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8904B -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8904B
CN112408904B CN202011290201.1A CN202011290201A CN112408904B CN 112408904 B CN112408904 B CN 112408904B CN 202011290201 A CN202011290201 A CN 202011290201A CN 112408904 B CN112408904 B CN 112408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dioxide
concrete material
graphene oxide
modified silicon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02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08904A (zh
Inventor
周宗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Qunb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Qunb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Qunb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Qunbao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9020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08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0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8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08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8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18/00Use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Treatment of agglomerated or waste materials or refuse,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18/02Agglomerated materials, e.g. artificial aggreg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02Treatment
    • C04B20/023Chemical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0/00Use of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and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grain distribution; Treatment of material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groups C04B14/00 - C04B18/00 specially adapted to enhance their filling properties in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xpanding or defibrillating materials
    • C04B20/10Coating or impregnating
    • C04B20/1018Coating or impregnating with organic materials
    • C04B20/1029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0/1044Bituminous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03/00Function or property of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 C04B2103/0068Ingredients with a function or property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03/00
    • C04B2103/0071Phase-change materials, e.g.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s used in concrete compos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3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such as thermal insulation values, e.g. R-values
    • C04B2201/32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 such as thermal insulation values, e.g. R-values fo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e.g. K-f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由包含以下原料制成,水、硅酸盐水泥、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石英砂、石子、减水剂、聚乙烯醇纤维、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固相相变粉料由正构烷烃石蜡包裹于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得到,且改性二氧化硅为硝酸铁、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改性得到。该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不仅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绝热温升,使其具有良好的储热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材料,其也得到了迅速的进步,并对混凝土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在混凝土中添加相变储热材料,相变储热材料一般采用石蜡,并利用石蜡,其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的情况。但是,发明人在将石蜡加入混凝土的实际应用中发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明显下降,且石蜡的添加量越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约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具有相变储热功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并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储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146-161份、硅酸盐水泥103-118份、硅灰48-56份、粉煤灰175-193份、矿渣粉57-72份、石英砂883-975份、石子1064-1203份、减水剂4.3-5.9份、聚乙烯醇纤维7.6-9.3份、氧化石墨烯1.0-1.7份、固相相变粉料2.4-2.8份;
所述固相相变粉料由正构烷烃石蜡对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改性处理得到,且改性二氧化硅为硝酸铁、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改性得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混凝土材料,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为35.2-39.2MPa、抗折强度为5.9-7.9MPa,而且还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绝热温升,导热系数为6.43-6.75KJ/m·h·℃、绝热温升为25.7-30.2℃。
本申请中加入固相相变粉料,二氧化硅表面的正构烷烃石蜡因外部温度的影响,能够实现固-液的转化,固-液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吸热和放热,利用热效应来控制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温度场,控制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温度应力,降低混凝土材料出现温度裂缝的情况,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而且二氧化硅上的氧化铁,能够有效的增加正构烷烃石蜡内部热量的传递效率,并二氧化硅表面的正构烷烃石蜡实现均匀相变,同时,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能够有效的增加固相相变粉料和原料之间的结合强度,结合混凝土材料中的聚乙烯醇纤维,使其在混凝土材料中起到桥联的作用,并增加混凝土材料的结合强度,并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可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的重量配比(0.42-0.6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的重量配比进行优化,增加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之间的结合强度,进而增加固相相变粉料和混凝土材料的结合强度,并增加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
可选的,所述固相相变粉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正构烷烃石蜡加热升温至80-90℃,备用;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加热升温至80-90℃,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加热升温后的正构烷烃石蜡喷淋至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表面,且于30-40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保温搅拌处理2-3h,保温静置处理8-10h,冷却降温,得到固相相变粉料;
且,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重量配比为(0.4-0.5):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温度为80-90℃时,正构烷烃石蜡为液态,并束缚于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上,提高固相相变粉料的混凝土材料之间的结合强度,降低正构烷烃石蜡对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可选的,冷却降温采用程序降温,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20-25℃/h,待降温至40℃后,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10-15℃/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温度为80-90℃时,正构烷烃石蜡为液态,采用程序降温的方式,使正构烷烃石蜡缓慢的变为固态,提高正构烷烃石蜡在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分布的均匀性,并提高固相相变粉料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所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30-40min,得到混合液,备用;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混合液升温至50-60℃,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保温搅拌处理5-8h,之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继续保温搅拌处理10-12h,冷却降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
且,N,N-二甲基甲酰胺、氧化石墨烯、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改性二氧化硅的重量配比为(5-10):(0.05-0.1):(0.1-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合液中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和氧化石墨烯进行接触,并有效的活化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羧基,之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改性二氧化硅表面的氨基和羧基进行反应,将氧化石墨烯接枝到改性二氧化硅表面,增加了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稳定性。
可选的,洗涤采用乙醇溶液进行洗涤,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杂质,并增加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使用的稳定性,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避免加温对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改性二氧化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硝酸铁配制成硝酸铁溶液,备用;
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硝酸铁溶液喷淋至二氧化硅表面,且于10-20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搅拌处理1-2h,静置处理4-5h,得到半成品;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半成品加热升温至600-700℃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1-2h,冷却降温,得到初成品;
在纯乙醇中加入初成品,搅拌并混合均均匀,然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2h,过滤,得到改性二氧化硅;
且,硝酸铁、水、二氧化硅、纯乙醇的重量配比为(0.05-0.1):(0.3-0.4):1:(5-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硝酸铁进入二氧化硅内部,经过600-700℃的焙烧,形成氧化铁,利用氧化铁对二氧化硅进行改性,之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在二氧化硅表面引入氨基,使二氧化硅表面富含氨基,便于后续氧化石墨烯在二氧化硅表面的接枝,并增加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硅结合的稳定性。
可选的,加热升温采用程序升温,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30-35℃/h,待升温至120℃后,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0-15℃/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硝酸铁的分解温度为125℃,即在温度达到125℃后,硝酸铁开始缓慢分解为氧化铁,提高氧化铁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均匀性,并提高改性二氧化硅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减水率高、流动性大、坍损小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性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混凝土材料的原料;
将水、减水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a;
将硅酸盐水泥、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石英砂、石子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预混料a,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之后加入聚乙烯醇纤维、氧化石墨烯,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固相相变粉料,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凝土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硅酸盐水泥、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石英砂、石子进行混合,然后依次加入预混料a、聚乙烯醇纤维、氧化石墨烯,最后加入固相相变粉料,不仅使原料的混合更均匀,而且还降低聚乙烯醇纤维之间发生团聚的情况,同时还降低了固相相变粉料直接和水混合并影响其使用效果的情况,还能够降低氧化石墨烯和固相相变粉料材料内部氧化石墨烯发生团聚的情况,提高混凝土材料加工的稳定性和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绝热温升,使其具有良好的储热效果,而且还提高了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2、将正构烷烃石蜡束缚于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上,实现固-液的转化,并利用热效应来控制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温度场,利用二氧化硅上的氧化铁,能够有效的增加正构烷烃石蜡内部热量的传递效率,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能够有效的增加固相相变粉料和原料之间的结合强度,结合聚乙烯醇纤维在混凝土材料中起到桥联,增加混凝土材料的结合强度,并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3、在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中,利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活化,使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羧基,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进行活化,使二氧化硅表面含有大量氨基,并增加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制备例
制备例1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氧化石墨烯,在功率为1000W的超声波下,超声分散40min,得到混合液,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将混合液升温至50℃,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保温搅拌处理3h,之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继续保温搅拌处理10h,然后冷却降温至室温,之后进行过滤,然后利用浓度为10%的乙醇溶液进行洗涤,重复洗涤三次,之后真空冷冻干燥28h,得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
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氧化石墨烯、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改性二氧化硅的重量配比为5:0.05:0.1:1。
氧化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GO1211,且选自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且,改性二氧化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硝酸铁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并配制成硝酸铁溶液,备用。
对二氧化硅进行搅拌,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硝酸铁溶液喷淋至二氧化硅表面,且硝酸铁溶液于10min喷淋完毕,待其喷淋完毕后,搅拌处理2h,静置处理5h,得到半成品。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程序升温,将半成品加热升温至600℃,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30℃/h,待升温至120℃后,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0℃/h,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2h,冷却降温,得到初成品。
在纯乙醇中加入初成品,搅拌并混合均均匀,然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h,过滤,得到改性二氧化硅。
其中,硝酸铁、水、二氧化硅、纯乙醇的重量配比为0.1:0.4:1:10。
二氧化硅为二氧化硅PST-H20,且选自南京保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制备例2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氧化石墨烯,在功率为1500W的超声波下,超声分散35min,得到混合液,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将混合液升温至55℃,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保温搅拌处理2.5h,之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继续保温搅拌处理9h,然后冷却降温至室温,之后进行过滤,然后利用浓度为15%的乙醇溶液进行洗涤,重复洗涤三次,之后真空冷冻干燥26h,得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
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氧化石墨烯、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改性二氧化硅的重量配比为8:0.08:0.15:1。
氧化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GO1211,且选自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且,改性二氧化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硝酸铁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并配制成硝酸铁溶液,备用。
对二氧化硅进行搅拌,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硝酸铁溶液喷淋至二氧化硅表面,且硝酸铁溶液于15min喷淋完毕,待其喷淋完毕后,搅拌处理1.5h,静置处理4.5h,得到半成品。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程序升温,将半成品加热升温至650℃,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30℃/h,待升温至120℃后,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0℃/h,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1.5h,冷却降温,得到初成品。
在纯乙醇中加入初成品,搅拌并混合均均匀,然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5h,过滤,得到改性二氧化硅。
其中,硝酸铁、水、二氧化硅、纯乙醇的重量配比为0.08:0.35:1:8。
二氧化硅为二氧化硅PST-H20,且选自南京保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制备例3
一种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氧化石墨烯,在功率为2000W的超声波下,超声分散30min,得到混合液,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将混合液升温至60℃,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保温搅拌处理2h,之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继续保温搅拌处理8h,然后冷却降温至室温,之后进行过滤,然后利用浓度为15%的乙醇溶液进行洗涤,重复洗涤三次,之后真空冷冻干燥24h,得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
其中,N,N-二甲基甲酰胺、氧化石墨烯、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改性二氧化硅的重量配比为10:0.1:0.2:1。
氧化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GO1211,且选自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且,改性二氧化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硝酸铁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并配制成硝酸铁溶液,备用。
对二氧化硅进行搅拌,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硝酸铁溶液喷淋至二氧化硅表面,且硝酸铁溶液于20min喷淋完毕,待其喷淋完毕后,搅拌处理1h,静置处理4h,得到半成品。
在氮气保护下,利用程序升温,将半成品加热升温至700℃,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35℃/h,待升温至120℃后,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5℃/h,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1h,冷却降温,得到初成品。
在纯乙醇中加入初成品,搅拌并混合均均匀,然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2h,过滤,得到改性二氧化硅。
其中,硝酸铁、水、二氧化硅、纯乙醇的重量配比为0.05:0.3:1:5。
二氧化硅为二氧化硅PST-H20,且选自南京保克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制备例4
一种固相相变粉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正构烷烃石蜡加热升温至80℃,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对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进行搅拌,然后加热升温至80℃,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加热升温后的正构烷烃石蜡喷淋至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表面,且其于40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保温搅拌处理6h,保温静置处理15h,然后利用程序降温的方式进行冷却降温,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20℃/h,待降温至40℃后,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10℃/h,并降温至室温,得到固相相变粉料。
其中,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重量配比为0.4:1。
正构烷烃石蜡为正构烷烃石蜡C18,且选自上海儒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制备例1得到。
制备例5
一种固相相变粉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正构烷烃石蜡加热升温至85℃,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对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进行搅拌,然后加热升温至85℃,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加热升温后的正构烷烃石蜡喷淋至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表面,且其于35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保温搅拌处理4.5h,保温静置处理13h,然后利用程序降温的方式进行冷却降温,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20℃/h,待降温至40℃后,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10℃/h,并降温至室温,得到固相相变粉料。
其中,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重量配比为0.45:1。
正构烷烃石蜡为正构烷烃石蜡C18,且选自上海儒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制备例1得到。
制备例6
一种固相相变粉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正构烷烃石蜡加热升温至90℃,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对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进行搅拌,然后加热升温至90℃,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加热升温后的正构烷烃石蜡喷淋至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表面,且其于30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保温搅拌处理4h,保温静置处理12h,然后利用程序降温的方式进行冷却降温,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25℃/h,待降温至40℃后,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15℃/h,并降温至室温,得到固相相变粉料。
其中,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重量配比为0.5:1。
正构烷烃石蜡为正构烷烃石蜡C18,且选自上海儒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制备例1得到。
制备例7
一种固相相变粉料,其和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固相相变粉料的原料中,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制备例2得到。
制备例8
一种固相相变粉料,其和制备例5的区别之处在于,固相相变粉料的原料中,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制备例3得到。
表1实施例中混凝土材料的各原料含量(单位:kg)
原料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146 154 161
硅酸盐水泥 103 110 118
硅灰 56 53 48
粉煤灰 175 187 193
矿渣粉 72 63 57
石英砂 975 945 883
石子 1203 1122 1064
减水剂 5.9 5.6 4.3
聚乙烯醇纤维 7.6 8.4 9.3
氧化石墨烯 1.7 1.4 1.0
固相相变粉料 2.8 2.6 2.4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原料配比见表1所示。
其中,硅酸盐水泥为硅酸盐水泥P.O42.5,且选自聊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硅灰为硅灰超细粉,二氧化硅含量49%,且选自山东恒福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粉煤灰为F类Ⅰ级粉煤灰,且选自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矿渣粉为S95级高炉矿渣粉,且选自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石英砂为粒径为20-40目的黑色石英砂,且选自石家庄安奕建材有限公司;石子为5-25mm连续级配石子,且选自石家庄安奕建材有限公司;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AN4000,且选自山东中建固赛新材料有限公司;聚乙烯醇纤维为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平均长度为6mm,且选自常州市天怡工程纤维有限公司;氧化石墨烯为氧化石墨烯GO1211,且选自昂星新型碳材料常州有限公司;固相相变粉料采用制备例4得到。
且,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的重量配比0.61:1。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将水、减水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a。
将硅酸盐水泥、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石英砂、石子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预混料a,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之后加入聚乙烯醇纤维、氧化石墨烯,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固相相变粉料,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凝土材料。
实施例2-3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配比不同,实施例2-3的混凝土材料配比见表1所示。
且,实施例2中,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的重量配比0.54:1。
实施例3中,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的重量配比0.42:1。
实施例4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固相相变粉料采用制备例5得到。
实施例5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固相相变粉料采用制备例6得到。
实施例6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固相相变粉料采用制备例7得到。
实施例7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固相相变粉料采用制备例8得到。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未添加固相相变粉料。
对比例2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用等量的正构烷烃石蜡替换固相相变粉料。
其中,正构烷烃石蜡为正构烷烃石蜡C18,且选自上海儒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对比例3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和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用等量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替换固相相变粉料。
其中,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在氮气保护下,将正构烷烃石蜡加热升温至85℃,备用。
在氮气保护下,对二氧化硅进行搅拌,然后加热升温至85℃,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加热升温后的正构烷烃石蜡喷淋至二氧化硅表面,且其于35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保温搅拌处理4.5h,保温静置处理13h,然后利用程序降温的方式进行冷却降温,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20℃/h,待降温至40℃后,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10℃/h,并降温至室温,得到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
其中,正构烷烃石蜡、二氧化硅的重量配比为0.45:1。
正构烷烃石蜡为正构烷烃石蜡C18,且选自上海儒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得到的混凝土材料制备式样,依据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样方法标准》、GB/T50081-201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下述性能的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利用万能试验机,万能试验机为E64.206,且选自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进行28d抗压强度的检测,式样为长100mm、宽100mm、高100mm的立方体试样。
利用万能试验机,万能试验机为E64.206,且选自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进行28d抗折强度的检测,式样为长150mm、宽150mm、高550mm的长方体试样。
利用混凝土热物理参数测定仪,混凝土热物理参数测定仪为DR-2A,且选自天津市港源试验仪器厂,进行28d导热系数的检测,式样为外直径200mm、内直径40mm、长400mm的圆筒式样。
利用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混凝土绝热温升测定仪为HJW-4,且选自天津市港源试验仪器厂,进行28d绝热温升的检测,式样为直径400mm、长400mm的圆柱式样。
表2检测结果
Figure GDA0003465586960000111
从表2中可以看出,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为35.2-39.2MPa、抗折强度为5.9-7.9MPa、导热系数为6.43-6.75KJ/m·h·℃、绝热温升为25.7-30.2℃,并通过原料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而且还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绝热温升,提高了混凝土材料的适用性。
通过对实施例6和对比例1-3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在混凝土材料的原料中加入固相相变粉料,不仅降低了混凝土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绝热温升,而且还提高了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材料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水146-161份、硅酸盐水泥103-118份、硅灰48-56份、粉煤灰175-193份、矿渣粉57-72份、石英砂883-975份、石子1064-1203份、减水剂4.3-5.9份、聚乙烯醇纤维7.6-9.3份、氧化石墨烯1.0-1.7份、固相相变粉料2.4-2.8份;
所述固相相变粉料由正构烷烃石蜡对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改性处理得到,且改性二氧化硅为硝酸铁、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氧化硅改性得到;
所述固相相变粉料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正构烷烃石蜡加热升温至80-90℃,备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加热升温至80-90℃,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加热升温后的正构烷烃石蜡喷淋至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表面,且于30-40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保温搅拌处理2-3h,保温静置处理8-10h,冷却降温,得到固相相变粉料;且,正构烷烃石蜡、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的重量配比为 (0.4-0.5):1;
所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氧化石墨烯,超声分散30-40min,得到混合液,备用;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混合液升温至50-60℃,加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保温搅拌处理5-8h,之后加入改性二氧化硅,继续保温搅拌处理10-12h,冷却降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且,N,N-二甲基甲酰胺、氧化石墨烯、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改性二氧化硅的重量配比为(5-10):(0.05-0.1):(0.1-0.2):1;
所述改性二氧化硅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硝酸铁配制成硝酸铁溶液,备用;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硝酸铁溶液喷淋至二氧化硅表面,且于10-20min喷淋完毕,待喷淋完毕后,搅拌处理1-2h,静置处理4-5h,得到半成品;
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半成品加热升温至600-700℃进行焙烧,焙烧时间为1-2h,冷却降温,得到初成品;在纯乙醇中加入初成品,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继续搅拌1-2h,过滤,得到改性二氧化硅;且,硝酸铁、水、二氧化硅、纯乙醇的重量配比为(0.05-0.1):(0.3-0.4):1:(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固相相变粉料的重量配比(0.42-0.6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固相相变粉料制备方法中,冷却降温采用程序降温,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20-25℃/h,待降温至40℃后,程序降温的降温速率为10-15℃/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改性二氧化硅接枝氧化石墨烯制备方法中,洗涤采用乙醇溶液进行洗涤,干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改性二氧化硅制备方法中,加热升温采用程序升温,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30-35℃/h,待升温至120℃后,程序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0-1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混凝土材料的原料;
将水、减水剂混合均匀,得到预混料a;
将硅酸盐水泥、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石英砂、石子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预混料a,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之后加入聚乙烯醇纤维、氧化石墨烯,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固相相变粉料,继续搅拌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凝土材料。
CN202011290201.1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408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0201.1A CN112408904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90201.1A CN112408904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8904A CN112408904A (zh) 2021-02-26
CN112408904B true CN112408904B (zh) 2022-06-14

Family

ID=7483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0201.1A Active CN112408904B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08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9540B (zh) * 2021-03-25 2022-05-24 兴隆县城泰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CN114644502B (zh) * 2022-02-26 2022-12-30 深圳市和志诚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抗裂型渣土砌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10538B (zh) * 2022-05-07 2023-07-04 山西粮缘金土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复合微生物保水控温缓释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63632B (zh) * 2023-11-22 2024-02-13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泥可预拌的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7800688B (zh) * 2024-03-01 2024-04-30 石家庄铁道大学 耐高温橡胶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3664A (zh) * 2011-01-17 2011-09-07 东南大学 一种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73176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Entropy Solutions Llc Microencapsulat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07384327A (zh) * 2017-07-25 2017-11-24 华南理工大学 氧化石墨烯掺杂二氧化硅无机壁材包覆的有机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53842A1 (zh) * 2018-02-08 2019-08-15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石墨烯的改性方法、改性石墨烯以及含有石墨烯的组合物
CN111377687A (zh) * 2020-03-24 2020-07-07 重庆高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低水泥用量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0996B (zh) * 2014-03-04 2016-02-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二元接枝改性pbo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178691A (zh) * 2016-09-06 2016-12-07 安徽丰磊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含氧化石墨烯的聚丙烯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3664A (zh) * 2011-01-17 2011-09-07 东南大学 一种石墨-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73176A1 (en) * 2016-04-01 2017-10-05 Entropy Solutions Llc Microencapsulated composite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N107384327A (zh) * 2017-07-25 2017-11-24 华南理工大学 氧化石墨烯掺杂二氧化硅无机壁材包覆的有机相变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153842A1 (zh) * 2018-02-08 2019-08-15 东旭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石墨烯的改性方法、改性石墨烯以及含有石墨烯的组合物
CN111377687A (zh) * 2020-03-24 2020-07-07 重庆高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低水泥用量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vel slurry containing graphene oxide-grafted microencapsulated phase change material with enhance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oto-thermal performance;Kunjie Yuan;《Solar Energy Material And Solar Cells》;20150707;第143卷;第29-3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8904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08904B (zh) 一种具有相变储热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788050B (zh) 一种陶粒轻集料结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54367B (zh) 基于粉煤灰的轻质建筑用泡沫混凝土
CN112028564B (zh) 一种利用co2强化再生粉体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砌块
CN111138136A (zh) 一种抗开裂水泥
CN115611578B (zh) 一种早强低收缩的mof干混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3916A (zh) 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77386A (zh) 一种相变储热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iş Compressive strength variation of alkali activated fly ash/slag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NaOH concentrations and sodium silicate to sodium hydroxide ratios
CN104926176B (zh) 用于泵送剂的增强组合物、增强泵送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73291A (zh) 一种石灰石粉高强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43637B (zh) 一种含生物质燃烧废弃材料的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3169A (zh) 一种用于lng储罐的低温混凝土复合掺合料及制备方法
CN113896494B (zh) 一种镍铁渣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ashyap et al. Prediction of setting and strength characteristic of binary blended geopolymer matrix
Hao et al. Study on water resistance modification of magnesium oxysulfate cement
CN112479610A (zh) 一种低热耐腐蚀硅酸盐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60015B (zh) 一种低硅铁尾矿高强陶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29385B (zh) 一种具有低收缩性能的超高强度混凝土混合料
CN112939540B (zh)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CN108610089A (zh) 一种可快速脱模的装配式保温墙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0232B (zh) 一种工业炉用的1350℃级低铁隔热浇注料及制备方法
CN114426407B (zh) 一种适用于细集料为隧道洞渣的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JP4159658B2 (ja) 人工軽量骨材の製造方法
CN113354328A (zh) 一种节能降耗的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concrete material with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 func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4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Shanghai Zhabei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Qunbao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066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614

Pledgee: Zhejiang Tailong Commercial Bank Co.,Ltd. Shanghai Zhabei sub branch

Pledgor: Shanghai Qunbao Building Material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31000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