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7549B -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17549B CN112417549B CN202011217092.0A CN202011217092A CN112417549B CN 112417549 B CN112417549 B CN 112417549B CN 202011217092 A CN202011217092 A CN 202011217092A CN 112417549 B CN112417549 B CN 1124175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le
- grouting
- bearing capacity
- post
-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3/00—Testing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后注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对桩基础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因其对桩底沉渣、桩端持力层和桩周泥皮起到渗透、劈裂填充、压密和固结等作用,能够提高桩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在国内尤其沿海软土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大部分地区灌注桩后注浆的设计、施工及单桩承载力计算均采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研究表明,规范关于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估算公式(5.3.10)更适用于非软土地区,且须符合规范关于后注浆技术实施规定的条件。
当前后注浆工艺的应用现状是施工设备简单,市场准入门槛低,施工单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相同土质条件下实际单桩承载力差异显著。[3][4]这种差异除了与施工方法有关,与加固土层性质有关外,更与施工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有关,与甲方和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管控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影响单桩承载力的因素除了应考虑桩身尺寸、土层性质、注浆方式等客观因素外,还应考虑施工方法、过程控制、人为影响等主观因素。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灌注桩后注浆工艺对单桩承载力的提高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主观因素,达到理想效果要受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效果则多为人为因素影响。那么根据客观条件,分析量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建立包含多因素影响、适用广泛的事后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上述公式各参数表示含义如下:
Quk为未采用后注浆施工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u为桩身周长(m);
li为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m);
Ap为桩端截面积(m2);
γ=λβ为后注浆工法带来的承载力增幅,其中λ为综合影响因子;β为承载力增强系数,具体来说,λ是包含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的综合影响因子,反映了对客观条件的利用或激发程度;β是在保证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客观条件因后注浆施工带来的单桩承载力增幅。
具体的,承载力增强系数β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Gs为桩侧注浆量,Gq为桩端注浆量,以实际注浆量为准。
更具体的,当无法得到实际注浆记录,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Gs=αsnd,Gq=αpd
式中d为桩径(m);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αp、αs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αp=1.5-1.8,αs=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高值;
具体的,综合影响因子按照工程类别对照下表进行取值:
更具体的,合理浆液水灰比下的综合影响因子λ按照下表进行取值:
其中,注浆量比α按下式计算:
α=G/GC
式中G为实际注浆量;Gc为设计注浆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规范法事前设计相比,综合估算法因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安全性有保障;结果可靠性不会因土质变化而降低,不仅可用于工程桩的承载力验算,也可结合情况判断后注浆施工记录的准确性,有时还可校验静载试验结果是否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中5根试验桩后注浆施工记录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中试桩低应变测试曲线;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中新增试桩注浆施工记录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中新增试桩桩身内力测试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上述公式各参数表示含义如下:
Quk为未采用后注浆施工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u为桩身周长(m);
li为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m);
Ap为桩端截面积(m2);
γ=λβ为后注浆工法带来的承载力增幅,其中λ为综合影响因子;β为承载力增强系数,具体来说,λ是包含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的综合影响因子,反映了对客观条件的利用或激发程度;β是在保证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客观条件因后注浆施工带来的单桩承载力增幅。
具体的,承载力增强系数β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Gs为桩侧注浆量,Gq为桩端注浆量,以实际注浆量为准。
更具体的,当无法得到实际注浆记录,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Gs=αsnd,Gq=αpd
式中d为桩径(m);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αp、αs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αp=1.5-1.8,αs=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高值;
具体的,综合影响因子按照工程类别对照下表进行取值:
更具体的,合理浆液水灰比下的综合影响因子λ按照下表进行取值:
其中,注浆量比α按下式计算:
α=G/GC
式中G为实际注浆量;Gc为设计注浆量。
在实际工程当中,影响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划分,依次包括过程管控、施工因素与客观条件。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要实现后注浆施工的应有效果,对施工过程各环节的严格管控是前提,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根本,科学合理注浆(包括工艺方法、注浆参数等)是保证。如果有一项缺失或者没有保证,那么仍然沿用现有规范或者理论研究的经验公式估算单桩承载力(尤其工程桩),无疑是非常冒险的。
要建立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既应包含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又要实用易懂,为尽可能简化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有必要作如下处理:
⑴普通灌注桩未采用后注浆施工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相对成熟,不再讨论;
⑵将客观条件与其它因素(如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分开讨论,研究客观条件时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研究其它因素时不考虑客观条件影响;
⑶尽量将相互关联的影响因素合并,量化处理应突出重点,又体现关联。
这样,后注浆灌注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4)为:
式中Quk为未采用后注浆施工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u为桩身周长(m);、qpk分别为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li为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m);Ap为桩端截面积(m2);γ=λβ为后注浆工法带来的承载力增幅,其中λ为综合影响因子;β为承载力增强系数。
λ与β的意义:λ是包含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的综合影响因子,反映了对客观条件的利用或激发程度;β是在保证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客观条件因后注浆施工带来的单桩承载力增幅。显然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就在λ和β的取值上,下面分别予以探讨。
一、承载力增强系数β:
承载力增强系数仅与客观条件相关。考虑到桩身尺寸对后注浆效果的敏感程度最低,且采用短桩后注浆施工在软土地区意义不大,实际工程中非常少见,同时桩径、桩长因素已在Quk的计算中体现,而压浆管数量通常与桩径大小有关,合理的压浆管数量可以通过注浆量(施工因素)体现影响,因此β取值可以简化为只考虑土层性质与注浆方式的影响,其它可能的客观影响因素通过大量成功案例的数据统计分析来包含其中。根据统计研究结果,建议桩端注浆的承载力增强系数βq按表1取值:
表1 桩端注浆承载力增强系数取值表
注:①一般情况取中值,当土层结构有利于注浆时可适当提高,反之应适当降低;②当有试桩试注浆经验且其它因素未变化,或者施工积极卖力有助于土层客观条件发挥时可取高值。
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时,先按表1取得桩端注浆的承载力增强系数βq,然后按下式计算总承载力增强系数β:
式中Gs为桩侧注浆量,Gq为桩端注浆量,以实际注浆量为准。
在实践中,如无法得到实际注浆记录,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Gs=αsnd,Gq=αpd
式中d为桩径(m);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αp、αs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αp=1.5-1.8,αs=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高值。
二、综合影响因子λ
综合影响因子包含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λ=0表示由于后注浆施工不利或者管控不严等造成后注浆工法没起任何作用,λ=1表示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达到预期,后注浆施工效果完全由客观条件决定,通常λ合理范围在0-1之间。但是大量工程实践也表明λ存在小于0和大于1的情况,λ小于0是由于管控失位,不负责任的后注浆施工(如高压注清水)使单桩承载力降低,后注浆施工起到了反作用;λ大于1是由于超常规的后注浆施工与严格管控,突破了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单桩承载力得到跃升。对于高压注清水代替注浆导致承载力降低的案例为极个别现象,不能因此否定后注浆工艺的积极作用,实际工程中应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当前市场环境下,许多施工单位表现出的素质和水平与管控程度密切相关,管控严时能干出好工程,管控松时也会干出烂工程,当然施工质量的好坏也与价格因素密切相关,正常施工无法获利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根据后注浆施工情况与过程管控程度,首先对后注浆工程作如下分类:
表2 后注浆工程类别划分表
注:1、施工队伍指实施具体施工作业的队伍,而非总包单位;施工能力、经验和技术水平包含发现并改正设计不合理因素、
改善工艺方法、异常情况处理等。
2、类别划分时按自下而上(先低后高)顺序,当过程管控与施工情况分属两个相邻类别时,以过程管控因素划分为主;当
过程管控与施工情况相差两个类别时,按中间类别划分。
3、市场低价竞争,正常施工处于微利或不赢利状态的,在前述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再降低一级。
施工影响因素中施工方法是统称,主要指根据设计意图与客观条件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法,正确有效地完成施工,达到满足要求的目的,因此施工方法是否得当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过程管控因素除外):①施工能力与技术水平;②具体工程试桩试注浆试验;③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后注浆施工来说,最重要的注浆参数无疑是注浆量和浆液水灰比,在正常注浆压力范围内,保证了充分的注浆量和正确的浆液水灰比,合理的承载力增幅是有保证的。其它影响因素中注浆顺序和注浆节奏属于施工方法,控制注浆节奏的目的也是为保证注浆量;成孔成桩质量则与过程控制因素有关,更与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相关。研究灌注桩注浆后的承载力增幅是以保证成孔成桩质量为前提的,如果成孔成桩质量都存在问题,那么未采取后注浆施工的单桩承载力都将受到影响。剔除β取值时已计入的因素,综合影响因子λ除考虑过程管控与施工队伍情况(后注浆工程类别)外,应主要考虑注浆量、浆液水灰比和注浆压力等参数,建议按表3取值:
表3 合理浆液水灰比下的综合影响因子λ建议取值表
注:1、当注浆量比α>1.0,注浆压力小于正常值时,应首先查明原因;不存在流砂或地下空洞等跑冒浆情况时,再按表取值。
2、后注浆工程类别为Ⅰ类时取高值,Ⅲ类取低值,Ⅱ类取中值。
3、浆液水灰比超出合理范围,后注浆效果将大打折扣,必须采用时应进行试注浆与静载试验。
其中,表3中的注浆量比α按下式计算:
α=G/GC
式中G为实际注浆量;Gc为设计注浆量。
当实际注浆量、注浆压力等参数无法获得,或者施工记录明显不准确时,综合影响因子λ可按表2先划分后注浆工程类别,然后再按表简易取值。同一类别内过程管控与施工情况为最有利组合时取高值,最不利组合时取低值。简易取值的明显缺点是:无法体现每根单桩的施工差异,最多只能细化到白班(或盯防严的)、夜班(或盯防松的)程度,而注浆参数不准确时,往往意味着管控不严、施工不稳定,单桩承载力差异性较大。比较合理的作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偏于安全的λ值,估算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进行整体验算,并降低承载力要求,最极端的作法是忽略后注浆的作用。
下面解决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天津宝坻某项目,桩径800mm,有效桩长30.0m,采用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桩端注浆管2根,两处桩侧环形注浆管分布于设计桩顶标高以下10m、20m位置,工程桩设计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3450kN。静载试验5根试桩均施工至地表,桩头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固处理。5根试验桩后压浆施工记录如下图1所示:
静载试验开始时间较晚,最早的也在后注浆施工60天后。试验前各试桩均进行了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只是S4试桩的桩底同向反射相比其它桩更清晰(如图2所示)。最大试验荷载因考虑设计桩顶标高至自然地坪段桩侧摩阻力影响,根据设计意见增加到7400kN。从试验结果看,5根试桩有3根承载力不足,其中S4单桩极限承载力仅3700kN,施工记录均未见任何异常。经研究后,根据甲方和设计单位意见,采取三种措施进一步摸清情况:①补充勘察资料,尤其不合格桩附近区域;②S4桩30天后再次进行静载试验;③S4桩周边3个承台各施工1根相同试桩,进行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静载试验与桩端桩侧摩阻力测试,试验数据参见表格4。
表4
根据补充勘察资料,粉砂持力层顶板起伏较大,只有S3、S5试桩达到或进入持力层,其它3根试桩底部距离持力层顶板仍有0.3-1.0m。S4试桩根据勘察报告计算,不考虑端承时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为4370kN,第一次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为3700kN,间隔40天后进行第二次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为4440kN(明显陡降的起始点)。从两次试验结果可以判断,S4试桩的桩底沉渣较厚,桩端阻力基本丧失,后注浆施工效果几乎没有,施工记录不真实,注浆量不准确,也没有区分出桩侧和桩端注浆量。
对此,按照设计单位意见,在试桩S4周边3个承台又各施工了1根桩型参数完全相同的试桩,进行灌注桩成孔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静载试验与桩端桩侧摩阻力测试。经过前面5根试桩的静载试验,甲方、监理、施工各方高度重视,3根新增试桩的成孔质量与桩身混凝土质量均良好,此时的后注浆工程类别为Ⅰ类,施工记录如图3所示。
从后注浆施工情况看,3根新增试桩的总注浆量达到了3.9-4.3MPa,与设计注浆量之比α=1.39~1.54,终止注浆压力均超过了4.0MPa。用桩侧与桩端实际注浆量计算总承载力增强系数β=0.32-0.35,按表3综合影响因子λ=α,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为6980~7120kN,按照前5根试桩设计核算的结果,已经完全满足承载力要求。静载试验实测3根新增试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7400kN,反推综合影响因子λ达到1.58~1.72以上,对应(1.1-1.2)α。桩身内力测试结果表明,大剂量高压注浆使得桩端阻力与桩侧摩阻力显著提升,尤其在桩侧第2注浆点到桩底之间几乎形成连续的摩阻力高值(见图4),承载力大幅跃升。
具体实施例二
北辰某项目场外试桩,两组灌注桩桩径均为600mm,有效桩长24m、34m各3根,试桩设计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3300kN、5200kN。采用桩端注浆工艺,2根注浆管直通至桩底以下40cm,要求浆液水灰比0.55~0.65,注浆流量不宜超过75L/min,终止注浆压力宜为3-4MPa,单桩注浆量不少于1.3吨。6根试桩均施工至地表,桩头按规范要求进行加固处理。
监理单位对试桩施工盯防不严,施工单位与甲方有战略合作关系,施工能力与技术水平一般,经验比较丰富。试桩满足设计注浆量后即终止注浆,终止注浆压力不高。单桩承载力计算过程如下:
1、两种试桩的桩端持力层分别为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局部夹粉土透镜体,βq取0.17;粉砂密实均匀,βq取中值0.30,β=βq;
2、根据邻近钻孔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计算6根试桩无后注浆工法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为2604kN~3915kN(含设计桩顶标高以上送桩部分的侧摩阻力);
3、按照表2划分后注浆工程类别为Ⅱ类,计算注浆量比α=1,终止注浆压力较低,按表3取λ=0.80;
4、计算6根试桩的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与静载试验结果详见表5。
表5
根据两组试桩静载试验结果,反算后压浆承载力增幅γ实际为14.1%~25.4%(桩端为粉质粘土)、19.5%~21.6%(桩端为粉砂)。粉砂持力层实测单桩承载力较计算值偏低,应与1.3吨设计注浆量明显偏少有直接关系,对于粉质粘土持力层20%左右的承载力增幅属于正常,对粉砂则过低。同时按桩基规范JGJ 94-2008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明显偏高,安全隐患大。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与桩基规范JGJ 94-2008后注浆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法相比,综合估算法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估算法为事后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需要综合掌握地层土质、设计参数、施工因素、过程管控等多方面的情况;
2、与规范法事前设计相比,综合估算法因考虑了各种因素影响,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安全性有保障;
3、综合估算法适合土质范围广,结果可靠性不会因土质变化而降低,规范法用于细粒土或软弱土层的单桩承载力计算误差较大;
4、综合估算法可用于工程桩的承载力验算,也可结合情况判断后注浆施工记录的准确性,有时还可校验静载试验结果是否可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上述公式各参数表示含义如下:
Quk为未采用后注浆施工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
u为桩身周长,m;
qsik、qpk分别为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li为桩侧第i层土的厚度,m;
Ap为桩端截面积,m2;
γ=λβ为后注浆工法带来的承载力增幅,其中λ为综合影响因子;β为承载力增强系数,具体来说,λ是包含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的综合影响因子,反映了对客观条件的利用或激发程度;β是在保证施工因素与过程管控达到预期的情况下,针对不同客观条件因后注浆施工带来的单桩承载力增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无法得到实际注浆记录,可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Gs=αsnd,Gq=αpd
式中d为桩径,m;n为桩侧注浆断面数;αp、αs分别为桩端桩侧注浆量经验系数,αp=1.5-1.8,αs=0.5-0.7,对于卵砾石、中粗砂取高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7092.0A CN112417549B (zh) | 2020-11-05 | 2020-11-05 |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7092.0A CN112417549B (zh) | 2020-11-05 | 2020-11-05 |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7549A CN112417549A (zh) | 2021-02-26 |
CN112417549B true CN112417549B (zh) | 2022-04-12 |
Family
ID=74826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17092.0A Active CN112417549B (zh) | 2020-11-05 | 2020-11-05 |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175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5959B (zh) * | 2021-03-29 | 2021-09-28 | 佛山市禅城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站 | 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桩承载力计算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0968A (zh) * | 2012-06-04 | 2012-09-12 |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方法 |
CN107330232A (zh) * | 2017-08-11 | 2017-11-07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桩端后注浆超长桩的极限承载力估算方法 |
CN107503385A (zh) * | 2017-08-11 | 2017-12-22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超长单桩静载荷试验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方法 |
CN109736313A (zh) * | 2019-01-03 | 2019-05-10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 钻孔灌注端承桩利用取芯孔后注浆处理桩底沉渣工艺 |
-
2020
- 2020-11-05 CN CN202011217092.0A patent/CN1124175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0968A (zh) * | 2012-06-04 | 2012-09-12 |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单桩竖向承载力估算方法 |
CN107330232A (zh) * | 2017-08-11 | 2017-11-07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桩端后注浆超长桩的极限承载力估算方法 |
CN107503385A (zh) * | 2017-08-11 | 2017-12-22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超长单桩静载荷试验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方法 |
CN109736313A (zh) * | 2019-01-03 | 2019-05-10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 | 钻孔灌注端承桩利用取芯孔后注浆处理桩底沉渣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Experimental Study on Post Grouting Bearing Capacity of Large Diameter Bored Piles;Duanduan Wang等;《MATEC Web of Conferences》;20151231;全文 * |
后压浆灌注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比较研究;田雪飞等;《岩土工程学报》;20130731;第35卷;全文 * |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研究及承载力影响分析;胡朝彬等;《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200731;第47卷(第7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17549A (zh) | 2021-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Brown | Rock engineering design of post-tensioned anchors for dams–a review | |
Zhou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ole-forming methods on the b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post-grouting pile in Loess Areas | |
CN112417549B (zh) | 软土地区后注浆灌注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 | |
Moayed et al. | Imrovement of loose sandy soil deposits using micropiles | |
CN110965595B (zh) | 一种腐蚀性地质环境下筏板基础建筑抬升加固结构及方法 | |
CN103866754A (zh) | 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的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施工方法 | |
CN101591903A (zh) | 长桩短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 | |
CN117107739B (zh) | 一种沿海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 |
CN100513708C (zh) | 既有建筑地基横向加筋灌浆托换方法 | |
WO2014194629A1 (zh) | 预应力高强砼管桩、端板和砼料以及管桩生产方法 | |
WANG et al. | Field study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enlarged grout base of pre-bored grouted planted pile | |
CN206052770U (zh) | 一种使用钻孔灌注桩结合压密注浆的挡土墙 | |
Haque et al. | Pile set-up for individual soil layers along instrumented test piles in clayey soil | |
CN103321204B (zh) | 适用于仓储建筑地坪深厚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 |
CN106869117A (zh) | 一种钢管桩桩底预加载装置及方法 | |
Porto et al. | Behavior of reinjectable and prestressed anchors in soil masses: construction case study in Congonhas-Brazil | |
CN101793037B (zh) | 堆石体道基高填方结构表面沉降速率法 | |
Ojha et al. | Combined Piled-Raft Foundation a sustainable option for week soil (alluvial soil) | |
CN203284778U (zh) | 预应力高强砼管桩和端板 | |
CN114960720B (zh) | 新旧桩混合的桩基均匀沉降判定方法及桩基整体沉降计算方法 | |
Tan et al. | Post-grouting of long bored piles in clay | |
CN117828729A (zh) | 一种高压隧洞固结灌浆的优化设计方法 | |
CN116127621A (zh) | 一种后注浆钻孔灌注桩单桩抗压极限承载力的预估方法 | |
CN118854896A (zh) | 一种泥质灰岩地区溶洞处理方法 | |
CN116167138B (zh) | 深厚复杂覆盖层地基渗透破坏判别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