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381A -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381A
CN112383381A CN202011197339.7A CN202011197339A CN112383381A CN 112383381 A CN112383381 A CN 112383381A CN 202011197339 A CN202011197339 A CN 202011197339A CN 112383381 A CN112383381 A CN 112383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oding
verification node
request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3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381B (zh
Inventor
刘锋
齐中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min High New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omin High New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min High New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omin High New Science &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733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3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编码方法包括:接收编码请求,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根据编码请求生成对应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根据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时间戳、随机数和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由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如果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则由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第一编码。本发明将中心化结构和分布式网络结构相结合,同时具有编码唯一性,验证稳定性和组合自由度强等特点,给万物互联中的每一个元素生成编码,以便世界范围人、物、系统等元素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Description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互联网领域,具体涉及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从连接计算机的网状结构,向连接人、机、系统实现万物互联的类脑结构发展,通过互联网为基础的类脑复杂智能巨系统,人、机、系统等各种元素联系在一起进行信息和数据交互,同时由于不同元素的不同属性,可以形成从感知到决策再到执行或反馈的类反射弧机制,实现对人类社会问题和需求的解决。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智能社交网络系统以及社交方法,社交实体,如物理设备、人/机构或网络AI系统,可以通过与其映射的混合智能节点形成网状连接关系,并进行收发消息。然而并未公开社交实体之间通过何种方式建立联系,如何进行身份识别,如何为社交实体建立统一的编码支持系统。
随着万物互联的发展,混合智能社交网络中的社交实体呈爆炸式增长,如果采用传统的中心化架构建立编码支持系统将面临严重的性能瓶颈,且涉及到不同主体互不隶属,完全的中心化结构将带来权限、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争议。采用完全去中心化架构,全球的混合智能社交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联系又会因为过于松散而面临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目前难以进行万物互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包括:
接收编码请求,所述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
根据所述编码请求生成对应所述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
根据所述分类标识位、所述人工编码、所述时间戳、所述随机数和所述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
由所述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
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由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所述第一编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由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所述第一编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码在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与其它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由所述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则向所述第一编码对应的用户地址反馈编码失败信息和请求重新验证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向目标编码验证节点发送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所述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包括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标识;
由所述目标编码验证节点为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分配对应的归属码,并公开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编码请求,所述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
第一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码请求生成对应所述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并根据所述分类标识位、所述人工编码、所述时间戳、所述随机数和所述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由所述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则由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所述第一编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编码在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与其它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则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编码对应的用户地址反馈编码失败信息和请求重新验证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户向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发送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所述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包括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标识;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为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分配对应的归属码,并通过预设公开模块公开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被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采取混合式编码方式,将中心化结构和分布式网络结构相结合,同时具有编码唯一性,验证稳定性和组合自由度强等特点,给万物互联中的每一个元素生成编码,以便元素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混合智能节点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混合智能节点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和“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本实施例中中出现的术语进行定义说明。
万物互联:万物互联是指将人、机器、AI系统、社会团体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和数据交互,并能够对人类社会出现的问题和需求进行解决的一种系统和机制。同物联网不同之处在于,万物互联包括人和AI系统,是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与物联网应用的合集。
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ing,P2P):即对等计算机网络,是一种在对等者(Peer)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组网或网络形式。
实物:是指在物理空间中除人类之外的所有物体。
程序:是指仅存在于网络空间的程序,在本方案中,程序既可以不对应物理空间的元素,也可以是人类以及实物在网络空间的代表(化身)。
团体:团体可以包含人类,实物和程序之中两个以上元素。
社交实体:是指参与社交的实体,包括人类、实物、程序、团体等,社交实体具有从外界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向外界发送信息的能力。
混合智能节点:混合智能节点是社交实体在网络空间的代表或化身,每个混合智能节点代表了与其对应的社交实体的行为。
混合智能社交网络:是指由混合智能节点代表社交实体建立的社交网络,是实现万物互联网的具体应用系统。
编码验证节点:用于验证其他混合智能节点新生成编码,本身也是混合智能节点,存储有全网混合智能节点编码数据库和全网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包括:
S1:接收编码请求。其中,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
具体地,用户通过物联网向混合智能节点发送编码请求,并在编码请求中给定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其中,分类标识位可以为一位数字,例如用1表示人,2表示实物,3表示程序,4表示实体。在本实施例中,人工编码可以为7位数字。混合智能节点根据归属码查询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以便在根据编码请求生成第一编码后,由编码验证节点进行唯一性验证。其中,归属码为其归属的验证节点的代码,在本实施例中,归属码可以为4位数字。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
公开所有分类标识位和相对应的定义,例如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开:分类标识中,1表示人,2表示实物,3表示程序,4表示实体。
公开人工编码的位数,例如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开用户可以采用7为自定义的数字编码作为人工编码。
公开(已经通过审核的)所有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例如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开:0000代表编码验证节点A,0001代表编码验证节点B,等等。
S2:根据编码请求生成对应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
具体地,混合智能节点收到编码请求后,根据预定义的编码规则生成时间戳和随机数。
其中,混合智能节点将已生成的编码数据片段(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可以由节点本身的时间戳生成模块生成,或发送至可生成具有法律效力时间戳的数字时间戳服务器生成时间戳,并接收时间戳服务器返回的时间戳。在本实施例中,时间戳可以包括年月日和具体时间(精确到秒)的14位数字,例如20201212105835,表示2020年12月12日12时58分35秒。
混合智能节点可以通过伪随机数发生器获得一段随机数的数据片段。在本实施例中,随机数可以是6位数字。
S3:根据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时间戳、随机数和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即按照预定的顺序,由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时间戳、随机数和归属码组合得到第一编码。
S4:由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
具体地,混合智能节点根据编码请求中归属码,以及归属码与编码验证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其中,归属码与编码验证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是一个对应关系表格,例如在对应关系表格中存储了0000-编码验证节点A,0001-编码验证节点B,等等。
混合智能节点在得到该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之后,将第一编码提供给该编码验证节点,由该编码验证节点对第一编码进行唯一性验证。
S5:如果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则由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第一编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编码验证节点还用于通过混合智能节点获取编码请求用户的用户地址(即用户的通信地址),例如通过在物联网上注册了用户,在用户登录后发送编码请求时,混合智能节点就可以得到该用户的用户地址。
由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第一编码、用户地址,以及第一编码与用户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之后,还包括:将第一编码在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与其它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以便所有的编码验证节点均可以及时地进行编码全网唯一性验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之后,还包括:如果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则向第一编码对应的用户地址反馈验证失败信息和请求重新验证信息,请求用户重新发起编码生成请求。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还包括:
向目标编码验证节点发送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其中,目标编码验证节点是具有审核并授权建立新的编码验证节点的主体。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包括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标识,例如编码验证节点X的标识。
由目标编码验证节点为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分配对应的归属码,例如对编码验证节点X分配归属码0068,并通过预设的公开渠道(例如网络、媒体、报刊等渠道)公开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以便用户可以选择编码验证节点X进行编码验证。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人、实物、程序、团体等元素进行万物互联时,为给元素生成一个唯一性编码的机制,编码生成和使用的原则是唯一性(理论上绝对的唯一性),统一性(能够具备统一的编码格式进行保存和互联互通),自主性(自生成,非人工分配)。
假设一位城市管理者希望加入到混合智能社交网络中。同时在生成编码时有四个需求:1.编码生成的自主性;2.编码生成的唯一性;3.编码生成的统一性;4.在本节点建立全网节点编码数据库,并可以为其他不保存节点编码数据库的节点提供服务。
本实施例中为城市管理者生成混合智能编码的各功能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软件系统部署于一个终端设备上,包含的功能模块有:人工编码模块,时间戳生成模块、编码生成模块、随机数生成模块、规则管理模块、控制模块、混合智能节点编码数据库模块、申请验证模块。
对新生成的混合智能编码进行验证的各模块作为一个整体软件部署于其他终端设备或服务器中。包含的功能模块有:混合智能节点编码数据库模块、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模块、编码验证模块、控制模块。
各混合智能节点与各编码验证节点之间采用局部中心化和P2P对等网络混合的架构。如图2所示有如下几种结构关系方式。
以下是实现城市管理者生成编码需求的步骤:
1.用户开始为城市管理者对应的混合智能节点A生成需要手工录入或选择的编码,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归属码(可选)、寻址地址以及用户的通讯地址。用户可以手动选择是否启动本身节点的混合智能节点编码数据库。用户可以自主设置人工编码,也可以放弃自主设置人工编码的权利,即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相应位数的随机数,适用于需要集中生成很多编码的情况,因为如果采用人工进行设备编码生成过于繁琐,可以系统自动生成编码。归属码为编码验证节点的代码,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在哪个编码验证节点进行编码验证,用户也可以不选择编码验证节点,系统将分配到某一编码验证节点验证。寻址地址用于混合智能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可以为ipv4地址、ipv6地址、mac地址等。通讯地址是指可以同用户进行联络的地址,用于将编码生成结果返回至用户,一般为用户的Email地址等。
2.编码生成模块收到编码生成请求后,调取规则管理模块中储存的编码定义规则,启动时间戳生成模块和随机数生成模块。
3.时间戳生成模块可以是本地时间发生器产生的时间戳,也可以将时间戳需求发送至当地可生成具有法律效力时间戳的数字时间戳服务器,生成时间戳数据片段,并将时间戳返回到编码生成模块。
4.随机数生成模块通过伪随机数发生器获得一段随机数数据片段,并将随机数返回到编码生成模块。
5.归属码生成模块确定由哪台编码验证节点进行编码验证,调取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然后将编码验证节点的归属码返回到编码生成模块,如选择编码验证节点C,即调取编码验证节点C的代码作为归属码返回至编码生成模块。编码验证节点可以手动选择,也可以由系统自动分配。
6.编码生成模块根据规则管理模块的编码定义规则,获取到完整的编码,将生成的编码发送至申请验证模块。
7.申请验证模块通过通信连接发送至编码验证节点C的编码验证模块进行编码校验。生成的编码(如表1和表2所示)由五个数据片段组成,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归属码、时间戳和随机数,各数据片段的组合顺序和位数由规则管理模块进行定义和管理。
分类标识位代表需生成编码的元素类别,如1代表人,2代表实物,3代表程序,4代表团体;人工编码为用户人为设定,如编码需求量庞大,可扩展为人工主编码和人工子编码;归属编码为四位,为验证节点的代码;时间戳由年、月、日、时、分、秒组成,共14位,通过本地时间戳发生模块或可信的第三方数字时间戳服务机构获取;的随机数为伪随机数,获取方式为现有技术,通过伪随机数发生器获取。
Figure BDA0002754397840000101
表1生成编码样例
Figure BDA0002754397840000102
表2生成编码样例
8.编码验证节点C的编码验证模块将待验证编码与编码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
9.如果没有重复就将编码数据、寻址地址和通讯地址存入混合智能节点编码数据库,并向申请验证节点和通讯地址发送成功标志,存储至节点编码保存模块。
10.通过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向其他编码验证节点的编码数据库进行信息同步,如果申请验证节点A申请建立编码数据库,编码验证节点C就将编码数据库数据给同步给节点A。
11.如果验证有重复,就向申请验证节点和通讯地址发送失败标志。
实施例二
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混合智能节点结构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节点编码由其他节点生成和不选择建立本节点编码数据库。
假设一台压力传感器B需要生成混合智能节点编码,生成的任务由A混合智能节点完成,A混合智能节点通过人机交互设置分类标识位为机器2.其他流程同实施例一,生成的编码通过B混合智能节点的人机交互界面录入到B混合智能节点中保存。
B混合智能节点的需求是不建立自己的编码数据库,因此B混合智能节点可以将节点编码数据库指向到A混合智能节点,需要查询获取其他节点编码和寻址地址可以到A混合智能节点完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主要阐述编码验证节点的生成方式,编码验证节点是保障任何一个混合智能节点编码不会重复的重要保障。同时通过归属编码机制的设定,允许多个编码验证节点存在,每个编码验证节点既能独立对节点编码进行验证,同时也可以对编码数据库进行信息同步,形成整体为各节点的信息通讯寻址提供服务。为了便于阐述编码验证节点的产生方式,本实例主要采取中立标准组织对验证节点的增加进行人工确定的方式。
中立标准组织理论上由多国研究专家组成,立场中立、生成编码验证节点步骤如下:
1.对于第一台编码验证节点,其归属编码默认为第一个序号,例如如果归属码为四位,则默认为0000.验证编码数据库记录为1条。
2.对于第二台编码验证节点的生成,需要有需求方向中立标准组织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设立第第二台,归属码为0001,写入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此时该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记录为2条,然后将第一台和第二台的编码验证节点数据库记录进行同步。
3.对于第三台,第四台或更多编码验证节点的生成按照第二台的流程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采取混合式编码方式,将中心化结构和分布式网络结构相结合,同时具有编码唯一性,验证稳定性和组合自由度强等特点,给万物互联中的每一个元素生成编码,以便元素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包括:第一通信模块100、第一控制处理模块200和第二控制处理模块300。
其中,第一通信模块100用于接收编码请求,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第一控制处理模块200用于根据编码请求生成对应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并根据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时间戳、随机数和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第二控制处理模块300用于由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如果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则由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第一编码。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处理模块200还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00将第一编码在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与其它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处理模块200还用于如果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则通过第一通信模块100向第一编码对应的用户地址反馈编码失败信息和请求重新验证信息。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户向第二控制处理模块发送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包括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标识;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为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分配对应的归属码,并通过预设公开模块公开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类似,具体参见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部分的描述,为了减少冗余,不做赘述。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不做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
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处理器读取存储介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存储介质可以是存储器,例如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简称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简称EEPROM)或闪存。
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简称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简称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简称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简称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SDRAM,简称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简称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简称DRRAM)。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存储介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与软件组合来实现。当应用软件时,可以将相应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编码请求,所述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
根据所述编码请求生成对应所述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
根据所述分类标识位、所述人工编码、所述时间戳、所述随机数和所述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
由所述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
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由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所述第一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所述第一编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编码在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与其它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则获向所述第一编码对应的用户地址反馈编码失败信息和请求重新验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目标编码验证节点发送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所述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包括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标识;
由所述目标编码验证节点为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分配对应的归属码,并公开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
5.一种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编码请求,所述编码请求包括分类标识位、人工编码和归属码;
第一控制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编码请求生成对应所述编码请求的时间戳和随机数,并根据所述分类标识位、所述人工编码、所述时间戳、所述随机数和所述归属码生成第一编码;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由所述归属码对应的编码验证节点验证所述第一编码是否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不重复,则由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所述第一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第一编码在所述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与其它编码验证节点的数据库存储之间进行数据同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编码与历史生成的编码重复,则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编码对应的用户地址反馈编码失败信息和请求重新验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用于使用户向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发送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所述编码验证节点建立请求包括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标识;所述第二控制处理模块还用于为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分配对应的归属码,并通过预设公开模块公开所述请求建立的编码验证节点和对应的归属码。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
CN202011197339.7A 2020-10-30 2020-10-30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3833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339.7A CN112383381B (zh) 2020-10-30 2020-10-30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339.7A CN112383381B (zh) 2020-10-30 2020-10-30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381A true CN112383381A (zh) 2021-02-19
CN112383381B CN112383381B (zh) 2023-08-25

Family

ID=74577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339.7A Active CN112383381B (zh) 2020-10-30 2020-10-30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38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7345A (zh) * 2021-03-30 2021-06-04 携程商旅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标识码的票务结算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7434A1 (fr) * 2014-10-17 2016-04-22 Traceacode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unique d'articles et de gestion de cette identification multi operateurs
US20160134593A1 (en) * 2014-11-12 2016-05-12 Yaron Gvili Mani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verification
CN106202240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物资编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7211077A1 (zh) * 2016-06-07 2017-12-14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的互联文档id生成方法
CN113836868A (zh) * 2021-09-24 2021-12-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设备编码方法、设备标识平台、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7434A1 (fr) * 2014-10-17 2016-04-22 Traceacode Procede d'identification unique d'articles et de gestion de cette identification multi operateurs
US20160134593A1 (en) * 2014-11-12 2016-05-12 Yaron Gvili Manicoding for communication verification
WO2017211077A1 (zh) * 2016-06-07 2017-12-14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的互联文档id生成方法
CN107480151A (zh) * 2016-06-07 2017-12-15 福建福昕软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平台的互联文档id生成方法
CN106202240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物资编码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836868A (zh) * 2021-09-24 2021-12-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设备编码方法、设备标识平台、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红;张建宏;秦守文;屠佥炜;王晓婉;吴钱忠;: "物联网统一编码体系的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no. 09 *
韩莉;钱焕延;: "网络编码用于无线网络流媒体多播的优势分析", 计算机科学, no. 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7345A (zh) * 2021-03-30 2021-06-04 携程商旅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标识码的票务结算的方法、系统、设备以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381B (zh) 2023-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838B (zh) 一种dns资源记录的去中心化存储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0727499A (zh) 资源数据获取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90873B (zh) 基于区块链的证书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8769230B (zh) 交易数据存储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10721317B2 (en) Global provisioning of millions of users with deployment units
CN108769186B (zh) 业务权限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824563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证书的跨域身份认证方法
CN110177109B (zh) 一种基于标识密码和联盟链的双代理跨域认证系统
CN109819068B (zh) 用户终端及其区块链域名解析方法、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8525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域名管理系统
CN111917896B (zh) 一种可信的域名解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2255983A (zh) 实体标识符分配系统、溯源、认证方法及服务器
CN112383381A (zh) 适应万物互联的编码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080028224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Integrity and Trust in Data Management and Data Distribution Processes
CN114936254A (zh) 云链融合机制下的食品安全大数据共享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3872990B (zh) 基于ssl协议的vpn网络证书认证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5563591A (zh) 数据访问方法、节点和级联中心
CN114338502B (zh) 网关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41192A (zh) 一种IPv6地址前缀编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99386B (zh) 身份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5486033A (zh) 物联网中的设备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50141B (zh) 一种单点登录方法以及单点管理设备
CN113301117B (zh) 节点加入共识及退出共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8101203A (zh) 区块链底层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设备
KR20060111596A (ko) 데이터 관리 및 데이터 배포 과정들에서 무결성 및신뢰성을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