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1648A -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1648A
CN112361648A CN202011257834.2A CN202011257834A CN112361648A CN 112361648 A CN112361648 A CN 112361648A CN 202011257834 A CN202011257834 A CN 202011257834A CN 112361648 A CN112361648 A CN 1123616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 assembly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78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1648B (zh
Inventor
荆莹
王强
柯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25783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16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16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16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16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7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 F25B2400/074Details of compressors or related parts with multiple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第二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连通;其中,第一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本发明的压缩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时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等热泵设备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提升热泵的能效是热泵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
现有的热泵系统的压缩机的工作模式单一,当热泵系统的负荷发生较大波动时,现有的压缩机难以有效地适应,因此,现有的热泵系统的压缩机无法保证在不同负荷下运行时均达到最优的能效,导致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能效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时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第二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连通;其中,第一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
进一步地,第二气缸的排气压力可调节地设置,第三气缸的排气压力大于第一气缸的排气压力。
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补气口,补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制冷剂入口处设有第三阀门,第二制冷剂入口处设有第四阀门,补气口处设有第五阀门。
进一步地,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第三换热组件、第一节流组件、第二节流组件以及四通阀,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第一制冷剂入口处设有第三阀门,第二制冷剂入口处设有第四阀门;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压缩机的第一制冷剂入口、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分别与四通阀的四个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一节流组件设置于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管路上;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第二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二节流组件设置于第一换热组件与第三换热组件之间的管路上;其中,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换热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换热组件包括通过第四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换热器的第三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三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三接口,第一换热器的第四端口和第二换热器的第四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的第四接口;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三接口之间通过第三节流组件连接,第二换热组件的第四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处设有第八阀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处设有第九阀门;第一换热器的第四端口处设有第十阀门,第二换热器的第四端口处设有第十一阀门。
进一步地,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十二阀门。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和第四换热器的第一端口组成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和第四换热器的第二端口分别作为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其中,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第一接口处设有第十三阀门,第四换热器的第一端口处设有第十四阀门;热泵系统包括分流管路,分流管路的一端与第四换热器和第十四阀门之间的管路连接,分流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冷剂入口连接,分流管路上设有第十五阀门。
进一步地,第三换热器与第二换热组件之间的管路上装有闪蒸器,闪蒸器的出气管路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第一节流组件为两个,闪蒸器位于两个第一节流组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以切换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控制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关闭,控制第三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关闭,控制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控制第二阀门关闭,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四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阀门;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六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五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通;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以及第十一阀门的开启或关闭。
进一步地,控制第八阀门、第九阀门、第十阀门以及第十一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控制第八阀门和第九阀门中的一个开启且另一个关闭;当第八阀门开启且第九阀门关闭时,控制第十一阀门开启且第十阀门关闭;当第九阀门开启且第八阀门关闭时,控制第十阀门开启且第十一阀门关闭;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关闭,控制第三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六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关闭,控制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七工作模式;控制第二阀门关闭,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八工作模式;控制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控制第一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六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九工作模式;其中,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六阀门设置在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的进气口之间。
进一步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接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连通,控制第十二阀门开启;控制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以及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十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十一工作模式。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第二制冷剂入口和制冷剂出口,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进气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连接;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连通;其中,第一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气缸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在使用时控制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方式和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的开闭,能够实现不同的压缩模式,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荷情况选择相应的压缩模式,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时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四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五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六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七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八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九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十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十一工作模式时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压缩机;2、第一换热组件;21、第三换热器;22、第四换热器;3、第二换热组件;31、第一换热器;32、第二换热器;4、第三换热组件;5、第一节流组件;6、第二节流组件;7、四通阀;8、第三节流组件;9、闪蒸器;11、第一制冷剂入口;12、第二制冷剂入口;13、制冷剂出口;14、第一气缸;15、第二气缸;16、第三气缸;17、补气口;101、第一阀门;102、第二阀门;103、第三阀门;104、第四阀门;105、第五阀门;106、第六阀门;107、第七阀门;108、第八阀门;109、第九阀门;110、第十阀门;111、第十一阀门;112、第十二阀门;113、第十三阀门;114、第十四阀门;115、第十五阀门;116、第十六阀门;117、第十七阀门;118、第十八阀门;119、第十九阀门;120、第二十阀门;200、第一切换组件;300、第二切换组件;400、分流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11、第二制冷剂入口12和制冷剂出口13,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连接;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第三气缸16,第三气缸16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连通;其中,第一气缸14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101;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连接,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102。
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11、第二制冷剂入口12和制冷剂出口13,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连接;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第三气缸16,第三气缸16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连通;其中,第一气缸14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101;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连接,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102。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在使用时控制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方式和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的开闭,能够实现不同的压缩模式,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荷情况选择相应的压缩模式,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时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压缩机能够实现单缸单级、双缸双级、单缸单级与双缸双级混合、三缸双级等压缩模式:
当采用单缸单级模式运行时,制冷剂由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进入第二气缸15,经过第二气缸15压缩后经过第二阀门102流向制冷剂出口13。
当采用双缸双级模式运行时,制冷剂由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进入第一气缸14,经过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第三气缸16,经过第三气缸16进行二级压缩后流向制冷剂出口13。
当采用单缸单级与双杠双级混合模式运行时,一部分制冷剂由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进入第二气缸15,经过第二气缸15压缩后经过第二阀门102流向制冷剂出口13;另一部分制冷剂由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进入第一气缸14,经过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第三气缸16,经过第三气缸16进行二级压缩后流向制冷剂出口13。
当采用三缸双级模式运行时,一部分制冷剂由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进入第二气缸15,经过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后经过第一阀门101进入第三气缸16,经过第三气缸16进行二级压缩后流向制冷剂出口13;另一部分制冷剂由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进入第一气缸14,经过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第三气缸16,经过第三气缸16进行二级压缩后流向制冷剂出口13。
具体地,第二气缸15的排气压力可调节地设置,第三气缸16的排气压力大于第一气缸14的排气压力。
在使用时,通过将补气口17与外部的闪蒸器连接,能够实现向第三气缸16补充制冷剂的作用,保证压缩机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地,压缩机包括补气口17,补气口17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制冷剂入口11处设有第三阀门103,第二制冷剂入口12处设有第四阀门104,补气口17处设有第五阀门105。
具体地,第二气缸15为可变压力气缸,通过调节第二气缸15的排气压力,能够根据热源侧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气压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热源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使用。
具体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阀门106。
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组件2、第二换热组件3、第三换热组件4、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以及四通阀7,压缩机1为上述的压缩机;第一制冷剂入口11处设有第三阀门103,第二制冷剂入口12处设有第四阀门104;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入口1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分别与四通阀7的四个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一节流组件5设置于第一换热组件2与第二换热组件3之间的管路上;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的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连接,第二节流组件6设置于第一换热组件2与第三换热组件4之间的管路上;其中,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和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换热通道连通;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换热通道连通;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换热通道连通。
通过四通阀7可控制制冷剂的流向,从而切换热泵系统的制冷或制热模式。
为了能够灵活地实现制冷剂流动的控制,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处设有第一切换组件200,以通过第一切换组件200控制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之间的通断;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处设有第七阀门107,以通过第七阀门107控制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之间的通断。
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与四通阀7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十七阀门117,通过控制第十七阀门117的开闭可实现第二换热组件3与四通阀7之间的连通或切断,从而在第二换热组件3不可用或不需使用时将第二换热组件3与四通阀7之间切断,方便热泵系统的模式切换。
具体地,第二换热组件3包括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和第二换热器32的第一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端口和第二换热器32的第二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第三换热组件4包括通过第四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三端口和第二换热器32的第三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三接口,第一换热器31的第四端口和第二换热器32的第四端口组成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四接口;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三接口与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三接口之间通过第三节流组件8连接,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四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端口处设有第八阀门108,第二换热器32的第二端口处设有第九阀门109;第一换热器31的第四端口处设有第十阀门110,第二换热器32的第四端口处设有第十一阀门111。
第八阀门108和第九阀门109共同组成上述的第一切换组件200,第十阀门110和第十一阀门111共同组成第二切换组件300,通过第二切换组件300能够方便地控制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四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之间的通断,从而方便对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控制。
具体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十二阀门112。
具体地,第一换热组件2包括第三换热器21和第四换热器22,第三换热器21和第四换热器2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三换热器21的第一端口和第四换热器22的第一端口组成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第三换热器21的第二端口和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分别作为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其中,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与第三换热器21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与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换热器21的第一接口处设有第十三阀门113,第四换热器22的第一端口处设有第十四阀门114;热泵系统包括分流管路400,分流管路400的一端与第四换热器22和第十四阀门114之间的管路连接,分流管路400的另一端与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分流管路400上设有第十五阀门115。
具体地,第三换热器21与第二换热组件3之间的管路上装有闪蒸器9,闪蒸器9的出气管路与压缩机1的补气口17连接;第一节流组件5为两个,闪蒸器9位于两个第一节流组件5之间。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以切换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具体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第一阀门101和第三阀门103关闭,控制第二阀门102和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以及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101关闭,控制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控制第二阀门102关闭,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四工作模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工作模式至第四工作模式均为制热模式,其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请参考图4,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在第二热源温度较高、热量较多的情况,此时,只需要使用第三换热组件4作为热源侧即可满足系统需求。由于热源侧温度较高,压缩机1只需要进行单缸单级压缩。此工况的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二阀门102、第四阀门104、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第七阀门10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十二阀门112、第十七阀门117,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制冷剂分别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通过第十六阀门116、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所有制冷剂在第三换热组件4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四阀门104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压缩,压缩后制冷剂通过第二阀门102排出,经四通阀7、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单冷凝温度,室外侧具有单蒸发温度。
请参考图5,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不可用或不需要使用时,单独使用第二换热组件3作为热源侧,当第一热源温度较低时,压缩机1可以进行双缸双级压缩。此工况的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四阀门104、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七阀门107、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制冷剂分别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后通过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后通过第十六阀门116、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所有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十七阀门117、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压缩后所有制冷剂经四通阀7、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单冷凝温度,室外侧具有单蒸发温度。
请参考图6,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温度较低、热量较少的情况,此时,需要第三换热组件4和第二换热组件3联合运行来满足系统所需热量。由于热源侧温度较低,压缩机1需要进行单缸单级、双缸双级同时进行的压缩过程。系统循环过程如下:打开第二阀门102、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四阀门104、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七阀门107、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中放热,放热后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然后通过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吸热,吸热后经第十七阀门117、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经过一级压缩后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第五阀门105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另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放热,放热后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然后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经第四阀门104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压缩后通过第二阀门102与第一部分制冷剂混合,后所有制冷剂通过四通阀7、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单冷凝温度,室外侧具有双蒸发温度。
请参考图7,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四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温度很低、热量很少的情况,此时,需要第三换热组件4和第二换热组件3联合运行来满足系统所需热量。由于热源侧温度较低,压缩机1需要进行三缸双级压缩。系统循环过程如下:打开第一阀门101、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四阀门104、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七阀门107、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二阀门102、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中放热,放热后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然后通过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吸热,吸热后经第十七阀门117、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另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放热,放热后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然后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经第四阀门104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两部分制冷剂在经过一级压缩后混合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第五阀门105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压缩后所有制冷剂通过四通阀7、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单冷凝温度,室外侧具有双蒸发温度。
具体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连接,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阀门106;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控制第二阀门102和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三阀门103和第六阀门106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五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工作模式也为制热模式,请参考图8,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五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不可用或不需要使用时,单独使用第二换热组件3作为热源侧,当第一热源温度很低时,压缩机1可以进行三缸双级压缩。此工况的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二阀门102、第四阀门104、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七阀门107、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制冷剂分别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后通过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后通过第十六阀门116、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所有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十七阀门117、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第六阀门106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两路制冷剂在经过一级压缩后混合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压缩后所有制冷剂经四通阀7、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单冷凝温度,室外侧具有单蒸发温度。
当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不需要同时运行时,可通过关闭第十三阀门113或第十四阀门114使制冷剂只流过其中一个使用侧换热器。此时,第二换热组件3、第三换热组件4可单独运行,可同时运行。
具体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第八阀门108、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以及第十一阀门111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地,控制第八阀门108、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以及第十一阀门111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控制第八阀门108和第九阀门109中的一个开启且另一个关闭;当第八阀门108开启且第九阀门109关闭时,控制第十一阀门111开启且第十阀门110关闭;当第九阀门109开启且第八阀门108关闭时,控制第十阀门110开启且第十一阀门111关闭;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以及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六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101关闭,控制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七工作模式;控制第二阀门102关闭,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八工作模式;控制第二阀门102和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六阀门106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九工作模式;其中,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连接,第六阀门106设置在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之间。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六工作模式至第九工作模式均为除霜模式,其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请参考图9,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六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不可用或不需要采用的情况,需要单独使用第二换热组件3作为热源侧,当第一热源温度较低时,压缩机1可以进行双缸双级压缩。当第二换热组件3需要除霜时,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八阀门108、第十一阀门111、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四阀门104、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七阀门107、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第三节流组件8。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经四通阀7,一部分通过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并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后通过第十六阀门116,与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的制冷剂混合后经第八阀门108进入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并经四通阀7的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一阀门111进入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放热除霜,放热后经第三节流组件8节流,后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九阀门119,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的制冷剂混合后经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压缩后所有制冷剂经四通阀7进行下一循环。当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结束后,可以通过调节第八阀门108、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十一阀门111给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
请参考图10,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七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温度较低、热量较少的情况,需要第三换热组件4和第二换热组件3联合运行来满足系统所需热量。此时热源侧温度较低,压缩机1需要进行单缸单级、双缸双级同时进行的压缩过程。当第二换热组件3需要除霜时,系统循环过程如下:打开第二阀门102、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四阀门104、第八阀门108、第十一阀门111、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七阀门107、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第三节流组件8。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经四通阀7,一部分通过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并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然后通过第八阀门108进入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然后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经第四阀门104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压缩后通过第二阀门102。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并经四通阀7的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一阀门111进入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放热除霜,放热后经第三节流组件8节流,后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九阀门119,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的制冷剂混合后经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经过一级压缩后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第五阀门105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后所有制冷剂从排气口排出,通过四通阀7进行下一循环。当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结束后,可以通过调节第八阀门108、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十一阀门111给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
请参考图11,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八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温度很低、热量很少的情况,需要第三换热组件4和第二换热组件3联合运行来满足系统所需热量。此时热源侧温度较低,压缩机1需要进行三缸双级压缩。当第二换热组件3需要除霜时,系统循环过程如下:打开第一阀门101、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四阀门104、第八阀门108、第十一阀门111、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七阀门107、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二阀门102、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第三节流组件8。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经四通阀7,一部分通过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并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然后通过第八阀门108进入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然后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经第四阀门104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并经四通阀7的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一阀门111进入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放热除霜,放热后经第三节流组件8节流,后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九阀门119,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的制冷剂混合后经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一级压缩后的所有制冷剂混合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第五阀门105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二级压缩后所有制冷剂通过四通阀7进行下一循环。当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结束后,可以通过调节第八阀门108、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十一阀门111给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
请参考图12,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九工作模式时,比较适用于第二热源不可用或不需要使用的情况,需要单独使用第二换热组件3作为热源侧,当第一热源温度很低时,压缩机1可以进行三缸双级压缩。当第二换热组件3需要除霜时,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八阀门108、第十一阀门111、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二阀门102、第四阀门104、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二十阀门120、第十五阀门115、第七阀门107、第十二阀门112,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第三节流组件8。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经四通阀7,一部分通过第十三阀门113、第十四阀门114分别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并放热,后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的制冷剂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流过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的制冷剂经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后通过第十六阀门116,与经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的制冷剂混合后经第八阀门108进入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并经四通阀7的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一阀门111进入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这部分制冷剂在第二换热组件3中放热除霜,放热后经第三节流组件8节流,后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吸热,吸热后通过第十九阀门119,与通过第十七阀门117的制冷剂混合后经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第六阀门106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所有制冷剂在经过一级压缩后混合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压缩后所有制冷剂经四通阀7进行下一循环。当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结束后,可以通过调节第八阀门108、第九阀门109、第十阀门110、第十一阀门111给另一段第二换热组件3除霜。
上述的第一工作模式至第九工作模式均适用于冬季使用,根据热泵系统是否需要除霜,可在上述各个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当不需要除霜时,根据热源侧的情况和热泵系统的负荷控制热泵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至第五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当需要除霜时,可控制热泵系统在第六工作模式至第九工作模式之间切换。
具体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连通,控制第十二阀门112开启;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控制第二阀门102和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第一阀门101和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十工作模式;控制第一阀门101和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第二阀门102和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热泵系统处于第十一工作模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十工作模式和第十一工作模式均为制冷模式,其适用于夏季使用,其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请参考图13,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十工作模式时,此时第二换热组件3和第三换热组件4放热,第三换热组件4回收部分热量。当使用侧负荷较大时,压缩机1需进行双级三缸压缩。此工况的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一阀门101、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三阀门113、第十五阀门115、第七阀门107、第十二阀门112、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二阀门102、第四阀门104、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十三阀门113、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另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十五阀门115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两部分制冷剂在经过一级压缩后混合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第五阀门105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压缩后的所有制冷剂通过四通阀7排出,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七阀门117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放热,放热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然后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进行下一循环。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二阀门112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放热,第三换热组件4回收这部分热量,放热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然后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双蒸发温度,室外侧具有单冷凝温度。
请参考图14,当本发明的热泵系统的实施例处于第十一工作模式时,此时第二换热组件3和第三换热组件4放热,第三换热组件4回收部分热量。当使用侧负荷较小时,压缩机1需要进行单缸单级、双缸双级同时进行的压缩过程。此工况的系统循环如下:打开第二阀门102、第五阀门105、第三阀门103、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第十三阀门113、第十五阀门115、第七阀门107、第十二阀门112、第十七阀门117,关闭第六阀门106、第一阀门101、第四阀门104、第十一阀门111、第十阀门110、第十八阀门118、第十九阀门119、第二十阀门120、第十四阀门114、第十六阀门116,打开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关闭第三节流组件8。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十三阀门113、四通阀7、第三阀门103进入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进行一级压缩,后进入压缩机1的第三气缸16,与从通过闪蒸器9、第五阀门105进来的补气共同进行二级压缩。另一部分制冷剂在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中吸热,吸热后制冷剂经第十五阀门115进入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进行一级压缩,压缩后通过第二阀门102与第一路制冷剂混合。后所有制冷剂通过四通阀7排出,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七阀门117进入第二换热组件3放热,放热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九阀门109、第八阀门108进入第一节流组件5节流,然后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进行下一循环。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十二阀门112进入第三换热组件4放热,第三换热组件4回收这部分热量,放热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七阀门107进入第二节流组件6节流,然后进入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进行下一循环。在此循环中,室内侧具有双蒸发温度,室外侧具有单冷凝温度。
另外,当只在第二换热组件3放热,不进行热回收时,根据使用侧负荷的大小,压缩机1可以进行双级三缸压缩或单缸单级、双缸双级同时压缩,此时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只流入第二换热组件3放热,不流入第三换热组件4。当在第三换热组件4放热,第三换热组件4回收全部热量时,根据使用侧负荷的大小,压缩机1可以进行双级三缸压缩或单缸单级、双缸双级同时压缩,此时从压缩机1排气口出来的制冷剂只流入第三换热组件4放热,不流入第二换热组件3。
当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不需要同时运行时,可通过关闭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使制冷剂只流过其中一个使用侧换热器。当只运行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三换热器21时,压缩机1可进行双级双缸压缩或双级三缸压缩。当只运行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四换热器22时,压缩机1可进行单缸单级、双级双缸压缩或双级三缸压缩。此时,第二换热组件3、第三换热组件4可单独运行,可同时运行。
上述的第一换热组件2为使用侧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3为第一热源侧的换热组件,第三换热组件4为第二热源侧的换热器。上述的第一热源和第二热源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源、水源。
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在夏季可进行使用侧换热器不同运行模式切换,实现双蒸发温度制冷或单蒸发温度制冷;在冬季,可进行热源侧换热器不同运行模式切换,利用一种热源制热或同时利用两种热源制热,提高系统运行能效。且第一热源换热器属于分段换热器,在冬季换热器需要除霜时,可以让一段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用于除霜,另一段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用于制热,当一段换热器除霜完毕后,可以将两段换热器进行切换,对另一段换热器进行除霜,直到两段换热器都除霜完毕。这样既实现不间断制热除霜,又保证除霜过程中室温无明显降低,第二热源可作为除霜段换热器的热量来源,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发明系统可实现制冷、制热、热回收,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四接口与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十八阀门118,当需要对第二换热组件3的某个换热器进行除霜时,打开第十八阀门118可使由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流经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换热器31或第二换热器32进行除霜。
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四接口与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十九阀门119,通过打开或关闭第十九阀门119可控制制冷剂是否由第三换热组件4向四通阀7流动,当第三换热组件4作为热源侧换热器时,打开第十九阀门119,第三换热组件4内部的制冷剂吸热后经过第十九阀门119流向四通阀7进而流向压缩机的第一气缸14。
另外,第三换热器21的第二端口和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连接,第三换热器21的第二端口与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第十六阀门116,通过控制第十六阀门116的开启或关闭可灵活地控制第三换热器21和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处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例如,当第十六阀门116打开时,能实现两者合流,当第十六阀门116关闭时,能实现两者分流,使热泵系统能跟好地适应不同的负荷情况。具体地,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二十阀门120,第二十阀门120与第十六阀门116分别设置在第一节流组件5和第二节流组件6的上游和下游从而能够更灵活地控制制冷剂流经第一节流组件5和/或第二节流组件6。
当然,热泵系统的压缩机1也可直接采用三缸双级压缩机,无论冬天或夏天,吸气在压缩机中均进行双级压缩,提高系统能效。为了能够更方便地控制各个阀门的开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101至第二十阀门120为电磁阀。具体地,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和第三节流组件8为电子膨胀阀。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11、第二制冷剂入口12和制冷剂出口13,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连接;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第三气缸16,第三气缸16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连通;其中,第一气缸14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通;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接,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101;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连接,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制冷剂出口1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102。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在使用时控制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方式和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的开闭,能够实现不同的压缩模式,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负荷情况选择相应的压缩模式,提高压缩机的能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在不同负荷下工作时的能效较低的问题。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制冷剂入口(11)、第二制冷剂入口(12)和制冷剂出口(13),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气缸(14),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连接;
第二气缸(15),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
第三气缸(16),所述第三气缸(16)的出气口与所述制冷剂出口(13)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气缸(14)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所述制冷剂出口(13)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5)的出气口与所述制冷剂出口(13)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15)的排气压力可调节地设置,所述第三气缸(16)的排气压力大于所述第一气缸(14)的排气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口(17),所述补气口(17)与所述第三气缸(16)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制冷剂入口(11)处设有第三阀门(103),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12)处设有第四阀门(104),所述补气口(17)处设有第五阀门(1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阀门(106)。
5.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组件(2)、第二换热组件(3)、第三换热组件(4)、第一节流组件(5)、第二节流组件(6)以及四通阀(7),所述压缩机(1)为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所述第一制冷剂入口(11)处设有第三阀门(103),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12)处设有第四阀门(104);
所述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所述压缩机(1)的第一制冷剂入口(11)、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分别与所述四通阀(7)的四个接口一一对应地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节流组件(5)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节流组件(6)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之间的管路上;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一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通过第三换热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包括第一换热器(31)和第二换热器(32),所述第一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第二端口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换热器(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包括通过第四换热通道连通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第三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第三端口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第四端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第四端口组成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四接口;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三接口之间通过第三节流组件(8)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四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第二端口处设有第八阀门(108),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第二端口处设有第九阀门(109);所述第一换热器(31)的第四端口处设有第十阀门(110),所述第二换热器(32)的第四端口处设有第十一阀门(1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一接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十二阀门(11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包括第三换热器(21)和第四换热器(22),所述第三换热器(21)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2)均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三换热器(21)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2)的第一端口组成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三换热器(21)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分别作为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二接口;
其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换热器(21)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组件(4)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四换热器(22)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21)的第一接口处设有第十三阀门(113),所述第四换热器(22)的第一端口处设有第十四阀门(114);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分流管路(400),所述分流管路(40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换热器(22)和第十四阀门(114)之间的管路连接,所述分流管路(4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12)连接,所述分流管路(400)上设有第十五阀门(1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21)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3)之间的管路上装有闪蒸器(9),所述闪蒸器(9)的出气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17)连接;所述第一节流组件(5)为两个,所述闪蒸器(9)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节流组件(5)之间。
10.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以切换所述热泵系统的工作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和所述第三阀门(103)关闭,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和所述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所述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关闭,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三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四工作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六阀门(106);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和所述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三阀门(103)和所述第六阀门(106)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五工作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第八阀门(108)、所述第九阀门(109)、所述第十阀门(110)以及所述第十一阀门(111)的开启或关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八阀门(108)、所述第九阀门(109)、所述第十阀门(110)以及所述第十一阀门(111)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第八阀门(108)和所述第九阀门(109)中的一个开启且另一个关闭;当所述第八阀门(108)开启且所述第九阀门(109)关闭时,控制所述第十一阀门(111)开启且所述第十阀门(110)关闭;当所述第九阀门(109)开启且所述第八阀门(108)关闭时,控制所述第十阀门(110)开启且所述第十一阀门(111)关闭;
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3)连通;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所述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六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关闭,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七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八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和所述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第六阀门(106)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九工作模式;其中,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连接,第六阀门(106)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14)的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缸(15)的进气口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四通阀(7)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换热组件(2)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入口(11)连通,控制所述第十二阀门(112)开启;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以及所述第四阀门(104)的开启或关闭的步骤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和所述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和所述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十工作模式;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101)和所述第四阀门(104)关闭,控制所述第二阀门(102)和所述第三阀门(103)开启,以使所述热泵系统处于第十一工作模式。
CN202011257834.2A 2020-11-11 2020-11-11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616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7834.2A CN112361648B (zh) 2020-11-11 2020-11-11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7834.2A CN112361648B (zh) 2020-11-11 2020-11-11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1648A true CN112361648A (zh) 2021-02-12
CN112361648B CN112361648B (zh) 2022-01-11

Family

ID=74515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7834.2A Active CN112361648B (zh) 2020-11-11 2020-11-11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164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3896A (ja) * 2003-03-26 2004-10-21 Aisin Seiki Co Ltd 空調装置
CN206488502U (zh) * 2016-11-22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
CN110374876A (zh) * 2019-08-07 2019-10-2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双温并行独立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0410899A (zh) * 2019-07-16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08544A (zh) * 2019-09-19 2019-1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缸多级切换压缩机双源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和空调机
CN110966797A (zh) * 2019-12-10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12235U (zh) * 2019-09-12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
CN210568969U (zh) * 2019-07-16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源热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93896A (ja) * 2003-03-26 2004-10-21 Aisin Seiki Co Ltd 空調装置
CN206488502U (zh) * 2016-11-22 2017-09-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
CN110410899A (zh) * 2019-07-16 2019-11-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68969U (zh) * 2019-07-16 2020-05-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源热泵系统
CN110374876A (zh) * 2019-08-07 2019-10-2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双温并行独立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10512235U (zh) * 2019-09-12 2020-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
CN110608544A (zh) * 2019-09-19 2019-12-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缸多级切换压缩机双源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和空调机
CN110966797A (zh) * 2019-12-10 2020-04-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1648B (zh) 202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72612A1 (zh) 空调系统
CN110332635B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6247508B (zh) 采用喷射器的空调热泵系统、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11765568A (zh)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080137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7576090B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8224838A (zh) 空调器系统
US20220034565A1 (en) Heat pump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WO2020088425A1 (zh)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08544A (zh) 多缸多级切换压缩机双源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和空调机
CN210320448U (zh)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和空调器
CN110986417A (zh) 双补气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05334B (zh) 一种双级高温冷凝热回收热泵系统
CN108931021B (zh) 热泵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9386985A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212339674U (zh) 空调系统
CN212252887U (zh) 一种空调系统
KR20040080863A (ko) 냉난방시스템
CN112361648B (zh)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3090173U (zh) 空调系统
CN213334691U (zh) 一种双冷凝温度热泵系统
CN213334690U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热泵系统
CN210718206U (zh) 一种利用膨胀机与内部换热器进行吸气预热、除霜的热泵系统
CN112444005B (zh) 热泵系统、空调器以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2128852B (zh) 一种双冷凝温度热泵系统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