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6226A -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6226A
CN112386226A CN202011108821.9A CN202011108821A CN112386226A CN 112386226 A CN112386226 A CN 112386226A CN 202011108821 A CN202011108821 A CN 202011108821A CN 112386226 A CN112386226 A CN 112386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background server
information
user mobi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88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6226B (zh
Inventor
舒咬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1110882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6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6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6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62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62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15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telemetry system
    • A61B5/0022Monitoring a patient using a global network, e.g. telephone networks, inte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8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mounted on external non-worn devices, e.g. non-medical devices
    • A61B5/6898Portable consumer electronic devices, e.g. music players, telephones, tablet compu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69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for 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bacteria, viruses
    • G01N33/56983Viruses
    • G01N33/56988HIV or HTLV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6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blood sugars, e.g. galacto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Diabet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IDS & HIV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含检测仪主机、用户移动终端、以及后台服务器,检测仪主机用于对被测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用户移动终端,接收被测样品的类型信息,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接收被测样品类型信息,以及检测结果,并根据类型信息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诊断结果,并将诊断结果返回用户移动终端;用户移动终端,接收后台服务器返回的诊断结果;疾病报告通讯模块,根据诊断结果的情况,将传染病阳性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发明是定位于家庭的基于手机APP和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锁定传染源。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快速定量检测仪及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能够实现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目的的、定位于家庭、或者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医务室的一种即时检测仪(POCT、point-of-care testing)以及预防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传染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已经被公认为人类死亡的主因,而大部分死亡是早期检测缺乏所致。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公众对早期(居家)诊断、隔离和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
近来,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带来巨大的医疗卫生压力、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阻碍。病毒检测技术在防疫工作中,对于阻碍疫情蔓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病毒检测贯穿于疾病早期筛查、病中确认、治愈确认等病情发展各个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检测,需要在医院进行,存在交叉感染,费用高、排队时间长、患者体验差等诸多问题。
POCT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技术,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测(bedside 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临床检验师来进行,是在采样现场即刻进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实验室检验时的复杂处理程序,快速得到检验结果的一类新方法,使得病患者在家就能实现疾病的检测,避免了去医院的诸多问题。因此,POCT技术在新冠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也成为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
然而,现有的POCT的新冠病毒检测技术还不能完全实现在家检测,而且不具备传染病信息以及疫情信息及时上报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定位于家庭的基于手机APP和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以及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包含检测仪主机、用户移动终端、以及后台服务器,其中,检测仪主机,用于对被测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后台服务器,用户移动终端,接收被测样品的类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用于从网络接收用户移动终端发来的被测样品类型信息,以及从网络接收检测结果,并根据该被测样品类型信息对该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诊断结果,并通过网络将诊断结果返回用户移动终端;用户移动终端,从网络接收后台服务器返回的诊断结果;用户移动终端或后台服务器还包括疾病报告通讯模块,用户移动终端或后台服务器根据诊断结果的情况,将传染病阳性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所述被测样品所采用的试纸上,设置有标明批次的标记,通过用户移动终端采集该标记,得到批次信息,后台服务器中存储有多个与批次信息对应的标准曲线,后台服务器根据批次信息更新标准曲线,后台服务器利用标准曲线将检测结果映射为检出值,进而将检出值与阈值比较得到所述诊断结果。
进一步的方案为,当所述用户移动终端或者后台服务器收到诊断结果为呈阳性传染性疾病的确诊数据时,疾病报告通讯模块,将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诊断结果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检测仪主机,用于对被测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所述用户移动终端,通过网络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
还提出了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步骤31,用户移动终端接收被测样品的类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步骤32,用户移动终端控制检测仪主机对被测样品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控制检测仪主机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步骤33,用户移动终端,从网络接收后台服务器返回的诊断结果;步骤34,用户移动终端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性地将阳性的传染性诊断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步骤32中,用户移动终端从检测仪主机接收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联系信息;所述检测结果包括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的信号值。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步骤34,具体包括当所述用户移动终端收到诊断结果为呈阳性的传染性疾病时,将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诊断结果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所述诊断结果包括病原信息。
进一步的方案为,在所述被测样品所采用的试纸上,设置有标明批次的标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4,通过用户移动终端采集该标记,得到批次信息,将批次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中存储有多个与批次信息对应的标准曲线,后台服务器根据批次信息更新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将检测结果映射为检出值,进而将检出值与阈值比较得到所述诊断结果。
进一步的方案为,其特征在于,用户移动终端中安装有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用于对所述步骤32中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以及对步骤34中的诊断结果进行显示,所述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还提供试纸类型的选择功能。
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试纸类型包括传染性疾病检测试纸、非传染性疾病检测试纸,Covid-19病毒检测试纸。本发明,能够基于手机APP的家用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即高灵敏定量POCT(point-of-care testing))定位于家庭,也适用于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既可以降低整体医疗费用;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传染源爆发的时空,及时地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扩散;更适用于救护车、急救室及临床的快速诊断和患者预后处理。仪器提供的定量指标性数据方便临床医生及时判断医疗方案的准确性及评估治疗效果。另外,可以实现允许患者根据症状选择所需要的试纸类型,从而实现一机多用。应用领域可以涵盖所有的快速定量检测行业,除医学领域外,食品安全、出入境检验检疫、毒品鉴定等也适用。最后,还通过在后台服务器中设置多个诊断标准曲线,实现了批件差的校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带有批次信息的试纸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手机侧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软件系统架构图;
图5为本发明检测仪主机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诊断标准曲线示意图;
图7A为现有技术中各批次试纸导致诊断误差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的各批次试纸的的诊断标准曲线差异图;
图8为本发明中移动终端提供的试纸选择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包含POCT检测仪主机11、用户移动终端12、以及后台服务器2,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心服务器3。检测仪主机11、用户移动终端12位于家庭、单位、学校、卫生院等工作站1。后台服务器2,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心服务器3位于远程端。
检测仪主机11,对被测样品13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12,由用户移动终端转发到后台服务器2或不通过用户移动终端12而直接发送到后台服务器2,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被检测的项目呈阳性还是阴性,或者具体的指标程度,作为诊断结果。
检测仪主机11的一种示例的基本原理与ZL201210269298.7、或者CN2019104832724中所记载的定量检测仪器的检测原理相同,首先从用户采集生物样本(例如血液)作为分析物,将分析物滴入胶体金试纸中进行层析检测,从而得到了被测样品13,将被测样品13从检测仪主机11的插口111插入检测仪主机11中,检测仪主机11通过光电扫描检测技术,对试纸上反射的累积光强度信号进行生物信号的定量检测,得到检测结果,该信号表征了被分析物的标量数值大小X,也称作信号值。被测样品例如可以是新冠病毒的IgM/IgG抗体联合检测胶体金试纸条。
当然,检测仪主机11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检测仪,例如采用生物传感器的检测仪。
检测仪主机11对被测样品13进行检测并得到检测结果之后,将该检测结果直接发送到后台服务器2进行分析,或者先发送到用户移动终端12,用户移动终端12作为中介再将该检测结果发送到后台服务器2进行分析。
检测仪主机11可检测的试纸类型,包括传染病试纸条13A、非传染病试纸条13B等等。当用户出现某些症状时,可以根据经验、或者通过查询判断可能是何种疾病、并获知应当使用哪种试纸条进行测试。例如当用户出现发热例如发热、乏力,并根据接触史或者通过手机APP查询判断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可以选择新冠病毒检测试纸,对唾液、血液等体液进行采集,然后利用试纸对体液进行检测,并将试纸放入检测仪主机11中进行定量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又比如还可以对一些非传染类疾病进行检测,如果用户具有糖尿病史,需要经常性地对血糖进行检测,只需要用户在家采集一点指血,选用相应类型的试纸,即可完成血糖的检测。
用户移动终端12,例如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用户移动终端12从网络接收后台服务器2返回的诊断结果。并对诊断结果进行显示。用户移动终端还可以从检测仪主机接收检测结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直观的显示。用户移动终端还具有设置、录入试纸批次信息,采集用户信息、选择试纸类型的功能。
可以通过GPS、北斗传感器、WIFI定位等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扫描试纸上带有的二维码、条形码等标记,来录入试纸批次信息,还可以在用户注册、登录时采集用户的身份信息,或者通过人脸识别等手段进行身份信息的采集;选择试纸类型的功能,包括向用户提供选项,以在多种不同类型的试纸中,选择所要使用的试纸,如图8所示,例如包括血糖试纸、Covid-19试纸、血常规试纸、艾滋病毒试纸、咽拭子等等。用户可以在便携式终端12中的APP中进行操作,以向检测仪主机11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检测仪主机11的工作,例如控制检测仪的打开、关闭、开始检测、设置试纸条的类型等操作。由于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提供了试纸类型选择功能,从而后台服务器能够知晓所选择的是哪种试纸,并选择对应的诊断标准曲线,从而本发明能够对多种试纸、多种病原进行检测,丰富了检测功能,实现了一机多用。
用户移动终端12与检测仪主机11之间的通信连接优选为Wifi、蓝牙或者Zigbee形式的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方式,以使得检测仪主机11与便携式终端12二者在无线网络信号差、未找到Wifi的情况下通过USB、IEEE1394、音频线等有线连接方式进行备用连接,确保信号传输质量。
后台服务器2,可从检测仪主机11直接接收检测结果,也可以通过用户移动终端12的中介作用接收该检测结果。由于不同的试纸类型,对应不同的诊断标准曲线,因此后台服务器2,需要根据用户移动终端12发送来的被测样品类型信息(例如血糖试纸、Covid-19试纸、血常规试纸、艾滋病毒试纸)来调取不同的诊断标准曲线,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诊断结果,并通过网络将诊断结果返回用户移动终端12。诊断结果包括病原信息,例如是哪种类型的病毒(Covid-19,还是流感)、或者细菌。试纸类型信息可以通过用户移动终端12由用户输入、或者可以由用户移动终端12通过扫描试纸13上的标记信息来自动录入。例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血糖诊断标准曲线示意图。横坐标x轴表征检测仪主机11检测得到的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的信号值,纵坐标y轴表征检出值,例如被测病毒的浓度、细菌数量,二者之间通过诊断标准曲线S来将信号值X映射为检出值Y,进而后台服务器2将检出值Y与阈值Th进行比较,即可判断检测结果为阳性还是阴性。而后,后台服务器2将阳性、阴性的检测结果反馈给移动终端12,以及在判断为阳性的传染性疾病时,将检测结果上报CDC。
便携式用户移动终端12或后台服务器2还包括疾病报告通讯模块,当得到便携式终端或者服务器收到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结果时,将用户信息以及诊断结果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用户移动终端12,或后台服务器2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性地将阳性诊断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例如上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3的数据中心,也可以发送到政府的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诊断包括病原信息,例如是哪种类型的病毒(Covid-19,还是流感)、或者细菌。具体地,当用户进行Covid-19检测得到阳性结果时,用户移动终端12或者后台服务器2,会将诊断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号、位置或住址、联系方式等)作为病例信息上传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3的数据中心,从而及时地上报病例信息,方便相关工作部门快速对患者进行隔离。
本发明中的检测仪主机11,不需要显示、诊断部件,仅需要包含对试纸进行检测、以及将检测结果进行发送的通信连接功能即可。本发明的检测仪主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医用检测仪来说,省去了显示、分析功能,将结果分析功能设置在云端,使得检测仪主机的结构得到了精简,更加的便携,适合与家庭使用,也适用于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医务室,适用于广泛的普通消费者。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来说,更加具有突出的效果,避免用户去医院检测发生交叉感染以及病毒的扩散,而且能够方便快捷地上报病例信息,使得CDC能够快速掌握传染病发病信息。另外,本发明的检测仪主机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疾病,适应范围广。
实施例2
发明人发现,在试纸的生产过程中,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试纸,由于原料成分、生产环境具有差异,导致相同的待检测血液样品,在不同批次的层析试纸上反应得到的结果会存在偏差,进而用定量检测仪进行定量检测得到的检测结果,也就是信号值(例如:检测仪主机11荧光检测结果)会存在差异、进而服务器的诊断结果也会存在差异。
如图7A所示,例如2019.1月生产了①批次试纸、2019.6生产了②批次试纸以及2020.3生产了③批次试纸,血液样品在不同批次的试纸进行检测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结果,从而检测仪主机11会检测到不同的信号值X1、X2、X3,如果用同一个标准曲线进行映射,会得到不同的检出值Y1、Y2、Y3。进而在阳性、阴性的诊断中,不同的检出值Y1、Y2、Y3与阈值Th比较时,会出现结果不唯一的问题,也就是说,同一信号值的血液样品在采用不同批次的试纸进行检测时,会得出不同的阴性、阳性的诊断结论,这显然不符合要求。实施例2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如图7B所示,本发明在后台服务器2中为不同批次的试纸存储了各自相应的诊断标准曲线,这些诊断标准曲线在试纸出厂时即已经通过实验测试好,能够将荧光检测结果与待测物中的病毒数量、血糖浓度等检测值进行良好的对应。其次,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试纸13上,试纸13包括生物样本注入窗口131,信号显示窗口132,以及批次信息标记133(例如优选为二维码、条形码等)。另外,试纸类型信息也可以一并记录在批次信息标记133中,通过一次扫码可以同时获得批次信息以及试纸类型信息。
在诊断检测过程中,用户操作手机扫描二维码、条形码等标记,来录入试纸的批次信息,服务器2根据批次信息(以及病原信息),自动更新标准曲线,选择对应该批次的诊断标准曲线,使用更新后的标准曲线来做信号值与检出值的映射,并进而与阈值Th进行比较,以得到精确的诊断结果,实现了批间差的校准,改进了定量检测结果。
实施例3
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实施例1中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手机侧实现疾病预防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步骤31,用户移动终端12接收被测样品的类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步骤32,用户移动终端12控制检测仪主机11对被测样品13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控制检测仪主机12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检测结果可以是从检测仪主机11直接发送到后台服务器2,也可以是用户移动终端12从检测仪主机11接收检测结果,再通过网络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步骤33,用户移动终端12,从网络接收后台服务器返回的诊断结果,
步骤34,用户移动终端12或后台服务器2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性地将诊断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联系信息。包括当诊断结果表明传染病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将所述用户信息以及诊断结果上传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
在所述被测样品所采用的试纸13上,设置有标明批次的标记,包括步骤35,通过用户移动终端12采集该标记,得到批次信息,并根据批次信息更新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的映射得到所述诊断结果。
用户移动终端12中安装有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用于对所述步骤31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以及对步骤32中的诊断结果进行显示,所述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还提供试纸类型的选择。所述试纸类型包括传染性疾病检测试纸、非传染性疾病检测试纸,例如Covid-19病毒检测试纸、
实施例4
图4为本发明的软件系统架构图。
用户移动终端12用于控制命令发起和检测结果展示,后台服务器端2用于客户端软件支撑、系统算法和测试项目更新等。
用户移动终端12实现以及手机对检测仪主机的控制。用户移动终端12使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这种方式不需要单独为IOS和Android分别开发客户端程序,省去不同系统和不同机型的适配工作,客户也不需要另外安装手机软件,使用微信更便捷。
用户移动终端12仅做检测过程的启停控制,不参与实际的检测过程,只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显示。用户移动终端负责检测试纸类型的选择,可以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或者通过扫描试纸条上的二维码来识别。当用户不清楚采用何种测试试纸时,用户移动终端还提供试纸类型推荐、查询功能,用户将自身的身体状况信息、症状输入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中,后台服务器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或者智能匹配,从而返回初步诊断的疾病类型、并给出适应的试纸类型,以指导用户从所购买的多种试纸中确定所采用的试纸。试纸类型的信息可以用过下拉菜单的方式手动输入,也可以通过试纸上的二维码等扫描自动输入。
用户移动终端12同时用来接收厂家的消息推送,比如新产品信息、使用手册、检测结果建议等。用户移动终端12例如手机可以保存历史检测结果,方便进行长期的健康状态跟踪。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中也可以建立在线商城,用于客户购买试纸等易耗品。
后台服务器端用于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的服务功能支撑,根据微信的开发接口要求,提供相应的功能。服务器端可以上传最新的检测算法和检测仪主机系统固件,用于设备的升级工作。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下载更新内容,推送到检测仪主机完成升级。检测仪主机也可以直接从服务器获取升级数据,完成系统的升级更新操作。服务器端提供Web页面,用于系统管理、算法和固件上传功能。
前期研发调试,需要开发PC端软件或浏览器Web界面,用于局域网内的算法和控制调试,实现检测数据的读取和保存,算法上传和更新。
检测仪主机通过通信连接从便携式终端中接收控制信号,以在便携式终端的控制下进行工作。
检测仪主机控制板使用ARM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运行Linux操作系统,运行C/C++等程序,所有控制功能和算法都在主机上运行,PC或用户移动终端仅做数据展示。检测数据分析程序使用Fortran实现,Fortran算法编译为Arm Linux平台,在主机上运行。开发调试时,可以通过PC软件/浏览器更新主机的算法程序。调试时,也可以将检测数据发送到PC机,在PC机上做算法调试,最终调试完成后,可以将Fortran代码使用C/C++实现,再固化到检测仪主机中。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检测仪主机的电路框图。检测仪主机11由电机系统、电池供电、控制主板、光学系统和传感器组成,收到用户移动终端12发出的检测命令后,能够独立完成检测过程控制,数据分析计算,检测结果存储等工作。检测仪主机对外有USB接口用于充电,LED指示灯用于状态指示,一个按键用于系统的开关机和网络配置。
检测仪主机11由单节3.7V 18650锂电池供电,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充电,锂电池经过电源电路转换,产生5V、3.3V、1.2V等系统电压,分别为电机、传感器、控制器提供电源。电机系统由滑块、微型步进电机和电机驱动组成,控制主板通过电机驱动电路产生精细的电脉冲信号,电脉冲信号施加到步进电机转换为角位移,与电机轴连接的丝杆带动滑块做精确的水平位移。通过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的角度,实现滑块上的试纸条相对于传感器的位置控制,传感器以固定间隔对试纸条进行数据采样。控制主板由ARM处理器、存储FLASH、驱动电路和通信电路等组成,ARM处理器运行Linux系统,FLASH用于存储系统文件和检测数据,驱动电路用于电机控制、系统指示灯控制、提示音控制等。控制主板包含Wifi模组,通过Wifi连接无线路由器,与用户移动终端12在局域网内实现通信。控制主板与传感器通过串行接口相连,向传感器发送配置信息和采集命令,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通过串行接口返回给控制主板。
检测仪主机11对外有一个按键,用于开关机操作,长按开机,再次长按实现关机。同时此按键作为功能键,用于启动Wifi网络配置功能。主机开机之后,快速双击按键,此时主机指示灯闪烁,系统进入网络配置模式,用于为主机配置Wifi的连接信息。如果此时长按按键关机,则系统依旧使用以前配置的信息,如果通过手机配置网络成功,则存储新的Wifi连接信息。配置网络成功后,指示灯恢复正常,系统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检测仪主机11配置一个双色LED作为指示灯,正常开机后,指示灯为红色,表示系统开机,但未联网;Wifi连接成功后,指示灯变为绿色闪烁,表示等待与手机连接;用户移动终端12启动后,通过Wifi与检测仪主机建立连接,此时指示灯变为绿色常亮,表示系统连接成功。当检测仪主机进入网络配置模式时,指示灯变为红色闪烁,指示正在等待配置网络,配置完成后,指示灯变为红色常亮,Wifi连接成功后,指示灯变为绿色闪烁,与用户移动终端12连接成功后变为绿色常亮。
检测仪主机11通过Wifi与用户移动终端12进行通信,主机配置完网络后,Wifi通过路由器DHCP分配IP地址,用户移动终端手机12需要与检测仪主机11在同一Wifi网络下。检测仪主机11第一次运行时,内部没有网络配置信息,通过按键启动网络配置模式,此时处理器控制Wifi模块进入监听模式,此时用户移动终端12打开网络配置界面,根据软件提示,输入连接的Wifi名称和Wifi密码,启动配置,此时检测仪主机11探测出手机使用的Wifi频道,同时接收Wifi配置信息。处理器将配置信息存储到FLASH,同时设置Wifi模块到联网模式,通过路由器名称和密码进行联网。检测仪主机联网后,用户移动终端12通过自动探测程序,无需用户移动终端输入检测仪主机的IP地址,自动识别局域网内的检测仪主机,识别后自动建立连接。检测仪主机11能够持久保存网络配置,下次开机时无需重复设置。
检测仪主机11控制板使用ARM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运行Linux操作系统,运行C/C++等程序,所有控制功能和算法都在主机上运行,PC或用户移动终端仅做数据展示。检测数据分析程序使用Fortran实现,Fortran算法编译为Arm Linux平台,在主机上运行。开发调试时,可以通过PC软件/浏览器更新主机的算法程序。调试时,也可以将检测数据发送到PC机,在PC机上做算法调试,最终调试完成后,可以将Fortran代码使用C/C++实现,再固化到检测仪主机11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检测仪主机(11)、用户移动终端(12)、以及后台服务器(2),其中,
检测仪主机(11),用于对被测样品(13)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用户移动终端(12),接收被测样品的类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后台服务器(2),用于从网络接收用户移动终端(12)发来的被测样品类型信息,以及从网络接收检测结果,并根据该被测样品类型信息对该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诊断结果,并通过网络将诊断结果返回用户移动终端(12);
用户移动终端(12),从网络接收后台服务器(2)返回的诊断结果;
用户移动终端(12)或后台服务器(2)还包括疾病报告通讯模块,用户移动终端(12)或后台服务器(2)根据诊断结果的情况,将传染病阳性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
在所述被测样品所采用的试纸上,设置有标明批次的标记,
通过用户移动终端(12)采集该标记,得到批次信息,后台服务器中存储有多个与批次信息对应的标准曲线,后台服务器(2)根据批次信息更新标准曲线,后台服务器(2)利用标准曲线将检测结果映射为检出值,进而将检出值与阈值比较得到所述诊断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用户移动终端(12)或者后台服务器(2)收到诊断结果为呈阳性传染性疾病的确诊数据时,疾病报告通讯模块,将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诊断结果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主机(11),用于对被测样品(13)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检测结果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用户移动终端(12),所述用户移动终端,通过网络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4.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用户移动终端(12)接收被测样品的类型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网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步骤32,用户移动终端(12)控制检测仪主机(11)对被测样品(13)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控制检测仪主机(11)将该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步骤33,用户移动终端(12),从网络接收后台服务器(2)返回的诊断结果;
步骤34,用户移动终端(12)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性地将阳性的传染性诊断结果以及用户信息发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2中,用户移动终端(12)从检测仪主机(11)接收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后台服务器(2);
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联系信息;
所述检测结果包括荧光定量分析结果的信号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具体包括当所述用户移动终端(12)收到诊断结果为呈阳性的传染性疾病时,将用户信息以及所述诊断结果发送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所述诊断结果包括病原信息。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被测样品所采用的试纸上,设置有标明批次的标记,
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4,通过用户移动终端(12)采集该标记,得到批次信息,将批次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2),后台服务器中存储有多个与批次信息对应的标准曲线,后台服务器(2)根据批次信息更新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将检测结果映射为检出值,进而将检出值与阈值比较得到所述诊断结果。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移动终端(12)中安装有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用于对所述步骤32中的检测数据进行显示,以及对步骤34中的诊断结果进行显示,所述微信公众号或微信小程序或手机APP还提供试纸类型的选择功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类型包括传染性疾病检测试纸、非传染性疾病检测试纸,Covid-19病毒检测试纸。
CN202011108821.9A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3862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8821.9A CN112386226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08821.9A CN112386226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6226A true CN112386226A (zh) 2021-02-23
CN112386226B CN112386226B (zh) 2022-05-31

Family

ID=74596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8821.9A Active CN112386226B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622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3775A (zh) * 2021-07-19 2021-11-12 广西医科大学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信息采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8121A (zh) * 2022-03-25 2022-04-22 北京盛坤康如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心脏标志物poct系统及医疗器材
CN114778867A (zh) * 2022-06-13 2022-07-22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CN114974607A (zh) * 2022-06-01 2022-08-30 平安盐野义有限公司 疾病传播预防方法、社交系统、服务器装置、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3388A (zh) * 2015-01-26 2015-04-29 陈晋 一种物联式的疾病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及方法
US20170177724A1 (en) * 2014-03-20 2017-06-22 Quide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displaying diagnostics from diagnostic instruments
CN109767415A (zh) * 2017-12-19 2019-05-17 郑州达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oct智能检测系统及智能分析方法
CN111491735A (zh) * 2017-09-28 2020-08-04 伊利诺斯大学理事会 具有多种检测形式的移动生物传感仪器
CN111733295A (zh) * 2020-07-31 2020-10-02 广州领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引物组及试剂盒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77724A1 (en) * 2014-03-20 2017-06-22 Quidel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llecting and displaying diagnostics from diagnostic instruments
CN104573388A (zh) * 2015-01-26 2015-04-29 陈晋 一种物联式的疾病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1491735A (zh) * 2017-09-28 2020-08-04 伊利诺斯大学理事会 具有多种检测形式的移动生物传感仪器
CN109767415A (zh) * 2017-12-19 2019-05-17 郑州达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oct智能检测系统及智能分析方法
CN111733295A (zh) * 2020-07-31 2020-10-02 广州领上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引物组及试剂盒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3775A (zh) * 2021-07-19 2021-11-12 广西医科大学 一种信息采集方法、信息采集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8121A (zh) * 2022-03-25 2022-04-22 北京盛坤康如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心脏标志物poct系统及医疗器材
CN114974607A (zh) * 2022-06-01 2022-08-30 平安盐野义有限公司 疾病传播预防方法、社交系统、服务器装置、存储介质
CN114974607B (zh) * 2022-06-01 2023-08-25 平安盐野义有限公司 疾病传播预防方法、社交系统、服务器装置、存储介质
CN114778867A (zh) * 2022-06-13 2022-07-22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样本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6226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86226B (zh) 一种基于poct的疾病预防控制方法及系统
JP7170624B2 (ja) 疾病を準リアルタイムで監視するワイヤレスシステム
US1125721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llecting and transmitting assay result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igh prior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s for new tuberculosis diagnostics: report of a consensus meeting, 28-29 April 2014, Geneva, Switzerland
JP2019523397A (ja) モジュール式アッセイリーダ装置
US20130080071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mpl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JP2010069193A (ja) 生体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US20230341428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oint-of-Care Sample Analysis
US202400816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etecting viruses and bacterial pathogens
WO201304320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llecting and transmitting assay results
JP7465910B2 (ja) 複数の診断エンジン環境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JP2022160689A (ja) 複数の診断エンジン環境
JP2019028018A (ja) 自動分析システム
CN219763314U (zh) 健康检测系统
CN211718185U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系统
KR20120071022A (ko) 검사장치 관리시스템 및 그 관리방법
CN112635003A (zh) 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和云平台的多参数poct检测系统平台
JP2022115625A (ja) 検査システム、通知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6473525A (zh) 健康检测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
CN113325048A (zh) 检测装置及其对检测样品进行检测的方法、检测系统
WO202222538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a virus in a test sample
WO2015187091A1 (en) Analysis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7280561A (zh) 一种婴幼儿智能座便器和智能座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16, Xinsa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pplicant after: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oke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Address before: No.16, Xinsan Road,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Wenzhou, Zhejiang 325000

Applicant before: Wenzhou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enzhou Institute of Bio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