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6245A -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6245A
CN112376245A CN202011066528.0A CN202011066528A CN112376245A CN 112376245 A CN112376245 A CN 112376245A CN 202011066528 A CN202011066528 A CN 202011066528A CN 112376245 A CN112376245 A CN 112376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detergent
filter assembly
assembly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65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76245B (zh
Inventor
吴艳婧
周椿浩
宋三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65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62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6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6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76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62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2Lint collecting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隔板组件,隔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隔板组件将过滤器组件分隔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过滤腔用于过滤杂质,也就是说,过滤腔可以过滤衣物处理设备烘干过程中衣物产生的毛屑,从而可以防止衣物产生的毛屑黏贴在烘干风道的各个角落中,进而降低毛屑干烧产生的风险,提高烘干效率。将过滤器与洗涤剂投放盒一起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能够减小过滤器所占的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与相关技术中将毛屑收集盒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顶部平台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不影响衣物处理设备顶部平台的使用,从而能够扩大具有该过滤器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用性和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滤器组件和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洗干一体机使用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产品形式也多种多样。洗干一体机的主要结构都是有洗衣桶、进风通道、加热体、风机、冷却体、进排水部分。然而,用户在使用烘干程序时,衣物产生的毛屑会经过整个烘干循环系统,时间久了,毛屑很容易黏贴在风道各个角落,影响烘干效率,同时也增加毛屑干烧风险,影响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器组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器组件,包括:壳体;隔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隔板组件将过滤器组件分隔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过滤腔用于过滤杂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组件包括壳体和隔板组件,隔板组件设置在壳体内,且隔板组件将过滤器组件分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其中,过滤腔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具体而言,过滤腔可以过滤衣物处理设备烘干过程中衣物产生的毛屑,从而可以防止衣物产生的毛屑黏贴在烘干风道的各个角落中,进而降低毛屑干烧产生的风险,提高烘干效率。
另外,将过滤器组件中集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即将用于投放洗涤剂的投放盒与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器设置成一体结构,也即将过滤器与洗涤剂投放盒一起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能够减小过滤器所占的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与相关技术中将毛屑收集盒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顶部平台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不影响衣物处理设备顶部平台的使用,从而能够扩大具有该过滤器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用性和使用范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洗干一体机中大多包括洗衣桶、烘干通道、加热体、风机、冷凝器、进排水等部分,将与烘干系统连通的烘干风道与过滤腔连通,使得在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过程中产生的毛屑经烘干风道进入过滤腔对毛屑等杂质进行过滤,从而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通过设置过滤腔能够有效减少毛屑在烘干风道等各个角落中堆积,进而提高烘干效率,且由于较少了风道各角落中毛屑的堆积,还可以有效防止毛屑发生干烧,提升具有该过滤器组件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过滤器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洗涤剂投放组件,可运动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腔内;通孔,设置在隔板组件上;过滤组件,过滤组件的一端与洗涤剂投放组件连接,过滤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的内侧壁上,过滤组件能够在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带动下在通孔内运动,以伸入或者伸出过滤腔。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洗涤剂投放组件和过滤组件,具体而言,洗涤剂投放组件能够在洗涤剂投放腔内运动,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向洗涤剂投放组件中投放洗涤剂对衣物进行清洗。在隔板组件上设置有通孔,过滤组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连接,且洗涤剂投放组件在洗涤剂投放腔内运动时,能够带动过滤组件在通孔内运动,从而在洗涤剂投放组件被抽出时,过滤组件也能够随洗涤剂投放组件一起抽出,从而能够便于对过滤组件进行清洗,从而提高过滤腔内的清洁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连接部,用于将过滤组件连接至洗涤剂投放组件,过滤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时,至少部分连接部能够密封隔板组件的通孔。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连接部,具体而言,过滤组件是通过连接部实现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连接,其中,过滤组件可以与洗涤剂投放组件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过滤组件的安装和清洗。在洗涤剂投放组件伸入洗涤剂投放腔内时,过滤组件的另一端能够抵靠在壳体的内侧壁上,与此同时,至少部分的连接部能够将通孔进行密封,也就是说,在洗涤剂投放组件收回至洗涤剂投放腔内时,隔板组件和连接部能够一起将过滤器组件密封分隔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从而使得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能够单独工作,互不影响。其中,至少部分连接部对通孔进行密封时,连接部可以抵靠在隔板组件的侧壁上,以对通孔进行密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组件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保证连接部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洗涤剂投放组件在伸出或伸入洗涤剂投放腔内时,过滤组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与过滤组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洗涤剂投放组件带动过滤组件运动的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可拆卸连接;过滤网,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能够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过滤网位于第一间室内,第一间室用于储存杂质。
在该设计中,过滤组件包括支架和过滤网,具体而言,支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支架是通过连接部实现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可拆卸连接,更具体地,支架是通过与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可拆卸地与洗涤剂投放组件连接,从而实现支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过滤网设置在支架上,具体而言,过滤网的滤孔小于杂质的结构尺寸,以使得过滤网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进而防止杂质存在于衣物处理设备风道的各个角度,并降低杂质干烧的风险,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支架能够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具体而言,过滤网位于第一间室中,也就是说,第一间室用于存储杂质,通过将过滤腔分成具有过滤网的一室和没有过滤网的一室,使得杂质在经过第一间室时通过过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并通过第一间室对杂质进行收集,从而使得从衣物处理设备桶内流出的空气经第一间室过滤和收集后,流入第二间室时则是清洁后的空气,进而从第二间室中流出,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从而便于对杂质进行收集,进一步提高清洁杂质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与过滤腔相连通,过滤器组件还包括:进风管,通过进风口连接至第一间室;出风管,通过出风口连接至第二间室;其中,进风口的中轴线与出风口的中轴线分别沿垂直于壳体底部的方向延伸成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所呈的角度大于90°。
在该设计中,壳体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且进风口与出风口均与过滤腔连通,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空气经由进风口进入,并经出风口流出,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杂质的过滤。具体而言,过滤器组件还包括进风管和出风管,其中,进风管通过进风口与第一间室连通,出风管通过出风口与第二间室连通,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管流经进风口进入第一间室中,通过过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并通过第一间室对杂质进行收集,经第一间室后干净风空气进入第二间室,从第二间室的出风口经出风管流出,具体地,出风管与冷凝器连接,经过滤后干净的空气通过出风管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也就是说,将进出口设置在第一间室,将出风口设置在第二间室。进一步地,进风口处具有中轴线,该进风口中轴线沿垂直于壳体底部的方向上延伸呈第一面,出风口处也具有中轴线,该出风口中轴线沿垂直于壳体底部的方向上延伸呈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在延伸方向上所呈的角度大于90°,也即进风口的中轴线和出风口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进行投影,投影后的两个中轴线之间所呈的角度大于90°,从而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经过滤网进行过滤,也就是说,通过限定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对接角度,能够进一步限定空气的行走路线,使得空气能够较大范围的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进一步便于对杂质的过滤和收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导向部,位于过滤腔内,导向部的一端与隔板组件连接,导向部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的内侧壁上。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导向部,具体而言,导向部设置于过滤腔内,其中,导向部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内,从而实现对流入第一间室的空气进行导向,进一步使得空气能够较大范围的流经过滤网,实现对杂质的过滤,且导向部还能够对流入到第二间室的空气进行导向。具体而言,导向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至隔板组件和壳体的内侧壁上,也就是说,导向部设置在了隔板组件与壳体内壁所述的夹角的位置处,从而能够防止该夹角滞留杂质,即避免壳体内部出现死角,进而防止杂质在死角中堆积,不利于清洁卫生。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导向部可以为弧形板,具体而言,弧形板所在圆的圆心位于过滤腔所在的一侧,也就是说,弧形板是朝向过滤腔的一侧弯曲,进而实现对空气进行导向的同时,避免壳体内部出现死角。另外,导向部也可以为直板,具体而言,直板设置于隔板组件与壳体内侧壁之间所呈夹角的位置处,直板的一端与隔板组件连接,直板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的内侧壁上,进而也可以在对空气进行导向的同时,防止壳体内出现死角,导致杂质堆积在死角处,不利于杂质的清洁卫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盖体,盖设在过滤腔的上方,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集水盒;第一进水口,设置于第一盖体上,第一进水口与第一集水盒连通,第一集水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其中,第一集水盒通过多个第一进水孔与第一间室连通。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盖体,具体而言,第一盖体盖设在过滤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一盖体的两端朝向过滤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件,隔板组件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部,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其中,第一盖体上的两个第一卡接件能够分别卡接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以使第一盖板能够稳定地设置在过滤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第一盖体上,且第一盖体朝上过滤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盒,第一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孔,其中,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孔与第一间室连通,第一进水口连接外部进水管,以使水流经第一进水口进入第一间室,由于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密封隔开,因此,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单独进水,互不连通,也就是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的水流不会流入到洗涤剂投放腔。进一步地,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能够对第一间室内储存的杂质进行冲刷,杂质能够随水流一起流出第一间室,从而能够对第一间室进行冲洗,进而将残留在第一间室内的杂质带出第一间室,起到自动清洁的作用。
另外,衣物处理设备在烘干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流经进风管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间室内的带有杂质的空气是热空气,通过向第一进水口注水,水流的温度低于热空气的温度,因此,能够使得第一间室内热空气进行冷凝,且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进一步带走第一间室内储存的杂质。进一步地,从第二间室经出风口再经出风管流出的空气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冷凝,因此,空气温度一定程度地降低,由于出风管连接冷凝器,对出风管流出的空气进行再次冷凝,空气温度在第一次冷凝的时候已经降低了一定温度,因此会缩短在此冷凝的时间,降低设置能耗。
再次,在第一盖体朝向过滤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盒,能够对从第一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进行存储,因此,在向第一进水口供水的过程中,第一集水盒中的水压会增大,在从多个第一进水孔对第一间室进行冲水时,水流冲入第一间室的力度会增大,从而能够利于将残留的杂质冲出第一间室外,进一步保证壳体内的清洁度。另外,在第一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孔,能够使进入第一间室的水流更加分散,从而增大水流冲刷的面积,进一步减少第一间室内杂质的残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排水管,设置在壳体上,并位于远离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排水管与第一间室连通,其中,过滤腔的底部向排水管所在的一侧倾斜设置。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排水管,具体而言,排水管设置在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壳体上,其中,排水管与第一间室连通,即排水管进一步设置在第一间室所在的一侧,使得对第一间室冲刷后的带有杂质的水流能够从排水管流出壳体外。进一步地,过滤腔的底部向排水管所在的一侧倾斜,从而便于冲刷第一间室后的水流能够流出壳体外,进一步避免杂质或残留滞留在第一间室内,保证壳体内的清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排水管可以单独设置,即排水管直接连接衣物处理设备外部,进行单独排水。另外,排水管可以连接至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污管,衣物清洗过程中的污水经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污管流出衣物处理设备外部,通过将排水管连接至排污管,能够简化衣物处理设备内的管路结构,进而能够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挡筋,围绕进风口设置,挡筋沿进风口向第一间室内延伸。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挡筋,具体而言,挡筋围绕进风口设置,其中,挡筋能够沿进风口向第一间室内延伸,从而在通过第一进水口向第一间室冲水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水流经进风口流回至衣物处理设备内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挡筋的高度不易过高,若挡筋过高,则不利于对从进风口进入到第一间室的空气进行过滤,挡筋的高度也不易过低,若过低,则容易导致进入第一间室的水流经进风口流回至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因此,需要对挡筋的高度进行合理设计,以在不影响对空气进行过滤的同时,防止水流流回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均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设置在壳体上,并位于过滤腔内;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能够通过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限位部上运动。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壳体上,其中,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过滤腔的底部上,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在支架上,且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从而使得支架能够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在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带动下在通孔内被抽出进行清洗。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进行配合,能够使得支架在被洗涤剂投放组件抽出或收回的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提高支架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对支架在过滤腔内运动的过程进行限位。另外,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进行配合能够使得支架能够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密封隔开,进而避免流入第一间室的流水或残水流入第二间室,便于对残水或杂质进行处理和排出,进一步提高壳体内的清洁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被构造为在壳体底部设置的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在支架上设置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在限位凹槽内滑动,实现支架的运动。当然,第一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设置在壳体底部上的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可以被对应构造为设置在支架上的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支架的相对运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均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部,设置在第一盖体上;第四限位部,设置在支架上,支架能够通过第四限位部在第三限位部上运动。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具体而言,第三限位部设置在第一盖板朝向过滤腔的一侧,第四限位部对应设置在支架上,其中,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相适配,以使支架在通孔内运动的过程中,对支架进一步导向,防止支架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支架运动的稳定性,也即对支架的运动过程进行进一步限位,且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进行配合、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进行配合,能够在支架的上下两个方向上对支架的运动过程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架运动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在垂直于壳体底部的方向上能够在同一竖直面内,进而使得支架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受力均匀,进而能够在进一步防止支架在运动时发生偏移的同时,延伸支架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将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进行密封分隔,避免流入第一间室的水流流入到第二间室,进而能够便于对残水或杂质的排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限位部被构造为在第一盖体上设置的限位凹槽,第四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在支架上设置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在限位凹槽内滑动,实现支架的稳定运动。当然,第三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设置在第一盖体上的限位凸起,第四限位部可以被对应构造为设置在支架上的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支架的相对运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均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二盖体,盖设在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第二进水口,设置于第二盖体上;第二集水盒,设置于第二盖体上,第二集水盒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二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其中,第二集水盒通过多个第二进水孔与洗涤剂投放腔连通。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第二盖体,具体而言,第二盖体盖设在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二盖体的两端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件,隔板组件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洗涤剂投放腔所在一侧的壳体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其中,第二盖体上的两个第二卡接件能够分别卡接到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上,以使第二盖板能够稳定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第二盖体上,且第二盖板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盒,第二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其中,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孔与洗涤剂投放组件连通,以实现对用户投放到洗涤剂投放组件中的洗涤剂进行溶解和稀释。第二进水口连接外部进水管,该进水管与连接过滤腔的进水管分别单独设置,由于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密封隔开,因此,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单独进水,互不连通,也就是说,从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水流不会流入到过滤腔。进一步地,从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能够对洗涤剂进行溶解和稀释的同时,由于洗涤剂投放组件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连通,因此能够实现将洗涤剂冲入到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对衣物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在第二盖体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盒,能够对从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进行存储,因此,在向第二进水口供水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盒中的水压会增大,在从多个第二进水孔对洗涤剂投放组件中的洗涤剂进行冲水时,水流冲刷洗涤剂的力度会增大,进而保证从第二进水口进入的水流能够将洗涤剂冲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洗涤剂在洗涤剂投放组件中残留,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第二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能够使进入洗涤剂投放组件中的水流更加分散,从而增大水流冲刷洗涤剂投放组件的面积,能够进一步减少洗涤剂的残留。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腔的底部所在的高度高于洗涤剂投放腔的底部所在的高度。
在该设计中,对壳体底部的结构进行限定,具体而言,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底部高度要高于洗涤剂投放腔所在一侧底部的高度,从而能够防止向第二进水口注水对洗涤剂进行溶解和冲刷时,洗涤剂或溶解洗涤剂的水流进入过滤腔内,进而对过滤腔造成污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下水盒,位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下方,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连通;第一滑动部,设置于下水盒上;第二滑动部,设置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底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相配合以使洗涤剂投放组件可运动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腔内。
在该设计中,过滤器组件还包括下水盒、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具体而言,下水盒设置于洗涤剂投放组件的下方,且下水盒与洗涤剂投放组件连通,从而使得水流在对洗涤剂进行溶解并冲刷后,进入下水盒,进而通过下水盒流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对衣物处理设备内的衣物进行清洗。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设置在下水盒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上,第二滑动部对应设置在洗涤剂投放组件朝向下水盒的一侧上,其中,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相适配,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配合使得洗涤剂投放组件能够在洗涤剂投放腔内运动,实现用户对洗涤剂的投放,另外,也能够通过洗涤剂投放组件伸出洗涤剂投放腔时,对支架上的滤网进行清洗。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滑轨,第二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滑槽,通过滑轨和滑槽相配合以实现洗涤剂投放组件的运动。另外,第一滑动部也可以被构造为滑槽,第二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滑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过滤器组件,因而具备该过滤器组件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操控面板,过滤器组件的过滤腔相较于洗涤剂过滤腔远离操控面板设置;下水管,下水管的一端连通至过滤器组件的下水盒,下水管的另一端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内桶连通。
在该设计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操控面板,具体而言,过滤器组件的过滤腔远离操控面板设置,也就是说,洗涤剂投放腔靠近操控面板设置,从而在对衣物处理设备内杂质进行过滤的同时,能够便于用户对洗涤剂的投放。其中,过滤器组件的洗涤剂投放组件能够完全抽出过滤器组件的壳体内,进一步便于对过滤器组件的支架进行清洗。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下水管,其中,下水管的一端与下水盒连通,且下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衣物处理设备的内桶内,进而使得溶解稀释后的洗涤剂能够从下水盒中经下水管流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清洗。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的A-A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过滤器组件,110壳体,120隔板组件,130第一间室,140第二间室,150洗涤剂投放组件,160通孔,172支架,180连接部,182第一连接件,184第二连接件,190进风口,200出风口,210导向部,220第一盖体,222第一集水盒,224第一进水孔,230第一进水口,240排水管,250挡筋,260第二盖体,262第二集水盒,264第二进水孔,270第二进水口,280下水盒,290进风管,300出风管,400筒体,410第一筒体,420第二筒体,500第一冷凝组件,510第一冷凝入口,520第一冷凝出口,600风机组件,700加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器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隔板组件120,其中,隔板组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隔板组件120将过滤器组件100分隔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过滤腔用于过滤杂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隔板组件120,隔板组件120设置在壳体110内,且隔板组件120将过滤器组件100分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其中,过滤腔用于过滤杂质,具体而言,过滤腔可以过滤衣物处理设备烘干过程中衣物产生的毛屑,从而可以防止衣物产生的毛屑黏贴在烘干风道的各个角落中,进而降低毛屑干烧产生的风险,提高烘干效率。
另外,将过滤器组件100中集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即将用于投放洗涤剂的投放盒与用于过滤杂质的过滤器设置成一体结构,也就是说,将过滤器与洗涤剂投放盒一起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内部,与相关技术中将毛屑收集盒设置在衣物处理设备顶部平台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不影响衣物处理设备顶部平台的使用,从而能够扩大具有该过滤器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实用性和使用范围。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洗干一体机中大多包括洗衣桶、烘干通道、加热体、风机、冷凝器、进排水等部分,将与烘干系统连通的烘干风道与过滤腔连通,使得在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过程中产生的毛屑经烘干风道进入过滤腔对毛屑等杂质进行过滤,从而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通过设置过滤腔能够有效减少毛屑在烘干风道等各个角落中堆积,进而提高烘干效率,且由于较少了风道各角落中毛屑的堆积,还可以有效防止毛屑发生干烧,提升具有该过滤器组件100的衣物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和过滤组件,其中,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可运动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腔内,隔板组件120上设置有通孔160,过滤组件的一端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连接,过滤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110的内侧壁上,过滤组件能够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带动下在通孔160内运动,以伸入或者伸出过滤腔。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和过滤组件,具体而言,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能够在洗涤剂投放腔内运动,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向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中投放洗涤剂对衣物进行清洗。在隔板组件120上设置有通孔160,过滤组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连接,且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在洗涤剂投放腔内运动时,能够带动过滤组件在通孔160内运动,从而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被抽出时,过滤组件也能够随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一起抽出,从而能够便于对过滤组件进行清洗,从而提高过滤腔内的清洁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连接部180,用于将过滤组件连接至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过滤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110的内侧壁上时,至少部分连接部180能够密封隔板组件120的通孔160。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连接部180,具体而言,过滤组件是通过连接部180实现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连接,其中,过滤组件可以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过滤组件的安装和清洗。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伸入洗涤剂投放腔内时,过滤组件的另一端能够抵靠在壳体110的内侧壁上,与此同时,至少部分的连接部180能够将通孔160进行密封,也就是说,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收回至洗涤剂投放腔内时,隔板组件120和连接部180能够一起将过滤器组件100密封分隔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从而使得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能够单独工作,互不影响。其中,至少部分连接部180对通孔160进行密封时,连接部180可以抵靠在隔板组件120的侧壁上,以对通孔160进行密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连接部18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82和第二连接件184,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182可拆卸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上,第二连接件184与第一连接件182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保证连接部18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在伸出或伸入洗涤剂投放腔内时,过滤组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连接件184与过滤组件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带动过滤组件运动的过程,且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伸入洗涤剂投放腔内时,支架172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110的内侧壁上,此时,第二连接件184的至少部分能够抵靠在隔板组件120上,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184能够与隔板组件120一起将通孔160进风密封,以使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能够互不通水,互不透气。
实施例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过滤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解释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支架172,支架172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可拆卸连接;过滤网,设置在支架172上,支架172能够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130和第二间室140,过滤网位于第一间室130内,第一间室130用于储存杂质。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组件包括支架172和过滤网,具体而言,支架172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可拆卸连接,其中,支架172是通过连接部180实现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可拆卸连接,更具体地,支架172是通过与第二连接件184连接,第一连接件182可拆卸地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连接,从而实现支架172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过滤网设置在支架172上,具体而言,过滤网的滤孔小于杂质的结构尺寸,以使得过滤网能够对杂质进行过滤,进而防止杂质存在于衣物处理设备风道的各个角度,并降低杂质干烧的风险,提高衣物处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支架172能够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130和第二间室140,具体而言,过滤网位于第一间室130中,也就是说,第一间室130用于存储杂质,通过将过滤腔分成具有过滤网的一室和没有过滤网的一室,使得杂质在经过第一间室130时通过过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并通过第一间室130对杂质进行收集,从而使得从衣物处理设备桶内流出的空气经第一间室130过滤和收集后,流入第二间室140时则是清洁后的空气,进而从第二间室140中流出,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从而便于对杂质进行收集,进一步提高清洁杂质的可靠性。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过滤网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172上,从而可以便于过滤网的拆装,具体地,再将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从洗涤剂投放腔中伸出时,带动支架172伸出,进一步地,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能够完全脱离洗涤剂投放腔,进而可以对支架上的过滤网进行清洗,具体而言,可以将过滤网从支架172上取下进行清洗,在清洗完成后安装到支架172上,实现过滤网的可拆卸安装。另外,通过将过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支架172上,可以便于对过滤网进行定期更换,保证过滤组件的过滤效果。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壳体110上设置有进风口190和出风口200,进风口190和出风口200与过滤腔相连通,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进风管290,通过进风口190连接至第一间室130;出风管300,通过出风口200连接至第二间室140;其中,进风口190的中轴线与出风口200的中轴线分别沿垂直于壳体110底部的方向延伸成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所呈的角度α大于90°。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10上设置进风口190和出风口200,且进风口190与出风口200均与过滤腔连通,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空气经由进风口190进入,并经出风口200流出,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杂质的过滤。具体而言,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进风管290和出风管300,其中,进风管290通过进风口190与第一间室130连通,出风管300通过出风口200与第二间室140连通,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的空气通过进风管290流经进风口190进入第一间室130中,通过过滤网对杂质进行过滤,并通过第一间室130对杂质进行收集,经第一间室130后干净风空气进入第二间室140,从第二间室140的出风口200经出风管300流出,具体地,出风管300与冷凝器连接,经过滤后干净的空气通过出风管300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也就是说,将进出口设置在第一间室130,将出风口200设置在第二间室140。进一步地,进风口190处具有中轴线,该进风口190中轴线沿垂直于壳体110底部的方向上延伸呈第一面,出风口200处也具有中轴线,该出风口200中轴线沿垂直于壳体110底部的方向上延伸呈第二面,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在延伸方向上所呈的角度α大于90°,也即进风口190的中轴线和出风口200的中轴线在同一水平面内进行投影,投影后的两个中轴线之间所呈的角度α大于90°,从而使得由进风口190进入的空气能够更加均匀的经过滤网进行过滤,也就是说,通过限定进风口190与出风口200的对接角度,能够进一步限定空气的行走路线,使得空气能够较大范围的经过过滤网进行过滤,进一步便于对杂质的过滤和收集。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导向部210,位于过滤腔内,导向部210的一端与隔板组件120连接,导向部210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110的内侧壁上。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导向部210,具体而言,导向部210设置于过滤腔内,其中,导向部2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间室130和第二间室140内,从而实现对流入第一间室130的空气进行导向,进一步使得空气能够较大范围的流经过滤网,实现对杂质的过滤,且导向部210还能够对流入到第二间室140的空气进行导向。具体而言,导向部21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隔板组件120和壳体110的内侧壁上,也就是说,导向部210设置在了隔板组件120与壳体110内壁所述的夹角的位置处,从而能够防止该夹角滞留杂质,即避免壳体110内部出现死角,进而防止杂质在死角中堆积,不利于清洁卫生。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导向部210可以为弧形板,具体而言,弧形板所在圆的圆心位于过滤腔所在的一侧,也就是说,弧形板是朝向过滤腔的一侧弯曲,进而实现对空气进行导向的同时,避免壳体110内部出现死角。另外,导向部210也可以为直板,具体而言,直板设置于隔板组件120与壳体110内侧壁之间所呈夹角的位置处,直板的一端与隔板组件120连接,直板的另一端抵靠在壳体110的内侧壁上,进而也可以在对空气进行导向的同时,防止壳体110内出现死角,导致杂质堆积在死角处,不利于杂质的清洁卫生。
能够理解的是,导向部210还可以是其他任意能够对进入过滤腔的空气进行导向的结构,具体结构和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凡不脱离本申请的发明构思,能够对进入过滤腔的空气进行导向的任意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盖设在过滤腔上的第一盖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解释和说明,如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盖体220,盖设在过滤腔的上方,第一盖体220包括第一集水盒222;第一进水口230,设置于第一盖体220上,第一进水口230与第一集水盒222连通,第一集水盒22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224;其中,第一集水盒222通过多个第一进水孔224与第一间室13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盖体220,具体而言,第一盖体220盖设在过滤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一盖体220的两端朝向过滤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件,隔板组件120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卡接部,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壳体110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其中,第一盖体220上的两个第一卡接件能够分别卡接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以使第一盖板能够稳定地设置在过滤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一进水口230设置在第一盖体220上,且第一盖体220朝上过滤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盒222,第一集水盒22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孔224,其中,第一进水口230通过第一进水孔224与第一间室130连通,第一进水口230连接外部进水管,以使水流经第一进水口230进入第一间室130,由于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密封隔开,因此,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单独进水,互不连通,也就是说,从第一进水口230进入的水流不会流入到洗涤剂投放腔。进一步地,从第一进水口230进入的水流能够对第一间室130内储存的杂质进行冲刷,杂质能够随水流一起流出第一间室130,从而能够对第一间室130进行冲洗,进而将残留在第一间室130内的杂质带出第一间室130,起到自动清洁的作用。
另外,衣物处理设备在烘干程序运行的过程中,流经进风管290且从进风口190进入第一间室130内的带有杂质的空气是热空气,通过向第一进水口230注水,水流的温度低于热空气的温度,因此,能够使得第一间室130内热空气进行冷凝,且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进一步带走第一间室130内储存的杂质。进一步地,从第二间室140经出风口200再经出风管300流出的空气由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冷凝,因此,空气温度一定程度地降低,由于出风管300连接冷凝器,对出风管300流出的空气进行再次冷凝,空气温度在第一次冷凝的时候已经降低了一定温度,因此会缩短在此冷凝的时间,降低设置能耗。
再次,在第一盖体220朝向过滤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集水盒222,能够对从第一进水口230进入的水流进行存储,因此,在向第一进水口230供水的过程中,第一集水盒222中的水压会增大,在从多个第一进水孔224对第一间室130进行冲水时,水流冲入第一间室130的力度会增大,从而能够利于将残留的杂质冲出第一间室130外,进一步保证壳体110内的清洁度。另外,在第一集水盒22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一进水孔224,能够使进入第一间室130的水流更加分散,从而增大水流冲刷的面积,进一步减少第一间室130内杂质的残留。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水孔22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具体而言,第一进水孔224的数量越多,水流进入第一集水盒222中是水流分散的面积更广,能够进一步减少杂质在过滤腔中的残留,提高清洁效果。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水孔224的数量也不易过多,由于水流在由第一进水口230进入第一集水盒222时,第一集水盒222内的水压会增大,进而水对第一集水盒222底部施加的力也会增加,若在第一集水盒222的底部设置过多的第一进水孔224,则会降低第一集水盒222底部的结构强度,容易在对过滤腔中注水的过程中,第一集水盒222的底部发生损坏,因此,需要对第一进水孔224的数量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排水管240,设置在壳体110上,并位于远离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排水管240与第一间室130连通,其中,过滤腔的底部向排水管240所在的一侧倾斜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排水管240,具体而言,排水管240设置在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壳体110上,其中,排水管240与第一间室130连通,即排水管240进一步设置在第一间室130所在的一侧,使得对第一间室130冲刷后的带有杂质的水流能够从排水管240流出壳体110外。进一步地,过滤腔的底部向排水管240所在的一侧倾斜,从而便于冲刷第一间室130后的水流能够流出壳体110外,进一步避免杂质或残留滞留在第一间室130内,保证壳体110内的清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排水管240可以单独设置,即排水管240直接连接衣物处理设备外部,进行单独排水。另外,排水管240可以连接至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污管,衣物清洗过程中的污水经衣物处理设备的排污管流出衣物处理设备外部,通过将排水管240连接至排污管,能够简化衣物处理设备内的管路结构,进而能够降低衣物处理设备的生产成本。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挡筋250,围绕进风口190设置,挡筋250沿进风口190向第一间室130内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挡筋250,具体而言,挡筋250围绕进风口190设置,其中,挡筋250能够沿进风口190向第一间室130内延伸,从而在通过第一进水口230向第一间室130冲水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水流经进风口190流回至衣物处理设备内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挡筋250的高度不易过高,若挡筋250过高,则不利于对从进风口190进入到第一间室130的空气进行过滤,挡筋250的高度也不易过低,若过低,则容易导致进入第一间室130的水流经进风口190流回至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因此,需要对挡筋250的高度进行合理设计,以在不影响对空气进行过滤的同时,防止水流流回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均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实施例七: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设置在壳体110上,并位于过滤腔内;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支架172上,支架172能够通过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限位部上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壳体110上,其中,第一限位部设置在过滤腔的底部上,第二限位部对应设置在支架172上,且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适配,从而使得支架172能够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带动下在通孔160内被抽出进行清洗。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进行配合,能够使得支架172在被洗涤剂投放组件150抽出或收回的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提高支架172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对支架172在过滤腔内运动的过程进行限位。另外,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进行配合能够使得支架172能够将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130和第二间室140,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第一间室130和第二间室140的密封隔开,进而避免流入第一间室130的流水或残水流入第二间室140,便于对残水或杂质进行处理和排出,进一步提高壳体110内的清洁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被构造为在壳体110底部设置的限位凹槽,第二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在支架172上设置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在限位凹槽内滑动,实现支架172的运动。当然,第一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设置在壳体110底部上的限位凸起,第二限位部可以被对应构造为设置在支架172上的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支架172的相对运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均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设置在第一盖体220上;第四限位部,设置在支架172上,支架172能够通过第四限位部在第三限位部上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具体而言,第三限位部设置在第一盖板朝向过滤腔的一侧,第四限位部对应设置在支架172上,其中,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相适配,以使支架172在通孔160内运动的过程中,对支架172进一步导向,防止支架172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支架172运动的稳定性,也即对支架172的运动过程进行进一步限位,且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进行配合、第三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进行配合,能够在支架172的上下两个方向上对支架172的运动过程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架172运动过程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在垂直于壳体110底部的方向上能够在同一竖直面内,进而使得支架172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受力均匀,进而能够在进一步防止支架172在运动时发生偏移的同时,延伸支架172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部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将第一间室130和第二间室140进行密封分隔,避免流入第一间室130的水流流入到第二间室140,进而能够便于对残水或杂质的排出。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限位部被构造为在第一盖体220上设置的限位凹槽,第四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在支架172上设置的限位凸起,通过限位凸起在限位凹槽内滑动,实现支架172的稳定运动。当然,第三限位部可以被构造为设置在第一盖体220上的限位凸起,第四限位部可以被对应构造为设置在支架172上的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配合实现支架172的相对运动。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均可,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实施例八: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盖设在洗涤剂过滤腔上方的第二盖体260的具体结构进行解释和说明,如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盖体260,盖设在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第二进水口270,设置于第二盖体260上;第二集水盒262,设置于第二盖体260上,第二集水盒262与第二进水口270连通,第二集水盒26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264,其中,第二集水盒262通过多个第二进水孔264与洗涤剂投放腔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盖体260,具体而言,第二盖体260盖设在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二盖体260的两端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件,隔板组件120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洗涤剂投放腔所在一侧的壳体110上设置有第四卡接部,其中,第二盖体260上的两个第二卡接件能够分别卡接到第三卡接部和第四卡接部上,以使第二盖板能够稳定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具体地,第二进水口270设置在第二盖体260上,且第二盖板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盒262,第二集水盒26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264,其中,第二进水口270通过第二进水孔264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连通,以实现对用户投放到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中的洗涤剂进行溶解和稀释。第二进水口270连接外部进水管,该进水管与连接过滤腔的进水管分别单独设置,由于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密封隔开,因此,过滤腔与洗涤剂投放腔单独进水,互不连通,也就是说,从第二进水口270进入的水流不会流入到过滤腔。进一步地,从第二进水口270进入的水流能够对洗涤剂进行溶解和稀释的同时,由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与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连通,因此能够实现将洗涤剂冲入到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对衣物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在第二盖体260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集水盒262,能够对从第二进水口270进入的水流进行存储,因此,在向第二进水口270供水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盒262中的水压会增大,在从多个第二进水孔264对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中的洗涤剂进行冲水时,水流冲刷洗涤剂的力度会增大,进而保证从第二进水口270进入的水流能够将洗涤剂冲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洗涤剂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中残留,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在第二集水盒262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264,能够使进入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中的水流更加分散,从而增大水流冲刷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面积,能够进一步减少洗涤剂的残留。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进水孔26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具体而言,第二进水孔264的数量越多,水流进入第二集水盒262中水流分散的面积更广,能够进一步减少洗涤剂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中的残留。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进水孔264的数量也不易过多,由于水流在由第二进水口270进入第二集水盒262时,第二集水盒262内的水压会增大,进而水对第二集水盒262底部施加的力也会增加,若在第二集水盒262的底部设置过多的第二进水孔264,则会降低第二集水盒262底部的结构强度,容易在对洗涤剂投放腔中注水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盒262的底部发生损坏,因此,需要对第二进水孔264的数量进行合理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过滤腔的底部所在的高度高于洗涤剂投放腔的底部所在的高度。
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10底部的结构进行限定,具体而言,过滤腔所在一侧的底部高度要高于洗涤剂投放腔所在一侧底部的高度,从而能够防止向第二进水口270注水对洗涤剂进行溶解和冲刷时,洗涤剂或溶解洗涤剂的水流进入过滤腔内,进而对过滤腔造成污染。
实施例九: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下水盒280,位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下方,并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连通;第一滑动部,设置于下水盒280上;第二滑动部,设置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底部,第二滑动部与第一滑动部相配合以使洗涤剂投放组件150可运动地设置在洗涤剂投放腔内。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组件100还包括下水盒280、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具体而言,下水盒280设置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下方,且下水盒280与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连通,从而使得水流在对洗涤剂进行溶解并冲刷后,进入下水盒280,进而通过下水盒280流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对衣物处理设备内的衣物进行清洗。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部设置在下水盒280朝向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上,第二滑动部对应设置在洗涤剂投放组件150朝向下水盒280的一侧上,其中,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相适配,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配合使得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能够在洗涤剂投放腔内运动,实现用户对洗涤剂的投放,另外,也能够通过洗涤剂投放组件150伸出洗涤剂投放腔时,对支架172上的滤网进行清洗。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滑轨,第二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滑槽,通过滑轨和滑槽相配合以实现洗涤剂投放组件150的运动。另外,第一滑动部也可以被构造为滑槽,第二滑动部可以被构造为滑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实施例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过滤器组件100,因而具备该过滤器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操控面板,过滤器组件100的过滤腔相较于洗涤剂过滤腔远离操控面板设置;下水管,下水管的一端连通至过滤器组件100的下水盒280,下水管的另一端与衣物处理设备的内桶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操控面板,具体而言,过滤器组件100的过滤腔远离操控面板设置,也就是说,洗涤剂投放腔靠近操控面板设置,从而在对衣物处理设备内杂质进行过滤的同时,能够便于用户对洗涤剂的投放。其中,过滤器组件100的洗涤剂投放组件150能够完全抽出过滤器组件100的壳体110内,进一步便于对过滤器组件100的支架172进行清洗。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下水管,其中,下水管的一端与下水盒280连通,且下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衣物处理设备的内桶内,进而使得溶解稀释后的洗涤剂能够从下水盒280中经下水管流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对内桶中的衣物进行清洗。
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冷凝器,具体而言,冷凝器通过管道与过滤器组件100的出风管300连通,以对经过滤器组件100过滤的空气进行再次冷凝,另外,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冷凝排水管240,空气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后产生的冷凝水经由冷凝排水管240排出。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风机和加热器,加热器对冷凝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风机则将加热后的空气再次吹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以实现烘干程序的循环过程。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冷凝组件500,设于筒体400,第一冷凝组件500设有第一冷凝入口510和第一冷凝出口520,第一冷凝入口510连接出风口200;风机组件600,设于筒体400,风机组件600设有风机入口和风机出口,风机入口连接第一冷凝出口520;加热组件700,设于筒体400,加热组件700设有加热入口和加热出口,加热入口连接风机出口,加热出口连通腔体。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组件500具有第一冷凝入口510和第一冷凝出口520,经过过滤组件100过滤的气体经过第一冷凝入口510进入第一冷凝组件500内,第一冷凝组件500还具有冷凝入水口和冷凝出水口,冷凝入水口连接外部进水管,冷却水通过冷凝入水口进入第一冷凝组件500的冷凝腔内,气体能够流过冷凝腔,冷凝水在进入冷凝腔时与气体进行热交换,实现对气体的冷却,使得气体中的水蒸汽经过冷凝而变成冷凝水,并随冷却水一同通过冷凝出水口排走,经过冷凝的气体的为干燥气体,从而有利于在此经过加热对腔体内的衣物进行烘干。过滤腔内可以通入冷却水,第一冷凝组件500可以再次通入冷却水,从而实现二次冷凝工作,对气体进行二次冷凝而提高冷凝效果。
冷凝后的气体通过风机入口进入风机组件600内,风机组件600为气体的流动提供动力,风机组件600将气体吹送至加热组件700内,加热组件700内的加热件对气体进行加热,提高气体温度,升温后的气体吹入腔体内对衣物再次进行烘干,实现循环烘干的功能,提高烘干效果。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筒体400包括:第一筒体410和第二筒体420,第一筒体410设有循环出口,循环出口通过进风口190连通第一间室130;第二筒体420连接于第一筒体410,第一筒体410和第二筒体420围合形成腔体,第二筒体420设有循环入口,加热出口通过循环入口连通腔体。
腔体内对衣物进行烘干后的气体通过循环出口排出腔体,经过过滤、冷凝和加热后的气体再次通过循环入口进入腔体,由于循环出口和循环入口分别设置第一筒体410和第二筒体420,从而延长气体在腔体内的流通路径,使得气体能够流动至腔体内的各处,提高衣物处理设备对衣物的烘干能力。
进一步地,沿铅垂线方向,循环入口设于第一筒体410的顶壁,循环出口设于第二筒体420的底壁。
循环出口和循环入口分别设置第一筒体410和第二筒体420,从而能够延长气体沿筒体400宽度方向的流动路径,进一步限定循环入口设置在顶壁而循环出口设置在底壁,从而延长气体沿筒体400高度方向的流动路径,进一步提高衣物处理设备对衣物的烘干能力。
进一步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冷凝组件,设有第二冷凝入口和第二冷凝出口,第二冷凝入口连接循环出口,第二冷凝出口连接进风口190。
具体限定了腔体内排出的气体先经过第二冷凝组件,即气体先进行冷凝再进行过滤,通过设置第二冷凝组件,能够提高对气体的冷凝次数,进一步提高对气体的冷凝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隔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隔板组件将所述过滤器组件分隔成过滤腔和洗涤剂投放腔,所述过滤腔用于过滤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洗涤剂投放组件,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洗涤剂投放腔内;
通孔,设置在所述隔板组件上;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连接,所述过滤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过滤组件能够在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带动下在所述通孔内运动,以伸入或者伸出所述过滤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连接部,用于将所述过滤组件连接至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时,至少部分所述连接部能够密封所述隔板组件的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可拆卸连接;
过滤网,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能够将所述过滤腔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间室内,所述第一间室用于储存所述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进风管,通过所述进风口连接至所述第一间室;
出风管,通过所述出风口连接至所述第二间室;
其中,所述进风口的中轴线与所述出风口的中轴线分别沿垂直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方向延伸成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所呈的角度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导向部,位于所述过滤腔内,所述导向部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组件连接,所述导向部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第一盖体,盖设在所述过滤腔的上方,所述第一盖体包括第一集水盒;
第一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集水盒连通,所述第一集水盒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水孔;
其中,所述第一集水盒通过所述多个第一进水孔与所述第一间室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远离所述洗涤剂投放腔的一侧,所述排水管与所述第一间室连通,
其中,所述过滤腔的底部向所述排水管所在的一侧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挡筋,围绕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挡筋沿所述进风口向所述第一间室内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过滤腔内;
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上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第三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第四限位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能够通过所述第四限位部在所述第三限位部上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第二盖体,盖设在所述洗涤剂投放腔的上方,所述第二盖体包括第二集水盒;
第二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第二集水盒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集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水孔,
其中,所述第二集水盒通过所述多个第二进水孔与所述洗涤剂投放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腔的底部所在的高度高于所述洗涤剂投放腔的底部所在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滤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还包括:
下水盒,位于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连通;
第一滑动部,设置于所述下水盒上;
第二滑动部,设置于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滑动部与所述第一滑动部相配合以使所述洗涤剂投放组件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洗涤剂投放腔内。
15.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组件:
操控面板,所述过滤器组件的过滤腔相较于所述洗涤剂过滤腔远离所述操控面板设置;
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一端连通至所述过滤器组件的下水盒,所述下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内桶连通。
CN202011066528.0A 2020-09-30 2020-09-30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Active CN1123762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6528.0A CN112376245B (zh) 2020-09-30 2020-09-30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6528.0A CN112376245B (zh) 2020-09-30 2020-09-30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6245A true CN112376245A (zh) 2021-02-19
CN112376245B CN112376245B (zh) 2022-05-31

Family

ID=7458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6528.0A Active CN112376245B (zh) 2020-09-30 2020-09-30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624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2157A (zh) * 2021-07-28 2021-11-09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洗剂投放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气流处理方法
WO2022237436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式洗涤剂投放组件及洗涤设备
WO2023184698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水盒组件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2752Y (zh) * 2008-04-14 2008-12-31 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洗衣机
CN206448067U (zh) * 2016-12-15 2017-08-29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器盒组件及洗衣机
CN209211123U (zh) * 2018-10-23 2019-08-06 无锡海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洗衣机洗涤剂盒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2752Y (zh) * 2008-04-14 2008-12-31 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洗衣机
CN206448067U (zh) * 2016-12-15 2017-08-29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器盒组件及洗衣机
CN209211123U (zh) * 2018-10-23 2019-08-06 无锡海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滚筒洗衣机洗涤剂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37436A1 (zh) * 2021-05-10 2022-11-17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过滤式洗涤剂投放组件及洗涤设备
CN113622157A (zh) * 2021-07-28 2021-11-09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洗剂投放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气流处理方法
CN113622157B (zh) * 2021-07-28 2023-11-24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洗剂投放装置、衣物处理设备及烘干气流处理方法
WO2023184698A1 (zh) * 2022-03-31 2023-10-05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水盒组件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6245B (zh)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76245B (zh) 过滤器组件和衣物处理设备
US8931186B2 (en) Dry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0738714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
KR101339969B1 (ko) 드럼식 세탁기
KR20060031164A (ko) 건조 세탁기
TWI633225B (zh) washing machine
JP6037500B2 (ja) 洗濯乾燥機
CN113646478B (zh) 冷凝式干衣机
KR20190128487A (ko) 의류 처리 장치
KR20190128484A (ko) 의류 처리 장치
CN112281407B (zh) 洗衣机的筒体清洗方法
CN1873085B (zh) 一种过滤器装置以及设有该过滤器装置的烘干洗衣机
CN112376244B (zh) 衣物处理设备
CN113445279A (zh) 一种衣物烘干装置
JP2018117898A (ja) 洗濯乾燥機
CN11628912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12048878A (zh) 一种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CN214694766U (zh) 干衣机
CN210561283U (zh) 洗衣机
KR20120005266A (ko) 건조기
CN113445277A (zh) 一种具有新风风道的衣物烘干装置
CN113957682A (zh) 一种冷凝装置及具有该冷凝装置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01168918A (zh) 干衣机
CN217447675U (zh) 一种洗碗机
CN112831996B (zh) 毛絮过滤收集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