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0513A - 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80513A CN112380513A CN202011255696.4A CN202011255696A CN112380513A CN 112380513 A CN112380513 A CN 112380513A CN 202011255696 A CN202011255696 A CN 202011255696A CN 112380513 A CN112380513 A CN 11238051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mobile working
- mobile
- nuclear power
- borrow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6—Buying, selling or leasing transactions
- G06Q30/0645—Rental transactions; Leasing transa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ina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信息化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可以通过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进行验证,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且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与第一归还指令中的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进而完成移动工作终端的归还。移动工作终端包括通信模块和辐射测量模块。本发明通过终端存放柜实现了对核电基地内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统一管理,保障了工作人员借用移动工作终端顺利进行工作之后的有序归还;同时,移动工作终端在柜门内时始终需要连接好充电通信设备,进而可以实现移动工作终端的智能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信息化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早期建设的核电基地使用较多的无线通信手段为寻呼机、对讲机等。随着核电基地各种通信系统的应用及扩大,核电基地中的无线高速公路项目也在逐渐推进,寻呼机等即将被淘汰。现有技术中,为满足寻呼机等退役后的通讯需求,公司为生产线工作人员配备了相应的智能化移动工作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以满足日常及大修的生产需求,该移动工作终端仅能在核电站厂区的专用网络内使用。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前只有核电基地中的内部员工才会被配备移动工作终端,一些临时进入核电基地协助工作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配备移动工作终端,如此,可能造成工作不便;同时,即使已经给核电基地的内部员工配备移动工作终端,也可能会出现忘记携带、或移动工作终端暂时不可用的情况(如没电、损坏等)。因此,当前急需设计一种可以方便借用和归还移动工作终端的智能化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可以通过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归还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进行验证,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且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与第一归还指令中的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进而完成归还,本发明通过终端存放柜实现了对核电基地内的移动工作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在保障了工作人员借用移动工作终端顺利进行工作之后的有序归还的同时,还保障了设备安全。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包括:
接收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一个所述第一设备编号与一个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以及该终端存放柜中的一个柜门的柜门标识关联;所述第一归还指令为归还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或核电基地内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点击预设归还按键之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指所述归还用户已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唯一编号;所述移动工作终端包括用于在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检测核电站工作环境中的辐射强度的辐射测量模块;
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唯一标识,在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对应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录入归还信息;所述归还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
在接收到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并对其验证无误之后,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柜门标识打开与其对应的柜门;
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通过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与其连接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
在所述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并在检测到所述柜门重新关闭之后,提示归还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可借出。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包括控制服务器和与所述控制服务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终端存放柜,所述控制服务器用于执行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可以通过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归还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进行验证,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且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与第一归还指令中的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进而完成归还,本发明通过终端存放柜实现了对核电基地内的移动工作终端进行统一管理,保障了工作人员借用移动工作终端顺利进行工作之后的有序归还;同时,移动工作终端在柜门内时始终需要连接好充电通信设备,进而可以实现移动工作终端的智能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的控制服务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接收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一个所述第一设备编号与一个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以及该终端存放柜中的一个柜门的柜门标识关联;所述第一归还指令为归还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或核电基地内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点击预设归还按键之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指所述归还用户已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唯一编号;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指所述归还用户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唯一编号(第一设备编号可以用于表征设备类型及其序列)。所述移动工作终端包括用于在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检测核电站工作环境中的辐射强度的辐射测量模块;可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工作终端不仅可以实现在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可以用于检测核电站工作环境中的辐射强度(包含通信模块和辐射测量模块),因此,其属于在核电基地中特定区域中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此时,本发明中后文中所指的核电站工单是指在核电基地中特定区域中进行工作的工单,而该核电站的专用网络亦可以是指该特定区域中使用的网络,该特定区域是指核电基地中可能存在辐射超出对人体存在一定危害的预设标准的区域),可以用于随时监测当前工作环境的辐射安全性。
也即,在本发明中,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借用方法应用在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借用系统中,该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借用系统可以通过安装在用户终端中的应用程序与用户终端通信连接,此时,在需要归还与第一设备编号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归还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登录该应用程序,进而,通过该应用程序点击预设归还按键之后向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借用系统的控制服务器发送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可选地,归还用户亦可以在核电基地内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点击预设归还按键之后触发第一归还指令,也即,直接在与该移动工作终端存放的终端存放柜上操作以对其进行归还。
S20,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唯一标识,在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对应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录入归还信息;所述归还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也即,由于第一设备编号可以用于表征设备类型及其序列,同时,一个所述第一设备编号与一个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以及该终端存放柜中的一个柜门的柜门标识关联,也即,一个柜门中仅用于存放一个与其对应的特定的移动工作终端,不允许相互之间错乱存放,以保证存放的移动工作终端的有序;当然,上述对应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改,但无论何时,柜门和移动工作终端之间仅为一对一的关系。因此,根据第一设别编号即可确定与其对应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进而在与唯一标识关联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其录入归还信息,可理解地,归还信息可以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指纹信息通过所述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指纹识别装置对归还用户的指纹进行识别得到。工单标识可以为具有唯一性的工单号,该工单标识可以由归还用户通过手动自控制屏中录入或者通过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标识扫描装置对工单上记录的标识码进行扫描之后得到。可理解地,归还信息可以为指纹信息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其中一种或两种均可,由于归还过程仅需要确保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是准确的,因此,无需一定要验证以上两种信息,比如,其他人员代归还用户归还或者是在忘记工单标识的情况下亦可实现归还。
可选地,所述步骤S20中,在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对应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录入归还信息之后,包括:在接收到归还用户自控制屏上录入的归还信息并对其验证有误,或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并未接收到录入的归还信息之后,提示重新录入归还信息或提示本次归还失败。也即,若对录入的归还信息验证有误(比如无法识别到指纹信息,或者不存在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等)或者在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内归还信息并未及时录入(可能归还用户临时中断了录入),此时,可以再次提示预设次数(持续没有录入时,可以重新提醒一次或者多次,根据需求设定)需要录入归还信息之后,提示本次借用失败,或者直接不再重新提醒而是直接提示借用失败均可。
S30,在接收到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并对其验证无误之后,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柜门标识打开与其对应的柜门;也即,验证归还信息无误之后,可以直接打开与该移动工作终端唯一对应的柜门,进而将移动工作终端放回柜门中。可理解地,可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存放的柜门将会自动打开,终端存放柜的柜门设置为自动伸缩式时,柜门打开时,充电通信设备跟随柜门一起自动伸出。
可选地,所述步骤S30中,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柜门标识打开与其对应的柜门之后,包括: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并未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提示将移动工作终端按照预设放置方式连接充电通信设备,并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以防止所述柜门关闭;也即,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充电通信设备安装的安装板上设置一个容纳槽,充电通信设备与移动工作终端的连接位置设置在该容纳槽中,容纳槽中设置压力传感器(用于通过压力信号检测移动工作终端是否已经放置入该容纳槽中),监测到移动工作终端已经放置入该容纳槽中,但是又检测到充电通信设备并未与移动工作终端通信连接时,此时,可以认为充电通信设备并未与移动工作终端按照预设方式放置也并未准确连接,因此可以在控制屏上显示移动工作终端在容纳槽中与充电通信设备的准确连接方式(插接或者无线通信连接均可),且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以防止所述柜门在两者准确连接之前关闭。
进一步地,在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之后,在接收到归还中止指令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也即,在归还用户从柜门中取出移动工作终端并点击归还中止按键时(亦可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归还用户从柜门中取出移动工作终端但没有接收到归还中止指令之后默认归还用户已经点击归还中止按键)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此时,柜门自动关闭,本次第一归还指令对应的归还结果将被记录为归还失败。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之后,在检测到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连接新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也即,也即,若归还用户意识到移动工作终端与充电通信设备的连接方式有问题,进而调整移动工作终端与充电通信设备连接,此时,将会继续完成该归还过程,首先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进而参照步骤S40进行对应处理。
S40,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通过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与其连接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也即,终端存放柜的柜门设置为自动伸缩式时,柜门打开时,充电通信设备跟随柜门一起自动伸出,在归还用户将移动工作终端连接在充电通信设备上之后,此时,确认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被放入,此时,首先要通过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与其连接的移动工作终端(也即刚刚放入的移动工作终端)的实际的第二设备编号;在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相同时,说明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确实为当前需要归还到该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此时,进入步骤S50中进行对应处理。
S50,在所述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并在检测到所述柜门重新关闭之后,提示归还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可借出。也即;在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相同时,说明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确实为当前需要归还到该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此时,首先需要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进而控制该柜门收回柜体中以自动关闭柜门,无需人工操作,之后提示归还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可借出。可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归还用户归还移动工作终端时,需要首先保证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在当前电量不足时可以置于充电状态(因此,移动工作终端在归还至柜门内时需要连接好充电通信设备)。
可选地,所述步骤S40中,通过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与其连接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之后,包括:在所述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并不完全匹配时,提示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有误,并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以防止所述柜门关闭;也即,在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并不完全相同时,说明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不是当前需要归还到该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提示归还有误的原因;同时,不允许关闭柜门,可理解地,防关闭设备设置在柜门上或者柜体上对应于柜门的开口边缘位置,在其开启时用于卡死柜门以防止柜门闭合。
进一步地,在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之后,在接收到归还中止指令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也即,在归还用户从柜门中取出移动工作终端并点击归还中止按键时(亦可以在预设时长内检测到归还用户从柜门中取出移动工作终端但没有接收到归还中止指令之后默认归还用户已经点击归还中止按键)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此时,柜门自动关闭,本次第一归还指令对应的归还结果将被记录为归还失败。在另一实施例中,在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之后,在检测到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连接新的移动工作终端,且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的所述新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三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也即,若归还用户意识到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有误,放入正确的移动工作终端与充电通信设备连接,此时,将会继续完成该归还过程,也即,充电通信设备获取的所述新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三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说明第二次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确实为当前需要归还到该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此时,可以参照步骤S50进行对应处理,首先,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进而控制该柜门收回柜体中以自动关闭柜门。进一步地,若持续监测到移动工作终端并未被取出,则会在特定时间之后通知预设工作人员处理当前特殊事件(移动工作终端并未完成归还且未被取出,柜门无法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0中,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包括:
在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小于100%时,通所述充电通信设备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并根据预设正常充电电量变化曲线监测当前充电过程是否正常;
在所述充电过程正常时,若检测到当前电量增加至100%,则自动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
在所述充电过程不正常时,检测所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是否出现异常数据,在出现异常数据时,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并通知预设管理人员进行异常处理。
可理解地,移动工作终端在柜门内时始终需要连接好充电通信设备,进而可以实现移动工作终端的智能充电,也即,可以实时监控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其中,预设正常充电电量变化曲线是指正常充电过程时电量的提升趋势,通过预设正常充电电量变化曲线与当前移动工作终端的充电电量的变化趋势之间的对比,可以确定充电过程是否正常;在检测到当前电量不足(小于100%,亦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95%-100%之间的其他数值均可,以避免电量太满对移动工作终端造成的损害)且充电过程正常时,持续充电,直至电量充足时,自动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以实现充电完成之后的自动断电,避免过充。进一步地,在检测到充电过程不正常时,说明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可能出现异常数据,若检测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发生故障时,连接该充电通信设备的保护器将会切断充与其连接的电源,并给出包含上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故障的报警信号,通知预设管理人员进行异常处理;若无法检测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发生故障,则直接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并通知预设管理人员进行异常处理,此时需要提醒无法确定异常的故障来源。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可以通过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归还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进行验证,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且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与第一归还指令中的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进而完成归还,本发明通过终端存放柜实现了对核电基地内的移动工作终端进行统一管理,保障了工作人员借用移动工作终端顺利进行工作之后的有序归还;同时,移动工作终端在柜门内时始终需要连接好充电通信设备,进而可以实现移动工作终端的智能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之前,还包括:
S60,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在检测到与所述唯一标识关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存在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在该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通过所述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指纹识别装置录入指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是指仅能在所述终端存放柜所属的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使用的移动设备;所述第一借用指令为录入指纹的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或核电基地内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点击预设借用按键之后触发;所述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指纹识别装置可以用于录入用户的指纹,进而将识别到的指纹信息(比如图指纹图像)发送至控制服务器进行匹配识别,进而确定该录入指纹的用户的身份信息。其中,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可以为核电基地的内部员工,亦可以为临时进入核电基地协助工作的工作人员;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仅能使用其特定的移动工作终端(与日常使用的可以在通用网络中使用的手机等移动终端并不一样,本发明的移动工作终端仅被限制在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使用),由于协助工作的上述工作人员不属于内部员工,因此并未为其配备移动工作终端,因此,必须通过本发明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从终端存放柜中借用一个移动工作终端,才能顺利开始工作。可理解地,核电基地已经为每一个内部员工配备一个移动工作终端,但是,在内部员工暂时忘记携带配备的移动工作终端或者配备的移动工作终端有问题而不可用时,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从终端存放柜中借用一个移动工作终端。
S70,在接收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录入的指纹信息之后,对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以确定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在所述控制屏上提示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也即,在该步骤中,若在第三预设时长(第三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内接收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录入的指纹信息,对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且验证成功之后,此时,可以确定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而,可以通过录入指纹的用户后续录入的工单标识,确定对应的核电站工单中是否已经记载该录入指纹的用户需要借用该移动工作终端。可选地,在步骤S70中,接收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录入的指纹信息之后,还包括:若无法识别所述指纹信息,提示重新录入指纹信息或提示本次借用失败。也即,无法识别所述指纹信息,是指对该指纹信息识别失败,或识别到该指纹信息之后,发现其并不属于核电基地中的内部员工或者临时进入核电基地协助工作的工作人员,此时,只能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也即,在识别失败时,可以是由于录入的指纹信息不够清晰,此时可以提示重新录入指纹信息;而在该录入指纹的用户并不属于核电基地中的内部员工或者临时进入核电基地协助工作的工作人员时,只能提示本次借用失败,同时显示上述借用失败的原因。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中,在该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通过所述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指纹识别装置录入指纹之后,还包括: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并未接收到录入的指纹信息之后,提示录入指纹信息或提示本次借用失败。也即,若指纹信息并未及时录入,说明可能录入指纹的用户临时中断了录入,此时,可以再次提示预设次数(持续没有录入时,可以重新提醒一次或者多次,根据需求设定)需要录入指纹信息之后,提示本次借用失败,或者直接不再重新提醒而是直接提示借用失败均可。
S80,在接收到录入的工单标识之后,自预设数据库中调取与所述工单标识关联的工单信息,并根据所述工单信息以及所述身份信息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其中,工单标识可以为具有唯一性的工单号,该工单标识可以由录入指纹的用户通过手动自控制屏中录入或者通过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标识扫描装置对工单上记录的标识码进行扫描之后得到;工单信息可以是指工单的扫描件(扫描件上包含该工单的所有相关信息)、工单对应的二维码信息(可以从该二维码识别到该工单的所有相关信息)或从工单扫描件上直接识别出来的该工单的所有相关信息等;在该步骤中,在第四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内接收到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也即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录入的工单标识,且根据其调取的工单信息确认其中包含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且该录入指纹的用户需要配置移动工作终端之后,此时,认为录入指纹的用户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可理解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80中,根据所述工单信息以及所述身份信息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之后,还包括:在确认并不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时,提示本次借用失败。也即,在第四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录入的工单标识,且根据其调取的工单信息确认其中包含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的身份信息,且该录入指纹的用户并不需要配置移动工作终端;或者根据其调取的工单信息确认其中并不包含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时;均可认为录入指纹的用户并不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
可选地,所述步骤S70中,在所述控制屏上提示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之后,还包括:在第四预设时长(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内并未接收到录入的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之后,提示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或提示本次借用失败。也即,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并未及时录入,说明可能录入指纹的用户临时中断了录入,此时,可以再次提示预设次数(持续没有录入时,可以重新提醒一次或者多次,根据需求设定)需要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之后,提示本次借用失败,或者直接不再重新提醒而是直接提示借用失败均可。
S90,在确认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时,打开终端存放柜上与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柜门,并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被取出且所述柜门重新关闭之后,提示借出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已借出,并将所述指纹信息、身份信息、核电站工单标识、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关联存储;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指所述录入指纹的用户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唯一编号(第一设备编号可以用于表征设备类型及其序列)。可理解地,该步骤中,可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存放的柜门将会自动打开,用户取出移动工作终端之后可以手动关门;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存放柜的柜门设置为自动伸缩式,也即,移动工作终端安装在柜门上预设的安装板上,且与安装板上设置的充电通信设备通信连接(移动工作终端可以通过充电通信设备进行充电和数据传输,两者可以插接亦可无线通信连接),柜门打开时,移动工作终端与充电通信设备跟随柜门一起自动伸出,在录入指纹的用户自充电通信设备上分离并取出移动工作终端之后,此时,确认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被取出,可以控制该柜门收回柜体中以自动关闭柜门,无需人工操作;同时,第一设备编号(柜门中被取出的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编号)、借用时间(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被取出)、指纹信息、身份信息、工单标识均被关联存储在预设数据库中。且此时,终端存放柜可以发出相应的灯光(借用成功对应的预设颜色的灯光)或者声音提示(如连续“滴”两声),表示借用完成。同理,借用失败时,可以用不同灯光和不同声音进行提示。
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指纹信息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信息(与身份信息一并确认录入指纹的用户有借用手机的需要)进行双重验证,以在证实录入指纹的用户确有对应于该核电站工单的工作借用需求之后,才打开终端存放柜的柜门将移动工作终端借给该录入指纹的用户,本发明可以便于临时进入核电基地协助工作的工作人员顺利开展工作,也可以便于核电基地的内部员工在出现配备的移动工作终端不可用的情况下通过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顺利开展工作,同时,也实现了对核电基地内的移动工作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在维护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还保障了设备安全,避免了可随意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可能性。
可理解地,移动工作终端在柜门内时始终需要连接好充电通信设备,进而可以实现移动工作终端的智能充电,也即,可以实时监控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其中,预设正常充电电量变化曲线是指正常充电过程时电量的提升趋势,通过预设正常充电电量变化曲线与当前移动工作终端的充电电量的变化趋势之间的对比,可以确定充电过程是否正常;在检测到当前电量不足(小于100%,亦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为95%-100%之间的其他数值均可,以避免电量太满对移动工作终端造成的损害)且充电过程正常时,持续充电,直至电量充足时,自动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以实现充电完成之后的自动断电,避免过充。进一步地,在检测到充电过程不正常时,说明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可能出现异常数据,若检测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发生故障时,连接该充电通信设备的保护器将会切断充与其连接的电源,并给出包含上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故障的报警信号,通知预设管理人员进行异常处理;若无法检测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发生故障,则直接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并通知预设管理人员进行异常处理,此时需要提醒无法确定异常的故障来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90中,提示借出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已借出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接收到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时,提示所述归还用户(也即在步骤S70中录入指纹的用户)归还所述移动工作终端;其中,第一预设时间范围是指预先设定的应该归还移动工作终端的时间段,其时长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比如可以设定为在步骤S80中录入的工单标识对应的核电站工单的工作已经完成之后的一天内。
在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接收到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时,向预设警示服务器以及所述归还用户同步发送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包含所述归还用户的身份信息、工单标识、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范围。此处,第二预设时间范围的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范围,是指第二预设时间范围为第一预设时间范围结束之后再加一定时长(比如三天),此时,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必须比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大一定时长。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定时催还移动工作终端,以保证移动工作终端的重复利用率,节约资源。也即,首先,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接收到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时,说明归还用户在预先设定的应该归还移动工作终端的时间段内忘记了归还移动工作终端,因此此时,首先提示所述归还用户归还所述移动工作终端;此后,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结束之后再加一定时长之后,控制服务器依旧并未接收到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之后,此时,需要执行向预设警示服务器以及所述归还用户同步发送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为所述归还用户的指纹信息、身份信息、工单标识、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等,可理解地,上述提示所述归还用户归还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方式以及上述报警信息的发送方式可以通过短信、电话或者邮件等方式进行均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中,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前,包括:
在检测到待借设备类型被录入之后,所述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的预设借用按键被触发时,生成包含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在该实施例中,移动工作终端包含不同的设备类型(在待借设备类型中可以被表征),而每个工作人员需要使用的设备类型并不一样,一个终端存放设备中可能存放不同的设备类型的移动工作终端,比如,所述移动工作终端具有辐射测量模块和通信模块(不仅可以实现在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还可以用于检测核电站工作环境中的辐射强度),且其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和标签扫描仪、打印机等。因此,需要首先需要确定待借设备类型,之后,才能在终端存放柜中进行借用。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0中,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与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处于闲置状态的所有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进行匹配,并将设备类型与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一致的移动工作终端,记录为与所述唯一标识关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存在的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并按照电量多少生成所有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的借出队列;也即,终端存放柜中不一定存放有所需的待借设备类型对应的设备类型的移动工作终端,也有可能存放有但是已经被全部借出;此时,可以首先将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与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处于闲置状态的所有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之后,将设备类型与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一致的移动工作终端,记录为与所述唯一标识关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存在的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并按照电量多少生成所有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的借出队列。也即,电量多的排在借出队列的最前面,电量少的优先级靠后;如果电量一样,则随机排列或者将使用次数少的排列在前面(以使得各移动工作终端造成的使用频率趋近于平均,使单个移动工作终端不会因使用过多而损坏过快)均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90中,打开终端存放柜上与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柜门,包括:将终端存放柜上与所述借出队列中排序第一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柜门打开。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借出时,按照借出队列中的优先级的先后借出移动工作终端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80中,根据所述工单信息以及所述身份信息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身份信息关联的历史借用信息,根据所述历史借用信息确定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当前是否已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
在当前并未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时,若识别到所述工单信息中已为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配置移动工作终端(只有核电站工单的工作负责人才可以为所述归还用户配置移动工作终端),则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
在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当前已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则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不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历史借用信息是指预设数据库中存储的该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此前借用和归还移动工作终端的所有记录。本发明中,若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仅有一种,则规定一个用户仅能同时借用一个移动中做终端;若需要再次借用,此时仅能在归还之后才能继续借用。
同理,在另一实施例中,由于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可能存在多种,此时,可以设定每种设备类型能借用一个即可。此时,在当前并未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或其当前申请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与其当前持有的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并不相同时,若识别到所述工单信息中已为所述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配置其当前申请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则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也即,确认所述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存在借用当前正在申请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而在所述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当前申请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与其当前持有的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相同时,则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不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也即,同一种设备类型仅允许借用一个)。如此,避免了重复借用,浪费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中,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与所述唯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存在打开的柜门,持续提示关闭打开的柜门并关闭所述控制屏的录入功能;
在检测到打开的柜门被关闭之后,开启所述控制屏的录入功能。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终端存放柜的所有柜门均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服务器才会开启控制屏的录入功能,以接收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录入的指纹信息和工单标识等;否则,持续提示关闭打开的柜门并关闭所述控制屏的录入功能,不允许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从控制屏中录入指纹信息或工单标识,使得借用或归还过程停留在当前状态下,无法推进;促使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必须及时关闭柜门,保障柜门内存放的移动工作终端的安全。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60中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且在步骤S90中提示借出完成之前,还包括:
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二借用指令或接收包含第二设备编号的第二归还指令,提示当前系统正在为其他用户提供服务,并根据历史服务数据计算并提示预计等待时间。
也即,在该实施例中,仅同时允许一个人进行借用或归还操作。比如,在步骤S60中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且在步骤S90中提示借出完成之前,此时第一借用指令对应的借用操作尚未完成,因此,在接收到其他的借用指令或归还指令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二借用指令或接收包含第二设备编号的第二归还指令),只能提示当前系统正在为其他用户提供服务。进一步地,控制服务器还可以根据历史服务数据计算并提示预计等待时间。比如,首先获取当前该终端存放柜的历史发生的借用操作的时长平均值,进而获取当前借用操作已经进行的时长(接收到第一借用指令的时间点到当前时间点之间的时长),将两者之差设定为预计等待时长。可理解地,在步骤S10-S50的归还操作过程或本发明的其他归还或借用操作过程中,亦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同理计算预计等待时长,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90中,将所述指纹信息、身份信息、核电站工单标识、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关联存储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包含查询关键词的借用查询指令,将所述查询关键词与所述指纹信息、身份信息以及工单标识进行匹配;
在匹配成功之后,调取与匹配成功的所述查询关键词对应的第一设备编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编号调取设备信息之后,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在该实施例中,查询关键词可以为指纹信息、身份信息(比如工作部门、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工单标识等中间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本发明可以通过识别查询关键词之后,从预设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借用信息中匹配查询与其对应的借用和归还移动工作终端的所有记录,进而确定其当前正在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一设备编号,进而根据该第一设备编号调取设备信息,该设备信息可以根据需求设定,比如,在移动工作终端为手机时,可以设定设备信息为手机号码,此时,通过本实施例,即可在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中查询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当前使用的移动工作终端,比如手机的手机号码,进而通过查询到的手机号码与其进行电话通信。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存放柜上安装配备有摄像头,主要用于对终端存放柜及其中存放的移动工作终端的借用和归还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还用于对终端存放柜的外观和安全状态进行监控,以便于在出现火灾等异常情况时及时识别并发出警示。可理解地,本发明中的终端存放柜可以同时存放多台(比如600台)移动工作终端,终端存放柜的所有柜门均可以由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管理员具有不同的管理级别(比如高级管理员和普通管理员)和管理权限,其中,高级管理员可以开启任何柜门中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也可以同时开启所有柜门,方便管理使用。而普通仅能针对控制服务器反馈的问题关联的柜门进行针对性管理。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该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一一对应。所述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包括控制服务器和与所述控制服务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终端存放柜,所述控制服务器用于执行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服务器为一个计算机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2所示。该控制服务器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控制服务器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控制服务器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可读指令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可读指令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指令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一个所述第一设备编号与一个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以及该终端存放柜中的一个柜门的柜门标识关联;所述第一归还指令为归还用户在用户终端上或核电基地内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点击预设归还按键之后触发;所述第一设备编号是指所述归还用户已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唯一编号;所述移动工作终端包括用于在核电基地的专用网络中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通信模块,以及用于检测核电站工作环境中的辐射强度的辐射测量模块;
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唯一标识,在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对应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录入归还信息;所述归还信息包括指纹信息或/和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
在接收到归还用户录入的归还信息并对其验证无误之后,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柜门标识打开与其对应的柜门;
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已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通过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与其连接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
在所述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并在检测到所述柜门重新关闭之后,提示归还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可借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对应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录入归还信息之后,包括:
在接收到归还用户自控制屏上录入的归还信息并对其验证有误,或在第一预设时长内并未接收到录入的归还信息之后,提示重新录入归还信息或提示本次归还失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关联的柜门标识打开与其对应的柜门之后,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柜门中安装的充电通信设备并未与移动工作终端连接时,提示将移动工作终端按照预设放置方式连接充电通信设备,并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以防止所述柜门关闭;
在接收到归还中止指令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或在检测到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连接新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与其连接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二设备编号之后,包括:
在所述第二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并不完全匹配时,提示归还的移动工作终端有误,并开启所述柜门的防关闭设备以防止所述柜门关闭;
在接收到归还中止指令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或在检测到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连接新的移动工作终端,且所述充电通信设备获取的所述新的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三设备编号与所述第一设备编号完全匹配时,关闭所述防关闭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执行充电操作,包括:
在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当前电量小于100%时,通所述充电通信设备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并根据预设正常充电电量变化曲线监测当前充电过程是否正常;
在所述充电过程正常时,若检测到当前电量增加至100%,则自动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
在所述充电过程不正常时,检测所述充电通信设备或/和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电池是否出现异常数据,在出现异常数据时,停止对所述移动工作终端进行充电并通知预设管理人员进行异常处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在检测到与所述唯一标识关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存在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在该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通过所述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指纹识别装置录入指纹;所述第一借用指令为在用户终端上或核电基地内的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点击预设借用按键之后触发;
在接收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录入的指纹信息之后,对所述指纹信息进行识别以确定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并在所述控制屏上提示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
在接收到录入的工单标识之后,自预设数据库中调取与所述工单标识关联的工单信息,并根据所述工单信息以及所述身份信息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
在确认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时,打开终端存放柜上与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柜门,并在检测到所述柜门中的移动工作终端被取出且所述柜门重新关闭之后,提示借出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已借出,并将所述指纹信息、身份信息、工单标识、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关联存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借出完成并将所述柜门对应的移动工作终端标记为已借出之后,还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接收到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时,提示所述归还用户归还所述移动工作终端;
在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内并未接收到包含第一设备编号的第一归还指令时,向预设警示服务器以及所述归还用户同步发送报警信息;所述报警信息包含所述归还用户的身份信息、工单标识、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范围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范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提示通过所述终端存放柜上安装的指纹识别装置录入指纹之后,还包括:
在第三预设时长内并未接收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录入的指纹信息之后,提示录入指纹信息或提示本次借用失败;或
在接收到通过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录入的指纹信息之后,还包括:
若无法识别所述指纹信息,提示重新录入指纹信息或提示本次借用失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控制屏上提示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之后,还包括:
在第四预设时长内并未接收到录入的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之后,提示录入核电站工单的工单标识或提示本次借用失败;或
所述根据所述工单信息以及所述身份信息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之后,还包括:
在确认并不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时,提示本次借用失败。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前,包括:
在检测到待借设备类型被录入之后,所述终端存放柜的控制屏上的预设借用按键被触发时,生成包含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以及所述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
所述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与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处于闲置状态的所有移动工作终端的设备类型进行匹配,并将设备类型与所述待借设备类型一致的移动工作终端,记录为与所述唯一标识关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中存在的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并按照电量多少生成所有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的借出队列;
所述打开终端存放柜上与可借出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柜门,包括:
将终端存放柜上与所述借出队列中排序第一的移动工作终端对应的柜门打开。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单信息以及所述身份信息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是否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身份信息关联的历史借用信息,根据所述历史借用信息确定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当前是否已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
在当前并未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时,若识别到所述工单信息中已为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配置移动工作终端,则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
在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当前已持有借用的移动工作终端时,则确认与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不存在借用移动工作终端的需求。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还包括:
若检测到与所述唯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终端存放柜存在打开的柜门,持续提示关闭打开的柜门并关闭所述控制屏的录入功能;
在检测到打开的柜门被关闭之后,开启所述控制屏的录入功能。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一借用指令之后,且在提示借出完成之前,还包括:
接收包含终端存放柜的唯一标识的第二借用指令或接收包含第二设备编号的第二归还指令,提示当前系统正在为其他用户提供服务,并根据历史服务数据计算并提示预计等待时间。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指纹信息、身份信息、核电站工单标识、所述移动工作终端的第一设备编号以及借用时间关联存储之后,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包含查询关键词的借用查询指令,将所述查询关键词与所述指纹信息、身份信息以及工单标识进行匹配;
在匹配成功之后,调取与匹配成功的所述查询关键词对应的第一设备编号,并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编号调取设备信息之后,将所述设备信息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
15.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服务器和与所述控制服务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终端存放柜,所述控制服务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55696.4A CN112380513A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55696.4A CN112380513A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80513A true CN112380513A (zh) | 2021-02-19 |
Family
ID=7458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55696.4A Pending CN112380513A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80513A (zh) |
-
2020
- 2020-11-11 CN CN202011255696.4A patent/CN112380513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80504A (zh) | 基于人脸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借用方法及系统 | |
CN112380505A (zh) | 基于身份证验证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 |
CN112380507A (zh) | 基于工卡验证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借用方法及系统 | |
CN109871305B (zh) | 告警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8295812B1 (en) | Reducing mobile-phone fraud | |
CN109767572B (zh) | 寄物存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033466B (zh) | 故障检测系统、方法及存储介质 | |
WO2020233356A1 (zh) | 测试环境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 |
CN109993431A (zh) | 一种作业人员位置信息监管方法和系统 | |
CN108171346B (zh) | 核电厂仪控维修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
WO2021068947A1 (zh) | 充电桩故障识别的系统和方法 | |
US8626121B2 (en) | Track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107580035B (zh) | 物品的管理方法、客户端、服务端及系统 | |
CN112837699A (zh) | 电力调度员语音行为防误方法和系统 | |
CN109766247B (zh) | 基于系统数据监控的报警设置方法及系统 | |
CN112399140A (zh) | 办公终端监控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6303371A (zh) | 拍照监控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4973436B (zh) | 考勤方法、装置、智能考勤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2380513A (zh) | 基于指纹识别的核电站移动工作终端归还方法及系统 | |
CN111382976A (zh) | 预警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022447B (zh) | 协助解锁方法、用户终端、服务器、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163444A (zh) |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电池及电子设备 | |
US20170280364A1 (en) |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5048636A (zh) | 一种人工智能营销档案管理系统 | |
CN104184750B (zh) | 一种保护终端用户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