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847B -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847B
CN112383847B CN202011177783.2A CN202011177783A CN112383847B CN 112383847 B CN112383847 B CN 112383847B CN 202011177783 A CN202011177783 A CN 202011177783A CN 112383847 B CN112383847 B CN 1123838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hone
microphones
mounting groove
fixing fram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77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847A (zh
Inventor
李季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77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8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8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8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8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8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icrophone with electric circuitry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音箱包括固定架、若干麦克风及控制组件,若干所述麦克风环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周缘,每一所述麦克风具有背离所述固定架的拾音孔,每一所述麦克风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可周向移动设置;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架,并与每一所述麦克风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麦克风相对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音箱可提高拾音效果。

Description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麦克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内部包含麦克风的产品也越来越多,麦克风拾取声音信号时,其相对声源的方向不同,接受到声音信号的强弱也不尽相同,且有一定规律,当麦克风与声音发生器相对时,接受到的信号越强。目前,包含麦克风的产品中,例如音箱,麦克风均为固定结构,接收声音信号的效果不够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音箱,旨在得到一种可有效提高拾音效果的音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音箱包括:
固定架;
若干麦克风,若干所述麦克风环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周缘,每一所述麦克风具有背离所述固定架的拾音孔,每一所述麦克风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可周向移动设置;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架,并与每一所述麦克风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麦克风相对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周侧面,所述周侧面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若干所述麦克风并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和设于所述主控板上的若干传感器,所述固定架的第一端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主控板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并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麦克风设置,且至少一个所述传感器与一个所述麦克风在所述第二端面的投影相重合。
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导电圈,所述导电圈环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每一所述麦克风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弹片,所述弹片至少抵接一所述导电圈,所述导电圈电连接所述主控板。
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麦克风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内的MIC单体,所述支架卡固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MIC单体连接有所述弹片,且所述弹片显露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拾音孔,所述MIC单体与所述拾音孔正对设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凸设环形齿轮,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相啮合的动齿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MIC单体电连接,以驱动所述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支架沿所述固定架的周向移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相重叠,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每一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磁性连接,以固定所述麦克风于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若干转接孔,所述导电圈凸设有穿入所述转接孔的接头,所述转接板电连接所述接头和所述主控板。
本发明又提出一种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所述音箱包括多个麦克风,所述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有语音输入时,接收所述麦克风所拾取的语音信号,并定位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
接收各个麦克风当前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和各个麦克风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调整信号;
将多个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麦克风,以使每一所述麦克风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和各个麦克风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调整信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与所述音箱的相对坐标;
根据所述相对坐标计算每一所述麦克风的优化拾音位置;
根据每一所述麦克风的优化拾音位置和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位置调整信号。
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麦克风包括驱动件,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具体为每一所述麦克风的驱动件所需要转动的转数信号。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多个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麦克风,以使每一所述麦克风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每一所述麦克风移动后的位置;
判断所述麦克风移动后的位置是否达到优化拾音位置;
若否,则继续控制所述麦克风移动至优化拾音位置或报警。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音箱包括固定架、若干麦克风和控制组件,若干麦克风环设于固定架的周缘,并开设有背离固定架的拾音孔,从而能够拾取固定架周缘各个方向上的语音信号。同时,控制组件与麦克风电连接,且每一个麦克风可以相对于固定架周向移动,从而使得音箱具有了可调节方向的麦克风,如此,可以在拾取外界的语言信号时,调整麦克风的拾音孔尽可能的正对或朝向语言信号的方向,增强语音的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拾音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音箱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音箱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音箱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音箱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音箱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音箱中拆除一麦克风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音箱拆除固定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音箱中麦克风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音箱 313 限位槽
10 固定架 33 MIC单体
11 第一端面 331 弹片
111 容纳槽 35 驱动件
113 凹槽 37 动齿轮
13 第二端面 39 连接件
15 周侧面 50 控制组件
151 安装槽 51 主控板
153 环形齿轮 53 传感器
155 转接孔 55 转接板
17 固定件 70 导电圈
30 麦克风 71 接头
31 支架 90 装饰盖
311 拾音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音箱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音箱100包括:
固定架10;
若干麦克风30,若干所述麦克风30环设于所述固定架10的周缘,每一所述麦克风30具有背离所述固定架10的拾音孔311,每一所述麦克风30相对于所述固定架10可周向移动设置;及
控制组件50,所述控制组件50设于所述固定架10,并与每一所述麦克风30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麦克风30相对于所述固定架1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音箱100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设置于其他设备中作为附件使用。音箱100包括固定架10,用于为麦克风30提供支撑和保护,从而使得多个麦克风30能够有序呈环状排列,拾取不同方向的语音信号。具体地,固定架10的材质可以选为塑料,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质轻且结构稳定性好,加工方便,降低加工成本。固定架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是椭圆形等,具有光滑过渡的线条,从而能够方便麦克风30的周向移动,提高移动效率。
同时,音箱100还包括若干麦克风30,麦克风30是可以接收从拾音孔311进入的语音信号,从而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麦克风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根据固定架10的尺寸大小,间隔环绕于固定架10的周缘,便于拾取不同方向的语音即可。麦克风30具有背离固定架10的拾音孔311,从而方便拾取语音信号,避免固定架10遮挡。此处,拾音孔311的形状为圆形,方便加工且可以减少风噪,提高拾取外部的语音信号的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拾音孔311的形状还可以是长方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状。
当然,可以理解的,音箱100还包括有扬声器组件,扬声器组件是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的换能器件,该电信号可以是麦克风30转换后的电信号,也可以是音箱100内存中的音视频电信号,并可以将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所需要分贝的声音信号。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音箱100包括固定架10、若干麦克风30和控制组件50,若干麦克风30环设于固定架10的周缘,并开设有背离固定架10的拾音孔311,从而能够拾取固定架10周缘各个方向上的语音信号。同时,控制组件50与麦克风30电连接,且每一个麦克风30可以相对于固定架10周向移动,从而使得音箱100具有了可调节方向的麦克风30,如此,可以在拾取外界的语言信号时,调整麦克风30的拾音孔311尽可能的正对或朝向语言信号的方向,增强语音的信号强度,从而提高拾音效果。此外,该音箱100用于多人会话或会议系统中时效果更佳,能够有针对性的拾取不同方向的用户发出的语言信号,拾取效果好。
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3的周侧面15,所述周侧面15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151,若干所述麦克风30并排设于所述安装槽151内,所述控制组件50设于所述第一端面11或第二端面13。
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0呈圆柱体,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3,以及连接两端面的周侧面15,该形状的固定架10可以进一步方便多个麦克风30的周向移动。固定架10于其周侧面15上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151,该安装槽151的纵切面形状呈U型或一边开口的方形,安装槽151的开口背离固定架10的中心,麦克风30并排设于安装槽151内,两两之间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挨着排列。
如此,正常工作时,固定架10的第一端面11放置于平台上,第二端面13朝向上方,安装槽151的开口朝向水平方向,在麦克风30沿着固定架10的周侧面15进行周向移动时,安装槽151的上下槽壁可以对麦克风30的上下方向起到限制作用,从而防止麦克风30脱离周向方向的移动,提高麦克风30的移动效率和稳定性,保证音箱100的拾取语音的效果。同时,如此设置的多个麦克风30可以减少音箱100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从而有利于音箱100的小型化。与此对应的,根据麦克风30在固定架10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将控制组件50设于第一端面11或第二端面13,例如,当麦克风30的位置靠近第一端面11时,此时,第一端面11与安装槽151的内壁之间的厚度较薄,可以将控制组件50设于第二端面13,保证控制组件50的稳定性,反之亦然。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固定架10的周侧面15开设有多个安装槽151,每一安装槽151内设有一麦克风30,从而使得每一麦克风30均可以移动到固定架10的周侧面15的任一位置,当需要拾取某一方向的语音信号时,可以将多个麦克风30同时移动到与该语音信号正对的位置,此时多个麦克风30位于固定架10的同一径向线上,进一步增加了拾取语音信号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拾取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4,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50包括主控板51和设于所述主控板51上的若干传感器53,所述固定架10的第一端面11开设有容纳槽111,所述主控板51安装于所述容纳槽111的底壁,并与所述麦克风30电连接,所述传感器53朝向所述麦克风30设置,且至少一个所述传感器53与一个所述麦克风30在所述第二端面13的投影相重合。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30在固定架10的竖直方向上的位置较靠近第二端面13,故而将控制组件50设于第一端面11。同时,为了实现对麦克风30的准确控制,控制组件50包括主控板51和若干传感器53,两者电连接,传感器53用于检测每一麦克风30相对于固定架10的位置,并将信号传送给主控板51,从而在麦克风30检测到外部语音信号后,主控板51能够定位语音信号的位置,从而作出调整信号,调整麦克风30移动到拾取语音信号的优化位置。该传感器53可以是霍尔传感器53、电阻传感器53、电位计或激光雷达等,在此不作限定。
同时,为了实现精准检测,在第一端面11开设有容纳槽111,将主控板51设于容纳槽111内,两者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纹连接,结构稳定性好。设置传感器53有多个,多个传感器53分布于主控板51朝向麦克风30的表面,如此,使得传感器53与麦克风30的竖直距离较近。且至少一个传感器53和一个麦克风30在第二端面13的投影相重合,从而使得传感器53与麦克风30的水平距离较近,进一步增加传感器53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于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传感器53对应一个麦克风30,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进而保证拾音效果。
请结合图2和图4,为了实现主控板51与麦克风30的电信号传送,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电圈70,所述导电圈70环设于所述安装槽151的底壁,每一所述麦克风30朝向所述安装槽151的底壁设有弹片331,所述弹片331抵接所述导电圈70,所述导电圈70电连接所述主控板51。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麦克风30在移动中也能够保持与主控板51的电连接,音箱100还设置有导电圈70,该导电圈70环设于安装槽151的底壁,导电圈70的材质为金属,例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麦克风30设有朝向安装槽151底壁的弹片331,从而可以使得多个麦克风30的弹片331同时与该导电圈70进行电接触,进而电连接于主控板51,并且在麦克风30于安装槽151内周向移动时,也可以随时保证电导通,有效简化结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导电圈70可通过导线与主控板51电连接,或通过其他部件进行转接,在此不作限定。
同时,为了增强稳定性,设置导电圈70有多个,多个导电圈70沿着固定架10的中心轴线方向依次排列,每一麦克风30可以设置至少两个弹片331,从而增加麦克风30与主控板51电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因某一弹片331和导电圈70未接触造成的信号中断。当然,弹片331的弹性特征也增加了麦克风30与导电圈7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硬性连接中出现的间隙未连接情况。
请参照图5至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麦克风30包括支架31和设于所述支架31内的MIC单体33,所述支架31卡固于所述安装槽151内,所述MIC单体33连接有所述弹片331,且所述弹片331显露于所述支架31朝向所述安装槽151底壁的一侧,所述支架31背离所述安装槽151底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拾音孔311,所述MIC单体33与所述拾音孔311正对设置。
可以理解的,MIC单体33为主要拾取语音信号的部件,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MIC单体33的安装,麦克风30包括支架31,MIC单体33设于支架31的内部,支架31的外廓大致呈块状,且横截面大致呈扇形,其内侧面与安装槽151的底壁相匹配,从而方便移动,该结构的支架31一方面与安装槽151配合实现稳定固定,另一方面也可以为MIC单体33提供机械保护功能,防止外力意外损坏MIC单体33。同时,支架31的外侧开设有拾音孔311,也即背离安装槽151的底壁一侧,MIC单体33与拾音孔311正对设置,从而方便拾取语音信号,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拾取的效果。
请结合图5和图8,具体地,支架31开设有限位槽313,拾音孔311与限位槽313连通,该限位槽313的开口朝向安装槽151的上侧壁,MIC单体33插设于限位槽313内,从而实现稳定固定。MIC单体33可包括MIC芯片和控制板,MIC芯片贴装于控制板上,控制板连接有弹片331,支架31开设有与限位槽313连通的插孔,弹片331可由该插孔显露于支架31内侧面,从而实现与导电圈70的电连接。当MIC芯片通过拾音孔311拾取语音信号后,将其传送至控制板,控制板通过弹片331和导电圈70将电信号传送至主控板51上,从而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调整。
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6,为实现麦克风30的稳定移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151的槽壁凸设环形齿轮153,所述麦克风30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31的驱动件35,所述驱动件35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153相啮合的动齿轮37,所述驱动件35与所述MIC单体33电连接,以驱动所述动齿轮37转动带动所述支架31沿所述固定架10的周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槽151的底壁靠近第二端面13的位置设置有环形齿轮153,每一麦克风30包括有驱动件35和动齿轮37,驱动件35具有朝向上方的转轴,当动齿轮37安装于转轴上时,可与环形齿轮153进行啮合,在驱动件35的驱动下,动齿轮37转动带动支架31沿固定架10的周向进行移动。可以理解的,驱动件35与MIC单体33电连接,从而能够接收控制板的电信号,得到所需要转动的转数,使得麦克风30移动到优化的拾取位置。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麦克风30与固定架10通过滑槽和滑轨的方式进行移动。
请结合图5和图7,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0还包括固定件17,所述容纳槽111的底壁开设有凹槽113,所述凹槽113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151的底壁相重叠,所述固定件17设于所述凹槽113内,每一所述麦克风30还包括连接件39,所述连接件39与所述固定件17磁性连接,以固定所述麦克风30于所述安装槽151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稳固固定麦克风30,设置麦克风30与固定架10为磁性连接。具体地,固定架10于容纳槽111的槽底开设有凹槽113,并于凹槽113内设有固定件17,该固定件17的材质可以是金属,且形状呈环状,紧贴凹槽113的侧壁,该凹槽113的侧壁与安装槽151的底壁相重叠,即麦克风30与固定件17之间仅通过一薄壁相间隔,是凹槽113的侧壁,也是安装槽151的底壁,与此同时,麦克风30也包括有连接件39,该连接件39安装于MIC单体33上,其材质可以是磁铁或具有磁性的物体,从而能够与固定件17之间产生径向方向上的磁力,使得麦克风30固定连接于安装槽151内,且不影响麦克风30的周向移动。当然,也可以将固定件17设为磁铁,而连接件39则可以是铁块。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麦克风30与固定架10为插接固定,例如,在固定架10的周侧面15开设孔洞,麦克风30设置有插入孔洞的定位件,并在定位件的另一端设有固定端,从而防止麦克风30脱离安装槽151。
请参照图6,为了实现导电圈70与主控板51的电连接,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50还包括转接板55,所述转接板55固定于所述凹槽113的侧壁,所述安装槽151的底壁开设有若干转接孔155,所述导电圈70凸设有穿入所述转接孔155的接头71,所述转接板55电连接所述接头71和所述主控板51。
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导电圈70,为了保证多个导电圈70的电连通,控制组件50还包括转接板55,该转接板55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固定于凹槽113的侧壁,与此同时,固定件17对应转接板55的位置开设有避让槽,以便于转接板55的安装。对应转接板55的位置,每一导电圈70均设有接头71,且安装槽151的底壁开设有转接孔155,每一接头71穿入一转接孔155中,将多个接头71焊接到转接板55上,并将转接板55的下端与主控板51通过导线或数据线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导电圈70与主控板51的连接,结构简单,且可以有效规整线路,保证麦克风30的正常快速移动。
请参照图9,针对上述结构的音箱100,本发明又提出一种音箱100的拾音控制方法,所述音箱100包括多个麦克风30,所述音箱100的拾音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有语音输入时,接收所述麦克风30所拾取的语音信号,并定位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
其中,音箱100还包括有固定架10和设置在固定架10上的控制组件50,此处,设定固定架10的横截面为圆形,以固定架10的中心为原点,将任一两条垂直的径向线作为X轴和Y轴,同时将固定架10的中心轴线作为Z轴,从而形成音箱100的坐标系。当有语音输入时,至少有一个与语音信号最为靠近的麦克风30的MIC单体33进行拾取,从而将拾取的语音信号发送至控制组件50,控制组件50可以根据发送语音信号的麦克风30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和语音信号的强弱等来计算出语音信号的位置坐标,进而进行语音信号的定位。
S2:接收各个麦克风30当前的位置信息;
此处,控制组件50包括有主控板51和设于主控板51的传感器53,传感器53可以是霍尔传感器53、电阻传感器53、电位计和激光雷达中的一种或几种,至少一个传感器53靠近一个麦克风30设置,从而有针对性的检测麦克风30的位置坐标,进而将该位置信息发送到主控板51上,供主控板51进行分析处理,主控板51接收每一个麦克风30当前的位置信息。
S3:根据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和各个麦克风30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调整信号;
本实施例中,根据语音信号的位置,和语音拾取效果最佳计算得到的麦克风30的分布位置,通过与麦克风30当前的位置信息相比,则得到了每个麦克风30需要调整的信号。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和各个麦克风30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调整信号的步骤S3具体包括:
S31:判断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与所述音箱100的相对坐标;
S32:根据所述相对坐标计算每一所述麦克风30的优化拾音位置;
S33:根据每一所述麦克风30的优化拾音位置和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位置调整信号。此处,每一个所述麦克风30包括有驱动件35,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具体为每一所述麦克风30的驱动件35所需要转动的转数信号,从而达到将一个麦克风30的位置设置成与语音信号的位置正对的拾取位置,而将其他各个麦克风30的位置设置成对称分布于正对的麦克风30的两侧的优化拾取位置。
S4:将多个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麦克风30,以使每一所述麦克风30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
此处,将对应的麦克风30的驱动件35转动的转数发送到麦克风30的MIC单体33上,再通过MIC单体33控制驱动件35转动相应的转数,进而使得麦克风30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提高音箱100的拾音效果。
此外,为了确认音箱100的各个麦克风30为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多个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麦克风30,以使每一所述麦克风30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5:检测每一所述麦克风30移动后的位置;
S6:判断所述麦克风30移动后的位置是否达到优化拾音位置;
S7:若否,则继续控制所述麦克风30移动至优化拾音位置或报警。
本实施例中,麦克风30移动后的位置还可以通过主控板51上的传感器53进行检测,此处,传感器53可以就近进行检测,即对距离最近的麦克风30进行位置检测,并将该麦克风30移动后的位置信息传送给主控板51,由主控板51判断麦克风30移动后的位置是否达到优化拾音位置,若是,则停止控制。若否,则会生成该麦克风30所需要继续移动的转数信号至MIC单体33,从而控制驱动件35继续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有可能是出现故障后才会造成位置的偏移,故而,在主控板51上电连接有报警装置,进而发生报警信号,提醒用户需要进行维修检测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包括:
固定架;
若干麦克风,若干所述麦克风环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周缘,每一所述麦克风具有背离所述固定架的拾音孔,每一所述麦克风相对于所述固定架可周向移动设置;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固定架,并与每一所述麦克风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麦克风相对于所述固定架的位置;
所述固定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周侧面,所述周侧面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若干所述麦克风并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主控板和设于所述主控板上的若干传感器,所述固定架的第一端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主控板安装于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并与所述麦克风电连接,所述传感器朝向所述麦克风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传感器与一个所述麦克风在所述第二端面的投影相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电圈,所述导电圈环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每一所述麦克风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设有弹片,所述弹片抵接所述导电圈,所述导电圈电连接所述主控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麦克风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内的MIC单体,所述支架卡固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MIC单体连接有所述弹片,所述弹片显露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安装槽底壁的一侧开设有所述拾音孔,所述MIC单体与所述拾音孔正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凸设环形齿轮,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架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有与所述环形齿轮相啮合的动齿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MIC单体电连接,以驱动所述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支架沿所述固定架的周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容纳槽的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相重叠,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凹槽内,每一所述麦克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固定件磁性连接,以固定所述麦克风于所述安装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若干转接孔,所述导电圈凸设有穿入所述转接孔的接头,所述转接板电连接所述接头和所述主控板。
8.一种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所述音箱为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包括多个麦克风,所述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有语音输入时,接收所述麦克风所拾取的语音信号,并定位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
接收各个麦克风当前的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和各个麦克风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调整信号;
将多个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麦克风,以使每一所述麦克风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和各个麦克风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调整信号的步骤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语音信号的位置与所述音箱的相对坐标;
根据所述相对坐标计算每一所述麦克风的优化拾音位置;
根据每一所述麦克风的优化拾音位置和当前的位置信息生成位置调整信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麦克风包括驱动件,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具体为每一所述麦克风的驱动件所需要转动的转数信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所述位置调整信号分别发送到对应的麦克风,以使每一所述麦克风移动到优化拾音位置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每一所述麦克风移动后的位置;
判断所述麦克风移动后的位置是否达到优化拾音位置;
若否,则继续控制所述麦克风移动至优化拾音位置或报警。
CN202011177783.2A 2020-10-28 2020-10-28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838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7783.2A CN112383847B (zh) 2020-10-28 2020-10-28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7783.2A CN112383847B (zh) 2020-10-28 2020-10-28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847A CN112383847A (zh) 2021-02-19
CN112383847B true CN112383847B (zh) 2022-09-20

Family

ID=7457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7783.2A Active CN112383847B (zh) 2020-10-28 2020-10-28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84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5572B (zh) * 2017-03-30 2020-07-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麦克风阵列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8507181U (zh) * 2018-07-09 2019-02-15 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有限公司 语音采集设备
CN109561364A (zh) * 2018-11-15 2019-04-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麦克风的移动方法、装置及设备、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210431770U (zh) * 2019-07-15 2020-04-28 海南晟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麦克风
CN111263254B (zh) * 2020-01-21 2021-08-10 北京爱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采集组件及智能设备
CN110954867B (zh) * 2020-02-26 2020-06-19 星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声源定位方法、智能音箱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847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7479B2 (en) Headset with rotatable earphone housing
JP3421654B2 (ja) ムービング磁石構造を有する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その変換方法
EP2408219B1 (en) Micro speaker
EP3139632A1 (en) Speaker apparatus
JP2019508933A (ja) 挿入板を用いた移動コイル構造の容量感知
US20110228925A1 (en) Headset With A 360 Degrees Rotatable Microphone Boom And Function Selector
EP2934023B1 (en) Audio transducer with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N105675299A (zh) 具有安装装置的传感器装置
US9820067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segmented cover and segmented diaphram
US9913084B2 (en) Hands-free speech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n emergency call system
KR20160110531A (ko) 핸즈프리 통화 기기의 통화 품질을 향상시키는 방법, 장치 및 핸즈프리 통화 기기
US9820069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segmented cover and diaphragm
US20070223762A1 (en) External sound outputting device
US20010053233A1 (en) Electric acoustic converter having a rear surface terminal
CN112383847B (zh) 音箱和音箱的拾音控制方法
US9820068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cover and segmented diaphragm
US9866982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diaphragm and segmented pole plate
US9820066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cover and diaphragm
JP2005277874A (ja) 同軸スピーカー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826326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diaphragm and pole plate
EP1515581B1 (en) Speaker housing
KR200490260Y1 (ko) 오디오 수집전달형 충전케이블
US20060120541A1 (en) Combined microphone-loudspeaker
US9866981B2 (en)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segmented diaphragm and pole plate
US8831259B2 (en) Hearing aid faceplate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