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8624A -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8624A
CN112418624A CN202011265196.9A CN202011265196A CN112418624A CN 112418624 A CN112418624 A CN 112418624A CN 202011265196 A CN202011265196 A CN 202011265196A CN 112418624 A CN112418624 A CN 112418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dex
pipe network
intelligent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51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南
王树东
张�浩
杨永兴
盛文
秦海超
万军
李彬彬
陈傲天
董莉
王笑
张红卫
周磊
魏峰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Surve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Surve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Surve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Survey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51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86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86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建立方法步骤为: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构建指标体系框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划分评价等级。其应用系统包括评价指标管理模块、分值计算模块、评价等级划分和结果输出模块、评价数据存储和信息查询模块、管理维护模块。本发明填补了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评价方法的空白,拓展了该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内涵,确定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突出成效、覆盖全面、数量适度、科学分配权重和客观可量化特点,能为评估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和发展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慧城市市政管网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智 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市政管网作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现代化城市高效率、 高质量正常运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立足智 慧市政管网运行监控与智能处置,提升数据与运行服务水平,建立科学的运行评 价指标体系,是落实智慧管网发展要求和创新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深入研究 市政管网运行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科学方法,提出一套评价市政管网运行、功能 状态、数据体系、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指标体系,以全面掌握城市市政管线运行体 征,识别市政管网建设、管理、服务、发展存在的短板,引导各地有序推进智慧 市政管网建设,具有重要社会和经济意义。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 法及应用系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 应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S1,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S2,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S3,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S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S5,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
S6,划分评价等级。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 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和结果性原则、普适性和特色性原则、可操作 和可量化原则。
优选的,所述S2中的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具体步骤如下:在新型智慧 城市发展背景下,立足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监控与智能处置,提升数据与运行 服务水平总体目标,将“感知-数据-管理-应用-服务”理念贯穿指标体系构 建全过程,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德尔斐 法,梳理已有国家标准、要求和研究成果,分析已有实践案例和数据,充分 考虑市政管网运行智慧化因素,识别市政管网基础现状和发展需求,统计归 纳专家意见并趋于一致,形成切实可行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优选的,所述S3中的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 标、52个三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服 务、保障体系和创新特色;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管网运行状态、附属设施状 态、状态感知水平、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利用、功能服务、平台性能、 应用效果、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和创新特色;52个三级指标分别包括给水管 网智能化监测率、排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热力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燃气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给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排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 化监控率、热力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燃气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 率、状态监控管理率、能耗监测管理率、巡检监测管理率、地理信息覆盖度 和更新情况、市政管网普查建档率和更新情况、管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入库 和更新情况、附属设施状态监控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能耗监测数据入库和 更新情况、巡检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管理业务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准确 性、规范性、完整性、关联性、数据资源部门间共享率、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成熟度、数据资源社会开放率、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成熟度、政企合作对数据 资源的开发情况、智能设备管理、运维管理、数据管理、分析管理、可视化 (三维)动态展示服务、辅助决策与智能处置、联动性、互操作性、可用性、 高并发使用/调用效率、可维护性、泛在性、应用便捷度、应用依赖度、解决 问题效果、宣传培训、政府重视程度、组织管理架构、标准体系、投融资机制、人才队伍、信息安全、本地特色或创新服务、自主创新产品采用率和新 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S4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多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因素隶属关系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
以总体评价目标为决策目标,以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服务、保障 体系、创新特色5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要素,建立一级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一级指标要素作为分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 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二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二级指标要素作为子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 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三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判断矩阵构造
针对每个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B=bij,bij表示指标因素bi比因 素bj的相对重要性所对应的数值,bij=1/bji,bii=1。
采用德尔菲法,遴选智慧城市、市政管网及城市体检领域的专家、学者, 依据政策及资料数据分析,经多次独立判断、反馈和归纳,形成趋于一致的 意见,采用1~9标度法进行两两因素比较,确定bij
(3)指标权重值计算
采用和积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随机一 致性比率CR=CI/RI,CI=λmax-n/n-1,n为矩阵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 性指标,由一致性检验表查得,当CR≥0.1时,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 足CR<0.1,从而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此条件下,取判断矩阵特征 向量均值作为相应指标权重值wi
(4)以0.05步长调整指标权重数值
为使指标权重值便于记忆和推广,采用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061
使指标权 重值以0.05步长变化。
优选的,所述S5中的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采用比率式、条 件式和累加式量化思路。
优选的,所述S6中的划分评价等级具体步骤如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 算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071
式中:F为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W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 重;Wij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Wijk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 j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三级指标的权重;Sk为第k个三级指标的分值。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系统,包括评价指标管理模 块、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模块、评价等级划分和结果输出模块、评价数据存储 和信息查询模块、管理维护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设计填补了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评价方法的空白,拓 展了该领域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内涵。本发明建立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 标体系,体现了“感知-数据-管理-应用-服务”理念,具有突出成效、覆盖 全面、数量适度、科学分配权重和客观可量化特点,能为评估智慧市政管网 运行成效和发展潜力提供技术支撑,能够引导智慧市政管网健康可持续发展。 确定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系统,能够高效、便捷支撑智慧 市政管网运行成效评价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1-2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S1,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S2,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S3,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S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S5,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
S6,划分评价等级。
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 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和结果性原则、普适性和特色性原则、可操作 和可量化原则。
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具体步骤如下:在新型智 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立足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监控与智能处置,提升数据与运 行服务水平总体目标,将“感知-数据-管理-应用-服务”理念贯穿指标体系 构建全过程,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德尔 斐法,梳理已有国家标准、要求和研究成果,分析已有实践案例和数据,充 分考虑市政管网运行智慧化因素,识别市政管网基础现状和发展需求,统计 归纳专家意见并趋于一致,形成切实可行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进一步的,所述S3中的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 指标、52个三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 服务、保障体系和创新特色;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管网运行状态、附属设施 状态、状态感知水平、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利用、功能服务、平台性 能、应用效果、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和创新特色;52个三级指标分别包括给 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排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热力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燃 气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给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排水管网附属设施 智能化监控率、热力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燃气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 监控率、状态监控管理率、能耗监测管理率、巡检监测管理率、地理信息覆 盖度和更新情况、市政管网普查建档率和更新情况、管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 入库和更新情况、附属设施状态监控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能耗监测数据入 库和更新情况、巡检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管理业务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 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关联性、数据资源部门间共享率、数据资源共享 机制成熟度、数据资源社会开放率、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成熟度、政企合作对 数据资源的开发情况、智能设备管理、运维管理、数据管理、分析管理、可 视化(三维)动态展示服务、辅助决策与智能处置、联动性、互操作性、可 用性、高并发使用/调用效率、可维护性、泛在性、应用便捷度、应用依赖度、 解决问题效果、宣传培训、政府重视程度、组织管理架构、标准体系、投融资机制、人才队伍、信息安全、本地特色或创新服务、自主创新产品采用率 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S4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多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因素隶属关系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
以总体评价目标为决策目标,以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服务、保障 体系、创新特色5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要素,建立一级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一级指标要素作为分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 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二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二级指标要素作为子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 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三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判断矩阵构造
针对每个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B=bij,bij表示指标因素bi比因 素bj的相对重要性所对应的数值,bij=1/bji,bii=1。
采用德尔菲法,遴选智慧城市、市政管网及城市体检领域的专家、学者, 依据政策及资料数据分析,经多次独立判断、反馈和归纳,形成趋于一致的 意见,采用1~9标度法进行两两因素比较,确定bij
(3)指标权重值计算
采用和积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随机一 致性比率CR=CI/RI,CI=λmax-n/n-1,n为矩阵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 性指标,由一致性检验表查得,当CR≥0.1时,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 足CR<0.1,从而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此条件下,取判断矩阵特征 向量均值作为相应指标权重值wi
(4)以0.05步长调整指标权重数值
为使指标权重值便于记忆和推广,采用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101
使指标权 重值以0.05步长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S5中的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采用比率式、 条件式和累加式量化思路。
进一步的,所述S6中的划分评价等级具体步骤如下:采用加权平均法, 计算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111
式中:F为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W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 重;Wij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Wijk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 j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三级指标的权重;Sk为第k个三级指标的分值。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系统,包括评价指标管理模 块、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模块、评价等级划分和结果输出模块、评价数据存储 和信息查询模块、管理维护模块。
具体实施案例
一、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作为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评价的核心准则,一套合理、可行、量化的 指标体系是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关键因素。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智慧市政管网 运行成效现状及其发展水平。
(1)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
应遵循客观规律,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确定指标体系。指标应具有一 定的科学内涵,能反映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指标 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引导其向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通过评价促 使评价对象不断完善。
(2)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
影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的因素具有多样化特点,应从主要因素出发, 选择有代表性、敏感性强的重要指标,排除影响程度小的次要指标。全面性 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而是按照评价的目标和要求,选择能全面反映智慧市 政管网运行主要特征的指标。
(3)综合性和结果性原则
反映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的要素具有横向联系性、纵向层级性特点, 应从整体联系出发,综合平衡多要素,以单一指标形式反映多要素共性特征, 避免各指标之间表意重复。结果性要求指标应侧重对最终效果的考核,淡化 对实现方法、实施过程、更新方式等过程要素的考核。
(4)普适性和特色性原则
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现状与区域差异和经济水平有关,具有需求不一致、 发展不平衡、定位不相同的特点。指标体系既要普遍适用又要兼具各地特色。
(5)可操作和可量化原则
指标体系不是由众多指标的简单叠加组成,应构建层次合理、结构简单、 有机结合的指标体系,达到可论证、易操作、易推广的目的。应考虑指标数 据获取难易程度,所有指标数据便于采集和统计,通过数值汇总、简单分析 或对比形成指标分值,快速得到评价结果,保证指标应用的落地性。
二、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立足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监控与智能处置, 提升数据与运行服务水平总体目标,将“感知-数据-管理-应用-服务”理念 贯穿指标体系构建全过程。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文献分析法、调查 研究法、德尔斐法,梳理已有国家标准、要求和研究成果,分析已有实践案 例和数据,充分考虑市政管网运行智慧化因素,识别市政管网基础现状和发 展需求,统计归纳专家意见并趋于一致,形成切实可行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 评价指标体系。
三、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如图 2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状态感知是反映市政管网实现智能化监测的重要体现,选取管网运 行状态、附属设施状态、状态感知水平3个二级指标,管网运行状态侧重考 核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网运行状态的智能化监测管理程度。附属设施 状态侧重考核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网附属设施功能状态的智能化监测 管理程度,状态感知水平是衡量城市建成区内实现市政管网智能化监控的水 平。
(2)数据体系是衡量数据资源汇聚、序化、共享、利用程度,选取数据 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利用3个二级指标。数据内容反映地理信息数据、市 政管网普查数据、运行监控数据、能耗监测数据、巡检与业务数据的入库和 更新情况。数据质量反映入库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关联性。数 据利用反映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情况及其机制成熟度。
(3)运行服务是反映智慧市政管网运行平台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选取 功能服务、平台性能、应用效果3个二级指标。功能服务侧重考核平台提供 的设备管理、运维管理、数据管理、可视化展示、辅助决策、智能处置等能 力。平台性能侧重考核平台应用的普适性、可用性和维护性。应用效果侧重 考核平台应用的便捷度、依赖度及解决问题的效果。
(4)保障体系是反映本地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 方面的支撑程度,选取机制保障、信息安全2个二级指标。机制保障侧重考 核政策与标准、领导小组、投融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支撑。信息安全衡量 安全性。
(5)创新特色是反映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的 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四、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 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可 以得出不同因素的权重。
求解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1)多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因素隶属关系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
以总体评价目标为决策目标,以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服务、保障 体系、创新特色5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要素,建立一级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一级指标要素作为分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 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二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二级指标要素作为子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 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三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判断矩阵构造
针对每个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B=bij,bij表示指标因素bi比因 素bj的相对重要性所对应的数值,bij=1/bji,bii=1。
采用德尔菲法,遴选智慧城市、市政管网及城市体检领域的专家、学者, 依据政策及资料数据分析,经多次独立判断、反馈和归纳,形成趋于一致的 意见,采用1~9标度法进行两两因素比较,确定bij
(3)指标权重值计算
采用和积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随机一 致性比率CR=CI/RI,CI=λmax-n/n-1,n为矩阵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 性指标,由一致性检验表查得,当CR≥0.1时,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 足CR<0.1,从而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此条件下,取判断矩阵特征 向量均值作为相应指标权重值wi
(4)以0.05步长调整指标权重数值
为使指标权重值便于记忆和推广,采用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151
使指标权 重值以0.05步长变化,权重值百分比如5%、10%、15%...95%、100%所示。智 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权重如下表:
表1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152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161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171
五、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
一套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最终应用实现是对评价对象进行量 化和等级评定。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仅含有评价指标是不完善的,需定义每个 三级指标分值的计算方法。结合三级指标的内涵与特点,面向可操作性,设 计了比率式、条件式和累加式量化思路。
比率式: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对于可收集到计算数据的指标,采 用比率公式计算分值。条件式:在符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满足不同等级规 定,即获得相应分值,用于能力等级提升类指标的量化。累加式:在符合相 关要求的基础上,具备类似功能的数量越多,分值越高,用于类似功能数量 增多类指标的量化。
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的52个三级指标的含义及计算说明如下:
(1)给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给水管线载体特征智能化监测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测的给水管 线长度/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给水管线总长度)×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测是指给水水质、压力、大用户用水量、流量流 速、漏水探测等内容的正常监测。监测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 求。数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据。
(2)排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排水管线载体特征智能化监测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测的排水管 线长度/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排水管线总长度)×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测是指排水水质、降雨量、液位、易涝点积水、 流量流速、有毒有害气体等内容的正常监测。监测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 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据。
(3)热力管网智能化监测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热力管线载体特征智能化监测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测的热力管 线长度/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热力管线总长度)×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测是指热力供回水流量、供回水压力、供回水温 度、热量、循环水量、补水量等内容的正常监测。监测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 准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 据。
(4)燃气管网智能化监测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燃气管线载体特征智能化监测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测的燃气管 线长度/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燃气管线总长度)×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测是指燃气压力、温度、流向流量、可燃气体浓 度等内容的正常监测。监测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 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据。
(5)给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给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的附属设 施数量/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给水管网附属设施数量)×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控是指进排气阀开启度、泄压阀开启度、水泵运 行状态、消火栓开启度等附属设施的正常监控。监控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 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据。
(6)排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排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的附属设 施数量/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排水管网附属设施数量)×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控是指井盖、雨水调蓄池、溢流井、节制闸、排 口阀门等附属设施的正常监控。监控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求。 数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据。
(7)热力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热力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的附属设 施数量/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热力管网附属设施数量)×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控是指供热泵运行、电动阀门开启度等附属设施 的正常监控。监控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 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年的数据。
(8)燃气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燃气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的附属设 施数量/近5年新建、改建、改造的燃气管网附属设施数量)×100。
④数据要求:智能化监控是指阴极保护、紧急切断阀状态、调压站进出 站压力、过滤气压差、阀门井环境等附属设施的正常监控。监控点布设应符 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前近5 年的数据。
(9)状态监控管理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城市建成区内实现管网运行及附属设施功能状态感知 与监控的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监控的市政管 网覆盖区域面积/建成区总面积)×100。
④数据要求:市政管网及附属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点或监控点的布设, 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 始前的月末数据。
(10)能耗监测管理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城市建成区内实现市政管网运行能耗(耗电量、耗水 量、耗气量、燃料消耗量等)的监测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能耗监测的市政管网 覆盖区域面积/建成区总面积)×100。
④数据要求:市政管网及附属设施的能耗监测点布设,应符合相关标准 规定或技术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1)巡检监测管理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城市建成区内实现管网运行及附属设施功能状态巡检 管理的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由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进行巡检监测的市政管网 覆盖区域面积/建成区总面积)×100。
④数据要求:针对市政管网及附属设施,采用智能终端设备、物联网、 在线巡检等技术,按照相关要求定期巡检。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 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2)地理信息覆盖度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基础地理信息或地形数据为市政管网运行分析、决策、 可视化提供数据支撑的能力。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建成区大比例尺地形图 覆盖面积/建成区总面积)×100;b2=(0.5/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更新周期以半年为单位,小于半年的,更新周期按0.5计 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3)市政管网普查建档率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城市建成区内市政管网空间位置及调查属性内容(埋 深、规格、材质、埋设年代等)普查、管线数据建库、档案资料存档的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建成区内已开展管网普 查建档的区域面积/建成区总面积)×100;b2=(0.5/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管线普查及建档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或技术要求。更新周 期以半年为单位,小于半年的,更新周期按0.5计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 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4)管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管线载体特征监测数据入库与更新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实现数据入库的监测点 数量/所有监测点数量)×100;b2=(1/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更新周期以小时为单位,小于1小时的,更新周期按1计 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5)附属设施状态监控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管网附属设施监控数据入库与更新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实现数据入库的监控附 属设施数量/所有监控的附属设施数量)×100;b2=(1/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更新周期以小时为单位,小于1小时的,更新周期按1计 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6)能耗监测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管网能耗监测数据入库与更新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实现能耗监测数据入库 的监测点数量/所有监测点数量)×100;b2=(1/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更新周期以小时为单位,小于1小时的,更新周期按1计 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7)巡检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管网巡检数据入库与更新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实现巡检数据入库的巡 检点数量/所有巡检点数量)×100;b2=(1/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定期巡检,采用智能终端设备、物联网、 在线巡检等技术,采集数据并上传入库。更新周期以小时为单位,小于1小 时的,更新周期按1计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 月末数据。
(18)管理业务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管网管理业务数据入库与更新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实现管理业务数据入库 的管网类别数量/应入库的管网类别数量)×100);b2=(1/更新周期)×100。
④数据要求:应入库的管网包括给水、排水、热力、燃气4类,即应入 库的管网类别数量=4;管理业务数据指支撑管线正常运行、监测、巡检、管 理、服务等方面的业务流程、服务清单、相关人员等。更新周期以小时为单 位,小于1小时的,更新周期按1计算。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 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19)准确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采集点数值信息及其空间位置等方面的准确性。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采集点数值信息准确性得 分,b2=采集点空间位置准确性得分。全部准确得100分,部分准确得60分, 不准确得0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0)规范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数据要素分类与编码、数据库结构等方面的规范性, 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或统一技术文档要求。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数据要素分类与编码规范 性得分,b2=数据库结构规范性得分。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不 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1)完整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采集点属性信息、元数据描述、数据字典描述等方面 的完整性。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采集点属性信息完整性得 分,b2=元数据/数据字典描述完整性得分。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 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2)关联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数据集关联关系的建立情况。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0.6+b2×0.4);b1=横向关联关系得分,b2=纵 向关联关系得分。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集关联关系是指横向关联(数据集之间通过某种属性 字段实现关联)和纵向关联(同一数据集历史记录和现状记录的关联)。数据 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3)数据资源部门间共享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城市跨部门、跨层级等数据资源共享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制定数据资源目录并提供共享的部门数量/智慧城 市建设、大数据管理或住建行业政府部门、企事业总数量)×100。
④数据要求:制定数据资源目录并提供共享是指制定了部门权责范围内 的数据资源目录并将非密数据资源全部共享给其他部门,如仅向其他部门共 享少量数据资源不应计算在内。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 前的月末数据。
(24)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成熟度
①指标作用:评价城市跨部门、跨层级等数据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建立和 执行情况。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制定了共享管理机制,制定得 50分,未制定得0分);b2=(是否有效执行,执行得50分,未执行得0分)。
④数据要求:共享管理机制建立是指形成了明确的条例、文件或者规范。 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5)数据资源社会开放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水平。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可API访问的已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数量/城市信 息资源开放机制规定开放的公共数据资源总数)×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6)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成熟度
①指标作用:评价审核机制、服务发布机制等信息资源开放管理机制建 立和执行情况。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制定了开放管理机制,制定得 50分,未制定得0分);b2=(是否有效执行,执行得50分,未执行得0分)。
④数据要求:开放管理机制建立是指形成了明确的条例、文件或者规范。 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7)政企合作对数据资源的开发情况
①指标作用:评价数据资源支撑政企合作开发应用案例的情况。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开发应用案例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开发应用案例是评价开始前2年内城市通过政企合作,利 用主要数据资源开发的,已正式运营半年以上的案例数量。正在开发的、试 用的、上线运营时间小于半年的都不应计算在内。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 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8)智能设备管理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是否具有设备注册、设备注销、设备信息查 询、设备变更管理、设备群组管理、设备状态监控、设备告警等功能。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类似功能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29)运维管理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是否具有系统设置、系统监控、用户管理、 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类似功能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0)数据管理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是否具有数据监理检查、管网数据编辑、管 线成果表导入、历史数据对照查看与管理、管网数据输出与制图、数据备份 与恢复、元数据管理等功能。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类似功能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1)分析管理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是否具有断面分析、净距分析、碰撞分析、 连通分析、开挖分析、可视域分析、覆土深度分析等功能。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类似功能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2)可视化(三维)动态展示服务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是否具有管网数据模型和智能设备可视化展 示、二三维联动可视化展示、可视化效果及性能良好、符号表达符合行业标 准、三维效果的数据查询与统计等功能。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类似功能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3)辅助决策与智能处置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是否具有管网运行调度与处置、水污染管理 与处置、爆管(漏损)管理与处置、节能管理(能效评价)与处置、事故(管 线故障率)分析及评价、养护管理与处置、巡检管理与处置、协同管理与应 急指挥、模拟仿真与预测预警、市政管网规划辅助等功能。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类似功能得1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4)联动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跨层级纵向联动情况。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层级对接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纵向层级联动是指国家级平台、省(直辖市、自治区)级 平台、市(县、区)级平台、乡镇级平台和用户级系统多级联动。数据取某 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5)互操作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跨系统横向对接其他平台情况。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实现1个平台对接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其他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公 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市政管网生活消费查询与在线支付服务平台、智慧 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智慧城市设备联接管理与服务平台等相关业务应用系 统。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6)可用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提供服务的可用性。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满足99.9%可用时长等级得100分,满足99%可用 时长等级得60分,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以每月无故障时长、即实际可用时长等级为依据(不可抗 力除外)。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7)高并发使用/调用效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在高并发访问情况下,其响应的准确性、平 均响应效率和完备性。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38)可维护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的可修复(恢复)性或可升级性的难易程度。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能够很快(低于6小时)很容易地实现故障排除或功能改 进升级,则可维护性高。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 末数据。
(39)泛在性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对不同网络环境(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不 同操作系统(PC端系统、移动端系统)、不同硬件设备的支撑能力。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全部支撑得100分,部分支撑得60分,不支撑得0 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0)应用便捷度
①指标作用:评价用户使用运行平台的方便程度。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以界面友好度、界面定制改进、功能大众化、用户手册完 整易懂、在线帮助等方面为评价依据。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 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1)应用依赖度
①指标作用:评价规划与政策制定、业务管理、专题研究等对运行平台 的依赖程度。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依赖得100分,部分依赖得60分,不依赖得0分)。
④数据要求: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2)解决问题效果
①指标作用:评价用户使用运行平台后解决问题的效果。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效果良好得100分,效果一般得60分,无效果得0 分)。
④数据要求:应用运行平台以后,用户破解过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评 价其效果。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3)宣传培训
①指标作用:评价运行平台的应用宣传及培训情况。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满足得100分,部分满足得60分,不满足得0分)。
④数据要求:本地对运行平台的权威性、功能性、技术性、服务性等方 面的多形式宣传报道,以及开展线上线下百人次以上规模应用技术培训。数 据取某一时间段内的统计数据,如年度数据。
(44)政府重视程度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的政府重视程度。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或长效 机制,制定得50分,未制定得0分);b2=(是否有效执行,执行得50分, 未执行得0分)。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本 地是否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或长效机制。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 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5)组织管理架构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的组织管理保障能力。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设立了领导组织机构、推进办 公室,设立得50分,未设立得0分);b2=(是否有实际工作内容,有得50 分,无得0分)。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本 地是否设立领导组织机构、推进办公室等。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 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6)标准体系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的标准保障能力。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制定了相关标准,制定得50分, 未制定得0分);b2=(是否有效执行,执行得50分,未执行得0分)。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本 地是否制定相关标准。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 数据。
(47)投融资机制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的资金保障能力。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建立了投融资模式,建立得50 分,未建立得0分);b2=(是否有效应用,有效得50分,无效得0分)。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本 地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资金投入、回收等方面的投融资模式。数据取某一时间 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48)人才队伍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的人才队伍保障能力。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b1+b2);b1=(是否建立了技术团队,建立得50分, 未建立得0分);b2=(能否支撑,能得50分,不能得0分)。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本 地是否建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 前的月末数据。
(49)信息安全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的信息安全能力。
②量化思路:条件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符合第四级安全保护能力得100分,符合第三级安 全保护能力得90分,符合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得80分,符合第一级安全保 护能力得60分,不符合得0分)。
④数据要求:以GB/T 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为评价依据。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50)本地特色或创新服务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具有的本地特色或实现的创新服务 情况。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体现1项本地特色或创新服务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是 否突出了本地特点,开展了创新服务,如落实“互联网+市政安全”理念、定 期市民体验调查、应用示范推广、数据融合服务等。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 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51)自主创新产品采用率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采用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情况。
②量化思路:比率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国产的软件、硬件及数据采集设备数量/软件、硬 件及数据采集设备总数量)×100。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国 产软件、硬件及数据采集设备等的占比。数据取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 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52)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①指标作用:评价智慧市政管网运行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情况。
②量化思路:累加式。
③计算方法:分值=(每应用1种新技术得20分,满分100)。
④数据要求:针对智慧市政管网的建设、运维、应用与服务等方面,5G、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数据取某 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如评价开始前的月末数据。
六、划分评价等级
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加权平均法 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775822500000341
式中:F为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W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 重;Wij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Wijk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 j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三级指标的权重;Sk为第k个三级指标的分值。
为直观地给出定性评价,采用五级评分制,按综合评分值高低依次划分 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很差五个等级,各等级对应的值如表2所示:
表2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价等级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较差 很差
F值 80﹤F≦100 60﹤F≦80 40﹤F≦60 20﹤F≦40 0≦F≦20
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系统
为便于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推广,设计了评价指标体 系应用系统。应用该系统可以便捷高效开展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工作,识 别其现状水平和存在不足,也可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操 作性,在实践应用中促进指标体系优化完善。
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开放性、完备性和扩展性等原则,采用 B/S部署模式建立系统。功能模块如下:
(1)评价指标管理模块
用于管理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包括指 标调整管理和权重设置功能,其操作应符合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评价指 标权重确定方法的要求。指标调整管理用于确定评价对象的指标清单,如在 南方城市开展评价工作,则可删除热力管线相关指标。指标权重设置用于确 定指标权重表,如在删除热力管线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按照评价指标权重确 定方法设置权重。系统提供的初始指标清单及其权重与表1保持一致,对多 个同等级规模城市开展评价工作,指标清单及其权重表应保持一致。
(2)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模块
用于计算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分值,包括指标数据输入和分值 计算,其操作应符合上述计算方法和数据要求。针对比率式指标的数据输入, 提供数值录入和批量导入方式;针对条件式、累加式指标的数据输入,提供 等级条件、累加数量的点选方式。依据计算方法实现指标分值自动计算。
(3)评价等级划分和结果输出模块
用于计算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划定成效评价等级,其操 作应符合上述综合评分值计算方法和评价等级的要求。提供多维度、多层次 指标结果统计分析功能,以图表形式展示分析结果;提供历史评价情况对比 分析功能;提供评价报告导出功能,内容包括评价概况、指标清单、权重表、 指标分值、综合分值、评价等级、分析结果、结论与建议等。
(4)评价数据存储和信息查询模块
用于存储评价过程中数据录入、计算及分析产生的数据及管理维护数据。 信息查询实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指标含义、计算方法 及数据要求、评价等级划分、管理维护等方面信息查阅。
(5)管理维护模块
用于评价项目管理、交流与反馈、用户注册与注销、权限设置、分组管 理、日志管理、系统操作说明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 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S1,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S2,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S3,构建指标体系框架;
S4,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S5,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
S6,划分评价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明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包括科学性和导向性原则、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和结果性原则、普适性和特色性原则、可操作和可量化原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确定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具体步骤如下:在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立足智慧市政管网运行监控与智能处置,提升数据与运行服务水平总体目标,将“感知-数据-管理-应用-服务”理念贯穿指标体系构建全过程,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德尔斐法,梳理已有国家标准、要求和研究成果,分析已有实践案例和数据,充分考虑市政管网运行智慧化因素,识别市政管网基础现状和发展需求,统计归纳专家意见并趋于一致,形成切实可行的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构建指标体系框架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其中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服务、保障体系和创新特色;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管网运行状态、附属设施状态、状态感知水平、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利用、功能服务、平台性能、应用效果、机制保障、信息安全和创新特色;52个三级指标分别包括给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排水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热力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燃气管网智能化监测率、给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排水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热力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燃气管网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率、状态监控管理率、能耗监测管理率、巡检监测管理率、地理信息覆盖度和更新情况、市政管网普查建档率和更新情况、管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附属设施状态监控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能耗监测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巡检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管理业务数据入库和更新情况、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关联性、数据资源部门间共享率、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成熟度、数据资源社会开放率、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成熟度、政企合作对数据资源的开发情况、智能设备管理、运维管理、数据管理、分析管理、可视化(三维)动态展示服务、辅助决策与智能处置、联动性、互操作性、可用性、高并发使用/调用效率、可维护性、泛在性、应用便捷度、应用依赖度、解决问题效果、宣传培训、政府重视程度、组织管理架构、标准体系、投融资机制、人才队伍、信息安全、本地特色或创新服务、自主创新产品采用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具体步骤如下:
(1)多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因素隶属关系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
以总体评价目标为决策目标,以状态感知、数据体系、运行服务、保障体系、创新特色5个一级指标作为准则要素,建立一级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一级指标要素作为分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二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以每个二级指标要素作为子项决策目标,以隶属于该二级指标的三级指标要素作为准则要素,分别建立三级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判断矩阵构造
针对每个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B=bij,bij表示指标因素bi比因素bj的相对重要性所对应的数值,bij=1/bji,bii=1。
采用德尔菲法,遴选智慧城市、市政管网及城市体检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据政策及资料数据分析,经多次独立判断、反馈和归纳,形成趋于一致的意见,采用1~9标度法进行两两因素比较,确定bij
(3)指标权重值计算
采用和积法计算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λmax,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CI=λmax-n/n-1,n为矩阵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由一致性检验表查得,当CR≥0.1时,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使其满足CR<0.1,从而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此条件下,取判断矩阵特征向量均值作为相应指标权重值wi
(4)以0.05步长调整指标权重数值
为使指标权重值便于记忆和推广,采用
Figure FDA0002775822490000031
使指标权重值以0.05步长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确定三级指标计算方法及数据要求采用比率式、条件式和累加式量化思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划分评价等级具体步骤如下: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2775822490000041
式中:F为智慧市政管网运行成效综合评分值;W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Wij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Wijk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第j个二级指标下第k个三级指标的权重;Sk为第k个三级指标的分值。
8.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系统,包括评价指标管理模块、评价指标分值计算模块、评价等级划分和结果输出模块、评价数据存储和信息查询模块、管理维护模块。
CN202011265196.9A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Pending CN1124186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5196.9A CN112418624A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5196.9A CN112418624A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8624A true CN112418624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83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5196.9A Pending CN112418624A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862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7730A (zh) * 2021-05-20 2021-07-27 中山大学 一种水资源溯源管理系统
CN114723178A (zh) * 2022-05-24 2022-07-08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hp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评价方法
CN114992524A (zh) * 2022-06-08 2022-09-02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长输天然气管道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方法
CN115965296A (zh) * 2023-03-17 2023-04-14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考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产品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92821A (zh) * 2024-01-18 2024-02-23 之江实验室 基于因子分析的公共算力平台体验设计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17745124A (zh) * 2023-11-29 2024-03-22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智慧高速公路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8012848A (zh) * 2024-03-04 2024-05-10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燃气信息政府安全监管方法、物联网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870A1 (en) * 2001-06-29 2003-04-10 Ras Paul Coronelis Meindert Distributed decis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multiple participants having different roles
JP2011091751A (ja) * 2009-10-26 2011-05-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マルチエー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を用いた候補トポロジ生成方法とトポロジ生成方法およびトポロジ生成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7146009A (zh) * 2017-04-27 2017-09-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CN108894282A (zh) * 2018-06-08 2018-11-27 天津大学 市政管网运行安全动态预警方法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9870A1 (en) * 2001-06-29 2003-04-10 Ras Paul Coronelis Meindert Distributed decis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multiple participants having different roles
JP2011091751A (ja) * 2009-10-26 2011-05-0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マルチエージェントシステムを用いた候補トポロジ生成方法とトポロジ生成方法およびトポロジ生成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7146009A (zh) * 2017-04-27 2017-09-0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供水管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CN108894282A (zh) * 2018-06-08 2018-11-27 天津大学 市政管网运行安全动态预警方法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杨;段常贵;聂廷哲;解东来;: "城市埋地燃气管网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 煤气与热力, no. 05 *
吕谋;王吉亮;张洪国;: "城市供水网络的综合安全评判方法及运用", 水利学报, no. 12 *
周淑慧;陈进殿;王占黎;: "天然气销售企业客户商业价值评价体系研究", 石油规划设计, no. 04, pages 7 - 8 *
张晓波;郑治;: "模糊数学方法在挡土墙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公路交通技术, no. 06 *
钟生艳;魏巍;甘华平;力晓蓉;曹勤;郭小林;李文俊;姚霞;李庆华;冯晴;: "层次分析法确定医院科技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no. 09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7730A (zh) * 2021-05-20 2021-07-27 中山大学 一种水资源溯源管理系统
CN113177730B (zh) * 2021-05-20 2022-09-23 中山大学 一种水资源溯源管理系统
CN114723178A (zh) * 2022-05-24 2022-07-08 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hp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评价方法
CN114992524A (zh) * 2022-06-08 2022-09-02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长输天然气管道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方法
CN114992524B (zh) * 2022-06-08 2024-08-13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长输天然气管道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方法
CN115965296A (zh) * 2023-03-17 2023-04-14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考核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产品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745124A (zh) * 2023-11-29 2024-03-22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智慧高速公路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7745124B (zh) * 2023-11-29 2024-08-23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智慧高速公路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7592821A (zh) * 2024-01-18 2024-02-23 之江实验室 基于因子分析的公共算力平台体验设计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17592821B (zh) * 2024-01-18 2024-05-10 之江实验室 基于因子分析的公共算力平台体验设计评估系统和方法
CN118012848A (zh) * 2024-03-04 2024-05-10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燃气信息政府安全监管方法、物联网系统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8624A (zh) 一种智慧市政管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及应用系统
Gao et al. Multi-criteria group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offshore wind farm site selection based on the intuitionistic linguistic aggregation operators
CN117236673B (zh) 城市水网多尺度防洪排涝联合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03413015A (zh) 一种城市燃气管网弱性评估模型建立的方法
CN117236199B (zh) 城市水网区域河湖水质提升与水安全保障方法及系统
CN114254806A (zh) 配电网重过载预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Xu et al. Eco-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N115358522A (zh) 一种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和方法
CN118014348A (zh) 一种基于取水户画像图谱的取用水管理风险评估的方法
CN112116251A (zh) 一种用于调水的水利信息自动化统计系统
Orehounig et al. CESAR-P: A dynamic urban building energy simulation tool
Li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coal mine safety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game theory and TOPSIS
CN117217412B (zh) 一种基于资源化利用的无废城市建设管理系统
Qiao et al. Integrating water-related disaster and environment risks for evaluating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of water security in urban agglomeration
Huang et al. Risk prediction of rural public security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the risk entropy
Chen et al.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Area A
Chen et al.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hongqing main city area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hen A fuzzy MCDM method based on interval analysis for solving plant location selection problem
Zhu et al.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of major power project management based on system thinking
Jin et al. [Retracted] Optimization of Sustainable Land Use Management in Water Source Area Using Water Quality Dynamic Monitoring Model
Chen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classification in risk prediction for tailings reservoirs
Du et al. [Retracted] Dynamic Data‐Driven Modelling of Water Allocation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iu et al.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PPP Project Based on Improved AHP
Xu et al. [Retracted] Exploration of Flood Prediction in Watersheds Based on the Fusion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Big Data with Multiple Physical Fields
Ding New Technological Measures of Sustainable Buildings in Triple Bottom‐Line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