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5038A -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5038A
CN107645038A CN201610578153.3A CN201610578153A CN107645038A CN 107645038 A CN107645038 A CN 107645038A CN 201610578153 A CN201610578153 A CN 201610578153A CN 107645038 A CN107645038 A CN 1076450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element
antenna
distributing point
close ring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81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5038B (zh
Inventor
张明
刘大庆
温怀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781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503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0324 priority patent/WO2018014702A1/zh
Priority to EP17830336.8A priority patent/EP3471203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645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038A/zh
Priority to US16/250,784 priority patent/US110567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5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该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闭合环;第一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一馈电点,第二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二馈电点,第三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三馈电点;闭合环用于置于接地板的净空区域,且用于与接地板连接;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形成一个辐射体,其中,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第一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一侧边上,第二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二侧边上,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预置间距,第三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预置间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及采用该天线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飞速发展的今天,天线作为关键部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天线技术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现有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天线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MIMO技术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发射端和信号的接收端都采用多天线单元。MIMO技术可以很好的建立并行的信号传输通道,提高系统容量。若在在无尺寸限制的条件下,天线数量越多,系统吞吐率会随着天线的数量成线性的增加。但是对于终端设备,尺寸是严格限制的,将多个天线集中在终端空间内,将会引起很大的互耦,MIMO天线的性能也将随之下降。
现有终端的天线设计,若降低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则天线所占用的空间较大。若减小天线的尺寸,则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较强。如何在去耦的同时更为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天线空间,是MIMO天线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该天线可以提高各辐射单元之间的隔离度,降低耦合,并且天线的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接地板的净空区域,有效的减小了天线的尺寸。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闭合环,第一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一馈电点,第二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二馈电点,第三辐射单元上连接第三馈电点。闭合环设置于接地板的净空区域,且用于与接地板连接。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形成一个辐射体,该辐射体通过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三馈电点激励。其中,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第一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一侧边上,第二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二侧边上,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或对称,闭合环的两个侧边参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即第一侧边参与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第二侧边参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第一辐射单元的主辐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辐射单元的主辐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预置间距,第三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预置间距。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相同,第三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正交。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使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为一个整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均设置于闭合环上,此种天线设计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接地板的净空区域。该闭合环的两个侧边分别参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第一辐射单元的主辐射方向与第二辐射单元的主辐射方向相反,第一辐射方向和第二辐射方向具有良好的方向图分集,降低了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耦合度;第一预置间距和第二预置间距参与第三辐射单元的辐射,以使得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与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正交,利用了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分集,有效的降低了第三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隔离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预置间距与第二预置间距相同,保证了极化方式纯净。该第一预置间距和该第二预置间距的范围可以为0.1~3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天线的长度为:其中,v为光速,f0为在天线工作频段的最低频率。例如,该天线工作频段最低频率为3.85GHz。那么,天线的长度为:19.48mm。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该天线结构的设计有效的减小了天线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采用可调节网络使第三辐射单元的辐射频带可调节,且第三辐射单元的频带的调节范围位于第一辐射单元或第二辐射单元的频带的范围内。由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分配的工作频段不同,为了满足通信设备能在多个系统工作的通用性,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的工作频带可以覆盖这些频段并且占用尽可能小的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闭合环的形状为矩形。具体的,可以为:“口”字形、“日”字型、“曰”字型或“目”字型,例如,该“曰”型闭合环包括左右两个竖的对称的侧边,该两个竖的对称的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两个侧边分别参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本发明实施例中,闭合环的形状为矩形,可以使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方向图分集效果更好。天线的设计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接地板的净空区域的空间。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接地板、收发器和上述第一方面的天线,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闭合环。第一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一馈电点,第二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二馈电点,第三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三馈电点。闭合环用于置于接地板的净空区域,且用于与接地板连接;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形成一个辐射体,该辐射体通过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三馈电点激励。其中,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第一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一侧边上,第二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二侧边上,第二侧边与第一侧边相对;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预置间距,第三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预置间距。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第三馈电点均与收发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的结构具有小型化,高隔离度的性能,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收发信号性能有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天线耦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接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净空区域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时,预置距离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或第三辐射单元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时,预置距离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为规则形状时,天线长度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或第三辐射单元为不规则形状时,天线长度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散射参数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三辐射单元的散射参数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用于提供一种天线,该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该天线通过方向图分集和极化分集,极大的提高了各辐射单元之间的隔离度,并且该天线设计紧凑,充分利用了接地板的净空区域,有效的减小了天线的尺寸。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方便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解释说明。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缩写:MIMO)技术即指信号的发射端和接收端都包括多个辐射单元。若辐射单元间距很远,辐射单元之间的相关性会很低,但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由于空间较小,辐射单元必然不会相对独立的工作,而是会相互产生强烈的电磁耦合。
耦合可以理解为:当自由空间中有两个以上辐射单元排列时,某一个辐射单元除受到自身电流所产生的电磁作用,也会受到其它辐射单元的电流所产生的电磁作用的影响,尤其当辐射单元彼此靠近时,它们之间将会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称这种相互作用为互耦。请参阅图1进行结合理解。图1给出了两个辐射单元排列时,产生耦合的示意图,第一辐射单元110、第二辐射单元120均接收自由空间的来波,由于天线自身的特性,第一辐射单元110在接受来波的同时,还将作为源,产生激励,将部分能量辐射出去,所以第二辐射单元120收到的信号除了空间来波之外,还有第一辐射单元110所辐射的辐射波。相同的,第二辐射单元将产生感应电流反作用于第一辐射单元110,二者互相影响,这就是互耦作用。由于辐射单元之间存在的电磁感应(互耦作用),每个辐射单元上的电流发生变化,不同于被单独放置于自由空间时的电流分布,因此对天线的性能造成严重影响。
隔离度:隔离度是描述的是辐射单元的相互独立程度,辐射单元之间的耦合度越小,其隔离度越大;反之天线单元之间耦合度越大,其隔离度就越小。例如,在实际的应用中,隔离度为15dB即可满足工程要求。
方向图分集:辐射单元所辐射的功率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分布一般是不均匀的,即天线具有方向性。方向图是指天线辐射特性与空间坐标之间的函数图形,是对天线方向性的图形描述方法,因此,方向图分集可以分析辐射单元的辐射特性。
极化分集:同一信源的两路信号分别有辐射单元不同极化方向的无线电波承载,例如,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这两路信号彼此独立,互不相关,具有不相同的衰减特性,有极化分集的效果。
微带线:微带线是由单一导体带构成的微波传输线。适合制作微波集成电路的平面结构传输线。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频带宽、可靠性高和制造成本低,导体导电率高、稳定性好。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线,该天线可以减小辐射单元之间的耦合作用,并充分的利用了接地板的净空区域,有效的减小天线的尺寸。该天线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请参阅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200包括壳体210、所述壳体210内设置有介质基板和天线230,在介质基板的一面为接地板220,请结合图3进行理解,图3为接地板的示意图,接地板220包括净空区域2201,该净空区域2201位于介质基板的一端,介质基板包括顶端,底端,左端和右端。优选的,该净空区域2201位于该介质基板的顶端和底端,在接地板220上将地挖空形成该净空区域2201,天线230设置于净空区域2201。当然,虽然图2中未示出,但是该移动终端还包括处理器、收发器、显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或其他电子元件。天线230与收发器连接。接地板220、该天线230位于手机的顶部或底部区域,接地板的净空区域的宽度为5mm,天线的长度为19.48mm,整个MIMO天线的布局十分紧凑,满足了智能机小型化MIMO天线设计的要求。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请结合图4至图6进行理解,图4为天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天线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净空区域的示意图。该天线230包括三个辐射单元和闭合环2304。所述闭合环2304置于接地板的净空区域2201,且与所述接地板连接。所述净空区域2201可以为矩形。所述闭合环2304可以为:当在接地板上将地挖空形成净空区域2201的同时而保留的闭合环2304,或者,也可以是在接地板上将地挖空,形成净空区域后,设置于所述净空区域上的闭合环2304。具体的闭合环2304的形成方式,本发明不做限定。
三个辐射单元分别为第一辐射单元2301,第三辐射单元2303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第一辐射单元2301、第二辐射单元2302和第三辐射单元2303通过微带线2308连接形成一个辐射体。其中,第三辐射单元2303设置与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之间。所述三个辐射单元分别连接有三个不同的馈电点,该辐射体通过这三个馈电点激励。第一辐射单元2301上连接有第一馈电点2305,第二辐射单元2302连接有第二馈电点2306,第三辐射单元2303连接有第三馈电点2307。
请结合图6进行理解,该闭合环2304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具体的,可以为:“口”字形、“日”字型、“曰”字型或“目”字型,闭合环2304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形状,如矩形,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在实际应用中,闭合环2304为闭合结构,且具有两个对应的侧边均可,该两个侧边为对称的结构,具体的形状本发明不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图示中,以“口”字型和“曰”字型为例进行说明。例如,该“曰”型闭合环2304包括左右两个竖直的对称的侧边,上下两个横侧边和中间的一个横边。该两个竖的对称的侧边分别为第一侧边23041和第二侧边23042。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2301置于所述闭合环2304的第一侧边23041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2302置于闭合环2304的第二侧边23042上,所述第二侧边23042为所述第一侧边23041的对称侧边。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侧边23041可以为“曰”字型闭合环2304的左侧边,所述第二侧边23042可以为“曰”字型闭合环2304的右侧边。
闭合环2304的两个侧边参与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辐射,即第一侧边23041参与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辐射,第二侧边23042参与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辐射,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主辐射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主辐射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例如,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主辐射方向向左,而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主辐射方向右。而且,该闭合环2304与接地板连接,起到中和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地板电流的作用。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有很好的方向图分集,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之间的耦合度较低。
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极化方式与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极化方式相同,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三辐射单元2303之间设有第一预置间距2309,第三辐射单元2303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之间设有第二预置间距2310。可选的,所述第一预置间距2309和所述第二预置间距2310相同,该第一预置间距2309和该第二预置间距2310的范围可以为0.1~3mm。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7a和图7b所示。其中,图7a为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时,预置距离的示意图。第一预置间距2309为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右侧边(靠近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侧边)与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左侧边(靠近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侧边)之间的距离。若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那么,请结合图7b进行理解,图7b中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形状只是举例说明,并不对辐射单元的具体的形状进行限定。第一预置距离为: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右侧边的上的取样点到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左侧边的多个线段的平均值,该多个线段均与接地板平行,且该多个线段的间隔距离相同,也就是说,各取样点之间的间隔的竖直距离相同。上面对第一预置距离进行说明,第二预置距离与第一预置距离的原理相同,此处不赘述。
第三辐射单元2303与第一辐射单元2301之间的第一预置间距2309,第三辐射单元2303与第二辐射单元2302之间的第二预置间距2310,第一预置间距2309和第二预置间距2310用于参与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辐射,从而也保证了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极化方式正交于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从而降低了第三辐射单元2303同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第三辐射单元2303与第一辐射单元2301、第二辐射单元2302之间的隔离度。
由于闭合环2304的第一侧边23041参与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辐射,第二侧边23042参与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辐射,该第一侧边23041展宽了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辐射带宽,第二侧边23042展宽了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辐射带宽。但是,该闭合环2304不参与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辐射,因此,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带宽较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带宽要窄。例如,第一辐射单元2301和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带宽3.4~4.4GHz,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带宽是3.5~3.75GHz。
可选的,由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分配的工作频段不同,为了满足通信设备能在多个系统工作的通用性,天线的工作频带应该覆盖这些频段并且占用尽可能小的空间。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可调节网络,实现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辐射频带可调节,可调节网络为具有可调节电感或者电容组成的电路结构,例如,该电路结构可以为T型、π型或L型,在实际应用中,该电路结构的具体形态本发明不限定。第三辐射单元2303的频带的调节范围位于第一辐射单元2301或第二辐射单元2302的频带的范围内。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的长度为:所述天线的长度为:其中,v为光速,f0为在所述天线频段的最低频率。
例如,该天线工作频段最低频率为3.85GHz。那么,天线的长度为:19.48mm。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图8a和图8b进行理解。其中,图8a为当第一辐射单元2301、第二辐射单元2302和第三辐射单元2303为规则形状时,天线长度的示意图。请参阅图8a,第一辐射单元2301的最左边(e边)与第二辐射单元2302最右边(f边)之间的距离,为该天线的长度。请参阅图8b所示,图8b为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时,该天线的长度的示意图。穿过第一辐射单元2301最左边的点(a点)的垂线c,穿过第二辐射单元2302最右边的点(b点)的垂线d,垂线c和垂线d之间的距离为天线的长度。
可选的,请参阅图9所示,图9为该天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天线还包括支架2311,该第一辐射单元2301、第二辐射单元2302和第三辐射单元2303设置在该支架2311上,该支架2311设置在接地板上,且支架2311上平面的形状与三个辐射单元的整体形状相同,且支架2311上平面的面积与三个辐射单元的整体面积相同,支架2311的下平面的形状与净空区域的形状相同,支架2311的下平面的面积与净空区域的面积相同。
上面对该天线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下面通过电磁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仿真,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的耦合进行分析:
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图11为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第一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与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相反。该天线工作在3.6GHz,由第一辐射单元方向图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可以看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由于保持良好的辐射方向图分集,从而使天线单元之间的耦合降低,提高了天线单元之间的隔离度。
通过散射参数(scattering parameter,S参数)法对各个辐射单元的耦合进行分析: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示。图12给出了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S参数,从图示中可知,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的带宽3.4~4.4GHz,隔离度基本保证在10dB。图13给出了第三辐射单元的带宽是3.5~3.75GHz。第三辐射单元同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保持良好的隔离度。
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分析对各辐射单元之间的耦合进行分析。例如,阻抗法、复矢量方向性函数积分法等。
请参阅图14和图15所示,图14为第一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示意图,图15为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示意图。从图14中可以看出,第一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增益(Gain)大于10dB,在图14中,Phi表示XOY平面,Theta表示与XOY平面垂直的面,Phi方向的增益(GainPhi)与Theta方向上的增益(GainTheta)的差值为交叉极化隔离度。从图15可以看出,第三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增益(GainTheta与GainPhi的差值)大于10dB,可以知道,第一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正交于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从而利用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分集,提高了辐射单元之间的隔离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使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为一个整体,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于闭合环上,此种天线设计结构紧凑,充分利用了接地板的净空区域。该闭合环的两个侧边分别参与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辐射,第一辐射单元的主辐射方向与第二辐射单元的主辐射方向相反,第一辐射方向和第二辐射方向具有良好的方向图分集,降低了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的耦合度;第一预置间距和第二预置间距参与第三辐射单元的辐射,以使得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方式与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正交,利用了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的极化分集,有效的降低了第三辐射单元与第一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第二辐射单元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隔离度。
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闭合环;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三馈电点;
所述闭合环用于置于接地板的净空区域,且用于与所述接地板连接;所述第一辐射单元、所述第二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形成一个辐射体,所述辐射体由所述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馈电点和所述第三馈电点激励;
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之间;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置于所述闭合环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三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预置间距,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预置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置间距与所述第二预置间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长度为:其中,v为光速,f0为在所述天线工作频段的最低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辐射频带可调节,且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频带的调节范围位于第一辐射单元或第二辐射单元的频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环的形状为矩形。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地板、收发器和天线;
所述天线包括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闭合环;所述第一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三辐射单元连接有第三馈电点;
所述闭合环用于置于所述接地板的净空区域,且用于与所述接地板连接;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通过微带线连接形成一个辐射体;所述辐射体由所述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二馈电点和所述第三馈电点激励;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置于所述闭合环的第一侧边上,所述第二辐射单元置于闭合环的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
所述第一辐射单元和第三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预置间距,所述第三辐射单元和所述第二辐射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预置间距;
所述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第三馈电点均与所述收发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置间距与所述第二预置间距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长度为:其中,v为光速,f0为在所述天线工作频段的最低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辐射频带可调节,且所述第三辐射单元的频带的调节范围位于第一辐射单元或第二辐射单元的频带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环的形状为矩形。
CN201610578153.3A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6450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8153.3A CN107645038B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PCT/CN2017/090324 WO2018014702A1 (zh) 2016-07-20 2017-06-27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EP17830336.8A EP3471203B1 (en) 2016-07-20 2017-06-27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US16/250,784 US11056781B2 (en) 2016-07-20 2019-01-17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8153.3A CN107645038B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038A true CN107645038A (zh) 2018-01-30
CN107645038B CN107645038B (zh) 2019-11-29

Family

ID=6099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8153.3A Active CN107645038B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6781B2 (zh)
EP (1) EP3471203B1 (zh)
CN (1) CN107645038B (zh)
WO (1) WO20180147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082A (zh) * 2018-07-18 2019-01-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mimo天线及包含其的通讯设备
CN11275115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5077A1 (en) * 2004-11-05 2009-05-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band internal antenna of symmetry structure having stub
CN201838715U (zh) * 2010-07-29 2011-05-18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芯片型天线结构
CN202275941U (zh) * 2011-09-30 2012-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CN103138053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倒折双单极手机天线
CN103155281A (zh) * 2010-10-15 2013-06-12 微软公司 用于移动手机及其他应用的回路天线
CN103268987A (zh) * 2013-05-10 2013-08-28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三频合一多频陶瓷天线
CN103811869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20150048991A1 (en) * 2012-04-20 2015-02-19 Ethertronics, Inc. Multi-feed loop antenna
CN204375977U (zh) * 2015-01-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7748B (zh) 2010-04-13 2012-10-31 湖南大学 一种宽带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
CN102623793A (zh) * 2011-02-01 2012-08-01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输出天线系统
GB201112839D0 (en) 2011-07-26 2011-09-07 Univ Birmingham Multi-output antenna
GB2528248A (en) * 2014-07-10 2016-01-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35077A1 (en) * 2004-11-05 2009-05-2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ulti-band internal antenna of symmetry structure having stub
CN201838715U (zh) * 2010-07-29 2011-05-18 禾邦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芯片型天线结构
CN103155281A (zh) * 2010-10-15 2013-06-12 微软公司 用于移动手机及其他应用的回路天线
CN202275941U (zh) * 2011-09-30 2012-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式天线以及移动通信设备
CN103138053A (zh) * 2011-11-25 2013-06-05 上海德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倒折双单极手机天线
US20150048991A1 (en) * 2012-04-20 2015-02-19 Ethertronics, Inc. Multi-feed loop antenna
CN103811869A (zh) * 2012-11-08 2014-05-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268987A (zh) * 2013-05-10 2013-08-28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小尺寸三频合一多频陶瓷天线
CN204375977U (zh) * 2015-01-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9082A (zh) * 2018-07-18 2019-01-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mimo天线及包含其的通讯设备
CN109149082B (zh) * 2018-07-18 2023-11-10 上海东洲罗顿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mimo天线及包含其的通讯设备
CN112751155A (zh) * 2019-10-31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14702A1 (zh) 2018-01-25
EP3471203B1 (en) 2020-12-16
EP3471203A1 (en) 2019-04-17
US11056781B2 (en) 2021-07-06
CN107645038B (zh) 2019-11-29
EP3471203A4 (en) 2019-07-17
US20190157751A1 (en) 2019-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349B (zh) 一种基于正交模式对的宽带5g mimo手机天线
Liu et al. Neutralization line decoupling tri-b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design
Lee et al. Wideband 5G beamforming printed array clutched by LTE‐A 4× 4‐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antennas with high isolation
US9590297B2 (e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antenna system
US8659500B2 (en) Multi-antenna for a multi-input multi-outpu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8637590U (zh) 一种双频WiFi天线及电子设备
Wu et al. Decoupling using diamond‐shaped patterned ground resonator for small MIMO antennas
US11196143B2 (en)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array and base station
CN109980338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终端设备辐射平面共用的小型化mimo天线
WO2020134477A1 (zh) 介质谐振器封装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Hannula et al. Tunable eight‐element MIMO antenna based on the antenna cluster concept
CN203166075U (zh) 小型高隔离度双陷波uwb mimo天线
CN104409841B (zh) 一种宽带缝隙天线
Upadhyaya et al. Quad-port MIMO antenna with high isol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sub 6-GHz 5G NR communication
CN107645038B (zh)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Yang et al. High‐isolation dual‐port antenna with self‐de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for 5G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CN209913028U (zh) 一种小型化mimo天线系统
Qian et al. Wideband self-decoupled MIMO antenna element based on coupled-loop antenna for 5G smartphones
Ramanujam et al. Design of miniaturized dual‐band filtering antenna with improved selectivity utilizing square complementary split ring resonator for 5G MM‐wave automobile applications
Sharma et al. Analysis of MIMO antennas with parasitic elements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CN204289699U (zh) 一种宽带缝隙天线
Wong et al. Low-Profile Compact 8-Port MIMO Antenna Module and Its 1× 2 Array for 6G 16× 8 Device MIMO Application
Nan et al. Miniaturized inverted ultra‐wideb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antenna with high isolation
Nithya et 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microstrip MIMO antenna for 5G smart phones
Dioum et al. Dual band printed MIMO antennas for 5G handse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