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4415A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4415A
CN112364415A CN202011162256.4A CN202011162256A CN112364415A CN 112364415 A CN112364415 A CN 112364415A CN 202011162256 A CN202011162256 A CN 202011162256A CN 112364415 A CN112364415 A CN 1123644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loud platform
bim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dr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22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勇
余长江
何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eda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ueda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ueda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ueda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622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44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4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44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8Saving storage space o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5Replic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3Monitoring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并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BIM信息云平台将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施工单位终端通过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根据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建筑行业中,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一种建筑的围护和填充结构,具有优良的隔热保温性能,广泛使用。而建筑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关注对钢筋、碎等主材用量控制,因加气块的价格低,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度较小,基本不受项目管理人员的关注。随着国家对绿色施工的日益重视和严格管控,如何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产生量,降低建筑垃圾的排放成本,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工作效率低,建筑砌体质量较差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上传时间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Figure BDA0002744610290000011
其中,T表示数据上传时间间隔;δ1和δ2表示时间间隔调整系数,δ1的取值范围为0.72-0.81,δ2的取值范围为1.13-1.27;T0表示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T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T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小时间;Ci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第i次发送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C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C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小值;n表示当前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次数。
进一步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包括:
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对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包括: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建模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碰撞检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获取模块,用于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方案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上传时间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Figure BDA0002744610290000041
其中,T表示数据上传时间间隔;δ1和δ2表示时间间隔调整系数,δ1的取值范围为0.72-0.81,δ2的取值范围为1.13-1.27;T0表示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T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T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小时间;Ci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第i次发送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C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C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小值;n表示当前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自检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对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传输允许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备份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删除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备份模块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备份模块一,用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数据重新发送请求模块,用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数据重新发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备份模块二,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发送模块,用于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调用请求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安全认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密钥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能够有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问题,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效率,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提高建筑砌体施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能够实现历史记录的有效存储,同时,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成功率,有效避免因数据存储空间不足造成的数据传输遗漏和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工作效率低,建筑砌体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S2、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S3、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S4、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S5、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S6、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然后,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随后,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然后,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最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能够有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问题,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效率,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建筑砌体施工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能够实现历史记录的有效存储,同时,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成功率,有效避免因数据存储空间不足造成的数据传输遗漏和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上传时间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Figure BDA0002744610290000071
其中,T表示数据上传时间间隔;δ1和δ2表示时间间隔调整系数,δ1的取值范围为0.72-0.81,δ2的取值范围为1.13-1.27;T0表示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T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T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小时间;Ci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第i次发送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C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C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小值;n表示当前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次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初始默认时间间隔、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和最小时间,以及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参量确定向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数据上传时间间隔。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公式确定数据上传时间能够根据实际数据传输情况,在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上传时间间隔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数据上传频率和时间间隔时长与数据实际传输情况更加匹配,避免因固定的数据上传时间间隔与数据上传数据量和单次数据上传时间不匹配而导致的数据上传拥堵,进而导致数据传输遗漏和错误等问题发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成功率和传输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包括:
S401、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S402、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对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S403、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S404、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S405、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S406、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S407、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针对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有效降低所述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饱和速率,使所述BIM信息云平的存储空间始终留有足够的空间余量,防止因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饱和或空间余量不足导致数据存储失败的问题发生,有效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同时,在数据传输频率较高、存储频率较高和存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BIM信息云平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存储成功率,有效防止因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饱和或空间余量不足导致的数据存储丢失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包括:
S4061、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S4062、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S4063、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S4064、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S4065、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S4066、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S4067、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有效提高BIM信息云平台剩余空间获取的效率,同时,在保证BIM信息云平台的足够剩余空间的情况下,提高历史数据存储力度。同时,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在单次数据传输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和数据传输效率,提高数据上传至BIM信息云平台的及时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包括:
S501、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S502、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S503、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S504、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有效提高BIM信息云平台向外输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其他施工单位终端获取BIM信息云平台上的建筑参数等信息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系统,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建模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碰撞检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获取模块,用于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方案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利用读取模块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然后,通过建模模块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随后,通过碰撞检测模块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之后,采用数据发送模块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然后,通过获取模块使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最后,利用方案优化模块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能够有效减少设计过程中的错误问题,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效率,降低材料损耗,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通过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能够实现历史记录的有效存储,同时,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成功率,有效避免因数据存储空间不足造成的数据传输遗漏和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上传时间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Figure BDA0002744610290000111
其中,T表示数据上传时间间隔;δ1和δ2表示时间间隔调整系数,δ1的取值范围为0.72-0.81,δ2的取值范围为1.13-1.27;T0表示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T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T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小时间;Ci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第i次发送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C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C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小值;n表示当前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次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初始默认时间间隔、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和最小时间,以及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参量确定向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数据上传时间间隔。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公式确定数据上传时间能够根据实际数据传输情况,在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上传时间间隔的调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数据上传频率和时间间隔时长与数据实际传输情况更加匹配,避免因固定的数据上传时间间隔与数据上传数据量和单次数据上传时间不匹配而导致的数据上传拥堵,进而导致数据传输遗漏和错误等问题发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成功率和传输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自检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对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传输允许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备份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删除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通过请求发送模块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然后,在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通过自检模对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随后,通过请求接收模块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之后,在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通过传输允许模块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然后,采用备份提示模块,在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随后,通过数据备份模块使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最后,通过删除模块控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针对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有效降低所述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饱和速率,使所述BIM信息云平的存储空间始终留有足够的空间余量,防止因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饱和或空间余量不足导致数据存储失败的问题发生,有效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同时,在数据传输频率较高、存储频率较高和存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提高BIM信息云平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存储成功率,有效防止因BIM信息云平存储空间饱和或空间余量不足导致的数据存储丢失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数据备份模块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备份模块一,用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数据重新发送请求模块,用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数据重新发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备份模块二,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发送模块,用于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通过扫描模块使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然后,利用判断模块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随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通过备份模块一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之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通过数据重新发送请求模块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然后,利用数据重新发送模块控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随后,利用备份模块二控制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最后,通过信息发送模块在施工单位终端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有效提高BIM信息云平台剩余空间获取的效率,同时,在保证BIM信息云平台的足够剩余空间的情况下,提高历史数据存储力度。同时,通过上述步骤能够在单次数据传输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和数据传输效率,提高数据上传至BIM信息云平台的及时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调用请求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安全认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密钥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通过调用请求模块控制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然后,通过安全认证模块使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随后,通过密钥发送模块在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最后,利用信息发送模块在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有效提高BIM信息云平台向外输出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其他施工单位终端获取BIM信息云平台上的建筑参数等信息数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传时间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Figure FDA0002744610280000011
其中,T表示数据上传时间间隔;δ1和δ2表示时间间隔调整系数,δ1的取值范围为0.72-0.81,δ2的取值范围为1.13-1.27;T0表示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T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T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小时间;Ci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第i次发送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C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C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小值;n表示当前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包括:
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对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包括: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包括: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6.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并以设计图纸为标准确定建立规则、命名规则和数据交互格式;
建模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设计图纸中的各参数通过BIM模型建立模块建立与所述设计图纸对应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模型包括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
碰撞检测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建筑模型、结构模型和机电安装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报告,并通过碰撞报告结合设计图纸进行建筑结构优化调整,获得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数据上传时间间隔,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将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云存储;
获取模块,用于施工单位终端通过所述BIM信息云平台获取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方案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施工成本核算和施工方案分析优化,获得施工成本最低的最优施工方案,并将所述最优施工方发送至施工部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传时间间隔通过如下公式进行确定:
Figure FDA0002744610280000031
其中,T表示数据上传时间间隔;δ1和δ2表示时间间隔调整系数,δ1的取值范围为0.72-0.81,δ2的取值范围为1.13-1.27;T0表示数据上传的初始默认时间间隔;T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大时间;T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单次发送数据所用数据发送最小时间;Ci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第i次发送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Cmax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大值;Cmin表示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所述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值的最小值;n表示当前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的次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块包括:
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数据传输请求;
自检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数据传输请求后,对自身存储空间进行检测,当所述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自身存储空间达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时,请求获取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
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的数据量获取请求后,将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进行整合,并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
传输允许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小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允许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
备份提示模块,用于当所述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数据量大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的第一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与第二预设存储空间阈值之间的存储容量差值时,所述BIM信息云平台根据数据传输时间进行历史数据界限划分,确定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并向施工单位终端发出信息备份提示,要求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备份,在完成数据备份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删除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备份完成提示信息之后,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对历史数据进行删除,并允许当前需要传输的所述调整后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备份模块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根据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扫描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判断施工单位终端存储内容是否有数据缺失;
备份模块一,用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没有数据缺失,则对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数据重新发送请求模块,用于如果当前存储内容存在数据缺失,则根据传输记录和自身当前的存储内容的对比获取缺失数据内容对应的命名,并将所述命名发送至BIM信息云平台请求重新发送;
数据重新发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到重新发送请求之后,针对命名向施工单位终端进行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的重新发送;
备份模块二,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BIM信息云平台重新发送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之后进行待删除数据的时间节点之前的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之间的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进行备份;
发送模块,用于完成数据备份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备份完成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调用请求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起数据调用请求;
安全认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送的数据调用请求之后,向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发起安全认证请求;
密钥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施工单位终端在接收到安全认证请求之后向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发送密钥进行安全认证;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在接收到密钥之后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安全认证之后,所述BIM信息云平台向施工单位终端发送建筑参数和对应图纸信息。
CN202011162256.4A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23644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2256.4A CN112364415A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2256.4A CN112364415A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4415A true CN112364415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1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2256.4A Pending CN112364415A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44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0897A (zh) * 2021-04-09 2021-07-30 北京都市霍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建设总体结构设计辅助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042A (zh) * 2016-03-01 2016-05-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DP远程传输log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10547A (zh) * 2018-05-10 2018-10-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510700A (zh) * 2018-12-20 2019-03-22 滨州学院 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数据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042A (zh) * 2016-03-01 2016-05-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UDP远程传输log的方法及系统
CN108710547A (zh) * 2018-05-10 2018-10-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9510700A (zh) * 2018-12-20 2019-03-22 滨州学院 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数据传输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廖羚等: "BIM技术在广西建工一建承建的贵港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应用研究",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
王代兵: "BIM在天津万达中心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0897A (zh) * 2021-04-09 2021-07-30 北京都市霍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建设总体结构设计辅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14667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ime-based network access
CN102572799B (zh) 获取接入Wi-Fi热点的客户终端的网络连接信息的方法和终端
JPS6010876A (ja) フアクシミリ通信制御方式
CN112364415A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砌体施工方法和系统
WO2013174346A1 (zh) 终端外设的策略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9213896A1 (zh) 一种清除harq缓存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03333271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
EP1592267B1 (en) Data delive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data delivery time
CN101321131B (zh) 在扫描无线网络时发送探测响应报文的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US9491643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25095B2 (en)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3515293A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移動局に対する認証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および移動局
CN105635496A (zh) 一种智能网关通话记录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660791B (zh) 一种差旅服务的订单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2238206A (zh) 映像文件的补包方法
JP4564414B2 (ja) 監視システム、監視装置とその通信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10325A (zh) 一种触发消息投递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999142B1 (ko) 단말장치 및 중앙서버, 그리고 그 동작 방법
CN112925674B (zh) 一种电力监控大数据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01159628A (zh) 一种视频监控前端穿越网络地址转换模块的方法
CN110826668A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设备智能巡检记录系统及方法
CN117998550A (zh) 低功耗设备的数据配置方法、系统、智能门锁、存储介质
CN11354206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404642B (zh)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dpi系统及应用系统
CN111738733B (zh) 疑帐作业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