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505A -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505A
CN112398505A CN201910767435.1A CN201910767435A CN112398505A CN 112398505 A CN112398505 A CN 112398505A CN 201910767435 A CN201910767435 A CN 201910767435A CN 112398505 A CN112398505 A CN 112398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ilot signal
signal
data signal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74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505B (zh
Inventor
孔垂丽
张公正
乔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743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其中,信号处理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接收的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供自干扰消除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全双工技术是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均可以同时同频发送信号,虽然全双工技术能够实现频谱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但是也会带来严重的自干扰,即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在接收对端发送的信号的同时,也会接收到自己所发送的信号,自己所发送的信号会对所接收的信号产生自干扰。目前新空口(New Ratio,NR)系统中没有提出自干扰消除处理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保证自干扰消除处理时的等效信道接近一致,实现自干扰消除处理,增强自干扰消除处理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该信号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该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该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包括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其中,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不是同时发送的,第一设备先发送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用于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第一设备再发送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可选的,上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可以理解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去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得到第一功率差值,或者,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去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得到第一功率差值,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第一设备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具体可选的,第一设备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在数据信号发送阶段,由于第一设备工作在全双工模式,因此第一设备不仅会接收到自己所发送的数据信号,还会接收到对端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信号,对于第一设备来说,自己所发送的数据信号为自干扰信号,因此,第一设备基于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自干扰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满足第一约束关系,因此导频信号的等效信道与数据信号的等效信道接近一致,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接收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从而增强自干扰消除处理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一约束条件包括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该导频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上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由第二比值和第一功率差值确定,第二比值为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其中,上述第一比值可以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在每个RE的功率与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在每个RE的功率比值(The ratio of PUSCH EPRE to DM-RS EPRE),上述第一比值还可以是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在每个RE的功率与DMRS在每个RE的功率比值(The ratio of PDSCH EPRE to DM-RS EPRE)。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DMRS码分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组的数量(Number of DM-RS CDM groups without data)为1,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DM-RS configuration type 1)或者类型2(DM-RS configuration type 2),所述第一比值为(x–10*log10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2,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3–x-10*log10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3,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4.77–x–10*log10n)dB;
其中,所述x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为所述第二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该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之前,还包括:
第一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
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即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满足第一约束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第一消息中第一字段的信息;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第一消息长度的长度信息,第一消息长度不是预设长度,其中,预设长度可以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第一消息的标准长度,第一消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者,
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RNTI)在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的第一加扰位置的加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加扰位置不是所述RNTI在所述CRC的预设加扰位置,其中,预设加扰位置可以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加扰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字段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比如,用比特1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
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第一比特序列对应第一功率差值,该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比如,比特序列00对应的功率差值为-1dB,比特序列01对应的功率差值为1dB等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频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或者,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含功率控制偏移量(powerControlOffset),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用于表示导频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偏移量,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属于第一功率区间;
其中,第一功率区间包含第二功率区间,且第一功率区间大于第二功率区间,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其中,预设区间可以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该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区间,比如,[-8,15]dB;或者,
所述第一功率区间为根据第三比值和所述第二功率区间确定,所述第三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其中,预设区间可以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该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区间,比如,[-8,15]dB,第一功率区间可以是第二功率区间的所有值加第三比值,即第二功率区间向右平移第三比值的大小,得到第一功率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导频信号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包括网络设备,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的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网络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即不复用现有的导频信号,而新设计一种导频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可以用于第一设备的部件(电路或者芯片),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多个功能模块或单元,用于相应的执行第一方面任一方面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
比如,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收发单元,用于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导频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资源元素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由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DMRS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为1,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x–10*log10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2,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3–x-10*log10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3,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4.77–x–10*log10n)dB;
其中,所述x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为所述第二比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终端设备,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所述第一约束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第一字段的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长度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消息长度不是预设长度;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第一加扰位置的加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加扰位置不是所述RNTI在所述CRC的预设加扰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频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或者,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功率控制偏移量,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用于表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偏移量,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属于第一功率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区间包含第二功率区间,且所述第一功率区间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区间,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或者,
所述第一功率区间为根据第三比值和所述第二功率区间确定,所述第三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导频信号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的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网络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可以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电路或者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可以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电路或者芯片),该通信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射器、接收器,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用于与其他通信设备通信。存储器用于存储第四方面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实现代码,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即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其中,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集成为收发器,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第一方面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所述接口可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的数据处理结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信号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仿真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流程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加扰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扰位置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频信号用于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信号与导频信号不会同时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以及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可以是指时域上的发送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则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为上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例如PUSCH的功率),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为下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例如PDSCH的功率)。
如图1A和图1B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两种可选的网络架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单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和单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单个网络设备可以向单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或控制信令,多个网络设备也可以同时为单个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或控制信令。如图1A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单个网络设备和多个终端设备,该单个网络设备与多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如图1B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和单个终端设备,该多个网络设备和单个终端设备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图1A和图1B的网络架构仅为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该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网络架构。
其中,上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持用户设备、笔记本电脑、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移动台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用户设备等。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采用某种空口技术相互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小区(Cell)等。示例性的基站可以是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以及5G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next-generation Node B,gNB)。另外,基站也可以为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point,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另外,在分布式基站场景中,基站可以是基带处理单元(baseband unit,BBU)和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在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可以是基带池BBU pool和射频单元RRU。此外,网络设备还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设备、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设备、车联网控制功能(control function,CF)设备、网关(GateWay)、路边装置(roadsite unit,RSU)、运营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设备、应用服务器(APP server)或第三方网元。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图2阐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原理:
如图2所示,该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当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使用全双工技术进行通信,网络设备11和终端设备12都同时同频发送信号,必然会带来严重的自干扰,如下图2所示,虚线用于表示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实线用于表示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如图所示,当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同时同频发送信号时,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不仅会传输至网络设备,同时终端设备自身也能够接收到自己所发送的信号,网络设备发送的信号不仅会传输至终端设备,同时网络设备自身也能够接收到自己所发送的信号。对于终端设备来说,网络设备所发送的信号才是该终端设备需要接收的有用信号,而终端设备所接收的自己所发送的信号就构成自干扰信号。对于网络设备来说,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信号才是该网络设备需要接收的有用信号,而网络设备所接收的自己所发送的信号就构成自干扰信号。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均需要从所接收的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的过程称为自干扰消除处理。
可选的,自干扰消除处理可以包括两个步骤:1)自干扰信道估计阶段,发送导频信号执行信道估计算法,获取自干扰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2)利用所估计出的自干扰信道的CSI和所发送的数据信号,重建出自干扰信号,进而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
针对全双工系统,在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时,由于自干扰信号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距离非常近,在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时,接收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之后,所产生的非线性分量并没有衰落到底噪以下,即仍然有较强的非线性分量包含在自干扰信号中。为了有效地消除自干扰信号,必须准确估计该非线性分量,而非线性分量在频域无法进行估计,因此,自干扰信道的估计需要在时域进行处理。
相比于频域,基于时域的自干扰信道估计会面临一系列问题,由于信号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与输入信号的发射功率强相关,对于发射功率不同的输入信号,其经历的等效信道也不相同。例如,对于低功率的导频信号和高功率的数据信号配置,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经历的等效信道分别为线性和非线性,因此,导频信号只能估计出信号放大器中的线性分量。在这种情况下,当该导频信号用于自干扰消除处理时,不能消除自干扰信号中的非线性部分,也即不能完全消除自干扰信号。同样,对于高功率的导频信号和低功率的数据信号配置,由于两者等效信道的不匹配,也会存在自干扰消除性能下降的相似问题。
下面,通过图3的仿真图进行详细的问题描述,如图3所示,该仿真图的横坐标为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之间的功率差值(power gap),纵坐标为残留的自干扰信号相对于噪声的功率水平。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非线性阶数为M=5(即估计功率放大器的1,3,5,7,9阶分量),模拟自干扰消除为70dB时(模拟自干扰消除是指在进行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处理之前,所达到的自干扰消除效果),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不同时,所达到的最优的自干扰消除性能所对应的power gap不同。例如,对于43dBm的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最优的powergap为-2dB,即导频信号配置为41dBm时,系统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好。而对于33dBm和23dBm的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其最优的power gap分别为-1dB和[2,5]dB。
从上述仿真图可知,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依赖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才能达到最优的自干扰消除性能,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对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重新进行配置,以最大程度消除自干扰信号,达到最优的自干扰消除性能。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导频信号可以复用现有NR系统中的导频信号,例如,对于上行,估计终端设备侧的自干扰信道,可以复用现有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等等;而对于下行,估计网络设备侧的自干扰信道,可以复用现有的DMRS,CSI-RS参考信号。可以理解的是,若复用现有的导频信号,则原有指示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发送功率的信令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设计,具体请参照后续实施例的描述,暂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导频信号还可以是重新设计的一种信号序列,可以理解的是,若是重新设计的一种信号序列,则需要重新设计一种对该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发送功率进行指示的方式。
需要说明的,图2示出的通信系统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请参照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S100,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S101,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接收的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请参照图3所示,该第一功率差值可以是在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为某一个固定值时,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好时,所对应的功率差值,即该第一功率差值由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第一设备先发送导频信号,该导频信号用于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然后第一设备发送数据信号,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不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即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不会同时发送。
在数据信号发送阶段,第一设备基于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接收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即在数据信号发送阶段,该第一设备自己所发送的数据信号对自身构成自干扰信号,由于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因此导频信号的等效信道与数据信号的等效信道相近,可以直接采用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自身所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干扰重建,重建出自干扰信号,再从接收信号中分离出自干扰信号,即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干扰消除处理过程。
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的导频信号可以复用现有的导频信号DMRS,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因此,需要对现有的DMRS的发送功率进行重新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以及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为第二比值,计算数据信号在每个RE的功率与导频信号在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将该比值作为第一比值。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比值是根据第一功率差值和第二比值计算得到的,因此第一比值是由第二比值和第一功率差值确定。
其中,可以用于x表示第一功率差值,n表示第二比值,在DMRS CDM组的数量不同,以及DMRS配置类型不同,第一比值的值也是不同的。
若所述DMRS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为1,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x–10*log10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2,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3–x-10*log10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3,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4.77–x–10*log10n)dB。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DMRS可以是上行DMRS,数据信号可以由PUSCH承载,第一比值可以是PU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The ratio ofPUSCH EPRE to DM-RS EPRE)。如表一所示,即是全双工系统中PU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的配置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存储表格一,以便于查找PU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
Figure BDA0002170063540000091
表一
上述x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n为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当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即PUSCH的发送功率)之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第一功率差值,第一功率差值是指针对该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好时,所对应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例如,若数据信号所配置的发送功率为23dB,则第一功率差值x可以配置为1dB。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所配置的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x以及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n。同时网络设备还通过DCI向终端设备指示所配置的DMRS CDM组的数量,终端设备根据所配置的DMRS CDM组的数量从表一查找PU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终端设备根据从表一查找到的PU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
在信道估计阶段,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在数据信号传输阶段,终端设备根据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和所发送的数据信号重建自干扰信号,并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
由于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功率差值的约束条件,因此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与数据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相近,可以采用导频信号得到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信号的重建,从而消除终端设备的自干扰。
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DMRS可以是下行DMRS,数据信号由PDSCH承载,第一比值可以是PD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The ratio ofPDSCH EPRE to DM-RS EPRE)。如表二所示,即是全双工系统中,PD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的配置关系,网络设备可以存储表格二,以便于查找PDSCH每个RE的功率与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
Figure BDA0002170063540000101
表二
上述x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n为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当网络设备配置了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即PDSCH的发送功率)之后,网络设备可以根据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第一功率差值x,第一功率差值是指针对该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好时,所对应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例如,若数据信号所配置的发送功率为43dB,则第一功率差值x可以配置为-2dB。网络设备进一步计算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n,然后网络设备根据DMRS CDM组的数量,查找表二,得到PDSCH每个RE的功率与下行DMRS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
在信道估计阶段,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在数据信号传输阶段,网络设备根据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和所发送的数据信号重建自干扰信号,并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
由于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功率差值的约束条件,因此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与数据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相近,可以采用导频信号得到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信号的重建,从而消除网络设备的自干扰。
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包括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在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之前,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第一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比如,该第一功率差值可以是在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为某一个固定值时,自干扰消除性能最好时,所对应的功率差值,即该第一功率差值由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比如,若网络设备指示了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且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则终端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若网络设备指示了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则网络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相差第一功率差值。即终端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第一约束条件是由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的。
在信道估计阶段,终端设备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在数据信号传输阶段,终端设备根据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和所发送的数据信号重建自干扰信号,并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
由于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因此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与数据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相近,可以采用导频信号得到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信号的重建,从而消除终端设备的自干扰。
可选的,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消息中第一字段的信息,第一消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DCI或者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等等。第一字段可以是第一消息中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的新增字段。
可选的,第一字段的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比特信息,该第一比特信息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比如可以通过比特“1”或者比特“0”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例如,第一消息为DCI,在DCI0_0中,增加1比特信息,进行发送功率相同的指示,第一字段为“导频功率指示”,第一字段的信息可以是0或者1。如表三所示,增加1比特之后的DCI00为:
Figure BDA0002170063540000111
表三
可选的,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序列,第一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其中,N个比特最多可以组成2N个比特序列,即最多可以对应2N个功率差值。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利用2N个比特序列中的部分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
例如,N=2,即采用2比特信息来指示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不同功率差值(power gap),第一消息为DCI,第一字段为“导频功率power gap指示”,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2个比特的比特序列,在DCI0_0中增加2比特之后,该DCI0_0变为表四所示:
Figure BDA0002170063540000112
Figure BDA0002170063540000121
表四
其中,2个比特的比特序列与功率差值(power gap)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多种设计方案,下面提供一种设计方案作为举例说明,如下表五所示,各个比特序列与功率差值的对应关系为:
Figure BDA0002170063540000122
表五
可选的,第一字段的信息还可以是索引值(例如:index),网络设备配置PUSCH的发送功率后,通过第一消息中的index,指示导频信号相对于PUSCH的功率偏置,即功率差值。例如,第一消息为DCI,网络设备通过DCI发送index=4,则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比PUSCH的发送功率增加1dB,如下表六所示,为各个index所对应的功率差值(其中,RS-FD-U可以是新设计的导频信号的名称):
Index Transmit power of RS-FD-U compared to PUSCH
1 -2dB
2 -1dB
3 0dB
4 1dB
表六
其中,如果使用比特序列来表示index,则一种比特序列对应一个index的值,比如,通过比特序列00表示index 1,通过比特序列01表示index 2,通过比特序列10表示index 3,通过比特序列11表示index 4,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第一消息可以为DCI(请参照前述实施例的描述),或者也可以包括SIB,在SIB中增加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的N比特信息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满足第一约束条件。该N比特可以是在SIB1的si-SchedulingInfo中增加若干比特,进行导频信号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的指示。或者,在SIB1中新增一个字段,比如命名为PilotPowerOffset,PilotPowerOffset的信息用于指示导频信号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可以理解的是,其具体所指示的功率差值的范围可以根据所增加的比特数目,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若增加2比特信息,可以设置为功率差值的范围为INTEGER[-2,1]。
可选的,除了可以采用第一消息中第一字段的信息指示上述第一约束条件,还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指示上述第一约束条件。
比如,隐式指示的方式可以是,通过第一消息的长度来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在第一消息的长度不是预设长度时,则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其中,预设长度可以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该第一消息的标准长度。
例如,第一消息为DCI,在DCI中增加比特之后,DCI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如果是只增加1比特信息,则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DCI的长度,确定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是否需要满足第一约束条件。当DCI长度为标准长度加一个比特信息时,则判定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
上述隐式指示方式,相当于制定了新的DCI格式,会增加DCI的盲检次数。但是,该方法不需要额外增加很多比特数目,因此比特开销得到了最大化的降低。
又比如,隐式指示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RNTI在CRC的加扰位置来隐式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满足第一约束条件。即当用于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时,RNTI在CRC的加扰位置不是预设加扰位置,该预设加扰位置可以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RNTI在CRC的加扰位置。
以RA-RNTI为例,由于CRC长度为24位,而RA-RNTI的长度为16位,因此可以将RA-RNTI加扰到CRC的不同位置上进行不同的指示。如图5所示,为现有NR系统中所采用的加扰方式,将RA-RNTI加扰到CRC的后16位(即第8-24位),该位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的预设加扰位置。为了指示配置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可以选择将RA-RNTI前移1位,也即加扰到CRC的第7-23位,如图6所示,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加扰方式,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是其他加扰位置,甚至为了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还可以是不同功率差值对应不同的加扰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加扰位置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满足第一约束条件,若根据第7-23位解扰成功,则认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应该配置成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如果不同加扰位置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则在确定出解扰成功的位置后,即可以根据解扰出的位置,确定出对应的功率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只将RA-RNTI的加扰位置前移1位,而不是选择前移2-8位这7种情况,主要是出于解扰复杂度的考虑。
上述通过对RA-RNTI的加解扰位置进行改变,来隐式的指示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关系,虽然会增加终端设备盲检次数,然而信令开销却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在上述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导频信号可以复用现有的导频信号SRS,也可以为该终端设备设置用于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即重新设计的一种导频信号,比如,该导频信号的名称为RS-FD-U。
第三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设备包括网络设备,该第一约束条件可以包括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网络设备配置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并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其中,网络设备先发送导频信号,然后发送数据信号。
在信道估计阶段,网络设备根据接收的导频信号进行自干扰信道的估计,在数据信号传输阶段,网络设备根据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和所发送的数据信号重建自干扰信号,并从接收信号中消除自干扰信号。
由于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功率差值的约束条件,因此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与数据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相近,可以采用导频信号得到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信号的重建,消除网络设备的自干扰。
网络设备还需要将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满足的第一约束条件以及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通知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约束条件和网络设备对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出网络设备对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可以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包含功率控制偏移量(例如:powerControlOffset),即通过功率控制偏移量通知给终端设备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
可选的,导频信号包括NZP CSI-RS,网络设备发送的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功率相同,在NR系统中,功率控制偏移量(例如:powerControlOffset)用于表示导频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偏移量。根据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以及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与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n,可以计算出功率控制偏移量(例如:powerControlOffset)。
对于NZP CSI-RS EPRE和PDSCH EPRE的比值,该比值由βCSIRS>0确定,其中βCSIRS由上层信令功率控制偏移量(例如:powerControlOffset)确定。
步骤一、网络设备计算NZP CSI-RS和PDSCH所占的RE比值n;
步骤二、计算powerControlOffset_new=10*log10n。
其中,现有标准协议中规定的powerControlOffset的预设区间为[-8,15]dB,根据powerControlOffset=10*log10n可以计算出n的取值区间为[0.158,31.623],若n不在区间[0.158,31.623]之间,例如n=40,则powerControlOffset_new=10*log10n=16dB,超出了原有powerControlOffset的预设区间,预设区间即是标准协议中规定的功率控制偏移量(例如:powerControlOffset)的区间大小为[-8,15]dB。
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对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进行重新设定,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重新设置的第一功率区间包含第二功率区间,并且第一功率区间大于第二功率区间,比如第二功率区间为[-8,15]dB,则重新设置的第一功率区间可以是[-1,40]dB,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重新设置后的第一功率区间比较大,在通过功率控制偏移量指示导频信号在每个RE的功率和数据信号在每个RE的功率时,该功率控制偏移量属于第一功率区间。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根据第三比值和第二功率区间重新确定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例如,将原有的第二功率区间进行向右平移10*log10n个单位,得到第一功率区间,即第一功率区间中的功率控制偏移量powerControlOffset_new为,powerControlOffset_new=powerControlOffset+10*log10n;其中,powerControlOffset代表第二功率区间的功率控制偏移量。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使得CSI-RS和PDSCH的发送功率在时域上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最终确保有效地消除自干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通过该第三消息的第二字段的第二比特序列通知给终端设备:该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和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如表七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的index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该index可以通过N比特的比特序列来表示。比如,通过比特序列00表示index 1,通过比特序列01表示index 2,通过比特序列10表示index 3,通过比特序列11表示index 4,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例如,终端设备配置了PDSCH发送功率后,通过发送一个index,指示RS-FD-D相对于PDSCH的功率差值。例如通过DCI发送index=4,则RS-FD-D的发送功率比PDSCH的发送功率增加1dB。
其中,RS-FD-U为全双工系统中,针对网络设备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所设计的导频信号的信号序列,可以理解的是,该导频信号还可以是复用现有的导频信号。
Index Transmit power of RS-FD-U compared to PUSCH
1 -2dB
2 -1dB
3 0dB
4 1dB
表七
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由于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满足第一约束关系,因此导频信号的等效信道与数据信号的等效信道接近一致,因此,可以直接采用导频信号的自干扰信道的估计结果,对接收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从而增强自干扰消除处理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设备或者可以用于第一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其中,第一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该通信装置中可以包括模块或者单元,从而实现图4的信号处理方法。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可以由处理单元、收发单元来实现上述信号处理方法,其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该过程中信息或消息的接收或者发送的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相应的处理操作,比如对收发单元所接收的信息或者消息进行处理,或者,对被发送的信息或者消息进行处理。可选的,收发单元可以受处理单元控制,即处理单元可以控制收发单元执行收发操作。另外,通信装置的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可以分别为按照功能划分的逻辑模块,或者分别为相应的硬件模块。当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均为逻辑模块时,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1101和处理单元1102。
比如,所述收发单元1101,用于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处理单元1102,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上述处理单元可以具体为处理器,收发单元可以为收发器或者收发电路或者接口电路。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包括代码(或者程序)或者数据,处理单元可以与存储单元耦合,例如调用存储单元中的代码或者数据,使得通信装置实现图4实施例的信号处理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处理单元,收发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图8示出了第一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第一设备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
请参见图8,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发射器1203、接收器1204。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1205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处理器12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处理器1201可处理通过接收器1204接收到的数据。处理器1201还可处理将被发送到发射器1203的数据。
存储器1202可以和处理器1201通过总线1205或者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存储器1202也可以与处理器12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12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2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发射器1203可用于对处理器12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接收器1204可用于对接收的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终端设备10中,发射器1203和接收器1204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处理器12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12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2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在第一设备1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以实现后续实施例涉及的方法。可选地,当处理器1201发送任何消息或数据时,其具体通过驱动或控制发射器1203做所述发送。可选地,当处理器1201接收任何消息或数据时,其具体通过驱动或控制接收器1204做所述接收。因此,处理器1201可以被视为是执行发送或接收的控制中心,发射器1203和接收器1204是发送和接收操作的具体执行者,具体请参照图4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发射器1203、接收器1204可以集成为一个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用于实现信息或者消息的接收和发送操作,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第一设备1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第一设备1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
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通信芯片190可包括:处理器19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1901的一个或多个通信接口1902。其中:
处理器19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9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9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MIPS架构、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17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通信接口19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19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1901的处理结果。例如,通信接口19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ara)、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通信接口1902通过总线1903与处理器1901相连。
本申请中,处理器19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在第一设备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通信接口19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1901的执行结果和/或从存储器读取程序或指令。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可参考前述图4所示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1901、通信接口19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若第一设备为终端设备,则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若第一设备为网络设备,则第二设备为终端设备。示例性的,第一设备可以为图7或图8所提供的第一设备,且用于执行图4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中第一设备侧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或者计算机等)或处理器调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图4所示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步骤。前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实现图4所示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中第一设备所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接收的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导频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资源元素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由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DMRS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为1,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x–10*log10 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2,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3–x-10*log10 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3,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4.77–x–10*log10 n)dB;
其中,所述x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为所述第二比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终端设备,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所述第一约束条件;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第一字段的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长度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消息长度不是预设长度;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第一加扰位置的加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加扰位置不是所述RNTI在所述CRC的预设加扰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或者,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功率控制偏移量,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用于表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偏移量,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属于第一功率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区间包含第二功率区间,且所述第一功率区间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区间,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或者,
所述第一功率区间为根据第三比值和所述第二功率区间确定,所述第三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导频信号CSI-RS。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的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网络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第一约束条件,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由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确定;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处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导频信号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MRS;
所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资源元素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比值为第一比值,所述第一比值由第二比值和所述第一功率差值确定,所述第二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DMRS码分复用CDM组的数量为1,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x–10*log10 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2,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1或者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3–x-10*log10 n)dB;
若所述DMRS CDM组的数量为3,所述DMRS配置类型为类型2,所述第一比值为(-4.77–x–10*log10 n)dB;
其中,所述x为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为所述第二比值。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终端设备,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满足所述第一约束条件;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发送所述导频信号和所述数据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消息中第一字段的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消息长度的长度信息,所述第一消息长度不是预设长度;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用于指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的第一加扰位置的加扰位置信息,所述第一加扰位置不是所述RNTI在所述CRC的预设加扰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信息,所述第一比特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或者,
所述第一字段的信息包括第一比特序列,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或者,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终端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相同;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含功率控制偏移量,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用于表示所述导频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在所占用的至少一个RE中每个RE的功率之间的功率偏移量,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的值属于第一功率区间;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区间包含第二功率区间,且所述第一功率区间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区间,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或者,
所述第一功率区间为根据第三比值和所述第二功率区间确定,所述第三比值为所述数据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和所述导频信号所占用的RE的数量之间的比值,所述第二功率区间为所述功率控制偏移量对应的预设区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下行信道状态信息导频信号CSI-RS。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包括所述导频信号的发送功率与所述数据信号的发送功率之间的功率差值为第一功率差值;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的第二字段包括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N个比特,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对应所述第一功率差值,所述N个比特组成的不同比特序列对应不同的功率差值,所述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自然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信号包括为所述网络设备设置的用于进行所述自干扰消除处理的信号序列。
2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67435.1A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2398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435.1A CN112398505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7435.1A CN112398505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505A true CN112398505A (zh) 2021-02-23
CN112398505B CN112398505B (zh) 2022-07-22

Family

ID=7460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7435.1A Active CN112398505B (zh) 2019-08-16 2019-08-16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5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541A1 (zh) * 2021-05-19 2022-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8402A1 (en) * 2004-07-20 2006-01-26 Mehta Neelesh B Pilot and data signals for MIMO systems using channel statistics
CN101057422A (zh) * 2004-12-03 2007-10-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接收分组数据码元的设备和方法
CN106209151A (zh) * 2016-07-14 2016-12-07 上海志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无线信号收发系统及无线信号收发方法
CN107359977A (zh) * 2017-07-17 2017-11-17 清华大学 Cdma同频同码无线全双工通信信道自干扰消除方法
CN108028816A (zh) * 2015-09-07 2018-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使用fdr方案的设备消除自干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8402A1 (en) * 2004-07-20 2006-01-26 Mehta Neelesh B Pilot and data signals for MIMO systems using channel statistics
CN101057422A (zh) * 2004-12-03 2007-10-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接收分组数据码元的设备和方法
CN108028816A (zh) * 2015-09-07 2018-05-11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由使用fdr方案的设备消除自干扰的方法
CN106209151A (zh) * 2016-07-14 2016-12-07 上海志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全双工自干扰消除无线信号收发系统及无线信号收发方法
CN107359977A (zh) * 2017-07-17 2017-11-17 清华大学 Cdma同频同码无线全双工通信信道自干扰消除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541A1 (zh) * 2021-05-19 2022-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6262A (zh) * 2021-05-19 2022-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96262B (zh) * 2021-05-19 2024-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505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569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910619B (zh) 用于基于多点多小区单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990153B (zh) 一种针对终端自干扰的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JP7033205B2 (ja) データ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EP3840271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instruction method,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110055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WO2019136723A1 (zh) 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150477B (zh) 发送和接收参考信号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U202120329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overhead reduction
EP4277387A1 (en) Beam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U2019296415A1 (en) Data scrambling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CN110474748B (zh) 功率抬升值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202044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titio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for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US20230244911A1 (en) Neural networ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92846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tition-based data transmission for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CN112398505B (zh) 一种信号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835389B (zh) 一种信道估计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602740B (zh) 确定同频干扰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用户设备
CN115395971A (zh) 干扰噪声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7948A (zh)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天线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2019028090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WO2023052044A1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monitoring for inter-cell beam management
WO20150825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856991A (zh) 天线端口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存储介质、终端设备
WO2023031502A1 (en) Pre-configured and fast uplink bit rate switc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