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8680A -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 Google Patents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8680A
CN112378680A CN202011344381.7A CN202011344381A CN112378680A CN 112378680 A CN112378680 A CN 112378680A CN 202011344381 A CN202011344381 A CN 202011344381A CN 112378680 A CN112378680 A CN 112378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rtical
hub
vehicle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43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宝海
孙占瑞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filed Critica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Branch of XCMG
Priority to CN2020113443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86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8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86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27/00Fire-fighting lan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9/00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 B60S9/14Ground-engaging vehicle fittings for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the vehicle, wholly or in part, e.g. built-in jacks for both lifting and manoeuvring
    • B60S9/205Power driven manoeuvring fittings, e.g. reciprocably driven steppers or rotatably driven cams
    • B60S9/21Power driven manoeuvring fittings, e.g. reciprocably driven steppers or rotatably driven cams comprising a rotatably driven auxiliary wheel or endless track, e.g. driven by ground whee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和全液压转向消防车,其中的防侧翻装置固定于实验车辆的车架,包括:固定座,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支撑组件,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第二端侧向向外伸出,并且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设定长度;以及轮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构造为:使所述轮体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车辆高速行驶的过程出现倾翻趋势时,为车辆提供足够的侧向支撑力,防止整车倾翻,为车辆验证行驶车速提供了安全保障,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不与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相干涉,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实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背景技术
对于全液压转向消防车而言,其转向系统多为线控全液压转向模式:在转向过程中,方向盘转角信号经转角编码器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转向阀组中的电磁阀通断电,从而驱动螺旋摆动油缸旋转提供转向力矩。
对于现有的全液压转向车辆而言,其行驶速度通常被控制在50km/h以下,而为了提高全液压转向车,尤其是全液压转向消防车的行驶速度,有必要对高速行驶下车辆的稳定性进行实验。
当全液压转向车辆的行驶速度超过50km/h,并达到高速行驶的速度范围时,车辆容易发生侧翻事故。然而相关技术方案中的防侧翻装置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防止车辆发生侧翻,且相关的防侧翻装置的结构简陋、拆卸困难、限位缺失,难以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能够在车辆高速行驶的过程出现倾翻趋势时,为车辆提供足够的侧向支撑力,防止整车倾翻,为车辆验证行驶车速提供了安全保障,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不与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相干涉,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固定于实验车辆的车架,包括:
固定座,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
支撑组件,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第二端侧向向外伸出,并且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设定长度;以及
轮体,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被构造为:使所述轮体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立管,以自身顶端作为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以及
横管,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管的底端,第二端作为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轮体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立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立管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横管长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3°~8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管的长度不小于150mm,以使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达到所述设定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第一筋板,连接在所述立管和所述横管的夹角处,且板面平行于由所述立管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横管的长度方向所共同确定的第一平面;以及
第二筋板,跨越地连接于所述立管的底端和所述横管的第一端之间,且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侧翻装置还包括:
轴组件,用于实现所述轮体与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旋转连接,所述轴组件包括:
主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横管;
轮毂,固定连接于所述轮体,并套设于所述主轴外周的轮毂;和
轴承组件,设置于所述主轴和所述轮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体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第一螺栓孔,所述横管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轴组件还包括:
第二法兰盘,设置于所述轮毂远离所述主轴一端的外周,被配置为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体上的第一螺栓孔;
端盖,设置于所述轮毂和所述第二法兰盘远离所述主轴的一侧,并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轮毂和所述第二法兰盘;以及
第二螺栓孔,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主轴远离所述轮毂一侧的端面,并被配置为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
其中,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法兰盘相连接处设有相对的止口结构,所述轴组件还包括C型平键,卡设于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轮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组件包括:
第一轴承,卡设在所述主轴的轴颈与所述轮毂的台阶结构之间,并靠近所述主轴与所述横管相连的一端;
第二轴承,卡设在所述轮毂的台阶结构与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轴头位置的锁紧螺母之间,并靠近所述轮毂与所述轮体相连的一端;
唇型密封圈,密封设置在所述轮毂与所述主轴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的一侧;以及
O型密封圈,密封设置在所述端盖与所述轮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侧翻装置还包括:
安装块,焊接在车架的活动支腿侧端面,并设有螺纹孔;
所述固定座包括:
安装板,板面垂直于水平方向,并设有第一长圆孔,从而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块上的螺纹孔相连接;以及
底板,以板面垂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并设有第二长圆孔,从而通过垂直油缸安装螺栓与所述活动支腿的底面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组件的伸出方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还包括:
一对侧板,以设定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底板,板面同时垂直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安装板的板面,并在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贯穿所述一对侧板的通孔;
上盖板,连接在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安装板的上端;
后立板,连接在所述一对侧板和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以及
第一加强板,贴设在所述一对侧板的外侧,并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区域;
其中,由相对的所述上盖板和所述底板、相对的所述一对侧板、以及相对的所述安装板和后立板共同围成六面体框架结构,并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底板不与所述一对侧板的通孔区域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销轴安装孔,所述至少三个销轴安装孔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销轴安装孔的间距等于所述一对侧板上两个通孔的间距,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第二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立管的外侧,并设置于所述销轴安装孔的外周区域;
轴套,固定设置在所述销轴安装孔处;以及
销轴,穿设于所述一对侧板的通孔、所述立管的销轴安装孔以及所述轴套,以实现所述立管与所述固定座的固定连接。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全液压转向消防车,包括如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全液压转向消防车还包括:
四个活动支腿,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四角,被配置为在所述消防车的驻车状态向下伸出以实现所述车架的对地支撑;
其中,固定连接于前侧的两个所述活动支腿的立管通过靠上的两个销轴安装孔与通孔相连接,而固定连接于后侧的两个所述活动支腿的立管通过靠下的两个销轴安装孔与通孔相连接。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车辆高速行驶的过程出现倾翻趋势时,为车辆提供足够的侧向支撑力,防止整车倾翻,为车辆验证行驶车速提供了安全保障,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不与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相干涉,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防侧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防侧翻装置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防侧翻装置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防侧翻装置中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液压转向消防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全液压转向消防车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块;2,固定座;201,底板;202,安装板;203,上盖板;204,侧板;205,第一加强板;206,后立板;3,支撑组件;301,立管;302,第二加强板;303,轴套;304,第一筋板;305,横管;306,第二筋板;307,第三筋板;308,第一法兰盘;4,销轴;5,轴组件;501,主轴;502,唇型密封圈;503,第一轴承;504,轮毂;505,第二法兰盘;506,C型平键;507,端盖;508,O型密封圈;509,第二轴承;510,锁紧螺母;6,轮体;7,车架;8,活动支腿。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申请人研究发现,当全液压转向车辆的设计最高车速达到70km/h左右时,受限于行驶转向系统中的螺旋摆动油缸结构特点以及内部螺旋线加工误差,当车辆的车轮受外力作用,例如压到石块、驶过凹坑或紧急行车制动时,容易产生±3°左右的偏转。因此有必要在针对全液压转向车辆的高速行驶稳定性进行测试的时候,防止车辆因为偏转而发生侧翻事故。
有鉴于此,如图1~6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固定于实验车辆的车架7,包括固定座2、支撑组件3和轮体6。
如图1所示,固定座2与车架7固定连接;支撑组件3第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2,第二端侧向向外伸出,并且支撑组件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设定长度;而轮体6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其中,支撑组件3被构造为:使轮体6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
防侧翻装置安装于车架7的侧面,通过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设定长度的支撑组件3增加了整车轮距,扩大了车辆的等效面积,并当车辆高速行驶倾翻时,防侧翻的轮体6着地提供移动支撑,防止整车倾翻,为车辆验证行驶车速提供了安全保障。
此外,本公开中的轮体6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能够避免在车辆正常行驶的过程中,防侧翻装置中的轮体6与地面接触而对实验车辆造成额外的干扰,而在车辆发生侧倾并超过发生侧翻的临界角度前,再由防侧翻装置进行对地支撑,防止车辆发生侧翻危险。
申请人进一步由最小转弯直径时的安全车速计算经验公式计算:当车辆以70km/h的速度行驶,一旦车辆自身的车轮偏转大于2.5°,即有可能发生倾翻。由此,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包括立管301和横管305。立管301以自身顶端作为支撑组件3的第一端,与固定座2固定连接;而横管305则第一端固定连接于立管301的底端,第二端作为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与轮体6转动连接。
其中,为保证车辆倾斜时,防侧翻装置车轮完全着地,设置立管301与横管305的夹角角度小于90°立管30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立管301的长度方向和横管305长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3°~87°。横管305的长度不小于150mm,以使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达到设定长度。
优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立管301的长度方向与横管305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5°,而立管301和横管305均采用矩形空心型材,其尺寸参数为150mm×10mm×5mm。由此不但能够保证在车辆侧倾至临界角度后,在不影响高速行驶测试的同时对车辆进行支撑,还能通过由足够强度的立管301和横管305保证对车辆的支撑强度与稳定性。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横管305和立管30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还包括第一筋板304和第二筋板306。其中,第一筋板304连接在立管301和横管305的夹角处,且板面平行于由立管301的长度方向和横管305的长度方向所共同确定的第一平面;而第二筋板306跨越地连接于立管301的底端和横管305的第一端之间,且板面垂直于第一平面。
在防侧翻装置侧向对地支撑时,其中的第一筋板304能够承担由地面经过横管305传递给立管301的侧向载荷,而其中的第二筋板306则能够承担沿车辆的行驶方向的地面阻力经过横管305传递给立管301的前向载荷,从而提高防侧翻装置的整体强度。
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轮体6与支撑组件3之间的旋转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侧翻装置还包括轴组件5,轴组件5包括主轴501、轮毂504和轴承组件。其中的主轴501固定连接于横管305;轮毂504固定连接于轮体6,并套设于主轴501外周的轮毂504;而轴承组件设置于主轴501和轮毂504之间。
在此基础上,轮体6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第一螺栓孔,横管305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法兰盘308,轴组件5还包括第二法兰盘505、端盖507和第二螺栓孔。
第二法兰盘505设置于轮毂504远离主轴501一端的外周,被配置为通过螺栓连接轮体6上的第一螺栓孔;端盖507设置于轮毂504和第二法兰盘505远离主轴501的一侧,并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轮毂504和第二法兰盘505;而第二螺栓孔沿周向均匀分布于主轴501远离轮毂504一侧的端面,并被配置为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法兰盘308;其中,主轴501与第一法兰盘308相连接处设有相对的止口结构,轴组件5还包括C型平键506,卡设于第二法兰盘505与轮毂504之间。
由轴承组件连接的主轴501和轮毂504构成了轴组件5中同轴且可相对旋转的两个部件,再由固定在轮毂504上的第二法兰盘505与轮体6实现固定连接,以及由设置于主轴501上的第二螺栓孔与横管305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了轮体6相对于横管305的可转动的连接关系。并且设置于横管305与第一法兰盘308之间的第三筋板307能够加强横管305与第一法兰盘308之间的连接强度,尤其提高第一法兰盘308连接轮体6时的承担剪切力的能力。
而止口结构的设置,能够承载主轴501与第一法兰盘308之间的剪切力,防止第一法兰盘308与第二螺栓孔之间的螺栓因承担剪切力而容易变形失效;类似的,C型平键506的设置,能够承担第二法兰盘505与轮毂504之间转动力矩,减少螺栓所承载的剪切力。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503、第二轴承509、唇形密封圈502和O型密封圈508,第一轴承503卡设在主轴501的轴颈与轮毂504的台阶结构之间,并靠近主轴501与横管305相连的一端;第二轴承509卡设在轮毂504的台阶结构与固定设置于主轴501轴头位置的锁紧螺母510之间,并靠近轮毂504与轮体6相连的一端;唇型密封圈密封设置在轮毂504与主轴501之间,并位于第一轴承503远离第二轴承509的一侧;而O型密封圈508则密封设置在端盖507与轮毂504之间。
轴承组件通过第一轴承503和第二轴承509配合承担轮毂504与主轴501旋转连接过程中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并通过唇形密封圈502和O型密封圈508分设于轴组件5的两端,从而在轴组件5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包含第一轴承503和第二轴承509的封闭腔体,由此在这一封闭腔体内填充润滑油即可实现对第一轴承503和第二轴承509的充分润滑和冷却。
而为了实现立管301与车架7之间的固定连接,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侧翻装置还包括安装块1,焊接在车架7的活动支腿8侧端面,并设有螺纹孔;固定座2则包括安装板202和底板201,安装板202的板面垂直于水平方向,并设有第一长圆孔,从而通过螺栓与安装块1上的螺纹孔相连接;底板201以板面垂直的方式设置于安装板202的底部,并设有第二长圆孔,从而通过垂直油缸安装螺栓与活动支腿8的底面相连接;其中,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支撑组件3的伸出方向设置。
安装板202上设置的四个第一长圆孔,通过螺栓与安装块1上设置的螺纹孔相连接,底板201上设置的两个长圆孔,则借用垂直油缸安装螺栓与活动支腿8底面相连接,该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可提高防侧翻装置承受垂向载荷的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2还包括一对侧板204、上盖板203、后立板206和第一加强板205。一对侧板204以设定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于底板201,板面同时垂直于底板201与安装板202的板面,并在远离安装板202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贯穿一对侧板204的通孔;上盖板203连接在一对侧板204和安装板202的上端;后立板206连接在一对侧板204和底板201远离安装板202的一侧;而第一加强板205贴设在一对侧板204的外侧,并设置于通孔的外周区域。
由相对的上盖板203和底板201、相对的一对侧板204、以及相对的安装板202和后立板206共同围成六面体框架结构,并且,上盖板203和底板201不与一对侧板204的通孔区域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
进一步的,立管30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销轴安装孔,至少三个销轴安装孔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销轴安装孔的间距等于一对侧板204上两个通孔的间距,支撑组件3还包括第二加强板302、轴套303和销轴4。第二加强板302贴设在立管301的外侧,并设置于销轴安装孔的外周区域;轴套303固定设置在销轴安装孔处;而销轴4穿设于一对侧板204的通孔、立管301的销轴安装孔以及轴套303,以实现立管301与固定座2的固定连接。
固定座2所具有的六面体框架结构,由上盖板203和底板201在一对侧板204的通孔区域设置有开口,从而使得立管301能够穿设于六面体框架结构的内部,并使立管301上设置销轴安装孔从内部与一对侧板204上设置的通孔通过销轴4相连接,能够提高立管301与固定座2之间的连接强度。而第一加强板205和第二加强板302分别贴设于一对侧板204上的通孔和立管301外侧的销轴安装孔的外周区域,能够进一步提高销轴4与一对侧板204和立管301之间的连接强度。销轴4安装后通过螺栓固定,防止销轴4窜出。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全液压转向消防车,包括如前文任一实施例的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全液压转向消防车还包括四个活动支腿8,分别设置在车架7的四角,被配置为在消防车的驻车状态向下伸出以实现车架7的对地支撑;由于前后活动支腿8不在同一高度面上,前支腿安装面高于后支腿,为保证防侧翻装置安装后车轮离地间隙一致且实现部件通用性,固定连接于前侧的两个活动支腿8的立管301通过靠上的两个销轴安装孔与通孔相连接,而固定连接于后侧的两个活动支腿8的立管301通过靠下的两个销轴安装孔与通孔相连接。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在车辆高速行驶的过程出现倾翻趋势时,为车辆提供足够的侧向支撑力,防止整车倾翻,为车辆验证行驶车速提供了安全保障,并在车辆正常行驶时不与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相干涉,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6所示,当车辆进行高速70km/h行驶稳定性试验时,由于方向盘转动或者外力作用等原因造成车轮偏转角度过大,进而导致车辆倾翻时,防侧翻装置车轮着地为车辆提供支撑,推动车辆重新恢复正常行驶。
本公开所提供的防侧翻装置主体结构采用板材与型材焊接成型,整体结构强度好、重量轻,各部件通过螺栓或销轴4连接,某部件损坏时可通过拆卸更换。当需要进行高速试验时,通过吊装整体装配在活动支腿8侧面,试验结束后,可方便快捷的进行拆卸。
本公开所提供的防侧翻装置结构简单,在不改变原车辆结构的情况下,可方便快捷地进行拆装,提高了全液压转向车辆高速行驶稳定性试验的安全性。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固定于实验车辆的车架(7),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2),与所述车架(7)固定连接;
支撑组件(3),第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2),第二端侧向向外伸出,并且所述支撑组件(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设定长度;以及
轮体(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3)被构造为:使所述轮体(6)的转动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
立管(301),以自身顶端作为所述支撑组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座(2)固定连接;以及
横管(305),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管(301)的底端,第二端作为所述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轮体(6)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立管(30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所述立管(30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横管(305)长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3°~8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管(305)的长度不小于150mm,以使所述支撑组件(3)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的间距达到所述设定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括:
第一筋板(304),连接在所述立管(301)和所述横管(305)的夹角处,且板面平行于由所述立管(301)的长度方向和所述横管(305)的长度方向所共同确定的第一平面;以及
第二筋板(306),跨越地连接于所述立管(301)的底端和所述横管(305)的第一端之间,且板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轴组件(5),用于实现所述轮体(6)与所述支撑组件(3)之间的旋转连接,所述轴组件(5)包括:
主轴(501),固定连接于所述横管(305);
轮毂(504),固定连接于所述轮体(6),并套设于所述主轴(501)外周的轮毂(504);和
轴承组件,设置于所述主轴(501)和所述轮毂(50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6)上设有沿圆周均布的第一螺栓孔,所述横管(305)的第二端设有第一法兰盘(308),所述轴组件(5)还包括:
第二法兰盘(505),设置于所述轮毂(504)远离所述主轴(501)一端的外周,被配置为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轮体(6)上的第一螺栓孔;
端盖(507),设置于所述轮毂(504)和所述第二法兰盘(505)远离所述主轴(501)的一侧,并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轮毂(504)和所述第二法兰盘(505);以及
第二螺栓孔,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主轴(501)远离所述轮毂(504)一侧的端面,并被配置为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盘(308);
其中,所述主轴(501)与所述第一法兰盘(308)相连接处设有相对的止口结构,所述轴组件(5)还包括C型平键(506),卡设于所述第二法兰盘(505)与所述轮毂(50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
第一轴承(503),卡设在所述主轴(501)的轴颈与所述轮毂(504)的台阶结构之间,并靠近所述主轴(501)与所述横管(305)相连的一端;
第二轴承(509),卡设在所述轮毂(504)的台阶结构与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轴(501)轴头位置的锁紧螺母(510)之间,并靠近所述轮毂(504)与所述轮体(6)相连的一端;
唇型密封圈,密封设置在所述轮毂(504)与所述主轴(501)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轴承(503)远离所述第二轴承(509)的一侧;以及
O型密封圈(508),密封设置在所述端盖(507)与所述轮毂(50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块(1),焊接在车架(7)的活动支腿(8)侧端面,并设有螺纹孔;
所述固定座(2)包括:
安装板(202),板面垂直于水平方向,并设有第一长圆孔,从而通过螺栓与所述安装块(1)上的螺纹孔相连接;以及
底板(201),以板面垂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安装板(202)的底部,并设有第二长圆孔,从而通过垂直油缸安装螺栓与所述活动支腿(8)的底面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支撑组件(3)的伸出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还包括:
一对侧板(204),以设定间隔彼此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底板(201),板面同时垂直于所述底板(201)与所述安装板(202)的板面,并在远离所述安装板(202)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有两个贯穿所述一对侧板(204)的通孔;
上盖板(203),连接在所述一对侧板(204)和所述安装板(202)的上端;
后立板(206),连接在所述一对侧板(204)和所述底板(201)远离所述安装板(202)的一侧;以及
第一加强板(205),贴设在所述一对侧板(204)的外侧,并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周区域;
其中,由相对的所述上盖板(203)和所述底板(201)、相对的所述一对侧板(204)、以及相对的所述安装板(202)和后立板(206)共同围成六面体框架结构,并且,所述上盖板(203)和所述底板(201)不与所述一对侧板(204)的通孔区域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30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至少三个销轴安装孔,所述至少三个销轴安装孔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销轴安装孔的间距等于所述一对侧板(204)上两个通孔的间距,所述支撑组件(3)还包括:
第二加强板(302),贴设在所述立管(301)的外侧,并设置于所述销轴安装孔的外周区域;
轴套(303),固定设置在所述销轴安装孔处;以及
销轴(4),穿设于所述一对侧板(204)的通孔、所述立管(301)的销轴安装孔以及所述轴套(303),以实现所述立管(301)与所述固定座(2)的固定连接。
11.一种全液压转向消防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液压转向消防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四个活动支腿(8),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7)的四角,被配置为在所述消防车的驻车状态向下伸出以实现所述车架(7)的对地支撑;
其中,固定连接于前侧的两个所述活动支腿(8)的立管(301)通过靠上的两个销轴安装孔与通孔相连接,而固定连接于后侧的两个所述活动支腿(8)的立管(301)通过靠下的两个销轴安装孔与通孔相连接。
CN202011344381.7A 2020-11-26 2020-11-26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Pending CN1123786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4381.7A CN112378680A (zh) 2020-11-26 2020-11-26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4381.7A CN112378680A (zh) 2020-11-26 2020-11-26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8680A true CN112378680A (zh) 2021-02-19

Family

ID=7458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4381.7A Pending CN112378680A (zh) 2020-11-26 2020-11-26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868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21381U (zh) * 2011-09-01 2012-05-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用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能试验防侧翻装置
CN202720127U (zh) * 2012-07-17 2013-02-0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操稳试验防侧翻装置和具有防侧翻装置的试验车辆
EP2602602A1 (de) * 2011-12-08 2013-06-12 Joachim Hug Fahrzeugprüfstand
CN104913938A (zh) * 2015-06-15 2015-09-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
CN105486515A (zh) * 2014-09-15 2016-04-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
CN110686909A (zh) * 2019-11-01 2020-01-14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esc测试防翻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21381U (zh) * 2011-09-01 2012-05-1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商用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能试验防侧翻装置
EP2602602A1 (de) * 2011-12-08 2013-06-12 Joachim Hug Fahrzeugprüfstand
CN202720127U (zh) * 2012-07-17 2013-02-06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操稳试验防侧翻装置和具有防侧翻装置的试验车辆
CN105486515A (zh) * 2014-09-15 2016-04-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防侧翻支架
CN104913938A (zh) * 2015-06-15 2015-09-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防侧翻装置
CN110686909A (zh) * 2019-11-01 2020-01-14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esc测试防翻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67348A (en)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turning the wheels of a crane moving on rubber-tired wheels
US7798506B2 (en)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s
US20060207822A1 (en) Differential steering application for trailer spotter vehicles
US8051940B2 (en) Hydraulic assist wheel end
JP2020530823A (ja) ホイール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10116584B (zh) 轨道车辆的驱动桥、轨道车辆和轨道交通系统
US20140246265A1 (en) Hydraulic motor drive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assembly
US7762372B2 (en) Wheel uni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US5269546A (en) Self-steering assembly
JP2014534118A (ja) 道路車両用走行装置付ダブルピボット型連結装置
CN112378680A (zh) 高速行驶稳定性实验用防侧翻装置及全液压转向消防车
US7766353B2 (en) Wheel uni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EP1720722A2 (de) Radführungsgelenk
JPH0786078B2 (ja) 油圧リフト
CN100558590C (zh) 带有自动同步转向机构的半挂车
KR100999420B1 (ko) 조향 구동 차축 어셈블리
CN208216912U (zh) 一种双前轮车辆的摇摆悬挂系统
CN113446922B (zh) 一种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US2871965A (en) Steering drive axle
DE3018136A1 (de) Angetriebenes, lenkbares, mit einer scheibenbremse ausgeruestetes kraftwagenrad
EP1980424A2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Kumar et al. Study on the front axle and rear axle attached to differential system
CN112744251A (zh) 轨道车辆用转向架总成及轨道车辆
JPH01115764A (ja) 軌道誘導できる乗合バス
CN204323305U (zh) 辅助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221004 26 Tuo Lan Shan Road, X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Xugon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221004 26 Tuo Lan Shan Road, X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XCMG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