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0732B -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0732B
CN112440732B CN201910797693.4A CN201910797693A CN112440732B CN 112440732 B CN112440732 B CN 112440732B CN 201910797693 A CN201910797693 A CN 201910797693A CN 112440732 B CN112440732 B CN 112440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small
gear
gear train
b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76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0732A (zh
Inventor
朱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76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0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0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0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0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0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43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 B60K17/046Transmission unit disposed in on near the vehicle wheel,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ial gear unit and the wheel with planetary gearing having orbital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轮边减速器包括: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多排行星齿轮机构中至少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行星轮系和大行星轮系,小行星轮系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和小齿圈;大行星轮系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和大齿圈;其中小行星轮系和所述大行星轮系同轴径向布置,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在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充分地利用径向的空间,轮边减速器的轴向的尺寸小,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现有的轮边电机和轮边减速器尺寸较大,从结构布置的角度来讲,由于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布置动力电池、电机、减速器及制动器等零部件,布置空间非常宝贵,而现有技术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或者不利于车辆这些零附件或者附件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轮边减速器,该轮边减速器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充分地利用轮边减速器径向上的空间,轮边减速器的轴向的尺寸小,结构紧凑。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轮边减速器的轮边动力总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轮边动力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轮边减速器包括: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多排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小行星轮系,所述小行星轮系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和小齿圈,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小行星架和所述小齿圈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一个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行星轮系,所述大行星轮系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和大齿圈,所述大太阳轮、所述大行星架和所述大齿圈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一个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小行星轮系和所述大行星轮系同轴径向布置,所述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在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通过设置多排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并设定其中至少一个行星齿轮机构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使轮边减速器的减速比大大提高,同时在小行星轮系和大行星轮系中,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在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缩短了轮边减速器的轴向尺寸,轮边减速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排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行星架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一个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太阳轮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行星架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所述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行星架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行星架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行星架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齿圈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齿圈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齿圈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行星架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小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齿圈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齿圈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齿圈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排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均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小行星轮系和第一大行星轮系,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小行星轮系和第二大行星轮系;所述第一小行星轮系包括:第一小太阳轮、第一小行星架和第一小齿圈,所述第一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小太阳轮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小行星架构造为第一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大太阳轮、第一大行星架和第一大齿圈,所述第一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大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大行星架构造为第一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小行星轮系包括:第二小太阳轮、第二小行星架和第二小齿圈,所述第二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大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第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小行星架构造为第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大行星轮系包括:第二大太阳轮、第二大行星架和第二大齿圈,所述第二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大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第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大行星架构造为第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轮边减速器,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动力总成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因此该轮边动力总成可以实现大减速比传动,轮边动力总成的结构紧凑,且具有占用空间小,布置方便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因此该车辆的动力总成可以实现大减速比传动,且车辆的底盘布置更加紧凑合理,动力传动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轮边减速器1,
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
小行星轮系111,小太阳轮1111,小行星架1112,小齿圈1113,
大行星轮系112,大太阳轮1121,大行星架1122,大齿圈1123,
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第一太阳轮121,第一行星架122,第一齿圈123
第一小行星轮系13,第一小太阳轮131,第一小行星架132,第一小齿圈133,
第一大行星轮系14,第一大太阳轮141,第一大行星架142,第一大齿圈143,
第二小行星轮系15,第二小太阳轮151,第二小行星架152,第二小齿圈153,
第二大行星轮系16,第二大太阳轮161,第二大行星架162,第二大齿圈163,
动力装置101,车辆2,动力总成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边减速器1。
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1包括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多排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包括小行星轮系111和大行星轮系112,小行星轮系111包括小太阳轮1111、小行星架1112和小齿圈1113,小太阳轮1111、小行星架1112和小齿圈1113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一个与动力装置101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行星轮系112包括:大太阳轮1121、大行星架1122和大齿圈1123,大太阳轮1121、大行星架1122和大齿圈1123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一个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其中小行星轮系111和大行星轮系112同轴径向布置,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在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1包括多个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多排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多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设置可以使轮边减速器1能够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其中,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星齿轮机构的组合。并且在这两个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以使轮边减速器1的布置更加紧凑,降低轮边减速器1在轴向上的尺寸。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将小行星轮系111和大行星轮系112结合,以实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具有更大的减速比,在小行星轮系111中,通过设置小太阳轮1111、小行星架1112和小齿圈1113,并设定其中的一个为固定端,在行星轮系中,通过固定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一个,以使另外的两个构造为输入端和输出端,动力可以在小行星轮系111中实现第一次降速增扭,小行星轮系111的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与大行星轮系112中的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相连,且大行星轮系112中的太阳轮、行星架和齿圈中的一个也为固定设置,以使另外两个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动力在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至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的传递过程中,以实现在大行星轮系112的降速增扭,使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能够实现两次降速增扭,动力依次通过小行星轮系111和大行星轮系112的减速增扭后可以使根据本申请的轮边减速器1的减速比相较于两级平行轴减速减速比更大。
进一步地,在大行星轮系112和小行星轮系111中,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设置在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将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在径向上布置,可以令小行星轮系111和大行星轮系112在轴向上占用的尺寸减小,充分利用轮边减速器1径向上的空间,使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布置更加合理,同时减小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在轴向上的尺寸,可以令该轮边减速器1更少地占用动力传动系统轴向上的尺寸,以方便于其他底盘零部件的布置,降低了车辆的生产难度,使车辆底盘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
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1,通过设置多排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并设定其中至少一个行星齿轮机构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使轮边减速器1的减速比大大提高,同时在小行星轮系111和大行星轮系112中,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在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缩短了轮边减速器1的轴向尺寸,轮边减速器1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包括第一太阳轮121、第一行星架122和第一齿圈123,第一齿圈123、第一太阳轮121和第一行星架122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一个与动力装置101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大行星轮系12径向套设于小行星轮系11上且小行星轮系11与大行星轮系12在径向方向全部或者至少部分重叠,小行星轮系11的小齿圈113与大行星轮系12的大太阳轮121可以设置为两个单独的元件或者设置为同一个元件。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1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充分地利用轮边减速器1径向上的空间,轮边减速器的轴向的尺寸小,结构紧凑,特别利于轮边驱动系统的布局和搭载。
如图1-7所示,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通过将第一太阳轮121、第一行星架122和第一齿圈123中的一个固定,将第一太阳轮121、第一行星架122和第一齿圈123中另外两个分别作为动力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以使动力可以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完成第一次减速过程。经过第一次减速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的第一动力输出端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相连,以使经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的动力进入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中,由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造为单排复合机构,动力可以在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中进行两次减速,使轮边减速器1可以实现对动力的至少三次减速。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构造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构造为普通的行星齿轮机构,当然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均可以构造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以使用于车辆的路边减速器实现四次减速。
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1在不增加轴向尺寸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中的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以增大轮边减速器1的减速比例,提高轮边减速器1的降速增扭效果,减少了轮边减速器1所占用的空间,使轮边减速器1的体积更加紧凑。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齿圈123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一太阳轮121与动力装置101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第一行星架122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小齿圈1113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行星架122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小行星架1112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齿圈1123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小行星架1112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行星架1122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01可以为电机,电机的动力通过第一太阳轮121输入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第一太阳轮121通过与第一行星架122上的第一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第一齿圈123构造为第一固定端,因此第一行星齿轮的内侧与太阳轮啮合,第一行星齿轮的外侧与第一齿圈123啮合,而由于第一齿圈123固定无法转动,第一行星齿轮自转的同时围绕第一太阳轮121公转,以使动力通过第一太阳轮121传递至第一行星架122,以实现第一次降速增扭。
第一行星架122作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的第一动力输出端,第一行星架122与第二行星轮系中的小输入端相连。在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行星架122相连,以使第一行星架122的动力可以输入至小太阳轮1111,由于小齿圈1113固定,在小行星轮系111中,小行星架1112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经过一次减速的动力通过第一行星架122进入到小太阳轮1111,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小齿圈1113固定,小行星齿轮的内侧与小太阳轮1111啮合,小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小齿圈1113啮合,且小行星齿轮绕小太阳轮1111公转,以使小行星架1112转动,动力在从小太阳轮1111至小行星架1112的传动的过程中实现第二次减速,小行星架1112与大太阳轮1121相连,以使经过小行星轮系111的动力进入到大行星轮系112中。
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大齿圈1123固定,大太阳轮1121与小行星架1112相连作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太阳轮1121与大行星齿轮啮合,大行星齿轮的内侧与大太阳轮1121啮合外侧与大齿圈1123啮合,在动力的传动过程中,大行星齿轮自身转动的同时还围绕大太阳轮1121转动,以实现动力在从大太阳轮1121传递至大行星架1122的过程中实现第三次减速,动力通过大行星架1122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齿圈123构造为第一固定端、小齿圈1113构造为固定端、大齿圈1123构造为固定端,由于第一齿圈123和大齿圈1123设置于轮边减速器1的径向最外侧,可以使第一固定端和固定端的设置更加方便,有助于简化轮边减速器1的结构。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小齿圈1113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行星架122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小行星架1112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行星架1122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小行星架1112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齿圈1123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在经过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后实现了第一次降速,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的第一输出端相连,以使经过第一次减速的动力进入到小行星轮系111中。第一行星架122与小太阳轮1111相连,以驱动小太阳轮1111转动,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小齿圈1113固定,小行星齿轮的内侧与小太阳轮1111啮合,小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小齿圈1113啮合,小行星齿轮在自身转动的同时还围绕小太阳轮1111转动,以使小行星架1112转动,动力在小行星轮系111中,经过小太阳轮1111至小行星架1112的过程实现了第二次减速。
经过第二次减速的动力通过小行星架1112与大太阳轮1121相连,进入到大行星轮系112中,在大行星轮系112中,由于大行星架1122固定,大太阳轮1121与大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大行星架1122固定,大行星齿轮无法围绕大太阳轮1121转动,大行星齿轮只能自转,动力通过大太阳轮1121、大行星齿轮传递至大齿圈1123,并驱动大齿圈1123转动以实现第三次减速。
动力在由大太阳轮1121传递至大齿圈1123的过程实现了动力的第三次减速。大齿圈1123作为大行星轮系112的动力输出端,也是轮边减速器1的输出端,大齿圈1123可以与车轮相连,以驱动车轮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小齿圈1113与大行星架1122作为固定端,并通过大齿圈1123最终向外输出动力,大齿圈1123设置于大行星轮系112的最外侧,可以使动力更加直接地输出,使动力传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其中,第一齿圈123、小齿圈1113以及第一行星架122可以相连且均构造为固定端,使轮边减速器1的结构更加紧凑,布置更加方便。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小行星架1112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行星架122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小齿圈1113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齿圈1123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小齿圈1113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行星架1122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动力装置101的动力经过第一行星轮系的第一次减速后通过第一行星架122传递至小行星轮系111中,第一行星轮系12的第一行星架122与小行星轮系111的太阳轮相连,以使经过第一次减速的动力进入到小行星轮系111中。
在小行星轮系111中,小行星架1112作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小行星齿轮无法饶小太阳轮1111公转只能自转,小行行星齿轮的内侧与小太阳轮1111啮合,小行行星齿轮外侧与小齿圈1113啮合并驱动小齿圈1113转动,动力在由小太阳轮1111经过小行星齿轮传递至小齿圈1113的过程中,动力实现了第二次减速。经过第二次减速的动力通过小齿圈1113传递至大太阳轮1121并输出至大行星轮系112。
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大太阳轮1121与小齿圈1113相连,以使经过两次减速的动力通过小行星轮系111传递至大行星轮系112,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大齿圈1123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大行星齿轮啮合,大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大齿圈1123啮合,由于大齿圈1123为固定端,经过两次减速的动力在由大太阳轮1121传递至大行星齿轮的过程中,大行星齿轮自转的同时围绕大太阳轮1121公转,以使大行星架1122转动,动力在由大太阳轮1121向大行星架1122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三次减速,并通过大行星架1122向外输出动力。
在本申请中,小行星架1112与大齿圈1123分别构造为固定端和固定端,在小行星轮系111中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的连接更加方便,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大齿圈1123设置于大行星轮系112的径向最外侧,大齿圈1123的固定更加方便,使轮边减速器1的布置更加简单。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小行星架1112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行星架122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小齿圈1113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行星架1122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小齿圈1113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齿圈1123构造为动力输出端。
动力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经过减速后,通过第一行星架122输出,第一行星架122与小太阳轮1111相连,以使动力进入到小行星轮系111中,在小行星轮系111中,小行星架1112作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小行星架1112固定,小行星齿轮只能自转,小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小齿圈1113啮合,在小行星齿轮自转的过程中驱动小齿圈1113转动,在小太阳轮1111至小齿圈1113的动力传动过程中实现了在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的第一次减速,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相连,以使经过小行星轮系111的动力进入到大行星轮系112中。
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大太阳轮1121作为动力输入端,而大行星架1122作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大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大行星齿轮只能自转,不能围绕大太阳轮1121公转,而大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大齿圈1123啮合,以驱动大齿圈1123转动,在动力通过大太阳轮1121传递至大齿圈1123的过程中实现了在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的第二次减速,大齿圈1123作为大行星轮系112的动力输出端将动力输出。
将小行星架1112和大行星架1122分别构造为固定端和固定端的方案中,小行星轮系111的输出端为小齿圈1113,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之间的连接方便,动力传动效率高;将大行星架1122作为固定端这使得大行星轮系112中只能由大齿圈1123作为大行星轮系112的动力输出端,大齿圈1123设置与大行星轮系112的径向最外侧,将大齿圈1123作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可以使动力的输出更加方便。
如图4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行星架122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一太阳轮121与动力装置101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第一齿圈123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
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第一太阳轮121与动力装置101相连,动力装置101与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同轴布置,使动力装置101在向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传递的过程中动力的传动路径更短更直接;第一齿圈123设置于第一行齿轮机构的径向最外侧,将第一齿圈123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使第一齿圈123与第一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更加方便,使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与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更加可靠,使轮边减速器1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小齿圈1113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齿圈123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小行星架1112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齿圈1123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小行星架1112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行星架1122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由于小齿圈1113固定,而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齿圈123相连构造为小动输入端,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啮合,小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固定的小齿圈1113啮合,在小太阳轮1111转动的过程中,小行星齿轮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小太阳轮1111公转,以驱动小行星架1112转动,在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由小太阳轮1111在向小行星架1112动力传递的过程中实现在第一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的第一次减速。
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动力通过小行星架1112传递至大太阳轮1121,大太阳轮1121与大行星齿轮啮合,由于大齿圈1123固定,大行星齿轮的内侧与大太阳轮1121啮合,大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大齿圈1123啮合,大行星齿轮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大太阳轮1121公转,动力通过大太阳轮1121传递大行星架1122的过程中实现了第二次减速。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由于小齿圈1113位于小行星轮系111的径向最外侧,大齿圈1123位于大行星轮系112的径向最外侧,将小齿圈1113和大齿圈1123固定可以方便于固定端和固定端的设置,降低了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布置难度。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小行星架1112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小太阳轮1111与第一齿圈123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小齿圈1113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大行星架1122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小齿圈1113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大齿圈1123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行星架122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一太阳轮121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第一齿圈123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在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中,驱动装置101的动力经过第一次减速后,动力通过第一行星齿圈传递至小太阳轮1111。
在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动力通过小太阳轮1111输入,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啮合,小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小齿圈1113啮合,由于小行星架1112固定,小行星齿轮只能自转,并驱动小齿圈1113转动,在小太阳轮1111与小行星齿轮配合的过程中,动力通过小太阳轮1111、小行星齿轮传递至小齿圈1113,在动力通过小太阳轮1111传递至小齿圈1113的过程中,动力实现第二次减速,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相连。
在大行星轮系112中,动力通过小齿圈1113输入至大太阳轮1121,大行星轮系112中的大行星架1122构造为固定端,大太阳轮1121与大行星齿轮啮合,大行星齿轮的外侧与大齿圈1123啮合,由于大行星齿轮只能自转无法围绕大太阳轮1121公转,动力通过大太阳轮1121通过大行星齿轮传递至大齿圈1123,动力在由大太阳轮1121传递至大齿圈1123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次减速,大齿圈1123作为大行星轮系112的输出端,将经过三次减速的动力输出。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为一体成型件,将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可以提高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动力在小行星轮系111与大行星轮系112之间的传递更加可靠。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的一体成型件可以构造为具有内齿和外齿的齿圈,其中内齿与小行星轮系111中的小行星齿轮啮合,以作为小行星轮系111的小齿圈1113,外齿与大行星轮系112的大行星齿轮啮合,以作为大行星轮系112的大太阳轮1121。将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构造为一体成型件,使小齿圈1113与大太阳轮1121的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轮边减速器1的体积,同时提高了轮边减速器1的可靠性。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均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包括第一小行星轮系13和第一大行星轮系14,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小行星轮系15和第二大行星轮系16;第一小行星轮系13包括第一小太阳轮131、第一小行星架132和第一小齿圈133,第一小齿圈133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一小太阳轮131与动力装置101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第一小行星架132构造为第一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第一大行星轮系14包括第一大太阳轮141、第一大行星架142和第一大齿圈143,第一大齿圈143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一大太阳轮141与第一小行星架132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第一大行星架142构造为第一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第二行星轮系包括第二小太阳轮151、第二小行星架152和第二小齿圈153,第二小齿圈153固定以构造为第二固定端,第二小太阳轮151与第一大行星架142相连以构造为第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第二小行星架152构造为第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第二大行星轮系16包括第二大太阳轮161、第二大行星架162和第二大齿圈163,第二大齿圈163构造为第二固定端,第二大太阳轮161与第二小行星架152相连以构造为第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第二大行星架162构造为第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均构造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使动力可以在轮边减速器1中实现四次减速,进一步提高了该轮边减速器1的减速比,同时该轮边减速器1充分利用了行星齿轮机构在径向上的空间,大幅减小第一行星齿轮机构12在轴向上的尺寸,使轮边减速器1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体积小。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3。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3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轮边减速器1以及可以包括动力装置101,其中,动力装置101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机,但不仅限于动力装置101为电机的形式,动力装置101还可以构造为其他类型的动力源,例如,电动发电机,发动机等。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轮边动力总成,因此该车辆的动力总成可以实现大减速比传动,且车辆的底盘布置更加紧凑合理,动力传动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下面根据附图1-8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轮边减速器1。
附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齿圈123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行星架1112为固定端,大齿圈1123为固定端。
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齿圈123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齿圈1113为固定端,大齿圈1123为固定端。
附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齿圈123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齿圈1113为固定端,大行星架1122为固定端。
附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行星架122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齿圈1113为固定端,大齿圈1123为固定端。
附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齿圈123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行星架1112为固定端,大齿圈1123为固定端。
附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齿圈123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行星架1112为固定端,大行星架1122为固定端。
附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其中非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的行星轮系中第一行星架122固定;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中,小行星架1112为固定端,大行星架1122为固定端。
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两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两个均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11,第一小行星轮系13的第一小齿圈133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一大行星轮系14的第一大齿圈143构造为第一固定端;第二小行星轮系15的第二小齿圈153构造为第二固定端,第二大行星轮系16的第二大齿圈163构造为第二固定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轮边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轴向上依次相连的多排行星齿轮机构,其中多排所述行星齿轮机构中的至少一个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包括:
小行星轮系,所述小行星轮系包括:小太阳轮、小行星架和小齿圈,所述小太阳轮、所述小行星架和所述小齿圈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一个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大行星轮系,所述大行星轮系包括:大太阳轮、大行星架和大齿圈,所述大太阳轮、所述大行星架和所述大齿圈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一个与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其中所述小行星轮系和所述大行星轮系同轴径向布置,所述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在径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多排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第一行星架中的一个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一个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一个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且与所述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太阳轮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行星架构造为第一动力输出端;所述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行星架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行星架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或者:
所述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行星架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齿圈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或者:
所述小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齿圈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齿圈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行星架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或者:
所述小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齿圈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齿圈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齿圈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轮边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小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齿圈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齿圈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行星架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时;或者:当所述小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小齿圈构造为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所述大行星架固定以构造为固定端,所述大太阳轮与所述小齿圈相连以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大齿圈构造为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时,所述小齿圈与所述大太阳轮为一体成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轮边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均为单排复合行星齿轮机构,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一小行星轮系和第一大行星轮系,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机构包括:第二小行星轮系和第二大行星轮系;
所述第一小行星轮系包括:第一小太阳轮、第一小行星架和第一小齿圈,所述第一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小太阳轮与动力装置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小行星架构造为第一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所述第一大行星轮系包括:第一大太阳轮、第一大行星架和第一大齿圈,所述第一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大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第一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大行星架构造为第一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所述第二小行星轮系包括:第二小太阳轮、第二小行星架和第二小齿圈,所述第二小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小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大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第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小行星架构造为第二小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所述第二大行星轮系包括:第二大太阳轮、第二大行星架和第二大齿圈,所述第二大齿圈固定以构造为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大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小行星架相连以构造为第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大行星架构造为第二大行星轮系动力输出端。
4.一种轮边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边减速器。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总成。
CN201910797693.4A 2019-08-27 2019-08-27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12440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693.4A CN112440732B (zh) 2019-08-27 2019-08-27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693.4A CN112440732B (zh) 2019-08-27 2019-08-27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0732A CN112440732A (zh) 2021-03-05
CN112440732B true CN112440732B (zh) 2022-05-13

Family

ID=74740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7693.4A Active CN112440732B (zh) 2019-08-27 2019-08-27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0732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8348Y (zh) * 1995-12-20 1996-10-23 以光明 一种圆柱齿轮减速器
CN204161108U (zh) * 2014-09-15 2015-02-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296456U (zh) * 2014-12-02 2015-04-29 吉林大学 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
CN104553767A (zh) * 2013-09-27 2015-04-29 汽车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车辆驱动装置
CN204398846U (zh) * 2015-01-27 2015-06-1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耦合装置及应用其的混合动力汽车
DE102014202080A1 (de) * 2014-02-05 2015-08-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Planetengetriebe sowie Gruppengetriebe mit einem Planetengetriebe
CN106335356A (zh) * 2016-09-22 2017-01-1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带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6956584A (zh) * 2017-04-10 2017-07-18 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多电机多档轮毂动力装置
CN108248368A (zh) * 2018-03-13 2018-07-06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式起重运输机的驱动装置及起重运输机
CN10879941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装置
CN109986945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9990060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209208475U (zh) * 2018-12-14 2019-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70530B2 (en) * 2003-08-26 2006-07-04 The Timke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flow management in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s
KR100680790B1 (ko) * 2005-11-28 2007-0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동력 전달 시스템
JP4100444B1 (ja) * 2006-12-18 2008-06-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DE102008040498A1 (de) * 2008-07-17 2010-01-21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antriebsstrang eines Kraftfahrzeugs
EP2647518B1 (en) * 2012-04-03 2015-06-03 Dana Limited Active wheel hub transmission
CN204372062U (zh) * 2014-09-30 2015-06-03 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器、驱动车桥及车辆
CN104442371B (zh) * 2014-12-02 2017-01-04 吉林大学 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
CN106627075A (zh) * 2016-11-03 2017-05-10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动车的同轴式电驱动桥
JP6790947B2 (ja) * 2017-03-21 2020-1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ユニット
CN107013654B (zh) * 2017-04-21 2023-04-07 吉林大学 一种带有转矩定向分配功能的电动差速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8348Y (zh) * 1995-12-20 1996-10-23 以光明 一种圆柱齿轮减速器
CN104553767A (zh) * 2013-09-27 2015-04-29 汽车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车辆驱动装置
DE102014202080A1 (de) * 2014-02-05 2015-08-06 Zf Friedrichshafen Ag Planetengetriebe sowie Gruppengetriebe mit einem Planetengetriebe
CN204161108U (zh) * 2014-09-15 2015-02-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296456U (zh) * 2014-12-02 2015-04-29 吉林大学 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统
CN204398846U (zh) * 2015-01-27 2015-06-1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耦合装置及应用其的混合动力汽车
CN106335356A (zh) * 2016-09-22 2017-01-18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带减速机构的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106956584A (zh) * 2017-04-10 2017-07-18 深圳市万维博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多电机多档轮毂动力装置
CN108799416A (zh) * 2017-04-28 2018-11-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齿轮传动装置
CN109986945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9990060A (zh) * 2017-12-29 2019-07-0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08248368A (zh) * 2018-03-13 2018-07-06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式起重运输机的驱动装置及起重运输机
CN209208475U (zh) * 2018-12-14 2019-08-06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耦合系统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0732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6514B2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axis transfer
JP364126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変速機
US11524567B2 (en) Hybrid transmission unit having two planetary wheel sets and a plurality of switching devices; and motor vehicle
US20110021300A1 (en)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multi-axis transfer
WO2016135703A1 (en) Drive module with compact differential mechanism
US8562476B2 (en) Manual transmission using chain and planetary gear set as final drive
US20090275436A1 (en) Electric variable transmission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with four forward modes and six fixed gears
CN103470702A (zh) 具有偏置电动机和两个行星齿轮组的双模式电可变变速器
US9809105B1 (en) Hybrid transaxle
JP2003034153A (ja) 駆動装置
CN102756641A (zh) 轮内驱动装置
CN107806496A (zh) 同心桥齿轮系统
CN105793083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207190794U (zh) 一种紧凑型双电机驱动系统
CN112440732B (zh)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0970658U (zh) 轮毂电驱动系统、驱动轮及车辆
US7479085B2 (en) Axle having dual planetary reduction
CN210591396U (zh)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0970679U (zh)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JP2003034154A (ja) 駆動装置
CN112440618B (zh) 驱动桥总成及车辆
CN211195723U (zh) 电驱动桥及车辆
KR100792859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파워트레인 구조
CN112440733A (zh)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2440731A (zh)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