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1088A -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1088A
CN112431088A CN202011362770.2A CN202011362770A CN112431088A CN 112431088 A CN112431088 A CN 112431088A CN 202011362770 A CN202011362770 A CN 202011362770A CN 112431088 A CN112431088 A CN 112431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geotextile
water
concrete
bas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627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1088B (zh
Inventor
杨华
郑振龙
傅祚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iyi Fu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iyi Fu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iyi Fu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iyi Fuji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6277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1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1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1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1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1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4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 E01C11/225Pav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rough-the-surfacing drainage, e.g. perforated, porous; Preformed paving elements comprising, or adapted to form, passageways for carrying off drain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涉及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人行道路和蓄水系统,人行道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基层和渗水路面,还包括:第一防水土工布,第一防水土工布设置有若干条,各第一防水土工布沿渗水路面宽度方向延伸,且各第一防水土工布沿渗水路面的长度方向排布,第一防水土工布上设置有若干道通孔;其中,第一防水土工布的周侧与防水基层上表面密封连接,第一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蓄水系统相连通。本申请具有改善渗水路面在长期使用后会大幅度降低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水回用技术。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
相关技术中,在小区道路、休闲广场、园林道路和露天停车场等人行活动区域,一般会设置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市政雨水利用系统主要包括由防水基层和渗水路面组成的人行道路,然后在人行道路的两侧设置有凹式绿地等蓄水系统,当下雨天时,雨水落到人行道路上时,雨水会通过渗水路面流至防水基层上,然后通过防水基层转流至蓄水系统内,最后在将蓄水系统内回收的雨水用于喷淋灌溉使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渗水路面的表面存在大量的微小孔隙,雨水通过这些微小孔隙进行渗透功能,但是,渗水路面在长期使用中,会出现堵塞的问题,导致渗水路面的渗水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渗水路面在长期使用后会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包括人行道路和蓄水系统,所述人行道路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基层和渗水路面,还包括:
第一防水土工布,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设置有若干条,各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沿渗水路面宽度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沿渗水路面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上设置有若干道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的周侧与防水基层上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蓄水系统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之间的密封连接关系,使得第一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之间能够形成一道与蓄水系统连通的排水通道,当渗水路面发生堵塞时,可以利用蓄水系统向排水通道内供水,蓄水系统的供水最终会通过第一防水土工布上的通孔排出,从通孔排出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上渗透,从而达到将位于渗水路面表面的粉尘顶出的效果,使得粉尘对渗水路面的渗水能力影响大大减小,并且,还能够起到湿润渗水路面的效果,使得该市政道路温度大大降低。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均布于第一防水土工布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的其中一长边侧铺设于第一防水土工布上,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的另外一长边侧铺设于防水基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水基层和第一防水土工布之间的配合,能够起到密封连接第一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的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加强钢筋网,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设置有若干片,各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分别设置于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上;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的两长边侧分别伸出第一防水土工布的两长边侧外,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的两长边侧均与防水基层固定为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加强钢筋网能够起到增加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整体强度的效果,有效提高第一防水混凝土的抗裂能力,确保密封效果,利用第一加强钢筋网还具有定型能力,能够将第一防水土工布较为稳定的压制在防水基层上,避免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浇筑成型前,第一防水土工布被风吹散。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防水土工布,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设置有两条,两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分别设置于防水基层的两长边侧上,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的两长边侧与防水基层表面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盖设在第一防水土工布的端部上,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盖在第一防水土工布上的部分与第一防水土工布熔接,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之间形成与蓄水系统连通的供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用于连通蓄水系统和各道排水通道的供水通道,使得蓄水系统能够对各道排水通道进行供水。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均布于第二防水土工布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的其中一长边侧铺设于第一防水土工布上,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的另外一长边侧铺设于防水基层上,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靠近第一防水土工布上的部分覆盖在第一防水土工布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与防水基层之间的配合,能够起到密封连接第二防水土工布与防水基层的效果,同时能够密封第二防水土工布和第一防水土工布之间的连接处。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加强钢筋网,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设置有若两片,两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分别设置于两条第二防水土工布上;
其中,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的两长边侧分别伸出第二防水土工布的两长边侧外,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的两长边侧均与防水基层固定为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加强钢筋网能够起到增加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整体强度的效果,有效提高第二防水混凝土的抗裂能力,确保密封效果,利用第二加强钢筋网还具有定型能力,能够将第二防水土工布较为稳定的压制在防水基层上,避免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浇筑成型前,第二防水土工布被风吹散。
可选的,还包括:
楞筋,所述楞筋,各所述楞筋均设置于防水基层上,各所述楞筋分别被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和第二防水土工布覆盖住;
其中,所述楞筋与防水基层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楞筋能够起到撑起第一防水土工布和第二防水土工布的效果,使得第一防水土工布和第二防水土工布均能够与防水基层的表面保留一定的间隙,从而便于排水通道和供水通道内的供水流通。
可选的,还包括:
顶针,所述顶针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顶针的下端通过通孔插设于第一防水土工布的下表面内,各所述顶针内均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排水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顶针的外壁与通孔之间密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顶针能够起到抬高排水通道出水口高度的效果,使得排水通道排出的水能够更加靠近渗水路面的表面,从而使得除粉尘效果更佳。
可选的,还包括:
插孔,所述插孔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插孔均设置于防水基层上,各所述插孔分布于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的下方;
其中,各所述顶针的下端插设于插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插孔与顶针之间的配合,使得顶针的下端能够插接固定在防水基层内,确保顶针的固定安装效果。
可选的,所述渗水路面包括:
第一渗水混凝土层,所述第一渗水混凝土层采用喷浆的方式成型于防水基层上;
第二渗水混凝土层,所述第二渗水混凝土层采用浇筑的方式成型于第一渗水混凝土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渗水混凝土能够起到初步固定第一防水土工布、第二防水土工布和顶针的效果,避免一次成型的渗水路面压塌第一加强钢筋网和第二加强钢筋网,利用第二渗水混凝土层能够起到确保渗水路面厚度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能够在渗水路面形成排水通道,利用排水通道能够在渗水路面的下方产生向上的水流,从而达到冲除覆盖在渗水路面表面的粉尘的效果;
能够用于日常市政道路降温使用,使得市政道路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快速降温,确保市政道路的使用安全,同时减少降温成本;
能够在防水基层的表面形成若干各较浅的积水槽,积水槽可以避免渗水路面内的水快速流失,使得降温效果更佳;
当处于雨季时,可以反向抽取渗水路面内的雨水,将该部分雨水直接抽取至蓄水系统内进行储存,加快雨水排放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回用系统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雨水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反冲洗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供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楞筋的设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人行道路;11、防水基层;111、插孔;112、楞筋;113、蓄水槽;12、渗水路面;121、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2、第二渗水混凝土层;2、雨水回用系统;21、供水组件;211、第一防水土工布;212、顶针;213、第一加强钢筋网;214、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5、通孔;22、反冲洗组件;221、第二防水土工布;222、第二加强钢筋网;223、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3、积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参照图1和图2,该雨水利用系统包括人行道路1、蓄水系统(图中未显示)和雨水回用系统2,人行道路1用于供行人活动使用,蓄水系统用于回收和储蓄雨水,雨水回用系统2用于将蓄水系统内的雨水重新回用至人行道路1上。
参照图1和2,人行道路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基层11和渗水路面12,雨水回用系统2设置于防水基层11和渗水路面12之间;其中,渗水路面12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和第二渗水混凝土层122,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采用喷浆的方式成型于防水基层11上,采用喷浆方式成型的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厚度为1.2-.2.7cm之间,厚度较薄,凝固成型速度快,能够快速将雨水回用系统2定型在防水基层11上,第二渗水混凝土层122采用浇筑成型的方式成型于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上,利用第二渗水混凝土层122确保渗水路面12的厚度,使得渗水路面12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
参照图3,雨水回用系统2包括供水组件21和反冲洗组件22;其中,供水组件21设置有两组,两组供水组件21分别设置于防水基层11的两长边侧,且两组供水组件21的其中一端均与蓄水系统相连通;其中,反冲洗组件22设置有若干组,各组反冲洗组件22均沿着防水基层11的长度方向排布,且各组反冲洗组件22的两端均分别与两组供水组件21相向设置的一侧面相连通。
其中,雨水回用系统2还包括若干道积水槽23,各道积水槽23均沿着防水基层11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各道积水槽23均由任意相邻设置的两组反冲洗组件22和两组供水组件21围合形成。当雨水通过渗水路面12渗透至防水基层11上时,雨水首先会流至积水槽23内,利用积水槽23能够少量存储部分雨水,当雨水较多时,过多的雨水会没过积水槽23,最终达到排出积水槽23的效果。
参照图4和图5,反冲洗组件22包括第一防水土工布211、顶针212、第一加强钢筋网213和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第一防水土工布211铺设于防水基层11上,顶针212设置有若干根,各根顶针212的下端均插设于防水基层11内,且各根顶针212的上端均穿设出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外,第一加强钢筋网213铺设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设置有两道,且两道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分别设置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在防水基层11上设置有若干道插孔111,插孔111在防水基层11凝固成型用利用插杆插设成型,带防水基层11凝固成型后,通过拔出插杆即可实现插孔111的成型,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设置有若干道通孔215,各根顶针212的上端通过通孔215穿设过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各根顶针212内均设置有出水通道,出水通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渗水路面12和排水通道相通;其中,在顶针212的外壁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通孔215之间利用防水涂层进行密封连接。
当需要安装排水组件时,首先将第一防水土工布211铺设在防水基层11上,然后将第一加强钢筋网213铺设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此时,第一加强钢筋网213的两长边侧会分别伸出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两长边侧外,然后利用胶水粘粘或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加强钢筋网213伸出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外的部分与防水基层11固定为一体,最后在第一加强钢筋网213的两长边侧均铺设上一道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即可,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由防水混凝土凝固成型形成,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的两长边侧会分别覆盖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和防水基层11上;其中,当排水组件安装完成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与防水基层11之间会形成一道排水通道。
参照图5,供水组件21包括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第二加强钢筋网222和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第二防水土工布221铺设在防水基层11上,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端部会覆盖在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上,第二加强钢筋网222覆盖在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上,且第二加强钢筋网222的两长边侧会分别伸出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的两长边侧外,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设置有两道,两道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分别摊铺在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的两长边侧上。
当需要安装供水组件21时,首先将第二防水土工布221铺设在防水基层11上,然后将第二加强钢筋网222铺设在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上,并利用胶水粘粘或焊接的方式将第二加强钢筋网222伸出第二防水土工布221外的部分与防水基层11固定为一体,最后在第二加强钢筋网222的两长边侧均铺设上一道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即可,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由防水混凝土凝固成型形成,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的两长边侧会分别覆盖在第二防水土工布221和防水基层11上;其中,靠近排水组件的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还会覆盖住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端部,从而达到密封连接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和第二防水土工布的效果,当供水组件21安装完成后,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与防水基层11之间会形成一道供水通道,供水通道能够与蓄水系统和排水通道相连通。
参照图6,在防水基层11上设置有若干道楞筋112,各道楞筋112分布于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和第二防水土工布的下方,通过楞筋112与防水基层11之间的配合,能够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或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的下方形成凹凸不平的地形,从而起到增加第一防水土工布211或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与防水基层11之间空隙大小的效果,使得雨水的流动效果更佳,并且,各道楞筋112还能够起到多次拦截过滤粉尘的效果,使得排水通道和供水通道受到粉尘的影响更小。
其中,在防水基层11上设置有若干道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设置的蓄水槽113,相邻设置的两道蓄水槽113围合形成楞筋11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当需要对渗水路面12进行降温或反向冲除粉尘时,只需要通过蓄水系统向供水通道内供水,供水通道内的水会流动至排水通道,最终使得排水通道内的水能够通过顶针212排出,在该系统中,只需要确保排水通道内的水压足够大,即可使水向上渗透排出,最终达到反向冲除粉尘的效果。
当处于雨季时,还可以控制蓄水系统抽水,此时,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内会形成负压,从而使得渗透进排水通道内的雨水能够被顶针212吸收,并以此经过排水通道和供水通道,最终达到快速排水的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包括人行道路(1)和蓄水系统,所述人行道路(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防水基层(11)和渗水路面(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防水土工布(211),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211)设置有若干条,各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211)沿渗水路面(12)宽度方向延伸,且各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211)沿渗水路面(12)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设置有若干道通孔(215);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周侧与防水基层(11)上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与防水基层(11)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蓄水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均布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的其中一长边侧铺设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所述第一防水混凝土封条(214)的另外一长边侧铺设于防水基层(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强钢筋网(213),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213)设置有若干片,各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213)分别设置于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
其中,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213)的两长边侧分别伸出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两长边侧外,所述第一加强钢筋网(213)的两长边侧均与防水基层(11)固定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防水土工布(221),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221)设置有两条,两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221)分别设置于防水基层(11)的两长边侧上,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的两长边侧与防水基层(11)表面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盖设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端部上,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盖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的部分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熔接,所述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与防水基层(11)之间形成与蓄水系统连通的供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均布于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的两长边侧上;
其中,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的其中一长边侧铺设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的另外一长边侧铺设于防水基层(11)上,所述第二防水混凝土封条(223)靠近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的部分覆盖在第一防水土工布(2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加强钢筋网(222),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222)设置有若两片,两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222)分别设置于两条第二防水土工布(221)上;
其中,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222)的两长边侧分别伸出第二防水土工布(221)的两长边侧外,所述第二加强钢筋网(222)的两长边侧均与防水基层(11)固定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楞筋(112),所述楞筋(112),各所述楞筋(112)均设置于防水基层(11)上,各所述楞筋(112)分别被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211)和第二防水土工布(221)覆盖住;
其中,所述楞筋(112)与防水基层(11)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针(212),所述顶针(212)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顶针(212)的下端通过通孔(215)插设于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下表面内,各所述顶针(212)内均设置有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排水通道相连通;
其中,所述顶针(212)的外壁与通孔(215)之间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孔(111),所述插孔(111)设置有若干道,各所述插孔(111)均设置于防水基层(11)上,各所述插孔(111)分布于各条第一防水土工布(211)的下方;
其中,各所述顶针(212)的下端插设于插孔(1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路面(12)包括:
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所述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采用喷浆的方式成型于防水基层(11)上;
第二渗水混凝土层(122),所述第二渗水混凝土层(122)采用浇筑的方式成型于第一渗水混凝土层(121)上。
CN202011362770.2A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Active CN112431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2770.2A CN112431088B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2770.2A CN112431088B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1088A true CN112431088A (zh) 2021-03-02
CN112431088B CN112431088B (zh) 2022-04-19

Family

ID=74697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62770.2A Active CN112431088B (zh) 2020-11-28 2020-11-28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108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1476A (zh) * 2020-11-28 2021-03-02 中实翊(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工程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7699A (zh) * 2015-05-27 2015-09-30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深基坑排水结构
CN105714640A (zh) * 2016-03-14 2016-06-29 合肥工业大学 含级配碎石复合层的除尘排水大孔隙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CN209082576U (zh) * 2018-08-09 2019-07-09 江苏宇翔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底板暗布式防渗导水结构
KR102049198B1 (ko) * 2019-05-17 2019-11-26 장현실 바닥 노즐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마트 클린로드 시스템과 그 시공방법
CN111042553A (zh) * 2019-12-24 2020-04-21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后浇带临时封闭的钢筋保护结构施工方法
CN210459478U (zh) * 2019-06-24 2020-05-05 安徽兴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7699A (zh) * 2015-05-27 2015-09-30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深基坑排水结构
CN105714640A (zh) * 2016-03-14 2016-06-29 合肥工业大学 含级配碎石复合层的除尘排水大孔隙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
CN209082576U (zh) * 2018-08-09 2019-07-09 江苏宇翔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地下室底板暗布式防渗导水结构
KR102049198B1 (ko) * 2019-05-17 2019-11-26 장현실 바닥 노즐 및 이를 구비한 스마트 클린로드 시스템과 그 시공방법
CN210459478U (zh) * 2019-06-24 2020-05-05 安徽兴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排水结构
CN111042553A (zh) * 2019-12-24 2020-04-21 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用于后浇带临时封闭的钢筋保护结构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1476A (zh) * 2020-11-28 2021-03-02 中实翊(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工程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431476B (zh) * 2020-11-28 2022-04-19 中实翊(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工程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1088B (zh) 202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5596U (zh)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CN21329624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防护机构
CN109629369B (zh) 一种基于建筑垃圾粉碎料的透水路面结构及其铺装方法
CN112431088B (zh)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雨水利用系统
CN111058343A (zh) 一种透水海绵城市生态路面体系
CN21000253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侧向斜坡式植草沟
CN112227459A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深井联动渗透补给系统
KR200391060Y1 (ko) 투수성 저류 블럭
CN209179162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前雨水口过滤的装置
CN111058520A (zh) 适用于大面积绿化带的绿色导水体系
CN212561003U (zh) 一种绿化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CN210797797U (zh) 一种海绵城市导水结构
CN212223483U (zh) 一种应用于海绵城市的渗透性路面结构
CN209760390U (zh) 一种市政雨水调蓄系统
CN21131314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阶梯
CN210827760U (zh) 一种具有市政分流导水功能的生态路面
CN112252114A (zh)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排水系统
CN111733658A (zh) 联通式高效排水树池结构
CN211922124U (zh) 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CN210194374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06365660U (zh) 雨水收集多功能公共坐凳
CN21377277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CN210086422U (zh) 一种浅水洼地景观排水系统
KR20090020345A (ko) 친환경 투수 블록 및 그 제작 방법
CN21114322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绿化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