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196B -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196B
CN112398196B CN202011259575.7A CN202011259575A CN112398196B CN 112398196 B CN112398196 B CN 112398196B CN 202011259575 A CN202011259575 A CN 202011259575A CN 112398196 B CN112398196 B CN 112398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ower supply
score value
local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95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196A (zh
Inventor
柏春
李玉锋
王建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Lianb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957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使用户对设备间充放电的设置更加灵活。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使用户可通过供电策略来调整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从而使用户对设备间充放电的设置更加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两个设备间的相互充电,这样的技术,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计算机等设备,实现端对端的电量互充,可以在找不到固定电源,且没有携带充电宝的情况下,通过这样的技术增加电量低的设备的续航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上述技术虽然能够实现两个设备间的互相充电,却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的设备间相互充电的方案中,哪个设备是供电方,哪个设备是受电方,是通过设备的电量来判断的,例如,当A设备比B设备的电量多时,则将A设备作为供电方,B设备作为受电方。但是,如果用户正在使用A设备工作,A设备需要更多的电量,用户想要将电量低的B设备中的电量转移到A设备中,增加A设备的续航时间,则只能等A设备的电量用到比B设备更低时才能将B设备的电量充入A设备中,且当将A设备的电量充到与B设备相同时,就无法再继续给A设备充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用于使用户对设备间充放电的设置更加灵活,是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使用户对设备间充放电的设置更加灵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
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检测到目标设备接入时,与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将本地目标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并接收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在该目标信息中包括预存储的供电策略时,使用户可通过供电策略来调整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从而使用户对设备间充放电的设置更加灵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供电方时,所述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包括:
根据目标信息判断所述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一电量阈值;
当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将本地的放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供电策略可以用于指明哪个设备为供电方,从而使用户可通过调整供电策略来保证正在使用的设备作为受电方,接受其他设备的供电,增加了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受电方时,所述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包括:
判断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二电量阈值;
当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向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发送供电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的供电时,将本地的充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均衡模式时,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包括:
根据目标信息对本地和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比较以获得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
确定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中电量低的设备为受电方,电量高的设备为供电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时,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包括:
获取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
对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进行比较,以获得评分值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评分值比较结果中,评分值高的设备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为供电方。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自动判断设备的评分值,并将评分值高的设备作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作为供电方,从而增加高评分的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评分值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
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所述设备的评分值,其中,设备的评分值与所述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正相关。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常情况下,收到操作指令数目多的设备通常是用户正在使用的设备,因此,将收到操作指令数目多的设备作为评分值高的设备,从而增加了用户正在使用的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评分值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一评分值;
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
根据所述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设备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包括:
根据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类型确定所述程序的优先级;
基于所述程序的优先级确定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
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
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所述第二评分值。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收发模块,用于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第二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第二处理器建立连接;将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并接收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的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第一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第一处理器建立连接;将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器,并接收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的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基于以下至少一种信息共同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供电关系的决策结果:
所述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以及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基于所述决策结果分别控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充放电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S14:
在步骤S11中,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在步骤S12中,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并接收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在步骤S13中,基于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
在步骤S14中,基于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
本实施例可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中的处理器。
当接收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该目标设备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移动终端等设备,例如,两台笔记本电脑连接时,二者内部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并接收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即当两台设备连接时,设备内的处理器进行信息交互,将设备剩余电量和设备预存储的供电策略进行交互。该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可以是用于指明哪一方为供电方的供电策略,用于指明哪一方为受电方的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均衡模式的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的策略等。
基于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例如,用户可以预先选择一台设备为供电方,即供电策略是用于指明哪一方为供电方的供电策略,这样,哪怕供电方的电量低于所连接的设备,也可以为所连接的设备进行充电。
又例如,用户可以选择均衡供电模式,即供电策略为让两台设备维持在相同电量水平,直到一起耗尽电量。
再例如,用户可以选择智能模式,不操作的低功耗设备给需要操作的高功耗设备供电,或者未开启程序的设备需要给开启程序的设备进行供电,或者开启程序少的设备需要给开启程序多的设备供电,又或者,开启的程序所得评分低的设备需要给开启的程序所得评分高的设备供电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用户也可以用户可以设定其中一台设备电量维持在一个水平,直到另一台供电设备电量耗尽。例如,设定设备A维持在50%的电量,即供电策略为只要设备A电量低于50%,就令与设备A连接的设备B对其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检测到目标设备接入时,与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将本地目标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并接收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在该目标信息中包括预存储的供电策略时,使用户可通过供电策略来调整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从而使用户对设备间充放电的设置更加灵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供电方时,上述步骤S14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A1-A2:
在步骤A1中,根据目标信息判断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一电量阈值;
在步骤A2中,当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将本地的放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
如图2A所示,假设设备A(DeviceA)为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设备B(DeviceB)为目标设备,则设备A中的处理器ECA与设备B中的处理器ECB通过PDA和PDB建立连接,该ECA和ECB可以是单片机,PDA可以是设备A中的快充接口,PDB可以是设备B中的快充接口,即设备A和设备B可通过PD快充技术进行充放电。
本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供电方时,说明接入本地的目标设备为受电方,该目标设备的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将本地的放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该第一电量阈值可以基于用户需求设置,例如,可设置为总电量的50%,当目标设备的电量低于50%时,将本地的放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即将图2A中的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三极管Q4设为常开状态,而将三极管Q3和三极管Q5设为常关,从而实现本地放电回路的导通。在设备B中,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设为常开,从而作为降压开关,三极管Q8和三极管Q10设为常开,从而与Q6形成充电回路,Q9设为常关状态。
另外,在图2A中,设备中的电源管理芯片,芯片中的引脚、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感等各类部件并非本申请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图2A中,略去了各类引脚名称和各类部件名称。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供电策略可以用于指明哪个设备为供电方,从而使用户可通过调整供电策略来保证正在使用的设备作为受电方,接受其他设备的供电,增加了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受电方时,如图2B所示,上述步骤S14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21-S23:
在步骤S21中,判断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二电量阈值;
在步骤S22中,当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向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发送供电请求;
在步骤S23中,当接收到目标设备的供电时,将本地的充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
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受电方时,即设备A为受电方,判断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二电量阈值;当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向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发送供电请求;即向图2A中的设备B发送供电请求,当接收到设备B的供电时,将本地的充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即将Q1、Q2、Q4和Q5设为常开状态,Q3设为常关状态,从而通过将Q1、Q2和Q4设为常开状态来实现充电回路的导通,而Q4和Q5作为降压开关,此时,设备B中的Q10、Q8和Q6设为常开状态,从而使设备B中的放电回路导通,Q7和Q9设为常关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均衡模式时,上述步骤S13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B1-B2:
在步骤B1中,根据目标信息对本地和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比较以获得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
在步骤B2中,确定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中电量低的设备为受电方,电量高的设备为供电方。
本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均衡模式时,根据目标信息对本地和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比较以获得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确定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中电量低的设备为受电方,电量高的设备为供电方。
举例而言,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均衡模式时,比较处于连接状态的设备A和设备B的电量,当设备A的电量高于设备B的电量时,将设备A作为充电方,设备B作为受电方,通过设备A向设备B充电,而使设备A和设备B的电量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量均衡之后,由于程序开启数目和指令处理数目的不同,二者的耗电速度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过一段时间之后,设备A和设备B的电量可能会重新出现差异,因此,处于均衡模式时,设备A和设备B需要实时比对二者电量差异。
另外,为了避免设备间频繁充放电,在比对本地(设备A)和目标设备(设备B)剩余电量时,可以设置一阈值,当本地和目标设备剩余电量差值大于或等于该阈值时,再确定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中电量低的设备为受电方,电量高的设备为供电方,然后再通过供电方向受电方充电,从而避免频繁充放电而导致设备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时,上述步骤S13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C1-C3:
在步骤C1中,获取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
在步骤C2中,对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进行比较,以获得评分值比较结果;
在步骤C3中,确定评分值比较结果中,评分值高的设备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为供电方。
本实施例中,当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时,确定供电关系时,需要获取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
评分值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计算:
方式一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评分值,其中,设备的评分值与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正相关。
举例而言,统计设备在10秒之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例如,统计从10秒之前到当前时间这10秒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书目。该指令可以包括计算机或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的任意指令,例如,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位运算指令、程序流程控制指令、串操作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等,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评分值,例如,设备每接收一条操作指令,该设备的评分值加1。
方式二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第一评分值;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设备的第二评分值;根据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举例而言,统计设备在10秒内接收到额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第一评分值;
然后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设备的第二评分值;例如,可以为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赋予相应的优先级,然后基于该优先级确定对应的程序评分,然后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第二评分值。根据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例如,可以将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相加,或者对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赋予不同权重之后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确定评分值比较结果中,评分值高的设备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为供电方。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自动判断设备的评分值,并将评分值高的设备作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作为供电方,从而增加高评分的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分值通过如下步骤D1-D2计算:
在步骤D1中,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
在步骤D2中,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评分值,其中,设备的评分值与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正相关。
本实施例中,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例如,统计从10秒之前到当前时间这10秒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书目。该指令可以包括计算机或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到的任意指令,例如,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位运算指令、程序流程控制指令、串操作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等,
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评分值,例如,设备每接收一条操作指令,该设备的评分值加1。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常情况下,收到操作指令数目多的设备通常是用户正在使用的设备,因此,将收到操作指令数目多的设备作为评分值高的设备,从而增加了用户正在使用的设备的续航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分值通过如下步骤E1-E3计算:
在步骤E1中,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设备的第一评分值;
在步骤E2中,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设备的第二评分值;
在步骤E3中,根据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E2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F1-F4:
在步骤F1中,根据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类型确定程序的优先级;
在步骤F2中,基于程序的优先级确定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
在步骤F3中,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
在步骤F4中,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第二评分值。
本实施例中,可以为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赋予相应的优先级,然后基于该优先级确定对应的程序评分,然后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第二评分值。根据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例如,可以将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相加,或者对第一评分和第二评分赋予不同权重之后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得到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建立模块31,用于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收发模块32,用于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处理器,并接收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确定模块33,用于基于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
控制模块34,用于基于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充放电控制装置与充放电控制方法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方法中所介绍的每一个步骤都对应装置中的一个模块,在此不做赘述。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本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即图2A中的DeviceA和第二设备,即图2A中的DeviceB,该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即图2A中的ECA,第二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即图2A中的ECB;
第一处理器在检测到第二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第二处理器建立连接;将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发送给第二处理器,并接收第二处理器发送的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第二处理器在检测到第一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第一处理器建立连接;将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发送给第一处理器,并接收第一处理器发送的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其中,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基于以下至少一种信息共同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供电关系的决策结果:
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以及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基于决策结果分别控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充放电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
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
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时,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包括:
获取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
对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进行比较,以获得评分值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评分值比较结果中,评分值高的设备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为供电方;
所述评分值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一评分值;
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
根据所述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所述根据设备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包括:
根据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类型确定所述程序的优先级;
基于所述程序的优先级确定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
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
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所述第二评分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供电方时,所述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包括:
根据目标信息判断所述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一电量阈值;
当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一电量阈值时,将本地的放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本地为受电方时,所述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包括:
判断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第二电量阈值;
当本地电池的剩余电量低于第二电量阈值时,向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发送供电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设备的供电时,将本地的充电回路设为导通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均衡模式时,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包括:
根据目标信息对本地和目标设备的剩余电量进行比较以获得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
确定剩余电量的比较结果中电量低的设备为受电方,电量高的设备为供电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分值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
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所述设备的评分值,其中,设备的评分值与所述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正相关。
6.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目标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所述目标设备中的处理器建立连接;
收发模块,用于将本地的目标信息发送给所述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处理器发送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息包括设备剩余电量和/或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目标信息确定本地与目标设备之间的供电关系;
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供电关系控制本地的充放电;
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时,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
对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进行比较,以获得评分值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评分值比较结果中,评分值高的设备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为供电方;
所述确定模块通过如下方式计算所述评分值: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一评分值;
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
根据所述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所述确定模块在根据设备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时,包括:
根据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类型确定所述程序的优先级;
基于所述程序的优先级确定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
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
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所述第二评分值。
7.一种充放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第二处理器;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第二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第二处理器建立连接;将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发送给所述第二处理器,并接收所述第二处理器发送的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所述第二处理器用于:当检测到第一设备的接入操作时,与第一处理器建立连接;将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发送给所述第一处理器,并接收所述第一处理器发送的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和/或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器与第二处理器基于以下至少一种信息共同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供电关系的决策结果:
所述第一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二设备的剩余电量、第一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以及第二设备中预存储的供电策略;
所述第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二处理器基于所述决策结果分别控制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充放电操作;
当所述供电策略用于指明供电模式为智能模式时,所述确定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供电关系的决策结果,包括:
获取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
对本地和目标设备各自的评分值进行比较,以获得评分值比较结果;
确定所述评分值比较结果中,评分值高的设备为受电方,评分值低的设备为供电方;
所述评分值通过如下方式计算:
统计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的操作指令数目以及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根据操作指令数目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一评分值;
根据设备中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
根据所述第一评分值和第二评分值计算设备的综合评分值;
所述根据设备正在运行的程序计算所述设备的第二评分值,包括:
根据正在运行的程序的类型确定所述程序的优先级;
基于所述程序的优先级确定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
对所有正在运行的程序对应的程序评分进行求和;
确定求和得到的和值为所述第二评分值。
CN202011259575.7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398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9575.7A CN112398196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9575.7A CN112398196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96A CN112398196A (zh) 2021-02-23
CN112398196B true CN112398196B (zh) 2022-03-25

Family

ID=74600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9575.7A Active CN112398196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19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5724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5098888A (zh) * 2015-07-20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5680510A (zh) * 2016-01-29 2016-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CN107171411A (zh) * 2017-07-18 2017-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供电方法、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CN109217401A (zh) * 2017-07-05 2019-01-15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控制方法、装置和无人飞行器的遥控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5386B2 (ja) * 2012-03-30 2014-10-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制御装置、充放電制御システム、充放電制御調整方法、充放電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5724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管理方法、装置及智能设备
CN105098888A (zh) * 2015-07-20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05680510A (zh) * 2016-01-29 2016-06-1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充电控制方法及充电控制装置
CN109217401A (zh) * 2017-07-05 2019-01-15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量控制方法、装置和无人飞行器的遥控器
CN107171411A (zh) * 2017-07-18 2017-09-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供电方法、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剩余电量估计的电池组充放电均衡策略;程俊等;《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0201(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96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39114A1 (zh) 充电方法及装置、充电系统、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7202631B2 (en) Battery and system power selector integration scheme
US7772807B2 (en) Method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952566B2 (en) Chassis slots accepting battery modules and other module types
US720263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rging a battery to a point less than initial maximum capacity
EP3444921A1 (en) Charg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capable of energy saving and quick cell balancing
CN108292777B (zh) 共享电极电池
US20070279004A1 (en) Portable charging system
KR20130046234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2165140B (zh) 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设备
CN110350626B (zh) 充电控制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049880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CN113410879B (zh) 储能电池健康状态智能管控方法及系统
KR102258814B1 (ko) Bms 간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22214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充电方法
CN111525631A (zh) 一种锂电池的能量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55692B (zh) 一种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98196B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30307488A1 (en)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CN114977340A (zh) 充电柜的电池充电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046602B2 (en) Controlling connection status of network adapters
CN112736311A (zh) 蓄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30216319A1 (en) Battery distributing apparatus
CN11400606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法、装置、介质和车辆
CN111864862A (zh) 一种充电法及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