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1196B -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 Google Patents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1196B
CN112421196B CN202011319497.5A CN202011319497A CN112421196B CN 112421196 B CN112421196 B CN 112421196B CN 202011319497 A CN202011319497 A CN 202011319497A CN 112421196 B CN112421196 B CN 112421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layer
ridge
plane metal
millimeter w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94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1196A (zh
Inventor
吴永乐
王杰
杨雨豪
王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201131949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1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1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1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196B/zh
Priority to US17/491,423 priority patent/US11670830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8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for linking dissimilar lines 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12Hollow waveguides
    • H01P3/123Hollow waveguides with a complex or stepped cross-section, e.g. ridged or grooved wavegu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2Bends; Corners; Twists
    • H01P1/022Bends; Corners; Twists in waveguide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01P3/081Microstrip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16Dielectric waveguides, i.e. without a longitudinal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01P5/16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 H01P5/18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 H01P5/181Conjugate devices, i.e. devices having at least one port decoupled from one other port consisting of two coupled guides, e.g. directional couplers the guides being hollow waveguides

Landscapes

  • Wave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和下层平面金属板;固定设置在上层平面金属板和下层平面金属板之间的支撑结构;脊波导,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与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以及分别与两个传输线的端部固定连接的四个阻抗变换结构;阻抗变换结构远离传输线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连接;开设于下层平面金属板上的四个输入端口,每一输入端口位于阻抗变换结构远离传输线的一侧;多个金属销钉,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围绕脊波导的边缘均匀排列。

Description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毫米波射频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毫米波由于具有明显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毫米波的优势有频谱资源丰富、方向性好、可用频带宽和波长短等,此外,毫米波器件更容易实现小型化和集成化。毫米波应用全面,不仅被用于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航空和通讯等领域,还被用在移动通信覆盖上,例如5G通信领域。毫米波为5G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G通信系统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因此,基于毫米波设计的器件也会受到更多的青睐。
随着毫米波电路的复杂度和元件密度地不断提高,器件也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和集成化。目前,在天线和波束成型网络中,交叉过桥结构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交叉过桥结构可以用于信号的分配和选择,并且用于开发高性能的正交传输电路,其特点是,在同一个平面结构内,当两条信号不可避免地穿过彼此的路径(两条信号路径相互交叉)时,交叉过桥结构可以在具有高传输性的同时具有高隔离度。相关技术中,可使用微带线技术设计多种交叉过桥结构,然而现有的交叉过桥结构都存在着制造难度大、插入损耗过大和传输效果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以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插入损耗,提高交叉过桥结构的传输效果,并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加工难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所述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
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和下层平面金属板;
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和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之间的支撑结构;
脊波导,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传输线的端部连接的四个阻抗变换结构;所述阻抗变换结构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连接;
开设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上的四个输入端口,每一所述输入端口位于所述阻抗变换结构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侧;
多个金属销钉,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金属销钉围绕所述脊波导的边缘均匀排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传输线呈十字形交叉,具有四个交叉角;
所述四个交叉角中的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处具有倒角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引脚;
所述两个引脚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所述两个引脚的高度与所述多个金属销钉的高度相同;每一所述引脚包括与所述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的一个表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倒角结构为斜倒角结构;
所述两个引脚呈三棱柱状且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所述斜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抗变换结构包括第一变换子结构与第二变换子结构;
所述第一变换子结构一端与所述传输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换子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子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外部测试设备连接;
所述传输线的宽度、所述第一变换子结构的平行于所述传输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变换子结构的平行于所述传输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依次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换子结构与所述传输线的连接处具有圆倒角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及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均呈的十字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
所述多个支撑柱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分布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的各个角点处,或
所述多个支撑柱固定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分布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各个角点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心结构模块,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
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和下层平面金属板;
脊波导,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传输线的端部连接的四个波端口馈电片;所述两个传输线的四个交叉角中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处具有倒角结构;
多个金属销钉,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金属销钉围绕所述脊波导的边缘均匀排列。
本公开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中,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上层平面金属板、下层平面金属板、脊波导及多个金属销钉。其中,脊波导包括传输线与阻抗变换结构,阻抗变换结构一端与传输线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测试设备连接,测试设备可以通过阻抗变换结构对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多个金属销钉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上,且围绕脊波导均匀排列,形成了波阻带,上层平面金属板与传输线间存在空气间隙,使得电磁波以空气为传播介质,沿交叉放置的传输线传输,减少了电磁波的泄露,提高了交叉过桥结构的传输效果,并降低了交叉过桥结构的插入损耗。
当然,实施本公开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下层平面金属板、脊波导和多个金属销钉的俯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及回波损耗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仰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中心结构模块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中心结构模块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及回波损耗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插入损耗,提高交叉过桥结构的传输效果,并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加工难度,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
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1和下层平面金属板2;
固定设置在上层平面金属板1和下层平面金属板2之间的支撑结构3;
脊波导4,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且与上层平面金属板1之间具有间隙,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41,以及分别与两个传输线41的端部连接的四个阻抗变换结构42;阻抗变换结构42远离传输线41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连接;
开设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的四个输入端口21,每一输入端口21位于阻抗变换结构42远离传输线41的一侧;
多个金属销钉5,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且与上层平面金属板1之间具有间隙,多个金属销钉5围绕脊波导4的边缘均匀排列。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结构3位于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之间,以固定连接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脊波导4固定在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与上层平面金属板1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脊波导4与上层平面金属板1间具有空气间隙,以使电磁波可以以空气作为传播介质进行传播。
脊波导4包含两个交叉设置的传输线41,传输线41交叉设置,实现电磁波的交叉传输。脊波导4用于传输TEM(Transverse Electromagnetic,横电磁)模式的电磁波,而在通过外部的测试设备对脊波导4的传输性能进行测试时,外部测试设备输入的为TE(TransverseElectric,横电)模式的电磁波,因此,在每一传输线4的端部都连接一个阻抗变换结构42,阻抗变换结构42用于实现电磁波由TE模式到TEM模式的转换。其中,本公开实施例对脊波导4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开设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的四个输入端口21可以为四个矩形通孔,以使测试设备的接口可通过输入端口21与阻抗变换结构42连接,其中,输入端口21的形状可根据测试设备的接口形状进行调整,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金属销钉5围绕脊波导4的边缘排列,以形成波阻带,使得电磁波沿脊波导4传输。为提高多个金属销钉5的阻波性能,如图2所示,多个金属销钉5钉沿脊波导4的边缘均匀排列,且在脊波导4的每一侧设置两排金属销钉5。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脊波导4的每一侧金属销钉5的排数,如三排或四排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金属销钉5的高度,金属销钉5的高度既可以高于脊波导4的高度,也可以低于或等于脊波导4的高度,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中,脊波导4包括传输线41与阻抗变换结构42,阻抗变换结构42一端与传输线41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外部的测试设备连接,测试设备可以通过阻抗变换结构对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多个金属销钉5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且围绕脊波导4均匀排列,形成了波阻带,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传输线41间存在空气间隙,使得电磁波以空气为传播介质,沿交叉放置的传输线41传输,减少了电磁波的泄露,提高了交叉过桥结构的传输效果,并降低了交叉过桥结构的插入损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传输线41呈十字形交叉,具有四个交叉角,四个交叉角中的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处具有倒角结构43。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传输线41呈十字形交叉放置,形成了四个交叉角,四个交叉角中包含两对相对的交叉角,对其中一对相对的交叉角进行倒角处理,使得其中一对相对的交叉角中具有倒角结构43。对两对交叉角中其中一对相对的交叉角进行倒角处理,也就是,沿图2由左至右的方向上,加宽了脊波导4中两个传输线41的重叠部分,从而使得电磁波在两个传输线41的交叉处可以更好地沿交叉角方向传输,从而提高交叉过桥结构的回波损耗与隔离度,并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插入损耗。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还包括两个引脚6;两个引脚6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且两个引脚6的高度与多个金属销钉5的高度相同,每一引脚6包括与倒角结构43相对的一个表面。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引脚6分别位于两个倒角结构43处,每一个引脚6都具有与倒角结构43相对的一个表面。对四个交叉角中,一对相对的交叉角进行倒角处理,使得两处交叉角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倒角结构43处不具有用于阻挡电磁波泄露的金属销钉5,因此,在倒角结构43处添加与倒角结构43形状相匹配的引脚6,有效防止了经过倒角结构43的电磁波发生泄露,进一步提高了交叉过桥结构的传输效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倒角结构43为斜倒角结构。两个引脚6呈三棱柱状且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斜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倒角结构43可以为斜倒角结构,例如45度斜倒角结构。引脚6为与斜倒角结构的形状相匹配的三棱柱状,并且一个侧表面与斜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为便于加工,也可将引脚6的形状设置为直角三棱柱状,此时,为了使引脚6的形状可以更好的与斜倒角结构相匹配,使引脚6的底面斜边对应的侧表面与斜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如图2所示。
下面将结合插入损耗、隔离度及回波损耗等参数的仿真结果对本公开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及回波损耗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图3中,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表示参数值,单位为dB,S(1,1)表示回波损耗,S(1,2)表示第一隔离度,S(1,3)表示插入损耗,S(1,4)表示第二隔离度。
由图3可知,当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中心频率43.25GHz,且预设的工作频带范围为42GHz-45.5GHz(即带宽为3.5GHz)时,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相对带宽约为8%(即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其中,在42.66GHz-45.71GHz的工作频带范围内,回波损耗与第二隔离度的值均低于-25dB,插入损耗的值高于-0.2dB。由此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具有高隔离度、高回波损耗及低插入损耗等优点。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阻抗变换结构42包括第一变换子结构421与第二变换子结构422。第一变换子结构421一端与传输线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变换子结构422的一端连接,第二变换子结构422的另一端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连接。传输线41的宽度c1、第一变换子结构421的平行于传输线4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c2,以及第二变换子结构422的平行于传输线4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c3依次减小。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变换子结构421与第二变换子结构422水平相接,第二变换子结构422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相连。由于第一变换子结构421的尺寸与第二变换子结构422的尺寸不同,使得其在电磁波由TE模式转换为TEM模式的过程中提供的特性阻抗匹配值也不同,采用尺寸不同的两个子变换结构相结合,使得阻抗变换结构42具有更好的参数转换效果。
其中,c1、c2与c3的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一个示例中,c1为4.78mm,c2为1.3mm,第一变换子结构421沿平行于传输线41延伸的方向上的尺寸b1为0.9mm;c3为0.3mm,第二变换子结构422沿平行于传输线41延伸的方向上的尺寸b2为0.9mm。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变换子结构421与传输线41的连接处具有圆倒角结构。在第一变换子结构421与传输线41的连接处进行圆倒角处理,使得信号的传输更加平稳,且便于阻抗变换结构42的加工。其中圆倒角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一个示例中,圆倒角的尺寸可以为0.5mm,圆倒角还可以为其他尺寸如0.8mm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层平面金属板1及下层平面金属板2均呈十字形。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脊波导4中包含呈十字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41,脊波导4呈十字型。为便于加工,将上层金属板1及下层金属板设置为与脊波导4的形状相匹配且大于脊波导4的十字型。使得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的整体体积更小,且使用更少的材料,降低制作成本。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3包括多个支撑柱31。多个支撑柱31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且分布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的各个角点处,多个支撑柱31还可以分布于上层平面金属板1靠近下层平面金属板2的板面上,且位于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各个角点处。
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柱31用于固定连接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为使上层金属板1与脊波导4及多个金属销钉5之间具有空气间隙,支撑柱31的高度大于脊波导4和多个金属销钉5的高度。多个支撑柱31分布在上层平面金属板1或下层平面金属板2的各个角点上,分布均匀,使得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公开实施例中,以支撑柱31位于下层平面金属板上为例,当支撑柱31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时,可在每个支撑柱31上开设一个第一螺孔32,并在上层平面金属板1上开设一个与第一螺孔32相匹配的第二螺孔11,如图1所示,使螺钉的螺杆穿过第二螺孔11旋入第一螺孔32内,以固定连接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需要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进行测试时,需要将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固定于测试用的法兰盘上,基于此,可在下层平面金属板2远离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开设多个螺纹盲孔22,如图4所示,以使下层平面金属板2与法兰盘螺纹联接。
为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插入损耗,提高交叉过桥结构的传输效果,并降低交叉过桥结构的加工难度,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心结构模块,该中心结构模块用于上述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
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1和下层平面金属板2;
脊波导4,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且与上层平面金属板1之间具有间隙,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41,以及分别与两个传输线41的端部连接的四个波端口馈电片44;两个传输线41的四个交叉角中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处具有倒角结构43;
多个金属销钉5,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靠近上层平面金属板1的板面上,且与上层平面金属板1之间具有间隙,多个金属销钉5围绕脊波导4的边缘均匀排列。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心结构模块包括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下层平面金属板2,还包括设置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的脊波导4,脊波导4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41,以及与两个传输线41的端部连接的波端口馈电片44,此外,还包括围绕在脊波导4周围均匀排列的多个金属销钉5。其中,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脊波导4及多个金属销钉5间均具有间隙。其中,波端口馈电片44用于向传输线41内输入电磁波。
当向上述中心结构模块通入电磁波时,多个金属销钉5固定于下层平面金属板2上,且围绕脊波导4均匀排列,形成了波阻带,上层平面金属板1与传输线41间存在空气间隙,使得电磁波以空气为传播介质,沿交叉放置的传输线41传输,减少了电磁波的泄露,具有较好的传输效果,及较低的插入损耗。
如图6所示,图6为中心结构模块的插入损耗、隔离度及回波损耗的仿真结果示意图。图6中,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为GHz,纵坐标表示参数值,单位为dB,S(1,1)表示回波损耗,S(1,2)表示第一隔离度,S(1,3)表示插入损耗,S(1,4)表示第二隔离度。
由图6可知,当中心结构模块的中心频率46.5GHz,且预设的工作频带范围为42GHz-51GHz(即带宽为9GHz)时,中心结构模块的相对带宽约为19.35%,其相对带宽较宽。其中,在42.61GHz-50.57GHz的工作频带范围内,中心结构模块的相对带宽约为15.05%,回波损耗与第二隔离度的值均低于-19dB,插入损耗的值高于-0.5dB。由此可知,中心结构模块具有高相对带宽、高隔离度、高回波损耗及低插入损耗等优点。
此外,可对中心结构模块进行延伸扩展,形成其他具有中心结构模块的器件。中心结构模块还可以用于巴特勒矩阵组件,进而形成基于巴特勒矩阵组件的多波束天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和下层平面金属板;
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和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之间的支撑结构;
脊波导,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包括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传输线的端部连接的四个阻抗变换结构;所述阻抗变换结构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端用于与外部测试设备连接;
开设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上的四个输入端口,每一所述输入端口位于所述阻抗变换结构远离所述传输线的一侧;
多个金属销钉,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金属销钉围绕所述脊波导的边缘均匀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传输线呈十字形交叉,具有四个交叉角;
所述四个交叉角中的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处具有倒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引脚;
所述两个引脚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所述两个引脚的高度与所述多个金属销钉的高度相同;每一所述引脚包括与所述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的一个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结构为斜倒角结构;
所述两个引脚呈三棱柱状且其中一个侧表面与所述斜倒角结构的斜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变换结构包括第一变换子结构与第二变换子结构;
所述第一变换子结构一端与所述传输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换子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换子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外部测试设备连接;
所述传输线的宽度、所述第一变换子结构的平行于所述传输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以及所述第二变换子结构的平行于所述传输线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换子结构与所述传输线的连接处具有圆倒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及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均呈十字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柱;
所述多个支撑柱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分布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的各个角点处,或
所述多个支撑柱固定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分布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各个角点处。
9.一种中心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包括:
平行设置的上层平面金属板和下层平面金属板;
脊波导,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两个传输线,以及分别与所述两个传输线的端部连接的四个波端口馈电片;所述两个传输线的四个交叉角中的其中两个相对的交叉角处具有倒角结构;
多个金属销钉,固定于所述下层平面金属板靠近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的板面上,且与所述上层平面金属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多个金属销钉围绕所述脊波导的边缘均匀排列。
CN202011319497.5A 2020-11-23 2020-11-23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Active CN112421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497.5A CN112421196B (zh) 2020-11-23 2020-11-23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US17/491,423 US11670830B2 (en) 2020-11-23 2021-09-30 Ridge gap waveguide crossover structure including intersecting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impedance transformers disposed between upper and bottom planar metal plates and having a gap there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497.5A CN112421196B (zh) 2020-11-23 2020-11-23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196A CN112421196A (zh) 2021-02-26
CN112421196B true CN112421196B (zh) 2021-07-16

Family

ID=7477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9497.5A Active CN112421196B (zh) 2020-11-23 2020-11-23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0830B2 (zh)
CN (1) CN1124211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8373B (zh) * 2022-05-16 2022-07-26 成都芯盟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桥及提高空气桥与下层金属之间隔离度的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638A (zh) * 2010-01-19 2010-06-23 北京邮电大学 小型化平面微带过桥
WO2015172948A3 (en) * 2014-05-14 2015-12-30 Gapwaves Ab Waveguides and transmission lines in gaps between parallel conducting surfaces
CN206639901U (zh) * 2016-02-12 2017-11-14 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波导装置以及具有该波导装置的天线装置、雷达
CN110492212A (zh) * 2019-07-15 2019-11-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脊间隙波导技术的超宽带功率分配合成器
CN110783680A (zh) * 2018-07-30 2020-02-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波导装置、天线装置以及雷达装置
CN111063975A (zh) * 2019-12-17 2020-04-24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脊间隙波导的Ka波段GYSEL功分器
CN111540996A (zh) * 2020-05-15 2020-08-1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脊间隙波导的灵活功分比双频带分支线毫米波耦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7838A1 (en) * 2017-05-11 2018-11-15 Nidec Corporation Waveguide device, and antenna device including the waveguid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638A (zh) * 2010-01-19 2010-06-23 北京邮电大学 小型化平面微带过桥
WO2015172948A3 (en) * 2014-05-14 2015-12-30 Gapwaves Ab Waveguides and transmission lines in gaps between parallel conducting surfaces
CN106537682A (zh) * 2014-05-14 2017-03-22 加普韦夫斯公司 在平行导电平面之间的间隙中的波导和传输线
CN206639901U (zh) * 2016-02-12 2017-11-14 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波导装置以及具有该波导装置的天线装置、雷达
CN110783680A (zh) * 2018-07-30 2020-02-1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波导装置、天线装置以及雷达装置
CN110492212A (zh) * 2019-07-15 2019-11-2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脊间隙波导技术的超宽带功率分配合成器
CN111063975A (zh) * 2019-12-17 2020-04-24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脊间隙波导的Ka波段GYSEL功分器
CN111540996A (zh) * 2020-05-15 2020-08-1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脊间隙波导的灵活功分比双频带分支线毫米波耦合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hamed Mamdouh M. Ali et.al.Design of Printed RGW Crossover for Millimeter Wave Beam Switching Network.《2019 USNC-URSI Radio Science Meeting (Joint with AP-S Symposium)》.201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70830B2 (en) 2023-06-06
US20220166119A1 (en) 2022-05-26
CN112421196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0366B (zh) 一种基于间隙波导的宽频带双圆极化端射阵列天线
CN108777343B (zh) 基片集成波导传输结构、天线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3013642B (zh) 一种阵列天线及通信设备
CN110021805B (zh) 复杂馈电网络中基于空气间隙波导的立体过渡结构
CN103022614B (zh) 基片集成波导与矩形金属波导的过渡结构
CN107394395A (zh) 基于平面正交模耦合器的双极化喇叭天线
EP2963729A1 (en) Stacked waveguide substrate, radio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radar system
WO2022007248A1 (zh) 5g 毫米波双极化天线单元、天线阵列及终端设备
US20120088402A1 (en) Connector
CN202275910U (zh) 基片集成波导小型化带通混合环
CN113036454A (zh) 一种基于天线哑元的mimo阵列天线波束优化装置及方法
CN112421196B (zh) 脊间隙波导毫米波交叉过桥结构器件及中心结构模块
CN204167446U (zh) 槽线扰动的集成波导双模滤波器
CN112886234B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结构的微波毫米波共面共口径天线
CN107968241A (zh) 用于毫米波多波束天线矩阵的90度混合耦合器
Bykovskyi et al. Microwave square waveguide polarization converter with diagonal corner diaphragms
Temga et al. A 5.5 GHz band 2-D beamforming network using broadside coupled stripline structure
CN100388556C (zh) 基片集成波导180度三分贝定向耦合器
CN211045677U (zh) 耦合器
CN211045679U (zh) 耦合器
CN210607604U (zh) 一种具有高谐波抑制的5g大频率比天线
CN114156624A (zh) 基于间隙波导结构的毫米波宽带低损耗定向耦合器
CN103094651A (zh) 基片集成波导环行器
CN107645038A (zh)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11244619A (zh) 基于空气基片集成波导的贴片阵列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