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1884A -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1884A
CN112431884A CN202011072360.4A CN202011072360A CN112431884A CN 112431884 A CN112431884 A CN 112431884A CN 202011072360 A CN202011072360 A CN 202011072360A CN 112431884 A CN112431884 A CN 112431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pring
chamber
spring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236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7236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18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1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1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2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gas only or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3Filling or drainage arrangements, e.g. for supply of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44Means on or in the damper for manual or non-automatic adjustment; such means combined with temperature cor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导通,推动活塞朝出气管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分体腔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内。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断开,活塞在空气弹簧的气压下朝泄气管方向移动,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

Description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弹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由于空气悬架能有效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因此,在汽车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作为空气悬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气弹簧具有支撑、缓冲、隔振等作用。空气弹簧的刚度是影响汽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弹簧刚度越小,车身固有频率越低,汽车行驶平顺性越好,但是操作稳定性就会相应降低,导致汽车对于驾驶员操作的及时反馈减弱,汽车抵抗干扰的能力降低。
当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不同工况时,需要不同的弹簧刚度,可通过改变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容积来改变空气弹簧刚度特性,空气弹簧刚度随附加气室容积增大而减小。然而传统的附加气室由于受限于自身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系统控制较为复杂,影响气室容积的控制速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控制速度快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一种空气弹簧附加气室,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包括:气室本体,所述气室本体内活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室本体内分为第一分体腔与第二分体腔,所述气室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体腔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用于与空气弹簧连通,所述气室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分体腔连通的进气管与泄气管;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装设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装设在所述泄气管上;及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在使用过程中,将储气罐与进气管连接;再将空气弹簧与出气管连接,以完成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的气路连接。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导通;导通后,储气罐中气体进入第二分体腔内,推动活塞朝出气管方向移动;随着活塞朝出气管移动,第一分体腔内空间逐渐被压缩,使得第一分体腔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内,从而有效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断开,第二分体腔与泄气管导通。此时,活塞两侧会形成压差,且在空气弹簧的气压下朝泄气管方向移动;随着活塞的移动继续,第一分体腔内的空间逐渐扩大,使得空气弹簧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有效控制活塞相应运动,改变第一分体腔内的容积量,达到对空气弹簧刚度的调节,使得空气弹簧能够适应车辆的不同工况,进而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分体腔或者所述第一分体腔内的气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装设在所述气室本体上,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分体腔内的气压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为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室本体包括筒体及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端盖、所述活塞及所述筒体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分体腔,所述第二端盖、所述活塞及所述筒体之间围成所述第二分体腔,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泄气管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活塞上,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密封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一端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端盖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一端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端盖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还包括第一管件,所述储气罐通过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一种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包括空气弹簧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
上述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采用以上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在使用过程中,将储气罐与进气管连接;再将空气弹簧与出气管连接,以完成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的气路连接。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导通;导通后,储气罐中气体进入第二分体腔内,推动活塞朝出气管方向移动;随着活塞朝出气管移动,第一分体腔内空间逐渐被压缩,使得第一分体腔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内,从而有效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断开,第二分体腔与泄气管导通。此时,活塞两侧会形成压差,且在空气弹簧的气压下朝泄气管方向移动;随着活塞的移动继续,第一分体腔内的空间逐渐扩大,使得空气弹簧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有效控制活塞相应运动,改变第一分体腔内的容积量,达到对空气弹簧刚度的调节,使得空气弹簧能够适应车辆的不同工况,进而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
一种车辆,包括以上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
上述的车辆,采用以上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将储气罐与进气管连接;再将空气弹簧与出气管连接,以完成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的气路连接。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打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导通;导通后,储气罐中气体进入第二分体腔内,推动活塞朝出气管方向移动;随着活塞朝出气管移动,第一分体腔内空间逐渐被压缩,使得第一分体腔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内,从而有效增大空气弹簧的刚度。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使得储气罐与进气管断开,第二分体腔与泄气管导通。此时,活塞两侧会形成压差,且在空气弹簧的气压下朝泄气管方向移动;随着活塞的移动继续,第一分体腔内的空间逐渐扩大,使得空气弹簧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弹簧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有效控制活塞相应运动,改变第一分体腔内的容积量,达到对空气弹簧刚度的调节,使得空气弹簧能够适应车辆的不同工况,进而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室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气室本体结构剖视图。
100、附加气室;110、气室本体;111、活塞;1111、第一密封件;112、第一分体腔;113、第二分体腔;114、出气管;115、进气管;116、泄气管;117、筒体;1171、第一安装槽;1172、第二安装槽;1173、第一螺纹;1174、第三螺纹;118、第一端盖;1181、第二密封件;1182、第二螺纹;119、第二端盖;1191、第三密封件;1192、第四螺纹;120、第一控制阀;121、第二导线;130、第二控制阀;131、第三导线;140、传感器;141、第一导线;150、控制器;160、储气罐;161、第一管件;200、空气弹簧;210、第二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包括:气室本体110、储气罐160、第一控制阀120、第二控制阀130及控制器150。气室本体110内活动设有活塞111。活塞111将气室本体110内分为第一分体腔112与第二分体腔113。气室本体110上设有与第一分体腔112连通的出气管114。出气管114用于与空气弹簧200连通。气室本体110上还设有与第二分体腔113连通的进气管115与泄气管116。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连通。第一控制阀120装设在进气管115上,第二控制阀130装设在泄气管116上。第一控制阀120与第二控制阀130均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
上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在使用过程中,将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连接;再将空气弹簧200与出气管114连接,以完成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的气路连接。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20打开,使得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导通;导通后,储气罐160中气体进入第二分体腔113内,推动活塞111朝出气管114方向移动;随着活塞111朝出气管114移动,第一分体腔112内空间逐渐被压缩,使得第一分体腔112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200内,从而有效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200的刚度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20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130,使得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断开,第二分体腔113与泄气管116导通。此时,活塞111两侧会形成压差,且在空气弹簧200的气压下朝泄气管116方向移动;随着活塞111的移动继续,第一分体腔112内的空间逐渐扩大,使得空气弹簧200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有效控制活塞111相应运动,改变第一分体腔112内的容积量,达到对空气弹簧200刚度的调节,使得空气弹簧200能够适应车辆的不同工况,进而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200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另外,本实施例利用储气罐160向第二分体腔113内充气,使得活塞111两侧均为气体,对活塞111的密封要求较低,有效提高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的调节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50为能够控制第一控制阀120、第二控制阀130等设备启停的器件,其可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译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50)、单片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译为:电子控制单元)等。同时,第一控制阀120与第二控制阀130分别与控制器150的电性连接方式可为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其中,当第一控制阀120与第二控制阀130与控制器150无线连接时,第一控制阀120与第二控制阀130上均集成有无线阀门控制器150。
具体地,请参考图2,第一控制阀120与第二控制阀130均采用有线方式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即:第一控制阀120通过第二导线121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第二控制阀130通过第三导线131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
具体地,控制器150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译为:电子控制单元)。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30的种类,只需满足在控制器150的控制下,能够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即可,比如: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30均可为截止阀、蝶阀、闸阀、隔离阀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还包括传感器140。传感器140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传感器140用于感应第二分体腔113或者第一分体腔112内的气压值,如此,通过传感器140及时获取第一分体腔112或者第二分体腔113内的气压值变化,并将获取的气压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50中。控制器150根据获得的气压信号及时调整第一控制阀120和第二控制阀130的启停动作,适度调整活塞111的移动位置,使得空气弹簧200的刚度能够更适合不同的行车工况,进一步有利于提升车辆乘坐的舒适度。
需要说明的,传感器140与控制器150的电性连接方式也包括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
具体地,请参考图2,传感器140采用有线方式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即,传感器140通过第一导线141与控制器150电性连接,如此,保证传感器140与控制器150之间的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传感器140装设在气室本体110上,传感器140用于感应第二分体腔113内的气压值。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传感器140通过监测第二分体腔113内的气压值变化,获取第二分体腔113内的气压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器150中,使得控制器150及时作出相应的动作,从而使得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的反应更快、响应更加及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气室本体110包括筒体117及设置在筒体117两端的第一端盖118与第二端盖119。活塞111滑动设置在筒体117内。第一端盖118、活塞111及筒体117之间围成第一分体腔112。第二端盖119、活塞111及筒体117之间围成第二分体腔113。出气管114设置于第一端盖118上。进气管115与泄气管116均设置于第二端盖119上。由此可知,当储气罐160向第二分体腔113内通气时,活塞111在筒体117内朝向第一端盖118移动,使得第一分体腔112内空间被压缩,此时,第一分体腔112内的气体通过第一端盖118上的出气管114充入空气弹簧200中,以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当第二控制阀130被打开时,活塞111在空气弹簧200的气压作用下,朝向第二端盖119移动,压缩第二分体腔113内的空间,使得气体从泄气管116中排入大气中。
可选地,第一端盖118与第二端盖119分别在筒体117上的安装方式可为螺纹连接、卡接、螺栓连接、销接、焊接、铆接等。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端盖118与第二端盖119分别与筒体117的两端进行螺纹连接。此外,传感器140也设置于第二端盖119上,且传感器140位于第一控制阀120与第二控制阀130之间。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111。第一密封件1111套设在活塞111上,并与筒体117的内壁密封配合,如此,通过第一密封件1111,提高活塞111与筒体117内壁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活塞111在气压控制下稳定滑动。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密封件1111为密封圈,其材质为橡胶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筒体117一端部设有第一安装槽1171。第一端盖118装设在第一安装槽1171的槽壁上,有利于提高第一端盖118与筒体117之间的结合力度,保证气室本体110整体结构稳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安装槽1171的槽壁上设有第一螺纹1173,第一端盖118上设有与第一螺纹1173配合的第二螺纹1182,这样,在组装过程中,只需将第一端盖118在第一安装槽1171内旋转即可,大大方便气室本体110的组装操作。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安装槽1171的槽壁与第一端盖118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1181,以提高筒体117一端的气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筒体117一端部设有第二安装槽1172。第二端盖119装设在第二安装槽1172的槽壁上,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二端盖119与筒体117之间的结合力度,保证气室本体110整体结构稳定。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二安装槽1172的槽壁上设有第三螺纹1174,第二端盖119上设有与第三螺纹1174配合的第四螺纹1192,这样,使得第二端盖119与筒体117之间的组装操作更加便利。同时,第二安装槽1172的槽壁与第二端盖119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1191,以提高筒体117一端的气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还包括第一管件161。储气罐160通过第一管件161与进气管115连通。其中,第一管件161可为软管,也可为硬管。另外,出气管114与空气弹簧200之间通过第二管件210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包括空气弹簧200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出气管114与空气弹簧200连通。
上述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采用以上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在使用过程中,将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连接;再将空气弹簧200与出气管114连接,以完成空气弹簧控制组件的气路连接。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20打开,使得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导通;导通后,储气罐160中气体进入第二分体腔113内,推动活塞111朝出气管114方向移动;随着活塞111朝出气管114移动,第一分体腔112内空间逐渐被压缩,使得第一分体腔112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200内,从而有效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200的刚度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20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130,使得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断开,第二分体腔113与泄气管116导通。此时,活塞111两侧会形成压差,且在空气弹簧200的气压下朝泄气管116方向移动;随着活塞111的移动继续,第一分体腔112内的空间逐渐扩大,使得空气弹簧200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有效控制活塞111相应运动,改变第一分体腔112内的容积量,达到对空气弹簧200刚度的调节,使得空气弹簧200能够适应车辆的不同工况,进而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200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弹簧200也可称为气囊、气囊式气缸、皮囊气缸,在可伸缩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弹性作用的弹簧。由于空气弹簧200并非本实施例所要改进的对象,因此,其具体结构在此不详细介绍,可直接参考现有产品和现有文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
上述的车辆,采用以上实施例中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将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连接;再将空气弹簧200与出气管114连接,以完成空气弹簧200控制组件的气路连接。当需要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20打开,使得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导通;导通后,储气罐160中气体进入第二分体腔113内,推动活塞111朝出气管114方向移动;随着活塞111朝出气管114移动,第一分体腔112内空间逐渐被压缩,使得第一分体腔112内的气体压入空气弹簧200内,从而有效增大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当需要降低空气弹簧200的刚度时,控制器150控制第一控制阀120关闭,并打开第二控制阀130,使得储气罐160与进气管115断开,第二分体腔113与泄气管116导通。此时,活塞111两侧会形成压差,且在空气弹簧200的气压下朝泄气管116方向移动;随着活塞111的移动继续,第一分体腔112内的空间逐渐扩大,使得空气弹簧200内的气压减小,从而有效降低空气弹簧200的刚度。如此,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利用气压控制气体的注入和排出,有效控制活塞111相应运动,改变第一分体腔112内的容积量,达到对空气弹簧200刚度的调节,使得空气弹簧200能够适应车辆的不同工况,进而达到改善悬架系统综合性能的目的。同时,本空气弹簧附加气室100相比传统机械结构控制和液压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速度快的特点,使得空气弹簧200的刚度调节更加灵敏、有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包括:
气室本体,所述气室本体内活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室本体内分为第一分体腔与第二分体腔,所述气室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分体腔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用于与空气弹簧连通,所述气室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分体腔连通的进气管与泄气管;
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装设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第二控制阀装设在所述泄气管上;及
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分体腔或者所述第一分体腔内的气压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装设在所述气室本体上,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二分体腔内的气压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电子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三导线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本体包括筒体及设置在所述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端盖、所述活塞及所述筒体之间围成所述第一分体腔,所述第二端盖、所述活塞及所述筒体之间围成所述第二分体腔,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盖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泄气管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端盖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活塞上,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密封配合;和/或,
所述筒体一端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端盖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上;和/或,
所述筒体一端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端盖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还包括第一管件,所述储气罐通过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9.一种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弹簧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空气弹簧连通。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弹簧控制组件。
CN202011072360.4A 2020-10-09 2020-10-09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Pending CN1124318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2360.4A CN112431884A (zh) 2020-10-09 2020-10-09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72360.4A CN112431884A (zh) 2020-10-09 2020-10-09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1884A true CN112431884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89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2360.4A Pending CN112431884A (zh) 2020-10-09 2020-10-09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188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0113A (en) * 1988-10-18 1992-03-31 Aida Engineering Co., Ltd. Pneumatic die cushion equipment
CN201228743Y (zh) * 2008-06-23 2009-04-29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气压可调的气弹簧
CN103644235A (zh) * 2013-12-31 2014-03-19 吉林大学 半主动并联空气弹簧
CN104421374A (zh) * 2013-08-30 2015-03-18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振幅感阻式油气弹簧
CN105065544A (zh) * 2015-07-17 2015-11-1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带共用附加气室的双空气弹簧、其控制方法及应用
CN109606048A (zh) * 2018-11-21 2019-04-1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气压自适应变化空气弹簧及其气压控制方法
CN208778560U (zh) * 2018-08-02 2019-04-23 陈刚 一种刚度可调气弹簧
CN110195759A (zh) * 2019-07-11 2019-09-03 海南大学 一种空气弹簧自动充放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00113A (en) * 1988-10-18 1992-03-31 Aida Engineering Co., Ltd. Pneumatic die cushion equipment
CN201228743Y (zh) * 2008-06-23 2009-04-29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气压可调的气弹簧
CN104421374A (zh) * 2013-08-30 2015-03-18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振幅感阻式油气弹簧
CN103644235A (zh) * 2013-12-31 2014-03-19 吉林大学 半主动并联空气弹簧
CN105065544A (zh) * 2015-07-17 2015-11-18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带共用附加气室的双空气弹簧、其控制方法及应用
CN208778560U (zh) * 2018-08-02 2019-04-23 陈刚 一种刚度可调气弹簧
CN109606048A (zh) * 2018-11-21 2019-04-12 江苏科技大学 一种气压自适应变化空气弹簧及其气压控制方法
CN110195759A (zh) * 2019-07-11 2019-09-03 海南大学 一种空气弹簧自动充放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07186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4787127B (zh) 布置在电动汽车前格栅上的充电口总成
CN105626768B (zh) 一种混合模式半主动悬置及其控制系统
CN204464653U (zh) 一种双重隔离式新能源汽车充电口结构
KR100422551B1 (ko) 자동차의 공기현가장치
CN110411725A (zh) 一种空气弹簧环境试验自动充气加压装置
CN112431884A (zh) 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空气弹簧控制组件及车辆
CN212708803U (zh) 用于空气悬架的气囊总成和空气悬架控制系统
CN113465949A (zh) 汽车悬架系统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和制造方法
CN102261416B (zh) 一种容积可调的空气弹簧柔性附加气室
JP5090310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CN209805564U (zh) 用于全地形车的电机组件和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N107939890A (zh) 一种气压弹簧活塞组件密封结构
CN111997770B (zh) 车载泄漏诊断装置及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CN201730890U (zh) 空/满载自适应压力补偿式油气悬挂缸
CN109211492B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19176847U (zh) 空气弹簧装置以及车辆
CN215720435U (zh) 具有气嘴的空气弹簧盖板以及空气弹簧
CN220744174U (zh) 一种油压平衡装置
CN113124083A (zh) 一种油气弹簧及汽车
CN218266965U (zh) 一种双层单缸减振器
CN111486190A (zh) 双气室蓄能器
CN205997662U (zh) 车辆
CN110001332A (zh) 一种爆胎安全悬架系统及控制方法与车辆
CN202806282U (zh) 一种可变汽车减震强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