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5588A -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5588A
CN112395588A CN202011251003.4A CN202011251003A CN112395588A CN 112395588 A CN112395588 A CN 112395588A CN 202011251003 A CN202011251003 A CN 202011251003A CN 112395588 A CN112395588 A CN 1123955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user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10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渡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en Ye Hardwar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en Ye Hardwar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en Ye Hardwar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en Ye Hardwar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10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55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55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55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G06F21/445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by mutual authentication, e.g. between devices or prog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包括认证服务器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网络信号标识模块、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用户是被服务器主体模块、服务器制备用户模块,其特征在于,用户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入端、网络信号标识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认证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服务主体的输入端连接,该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更加方便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可为更深层次的智能场景提供基础的识别信息作为辅助,从而拓展更多的智能场景,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移动互联网智能场景,过多的依赖二维码以及其他近场通讯等识别硬件,这限制了实际的智能场景的运用,同时被动性识别也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现阶段在扫码支付的环节中,用户识别商户付款的入口都是通过手机摄像头扫取指定参数的二维码,进行付款操作,而如果要优化体验流程需要借助例如NFC或人脸识别等智能硬件的支撑,这不利于智能场景的优化普及,同时在整个使用移动互联网场景中,都仅仅只是体现在用户去识别线下服务主体的单向过程,如果让服务主体识别用户大部分都是通过用户自主提供信息,这样传统的过程,例如用户在简单环境下购票进场的过程中,都是以出示订单中心的二维码或者订单编号进场,通过本发明就可以通过在用户识别出服务主体后,在反向将当前用户的信息推送给服务主体,同时核销该用户的订单详情,做到快速检票通过,减少用户端的操作流程与服务主体的核销过程。由于一般的移动互联网识别过程,依赖以服务主体提供的二维码、人脸识别或者需要双方都用对应的识别硬件设备,而且无法让服务主体在用户未主动识别的情况下,获取当前用户的信息,在操作体验上和服务过程都相对繁琐,同时基于硬件成本的限制上,无法开展更多的智能场景服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系统,包括认证服务器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网络信号标识模块、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用户是被服务器主体模块、服务器制备用户模块,用户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入端、网络信号标识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认证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服务主体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包括用户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获取服务主体发射的网络信号特征标识步骤,根据此标识通过服务器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唯一认证的主体信息,并快速精准提供该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在用户识别的过程中,让服务主体识别出用户信息,快速确认与提供服务。
优选的,所述服务主体网络信号标识可以是WIFI、5G、AP或者是其他可被移动端识别出的网络发射装置,其标识不仅可用网络信号的名称标识,亦可是发射设备的物理地址等其他识别标识,此标识与服务主体所注册认证的标识是独立唯一性的标识。
优选的,用户移动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可穿戴式设备等带有网络识别功能的智能硬件。
优选的,服务主体包括实际运营的商业主体或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线下智能服务设备、无人服务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服务设备。
优选的,服务主体在服务器预先通过主体信息认证的,并且通过服务器生成唯一性质的标识,此标识绑定了当前服务主体的服务信息,再通过设备设定对外提供网络识别标识。
优选的,用户根据特征标识获取服务主体的标识信息从而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
优选的用户端的主体信息可以是在各个应用平台中的用户所创建的个人平台信息,以其作为服务主体识别用户的主体信息其所关联的服务器亦可为第三方平台。
优选的,提供双向识别的过程可依赖网络信号强度作为服务主体的选取条件,同时此识别结果并非是最终结果亦可将此结果作为更深层次的智能场景提供基础的识别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如快捷用户确认,从而拓展更多的智能场景,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优选的,用户使用获得的服务主体的主体信息,并获得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入口,此服务入口可以是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服务主体所创建的具体服务内容。
优选的,在用户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信息的过程中,同时在服务器上服务主体被推送当前网络识别环境中的用户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服务主体在用户活动的对应网络平台中,获取当前用户在该平台的活动信息以提供所需的服务。
优选的,服务主体感知用户的过程不一定是在用户主动触发的前体下,亦是用户特定的服务场景中,在用户识别的过程中被推送到出用户的特定信息。
优选的,用户识别服务主体是方便用户获取唯一认证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但用户被识别的过程,是根据用户在各个平台上的活动在具体场景中被服务主体识别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用户移动设备中内置的如WIFI等网络连接功能获取服务主体设定的唯一认证加密信息,并以此信息作为唯一标识,通过服务器获取服务主体信息最终达到让用户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的信息,同时通过用户识别的过程让服务主体感知当前用户,并且为当前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突破了硬件识别的成本限制跟便捷性,让识别系统通过简单方便的实施方式即大大提高识别的便捷性同时实现进一步的智能化,并且提供了反向识别的解决方案,拓展了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更加方便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可为更深层次的智能场景提供基础的识别信息作为辅助,从而拓展更多的智能场景,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的用户识别服务器主体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的服务器主体识别用户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系统,包括认证服务器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网络信号标识模块、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用户是被服务器主体模块、服务器制备用户模块,用户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入端、网络信号标识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认证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服务主体的输入端连接。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包括用户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获取服务主体发射的网络信号特征标识步骤,根据此标识通过服务器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唯一认证的主体信息,并快速精准提供该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在用户识别的过程中,让服务主体识别出用户信息,快速确认与提供服务。
所述服务主体网络信号标识可以是WIFI、5G、AP或者是其他可被移动端识别出的网络发射装置,其标识不仅可用网络信号的名称标识,亦可是发射设备的物理地址等其他识别标识,此标识与服务主体所注册认证的标识是独立唯一性的标识。
用户移动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可穿戴式设备等带有网络识别功能的智能硬件。
服务主体包括实际运营的商业主体或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线下智能服务设备、无人服务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服务设备。
服务主体在服务器预先通过主体信息认证的,并且通过服务器生成唯一性质的标识,此标识绑定了当前服务主体的服务信息,再通过设备设定对外提供网络识别标识。
用户根据特征标识获取服务主体的标识信息从而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
用户端的主体信息可以是在各个应用平台中的用户所创建的个人平台信息,以其作为服务主体识别用户的主体信息其所关联的服务器亦可为第三方平台。
提供双向识别的过程可依赖网络信号强度作为服务主体的选取条件,同时此识别结果并非是最终结果亦可将此结果作为更深层次的智能场景提供基础的识别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如快捷用户确认,从而拓展更多的智能场景,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用户使用获得的服务主体的主体信息,并获得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入口,此服务入口可以是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服务主体所创建的具体服务内容。
在用户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信息的过程中,同时在服务器上服务主体被推送当前网络识别环境中的用户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服务主体在用户活动的对应网络平台中,获取当前用户在该平台的活动信息以提供所需的服务,服务主体感知用户的过程不一定是在用户主动触发的前体下,亦是用户特定的服务场景中,在用户识别的过程中被推送到出用户的特定信息,用户识别服务主体是方便用户获取唯一认证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但用户被识别的过程,是根据用户在各个平台上的活动在具体场景中被服务主体识别出,通过用户移动设备中内置的如WIFI等网络连接功能获取服务主体设定的唯一认证加密信息,并以此信息作为唯一标识,通过服务器获取服务主体信息最终达到让用户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的信息,同时通过用户识别的过程让服务主体感知当前用户,并且为当前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突破了硬件识别的成本限制跟便捷性,让识别系统通过简单方便的实施方式即大大提高识别的便捷性同时实现进一步的智能化,并且提供了反向识别的解决方案,拓展了智能化的应用场景,更加方便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可为更深层次的智能场景提供基础的识别信息作为辅助,从而拓展更多的智能场景,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系统,包括认证服务器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网络信号标识模块、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用户是被服务器主体模块、服务器制备用户模块,其特征在于,用户模块的输出端与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入端、网络信号标识模块、服务主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用户获取唯一标识模块的输出端与认证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认证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服务主体的输入端连接。
2.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户通过移动智能设备获取服务主体发射的网络信号特征标识步骤,根据此标识通过服务器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唯一认证的主体信息,并快速精准提供该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并且在用户识别的过程中,让服务主体识别出用户信息,快速确认与提供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主体网络信号标识可以是WIFI、5G、AP或者是其他可被移动端识别出的网络发射装置,其标识不仅可用网络信号的名称标识,亦可是发射设备的物理地址等其他识别标识,此标识与服务主体所注册认证的标识是独立唯一性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移动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可穿戴式设备等带有网络识别功能的智能硬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主体包括实际运营的商业主体或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制于线下智能服务设备、无人服务智能终端、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服务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主体在服务器预先通过主体信息认证的,并且通过服务器生成唯一性质的标识,此标识绑定了当前服务主体的服务信息,再通过设备设定对外提供网络识别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根据特征标识获取服务主体的标识信息从而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端的主体信息可以是在各个应用平台中的用户所创建的个人平台信息,以其作为服务主体识别用户的主体信息其所关联的服务器亦可为第三方平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提供双向识别的过程可依赖网络信号强度作为服务主体的选取条件,同时此识别结果并非是最终结果亦可将此结果作为更深层次的智能场景提供基础的识别信息作为辅助信息如快捷用户确认,从而拓展更多的智能场景,开拓新的市场需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使用获得的服务主体的主体信息,并获得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入口,此服务入口可以是在各个网络平台上服务主体所创建的具体服务内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识别出当前服务主体信息的过程中,同时在服务器上服务主体被推送当前网络识别环境中的用户信息,并且根据当前服务主体在用户活动的对应网络平台中,获取当前用户在该平台的活动信息以提供所需的服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服务主体感知用户的过程不一定是在用户主动触发的前体下,亦是用户特定的服务场景中,在用户识别的过程中被推送到出用户的特定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识别服务主体是方便用户获取唯一认证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但用户被识别的过程,是根据用户在各个平台上的活动在具体场景中被服务主体识别出。
CN202011251003.4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Pending CN1123955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1003.4A CN112395588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1003.4A CN112395588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5588A true CN112395588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00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1003.4A Pending CN112395588A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5588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347A (zh) * 2011-12-28 2012-04-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认证方法
CN103078875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智能设备双向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414746A (zh) * 2013-07-05 2013-11-27 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
CN105162846A (zh) * 2015-08-10 2015-12-16 深圳市联信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识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10876142A (zh) * 2018-09-02 2020-03-10 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识的wifi认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347A (zh) * 2011-12-28 2012-04-0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移动互联网接入认证方法
CN103078875A (zh) * 2013-01-31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种智能设备双向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414746A (zh) * 2013-07-05 2013-11-27 深圳市天朗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网络交互的实现方法及其识读器和网络服务器
CN105162846A (zh) * 2015-08-10 2015-12-16 深圳市联信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身份识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10876142A (zh) * 2018-09-02 2020-03-10 中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标识的wifi认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4879B (zh) 生物识别考勤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70109740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ducting Payment Transactions
US8351917B2 (en) Method of activating a device
CN116304138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048695A (ko) 인증시스템, 인증방법 및 인증서버
CN105554003A (zh) 启用车载云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82570A (zh)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与机动车中央计算单元的自动耦合方法
CN113784337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系统
JP2017102842A (ja) 本人認証システム、本人認証用情報出力システム、認証サーバー、本人認証方法、本人認証用情報出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50121689A (ko) 가상 콜센터 운영 방법
CN105991825A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395588A (zh) 一种基于网络标识的双向识别解决方案与系统
CN103476141A (zh) 一种移动终端间传输文件的方法和系统
US964801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on-contact radio frequency detection and automatic establishment of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04331649A (zh) 基于网络连接的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7454557B (zh) 一种路由器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11104657A (zh) 身份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平台、用户终端和应用终端
JP7323639B2 (ja)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情報端末、表示装置、および無線接続方法
CN111373709A (zh) 终端配对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CN109246674B (zh) 应用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713680A (zh) 移动终端呼叫传递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70098362A (ko) 코드이미지를 이용한 역방향 결제 방법
CN105554685B (zh) 一种汽车互联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654290B (zh) 一种终端与智能密码钥匙通信的方法、网关、终端及系统
KR101514153B1 (ko) 바이오 정보 분산 처리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서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