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3131A -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3131A
CN112433131A CN202011250222.0A CN202011250222A CN112433131A CN 112433131 A CN112433131 A CN 112433131A CN 202011250222 A CN202011250222 A CN 202011250222A CN 112433131 A CN112433131 A CN 112433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module
human
gener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02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喜东
刘智亮
朱伟睿
赖普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2502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31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3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31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12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 G01R31/1227Testing dielectric strength or breakdown voltage ; Testing or monitoring effectiveness or level of insulation, e.g. of a cable or of an apparatus, for example using partial discharge measurements; Electrostatic testing of components, parts or materi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模块、电弧发生装置、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测试电路;测试电路与电弧发生装置连接,向电弧发生装置进行供电;人机交互模块分别与电弧发生装置和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电弧发生装置根据电弧配置参数运行,产生电弧;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电弧发生装置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采集模块连接。本申请中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通信,因此数据处理模块可以获取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电弧信号以及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的电弧配置参数;然后对电弧信号与电弧配置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进而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不同的条件对产生的电弧信号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化石能源枯竭和开采难度增大,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与此同时,出现了电动汽车、直流LED照明灯、信息设备等大量直流负荷。直流用电成为未来用电的一种趋势。
而用电安全一直是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问题,由动物撕咬、线路老化、连接线接触不良、磨损等原因引起的电弧性故障造成的电气火灾发生次数和直接损失一直占据各类火灾原因的首位,且直流电弧相较于交流电弧具有更难熄灭的特点,因此研究各类直流电弧特性、降低直流故障电弧引起的危害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相关技术中,对电弧特性的分析不够全面,不能使人们直观了解电弧特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诸多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弧特性分析不够全面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弧分析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模块、电弧发生装置、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测试电路;
所述测试电路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连接,向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供电;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电弧发生装置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根据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产生电弧;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连接,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对应的电弧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获取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所述电弧信号,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可选的,如前述的系统,还包括:温湿度调节箱,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温湿度调节箱内;
所述温湿度调节箱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将温湿度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温湿度调节箱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温湿度调节箱按照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的温湿度配置参数运行,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运行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获取的所述温湿度配置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弧信号与所述温湿度配置参数以及电弧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如前述的系统,所述电弧发生装置包括:固定电极、移动电极、滑块、驱动电机以及固定底座;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底座滑动连接;
所述固定电极的一端与移动电极的一端分别与测试电路的正负极相互连接,且所述固定电极的另一端与移动电极的另一端相互正对设置;
所述固定电极固定设于固定底座上方;
所述移动电极固定设于所述滑块上方;
所述滑块与所述驱动电机活动端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信连接,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下发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并驱动所述滑块运动,以改变所述固定电极与移动电极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如前述的系统,所述测试电路包括:电源、断路保护器、限流负载器以及试验负载柜;
所述电源、断路保护器、限流负载器、电弧发生装置以及试验负载柜相互串联;
所述断路保护器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信连接,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下发的通断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电路的通断;
所述试验负载柜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信连接,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下发的负载调节参数对所述试验负载柜中的负载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所述试验负载柜包括以下至少一个部件:纯阻性负载、抑制性负载和用于接入待测试用电设备的预留接口。。
可选的,如前述的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测试电路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弧分析方法,包括:
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
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按照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所对应的电弧信号;
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可选的,如前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运行的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温度参数或湿度参数;
所述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包括:
对所述环境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弧信号与所述环境参数以及电弧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所述电弧信号包括:所述电弧的电压值和/或电流值;所述电弧发生装置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电弧配置参数包括: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和/或相对移动速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弧分析装置,包括: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按照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所对应的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系统,数据处理模块分别与人机交互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通信,因此数据处理模块可以获取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电弧信号以及人机交互模块发送的电弧配置参数;然后对电弧信号与电弧配置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进而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不同的条件对产生的电弧信号的影响,以便于对电弧的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及研究。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分析系统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分析系统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电弧发生装置与温湿度调节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分析装置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弧分析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模块1、电弧发生装置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和测试电路5;
测试电路5与电弧发生装置2连接,向电弧发生装置2进行供电;
具体的,测试电路5与电弧发生装置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测试电路5的正负极分别连至电弧发生装置2的两个电极上。以给电弧发生装置2的两极提供足够的电压产生电弧。
人机交互模块1分别与电弧发生装置2和数据处理模块4通信连接,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2和数据处理模块4;
具体的,人机交互模块1可以包括一人机交互界面,进而可接受操作者对试验过程进行控制与参数设置(包括:电弧配置参数),进一步的,还可以够调出电弧特性的分析结果及参数设置文件,以对分析结果或设置的参数进行展示。
人机交互模块1可以通过通信装置分别与电弧发生装置2和数据处理模块4通信连接,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中内置的通信芯片与电弧发生装置2和数据处理模块4通信连接。
电弧配置参数可以是用于对电弧发生装置2进行配置的参数,以得到不同电压和/或电流的电弧。
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4,是用于使数据处理模块4能够直接获取得到电弧发生装置2的设置情况,而无需通过信息采集装置对电弧发生装置2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并且能够根据电弧配置参数进行后续的分析处理。
电弧发生装置2根据电弧配置参数运行,产生电弧。
具体的,电弧发生装置2在接收得到电弧配置参数之后,即可按照电弧配置参数运行,以达到与电弧配置参数对应的状态,进而产生对应的电弧。因此,电弧与电弧配置参数之间可以存在对应关系。
数据采集模块3分别与电弧发生装置2连接,对电弧发生装置2进行检测,获取电弧对应的电弧信号。
具体的,产生电弧的过程中,数据采集模块3可以通过诸如示波器等装置对电弧发生装置2的放电端进行检测,得到相应的电流波形信号或电压波形信号;因此,电弧信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流波形信号或电压波形信号。
数据处理模块4与数据采集模块3连接,获取数据采集模块3发送的电弧信号,对获取的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具体的,数据处理模块4分别与人机交互模块1和数据采集模块3进行通信,因此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获取数据采集模块3采集的电弧信号以及人机交互模块1发送的电弧配置参数;然后对电弧信号与电弧配置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进而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得到不同的条件对产生的电弧信号的影响,以便于对电弧的特性进行准确分析及研究。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系统,还包括:温湿度调节箱6,电弧发生装置2设置于温湿度调节箱6内;
具体的,温湿度调节箱6,为可以对其内部的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调节的装置。
温湿度调节箱6与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
人机交互模块1将温湿度配置参数发送至温湿度调节箱6及数据处理模块4。
具体的,温湿度配置参数,可以是用于对温湿度调节箱6内的目标温度以及目标湿度进行配置的参数。
温湿度调节箱6可以具备通信的功能,以接收温湿度配置参数。
人机交互模块1将温湿度配置参数发送至数据处理模块4,进而可以使数据处理模块可以确定检测得到的电弧信号所对应的温湿度参数,以便于后期进行分析。
温湿度调节箱6按照人机交互模块1发送的温湿度配置参数运行,对电弧发生装置2运行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人机交互模块1在将温湿度配置参数发送至温湿度调节箱6之后,温湿度调节箱6可以通过温度调节装置以及湿度调节装置对箱内的环境进行调整,同时,还可以实时检测箱内的环境参数,并在环境参数与温湿度配置参数之间的差值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调整运行状态,以保持温湿度调节箱6内的环境参数相对稳定,进一步的,还可以生成相关的通知信号,以提醒进行电弧信号检测。
数据处理模块4对获取的温湿度配置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电弧信号与温湿度配置参数以及电弧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由于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获取温湿度配置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因此可以得到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以及不同电弧发生装置2的工作状态下,对电弧信号造成的影响。进而可以根据多方面的数据,更为全面的了解电弧的特性。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系统,电弧发生装置2包括:固定电极21、移动电极22、滑块23、驱动电机24以及固定底座25;滑块23与固定底座25滑动连接。
具体的,滑块23可以通过设于固定底座25上表面的一滑轨上,达到与固定底座25滑动连接的目的。也可以是:滑块23设于固定底座25的上表面,以通过对驱动电机24对滑块23进行驱动时,滑块23可以在固定底座25上表面运动,达到与固定底座25滑动连接的目的。
固定电极21的一端与移动电极22的一端分别与测试电路5的正负极相互连接,且固定电极21的另一端与移动电极22的另一端相互正对设置。
具体的,可以是固定电极21连至测试电路5的正极,移动电极22连至测试电路5的负极;也可以是固定电极21连至测试电路5的负极,移动电极22连至测试电路5的正极。固定电极21未连至测试电路5的一端与移动电极22未连至测试电路5的一端相互正对设置;固定电极21的一端连接有电源,进而使固定电极21存在电压,以使另一端可以产生电弧。
固定电极21固定设于固定底座25上方;
进一步的,还可以设有一绝缘夹钳26,绝缘夹钳26的一端与固定底座25固定连接,绝缘夹钳26的夹持端设于固定底座25上,并且夹持端夹持有固定电极21。
移动电极22固定设于滑块23上方;
具体的,移动电极22可以通过另一绝缘夹钳26固定设于滑块23上,绝缘夹钳26的一端与滑块23固定连接,绝缘夹钳26的夹持端设于滑块23上,并且夹持端夹持有移动电极22。
滑块23与驱动电机24活动端固定连接。
滑块23与驱动电机2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因而滑块23可以在驱动电机24的驱动下运动。
一般情况下,由于需要调节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因此滑块23是在驱动电机24的驱动下进行轴向运动。
驱动电机24与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人机交互模块1下发的电弧配置参数运行,并驱动滑块23运动,以改变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
具体的,电弧配置参数可以是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和/或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相对移动速度(由于只有移动电极22可以移动,因此可以是移动电极22的速度)。并且,人机交互模块1可以根据电弧配置参数进行解析,得到用于管控驱动电机24运行功率以及运行时间的运行参数,以使驱动电机24在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后,可以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和/或相对移动速度,可以满足电弧配置参数的要求。
具体的,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通过进行电弧配置参数的设置,自动调整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更加便于对动态电阻(随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距离发生变化)的调节,进而可以提高调节的便利性,同时,相对于人工调节,可以保障调节的精度。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系统,测试电路5包括:电源51、断路保护器52、限流负载器53以及试验负载柜54;
电源51、断路保护器52、限流负载器53、电弧发生装置2以及试验负载柜54相互串联。
具体的,在断路保护器52闭合时,电源51、断路保护器52、限流负载器53、电弧发生装置2以及试验负载柜54相互串联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限流负载器53可以是用于分担电源51电压的电阻器,以免电弧发生装置2中两个电极间的电压过大的问题。
断路保护器52与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人机交互模块1下发的通断指令控制测试电路5的通断。
具体的,当断路保护器52长时间导通时,电弧发生装置2的两个电极间长时间产生电弧,可能会对电极造成损坏,同时浪费电能,因此可以在无需进行电弧信号的获取时,管控断路保护器52断开,在需进行电弧信号的获取时,管控断路保护器52闭合。
断路保护器52可以设有一继电器,可以通过继电器接受得到通断指令,进而控制断路保护器52的通断。
试验负载柜54与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人机交互模块1下发的负载调节参数对试验负载柜54中的负载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
具体的,试验负载柜54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负载,用于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对电弧进行研究。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基于人机交互模块对测试电路5的通断以及负载的工作状态等进行调节,可以有效提升调节的效率,同时无需人工进行调节,进而可以提高安全性以及准确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系统,还包括:通讯模块7;
人机交互模块1与通讯模块7连接,通过通讯模块7与电弧发生装置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和测试电路5通信连接。
具体的,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人机交互模块1还可以通过通讯模块7与温湿度调节箱6以及电弧发生装置2中的驱动电机24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系统,试验负载柜54包括以下至少一个部件:纯阻性负载、抑制性负载和用于接入待测试用电设备的预留接口。
具体的,纯阻性负载是与电源相比,当负载电流负载电压没有相位差时负载为阻性(如负载为白炽灯、电炉等)。也就是说,通过电阻类的元件进行工作的纯阻性负载称为阻性负载。
抑制性负载可以包括感性负载和容性负载,感性负载可以是:负载里面工作的部份一般包括铜线圈的是感性负载,比如:电风扇、电磁炉、空调、电机、变压器、扼流圈等。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滞后于电压,例如:电脑,电视。抑制性负载容易造成电压电流波动,因此容易造成电弧,需要进行电弧故障分析。
待测试用电设备可以是任意需要进行电弧故障检测的用电设备。
预留接口可以是用于接入任意待测试用电设备的接口,即可以与预留接口将待测试用电设备连接至测试电路5中。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对多种情况的负载进行电弧故障检测,同时通过设置预留接口,可以自行加入负载、试验设备,从而对试验负载的电弧特性及抗电弧特性、灭弧特性进行研究。
应用前述实施例中的系统进行电弧分析的一种应用例为:
启动电弧分析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模块1对电弧发生装置2中的移动电极22的位置进行复位,然后设置试验负载柜54中负载类型,温湿度调节箱6内的温度和湿度(即温湿度配置参数);电源51的电压和电流,移动电极22电极移动速度以及电极距离大小(即:电弧配置参数,电极间隙大小有一定的范围值,确保电极位移不会超出可移动范围,从而损坏仪器)后,对驱动电机24以及数据采集模块3进行上电,接着通过人际交互模块1中的人机交互界面发出工作指令后,按照通断指令控制闭合断路保护器52,移动电极22按照电弧配置参数开始移动,直至电极间隙(即: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好的大小后停止。在电极开始移动时,数据采集模块3通过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采集单元收集故障电弧的电压、电流数据后发送给数据处理模块4,经过数据处理后,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可以显示出故障电弧的电压波形、电流波形、功率波形和频谱图。可以通过只改变试验电流的大小,重复几次试验后,将这几次的试验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模块4,可以得到故障电弧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电弧电流与负载电流之间的关系图;接着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只改变电极间隙,重复几次试验后,将这几次的试验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模块4,就可以得到电极间隙与电弧电流之间的关系图;以此类推,只改变温度、湿度、试验电压、电流、电极移动速度、电极直径、电极材质中的一个变量,重复几次试验后将试验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模块4即可得到该变量与故障电弧电流之间的关系。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弧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所述步骤S1至S3:
步骤S1.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
步骤S2.对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电弧发生装置按照电弧配置参数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所对应的电弧信号;
步骤S3.对获取的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具体的,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系统实施例中各模块实现其功能的具体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方法:
电弧信号包括:电弧的电压值和/或电流值;
电弧发生装置包括两个电极,电弧配置参数包括: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和/或相对移动速度。
具体的,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系统实施例中各模块实现其功能的具体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述的方法,方法还包括:
获取电弧发生装置运行的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温度参数或湿度参数;
对获取的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包括:
对环境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电弧信号与环境参数以及电弧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
具体的,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系统实施例中各模块实现其功能的具体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另一方面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弧分析装置,包括:
参数配置模块101,用于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
检测模块102,用于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按照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所对应的信号;
分析模块103,用于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具体的,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实现其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可参见系统实施例中各模块实现其功能的具体功能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501、通信接口1502、存储器1503和通信总线1504,其中,处理器1501,通信接口1502,存储器1503通过通信总线15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5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501,用于执行存储器15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弧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机交互模块(1)、电弧发生装置(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和测试电路(5);
所述测试电路(5)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连接,向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进行供电;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分别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4)通信连接,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和所述数据处理模块(4);
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根据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产生电弧;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分别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连接,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对应的电弧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4)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连接,获取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发送的所述电弧信号,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湿度调节箱(6),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设置于所述温湿度调节箱(6)内;
所述温湿度调节箱(6)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将温湿度配置参数发送至所述温湿度调节箱(6)及所述数据处理模块(4);
所述温湿度调节箱(6)按照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发送的温湿度配置参数运行,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运行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4)对获取的所述温湿度配置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弧信号与所述温湿度配置参数以及电弧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包括:固定电极(21)、移动电极(22)、滑块(23)、驱动电机(24)以及固定底座(25);所述滑块(23)与所述固定底座(25)滑动连接;
所述固定电极(21)的一端与移动电极(22)的一端分别与测试电路(5)的正负极相互连接,且所述固定电极(21)的另一端与移动电极(22)的另一端相互正对设置;
所述固定电极(21)固定设于固定底座(25)上方;
所述移动电极(22)固定设于所述滑块(23)上方;
所述滑块(23)与所述驱动电机(24)活动端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24)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下发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并驱动所述滑块(23)运动,以改变所述固定电极(21)与移动电极(22)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路(5)包括:电源(51)、断路保护器(52)、限流负载器(53)以及试验负载柜(54);
所述电源(51)、断路保护器(52)、限流负载器(53)、电弧发生装置(2)以及试验负载柜(54)相互串联;
所述断路保护器(52)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下发的通断指令控制所述测试电路(5)的通断;
所述试验负载柜(54)与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通信连接,根据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下发的负载调节参数对所述试验负载柜(54)中的负载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所述试验负载柜(54)包括以下至少一个部件:纯阻性负载、抑制性负载和用于接入待测试用电设备的预留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讯模块(7);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1)与所述通讯模块(7)连接,通过所述通讯模块(7)与所述电弧发生装置(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处理模块(4)和测试电路(5)通信连接。
6.一种电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
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按照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所对应的电弧信号;
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运行的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温度参数或湿度参数;
所述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包括:
对所述环境参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电弧信号与所述环境参数以及电弧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所述电弧信号包括:所述电弧的电压值和/或电流值;所述电弧发生装置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电弧配置参数包括:所述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和/或相对移动速度。
8.一种电弧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配置模块,用于将电弧配置参数发送至电弧发生装置;
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电弧发生装置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电弧发生装置按照所述电弧配置参数运行时产生的电弧所对应的信号;
分析模块,用于对获取的所述电弧配置参数以及电弧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6-7中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50222.0A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4331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0222.0A CN112433131A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0222.0A CN112433131A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3131A true CN112433131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0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0222.0A Pending CN112433131A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313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3214A (zh) * 2021-03-10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焊接电弧静特性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
CN113053224A (zh) * 2021-03-10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焊接电源外特性测试实验教学控制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3485A (ko) * 2010-10-26 2012-05-04 한국 전기안전공사 아크 모의발생장치
CN103048615A (zh) * 2012-12-18 2013-04-17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3513149A (zh) * 2013-09-13 2014-01-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4020411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压gis在线监测系统
CN104749458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电网电弧光检测与保护系统
CN204575503U (zh) * 2015-04-10 2015-08-19 济南大学 一种模拟航空构件服役环境的测试装置
CN206229373U (zh) * 2016-11-08 2017-06-09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试验的环境舱
CN107765150A (zh) * 2017-10-18 2018-03-06 福州大学 智能化电弧故障模拟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9030980A (zh) * 2018-06-05 2018-12-18 郑州天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研发用质量检测装置
CN110095702A (zh) * 2019-05-22 2019-08-06 安徽升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弧性能分析仪器
CN111965452A (zh) * 2020-08-13 2020-11-20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实际工况下的电弧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43485A (ko) * 2010-10-26 2012-05-04 한국 전기안전공사 아크 모의발생장치
CN103048615A (zh) * 2012-12-18 2013-04-17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CN103513149A (zh) * 2013-09-13 2014-01-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故障电弧模拟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04749458A (zh) * 2013-12-31 2015-07-01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电网电弧光检测与保护系统
CN104020411A (zh) * 2014-06-13 2014-09-0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压gis在线监测系统
CN204575503U (zh) * 2015-04-10 2015-08-19 济南大学 一种模拟航空构件服役环境的测试装置
CN206229373U (zh) * 2016-11-08 2017-06-09 同济大学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性能试验的环境舱
CN107765150A (zh) * 2017-10-18 2018-03-06 福州大学 智能化电弧故障模拟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09030980A (zh) * 2018-06-05 2018-12-18 郑州天舜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研发用质量检测装置
CN110095702A (zh) * 2019-05-22 2019-08-06 安徽升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电弧性能分析仪器
CN111965452A (zh) * 2020-08-13 2020-11-20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实际工况下的电弧测试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53214A (zh) * 2021-03-10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焊接电弧静特性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应用
CN113053224A (zh) * 2021-03-10 2021-06-2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焊接电源外特性测试实验教学控制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tale et al. Arc fault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CZT low-frequency harmonic current analysis
Chae et al. Series DC arc fault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DC microgrids using relative magnitude comparison
Lu et al. A DC series arc fault detection method using line current and supply voltage
CN112433131A (zh) 一种电弧分析系统、方法及装置
EP321174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voltage in a low voltag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Kim et al. DC series arc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moving average technique
Barsoum Programming of PIC micro-controller fo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JP2023504058A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オプティマイザ、及びオプティマイザの動作状態を調整する方法
WO2014110309A1 (en) Power spike mitigation
Yadav et al. Short-circuit 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using filter capacitor current signature in low-voltage DC microgrid applications
CN110658369A (zh) 剩余电流模拟生成装置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
CN209821292U (zh) 一种高压配电盒的测试工装及其测试系统
CN107834978A (zh) 光伏阵列对地绝缘阻抗检测电路、装置及非隔离光伏逆变器
JP2018132382A (ja) アーク検出装置およびアーク検出方法
US941728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zing voltage breakdown in electrostatic chucks
CN104345217B (zh) 一种电容容值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eng et al. Smart plug 2.0: A solid-state smart plug device preventing fire and shock hazards
Strobl et al. Refined fault detection in LVDC-grids with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CN113315364B (zh) 一种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2731007B (zh) 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测试系统
Streck et al. Parameters' values of small signal equivalent circuit of electric arc gaps in DC networks
Škuletić et al. Analysis of surge protection performance in low-voltage AC systems with capacitive load
Pramudya et al. Modelling and evaluation of low voltage DC circuit breaker for the protection of DC microgrid
RU131876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мерени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опротивления стационарных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х батарей
Strobl et al. Non-recursiv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fault detection in LVDC and ELVDC grid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