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187B -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187B
CN112398187B CN201910764711.9A CN201910764711A CN112398187B CN 112398187 B CN112398187 B CN 112398187B CN 201910764711 A CN201910764711 A CN 201910764711A CN 112398187 B CN112398187 B CN 112398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oil
controller
wearable device
nf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47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187A (zh
Inventor
刘恩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47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可穿戴设备包括:线圈;开关单元,分别与线圈和第一主控器连接,用于基于第一主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和第一充电控制器之间的通断;第一NFC控制器,与线圈连接,用于通过连接的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以及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第一主控器,与第一NFC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充电确定指示控制开关单元断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及导通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第一充电控制器,与第一主控器连接,用于通过线圈接收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Description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集成了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信)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可以模拟公交卡和银行卡进行刷卡消费,且不需要通过充电接口连接电源就可以充电,使用上更加便利。
受限于可穿戴设备的尺寸,可穿戴设备的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往往无法具备较大的辐射面积。传统技术中,可以将NFC线圈和无线充电线圈整合为一个线圈,通过判断接收的信号类型将线圈切换到相应的功能,存在因判断错误等情况引起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线圈;
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线圈和第一主控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主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和第一充电控制器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用于通过连接的所述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以及接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所述第一主控器,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确定指示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及导通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主控器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线圈接收所述充电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一种充电设备,包括:
NFC线圈和充电线圈;
第二NFC控制器,与所述NFC线圈连接,用于通过所述NFC线圈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第二主控器,与所述第二NFC控制器和第二充电控制器连接,用于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配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线圈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线圈,输出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对应的第一充电信号;
所述第二NFC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主控器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配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之后,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所述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充电信号。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
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接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根据所述充电确定指令断开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以接收所述充电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第一充电信号;
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所述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充电信号。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接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根据所述充电确定指令断开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以接收所述充电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第一充电信号;
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所述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充电信号。
上述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通过第一NFC控制器连接的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以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从而断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第一充电控制器与线圈的连接,以通过线圈接收充电设备通过的第一充电信号,可以避免由于信号类型判断错误、或充电设备提供的信号的强度过大而导致可穿戴设备发生损坏的问题,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又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主控器称为第二主控器,且类似地,可将第二主控器称为第一主控器。第一主控器和第二主控器两者都是主控器,但其不是同一主控器。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主控器110、开关单元120、第一NFC控制器130、第一充电控制器140和线圈150。第一主控器110分别与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连接;开关单元120分别与第一主控器110、第一NFC控制器130、第一充电控制器140和线圈150连接。
开关单元120,用于基于第一主控器110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线圈150与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之间的通断。开关单元120可以采用MOS管(metal oxide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继电器、Load switch(负载开关)等器件实现。具体地,开关单元150可根据第一主控器110提供的控制信号控制线圈150在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之间切换,以使线圈150作为NFC线圈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连接,或使线圈150作为充电线圈接收外部设备提供的充电信号。
第一NFC控制器130,用于通过连接的线圈150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以及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目标充电参数是与穿戴设备相关联的充电参数。具体地,目标充电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是穿戴设备的电池容量、充放电曲线、最大充电电流、剩余电量、设备型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主控器110可控制第一NFC控制器130的工作。具体地,第一NFC控制器130与线圈150连接时,第一NFC控制器130可以通过线圈150产生NFC信号,当接收到充电设备的应答信号时,则与充电设备建立了NFC通信连接;第一主控器110可以在确定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之后,将预存的目标充电参数通过第一NFC控制器130发送给充电设备,以接收充电设备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第一主控器110,用于根据充电确定指示控制开关单元120断开线圈150与第一NFC控制器130的连接,及导通线圈15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其中,充电确定指示是充电设备按照该目标充电参数对充电设备进行配置后发送的。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进行配置,可以输出与目标充电参数对应的充电信号。具体地,第一主控器110接收到充电确定指示,则说明充电设备可以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充电参数,则第一主控器110可以生成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单元断开线圈150与第一NFC控制器130的连接,及导通线圈150与第一充电控制器140。
第一充电控制器140,用于通过线圈150接收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第一充电信号即为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充电参数。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与线圈150导通时,则线圈150作为充电线圈工作,第一充电控制器140可以通过线圈150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第一NFC控制器连接的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以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从而断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第一充电控制器与线圈的连接,以通过线圈接收充电设备通过的第一充电信号,可以将NFC线圈和充电线圈结合为一个线圈,增加辐射面积的同时,避免由于信号类型判断错误、或充电设备提供的信号的强度过大而导致可穿戴设备发生损坏的问题,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NFC控制器130还用于当通过线圈150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时,向充电设备发送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当接收到基于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的验证通过指示时,则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身份验证信息是与该可穿戴设备相关联的信息。具体地,身份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可穿戴设备的出厂商、设备型号、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身份验证信息可用于验证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是否相匹配。
具体地,第一NFC控制器130可以在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时,向充电设备发送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信息,由充电设备根据该身份验证信息确定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是否匹配,当确定匹配时,则向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通过指示;可穿戴设备的第一NFC控制器130可以通过线圈150接收该验证通过指示,并根据该验证通过指示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当确定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不匹配时,充电设备可以向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失败指示,则可穿戴设备可以生成相应的提示信息,并展示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以提示用户更换匹配的充电设备。
通过在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向充电设备发送身份验证信息以进行验证,在确定验证通过后再向充电设备发送充电参数,可以避免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不匹配,在充电过程中容易损坏设备的情况,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主控器110还用于当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充电完成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没有接收到充电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时,则控制开关单元120断开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与线圈150之间的连接,并导通线圈150与第一NFC控制器130。
可穿戴设备中设有可用于检测电池剩余电量的电路模块,根据电池剩余电量的大小可以判定是否充电完成。可选地,可穿戴设备可以在电池充满即剩余电量为100%时则确定充电完成,也可以预设电量阈值,当剩余电量超过该电量阈值时,则确认为充电完成。其中,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场景和需求来设定,在此不做限定。第一充电控制器140可以确定线圈150是否有接收到充电信号,并反馈给第一主控器110。
第一主控器110可以在确定可穿戴设备充电完成或没有接收到充电信号中的一种时,则向开关单元120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开关单元120断开线圈15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的连接,并导通开关单元120和第一NFC控制器130。可选地,若是由于没有接收到充电信号而进行的线圈功能切换,则切换之后第一NFC控制器130还可以通过线圈150检测是否可接收到充电设备的信号,并与充电设备重新建立NFC通信连接,以使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第一充电信号,可穿戴设备的线圈再切换到充电工作状态以进行充电。
上述实施例可以在充电完成或停止充电的情况下,断开线圈与充电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线圈与NFC控制器,可以确保可穿戴设备的NFC通信功能。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线圈150包括第一线圈151和第二线圈152。
第一主控器110,还用于当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时,控制开关单元120导通第一NFC控制器130与第一线圈151,及导通第一NFC控制器与第二线圈152;当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控制开关单元120断开第一线圈151与第一NFC控制器130之间的连接,并导通第一线圈151与第一充电控制器140。
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第一线圈152和第二线圈152。当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时,第一主控器110控制开关单元120导通第一NFC控制器130,及导通第一NFC控制器与第二线圈152,即可穿戴设备在正常的工作模式,第一线圈151和第二线圈152都作为NFC线圈,提供NFC通信功能。从而,第一NFC控制器130通过第一线圈151或第二线圈152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时,可以将对应的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140连接以接收充电信号,而另一线圈则保留与第一NFC控制器130的连接,从而可穿戴设备可以在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具备NFC通信功能,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同时通过第一线圈151和第二线圈152接收充电信号。
当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第一主控器110可以控制开关单元120断开第一线圈151与第一NFC控制器130之间的连接,并导通第一线圈151与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从而,可穿戴设备在关机或者没电关机的情况下,仍可以通过第一线圈151接收充电信号,通过第二线圈152进行NFC通信功能,可以确保可穿戴设备具备充电功能和NFC通信功能,可以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与第一线圈151连接,第一充电控制器140还用于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第二充电信号;第一主控器110还用于当接收的第二充电信号满足开机条件时,控制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其中,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具体地,第二充电信号为不会对具备NFC功能的设备、无线充电设备、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等造成损坏的充电信号。即该第二充电信号可以提供安全的充电环境。当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与第一线圈151连接,第一充电控制器140可以通过第一线圈151接收充电设备输出的第二充电信号,以使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
第一主控器110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的剩余电量以确定接收的第二充电信号是否满足开机条件。可选地,第一主控器110可以预设开机电量阈值,当剩余电量超过开机电量阈值时,则确定接收的第二充电信号满足开机条件,从而控制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进一步地,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时,可以将断开第一线圈151与第一充电控制器140的连接,并导通第一线圈151与第一NFC控制器130,以使第一NFC控制器130向充电设备提供的目标充电参数后,接收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后将第一线圈151和第一充公控制器140导通。
通过在可穿戴设备关机时接收信号强度较小的第二充电信号进行充电,而开机后则与充电设备进行NFC通信,以使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信号强度较大的第一充电信号,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和充电的高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开关单元120包括对应于第一线圈151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和对应于第二线圈152的第二开关122。
第一开关单元121,用于基于第一主控器110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线圈151与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之间的通断。第二开关单元122,用于基于第一主控器110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线圈152与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之间的通断。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420和佩戴组件440;主体420上设有第一主控器110、开关单元120、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佩戴组件440设有用于容置外部充电设备的容置腔460,线圈150环绕设置于该容置腔460的腔壁。
主体420是执行可穿戴设备功能的实体。例如,当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时,主体420可以包括表壳、与表壳连接的显示屏、以及设置于表壳内部的处理电路及电源等。佩戴组件440用于在穿戴者穿戴可穿戴设备时保持主体420。例如,当穿戴者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人体的手腕时,佩戴组件440用于将主体420佩戴固定于人体的手腕。
主体420上设有第一主控器110、开关单元120、第一NFC控制器130和第一充电控制器140;佩戴组件440设有用于容置外部充电设备的容置腔460,线圈150环绕设置于该容置腔460的腔壁。其中,容置腔460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根据实际应用可以将容置腔460设置为任意形状。容置腔460可用于容置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容置于容置腔内时磁导率高于空气磁导率,可以极大地提高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充电效率。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具备一定的厚度,线圈150可以是具备厚度的立体天线,可以提高线圈150的信号收发性能和信号转化效率。可选地,根据实际需要,线圈150也可以部分设于佩戴组件440,部分设于主体420。通过将线圈设于可穿戴设备的佩戴组件,可以增加线圈的体积,提高线圈的辐射面积,避免将线圈设于主体的显示屏下或者主体边框内侧时导致的辐射面积小,信号被显示屏阻隔和干扰,容易出现通信失败的情况,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使用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佩戴组件440包括分别与主体420的两侧连接第一佩戴部件441和第二佩戴部件442;第一线圈151设置于第一佩戴部件441,第二线圈设置于第二佩戴部件442。
具体地,第一佩戴部件441和第二佩戴部件441分别与主体相背的两侧连接,第一佩戴部件441远离主体420的的一端和第二佩戴部件442远离主体的一端能够彼此连接(例如卡扣连接、粘连)而形成环状结构,从而该环状结构可以将可穿戴设备佩戴在人体的手腕上。第一佩戴部件441和第二佩戴部件442均设有容置腔460,第一线圈151环绕设置于第一佩戴部件441的容置腔460的腔壁,第二线圈环绕设置于第二佩戴部件442的容置腔460的腔壁。
通过将两个线圈分别设于与主体的两侧连接的佩戴部件,佩戴组件的两侧都可以实现NFC通信功能,不需要将手背反过来将可穿戴设备的屏幕贴紧NFC设备或者将可穿戴设备的特定部位贴近NFC设备,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便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主体420与佩戴组件440,用于连接佩戴组件440中线圈150与主体420的开关单元120,以使线圈150将接收的信号传入可穿戴设备的主体420。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连接组件包括机械开关620、绝缘体640、接口660和顶针触点680。
机械开关620用于在接收到按压时,将佩戴组件440从主体420上脱离。接口660用于连接佩戴组件440的线圈,顶针触点680用于连接主体的开关单元120,绝缘体640用于将线圈150与开关单元140导通,以使线圈150可以将检测的信号传入主体420。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设备包括第二主控器710、第二NFC控制器730、第二充电控制器740、NFC线圈750和充电线圈760。第二NFC控制器730与NFC线圈750连接;第二主控器710分别与第二NFC控制器730和第二充电控制器740连接;第二充电控制器740与充电线圈760连接。其中:
第二NFC控制器730,用于通过NFC线圈750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具体地,第二NFC控制器730通过NFC线圈750产生NFC信号及接收外部设备的NFC信号。可选地,第一NFC控制器130可以根据线圈150产生的NFC信号请求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第二NFC控制器730可以根据该连接请求生成应答信号,以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从而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第二主控器710,用于按照该目标充电参数配置第二充电控制器740。其中,目标充电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是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容量、充放电曲线、最大充电电流、剩余电量、设备型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主控器710按照目标充电参数配置第二充电控制器740,具体地,第二主控器710可以直接根据目标充电参数包含的充放电曲线、最大充电电流等配置第二充电控制器740;也可以根据可穿戴设备的设备型号等从预设的充电配置参数中获取目标充电配置参数,以对第二充电控制器740进行配置。
第二充电控制器740,用于通过充电线圈760,输出与目标充电参数对应的第一充电信号。第二主控器710按照目标充电参数对第二充电控制器740进行配置之后,第二充电控制器740可以通过充电线圈760输出与目标充电参数对应的第一充电信号。
第二NFC控制器730还用于在第二主控器710按照目标充电参数配置第二充电控制器740之后,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该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一充电信号。具体地,第二主控器710可以在根据目标充电参数配置第二充电控制器740之后,生成配置完成指示,第二NFC控制器按照该配置完成指示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以使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一充电信号。
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以接收目标充电参数,按照该目标充电参数对充电控制器进行配置,以输出对应的第一充电信号,可以为可穿戴设备提供安全且高效的充电信号,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充电控制器740还用于通过充电线圈760输出第二充电信号,其中,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二主控器710还用于检测第二充电信号是否被可穿戴设备接收,若第二充电信号没有被可穿戴设备接收,则控制第二NFC控制器730通过NFC线圈750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
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具体地,第二充电信号为不会对具备NFC功能的设备、无线充电设备、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等造成损坏的充电信号。即该第二充电信号可以提供安全的充电环境。
具体地,充电设备可以在启动是则通过第二充电控制器740的充电线圈760输出信号强度较小的第二充电信号,第二主控器710可以检测第二充电信号是否被接收,若第二充电信号没有被可穿戴设备接收,则说明此时可穿戴设备的线圈不作为充电线圈工作,而作为NFC线圈工作,第二NFC控制器730可以通过NFC线圈750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以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第二充电控制器740可以根据目标充电参数输出对应的第一充电信号,并指示可穿戴设备接收该第一充电信号,以提高充电的效率。
当第二充电信号被可穿戴设备接收时,则说明此时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充电设备可以持续输出第二充电信号为可穿戴设备充电,可以提高充电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NFC控制器730还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第二主控器710还用于根据身份验证信息验证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是否相匹配;第二NFC控制器730还用于当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匹配时,向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通过指示,该验证通过指示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返回目标充电参数。
身份验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可穿戴设备的出厂商、设备型号、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充电设备可预存有匹配的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信息,第二主控器710可以验证预存的匹配的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信息是否包含接收的身份验证信息,若有,则说明可穿戴设备与该充电相匹配,第二主控器710可以控制第二NFC控制器730的NFC线圈750发送验证通过指示,以使可穿戴设备根据该验证通过指示发送对应的目标充电参数。
通过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在确定验证通过后再获取充电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可以避免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不匹配时即进行充电操作,导致在充电过程中容易损坏设备的情况,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安全性。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包括底座810和突出部件820;突出部件820设有NFC线圈750、充电线圈760和导体柱。突出部件820可以容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置腔内。
底座810是执行充电设备功能的实体。充电设备的第二主控器810、第二NFC控制器730和第二充电控制器740可以设于底座810的内部。突出部件820为与可穿戴设备的容置腔相匹配的部件,可以容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置腔内。突出部件820设有NFC线圈750、充电线圈760和导体柱,导体柱为铁氧体柱,在通过充电设备对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操作时,突出部件820容置于可穿戴设备的容置腔内,突出部件820中设置的导体柱可以提供高于空气磁导率的磁导率,防止磁泄露,并且减小充电线圈760与可穿戴设备的线圈之间的辐射距离,可以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效率。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如图9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可穿戴设备910和充电设备920。其中,可穿戴设备910包括第一NFC控制器、第一充电控制器和线圈。可穿戴设备910可以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920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920发送目标充电参数,并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根据充电确定指令断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以接收充电设备920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其中,可穿戴设备910可以但不限于是蓝牙耳机、智能头箍、智能眼镜、智能手环、智能臂环等。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该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可穿戴设备910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充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002至步骤1006,其中:
步骤1002,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步骤1004,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步骤1006,根据充电确定指令断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以接收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1002还可以包括: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当接收到基于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的验证通过指示时,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中的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时,导通第一NFC控制器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当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断开第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导通第一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连接。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02,当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通过与第一充电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线圈接收充电设备提供的第二充电信号,其中,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1104,当接收的第二充电信号满足开机条件时,控制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以导通第一NFC控制器与第一线圈,及导通第一NFC控制器与第二线圈。
步骤1106,控制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第一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
步骤1108,接收基于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步骤1110,根据充电确定指令断开第一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第一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以接收充电设备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充电完成和第一充电控制器没有接收到充电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时,断开第一充电控制器与线圈之间的连接,并导通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该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充电设备920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充电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202至步骤1206,其中:
步骤1202,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步骤1204,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第一充电信号。
步骤1206,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一充电信号。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302,输出第二充电信号,其中,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步骤1304,检测第二充电信号是否被可穿戴设备接收。
步骤1306,若第二充电信号没有被可穿戴设备接收,则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步骤1308,按照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第一充电信号。
步骤1310,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接收第一充电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控制方法中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之前,还包括:接收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根据身份验证信息验证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是否相匹配;当可穿戴设备与充电设备时匹配,向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通过指示,验证通过指示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返回目标充电参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0-1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0-1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充电控制方法的步骤。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充电控制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线圈和第一主控器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主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线圈与第一NFC控制器和第一充电控制器之间的通断;
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用于通过连接的所述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以及接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所述第一主控器,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充电确定指示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及导通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主控器连接,用于通过所述线圈接收所述充电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所述第一主控器还用于当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
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第二充电信号,所述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NFC通信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主控器,还用于当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线圈,及导通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线圈;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器还用于当接收的所述第二充电信号满足开机条件时,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还用于当通过所述线圈与所述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时,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所述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当接收到基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的验证通过指示时,则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所述目标充电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控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完成和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没有接收到充电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时,则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与所述线圈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佩戴组件;
所述第一主控器、开关单元、第一NFC控制器和第一充电控制器设置于所述主体;
所述佩戴组件设有用于容置外部充电设备的容置腔,所述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所述佩戴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主体的两侧连接的第一佩戴部件和第二佩戴部件;
所述第一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佩戴部件,所述第二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二佩戴部件。
8.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NFC线圈和充电线圈;
第二NFC控制器,与所述NFC线圈连接,用于通过所述NFC线圈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第二主控器,与所述第二NFC控制器和第二充电控制器连接,用于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配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与所述充电线圈连接,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线圈,输出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对应的第一充电信号;
所述第二NFC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主控器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配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之后,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所述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充电信号;
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通过所述充电线圈输出第二充电信号,所述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第二NFC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NFC线圈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电控制器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线圈输出第二充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所述第二主控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充电信号是否被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若所述第二充电信号没有被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则控制所述第二NFC控制器通过所述NFC线圈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NFC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所述第二主控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验证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是否相匹配;
所述第二NFC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匹配时,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通过指示,所述验证通过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所述目标充电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导体柱;所述充电线圈、NFC线圈和导体柱突出设置于所述充电设备,以使所述充电线圈、NFC线圈和导体柱能够容置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容置腔内。
12.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包括:
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接收基于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返回的充电确定指示;
根据所述充电确定指示 断开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线圈与第一充电控制器,以接收所述充电设备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的第一充电信号;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控制开关单元断开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线圈接收第二充电信号,所述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可穿戴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充电设备进行NFC通信功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转换至开机状态时,导通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导通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线圈;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开机状态转换至关机状态时,断开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的所述第二充电信号满足开机条件时,控制所述可穿戴设备由关机状态切换至开机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一NFC控制器通过线圈与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充电设备发送目标充电参数,包括:
在所述第一NFC控制器通过所述线圈与所述充电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后,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所述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当接收到基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返回的验证通过指示时,向所述充电设备发送所述目标充电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可穿戴设备充电完成和第一充电控制器没有接收到充电信号中的至少一种时,断开所述第一充电控制器与所述线圈之间的连接,并导通所述线圈与所述第一NFC控制器。
17.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设备,包括:
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并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
按照所述目标充电参数输出第一充电信号;
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充电确定指示,所述充电确定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充电信号;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时,通过充电线圈输出第二充电信号,所述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通过NFC线圈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之前,还包括:
输出第二充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充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检测所述第二充电信号是否被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
若所述第二充电信号没有被所述可穿戴设备接收,则执行与可穿戴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的操作。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目标充电参数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根据所述身份验证信息验证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是否相匹配;
当所述可穿戴设备与所述充电设备时匹配,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验证通过指示,所述验证通过指示用于指示所述可穿戴设备返回所述目标充电参数。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的方法的步骤。
CN201910764711.9A 2019-08-19 2019-08-19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98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4711.9A CN112398187B (zh) 2019-08-19 2019-08-19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4711.9A CN112398187B (zh) 2019-08-19 2019-08-19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87A CN112398187A (zh) 2021-02-23
CN112398187B true CN112398187B (zh) 2023-03-10

Family

ID=74603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4711.9A Active CN112398187B (zh) 2019-08-19 2019-08-19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758B (zh) * 2021-06-30 2022-11-18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25951A (zh) * 2021-08-06 2021-11-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充电管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4640377B (zh) * 2022-03-02 2023-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实体卡添加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492A (zh) * 2014-02-25 2014-05-2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式多功能控制电路及穿戴类电子产品
CN104319830A (zh) * 2014-10-09 2015-01-28 深圳市安普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方法
JP2015138985A (ja) * 2014-01-20 2015-07-3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ウエアラブル型の小形電気機器
CN109698562A (zh) * 2019-03-05 2019-04-30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38985A (ja) * 2014-01-20 2015-07-30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ウエアラブル型の小形電気機器
CN103809492A (zh) * 2014-02-25 2014-05-21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键式多功能控制电路及穿戴类电子产品
CN104319830A (zh) * 2014-10-09 2015-01-28 深圳市安普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09698562A (zh) * 2019-03-05 2019-04-30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充供电系统的设计;张裕等;《企业技术开发》;20170801(第08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87A (zh) 2021-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3612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y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CN112398187B (zh) 可穿戴设备、充电设备、充电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EP3282546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unit,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and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KR102625423B1 (ko) 무선 충전 중단 사유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전자 장치
EP279204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battery in a mobile device through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antenna
EP3008794B1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load variation for detecting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in wireless charging,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US2018022701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5075066B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无线电力接收器、及其控制方法
US98884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wirelessly receiving power from power supply apparatus
US9654182B2 (en)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with and supplying power to another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US11539400B2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figured to carry out wireless power supply
US97170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9024558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652372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operation methods therefor
US20140292095A1 (en) Power supply apparatus, power supply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1552508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pow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unit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US10375639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wirelessly supplying power to power reception apparatus
US2014031283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harger
KR20200048975A (ko) 복수의 부분들의 배터리를 충전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16101224A1 (zh) 一种终端的漏电流检测系统
CN107104489B (zh) 适用于移动终端的保护套、信号处理方法
EP3522331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power i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including a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unit and wireless power receiving unit
CN111030325A (zh) Nfc通讯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4045607A (ja) 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及び非接触充電装置
KR101855119B1 (ko) 과충전 방지 기능이 탑재된 충전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