液流反转方向流动,气柱(QZ)跟随液流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21、落水胆,具有虹吸管(HXG)、负压腔(FYQ)、负压液道(FYK)、密封片(TXM)、大管(DG);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虹吸管(HXG)入口(HXG-RK)与负压腔(FYQ)相通;大管(DG)与密封片(TXM)的表面配合形成可打开和闭合的阀结构;虹吸效应运行过程中,液体依次流经负压液道(FYK)、负压腔(FYQ)、虹吸管(HXG)时,负压腔(FYQ)内外压差驱动阀结构开启,进而通过大管排水;其特征在于:
虹吸管(HXG)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等于或低于负压液道(FYK)的水平位置(SP-K);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经由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气体上升并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由于阀结构开启时负压腔(FYQ)外部流过密封片表面的液流能够提供负压,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与负压液道(FYK)的水平位置(SP-R)的距离根据阀结构排液速度为参照合理设计。
22、落水胆,具有虹吸管(HXG)、负压腔(FYQ)、负压液道(FYK)、密封片(TXM)、大管(DG);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虹吸管(HXG)入口(HXG-RK)与负压腔(FYQ)相通;大管(DG)与密封片(TXM)的表面配合形成可打开和闭合的阀结构;虹吸效应运行过程中,液体依次流经负压液道(FYK)、负压腔(FYQ)、虹吸管(HXG)时,负压腔(FYQ)内外压差驱动阀结构开启,进而通过大管排水;其特征在于:
虹吸管(HXG)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等于或低于负压液道(FYK)的水平位置(SP-K);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从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并在交接口(JQG-2)处形成气柱(QZ),气柱(QZ)隔断出液腔(HXG-CYD)的液流,虹吸管内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的压差使得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之间的液流反转方向流动,气柱(QZ)跟随液流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由于阀结构开启时负压腔(FYQ)外部流过密封片表面的液流能够提供负压,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与负压液道(FYK)的水平位置(SP-R)的距离根据阀结构排液速度为参照合理设计。
23、如技术内容19-22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落水胆,其特征在于:阀结构的大管(DG)具有阀孔(DG-FK)、出液孔(CYK);
大管(DG)的出液孔(CYK)的数量等于或大于1;
大管(DG)的出液孔(CYK)的开口总面积小于大管(DG)的阀孔(DG-FK)的开口面积,以抬高大管内液体灌注时大管(DG)的阀孔(DG-FK)部位的大管的管腔内的液体压力;
大管(DG)的阀孔(DG-FK)的位置高于大管(DG)的出液孔(CYK)。
24、如技术内容23所述的落水胆,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将大管(DG)的出液孔(CYK)伸入落水胆所在容腔的下方的第二容腔的液面以下。
25、如技术内容19-24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落水胆,其特征在于:在入液腔(HXG-RYD)与负压腔(FYQ)之间具有第一单向阀(DXF-A),第一单向阀(DXF-A)用于阻止入液腔(HXG-RYD)中液体流到负压腔(FYQ)内(注释:起到降低密封片(TXM)的拍击大管(DG)的拍击声的作用)。
26、如技术内容25所述的落水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排液通道(PSG),排液通道(PSG)的第一端与虹吸管的入液腔(HXG-RYD)相通,排液通道(PSG)第二端与外部相通,排液通道(PSG)的第一端与虹吸管的入液腔(HXG-RYD)相通的位置高于第一单向阀(DXF-A),排液通道(PSG)上具有第二单向阀(DXF-B),第二单向阀(DXF-B)用于阻止外部液体或气体通过排液通道(PSG)进入入液腔(HXG-RYD);第二单向阀(DXF-B)允许入液腔(HXG-RYD)的液体或气体通过排液通道(PSG)排出。
27、如技术内容19-26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落水胆的调试方法,其特征在于:
1、安装:将虹吸管竖直安装在规则容器中,出液腔(HXG-CYD)穿过容器底部,虹吸管的出口(HXG-CK)位于容器外部;
2、启动:用泵给容器持续加水;
3、调试:如果液面到达腔顶(HXG-D),但液流无法完全充斥虹吸管的出液腔(HXG-CYD),则应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以降低进气速度,持续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直到虹吸能够完全启动;
液面下降过程中,如果虹吸管出现震颤现象,则应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以降低进气速度,持续增强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直到震颤消除;
虹吸截止时如果能够听到密封片拍击大管的拍击声(一般是砰或啪的声音),应降低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以增加进气速度,多次调试降低进气通道(JQG)的进气速度抑制能力,直到虹吸截止时听不到密封片拍击大管的拍击声。
28、潮汐装置或生物净水系统或潮汐过滤装置或沼泽过滤装置或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族养殖装置或鱼植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技术内容1-17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虹吸管。
29、潮汐装置或生物净水系统或潮汐过滤装置或沼泽过滤装置或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族养殖装置或鱼植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技术内容19-26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落水胆。
技术原理及其有益效果:
虹吸持续过程中,由于入口总压的持续降低,导致液流速度渐渐变慢,又由于液流变慢导致液流对交接口(JQG-2)出的气体的裹挟能力变小,会出现气泡过大,导致震颤或虹吸完全启动水位被抬高所以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实际需求抑制进气通道(JQG)气流的流速或进入时期。
有益效果1.1:由于本发明的入口(HXG-RK)并不吸气,没有管腔内气液交换的咕噜声,可以起到降低虹吸截止噪音的作用。
有益效果1.2:传统设计的虹吸管完全截止之前会有一部分气体经过腔顶(HXG-D)后再被冲走,本发明被冲走的气体没有经过腔顶(HXG-D),相对传统设计更加稳定。
有益效果1.3:由于本发明的虹吸截止位置由交接口(JQG-2)控制,控制位置相对传统设计更加精准。
有益效果1.4:由于本发明入口(HXG-RK)并不吸气,可以有效减少虹吸截止过程的时间,断流迅速,不会出现传统虹吸管多次循环“吸气虹吸截止、停止吸气虹吸继续”这一过程的现象,降低了虹吸管内液流速度反复激烈波动的情况的发生,降低了虹吸管截止时的震颤。
有益效果1.5:由于本发明的虹吸截止方法是实现压力差方向变化,推动虹吸管内液流反向流动,反流过程实际也是虹吸效应的过程,这种利用‘反向虹吸效应’终止‘正向虹吸效应’的精妙绝伦的设计,为虹吸效应的截流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有益效果1.6:由于本发明的反向虹吸过程的压强大的部位(交接口(JQG-2))位于虹吸管内部,这种将虹吸管正压部位设置到出液腔(HXG-CYD)的设计,突破了常规思路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有益效果1.7:传统设计的虹吸管,以提高压差增加虹吸力度强度为目的,本发明突破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障碍,故意违背部分设计目的,以降低正向虹吸时压差为代价,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降低噪音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思路。
有益效果1.8:传统设计的虹吸管,对虹吸启动前的液体泄漏严防死守,本发明突破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障碍,故意违背部分设计目的,以小部分液体泄漏为代价(参见实施例9),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降低噪音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技术思路。
有益效果1.9:由于本发明的虹吸截止之前具有反向虹吸,虹吸管内液流反向流动,最终冲击入口(HXG-RK),使得本发明的入口(HXG-RK)具有反冲洗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入口(HXG-RK)堵塞。
有益效果1.a:由于本发明的虹吸管的管内液体流速由正到负,且其中经历流速降低过程为持续的平滑变化过程,不像传统技术那样虹吸管内流速激烈突变,降低了运用本发明的落水胆的阀结构的水锤效应、增加了密封片的寿命、增加了产品寿命。
有益效果1.b:采用本发明的虹吸管的落水胆在虹吸效应截止之前,虹吸管内液体存在反推过程,虹吸管给阀结构施加的驱动力由零变正压,这个压力有利于阀结构的紧密闭合,能够保证阀结构的稳定性和闭合质量,减少阀结构泄露的发生。
有益效果2.1:本发明将出液的大管的出液口和阀结构驱动的虹吸管的出液口分开,并将大管的出液孔设计在第二容腔的液面以下(第一次排水时排气后不再有气体进入),减少了液体灌注时管腔内的气体,降低了噪音。
有益效果2.2:本发明将大管的出液口口径设置为小于大管的阀孔,提升了阀结构开启时大管的阀孔附近的液压,降低了阀结构开启难度,降低了阀结构排水结束时阀结构附近负压突变过快导致的阀结构迅速关闭,降缓了阀结构关闭速度,降低了阀结构的水锤效应,增加了阀结构的使用寿命。
有益效果2.3:本发明将大管的出液口口径设置为小于大管的阀孔,提升了阀结构开启时大管的阀孔附近的液压,解决了现有落水胆的阀结构在运行时偶尔出现的违背设计目的的“在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下迅速切换”的开关振颤问题(阀结构开启液位低于设计液位,阀结构关闭液位高于设计液位,该技术问题由发明人第一个发现)。
有益效果2.4:本发明将大管的出液孔设计在第二容腔的液面以下,使得密封片的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增大(大于表面暴露在大气中的压力),进而使得密封片在阀结构开启时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减小,增加了阀结构的寿命。
有益效果3.1,本发明的第一单向阀(DXF)可以起到降低落水胆噪音的有益效果,降低密封片(TXM)的拍击大管(DG)的拍击声。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虹吸管有可能和其他原件、装置、设备共用结构、原件,导致虹吸管的实际入口的变化,比如虹吸管和落水胆结合后虹吸管的结构发生变化,负压腔实质上成为虹吸管的一部分,负压孔(FYK)也在实质上成为入口;判断本发明的虹吸管的具体结构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当中虹吸效应发生时流体所流经的空间位置、结构、原件来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设计时应该注意进气通道(JQG)的目的,合理设计尺寸,合理配置符合发明目的的流体控制功能。
液压是液体压强的简称,气压是气体压强的简称。
本发明的虹吸管的制造材料可以是人造材料,也可以是天然材料,或是部分采用人工材料制造部分采用天然材料制造。
本发明的进气通道(JQG)的制造材料,可以是柔性材料、弹性材料、硬质材料。
技术人员解读本发明时应该按照专利法规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这个虚拟人的角度来思考解读,不应故意违背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错误的解读本发明。具体运用是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按照实现‘反向虹吸液流’设计目的,精心调试,达到想要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降低虹吸截止噪音低、降低堵塞、降低震颤、增加适应性、控制精准的优点,提供了多种全新的技术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其虹吸管的结构形式为‘金钟罩’。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示意图。
图15、16、17、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5的工作原理示例图,其中大箭头是正向液流方向。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虹吸管,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从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并在交接口(JQG-2)处形成气柱(QZ),气柱(QZ)隔断出液腔(HXG-CYD)的液流,虹吸管内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的压差使得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之间的液流反转方向流动,气柱(QZ)跟随液流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通过设置进气通道(JQG)的管径实现。
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与实施例1的虹吸管不同之处在于,虹吸管的形状不同。
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与实施例2的虹吸管不同之处在于,构成进气通道(JQG)的管道从虹吸管的出口伸进出液腔(HXG-CYD)。
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的形式为金钟罩形式,即大管套小管的方式,入液腔(HXG-RYD)的管腔大于出液腔(HXG-CYD)的管腔,出液腔(HXG-CYD)位于入液腔(HXG-RYD)的管腔的空间位置中,入液腔(HXG-RYD)与出液腔(HXG-CYD)由管壁阻隔,出液腔(HXG-CYD)顶端开口与入液腔(HXG-RYD)联通,进气通道(JQG)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伸入出液腔(HXG-CYD)。
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的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通过在进气通道(JQG)上的调节阀实现。
实施例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的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通过在进气通道(JQG)上的单向阀实现。
实施例7、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的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通过在进气通道(JQG)上的阻尼孔(ZNK)实现。
实施例8、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的进气通道(JQG)为位于出液腔(HXG-CYD)的小孔实现,实际上小孔的直径小于虹吸管内直径的四分之一;为了让读者看得清,没有按照真实比例画。本实施例不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但勉强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相对本实施例具有创造性。
实施例9、如图9所示,本实施的虹吸管,例进气通道(JQG)的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进气通道(JQG)的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虹吸效应启动之前,液位上升淹没气通道(JQG)的进气口(JQG-1),液体从进气通道(JQG)流走一小部分,虹吸效应运行过程中水位下降,气体从气通道(JQG)的进气口(JQG-1)流入,要合理的设置气通道(JQG)的管径,以防进气通道(JQG)的液流过大影响虹吸效应启动或发出大的噪音;本实施例中交接口(JQG-2)位于出液腔(HXG-CYD)的内侧。
实施例10、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虹吸管具有过气不过水功能的浮力阀(JQG-F),浮力阀(JQG-F)具有倒扣的漏斗结构、浮球(JQG-F-Q)、透水孔(JQG-F-K),进气通道(JQG)的进气口(JQG-1)与漏斗结构的腔顶(HXG-D)相通,当液面高于浮力阀(JQG-F)时,浮球上浮,封住进气通道(JQG),液体无法进入进气通道(JQG),当液面低于液面高于浮力阀(JQG-F)时浮球下落,放开进气通道(JQG),气体通过进气通道(JQG)进入虹吸管内。
实施例11、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落水胆,具有负压腔(FYQ)、负压液道(FYK)、密封片(TXM)、大管(DG),大管(DG)与密封片(TXM)的表面配合形成可打开和闭合的阀结构,利用依次液体流经负压液道(FYK)、负压腔(FYQ)时,负压腔(FYQ)内外压差驱动阀结构开启,进而通过大管排水,其特征在于:具有虹吸管,虹吸管的特征在于: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与虹吸管(HXG)的出液腔(HXG-CYD)相通;
为了描述方便,将进气通道(JQG)在虹吸管中的开口称之为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负压液道(FYK)的水平位置(SP-K);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时,虹吸管内的液流冲击裹挟交接口(JQG-2)气体形成气泡冲走,保持虹吸管内液流持续,保持虹吸效应持续;
为了方便描述,将负压液道(FY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由于压力差的方向变化,使得虹吸效应的液流方向反转,虹吸管内液流经由负压腔(FYQ)流向负压液道(FYK),冲洗负压液道(FYK);气体由进气通道(JQG)迅速进入虹吸管,虹吸效应停止。
实施例12、如图12所示,落水胆,采用虹吸效应产生的负压驱动阀结构的开闭实现排水,阀结构由密封片(TXM)、大管(DG)构成,其特征在于:虹吸效应的实现采用技术内容1所述的虹吸管实现,大管(DG)具有阀孔(DG-FK)、出液孔(CYK);
大管(DG)的出液孔(CYK)的数量等于或大于1;
大管(DG)的出液孔(CYK)的开口总面积小于大管(DG)的阀孔(DG-FK)的开口面积,以抬高大管内液体灌注时大管(DG)的阀孔(DG-FK)部位的大管的管腔内的液体压力;大管(DG)的阀孔(DG-FK)的位置高于大管(DG)的出液孔(CYK)。
虹吸管启动后,落水胆所在容腔内的液体依次经由负压孔(FYK)、负压腔(FYQ)、虹吸管(HXG)、虹吸管的出口(HXG-CK)流出,虹吸效应使得负压腔内液体压强小于落水胆所在容腔内的液体的压强,弹性的密封片(TXM)变形,阀结构打开,从大管(DG)的出液孔(CYK)排出液体。
实施例13、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1的基础上,在虹吸管与落水胆负压腔相接的地方增加一个第一单向阀(DXF-A)用于防止入液腔(HXG-RYD)中水流冲到负压腔(FYQ)内,降低密封片(TXM)的拍击大管(DG)的拍击声。
实施例14、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增加排液通道(PSG),排液通道(PSG)第一端与虹吸管的入液腔(HXG-RYD)相通,排液通道(PSG)第二端与外部相通,排液通道(PSG)第一端与虹吸管的入液腔(HXG-RYD)相通的位置高于第一单向阀(DXF-A),排液通道(PSG)上具有第二单向阀(DXF-B),第二单向阀用于防止外部液体或气体通过排液通道(PSG)进入虹吸管的入液腔(HXG-RYD);当反向虹吸启动时,排液通道(PSG)可以排出虹吸管内的液体。
使用时,将大管(DG)的出液孔(CYK)伸入落水胆所在容腔的下方的第二容腔内。
实施例15、如图15、16、17、18所示的潮汐装置,将本发明的虹吸管安装在容器内,对潮汐装置的容器进行持续、合理、稳定供水,可以依靠虹吸管自动控制液面的周期性涨落。图15中虹正向吸效应启动,液体从虹吸管的入口(HGX-RK)流向交接口(JQG-2),液流冲击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形成气泡(QP),液流裹挟气泡(QP)继续前进,并从虹吸管的出口(HXG-CK)流出。图16在时间顺序上的承接图15,液面下降但反向虹吸尚未产生。图17在时间顺序上承接图16,图17的大箭头体现了交接口总压大于入口总压时,液体流向,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之间的液体反转方向从交接口(JQG-2)流向入口(HXG-RK)并流入容器的容腔内;交接口(JQG-2)与出口(HXG-CK)之间的液体方向不变,从出口(HXG-CK)流出,气柱(QZ)隔断了出液腔(HXG-CYD)的液柱。图18在时间顺序上承接图17,图18是虹吸管内被气体充满失去液流的情况。
实施例16、生物净水系统或潮汐过滤装置或沼泽过滤装置或污水处理系统或水族养殖装置或鱼植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的虹吸管或者具有前述的落水胆。
其他说明,本发明已经转化成产品,即将上市销售,本发明的研发过程持续很久,研发进展也是持续的,发明人苦心孤诣、持续研究猜得到如此简洁精妙的设计,由于研究的持续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之前的申请存在递进交叠的现象,这是正常现象,希望国家知识产权局不要误伤本发明,请不要将本发明误判为非正常申请。
考虑到审查员可能将本发明与翟爱民的发明进行对比,特此提前说明:本发明与翟爱民的发明不同重要区别特征在于,第一、翟爱民的发明的没有反向虹吸的反向液流;第二、翟爱民的发明的没有限定交接口(JQG-2)的位置,也没用相关技术思路指引;第三、翟爱民的发明的设计目的在于“增大液体裹挟气流”;第三、翟爱民的发明主观上没有力求解决虹吸噪音,客观事实上也没有解决虹吸截止噪音问题;第四、翟爱民的发明无法用于落水胆;第四、翟爱民的发明是为了收集液流的重力势能。第五、翟爱民的发明的气托不为反向虹吸设计。

Claims (10)

1.虹吸管;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等于或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经由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气体上升并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2.虹吸管;虹吸管的管腔具有入口(HXG-RK)、出口(HXG-CK)、出液腔(HXG-CYD)、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虹吸效应启动时,液体依序经由入口(HXG-RK)、入液腔(HXG-RYD)、腔顶(HXG-D)、出液腔(HXG-CYD)、出口(HXG-CK)流动,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气通道(JQG),进气通道(JQG)具有进气口(JQG-1)、交接口(JQG-2);
‘交接口(JQG-2)与出液腔(HXG-CYD)相接’或‘交接口(JQG-2)在出液腔(HXG-CYD)内’,进气口(JQG-1)与外部相通;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可以抑制气流进入速度或控制气流进入的时段;
当虹吸效应启动和运行时,出液腔(HXG-CYD)内的液流具有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体冲走的能力,以保持液流持续,保证虹吸效应稳定的启动和运行;
为了方便描述,将入口(HXG-RK)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入口总压;
为了方便描述,将交接口(JQG-2)处的气压与液压的总和称之为交接口总压;
虹吸效应持续发生过程中,虹吸管所处容腔内的液体的液面的持续降低,导致入口总压持续降低,直到入口总压低于交接口总压,气体从交接口(JQG-2)进入出液腔(HXG-CYD),并在交接口(JQG-2)处形成气柱(QZ),气柱(QZ)隔断出液腔(HXG-CYD)的液流,虹吸管内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的压差使得交接口(JQG-2)与入口(HXG-RK)之间的液流反转方向流动,气柱(QZ)跟随液流进入腔顶(HXG-D),虹吸效应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的最高位置高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R),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入口(HXG-RK)的水平位置(SP-R)。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或等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虹吸效应启动前,液体淹没进气口(JQG-1),小部分液体从进气通道(JQG)流入出液腔(HXG-CYD),虹吸效应启动后,液面下降到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时,气体从进气通道(JQG)进入出液腔(HXG-CYD)。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流体控制功能采用具有过气不过液的功能的浮力阀(JQG-F)实现;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高于或等于交接口(JQG-2)的水平位置(SP-J),进气口(JQG-1)的水平位置(SP-J-R)低于腔顶(HXG-D)的水平位置(SP-D),液面高于浮力阀(JQG-F)时浮力阀(JQG-F)闭塞,液体无法进入出液腔(HXG-CYD),当液面低于浮力阀(JQG-F)时浮力阀(JQG-F)开放,气体从进气通道(JQG)进入出液腔(HXG-CYD)。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阻尼孔(ZNK)或节流孔实现。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单向阀(DXF)实现,利用单向阀抑制气流速度或进气时期。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管,其特征在于:进气通道(JQG)具有的流体控制功能采用调节阀(TJF)实现,利用调节阀(TJF)的流速调节功能,调节进气的速度。
CN201910810317.4A 2019-08-30 2019-08-30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Withdrawn CN1124416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0317.4A CN112441695A (zh) 2019-08-30 2019-08-30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0317.4A CN112441695A (zh) 2019-08-30 2019-08-30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695A true CN112441695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4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0317.4A Withdrawn CN112441695A (zh) 2019-08-30 2019-08-30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16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1463A (zh) * 2022-01-07 2022-04-1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调压装置
CN115288088A (zh) * 2022-09-15 2022-11-04 李飞 一种洄游通道的坝上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1463A (zh) * 2022-01-07 2022-04-12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调压装置
CN114321463B (zh) * 2022-01-07 2022-09-13 安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调压装置
CN115288088A (zh) * 2022-09-15 2022-11-04 李飞 一种洄游通道的坝上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35952U (zh) 采用浮球触发的水位自适应平衡控制的新型水族箱
CN112441695A (zh) 虹吸管及落水胆及潮汐装置及生物净水系统、其他应用
US5860247A (en) Gas driven hydroponic system with a liquid pump outlet pipe connected to a variable buoyant float
CN103204592B (zh) 一种低功耗高效的水体曝气增氧装置
KR20160091052A (ko) 소형 아쿠아포닉스 시스템
CN105494049B (zh) 自主循环潮汐水位控制器和栽培器及工作方法
CN211226786U (zh) 虹吸管
CN201444799U (zh) 一种迷你水耕温室
CN112441693A (zh) 虹吸管、落水胆、潮汐装置、生物净水系统、及其应用
CN112544546A (zh) 一种自净化循环水鱼菜禽共生养殖装置
CN207219853U (zh) 基于厌氧菌培养的实现水体厌氧处理的新型水族箱
CN101717149B (zh) 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净化方法及虹吸往复式生物过滤器
CN111264450A (zh) 动水条件下鱼类探知和垂向回避过饱和tdg行为研究方法和装置
AU2010212397B2 (en) Aeration device
CN203269664U (zh) 一种低功耗高效的水体曝气增氧装置
CN217173409U (zh) 一种气提式深井耦合扬水曝气器原位水质改善系统
CN210919600U (zh) 虹吸结构
CN212740903U (zh) 一种浮水喷泉式增氧机
CN210710969U (zh) 一种浅层滞缓流水体气提式深井增压控藻与除污染设备
CN209537094U (zh) 一种一体化新型高效人工浮岛
CN110476853B (zh) 具有自洁功能的养殖网箱
CN207219826U (zh) 基于水循环系统的缸内无进、出水管路的新型水族箱
CN206835951U (zh) 基于水循环系统的具有液位警示功能的新型水族箱
KR20100022879A (ko) 양식장의 수질 및/또는 지질을 개선하는 방법과 시스템
JP4898335B2 (ja) 鞭毛藻類の異常増殖抑制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