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7092B -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7092B
CN112357092B CN202011256929.2A CN202011256929A CN112357092B CN 112357092 B CN112357092 B CN 112357092B CN 202011256929 A CN202011256929 A CN 202011256929A CN 112357092 B CN112357092 B CN 112357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assembly
aircraft
signal
passenger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69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7092A (zh
Inventor
王秋雨
杜丽
付文斌
刘柳
魏亚明
罗运强
胡小佳
王晨
周兴明
薛海龙
陈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angpeng Chemica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angpeng Chemica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angpeng Chemica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angpeng Chemical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69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7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7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7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7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7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11/00Passenger or crew accommodation; Flight-deck install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11/06Arrangements of seats, or adaptation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seats
    • B64D11/062Belts or other passenger restraint means for passenger seats
    • B64D11/06205Arrangements of airbags
    • B64D11/0621Airbag initiation or activation mean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其中,碰撞防护系包括气囊模块组件、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信号采集系统,用于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将飞行信息与乘员状态信息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气囊模块组件和用于当启动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并根据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气囊模块组件。本申请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判别功能,同时在自动判别功能失效时,能够在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从而更全面、更可靠、更智能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航空驾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背景技术
飞机上的乘员保护系统通常用于在飞行器异常状态下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具体地,现有的飞机上的乘员保护系统,其检测装置由撞击检测系统和即将坠毁系统组成,通过传感器系统感知飞机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碰撞,进而有区别的启动不同的安全系统,从而在飞行器异常状态下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然而现有的飞机上的乘员保护系统全程为系统自动判别,当系统失效时,无法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用以实现系统自动判别功能,同时在自动判别功能失效时,能够在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从而更全面、更可靠、更智能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该系统包括气囊模块组件、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用于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所述信号处理系统,与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飞行信息和所述乘员状态信息,并将所述飞行信息与所述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所述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并根据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以及,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将当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接收飞机乘员触发的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系统,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判别功能,同时在自动判别功能失效时,能够在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从而更全面、更可靠、更智能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囊模块组件包括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的内部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的内部均包括气体供应装置和气囊,所述气体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所述控制系统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时,所述气体供应装置向所述气囊充气。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系统启动气囊模块组件时,气体供应装置向气囊充气。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面向乘员方向设置,并安装在仪表盘或遮光板或舱顶前部位置。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面向乘员方向设置,并安装在仪表盘或遮光板或舱顶前部位置,可使得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不影响成员的操作。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安装座椅两侧或座椅靠背或座椅头枕位置。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述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安装座椅两侧或座椅靠背或座椅头枕位置,可使得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不影响成员的操作。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信号比对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
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信号采集系统输入的所述飞行信息和所述乘员状态信息,并将所述飞行信息与所述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
所述信号比对模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可识别信息模式与所述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其中,所述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预先存储在所述信号比对模块中;
所述信号输出模块与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信号比对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信号转换模块、信号比对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实现接收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并将飞行信息与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提前感知系统、人工应急系统、及时实施系统;
所述提前感知系统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当所述异常分析结果表征可能发生飞机坠落或碰撞时,启动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
所述及时实施系统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当所述异常分析结果表征飞机即将或已经发生坠落、碰撞时,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
所述人工应急系统与所述提前感知系统、所述及时实施系统电性连接,用于当所述提前感知系统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或所述及时实施系统启动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接收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可能发生飞机坠落或碰撞时,可通过提前感知系统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而当飞机即将或已经发生坠落、碰撞时,可通过及时实施系统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而当及时实施系统或提前感知系统启动失效时,通过人工应急系统可接收手动操作指令。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还包括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独立于飞机电力系统的独立备用电源和连接导线,通过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独立备用电源与所述气囊模块组件、所述信号采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独立备用电源和连接导线,可在紧急情况,保障飞行器的各个系统正常供电。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信号采集系统至少包括座椅位置测量传感器、乘员位置测量传感器、旋翼状态测量传感器以及起落架地面距离测量传感器中的一种。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座椅位置测量传感器、乘员位置测量传感器、旋翼状态测量传感器以及起落架地面距离测量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检测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信号采集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加速度计。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加速度计可进一步检测飞行信息。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所述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应用于如本申请第一方面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所述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包括:
信号采集系统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信号处理系统接收所述飞行信息和所述乘员状态信息,并将所述飞行信息与所述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所述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控制系统接收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并根据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以及,当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控制系统接收飞机乘员触发的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方法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判别功能,同时在自动判别功能失效时,能够在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从而更全面、更可靠、更智能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另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另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碰撞防护系统10、气囊模块组件100、气体供应装置101、气囊102、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电气系统200、独立备用电源210、连接导线220、信号采集系统300、传感器系统310、座椅位置测量传感器311、乘员位置测量传感器312、旋翼状态测量传感器313、起落架地面距离测量传感器314、北斗导航系统320、加速度计330、机载探测防撞警告系统340、信号处理系统400、信号转换模块410、信号比对模块420、信号输出模块430、控制系统500、提前感知系统510、及时实施系统520、人工应急系统5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另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气囊模块组件100、信号采集系统300、信号处理系统400和控制系统500;
信号采集系统300,用于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信号处理系统400,与信号采集系统300电性连接,用于接收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并将飞行信息与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控制系统500,与信号处理系统400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异常分析结果并根据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气囊模块组件100;
以及,控制系统500还用于将当启动气囊模块组件100失效时,接收飞机乘员触发的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气囊模块组件100。
本申请实施例的系统,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判别功能,同时在自动判别功能失效时,能够在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从而更全面、更可靠、更智能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采集系统300是实时采集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其中,信号采集系统300采集的频次大于1Hz。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气囊模块组件100包括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的内部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的内部均包括气体供应装置101和气囊102,气体供应装置101与控制系统500电性连接,当控制系统500启动气囊模块组件100时,气体供应装置101向气囊102充气。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控制系统500启动气囊模块组件100时,气体供应装置向气囊充气。
具体地,气体供应装置可以是冷气体式供应装置、火药与压缩气体混合式供应装置、火药式供应装置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其中,可根据机型需要的气囊尺寸和展开速度等技术参数,选择合适的气体供应装置或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面向乘员方向设置,并安装在仪表盘或遮光板或舱顶前部位置。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面向乘员方向设置,并安装在仪表盘或遮光板或舱顶前部位置,可使得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不影响成员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安装座椅两侧或座椅靠背或座椅头枕位置。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述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安装座椅两侧或座椅靠背或座椅头枕位置,可使得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不影响成员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还可以安装在其他不影响乘员操作的位置,本可选实施方式仅是一种优选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信号处理系统400包括信号转换模块410、信号比对模块420和信号输出模块430;
信号转换模块410与信号采集系统300电性连接,用于接收信号采集系统300输入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并将飞行信息与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
信号比对模块420与信号转换模块410电性连接,用于将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其中,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预先存储在信号比对模块420中;
信号输出模块430与控制系统500、信号比对模块420电性连接,用于将异常分析结果发送至控制系统500。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通过信号转换模块410、信号比对模块420和信号输出模块430实现接收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并将飞行信息与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系统500包括提前感知系统510、人工应急系统530、及时实施系统520;
提前感知系统510与信号输出模块430电性连接,用于当异常分析结果表征可能发生飞机坠落或碰撞时,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
及时实施系统520与信号输出模块430电性连接,用于当异常分析结果表征飞机即将或已经发生坠落、碰撞时,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
人工应急系统530与提前感知系统510、及时实施系统520电性连接,用于当提前感知系统510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失效或及时实施系统520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失效时,接收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手动操作指令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和/或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可能发生飞机坠落或碰撞时,可通过提前感知系统510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而当飞机即将或已经发生坠落、碰撞时,可通过及时实施系统520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110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120,而当及时实施系统520或提前感知系统510启动失效时,通过人工应急系统530可接收手动操作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10还包括电气系统200,电气系统200包括独立于飞机电力系统的独立备用电源210和连接导线220,通过连接导线220,独立备用电源210与气囊模块组件100、信号采集系统300、信号处理系统400和控制系统500电性连接。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独立备用电源210和连接导线220,可在紧急情况,保障飞行器的各个系统正常供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信号采集系统300包括传感器系统310、北斗导航系统320、机载探测防撞警告系统340,其中,传感器系统310包括座椅位置测量传感器311、乘员位置测量传感器312、旋翼状态测量传感器313以及起落架地面距离测量传感器314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座椅位置测量传感器、乘员位置测量传感器、旋翼状态测量传感器以及起落架地面距离测量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检测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北斗导航系统320、机载探测防撞警告系统340的详细说明请参考现有技术,本申请对此不作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信号采集系统300还包括至少一个加速度计330。
在本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加速度计330可进一步检测飞行信息。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该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应用于如本申请实施例一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具体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包括步骤:
101、信号采集系统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102、信号处理系统接收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并将飞行信息与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103、控制系统接收异常分析结果并根据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气囊模块组件;
104、当启动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控制系统接收飞机乘员触发的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气囊模块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实现系统自动判别功能,同时在自动判别功能失效时,能够在响应驾驶舱乘员的手动操作指令,从而更全面、更可靠、更智能保障驾驶舱乘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例,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异常分析结果表征可能发生飞机坠落或碰撞时,提前感知系统可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而当异常分析结果表征飞机即将或已经发生坠落、碰撞时,及时实施系统可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而当及时实施系统和/或提前感知系统启动失效时,人工应急系可接收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手动操作指令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或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气囊模块组件、信号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用于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所述信号处理系统,与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飞行信息和所述乘员状态信息,并将所述飞行信息与所述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所述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信号处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并根据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以及,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将当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接收飞机乘员触发的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以及,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包括信号转换模块、信号比对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提前感知系统、人工应急系统、及时实施系统,所述气囊模块组件包括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
所述提前感知系统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当所述异常分析结果表征可能发生飞机坠落或碰撞时,启动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
所述及时实施系统与所述信号输出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当所述异常分析结果表征飞机即将或已经发生坠落、碰撞时,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
所述人工应急系统与所述提前感知系统、所述及时实施系统电性连接,用于当所述提前感知系统启动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或所述及时实施系统启动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接收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和/或所述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的内部和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的内部均包括气体供应装置和气囊,所述气体供应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当所述控制系统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时,所述气体供应装置向所述气囊充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气囊模块组件面向乘员方向设置,并安装在仪表盘或遮光板或舱顶前部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气囊模块组件安装座椅两侧或座椅靠背或座椅头枕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信号采集系统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信号采集系统输入的所述飞行信息和所述乘员状态信息,并将所述飞行信息与所述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
所述信号比对模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可识别信息模式与所述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其中,所述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预先存储在所述信号比对模块中;
所述信号输出模块与所述控制系统、所述信号比对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将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发送至所述控制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还包括电气系统,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独立于飞机电力系统的独立备用电源和连接导线,通过所述连接导线,所述独立备用电源与所述气囊模块组件、所述信号采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和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系统至少包括座椅位置测量传感器、乘员位置测量传感器、旋翼状态测量传感器以及起落架地面距离测量传感器中的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加速度计。
9.一种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所述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方法包括:
信号采集系统采集飞机处于预设状态的飞行信息和乘员状态信息;
信号处理系统接收所述飞行信息和所述乘员状态信息,并将所述飞行信息与所述乘员状态信息转换为可识别信息模式和将所述可识别信息模式与预设飞机失效碰撞信号模式进行比对分析,以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以异常状态并生成异常分析结果;
控制系统接收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并根据所述异常分析结果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以及,当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失效时,控制系统接收飞机乘员触发的手动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手动操作指令启动所述气囊模块组件。
CN202011256929.2A 2020-11-11 2020-11-11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Active CN112357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6929.2A CN112357092B (zh) 2020-11-11 2020-11-11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6929.2A CN112357092B (zh) 2020-11-11 2020-11-11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7092A CN112357092A (zh) 2021-02-12
CN112357092B true CN112357092B (zh) 2022-06-03

Family

ID=7451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6929.2A Active CN112357092B (zh) 2020-11-11 2020-11-11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709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61466U (zh) * 2010-06-03 2011-03-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被动安全系统
CN203198901U (zh) * 2013-02-01 2013-09-18 康金腾翔 一种预发式汽车外置防撞气囊控制系统
CN106143380A (zh) * 2015-03-27 2016-11-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气囊展开控制系统、气囊系统和汽车
CN206278053U (zh) * 2016-10-20 2017-06-27 上海惠太汽车安全气袋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排出氮气且可手动打开气囊的安全气囊
CN108146378A (zh) * 2018-01-12 2018-06-12 吴盼婷 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91960B2 (en) * 2017-02-28 2019-08-27 Amsafe, Inc. Electronic module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ircraft restraint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61466U (zh) * 2010-06-03 2011-03-16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被动安全系统
CN203198901U (zh) * 2013-02-01 2013-09-18 康金腾翔 一种预发式汽车外置防撞气囊控制系统
CN106143380A (zh) * 2015-03-27 2016-11-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气囊展开控制系统、气囊系统和汽车
CN206278053U (zh) * 2016-10-20 2017-06-27 上海惠太汽车安全气袋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排出氮气且可手动打开气囊的安全气囊
CN108146378A (zh) * 2018-01-12 2018-06-12 吴盼婷 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气囊控制系统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7092A (zh) 2021-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86459B2 (ja) 車両の乗員又は歩行者を保護するための保護装置を制御する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EP2620332B1 (en) Airbag data exchange system
US10737650B2 (en) Sensor-connected passenger detection method and passenger occupancy detection system
KR101768847B1 (ko) 차량 내부 모니터링 및 알림기능이 구비된 블랙박스
US8036795B2 (en) Image based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systems for determining occupant classification and seat belt status and vehicles having same
US11568684B2 (en) Control uni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US20100332069A1 (en) Vehicular safety systems status display
CN112357092B (zh) 飞行器驾驶舱乘员碰撞防护系统、方法
US7320478B2 (en) Smart airbag for vehicular applications
US20070100525A1 (en) Safety apparatus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the status of a safety apparatus of a motor vehicle
DE102019209974B4 (de) Fahrzeug
CN102350952B (zh) 汽车安全气囊监控系统、安全气囊监控方法以及汽车
Mohr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US11472360B2 (en) Restraint system operating method and restraint system for vehicle having detachable doors
US11673656B2 (en) Air mobility control system and air mobility control method
CN108128276A (zh) 用于触发布置在机动车转向盘中的气囊的方法和触发电路
CN104590163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汽车
US20140159885A1 (en) Blind Spot Detection System
CN106274778B (zh) 安全气囊电子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安全气囊系统和汽车
JP6131871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CN108622001B (zh) 用于触发安全功能的方法
KR102636725B1 (ko) 비상 대응 단말의 성능 평가를 위한 모의실험 시스템
JP4306474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システム
CN216783453U (zh) 一种安全气囊电控系统以及车辆
KR20120038655A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제어장치 및 제어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Qiuyu

Inventor after: Xue Hailong

Inventor after: Chen Bin

Inventor after: Du Li

Inventor after: Fu Wenbin

Inventor after: Liu Liu

Inventor after: Wei Yaming

Inventor after: Luo Yunqiang

Inventor after: Hu Xiaojia

Inventor after: Wang Chen

Inventor after: Zhou Xingm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Qiuyu

Inventor before: Xue Hail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Bin

Inventor before: Du Li

Inventor before: Fu Wenbin

Inventor before: Liu Liu

Inventor before: Wei Yaming

Inventor before: Luo Yunqiang

Inventor before: Hu Xiaojia

Inventor before: Wang Chen

Inventor before: Zhou Xing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