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8137A -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8137A
CN112398137A CN202011373573.0A CN202011373573A CN112398137A CN 112398137 A CN112398137 A CN 112398137A CN 202011373573 A CN202011373573 A CN 202011373573A CN 112398137 A CN112398137 A CN 112398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hange
over switch
bypass
voltage stab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35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8137B (zh
Inventor
杨文泉
王露
郑金祥
王�锋
陈宝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Kehua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35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8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81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稳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所述旁路稳压器包括:切换开关模块和用于生成补偿电压的电压补偿电路;切换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连接在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旁路稳压器能够在电压补偿电路故障时通过切换开关模块将电压补偿电路断电切出,使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直接连接,保证在电压补偿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时,旁路稳压器的输出不掉电。

Description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稳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不间断电源系统中,在电网供电波动或负载变化时,旁路稳压器可以有效的对输出电压进行补偿,从而提高输出电压的质量,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然而旁路稳压器出现故障时会导致不间断电源无法正常工作,影响负载侧设备的运行。因此需要定期的对旁路稳压器进行检修,目前对旁路稳压器的检修方法通常为:将旁路稳压器及所在的不间断电源系统断电,但是这种方法会使负载侧设备也失电,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旁路稳压器维护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旁路稳压器,包括:
切换开关模块和用于生成补偿电压的电压补偿电路;所述切换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
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零线;所述第三切换开关连接在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旁路稳压器的维护方法,包括:
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并同时接通所述第三切换开关,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维护状态;
或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并同时断开所述第三切换开关,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分别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不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动触点、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通过绝缘帽机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均为先合后断开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零线,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如上所述的旁路稳压器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并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维护状态;
或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三切换开关,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还分别包括第三静触点;;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不连接;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切换开关还包括第三静触点,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
一种基于上述旁路稳压器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一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维护状态;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三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测试状态;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正常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旁路稳压器、设备及维护方法,旁路稳压器包括:切换开关模块和用于生成补偿电压的电压补偿电路;切换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零线;所述第三切换开关连接在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旁路稳压器能够在电压补偿电路故障时通过切换开关的切换将电压补偿电路断电,使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保证旁路稳压器输出不掉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旁路稳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旁路稳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旁路稳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旁路稳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旁路稳压器的结构。参见图1,当现有的旁路稳压器出现故障时,只能将整个旁路稳压器所在的系统断电才能进行检修,此时负载设备也只能停止工作,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旁路稳压器10,包括:切换开关模块100和用于生成补偿电压的电压补偿电路200;
所述切换开关模块100包括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
所述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所述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端Lout;所述电压补偿电路200的零线端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零线N;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连接在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之间。
具体的,第一切换开关S1的静触点连接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入端,第一切换开关S1的动触点连接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第二切换开关S2的静触点连接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出端,第二切换开关S2的动触点连接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端Lout;第三切换开关S3的静触点连接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第三切换开关S1的动触点连接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端Lou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之间存在两条可选的支路,即包括第一切换开关S1、电压补偿电路200以及第二切换开关S2的支路和仅包括第三切换开关S3的支路。当电压补偿电路200出现故障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切换开关模块100的切换将电压补偿电路200断电,使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电压等于输入电压,保证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不掉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该旁路稳压器10的维护方法,包括:
接通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并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维护状态;
或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并断开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压补偿电路200出现故障,将旁路稳压器10置于维护状态时,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和输出时Lout直接连接,电压补偿电路200断电,可以安全的对电压补偿电路200进行不带电维修。
具体的,将旁路稳压器10切换至维护状态时,需要先接通第三切换开关S3再断开第一切换开关S1和第二切换开关S2,以保证旁路稳压器10不会在开关切换的过程中出现瞬间的失电,保障负载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压补偿电路200正常,将旁路稳压器10置于正常状态时,第三切换开关S3所在的支路断开,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为经过电压补偿电路200补偿后的电压。
具体的,当将旁路稳压器10从维护状态切换至正常状态时,需要先接通第一切换开关S1和第二切换开关S2,再断开第三切换开关S3,保证旁路稳压器10不出现瞬间的失电情况。
参见图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分别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端Lout,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端Lout,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的第二静触点不连接。
在图3中,各个切换开关的静触点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
可选的,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均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的动触点、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的动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通过绝缘帽机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的相对位置相同,例如均为第一静触点在上,第二静触点在下。另一方面,各个切换开关的动触点通过绝缘帽连接,通过操控绝缘帽可以实现各个切换开关的同步切换,提高旁路稳压器10的标准化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均为先合后断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先合后断开关包括先合后断继电器。
具体的,各个切换开关的动触点接通目标静触点后,才会断开当前的动触点,从而保证动触点在任何时刻均与至少一个动触点接通。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先合后断开关可以保证旁路稳压器10不会在开关切换的过程中出现瞬间的失电,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模块100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S4,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S4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所述第四切换开关S4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零线,所述第四切换开关S4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四切换开关S4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切换开关为先合后断开关,先合后断开关包括先合后断继电器。
可选的,第四切换开关为单刀双掷开关。
在图3中,第四切换开关S4的静触点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切换开关S4的动触点同样与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通过绝缘帽机械连接。第四切换开关S4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相对位置也与其他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的相对位置相同。即通过操控绝缘帽即可实现第四切换开关S4与其他切换开关的同步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该旁路稳压器10的维护方法,包括: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一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维护状态;
或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第四切换开关S4时,第四切换开关S4与以上各个切换开关保持一致,同步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压补偿电路200出现故障,将旁路稳压器10置于维护状态时,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和输出时Lout直接连接,电压补偿电路200断电,可以安全的对电压补偿电路200进行不带电维修。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压补偿电路200正常,将旁路稳压器10置于正常状态时,第三切换开关S3所在的支路断开,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为经过电压补偿电路200补偿后的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将旁路稳压器10切换至维护状态,即接通各个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时,由于各个切换开关均为先通后断开关,即各个动触点接通对应的第一静触点后,才会断开第二静触点。
具体的,以当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与第一静触点接通后,第一切换开关S1和第二切换开关S2的动触点才会与各自对应的第二静触点断开,保证旁路稳压器10在开关切换的过程中不存在瞬间的失电,保障负载的正常工作。
相应的,将旁路稳压器10切换至正常状态时,也能保证旁路稳压器10不出现瞬间的失电。
参见图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还分别包括第三静触点;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200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S2的第三静触点不连接;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S3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还包括第三静触点,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
在图4中,各个切换开关的静触点由上至下分别为第一静触点、第三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
可选的,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第三切换开关以及第四切换开关均为单刀三掷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切换开关的动触点通过绝缘帽机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第三静触点的相对位置相同,通过操控绝缘机械帽可以实现各个切换开关的同步切换,提高旁路稳压器10的标准化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切换开关均为先合后断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先合后断开关可以证旁路稳压器10不会在开关切换的过程中出现瞬间的失电,保证负载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该旁路稳压器10的维护方法,包括: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一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维护状态;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三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测试状态;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S1、第二切换开关S2以及第三切换开关S3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10处于正常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第四切换开关S4时,第四切换开关S4与以上各个切换开关保持一致,同步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分别接通各个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及对应的第三静触点时,第三切换开关S3导通,旁路稳压器10的输入端Lin和输出端Lout直接连接,旁路稳压器10的输出与输入相同。同时,第一切换开关S1和第四切换开关S4导通,第二切换开关S2断开,电压补偿电路200上电但是不输出,可以对电压补偿电路200进行带电测试,从而准确的判断电压补偿电路200是否正常。
通过设置旁路稳压器10的测试状态,可以在正常使用电压补偿电路200前对电压补偿电路200进行有效的带电测试,提高旁路稳压器10的稳定性。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开关模块和用于生成补偿电压的电压补偿电路;
所述切换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
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切换开关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零线;所述第三切换开关连接在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路稳压器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并同时断开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维护状态;
或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和所述第二切换开关,并断开所述第三切换开关,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正常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分别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不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动触点、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动触点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通过绝缘帽机械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所述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均为先合后断开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模块还包括第四切换开关,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包括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以及动触点;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动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零线,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一静触点不连接,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二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旁路稳压器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一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维护状态;
或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正常状态。
8.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开关还分别包括第三静触点;
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不连接;
所述第三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旁路稳压器的输入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旁路稳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切换开关还包括第三静触点;
所述第四切换开关的第三静触点连接所述电压补偿电路的零线端。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旁路稳压器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一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维护状态;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三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测试状态;
同时接通所述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以及第三切换开关的动触点和对应的第二静触点,以使所述旁路稳压器处于正常状态。
CN202011373573.0A 2020-11-30 2020-11-30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Active CN1123981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3573.0A CN112398137B (zh) 2020-11-30 2020-11-30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3573.0A CN112398137B (zh) 2020-11-30 2020-11-30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37A true CN112398137A (zh) 2021-02-23
CN112398137B CN112398137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605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3573.0A Active CN112398137B (zh) 2020-11-30 2020-11-30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81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7357A (zh) * 2022-02-28 2022-06-17 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检测方法、控制器、旁路稳压电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9523A (zh) * 2001-03-30 2002-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压波动补偿装置
TWM446350U (zh) * 2012-08-09 2013-02-01 jun-cheng Lin 穩壓器旁路轉換裝置
US20140210439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CN104601004A (zh) * 2013-11-01 2015-05-06 北京惠特优宝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igbt控制的模块化交流调压稳压装置
CN205141820U (zh) * 2015-10-21 2016-04-06 金磊 一种交流不间断系统监控装置
CN207399040U (zh) * 2017-10-28 2018-05-22 中山市电星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稳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9523A (zh) * 2001-03-30 2002-11-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压波动补偿装置
TWM446350U (zh) * 2012-08-09 2013-02-01 jun-cheng Lin 穩壓器旁路轉換裝置
US20140210439A1 (en) * 2013-01-29 2014-07-3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witching Regulator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CN104601004A (zh) * 2013-11-01 2015-05-06 北京惠特优宝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igbt控制的模块化交流调压稳压装置
CN205141820U (zh) * 2015-10-21 2016-04-06 金磊 一种交流不间断系统监控装置
CN207399040U (zh) * 2017-10-28 2018-05-22 中山市电星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三相稳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7357A (zh) * 2022-02-28 2022-06-17 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检测方法、控制器、旁路稳压电路及存储介质
CN114637357B (zh) * 2022-02-28 2023-12-29 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故障检测方法、控制器、旁路稳压电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8137B (zh) 2023-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0967A (zh) 晶闸管电阻过渡切换有载分接开关
CN112398137B (zh) 旁路稳压器及维护方法
CN103701199A (zh) 一种带合环选掉保护的并联转换控制系统
CN101860075A (zh) 三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CN104868584A (zh) 一种直流电源无缝自动切换装置
US20160336754A1 (en) High power solid state switches for aircraft
RU2726856C1 (ru) Мультиконтактная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имеющая независим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шестью силовыми контактными группами, соединёнными по смешанной схеме
CN109510301B (zh) 一种混合型双电源转换电路及双电源系统
CN102844955B (zh) 分离电能量源与负载的关断设备和具有关断设备的电路系统
RU2661628C1 (ru) Система электроснабжения электрифицированных железных дорог переменного тока 25 кВ
CN219999093U (zh) 用于除尘系统的主备电源自动转换控制装置及除尘系统
CN104092281A (zh) 一种交流双电源切换方法
CN110729716A (zh) 一种双母线倒母操作共用辅助触点的电路
CN217215971U (zh) 一种用于电力监控终端的供电切换回路
CN215871258U (zh) 一种三相电机智能连续供电控制装置
CN220798112U (zh) 一种双刀互备输出的电源开关
CN220022406U (zh) 应用于dtu、ftu的双电源切换装置
CN211859707U (zh) 进线pt供电切换装置
SU1522347A1 (ru) Защита Мокеева
KR102196685B1 (ko) 하우스 결상에 대비한 자동개폐기 전원변환장치
SU1259403A1 (ru) 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сокого напр жени (его варианты)
SU1656633A1 (ru)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отивоаварийной автоматики
CN106981922A (zh) 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SU1474760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включени резерва
SU1115124A1 (ru) Релейное коммут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Wenquan

Inventor after: Yang Yuqiu

Inventor after: Wang Lu

Inventor after: Zheng Jinx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Feng

Inventor after: Chen Baohuang

Inventor before: Yang Wenquan

Inventor before: Wang Lu

Inventor before: Zheng Jinx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Feng

Inventor before: Chen Baohuan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ehua Data Co.,Ltd.

Patentee after: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101 Ma Long Road 457, Torch Garden, Xiamen Torch High-tech Zone,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KEHUAHENGSHENG LIMITED BY SHARE Ltd.

Patentee before: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