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4918B -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4918B
CN112414918B CN202011212495.6A CN202011212495A CN112414918B CN 112414918 B CN112414918 B CN 112414918B CN 202011212495 A CN202011212495 A CN 202011212495A CN 112414918 B CN112414918 B CN 112414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ility
wells
water injection
connectivity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24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4918A (zh
Inventor
黎明
王俊
李岩
周永强
龙卫江
刘宇
刘峥君
胡书奎
王克杰
贺子萧
王肃
安超
吴可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Henan Oilfield Branch Co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2124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4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4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4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4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4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 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82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by forcing a fluid through a samp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根据目标区岩心测试渗透率所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将曲线上随渗透率的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幅度最大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极限注水渗透率,将曲线上曲率最大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易流注水渗透率,采用大于等于极限注水渗透率且小于等于易流注水渗透率的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得到纵向注采井间砂体连通图和平面砂体展布图,判别研究区注采井之间的连通性。本发明通过将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实验与油藏油水井间砂体的动态连通性建立联系,采用一定范围内的渗透率对原解释的砂岩段进行二次过滤解释,来定量判别注水井与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

Description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低渗透油藏分布面积广,储量规模大,在已开发的油藏中占例较大,并且逐年增加。低渗透油藏开发主要使用注水开发的方法,但由于存在启动压力高,注采对应关系复杂,注水见效率低,注水驱替不均衡,长期低产低液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注水开发的低渗单元中,由于储层平面渗透率的非均质性一般都较强,油井产液量的波动幅度与注采井组间的连通程度关系密切:平面上渗透率较高的区域,井间注采连通性一般较好,油水井压力传递较为连续,油井一般能量较为充足,产油产液量高;而渗透率较低的区域,井组间连通性一般较差,油水井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体系,油井由于能量不足而导致产油产液量下降甚至不出,水井由于注入受阻容易在近井地带憋压而导致注不进。由于低渗透储层存在较强非均质性,油藏各处渗透率存在较大差异,在油井端表现为相对高渗的井层渗流阻力小,油井产量高,而相对低渗的井层产量相对较低;在水井端表现为相对高渗的井层注入压力较低,可注性较好,而相对低渗的井层由于渗流阻力大,存在较大的启动压力,可注性较差。在同一层段内和一定的井距条件下,可注性较好的水井以及渗透性较高的油井间更容易建立注采连通,形成有效的驱替体系,使得注采能够保持平衡,油井获得相对高产,可见,油井的产量效益与注采井组间有效连通息息相关,因此,是否能够准确判别注采井井间连通性,认识井组间的见水优势方向,从而制定相应的开采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井间注采连通性的判别方法为测井曲线对比与井组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利用测井曲线形态来判断井间砂体是否连续,再通过矿场测试大量的动态资料来综合分析井组间的注采连通情况和油井的见水优势方向,该方法在各类静、动态资料丰富的常规中高渗油藏中较为成熟,但在低渗油藏中,由于油井产液量和水井吸水量小,产液、吸水剖面录取非常困难,各类动态资料稀少且不系统,再加上储层的强非均质性,导致从曲线上看砂体连通,但由于渗透率太低,注采井间依然难以建立有效驱替,油井不受效,因此,单纯利用相似曲线来判断低渗油藏井组的注采连通性误差太大,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单独作为判断的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注采井连通性的识别方法识别不准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步骤如下:
根据目标区的岩心测试实验数据,获取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所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
根据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将所述曲线上随渗透率的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幅度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极限注水渗透率,将所述曲线上曲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易流注水渗透率,采用大于等于所述极限注水渗透率且小于等于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的任意一个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过滤后提取油水井对应层段的储层厚度,纵向上绘制井间砂体连通图,平面上绘制砂厚等值线图,分别确定各层连通砂体的展布;
根据确定的各层砂体的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
根据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将所述曲线上随渗透率的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幅度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极限注水渗透率,将所述曲线上曲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易流注水渗透率,采用大于等于所述极限注水渗透率且小于等于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的任意一个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过滤后提取油水井对应层段的储层厚度,纵向上绘制井间砂体连通图,平面上绘制砂厚等值线图,分别确定各层连通砂体的展布;
根据确定的各层砂体的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根据目标区不同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获取极限注水渗透率和易流注水渗透率,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和易流注水渗透率之间的渗透率对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这样就可以去掉一些河道侧缘砂体和渗透率较低的砂体,当根据过滤剩下的渗透率相对较高的砂体的展布,来识别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情况时,就避免了河道侧缘砂体和渗透率较低的砂体的干扰,识别准确率比较高;并且,由于实现过程简单易行,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油藏储层,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的,为了准确识别出研究区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所述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是指对砂岩段中的每一小层砂体进行过滤,得到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根据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在每一小层的连通性。
进一步的,为了准确识别出研究区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采用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
进一步的,为了准确地获取启动压力梯度和注水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利用插值法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进一步的,所述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是指通过测井伽马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泥质含量测井数据解释确定的砂岩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散点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的界定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原砂体解释结果图;
图5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0.2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砂体二次解释结果;
图6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砂体二次解释结果;
图7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吸水剖面;
图8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长331小层以0.2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有效驱替平面图;
图9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长331小层以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易注水区域平面图;
图10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长332小层以0.2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有效驱替平面图;
图11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长332小层以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易注水区域平面图;
图12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长333小层以0.2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有效驱替平面图;
图13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长333小层以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易注水区域平面图;
图14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某井组原砂体解释的井间砂体连通图;
图15是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某井组提高渗透率过滤标准位0.2mD后的优势见水方向图;
图16是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中某井组提高渗透率过滤标准位0.6mD后的优势见水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室内实验表明,低渗油藏储层普遍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代表流体在储层中渗流时必须有一个附加的压力梯度克服岩石表面吸附膜或水化膜引起的阻力才能流动,因此,注采井间能否通过注水建立起驱替压力,从而克服渗流阻力即大于启动压力是油水井间能否实现连通的本质。室内实验测得的启动压力梯度与岩心渗透率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在进行注水驱替实验时,当注入压力非常高还无法实现注入,此时的启动压力梯度为注水无法克服的压力梯度,代表着相应的渗透率下的储层无法进行注水开发;而当注入压力相对较低即可实现注入,此时的启动压力梯度相对较小变化出现拐点,代表着相应渗透率下的储层易于进行注水开发。可以利用实验测得的储层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率实现对注采井间连通性的定量评价。
方法实施例1:
A油田B区块延长组长3层含油面积为43.2km2,地质储量1479×104t,有效储层孔隙度分布区间在8.5%~19.10%,平均12.6%;有效储层渗透率分布区间在0.15~18.26mD,平均渗透率0.76mD,属于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该区块采用直井五点法注采井网开发;受井间注采连通性的影响,平面上不同区域油井受效情况和产状差异大:平面上渗透率较高的区域,井间注采连通性较好,油井一般能量较为充足,产油产液量高,平均达到1.5t/d左右;而渗透率较低的区域,井组间连通性差,油井由于能量不足而导致产油产液量下降甚至不出,一般为0.5t/d左右。
以上述的A油田B区块为例,为了解决目前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的识别不准确,进而影响注水调整对策制定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其对应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目标区的岩心测试实验数据,获取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所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根据不同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其中,为了获取目标区不同渗透率所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首先,选取目标区主力层位的岩样进行水相启动压力梯度测试实验,围压较驱替压力高2MPa左右,温度控制在40℃。将岩样(直径2.5cm)洗油烘干后气测渗透率,抽真空并饱和地层水,测试孔隙度和水相渗透率。分别定速驱动和定压驱动,以不同注入速度驱替稳定后,测量岩样两侧压差,绘制流量与压力梯度关系曲线,通过回归关系式求得启动压力梯度。其次,将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启动压力梯度值做出散点图,拟合出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这里的定速驱动为在低流速(具体流速视岩样渗透率而定)下进行地层水驱替实验,岩样出口端出水时,读取启动压力;定压驱动先以低压差进行恒压驱替实验,记录流动稳定下的流速,然后提高压差,重复上述过程,最终测得多组数据为止。
当然,上述仅是给出了进行岩心测试实验的一个具体过程,其目的是获取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所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关键并不在于实验过程本身,在实现这一目的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进行岩心测试实验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所获取的WB14井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数据散点图如图2所示。采用幂函数对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WB14井对应拟合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为图3中的曲线。
(2)根据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确定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
其中,从拟合曲线中求出启动压力梯度急剧上升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为极限注水渗透率Kj,也就是可注水渗透率;求出拟合曲线上曲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为易流注水渗透率Ky。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拟合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所确定的目标区极限注水渗透率Kj为0.2mD,代表着低于这个渗透率下的储层无法进行注水开发,即无法实现注采连通,无连通性;易流注水渗透率Ky为0.6mD,代表着高于此渗透率下的储层易于进行注水开发,连通性好。
(3)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纵向上绘制井间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对应的砂体连通图,平面上绘制不同渗透率级别下对应的砂厚等值线图,分别确定各层连通砂体的展布。
其中,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为渗透率过滤标准,对解释后的砂岩段中的逐层砂体进行过滤,获得每一小层砂体分别在两种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砂体二次解释,从而确定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
在本实施例中,解释后的砂岩段是指通过测井伽马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泥质含量测井数据等常规测井曲线解释确定的砂岩段,砂体二次解释为增加渗透率参数标准Kj和Ky后解释的砂体。由于本实施例所确定的目标区极限注水渗透率Kj为0.2mD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为0.6mD,以极限注水渗透率为0.2mD和易流注水渗透率0.6mD为过滤标准,分别对测井数据中解释的砂岩进行二次解释,获得两种不同渗透率过滤标准下解释的砂体。
如图4~图6所示,是以WB2-23-3井为例,对长3311、3312、3313、3321和3322单砂层进行的砂体二次解释。其中,图4为未经过滤的砂体解释,图5为渗透率过滤标准为0.2mD时的砂体二次解释,图6为渗透率过滤标准为0.6mD时的砂体二次解释。从图4~图6中的砂体二次解释结果来看,当经过0.2mD渗透率标准解释后,砂体比未经过滤的砂体少,去掉了部分河道侧缘无法实现注采连通的砂体;而利用渗透率为0.6mD的过滤标准滤掉了渗透率小于0.6mD以下的小砂体,余下渗透率相对较高的砂岩段。
为了验证两种渗透率过滤标准的合理性,将两种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砂体二次解释与吸水剖面进行了比对。
图7为WB2-23-3井的吸水剖面,从图上来看,长3312、3313号砂体吸水效果好,吸水强度分别达到了1.19~1.15m3/m/d,而下部的长3321号砂体吸水强度相对较差,只有0.8m3/m/d,两个层段的总砂体厚度相差不大(图4,长3312与长3313主要吸水砂厚约为17m,长3321砂体为16.9m),但吸水能力迥异,单纯从砂厚上难以判断这种差异。但经过对该井砂体进行0.2mD及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解释二次后(图5、图6),过滤结果与吸水剖面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从图5中可以看出,长3312、长3313砂体过滤后厚度大于下部长3313砂体,表明长3312、长3313砂体可吸水段的厚度大于长3321段砂体;从图6中可以看出,经0.6mD标准过滤后,长3312、长3313砂体仍然具有较大的砂体厚度,表明该层段易吸水砂体厚度大,吸水能力强,易于与周围油井形态注采连通,而下部的长3321层段砂体二次解释后,几乎没有了厚度,表明启动压力相对较大,吸水困难,该层段难以与周围油井建立注采连通。
本实施例对有吸水剖面的井均通过上述渗透率过滤标准进行了砂体二次解释,并与吸水剖面进行了对应,发现经过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进行二次解释的砂体解释结果与吸水剖面的吻合率高,因此将0.6mD作为本区块容易注水的砂体过滤标准,过滤掉大多数启动压力梯度较大的砂体,这样相邻井的注采动态连通性就可以明确了。同时,将大于0.2mD作为本区块能够进行注水的砂体过滤标准,注入时需要加大水井井口注入压力才能实现油水井间有效注采连通,实现平面上的注采平衡。
当然,对于储层有差异的低渗透油藏而言,其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因此渗透率过滤标准也不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是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分别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分别确定各层砂体的展布,其目的是为了说明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对砂岩段进行过滤均是合理的,而从过滤效果来看,极限注水渗透率Kj不如易流注水渗透率Ky好。
(4)根据确定的各层砂体的展布情况,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
其中,在砂体二次解释的基础上,对目标区域进行小层等时细分对比,确定各小层在以Kj和Ky为过滤标准下的砂体平面展布范围,以Kj为过滤标准的砂体展布为有效驱替区域,以Ky为过滤标准的砂体展布为易流注水区域。
这里的有效驱替区域是指启动压力梯度值相对较高,注采动态连通性一般,但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加大注水井注入压力、超前注水等可使油藏压力上升,来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影响,从而提高采收率的区域;而易注水区域是指注采动态连通性好的区域,通过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和增大注采速度均可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区域;另外,小于Kj标准以下解释的砂体,由于启动压力过大,超过了注水所能达到的最大注入压力,这些区域的储层不适合注水开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考虑转换注入介质,如注氮气和二氧化碳来保持油藏的压力。
以实际地层的岩性、电性组合特征为出发点,在原有小层划分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砂体发育情况将长3层细分到单砂层,纵向上对长3311、3312、3313、3321、3322、3331和3332单砂层根据渗透率过滤标准进行砂体二次解释,结合解释结果,绘制长331、332和333层在极限注水渗透率0.2mD和易流注水渗透率0.6mD过滤标准下的砂体厚度等值线图,进而得到注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和易注水的平面展布范围,如图8~图13所示。在图8~图13中,圆点表示的是注水井或采油井,曲线表示的是砂体厚度等值线,颜色以及对应的数值用于表示砂体的厚度。
从图8~图13中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注水井和采油井在同一小层之间的注水动态连通性,也就是,根据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情况,可以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在每一小层的连通性。
由于储层是由多个小层构成的,为了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在每一小层的连通性,可以根据每一小层的平面展布情况,获取砂岩段的纵向展布情况,也就是不同层的砂体连通图,根据该砂岩段的纵向展布,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在每一小层的连通情况。
其中,图14为过滤前原砂体解释所做的砂体连通图,WB2-26-1、WB2-26-2和WB2-26-3每个单砂层的井间砂体连通性很好;图15为经过0.2mD渗透率过滤标准所做的砂体连通图,从图上看,随着部分毛刺砂体的剔除,井间连通性变差,WB2-26-1、WB2-26-2和WB2-26-3井在3321、3322、3331和3332层砂体不再连通;图16为经过0.6mD渗透率过滤标准所做的砂体连通图,从图上看,物性差的砂体已经被剔除,优势砂体方向明显,WB2-26-2和WB2-26-3井3312和3313层砂体连通性好,为见水优势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中,是同时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分别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分别确定各层砂体的展布,并根据两种展布情况,来分别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情况,其目的是为了说明采用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对砂岩段进行过滤,进而识别出注采井之间连通性的方案均是合理的,而从识别效果来看,极限注水渗透率Kj不如易流注水渗透率Ky好。
上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通过启动压力梯度测试实验,得到目标区岩样的启动压力梯度,根据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设定极限注水渗透率Kj和易流注水渗透率Ky界定标准,确定渗透率过滤标准下的砂体展布范围,对注采井间动态连通性进行识别。从而可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开发对策,对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的区域暂缓开发,对有效驱替区域采取超前注水等开发方式,达到经济有效注水开发的目的。
方法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该方法与方法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仅采用易流注水渗透率Ky对目标区的砂岩段进行过滤,进而识别出注采井之间连通性。
方法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该方法与方法实施例1或2的区别仅在于:采用大于极限注水渗透率Kj且小于易流注水渗透率Ky的任意一个渗透率对目标区的砂岩段进行过滤,进而识别出注采井之间连通性。
方法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该方法与方法实施例1、2、3的区别仅在于:采用牛顿插值法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装置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由于该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已经在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根据目标区的岩心测试实验数据,获取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所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
根据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将所述曲线上随渗透率的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幅度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极限注水渗透率,将所述曲线上曲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易流注水渗透率,采用所述极限注水渗透率和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渗透率值低于所述极限注水渗透率的低渗储层无连通性,渗透率值高于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的低渗储层连通性好;过滤后提取油水井对应层段的储层厚度,纵向上绘制井间砂体连通图,平面上绘制砂厚等值线图,分别确定各层连通砂体的展布;
根据确定的各层砂体的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是指对砂岩段中的每一小层砂体进行过滤,得到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根据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在每一小层的连通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插值法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是指通过测井伽马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泥质含量测井数据解释确定的砂岩段。
6.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下方法:
根据目标区不同渗透率及其对应的启动压力梯度,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将所述曲线上随渗透率的变化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幅度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极限注水渗透率,将所述曲线上曲率最大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值作为易流注水渗透率,采用所述极限注水渗透率和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渗透率值低于所述极限注水渗透率的低渗储层无连通性,渗透率值高于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的低渗储层连通性好;过滤后提取油水井对应层段的储层厚度,纵向上绘制井间砂体连通图,平面上绘制砂厚等值线图,分别确定各层连通砂体的展布;
根据确定的各层砂体的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之间的连通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是指对砂岩段中的每一小层砂体进行过滤,得到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根据每一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确定研究区注水井与对应各采油井在每一小层的连通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易流注水渗透率对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进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插值法拟合得到启动压力梯度-渗透率曲线。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解释后的砂岩段是指通过测井伽马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泥质含量测井数据解释确定的砂岩段。
CN202011212495.6A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414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2495.6A CN112414918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2495.6A CN112414918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4918A CN112414918A (zh) 2021-02-26
CN112414918B true CN112414918B (zh) 2023-04-14

Family

ID=7482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2495.6A Active CN112414918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4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7213B (zh) * 2022-11-11 2023-03-24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水侵方向预测方法
CN116241247B (zh) * 2023-03-14 2023-12-12 西南石油大学 模拟多井协同多周期驱-吞耦合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8982A (en) * 1996-04-29 1998-08-25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 for inverting reflection trace data from 3-D and 4-D seismic surveys and identifying subsurface fluid and pathways in and among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impedance models
CN106569287A (zh) * 2016-09-14 2017-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模式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预测方法
CN108386185A (zh) * 2018-01-17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8052B (zh) * 2014-09-16 2017-10-2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低渗透油藏水驱波及系数的评价方法
CN106501146B (zh) * 2016-10-08 2019-1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致密油藏物性上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1075423B (zh) * 2020-01-03 2022-01-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井距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8982A (en) * 1996-04-29 1998-08-25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Method for inverting reflection trace data from 3-D and 4-D seismic surveys and identifying subsurface fluid and pathways in and among hydrocarbon reservoirs based on impedance models
CN106569287A (zh) * 2016-09-14 2017-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砂体构型模式的扇三角洲前缘储层预测方法
CN108386185A (zh) * 2018-01-17 2018-08-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砂体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旭东 ; 林春明 ; 张霞 ; 张东 ; 刘威 ; 于进 ; 邓程文 ; .GPTMap软件在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研究中的应用.地质学刊.2016,(03),全文. *
蒋代琴 ; 文志刚 ; 陈建文 ; 刘军锋 ; 刘卫彬 ; 高永亮 ; .合水油田庄51井区长6_3油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23),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4918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4918B (zh) 一种低渗储层注采井间砂体连通性的判别方法及装置
CN103257151B (zh) 一种定量评价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孔喉动用规律的方法
CN105317407B (zh) 一种特高含水期表外储层的开发方法
EP380032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pproach for shale and adjacent oil layers
CN104632157A (zh) 低渗透油藏均衡驱替方法
RU2016134036A (ru) Индексы структурного различия верхних зон заполнения ордовикского известняка и способ их определения
CN106570262B (zh) 一种储层构型结构的描述方法
US1140881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residual fluid saturation of a subsurface formation
CN110439502A (zh) 一种油藏水驱带分析方法
CN111305801B (zh) 一种二氧化碳驱前缘描述方法
Baker Three-phas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water-wet, intermediate-wet and oil-wet sandstone
CN110374562A (zh) 一种油藏堵调方法
CN112031719A (zh) 一种基于流动系数下启动压力的油藏开发方式优选方法
CN108984952B (zh) 一种油田注入能力变化预测方法
CN115481357A (zh) 一种考虑含水饱和度动态变化的致密气藏产能计算方法
CN114594033B (zh) 一种评价油气储层水敏、水锁和固相伤害的方法
CN114439460A (zh) 一种用于海上疏松砂岩油藏大孔道的试井分析方法
CN113343434A (zh) 一种利用油田大孔道的开发方法
CN108414405B (zh) 评价钻井液中表面活性剂在页岩微裂缝内作用规律的方法
CN114737947A (zh) 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开发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4059958B (zh) 一种缝网系统非定向智能封堵体系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
Jin et al. Study on enhancing oil recovery by CO2 injec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N109655479B (zh)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t2谱的煤层含气量分析方法
CN112766622B (zh) 一种新投产气井储层伤害评价方法
CN117217403A (zh) 物理模拟实验检测高耗水的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