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7835A -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7835A
CN112397835A CN202010814977.2A CN202010814977A CN112397835A CN 112397835 A CN112397835 A CN 112397835A CN 202010814977 A CN202010814977 A CN 202010814977A CN 112397835 A CN112397835 A CN 112397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unit main
body member
curvatur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49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7835B (zh
Inventor
崔良奎
金析敃
马明焕
李曙鲁
全海龙
朱昇焄
黄瞳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 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 Innov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 Innov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 Innovat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97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7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7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7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可以包括:单元主体部件,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并且与冷却板部件相邻设置;以及导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与所述冷却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将热量从单元主体部件传递到所述冷却板部件的热路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在其下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所述下部面形成有凹陷的面增加槽部。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对移动设备、电动车辆等的技术开发和需求的增加,对作为能量来源的二次电池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二次电池的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可逆的,因此二次电池是可以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电池。二次电池的单元主体部件是指保护作为二次电池的主要结构物的阳极、阴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等电极组件的多层外装材料(Laminated FilmCase)。
但是,这种电极组件会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产生热量,并且产生的热量引起的温度上升会降低二次电池的性能。
因此,在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中连接有执行冷却的冷却板部件、散热器等。
尤其,对于在三个面上接合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袋型二次电池而言,其下表面部连接到所述冷却板部件、散热器。
并且,为了提高所述二次电池的冷却效率,在所述冷却板部件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之间设置有导热部件。
为了提高导热率,目前正在研究通过在所述导热部件中添加添加物等来提高导热率,但是,为了提高导热率而增加添加物以及使用相对昂贵的导热材料会导致价格上升。
另外,利用导热部件和添加物的物理性质来提高导热率存在局限性。
因此,需要对用于解决上述局限性和问题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进行研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申请号第10-2006-0086739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由于导热部件的物理性质而导致的提高导热率的局限性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减小导热部件的使用量的同时,提高导热率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可以包括:单元主体部件,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并且与冷却板部件相邻设置;以及导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与所述冷却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将热量从单元主体部件传递到所述冷却板部件的热路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在其下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所述下部面形成有凹陷的面增加槽部。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增加槽部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所述面增加槽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为非对称形态。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所述面增加槽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一侧连接的另一侧形成为第二曲率半径,并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部,所述面增加槽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面增加槽部,在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弧部。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的曲率半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可以包括:二次电池,包括:单元主体部件和导热部件,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所述导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与冷却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壳体部件,包括以所述导热部件为介质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冷却板部件,并且在内部容纳有多个所述二次电池,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的下部面形成有凹陷的面增加槽部。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槽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槽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一侧连接的另一侧形成为第二曲率半径,并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槽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安装并结合在所述冷却板部件上涂覆的导热部件上时,形成最初与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的导热部件接触的一侧的第一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面增加槽部,在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弧部。
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的曲率半径。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其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面增加槽部,从而容纳所述导热部件,并且所述单元主体部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冷却板部件相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冷却板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有面增加接头部,所述面增加接头部在安装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部分突出形成,并且至少一部分插入在所述面增加槽部中。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接头部,其特征在于,以与所述面增加槽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突出形成。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接头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以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的宽度形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可以克服由于导热部件的物理性质而导致的提高导热率的局限性。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可以在减少导热部件的使用量的同时,提高导热率。
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可以在防止产品价格上升的同时,提高导热率。
但是,本发明的多种有益的优点和效果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可以在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单元主体部件的面增加槽部形成为对称形态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单元主体部件的面增加槽部形成为非对称形态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单元主体部件中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于面增加槽部的曲率半径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二次电池中单元主体部件的两端部与冷却板部件相接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壳体部件中面增加接头部形成在冷却板部件上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二次电池 11:电极组件
12:单元主体部件 13:面增加槽部
14:圆弧部 20:壳体部件
21:冷却板部件 22:面增加接头部
23:侧壁部件 24:盖部件
25:压缩部件 30:导热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其他各种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进一步完整地说明本发明而提供的。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可以放大表示图中的组件的形状和尺寸等。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中另有说明,单数包括复数,并且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或通过相似的方式赋予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件或对应的组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10及包括该二次电池10的电池模块,其可以克服由于导热部件30的物理性质而导致的提高导热率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可以在减小导热部件30的使用量的同时,提高导热率。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及包括该二次电池10的电池模块可以在防止产品价格上升的同时,提高导热率。
具体地,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的立体图,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包括:单元主体部件12,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11,并且与冷却板部件21相邻设置;以及导热部件30,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向所述冷却板部件21传递热量的热路径,其中,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在与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的下部面形成凹陷的面增加槽部13。
如上所述,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增加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增加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热路径,从而可以提高导热率。
因此,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可以克服由于导热部件30的物理性质而导致的提高导热率的局限性。
其中,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内部包括电极组件11,以起到保护所述电极组件11的作用。即,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被设置为提供容纳由阳极、阴极、隔膜以及电解液等构成的电极组件11的内部空间,并且在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1后进行密封的结构。
例如,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是袋型部件或罐型部件。其中,袋型部件具有在三个面上密封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1的形态,其通常是在内部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1的状态下,层叠接合并密封除作为下表面部的一面部以外的上表面部和两侧面部的三个面。并且,所述罐型部件具有在一个面上密封并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1的形态,其通常是在内部容纳有所述电极组件11的状态下,层叠接合并密封除下表面部和两侧面部的三个面以外的上表面部的一面。
并且,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通过在与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的下部面形成凹陷的面增加槽部13来增加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通过由此而扩展的热路径来提高导热率。
例如,所述面增加槽部13可以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下部面的厚度方向X上的中央部,并且可以沿着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长度方向Z形成为长槽形态。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特征在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的中央部在长度方向Z上延伸形成。
如上所述,所述面增加槽部13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长度方向Z上延伸形成,从而可以均匀地提高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长度方向Z上的导热率。
并且,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中,除了在下部面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之外,在厚度方向X的两端部形成圆弧形的圆弧部14,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对此将在后面参照图5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非对称形态,从而可以防止在与所述导热部件30结合时形成空隙(air gap)的问题,对此将在后面参照图2和图3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作为二次电池10的所述电极组件11的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是可逆的,从而所述电极组件是可以反复充电和放电的电池。只要通常用作二次电池10,则可以对这种电极组件11的结构不做限制。例如,所述电极组件11可以是交叉层叠的结构,以使阴极和阳极的涂覆各电极活性物质的面以隔膜为边界互相面对。
另一方面,实际上所述电极组件11包含电解液并一同容纳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中而使用。所述电解液可以在碳酸亚乙酯(ethylene carbonate,EC)、碳酸丙烯酯(propylene carbonate,PC)、碳酸二乙酯(diethyl carbonate,DEC)、碳酸甲乙酯(ethylmethyl carbonate,EMC)、碳酸二甲酯(dimethyl carbonate,DMC)等有机溶剂中包含LiPF6、LiBF4等锂盐。此外,所述电解液可以是液体、固体或凝胶状。
并且,所述冷却板部件21起到将容纳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内部的电极组件11产生的热量排出到外部的作用。为此,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与外部的散热器相接,以使其以所述导热部件30等为介质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接收热量,并且将该热量传递到外部的散热器等,从而冷却在内部容纳电极组件11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
所述导热部件30起到将所述电极组件11在充电和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所述散热器的作用。为此,所述导热部件30可以设置在容纳所述电极组件11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相接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
为此,例如,所述导热部件30可以在被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状态下通过安装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来形成,因此,所述导热部件30被填充到形成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的面增加槽部13中,并且以对应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状的形状设置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之间。
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导热部件30还可以是导热性粘附剂、导热垫等。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中单元主体部件12的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对称形态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中单元主体部件12的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非对称形态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特征在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即,本发明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非对称形态,从而可以防止在与所述导热部件30结合时形成空隙(air gap)的问题。
这可以通过比较图3和图4来容易看出,其中图3示出所述面增加槽部13对称地形成的实施例,图4示出所述面增加槽部13非对称地形成的实施例。
换言之,当如图3的(a)所示的对称形态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曲率半径大于涂覆在冷却板部件21的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之前的曲率半径时,所述导热部件30与所述面增加槽部13接触的最初形态会在所述导热部件30的顶部与所述面增加槽部13之间形成空隙。
即使以这种状态将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完整地安装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也会如图3的(b)所示,在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导热部件30之间残留形成空隙的状态。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未填入所述空隙的部分所述导热部件30还会向所述面增加槽部13外侧脱离。
但是,当所述面增加槽部13非对称地形成时,可以防止这些问题。
即,如图4的(a)所示,当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非对称形态时,与所述导热部件30被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形态无关地,可以将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完整地安装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而不会在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导热部件30之间形成空隙。
换言之,当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接触并加压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所述导热部件30从而使得所述导热部件30扩散时,如图4的(b)所示,所述导热部件30可以沿着非对称形态所述面增加槽部13扩散,因此,如图4的(c)所示,可以紧贴所述导热部件30和所述面增加槽部13,而不会形成空隙。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的非对称形态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可以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长度方向Z上不对称,但是,优选地,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不对称。
即,通常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长度方向Z上的长度大于厚度方向X上的长度,因此形成空隙的问题容易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发生,因此,非对称形态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具有非对称形态。
可以对如上所述的非对称形态的面增加槽部13的具体形态进行如下限定。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曲率半径Rc1,与其相连的另一侧形成为第二曲率半径Rc2,并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c1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c2彼此不同。
换言之,由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一侧和另一侧的曲率半径不同,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并且,还可以限定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c1和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c2的相对大小。即,假设将先与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部分设为一侧,则可以使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一侧的第一曲率半径Rc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曲率半径Rc2,由此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这是因为,在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所述面增加槽部13并扩散时,通过先与形成较大的曲率半径的部分接触,以更加易于确保排出所述导热部件30与所述面增加槽部13之间的空气的空间。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的单元主体部件12中圆弧部14的曲率半径小于面增加槽部13的曲率半径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X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并且在厚度方向X的两端部形成圆弧部14。
如上所述,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中,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在下部面的中央部,并且圆弧形的圆弧部14形成在厚度方向X的两端部,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
即,除了所述面增加槽部13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形成所述圆弧部14,以增加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而形成热传递路径的有效面积。
其中,还可以调节形成所述圆弧部14的圆弧形的曲率半径Re。
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袋型二次电池10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圆弧部14的曲率半径Re小于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曲率半径Rc。
如上所述,可以在通过形成所述圆弧部14来增加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的同时,通过将所述圆弧部14的曲率半径Re形成为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曲率半径Rc来改善所述导热部件30向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外侧脱离的问题。
换言之,由于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涂覆所述导热部件30之后,将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安装在所述导热部件30上,因此,所述导热部件30在被容纳于形成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中央部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同时,向所述圆弧部14方向扩散。
此时,由于所述圆弧部14的曲率半径Re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曲率半径,因此将所述圆弧部14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间隙配置为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间隙。
因此,所述圆弧部14可以减小所述导热部件30向所述圆弧部14外侧排出的空间,最终可以减少所述导热部件30向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外侧脱离的量。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及包括该二次电池10的电池模块的主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6和图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可以包括:二次电池10,其包括单元主体部件12和导热部件30,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11,所述导热部件30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壳体部件20,包括以导热部件30为介质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板部件21,并且在内部容纳多个所述二次电池10,其中,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在与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的下部面形成凹陷的面增加槽部13。
如上所述,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可以增加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因此,可以增加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热路径,从而可以提高所述二次电池10的导热率。
因此,本发明的包括所述二次电池10的电池模块可以克服由于导热部件30的物理性质而导致的提高导热率的局限性。
如上所述,包括在本发明的所述电池模块中的二次电池10可以包括上述的本发明的二次电池10的特征。
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曲率半径Rc1,与其相连的另一侧形成为第二曲率半径Rc2,并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c1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c2彼此不同。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特征在于,在厚度方向X上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在厚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形成圆弧部14,并且形成所述圆弧部14的曲率半径Re小于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曲率半径Rc。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特征在于,当将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安装并结合在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导热部件30上时,形成先与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导热部件30接触的一侧的第一曲率半径Rc1大于第二曲率半径Rc2。
即,先与所述导热部件30接触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一部分即一侧的第一曲率半径Rc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曲率半径Rc2,以能够形成非对称形态。
因此,在所述导热部件30与所述面增加槽部13接触而扩散时,通过先与较大的曲率半径的第一曲率半径Rc1接触,以使得能够更加易于确保排出所述导热部件30与所述面增加槽部13之间的空气的空间。
其中,在所述壳体部件20形成多个所述二次电池10时,还需要提供多个连接到二次电池10的导热部件30,此时可以通过在彼此相邻的导热部件30之间形成间隙来附加提供空冷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性能。
为此,所述导热部件30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截面积可以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
即,在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形成的中空部的体积可以大于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所述导热部件30的体积。因此,当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安装在涂覆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导热部件30上且所述导热部件30扩散时,可以减少所述导热部件30向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外侧脱离的量。
另外,为了改善所述导热部件30向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外侧脱离的现象,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可以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相接,对此将在后面参照图8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壳体部件20中设置有多个二次电池10,并且所述壳体部件20起到保护所述二次电池10并将所述二次电池10产生的电能传递到外部,或者从外部将电能传递到所述二次电池10的作用。
其中,所述壳体部件20设置有所述冷却板部件21,以将所述二次电池1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部的散热器以进行冷却。
并且,形成所述壳体部件20的下部的底部还可以构成为所述冷却板部件21。
另外,形成所述壳体部件20的侧部的侧壁部件23可以设置在底部的所述冷却板部件21的棱边部分,并且所述冷却板部件21还可以延伸至所述侧壁部件23。
并且,在所述侧壁部件23的内侧面设置有压缩部件25,以进一步牢固地保护所述二次电池10。
另外,所述壳体部件20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侧壁部件23的上端的盖部件24,从而保护所述二次电池10的上端部。
此外,在所述壳体部件20还可以设置有将所述二次电池10与外部电连接的汇流条等附加组件。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二次电池10中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两端部与冷却板部件21相连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特征在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在厚度方向X上的中央部以容纳所述导热部件30,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相接。
即,为了改善所述导热部件30向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外侧脱离,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可以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相接。
换言之,当将所述二次电池10设置在所述壳体部件20中时,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下部面挤压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21上的所述导热部件30并使所述导热部件30扩散,此时,可以通过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配置结构来限定所述导热部件30的扩散区域。
如上所述,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两端部接触并安装于所述冷却板部件21,因此,仅将所述导热部件30配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的两端部的内侧,即由形成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的中央部的面增加槽部13形成的中空中。
因此,可以在减少所述导热部件30的使用量的同时,增加或保持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所述导热部件30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电池模块的壳体部件20中在冷却板部件21形成面增加接头部22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参照图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冷却板部件21的特征在于,形成有面增加接头部22,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突出形成在安装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部分,并且至少一部分插入在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中。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可以在减少所述导热部件30的使用量的同时,提高导热率。
换言之,通过增加作为所述冷却板部件21的一部分的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与所述导热部件30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扩展所述导热部件30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热路径,因此可以提高导热率。
另外,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填充到由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面增加槽部13形成的中空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因此,还可以减少配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之间的所述导热部件30的使用量。
换言之,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填充本应由所述导热部件30填充的中空区域,因此可以减少所述导热部件30的使用量。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的特征在于,以与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突出形成。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之间的间隙形成为恒定,因此,所述导热部件30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也以恒定厚度形成,从而可以在所述导热部件30的厚度方向X上形成均匀的导热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以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的宽度形成。
换言之,使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形成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13形成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厚度方向X上的中空区域的截面积,从而在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之间形成间隙。
因此,可以确保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12的所述面增加槽部13与所述冷却板部件21的所述面增加接头部22之间设置所述导热部件30的空间。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这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6)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单元主体部件,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并且与冷却板部件相邻设置;以及
导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与所述冷却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将热量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传递到所述冷却板部件的热路径,
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在其下部面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所述下部面形成有凹陷的面增加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所述面增加槽部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增加槽部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为非对称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增加槽部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一侧连接的另一侧形成为第二曲率半径,并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所述面增加槽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面增加槽部,在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弧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中,形成所述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的曲率半径。
8.一种电池模块,包括:
二次电池,包括:单元主体部件和导热部件,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内部容纳有电极组件,所述导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与冷却板部件之间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壳体部件,包括以所述导热部件为介质与所述单元主体部件进行热交换的所述冷却板部件,并且在内部容纳有多个所述二次电池,
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中的与所述导热部件接触的下部面形成有凹陷的面增加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增加槽部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形成为非对称形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增加槽部的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一侧连接的另一侧形成为第二曲率半径,并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彼此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增加槽部中,当所述单元主体部件安装并结合到涂覆于所述冷却板部件上的导热部件上时,形成最初与涂覆在所述冷却板部件上的导热部件接触的一侧的第一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面增加槽部,在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有圆弧部,并且形成所述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小于形成所述面增加槽部的曲率半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面增加槽部,从而容纳所述导热部件,并且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所述冷却板部件相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板部件中形成有面增加接头部,所述面增加接头部在安装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部分突出形成,并且至少一部分插入在所述面增加槽部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增加接头部以与所述面增加槽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突出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增加接头部在所述单元主体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以小于所述面增加槽部的宽度形成。
CN202010814977.2A 2019-08-13 2020-08-13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Active CN112397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98782A KR20210019760A (ko) 2019-08-13 2019-08-13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KR10-2019-0098782 2019-08-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7835A true CN112397835A (zh) 2021-02-23
CN112397835B CN112397835B (zh) 2024-03-26

Family

ID=74239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4977.2A Active CN112397835B (zh) 2019-08-13 2020-08-13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476516B2 (zh)
KR (1) KR20210019760A (zh)
CN (1) CN112397835B (zh)
DE (1) DE1020201213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884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11639A (ko) * 2019-07-23 2021-02-02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7259721B2 (ja) * 2019-12-02 2023-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6941A (ja) * 2000-03-13 2001-09-21 Osaka Gas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040157115A1 (en) * 2003-02-11 2004-08-12 Bouffard Richard L. Battery cell with improved pressure relief vent
JP2007180091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液冷式ヒートシンク
US20080251066A1 (en) * 2005-10-12 2008-10-16 Ferdinando Tessarolo Solar Radiator
KR20120095703A (ko) * 2011-02-21 2012-08-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판이 구비된 각형 이차전지
KR20130142561A (ko) * 2012-06-20 2013-12-3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구조
WO2014137017A1 (ko) * 2013-03-08 2014-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라운드 코너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CN104282849A (zh) * 2013-07-05 2015-01-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80254510A1 (en) * 2015-11-23 2018-09-06 Lg Chem, Ltd. Curved battery cell having less structure stra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208045659U (zh) * 2016-12-06 2018-11-02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US20180331336A1 (en) * 2016-08-18 2018-11-15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CN109994798A (zh) * 2017-12-26 2019-07-09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38744A1 (ja) * 2018-01-10 2019-07-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部材、放熱部材、半導体装置、及び複合部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86739A (ko) 2005-01-27 2006-08-01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폴더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개폐장치 및 그 이동통신단말기
KR101264430B1 (ko) 2006-09-08 2013-05-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의 파우치
KR101779156B1 (ko) 2014-12-16 2017-09-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852412B2 (ja) * 2017-01-20 2021-03-31 Tdk株式会社 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56941A (ja) * 2000-03-13 2001-09-21 Osaka Gas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040157115A1 (en) * 2003-02-11 2004-08-12 Bouffard Richard L. Battery cell with improved pressure relief vent
US20080251066A1 (en) * 2005-10-12 2008-10-16 Ferdinando Tessarolo Solar Radiator
JP2007180091A (ja) * 2005-12-27 2007-07-12 Sumitomo Light Metal Ind Ltd 液冷式ヒートシンク
KR20120095703A (ko) * 2011-02-21 2012-08-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안전판이 구비된 각형 이차전지
KR20130142561A (ko) * 2012-06-20 2013-12-30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구조
WO2014137017A1 (ko) * 2013-03-08 2014-09-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라운드 코너를 포함하는 전극조립체
CN104282849A (zh) * 2013-07-05 2015-01-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20180254510A1 (en) * 2015-11-23 2018-09-06 Lg Chem, Ltd. Curved battery cell having less structure strai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80331336A1 (en) * 2016-08-18 2018-11-15 Lg Chem, Ltd. Battery module
CN208045659U (zh) * 2016-12-06 2018-11-02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CN109643768A (zh) * 2016-12-06 2019-04-16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模块
CN109994798A (zh) * 2017-12-26 2019-07-09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WO2019138744A1 (ja) * 2018-01-10 2019-07-18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複合部材、放熱部材、半導体装置、及び複合部材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884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和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21370A1 (de) 2021-02-18
US20230006278A1 (en) 2023-01-05
US20210050638A1 (en) 2021-02-18
KR20210019760A (ko) 2021-02-23
US11476516B2 (en) 2022-10-18
CN112397835B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35823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916244B2 (en)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partition member
US11984567B2 (en) Battery module
CN112397835B (zh)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KR102523098B1 (ko) 이차 전지 및 이를 포함한 배터리 모듈
KR102058194B1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170140693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CN112787013A (zh) 电池单元容纳部及包括该电池单元容纳部的电池模块
KR20210077416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220030545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09845024B (zh) 电池系统和包括其的电动车辆
CN112350011A (zh) 电池模块
US11264668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structure
KR20210042710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200063059A (ko) 파우치형 배터리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배터리 팩
JP2023537015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含む電池パック
JP7049548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US20220238934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10063245A (ko) 배터리 모듈
KR20220114801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14930616A (zh) 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38305A (zh) 电池模块
KR20210011641A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CN112366383B (zh) 二次电池及包括该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
US11996567B2 (en) Batter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6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after: Sk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Applicant before: SK INNOVATION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