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1470A -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1470A
CN112351470A CN201910733373.2A CN201910733373A CN112351470A CN 112351470 A CN112351470 A CN 112351470A CN 201910733373 A CN201910733373 A CN 201910733373A CN 112351470 A CN112351470 A CN 112351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arameters
target
parameter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33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1470B (zh
Inventor
陈磊
李秉肇
许斌
王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3337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7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6834 priority patent/WO20210231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1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1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可解决因接入限制参数不匹配所导致的终端设备无法正常通过小数包传输之前接入限制检测的问题,避免了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重复的发起接入限制检测的情况。网络设备先确定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第一消息。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提升终端设备基于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通过率,可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业务层出不穷,不同业务会需求不同的资源,这就使得如何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尤其是诸如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网络,终端设备经常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些数据量小的数据包(下文简称为小数据包)。为了发送这些小数据包,终端设备需要频繁的在空闲态或非激活状态与连接态之间进行切换,会造成大量的信令开销,导致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诸如数据早传(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等适用于小数据包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使得终端设备在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即可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些小数据包,从而节省了无线通信网络的信令开销。
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只有通过接入限制检测才能与网络设备建立链接并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采用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无需进入连接态,这就使得需要进入连接态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即占用网络资源较多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接入限制参数并不适用于小数据包传输方式所对应的接入限制检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提升终端设备基于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通过率,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无需重复的触发接入限制检测,提升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包含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这里,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提供至少一组适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可解决因接入限制参数不匹配所导致的终端设备无法正常通过小数包传输之前接入限制检测的问题,避免了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重复的发起接入限制检测的情况。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无需重复的触发接入限制检测,提升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上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网络设备单独为终端设备配置一组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可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无需重复的触发接入限制检测,提升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这里,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网络设备为不同设备等级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组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可使得设备等级高的终端设备比设备等级低的终端设备更容易通过接入限制检测,在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合理性,提升了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上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上述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括第二接入阈值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这里,上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网络设备通过其生成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现有的适用于第二业务的接入限制检测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避免了因单独生成一整套适用于上述第一业务的接入限制参数所导致的对现有信令结构或通信协议带来的大量修改,避免了开发成本增加,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更容易实现,在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上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均用于接入限制检测。上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上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上述接入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网络设备通过其生成的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现有的适用于第二业务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进行调整以使得不同设备等级的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可使得设备等级高的终端设备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更高,避免了因单独生成多套适用于上述第一业务的接入限制参数所导致的对现有信令结构或通信协议带来的大量修改,避免了开发成本增加,在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这里,上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若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式为上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则根据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基于网络设备提供的至少一组适用于小数据包传输的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可解决因接入限制参数不匹配所导致的终端设备无法正常通过小数包传输之前接入限制检测的问题,避免了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重复的发起接入限制检测的情况,提升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上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第一接入阈值和上述第一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其中,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接入标识。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接入标识从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这里,上述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一接入阈值、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上述目标接入标识。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第一接入阈值和上述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上述小数据包传输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上述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括第二接入阈值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这里,上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第一系数对上述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第二系数对上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接入阈值和上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上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均用于接入限制检测。上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上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上述接入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接入标识。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接入标识从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这里,上述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一系数、目标第二系数和上述目标接入标识,上述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二接入阈值、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上述目标接入标识。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第一系数对上述目标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第二系数对上述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上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述目标接入阈值和上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为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为网络设备内部的如芯片等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单元,因此也能是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为终端设备本身,也可为终端设备内部的如芯片等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单元,因此也能是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为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为网络设备内部的如芯片等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代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为终端设备本身,也可为终端设备内部的如芯片等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代码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为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为网络设备内部的如芯片等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该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上述代码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也能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为终端设备本身,也可为终端设备内部的如芯片等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该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上述代码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也能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也能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或者优点)。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也能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或者优点)。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也能实现第一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也能实现第二方面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所描述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所描述的装置,或者,上述第七方面和第八方面所描述的装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提升终端设备基于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通过率,可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为了方便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理解,这里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解释说明。
概念一:小数包传输
一般情况下,在某一通信网络中,可将数据量小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的数据包称为小数据包。这里,可以理解到的是,上述数据量阈值一般仅为几个字节。不同的通信网络中可能对小数据包的定义不同。例如,在通信网络A中,可将数据量小于D1字节的数据包定义为小数包,而在通信网络B中,可将数据量小于D2字节的数据包定义为小数据包。在传统的通信网络中,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需要先与网络设备进行多条控制信令的传输与响应进入连接态,然后才能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或者信息的互传。而在诸如机器类通信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等通信网络中,终端设备会频繁的向网络设备发送一些小数据包,这就会导致终端设备需要频繁的在空闲态或者非激活态与连接态之间进行切换,造成大量的信令开销,降低了通信网络的资源浪费。针对这种情况,人们提出了一种通过小数据包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即小数据包传输。所谓的小数据包传输,指代的是终端设备在确定需要传输的数据包是小数据包后,将该小数据包整合在一些控制信令中,然后通过这些控制信令将该小数据包传输至网络设备。或者,指代的是利用终端存储的数据面上下文,将小数据包传输给网络设备。这里,上述控制信令可包括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 信令、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等。换句话说,所谓的小数据包传输指代就是终端设备无需进入连接态即可完成的数据传输过程的传输方式。通过小数据包传输,能使得终端设备无需进入连接态即可将数据发送给网络设备,解决了终端设备因频繁的在空闲态和非激活态与连接态之间切换造成大量的信令开销的问题,提升了通信网络的资源浪费利用率。实际应用中,采用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可包括数据早传(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2步随机接入,预先上行资源配置(pre-configured uplink resource,PUR) 等,此处不做限定。
概念二:接入限制检测(access barring check)
接入限制检测是网络设备控制其负载的一种方式。即,每当终端设备需要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以执行某项业务之前,终端设备需要基于该业务对应的业务类型从网络设备下发的多种业务类型对应的多套用于接入限制检测的参数(下文将以接入限制参数代替描述)中确定出目标业务对应的接入限制参数,再将该接入限制参数代入到预设的检测规则进行一次接入尝试,或者说进行一次接入限制检测。只有当终端设备根据该业务对应的接入限制参数满足上述检测规则中包括的检测通过条件时,终端设备才能够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以建立或者恢复与网络设备的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业务类型可包括多种,如数据传输、多媒体电话服务等。上述检测规则主要用于约束终端设备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过程,该检测规则可以是终端设备在出厂时预先配置好的,也可以是由网络设备实时的或者周期性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此处不做具体限制。例如,上述检测规则可为第一检测规则,该第一检测规则涉及检测通过条件和等待时间生成公式,或者说第一检测规则与检测通过条件和等待时间生成公式相关。上述检测通过条件具体可为终端设备生成的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的随机数a1小于网络设备配置的接入阈值A。上述等待时间生成公式具体可为T=(r1+r2*b)*C。这里,T 为等待时间,r1和r2为常数,a2为终端设备生成的一个另一个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的随机数,C为网络设备配置的接入等待参数。接入阈值A和接入等待参数C均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1。实际应用中,r1可取值为0.7,r2可取值为0.6。上述接入阈值可用于判定是否通过接入限制检测,上述等待时间公式用于确定出终端设备再一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的等待时间。具体实现中,终端设备获取到多组接入限制参数,然后基于其当前需要执行的业务类型从上述多组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一组包含有接入阈值A1和接入等待参数C1的接入限制参数。然后再随机生成一个随机数a1,若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数a1小于接入阈值A1,则可确定通过了接入限制检测。若终端设备确定随机数a1大于或者等于接入阈值A1,则确定未通过接入限制检测。此时,终端设备可再次生成一个随机数a2,然后结合接入等待参数C1和公式T= (r1+r2*a2)*C确定终端设备可在等待(r1+r2*b1)*C1时长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可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MTC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 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 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 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 (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也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 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 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路边单元、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为方便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第一终端设备或者第二终端设备统一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网络设备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 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网络设备具体可为基站,上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基站控制器,收发节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TRP)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基站的具体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网络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在后续的演进系统中,还可以称为新无线节点B(new radio nodeB,gNB)。为方便描述,本申请后续的描述中,将以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该通信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可通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禁止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当然,可以理解到的是,该通信系统中包含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包含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到终端设备5)。在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向终端设备下发至少一组用于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终端设备因执行某项业务需要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之前,终端设备需要根据上述至少一组接入限制参数和预设的检测规则进行接入限制检测。但是,现有技术中,用于数据传输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是网络设备针对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连接态才能进行数据传输这种场景下设定的,不适用于终端设备采用小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一场景。若终端设备仍然采用需要进入连接态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所对应的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会导致终端设备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低,从而使得终端设备难以正常的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向网络设备发送小数据包,降低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为终端设备配置适用于小数据包传输方式的接入限制参数,以提升终端设备采用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时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以上述针对接入检测这一概念所描述的第一检测规则为例对提出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进行描述。由图2可知,该接入检测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在检测到预设的参数确定周期到达或者其他触发事件发生后,可确定出至少一组接入限制参数(为了方便理解和区别,下文将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代替描述)。这里,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用于终端设备在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
可选的,具体实现中,网络设备在检测到预设的参数确定周期到达或者其他触发事件发生后,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参数、基于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种业务(为方便区别,下文将以第一业务代替描述)的业务优先级信息和/或能够实现第一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确定出该第一业务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这里, 上述网络负载参数具体可包括网络负载率、信道利用率、带宽利用率等,上述业务优先级信息具体可由某一业务的业务类型、业务资源占用信息等因素决定。例如,同样是语音业务,拨打诸如110等紧急电话的业务优先级就比拨打普通电话的业务优先级高。又例如,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相比,其占用的资源会更多,那么在通信网络负载较大时,语音业务的优先级就会比视频业务的优先级高。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是基于终端设备在不同应用场景中所要求的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下文以通过概率代替描述)大小划定。这里,上述通过概率就是终端设备进行接入限制检测操作时,该检测结果为通过的可能性大小。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所要求的通过概率越高,则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设备等级越高。比如,由于军用通信业务相比于民用通信业务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应用于军用通信业务的终端设备所需求的通过概率就比应用于民用通信业务的终端设备所需求的通过概率大,即应用于军用通信业务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比应用于民用通信业务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高。又比如,救护车上的终端设备所发起的通信请求相比于普通货车上的终端设备所发起的通信请求更为紧急,因此,应用于救护车上的终端设备其设备等级就会比应用于普通货车上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要高。上述其他触发事件还可包括通信网络的网络负载率的变化量达到预设变化量阈值、通信网络重启等,此处不多具体限定。
当然,这里还可以理解到的是,网络设备还可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确定出除上述第一业务以外的其他种业务所对应的至少一组接入限制参数。比如,网络设备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以及终端设备通过除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即需要进入连接态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这种业务(为方便描述,下文以第二业务代替描述)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或能够实现第二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确定出该第二业务所对应的至少一组接入限制参数(为方便理解和区别,下文将以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代替进行描述)。又比如,网络设备还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以及终端设备进行媒体电话服务这种业务(为方便描述,下文以第三业务代替描述)所对应的优先级信息和/或能够实现第三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确定出该第三业务所对应的至少一组接入限制参数(下文将以第三接入参数代替描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检测规则确定出的第一接入参数和/或第二接入参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前文描述的第一检测规则,网络设备确定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或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可包括如下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一:
网络设备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参数以及上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出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该组接入限制参数中具体可包括一个第一接入阈值和一个第一接入等待参数。例如,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具体可为数组[A1,C1],其中,A1为第一接入阈值,C1为第一接入等待参数。上述第一接入阈值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其能否通过接入限制检测。上述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可用于在终端设备确定其未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情况下,确定其再一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等待时间。网络设备单独为终端设备配置一组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可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无需重复的触发接入限制检测,提升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实现方式二:
网络设备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参数、第一业务的优先级信息以及可以发起上述第一业务的多个终端设备中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确定出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不同,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也不同。这里,对应的设备等级越高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越高。例如,假设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和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其中,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对应的终端设备为民用设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K2对应的终端设备军用设备,则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比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要大。实际应用中,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具体均可包括一个第一接入阈值、一个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一个接入标识。这里,任意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所包含的接入标识用于指示可使用该任意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设备等级。比如,假设某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接入标识为1,则表示可使用该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设备为民用设备,某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接入标识为2,则表示可使用该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终端设备为民用设备,以此类推。换一句话说,就是上述接入标识可用于终端设备基于其自身的设备等级从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一组适用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应提前配置有用于指示设备等级与接入标志之间对应关系的表格等数据实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基于其自身的设备等级确定出其对应的接入标识。此外,上述第一接入阈值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其能否通过接入限制检测。上述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可用于终端设备在确定其未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情况下,计算其再一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等待时间。
例如,具体实现中,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至少包括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和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具体可为数组[A11,C11,L1]。其中,A11为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中的第一接入阈值,C11为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中的第一接入等待参数,L1为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中的接入标识。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具体可为数组[A12,C12,L2],其中,A12为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中的第一接入阈值,C12为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中的第一接入等待参数,L2为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中的接入标识。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对通过概率的精度要求低的情况下,设备等级相近同的两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所需求通过概率也可以是相同的。因此,在具体实现中,不同的两组或多组第一接入参数中各第一接入参数所包含的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也可能是相同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另外,在某些可能的场景下,当不同设备等级的终端设备其需求的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相同,为了节省信令开销,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还可包括多个不同的接入标识。例如,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还可具体为数组[A11,C11, L1,L2,L3],即对应的接入标识为L1、L2或者L3的三种终端设备均可使用第一接入参数 A11和/或第一接入等待参数C11进行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网络设备为不同设备等级的终端设备配置不同组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可使得设备等级高的终端设备比设备等级低的终端设备更容易通过接入限制检测,在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合理性,提升了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实现方式三:
网络设备可先从内部或者外部存储器中获取适用于上述第二业务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网络设备还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参数、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优先级信息以及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确定出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其中,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可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当终端设备发起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请求后,终端设备可基于上述第一系数和上述第二接入阈值确定其是否能够通过接入限制检测。若终端设备确定其未通过接入限制检测,则终端设备还可根据上述第二系数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确定出其下一次发起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等待时间。
例如,具体实现中,获取到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具体可为数组[A1,C1],这里,上述A1 为该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含的第二接入阈值,上述C2为该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含的第二接入等待参数。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具体可为数组[R1,R2],其中,R1为第一系数,R2为第二系数。
网络设备通过其生成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现有的适用于第二业务的接入限制检测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用于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接入限制参数,避免了因单独生成一整套适用于上述第一业务的接入限制参数所导致的对现有信令结构或通信协议带来的大量修改,避免了开发成本增加,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更容易实现,在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实现方式四:
网络设备可先从内部或者外部存储器中获取适用于上述第二业务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该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均互不相同,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对应的终端设备的设备等级不同,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也不同。这里,对应的设备等级越高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越高。例如,假设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1和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其中,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对应的终端设备为民用设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对应的终端设备为军用设备,则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比第二接入限制参数 K21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要大。实际应用中,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具体均可包括一个第二接入阈值、一个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一个接入标识。这里,任意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所包含的接入标识用于指示可使用该任意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进行第二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设备等级。比如,假设某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的接入标识为1,可表示能够使用该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的终端设备为民用设备。某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的接入标识为2,则可表示能够使用该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的终端设备为军用设备,以此类推。换句话说,上述接入标识可用于终端设备基于其自身的设备等级从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一组适用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应提前配置有用于指示设备等级与接入标志之间对应关系的表格等数据实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基于其自身的设备等级确定出其对应的接入标识。上述第二接入阈值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其能否通过第二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上述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可用于终端设备在确定其未通过第二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的情况下,计算其再一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等待时间。
然后,网络设备还可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参数、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优先级信息、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确定出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其中,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任意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均包括一个第一系数、一个第二系数和一个接入标识,并且,这个接入标识与该任意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对应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含的接入标识相同。或者,换一句话说,接入标识相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这里,假设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其在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对应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在终端设备发起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业务请求后,终端设备可先根据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所包含的第一系数和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中包含的第二接入阈值确定其是否能够通过该第一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若终端设备确定其未通过接入限制检测,则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所包含的第二系数和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 K21中包含的第二接入等待参数确定出其下一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的等待时间。例如,具体实现中,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至少可包括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
例如,具体实现中,上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至少可包括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在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对应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在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对应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2。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具体可为数组[A21,C21,L1],其中,A21为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中的第二接入阈值,C21为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中的第二接入等待参数,L1 为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中的接入标识。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可具体为数组[R11,R21, L1]。这里,R11为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中的第一系数,R21为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 中的第二系数,L1为接入标识。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具体可为数组[A22,C22,L2], 其中,A22为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中的第二接入阈值,C22为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中的第二接入等待参数,L22为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中的接入标识。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2 可具体为数组[R12,R22,L2]。这里,R12为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2中的第一系数,R22为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2中的第二系数,L2为接入标识。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对通过概率的精度要求低的情况下,设备等级相近同的两个或者多个终端设备所需求的通过概率也可以是相同的。因此,在具体实现中,不同的两组或多组第一接入参数中各第一接入参数所包含的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同理,上述多组第二接入参数中各第二接入参数中包含的第二接入阈值或者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另外,在某些可能的场景下,当不同设备等级的终端设备其需求的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相同,为了节省信令开销,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还可包括多个不同的接入标识。例如,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K11还可具体为数组[R11,R21,L1,L2,L3],其对应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还可具体为 [A21,C21,L1,L2,L3]。即对应的接入标识为L1、L2或者L3的三种终端设备均可使用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进行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网络设备通过其生成的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现有的适用于第二业务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进行调整以使得不同设备等级的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可使得设备等级高的终端设备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更高,避免了因单独生成多套适用于上述第一业务的接入限制参数所导致的对现有信令结构或通信协议带来的大量修改,避免了开发成本增加,在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接入限制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S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第一消息。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网络设备在确定出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后,可将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打包在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SIB)中其生成第一消息,并通过广播、组播或者单播的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消息。具体的,网络设备在生成第一消息后,可向每个与之建立通信链接的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消息。或者,网络设备生成第一消息后,可向其预先配置的组播组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消息。或者,网络设备在生成上述第一消息后,可向某一个或者多个已经发起单播请求的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消息。例如,网络设备可将该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打包在系统信息块类型一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 1,SIB1)中以生成第一消息。然后在预设的SIB发送周期到达时,将该第一消息广播给终端设备。又例如,网络设备还可将该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打包在系统信息块类型二(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type2,SIB2)中以生成第一消息。然后在预设的SIB2发送触发条件满足时,将该第一消息广播给终端设备。以上示出的仅是网络设备发送上述第一消息的部分方式,不具备限定作用。同理,在网络设备确定出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至少一组第二接入参数后,也可采用如前文上述的方式将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至少一组第二接入参数打包在SIB中以得到第一消息,并通过广播、单播或者组播的方式将该第一消息发送给终端设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具体实现中,上述第一消息中不仅可包括上述第一业务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上述第二业务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还可包括上述第三业务所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三接入限制参数,或者更多其他种类的业务所对应的接入限制参数。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于同一业务来说,随着预定的业务类型划分规则的不同,其所对应的业务类型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较为复杂的业务类型划分规则中,上述第一业务和上述第二业务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业务。而在一些较为简略的业务类型划分规则中,上述第一业务和上述二业务会被统一划分为数据传输这一类业务,即第一业务和第二业务同属于数据传输业务。因此,在第一消息中包含的接入限制检测参数的数据实体与业务类型分别对应的情况下,业务类型划分规则的不同也可能会导致第一消息的数据结构也有所不同。这里,上述数据实体可以包括数组、结构体、数据表等,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在一种实现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可至少包含三个数据实体,第一个数据实体对应上述第一业务,其内包含有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第二个数据实体对应上述第二业务,其内包含有至少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第三个数据实体对应上述第三业务,其内包含有至少一组第三接入限制参数。在另一种实现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可至少包含二个数据实体,第一个数据实体对应的是数据传输这一类业务,即第一数据实体中同时包含第一业务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业务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第二个数据实体对应上述第三业务,其内包含有至少一组第三接入限制参数。换言之,就是某一个范畴较大的业务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中,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业务类别范畴较小的业务所对应的接入限制检测参数。使用较为简略业务类型划分规则,比如将上述第一业务和上述第二业务归属于数据传输这一业务,能够避免因业务类型的划分方式过于复杂所导致的第一消息的信令结构复杂度高的问题,可简化上述第一消息的信令结构。
S30,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消息,并在确定数据传输方式为小数据包传输时,根据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在一些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接收网络设备广播、单播或者组播的第一消息,并根据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预定的通信协议对上述第一消息进行解析,以得到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或上述至少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在确定需要传输某一数据包(为方便理解和区别,下文以目标数据包代替描述)时,可先获取预设的数据量阈值。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会周期性的在其不同的覆盖区域中广播不同的数据量阈值,这些不同的覆盖区域中终端设备可根据这些不同的数据量阈值确定其是否能够使用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终端设备在获取到对应的数据量阈值后,可判断上述目标数据包的数据量是否小于预设的数据量阈值。若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数据包的数据量小于其对应的数据量阈值,则确定其能够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即终端设备确定其能够执行上述第一业务)。若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数据包的数据量等于或者大于其对应的数据量阈值,则确定其能够通过除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输出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即终端设备确定其能够执行上述第二业务)。
当终端设备确定其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时,终端设备可根据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或上述至少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进行第一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结合前文内容可知,上述第一消息中所包含内容至少有四种实现场景。第一种场景就是第一消息中仅包含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第二种场景是第一消息中包含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第三种场景是第一消息中包含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第四种场景是第一消息中包含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下面将结合上述四种场景以及上述第一检测规则对终端设备进行第一业务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
场景一:
上述第一消息中包含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为[A1,C1]。终端在确定其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后,终端设备可从上述第一消息中获取到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终端设备可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x1,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小于上述第一接入阈值A1,则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检测限制通过,可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建立或者恢复网络连接,继而实现目标数据传输。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第一接入阈值A1,则可再生成一个第二随机数x2。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T=(r1+r2*a2)*C确定出等待时间为(r1+r2*x2)*C1,即终端设备可在(r1+r2*x2)*C1 时间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场景二:
上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现假设该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和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其中,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具体为[A11,C11,L1],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2具体为[A12,C12,L2]。当确定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后,终端设备可从上述第一消息中获取到到上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可获取其系统配置信息,基于该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其设备等级并根据预设的配置等级与接入标识之间的关系表确定出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标识。这里,假设终端设备确定出的目标接入标识为L1,则终端设备可根据目标接入标识确定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为其需要使用的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可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x1。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小于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目标接入阈值A11,则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检测限制通过,可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建立或者恢复网络连接,继而实现目标数据传输。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目标接入阈值A11,则可再生成一个第二随机数x2。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T=(r1+r2*a2) *C以及目标接入等待参数C1确定出等待时间为(r1+r2*x2)*C1,即终端设备可在(r1+r2*x2) *C1时间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场景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且这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包含于第一业务这个业务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为方别理解,下文以第一数据实体代替描述)中,这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含于第二业务这个业务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下文以第二数据实体代替描述)中。该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具体为[A1,C1]。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具体为[R1,R2]。当确定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时,终端设备可先根据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第一系数对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例如,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一系数R1对第二接入阈值A1 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R1*A1。然后,终端设备可先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x1,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小于目标接入阈值R1*A1,则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检测限制通过,可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建立或者恢复网络连接,继而实现目标数据传输。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目标接入阈值R1*A1,则可再生成一个第二随机数x2。然后,终端设备还可根据第一接入限制参数[R1,R2]中的第二系数R2对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A1,C1]中的第二接入等待参数C1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R2*C1。最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T=(r1+r2*a2)*C以及目标接入等待参数R2*C1确定出等待时间为 (r1+r2*x2)*R2*C1,即终端设备可在(r1+r2*x2)*R2*C1时间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且这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这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同时包含于数据传输这个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下文以第三数据实体代替描述)中。这里,假设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具体为[R1,R2],该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具体为[A1,C1]。当确定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时,终端设备从上述第一消息中获取到数据传输这个业务类型所对应的数据实体,然后再从中确定出上述第一业务所对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R1,R2]。终端设备可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x1,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小于上述第一接入阈值R1,则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检测限制通过,可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建立或者恢复网络连接,继而实现目标数据传输。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第一接入阈值R1,则可再生成一个第二随机数x2。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T=(r1+r2*a2)*C确定出等待时间为(r1+r2*x2) *R2,即终端设备可在(r1+r2*x2)*R2时间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场景四: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且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包含于第一业务这个业务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为方别理解,下文以第一数据实体代替描述)中,这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含于第二业务这个业务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下文以第二数据实体代替描述)中。这里,假设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至少可包括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 在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对应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2在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对应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2。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具体为 [A21,C21,L1]。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具体为[R11,R21,L1]。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 K22具体为[A22,C22,L2]。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2具体为[R12,R22,L2]。当确定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时,可先从上述第一消息中获取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可获取其系统配置信息,基于该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其设备等级并根据预设的配置等级与接入标识之间的关系表确定出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标识。这里,假设终端设备确定出的目标接入标识为L1,则终端设备可根据目标接入标识从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确定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 为其需要使用的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为其需要使用的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可先根据该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目标第一系数R11 对上述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目标第二接入阈值A21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 R11*A21。然后,端设备可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x1,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小于目标接入阈值R11*A21,则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检测限制通过,可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建立或者恢复网络连接,继而实现目标数据传输。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目标接入阈值R11*A21,则可再生成一个第二随机数x2。然后,终端设备还可根据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目标第二系数R21对上述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C21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R21*C21。最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T=(r1+r2*a2)*C以及目标接入等待参数R21*C21确定出等待时间为(r1+r2*x2)*R21*C21,即终端设备可在(r1+r2*x2)*R21*C21时间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且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同时包含于数据传输这个业务类别所对应的数据实体(为方别理解,下文以第三数据实体代替描述)中。这里,假设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在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上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K21具体为[A21,C21,L1]。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具体为[R11,R21,L1]。当确定需要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传输上述目标数据时,终端设备可先从上述第一消息中获取上述第三数据实体,然后从上述第三数据实体中获取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多对应的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可获取其系统配置信息,基于该系统配置信息确定其设备等级并根据预设的配置等级与接入标识之间的关系表确定出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接入标识。这里,假设终端设备确定出的目标接入标识为L1,则终端设备可根据目标接入标识从上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确定上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K11为其需要使用的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即R11为目标第一接入阈值,R21为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然后,终端设备可生成一个第一随机数x1,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小于上述目标第一接入阈值R11,则终端设备可确定接入检测限制通过,可向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建立或者恢复网络连接,继而实现目标数据传输。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随机数x1等于或者大于上述目标第一接入阈值R11,则可再生成一个第二随机数x2。然后,终端设备可根据公式T=(r1+r2*a2)*C确定出等待时间为(r1+r2*x2) *R21,即终端设备可在(r1+r2*x2)*R21时间后再次发起接入限制检测操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种场景仅为可选的场景,具体的接入检测可因预设得检测规则的改变而产生一定的变化,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为终端设备提供一组或者多组用于通过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之前的接入限制检测操作的接入限制参数。在终端设备采用小数据包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下,可避免终端设备因使用进入连接态才能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即占用网络资源较多的数据传输方法)所对应的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而导致的接入限制检测通过率低的情况,使得终端设备在进行小数据包传输之前无需重复的触发接入限制检测,提升了无线通信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应用于如图 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就是网络设备本身,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部的元件或者模块。该装置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单元301和一个或多个确定单元302。上述收发单元301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和射频单元。上述收发单元30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上述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消息。上述确定单元30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装置进行控制等。上述收发单元301与确定单元302 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装置。例如上述确定单元302 可以用于控制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关于至少一组第一接入参数和/或至少一组第二接入参数的确定过程。在具体实现中,上述确定单元3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指示的无线接入网(如NR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上述确定单元302还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上述处理器用于控制装置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装置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装置的操作流程。上述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302用于执行上述图2中步骤S10中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确定过程。上述发送单元301用于执行图2中步骤S10中的包含有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第一消息的发送过程。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302用于执行步骤S10中实施方式一所描述的确定出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该组接入限制参数中具体可包括一个第一接入阈值和一个第一接入等待参数。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302用于执行步骤S10中实施方式二所描述的确定出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具体均可包括一个第一接入阈值、一个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一个接入标识。这里,任意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所包含的接入标识用于指示可使用该任意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设备等级。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302用于执行步骤S10中实施方式三中所描述的根据通信网络的负载状态参数、第一业务对应的优先级信息以及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确定出第一业务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这里,该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可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具体包括一个第二接入阈值、一个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一个接入标识。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确定单元302用于执行步骤S10中实施方式四中所描述的确定出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上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上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上述接入标识,其中,上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上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上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参数和第二接入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收发单元301用于执行步骤S20中所描述的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一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就是终端设备本身,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内部的元件或者模块。为了便于说明,图4中仅示出了装置的主要部件。由图4可知,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射频电路、天线以及输入输出装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射频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使用该装置的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该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场景下,该通信设备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装置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 4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装置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4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装置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装置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上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射频电路视为装置的收发单元,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装置的处理单元。如图4所示,装置包括收发单元410和检测单元 420。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410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410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410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这里,接收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接收机、接收器、或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有时也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
应理解,收发单元41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第一消息的接收操作,检测单元420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根据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操作。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420用于执行图2中步骤S30中的场景一内所描述的根据一组第一接入控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过程。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420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二内所描述确定目标接入标识的过程。检测单元420还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二内所描述确定目标接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的过程。检测单元420还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二内所描述根据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过程。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420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三内所描述根据上述第一系数对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的过程。检测单元420还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三内所描述根据第二系数对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的过程。检测单元420还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三内所描述根据目标接入阈值和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过程。
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单元420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四内所描述确定目标接入标识的过程。检测单元420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四内所描述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过程。检测单元420还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四内所描述根据目标第一系数对目标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根据目标第二系数对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的过程。检测单元420还用于执行步骤S30中的场景四内所描述根据目标接入阈值和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的过程。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网络设备,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处理器51、存储器52、收发器53和总线系统54。
存储器51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或CD-ROM,该存储器51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存储器51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
操作指令: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
操作系统: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图5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当然,存储器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
收发器53可以是通信模块、收发电路。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53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第一消息的发送过程。
处理器51可以是控制器,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如实施例一中所描述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检测参数的确定规程。处理器5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具体的应用中,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5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5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54。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是示意性画出。
应注意,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应理解,上述网络设备可以是一个芯片,上述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上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又一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终端设备,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接入限制检测方法。该装置包括:处理器61、存储器62、收发器63和总线系统64。
存储器61包括但不限于是RAM、ROM、EPROM或CD-ROM,该存储器61用于存储相关指令及数据。存储器61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它们的子集,或者它们的扩展集:
操作指令:包括各种操作指令,用于实现各种操作。
操作系统:包括各种系统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
图6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当然,存储器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
收发器63可以是通信模块、收发电路。应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63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第一消息的接收过程。
处理器61可以是控制器,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如实施例一中所涉及的接入限制检测的过程。处理器6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具体的应用中,装置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6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4。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是示意性画出。
应注意,实际应用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 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该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或者步骤。应理解,上述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个芯片,上述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改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上述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上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上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可被互换使用。本实施例中术语“和/ 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总之,以上上述仅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确定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其中,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小数据包传输方式,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其中,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所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括第二接入阈值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所述接入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6.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数据传输方式为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接入阈值和所述第一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其中,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接入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标识从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一接入阈值、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所述目标接入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接入阈值和所述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所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括第二接入阈值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对所述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阈值和所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均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所述接入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目标接入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标识从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所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一系数、目标第二系数和所述目标接入标识,所述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二接入阈值、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所述目标接入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一系数对所述目标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第二系数对所述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接入阈值和所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15.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含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其中,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小数据包传输方式,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其中,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所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括第二接入阈值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均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所述接入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2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对应的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
检测单元,用于若确定数据传输方式为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则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和第一接入等待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接入阈值和所述第一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每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接入阈值、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其中,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
确定目标接入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标识从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一接入阈值、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和所述目标接入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第一接入阈值和所述目标第一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和第二系数,所述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包括第二接入阈值和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系数对所述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
根据所述第二系数对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阈值和所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除所述小数据包传输方式以外的其他数据传输方式对应的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对应一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所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的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均用于接入限制检测;
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二接入阈值、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接入标识,所述每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对应的一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第一系数、第二系数和所述接入标识,其中,所述第一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阈值,和/或,所述第二系数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接入等待参数,接入标识不同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第二接入限制参数通过接入限制检测的概率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
确定目标接入标识;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标识从所述多组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所述多组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确定出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和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一系数、目标第二系数和所述目标接入标识,所述目标第二接入限制参数中包括目标第二接入阈值、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和所述目标接入标识;
根据目标第一系数对所述目标第二接入阈值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阈值;和/或,
根据目标第二系数对所述目标第二接入等待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
根据所述目标接入阈值和所述目标接入等待参数进行接入限制检测。
2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如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3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2.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6-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
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6-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33373.2A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2351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3373.2A CN112351470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PCT/CN2020/106834 WO2021023185A1 (zh) 2019-08-07 2020-08-04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3373.2A CN112351470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470A true CN112351470A (zh) 2021-02-09
CN112351470B CN112351470B (zh) 2022-04-05

Family

ID=7436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3373.2A Active CN112351470B (zh) 2019-08-07 2019-08-07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1470B (zh)
WO (1) WO20210231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39194A1 (en) * 2020-07-31 2022-02-0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connectionless way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38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tc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6572516A (zh) * 2016-09-28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8353289A (zh) * 2015-11-06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5195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10012557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WO2020258191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8520B (zh) * 2010-04-26 2014-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数据包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1382A (zh) * 2010-06-07 2011-12-0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mtc设备的接入控制方法和设备
CN108353289A (zh) * 2015-11-06 2018-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572516A (zh) * 2016-09-28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片选择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0915195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CN110012557A (zh) * 2018-01-05 2019-07-12 夏普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设备和方法
WO2020258191A1 (zh) * 2019-06-27 2020-12-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UALCOMM INCORPORATED: "《Email disc report [99#45]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99BIS R2-171088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470B (zh) 2022-04-05
WO2021023185A1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4042B2 (en) Frequency selection method,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es
CN112788607B (zh) 共享信道占用时间cot的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设备
US2019015907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867102B (zh) 资源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网络设备和终端
CN108605266A (zh) 无线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71683A (zh) 一种基于ue能力进行通信的方法和ue及网络侧设备
CN111866925B (zh) 频点测量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EP4021111A1 (en) Method for activating or updating path loss rs of srs and device
US11432370B2 (en) D2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891943B (zh) 一种接入控制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98626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11865455B (zh) 基于雷达信号检测的通信方法、接入点设备及芯片
US11122494B2 (en)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CN114731573A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4503775A (zh) 一种确定先听后说失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51470B (zh) 一种接入限制检测方法和装置
US11129139B2 (en) Resource indicating method, apparatu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CN114365547B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18568B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CN109413669B (zh) 网络配置参数的有效取值确定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WO2023115354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102632B2 (en) Access mechanism for single purpose operation
CN111800883B (zh) 信道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3543213B (zh) 基于复制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913507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