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03273A -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03273A
CN112403273A CN201910771204.8A CN201910771204A CN112403273A CN 112403273 A CN112403273 A CN 112403273A CN 201910771204 A CN201910771204 A CN 201910771204A CN 112403273 A CN112403273 A CN 112403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water inlet
water
osmosis membrane
central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712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杨敏
桂鹏
郑跃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7120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032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03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032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6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62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with membranes on a surface of a support tube
    • B01D63/065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with membranes on a surface of a support tube on the outer surfac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25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1/02Reverse osmosis; Hyperfiltration ; Nanofiltration
    • B01D61/08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3/00Apparatus in general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 B01D63/06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 B01D63/067Tubular membrane modules with pleated memb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0Specific hou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1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modules or apparatus
    • B01D2313/21Specific headers, end ca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的端部形成原水进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入中心管的管腔;中心管的周壁开设有原水出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出中心管的管腔;反渗透膜片,反渗透膜片卷绕于中心管以形成反渗透单元,反渗透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相邻两进水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出水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进水流道与原水出水孔连通。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能使用户取得的首杯纯水中溶解性杂质含量较低,有效提高了首杯水的纯净度,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净水设备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净水设备中主要依靠膜滤芯对原水进行过滤,然而,当该净水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该膜滤芯内会同时存在原水、废水以及纯水,其中原水和废水均处于膜滤芯的膜前,纯水处于膜滤芯的膜后,并且原水和废水的TDS值均要大大的高于纯水的TDS值,若该净水设备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就会导致膜滤芯的原水和废水中的离子扩散到纯水中,进而使得纯水的TDS值升高,当净水设备下次开机制取纯水时,其制取的首杯纯水的TDS值会比较高,影响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旨在解决如何提高净水设备首杯水纯净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端部形成原水进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入所述中心管的管腔;所述中心管的周壁开设有原水出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出所述中心管的管腔;
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卷绕于中心管以形成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相邻两所述进水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所述出水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原水出水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纯水流道在所述反渗透单元端面的位置闭合,以使所述纯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周面。
优选地,所述进水流道在所述反渗透单元周面的位置闭合,以使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端面,且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端面上邻近所述反渗透单元周面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单元至少包括一所述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进水面相向对折形成所述进水流道。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进水面相向对折形成所述进水流道,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出水面之间形成所述纯水流道。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出水面邻近所述中心管的侧边连接且闭合。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单元至少包括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进水面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流道,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出水面之间形成所述纯水流道。
优选地,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套设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反渗透膜片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原水进水口和废水排出口,或,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原水进水孔,所述废水排出口连通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废水排出口均设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封堵,以使原水从所述原水进水口流入所述中心管;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废水排出口,以使废水从所述废水排出口流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滤芯,包括壳体和一种反渗透膜元件,该反渗透膜元件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端部形成原水进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入所述中心管的管腔;所述中心管的周壁开设有原水出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出所述中心管的管腔;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卷绕于中心管以形成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相邻两所述进水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所述出水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原水出水孔连通;其中,反渗透膜元件安装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部相对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凸设有内密封筒,所述中心管形成所述原水进水孔的一端凸出于反渗透单元,所述内密封筒密封套设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端壁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对应的原水进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壁还凸设有外密封筒,所述外密封筒密封套设所述反渗透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壁还开设有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端面对应的废水排出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壁在所述外密封筒的外侧还开设有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周面对应的纯水排出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滤芯。
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将中心管的端部作为原水进水孔,将反渗透单元的进水流道与中心管的原水出水孔连通,使得原水从中心管端部进入中心管后,再从原水出水孔流至反渗透单元的进水流道,原水穿过进水面后进入纯水流道形成纯水,最后从纯水流道的出口流出。在净水设备停机时,由于只有中心管和进水流道内具有原水或废水,即与纯水进行离子交换的原水或废水较少,从而扩散至纯水流道或反渗透单元外部的溶解性杂质也较少,由此,在净水设备再次运行后,用户取得的首杯纯水中溶解性杂质含量较低,有效提高了首杯水的纯净度,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净水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滤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放置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放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放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放置剖面图;
图8为本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反渗透膜元件制作方法还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中心管 11 原水进水孔 12 原水出水孔
20 反渗透膜片 21 反渗透单元 22 进水面
23 出水面 24 进水流道 25 纯水流道
30 第一端盖 40 第二端盖 31 原水进水口
32 废水排出口 50 壳体 51 第一端壁
511 内密封筒 512 原水进口 513 外密封筒
514 废水排出孔 515 纯水排出孔 26 第一侧边
27 第二侧边 60 粘合层 28 折痕侧
281 进水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反渗透膜元件包括:
中心管10,所述中心管10的端部形成原水进水孔11,用以供原水流入所述中心管10的管腔;所述中心管10的周壁开设有原水出水孔12,用以供原水流出所述中心管10的管腔;
反渗透膜片20,所述反渗透膜片20卷绕于中心管10以形成反渗透单元21,所述反渗透膜片20具有进水面22和出水面23,相邻两所述进水面22之间形成进水流道24,相邻两所述出水面23之间形成纯水流道25,所述进水流道24与所述原水出水孔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原水进水孔11可形成于中心管10的一端,也可形成于中心管10的两端,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原水能从中心管10端部流如中心管10的管腔即可。原水出水孔12的数量为多个并沿中心管10的周向和轴向间隔设置,以提高中心管10的出水速率。反渗透膜片20卷绕于中心管10的外周以形成筒状的反渗透单元21,用以过滤原水。原水在压差的作用下从进水面22穿过反渗透膜片20,再从出水面23穿出形成纯水,无法穿过反渗透膜片20的原水则形成废水。进水流道24可由两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围合形成,也可由一反渗透膜片20经进水面22相向对折后围合形成,在此不做限制;可以理解,出水面23位于进水面22的背面,反渗透膜片20卷绕形成反渗透单元21后,进水流道24自邻近中心管10处朝外螺旋延伸,纯水流道25则位于进水流道24的相邻两侧,即纯水流道25可由同一出水面23在卷绕方向上由自身不同部位围合形成。从原水出水孔12流出的原水进入进水流道24后,部分穿过反渗透膜片20进水纯水流道25形成纯水,剩下的则作为废水留在进水流道24并一直流至进水流道24的出口。
需要说明,进水流道24需与反渗透膜片20密封连通,或纯水流道25邻近中心管10的一端需封闭,以防止原水进入纯水流道25。进水流道24的出口可设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也可设于反渗透单元21的侧面;纯水流道25的出口可设于反渗透单元21的侧面,也可设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只需满足纯水流道25的出口和进水流道24的出口相互隔离,以防止纯水和废水混合即可。
举例而言,所述纯水流道25在所述反渗透单元21端面的位置闭合,以使所述纯水流道25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闭合方式可以是使形成纯水流道25的两进水面22的侧边胶合,也可以是在反渗透单元21的端部对应纯水流道25盖设端盖,只需满足纯水流道25在所述反渗透单元21端面的位置闭合。所述进水流道24在所述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闭合,以使所述进水流道24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闭合方式可以是由一反渗透膜片20对折后的对折处形成,也可以是将形成进水流道24的两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的远离中心管10的侧边胶合,只需满足所述进水流道24在所述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闭合即可。由此,反渗透单元21周面出纯水,端面出废水,从而方便将流出的纯水和废水相互隔离。
具体地,所述进水流道24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上邻近所述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在反渗透膜片20的卷绕方向上,也就是进水流道24的螺旋方向上,进水流道24在反渗透单元21端面的大部分位置闭合,只在邻近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留设开口,从而原水可沿进水流道24一直流至邻近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处,再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流出,由此可延长原水与反渗透膜片20的接触时间,提高反渗透膜片20的利用率,以提高净水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反渗透单元21会设置于壳体50中,壳体50的内壁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之间会形成储水空间,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流出的纯水会先留在储水空间再流出壳体50供用户取用,由此,反渗透膜元件整体是浸泡在纯水中的。因此,在净水设备停机时,只有中心管10和进水流道24内残留有原水,即在壳体50内,原水的量远少于纯水的量,即使原水与纯水发生离子交换,交换后纯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含量也较低,由此,可降低净水设备再次开启后用户取得的首杯水的溶解性杂质含量,提高首杯水的纯净度,改善用户体验,以提高净水设备的实用性。
本发明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将中心管10的端部作为原水进水孔11,将反渗透单元21的进水流道24与中心管10的原水出水孔12连通,使得原水从中心管10端部进入中心管10后,再从原水出水孔12流至反渗透单元21的进水流道24,原水穿过进水面22后进入纯水流道25形成纯水,最后从纯水流道25的出口流出。在净水设备停机时,由于只有中心管10和进水流道24内具有原水或废水,即与纯水进行离子交换的原水或废水较少,从而扩散至纯水流道25或反渗透单元21外部的溶解性杂质也较少,由此,在净水设备再次运行后,用户取得的首杯纯水中溶解性杂质含量较低,有效提高了首杯水的纯净度,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净水设备的实用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反渗透单元21至少包括一所述反渗透膜片20,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4。在本实施例中,对折后的反渗透膜片20远离对折处的一端形成进水流道24的入口,反渗透膜片20以进水流道24的入口为起点卷绕于中心管10,卷绕后的对折处位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处,由此使得进水流道24在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自动闭合,以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4,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出水面23之间形成所述纯水流道25。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24和纯水流道25均为多个,从而可提高净水效率。可以理解,在反渗透单元21周面处的进水流道24的相邻一侧是反渗透单元21外侧,这个位置进水流道24内的水穿过反渗透膜片20后会直接渗出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
在实际应用中,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出水面23邻近所述中心管10的侧边连接且闭合。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反渗透膜片20的出水面23形成的纯水流道25,其邻近中心管10的一端可通过涂胶连接闭合,从而可防止从原水出水孔12流出的原水进入纯水流道25,以避免纯水和原水混合。结合上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的实施例可知,相邻两进水面22远离中心端的侧边闭合,相邻两出水面23邻近中心管10的侧边闭合,即展开后的反渗透膜片20的侧视图呈波形。相邻两出水面23邻近中心管10的侧边可在卷绕之前预先闭合,以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单元21至少包括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4,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出水面23之间形成所述纯水流道2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套设所述中心管10和所述反渗透膜片20两端的第一端盖30和第二端盖40;所述第一端盖30设有原水进水口31和废水排出口32,或,所述第一端盖30设有原水进水口31,所述第二端盖40设有废水排出口32;所述原水进水口31连通所述原水进水孔11,所述废水排出口32连通所述进水流道24的出口。在本实施例中,原水进水口31对应中心管10开设于第一端盖30的中部,中心管10可穿过原水进水口31凸出于第一端盖30,也可与第一端盖30平齐,只需满足原水进水口31与云水进水孔连通即可。第一端盖30和第二端盖40整体封堵反渗透单元21的两端,即封堵进水流道24在反渗透单元21端面的位置,只在邻近边缘的位置开设沿反渗透单元21的周向延伸的废水排出口32,以与位于反渗透单元21端面且邻近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进水流道24出口对应。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原水进水口31和所述废水排出口32均设于所述第一端盖30;所述中心管10远离所述第一端盖30的一端封堵,以使原水从所述原水进水口31流入所述中心管10;所述进水流道24的出口朝向所述废水排出口32,以使废水从所述废水排出口32流出。在本实施例中,原水只能从中心管10的一端进入中心管10,废水也只能从反渗透单元21的一端流出,且原水的进水端与废水的流出端为反渗透膜元件的同一端,由此,只需在第一端盖30同时开设原水进水口31和废水排出口32即可,以减少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第二端盖40可凸设伸入中心管10封堵端的插接筋,以与中心管10形成稳固配合,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滤芯,该滤芯包括壳体50和一种反渗透膜元件,该反渗透膜元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滤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反渗透膜元件安装于所述壳体5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50包括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部相对的第一端壁51,所述第一端壁51凸设有内密封筒511,所述中心管10形成所述原水进水孔11的一端凸出于反渗透单元21,所述内密封筒511密封套设所述中心管10,所述第一端壁51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10对应的原水进口5125。在本实施例中,内密封筒511将中心管10的原水进水孔11与壳体50内的其它空间隔离,原水从原水进口5125进入壳体50,流经内密封筒511后进入中心管10。此外,内密封筒511与中心管10的配合还可实现壳体50与反渗透膜元件的相对固定,以使滤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壁51还凸设有外密封筒513,所述外密封筒513密封套设所述反渗透单元21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壁51还开设有与所述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对应的废水排出孔514。在本实施例中,外密封筒513位于内密封筒511的外周侧,内密封筒511与外密封筒513共同将反渗透单元21的废水排出端与壳体50内的其它空间隔离,废水排出孔514位于内密封筒511与外密封筒513之间,从而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部排出的废水可从废水排出孔514排出。此外,外密封筒513与反渗透单元21的配合还可实现壳体50与反渗透膜元件的相对固定,以使滤芯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壁51在所述外密封筒513的外侧还开设有与所述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对应的纯水排出孔515。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的内壁和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之间形成储水空间,纯水排出孔515与储水空间连通,从反渗透单元21周面流出的纯水会进入储水空间,再从纯水排出孔515流出供用户取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净水设备,该净水设备包括一种滤芯,该滤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净水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如图4至图12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用以制作如上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S1:将两所述进水面22相向叠合,以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4;
S2: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以使所述反渗透膜片20形成所述反渗透单元21。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流道24可由一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后形成,也可由两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对叠置后形成。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形成于反渗透膜片20的侧边处,中心管10自反渗透膜片20的侧边沿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卷绕后,反渗透膜片20形成环设中心管10的反渗透单元21,进水流道24自中心管10的原水出水孔12处朝外螺旋延伸。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所述将两所述进水面22相向叠合的步骤包括:
S12:将一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对折后的反渗透膜片20具有折痕侧28,以及和所述折痕侧28相对的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
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沿所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包括:
S20: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对折后的反渗透膜片20远离对折处的一端形成进水流道24的入口,反渗透膜片20以进水流道24的入口为起点卷绕于中心管10,卷绕后的对折处位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处,由此使得进水流道24在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自动闭合,以使进水流道24的出口形成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所述第一侧边26凸出于第二侧边27;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包括:
S24:将所述中心管10沿所述第二侧边27所在的出水面23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边26凸出于第二侧边27,从而反渗透膜片20卷绕后,凸出的第一侧边26所在的进水面22可朝向中心管10,以使从中心管10流出的原水能顺利地进入进水流道2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之前包括:
S25:将两个对折后的反渗透膜片20层叠设置,并将一反渗透膜片20的第一侧边26与相邻反渗透膜片20的第二侧边27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反渗透膜片20的出水面23形成纯水流道25,其中一反渗透膜片20的第一侧边26与另一反渗透膜片20的第二侧边27围合形成纯水流道25的入口,该入口可通过涂胶连接闭合,从而可防止从原水出水孔12流出的原水进入纯水流道25,以避免纯水和原水混合。结合上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的实施例可知,相邻两进水面22远离中心端的侧边闭合,相邻两出水面23邻近中心管10的侧边闭合,即展开后的反渗透膜片20的侧视图呈波形。
具体地,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一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第二侧边27凸出于相邻反渗透膜片20的第一侧边26;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包括:
S26:将所述中心管10沿所述第二侧边27所在的出水面23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一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第二侧边27凸出于相邻的反渗透膜片20的第一侧边26,从而反渗透膜片20卷绕后,凸出的第二侧边27所在的进水面22可朝向中心管10,以使从中心管10流出的原水能顺利地进入进水流道2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所述将两所述进水面22相向叠合的步骤包括:
S11:将一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向对折,对折后的反渗透膜片20具有折痕侧28,以及和所述折痕侧28相对的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所述折痕侧28开设有进水孔281,以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孔281可在反渗透膜片20对折之间预先开设于折痕处,折痕可穿过进水孔281的中心。在上述步骤S12和S20的实施例中,折痕侧28位于进水流道24的末端,即反渗透膜片20卷绕方向的末端,在卷绕过程中,可能会因折痕错位造成卷绕完成后折痕侧28无法贴合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导致制作成的反渗透膜元件具有瑕疵或报废。而本实施例通过在折痕侧28开设进水孔281,将折痕侧28作为卷绕的起点,从而卷绕完成后,第一侧边26与第二侧边27可贴合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减少了反渗透膜元件的不良率,提高了制作质量。
具体地,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包括:
S21: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折痕侧28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
S23:并将所述第一侧边26与第二侧边27粘合形成反渗透单元21。
在本实施例中,在卷绕完成后再将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粘合,既可使反渗透膜片20的最外端贴合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又可使进水流道24在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闭合,以使进水流道24的出口形成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图7和图9所示,所述进水孔281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所述折痕侧2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进水孔281沿折痕侧2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可增加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的过水面积,提高原水从中心管10流向反渗透单元21的速率,从而可提高反渗透膜元件的制水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反渗透膜片2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26和第二侧边27;所述将两所述进水面22相向叠合的步骤包括:
S13:将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对叠合,以使两所述反渗透膜片20的第一侧边26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
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包括:
S27:将所述中心管10自两所述第一侧边26沿一所述出水面23卷绕;并将两所述第二侧边27粘合形成所述反渗透单元21。
在本实施例中,将两反渗透膜片20的进水面22相对叠置后,两第一侧边26之间可作为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两第二侧边27则位于进水流道24的末端,且位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在卷绕完成后再将两第二侧边27粘合,既可使两反渗透膜片20的最外端贴合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又可使进水流道24在反渗透单元21周面的位置闭合,以使进水流道24的出口形成于反渗透单元21的端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12所示,所述反渗透膜片20具有第一出水面23;
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之前包括:
S14:在所述第一出水面23上,将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所在的侧边,以及与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相邻的两侧边涂覆粘合层60;
所述将所述中心管10自所述进水流道24的进水端沿所述出水面23卷绕的步骤包括:
S28:将所述中心管10沿所述第一出水面23卷绕。
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片20沿涂覆有粘合层60的出水面23卷绕后,纯水通道在反渗透单元21端面的位置及邻近中心管10的位置闭合,使得纯水流道25的出口形成于反渗透单元21的周面,即预先对纯水流道25的其它出口实现闭合,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端部形成原水进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入所述中心管的管腔;所述中心管的周壁开设有原水出水孔,用以供原水流出所述中心管的管腔;
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卷绕于中心管以形成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膜片具有进水面和出水面,相邻两所述进水面之间形成进水流道,相邻两所述出水面之间形成纯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原水出水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流道在所述反渗透单元端面的位置闭合,以使所述纯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在所述反渗透单元周面的位置闭合,以使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端面,且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端面上邻近所述反渗透单元周面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单元至少包括一所述反渗透膜片,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进水面相向对折形成所述进水流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片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进水面相向对折形成所述进水流道,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出水面之间形成所述纯水流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出水面邻近所述中心管的侧边连接且闭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单元至少包括两所述反渗透膜片,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进水面之间形成所述进水流道,两所述反渗透膜片的出水面之间形成所述纯水流道。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还包括套设所述中心管和所述反渗透膜片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原水进水口和废水排出口,或,所述第一端盖设有原水进水口,所述第二端盖设有废水排出口;所述原水进水口连通所述原水进水孔,所述废水排出口连通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废水排出口均设于所述第一端盖;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第一端盖的一端封堵,以使原水从所述原水进水口流入所述中心管;所述进水流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废水排出口,以使废水从所述废水排出口流出。
10.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膜元件,所述反渗透膜元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反渗透膜元件的端部相对的第一端壁,所述第一端壁凸设有内密封筒,所述中心管形成所述原水进水孔的一端凸出于反渗透单元,所述内密封筒密封套设所述中心管,所述第一端壁开设有与所述中心管对应的原水进口。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还凸设有外密封筒,所述外密封筒密封套设所述反渗透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壁还开设有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端面对应的废水排出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在所述外密封筒的外侧还开设有与所述反渗透单元的周面对应的纯水排出孔。
14.一种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滤芯。
CN201910771204.8A 2019-08-20 2019-08-20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Pending CN1124032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1204.8A CN112403273A (zh) 2019-08-20 2019-08-20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71204.8A CN112403273A (zh) 2019-08-20 2019-08-20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03273A true CN112403273A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78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71204.8A Pending CN112403273A (zh) 2019-08-20 2019-08-20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032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6569A (zh) * 2021-05-25 2022-03-08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6569A (zh) * 2021-05-25 2022-03-08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6154565A (ja) 流体分離装置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螺旋状に巻かれた半透膜要素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12755786A (zh) 滤芯及反渗透净水器
CN113083022A (zh) 反渗透滤芯的外壳、反渗透滤芯及反渗透净水系统
CN112403273A (zh)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2403275B (zh) 反渗透膜元件的制作方法
CN210674819U (zh) 反渗透膜元件、滤芯及净水设备
CN112246105B (zh) 一种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106237861B (zh) 反渗透膜元件、反渗透膜元件的制备方法和滤芯
CN212356798U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CN21117013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CN214159179U (zh)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滤芯、净水机
CN113019126B (zh) 反渗透滤芯的外壳、反渗透滤芯及反渗透净水系统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110121370B (zh) 换热器及人工肺
CN113491949B (zh) 反渗透膜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滤芯
CN212215145U (zh)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CN212559716U (zh) 净水机系统
CN114534506A (zh) 过滤装置
CN212188610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214130526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
CN210356716U (zh) 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3019127A (zh) 反渗透滤芯的外壳、反渗透滤芯及反渗透净水系统
CN213950781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14693541U (zh) 一种前压式复合滤芯及净水器
CN111807539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