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1460A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1460A
CN112351460A CN201910728501.4A CN201910728501A CN112351460A CN 112351460 A CN112351460 A CN 112351460A CN 201910728501 A CN201910728501 A CN 201910728501A CN 112351460 A CN112351460 A CN 112351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customer premises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85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1460B (zh
Inventor
曾清海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85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1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1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4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bearers or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RB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驻地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RB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驻地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主导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新无线(new radio,NR)等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室内覆盖较差,终端吞吐率低和不稳定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无线信号经过墙壁的穿透损耗和小区甚至室内复杂的墙体布局,导致无线信号进入室内后明显变弱、甚至出现覆盖空洞,造成数据传输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网设备侧。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其中该第一数据为用户设备的数据。之后,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RB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驻地设备,以及通过第二RB将第三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驻地设备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下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直接到用户设备为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到用户驻地设备再到用户设备为另一个路径)发送到用户设备,用户使用的带宽就会增加为至少两条路径之和,由此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下载数据业务流量,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第一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驻地设备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第二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DRB;或者,第一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驻地设备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bearer,SRB),第二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SRB。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通过蜂窝网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驻地设备,用户驻地设备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同时,接入网设备还通过蜂窝网将第三数据直接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蜂窝网采用的通信协议例如可以是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新无线(new radio,NR)或未来演进的无线通信协议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例如WiFi)、蓝牙(Bluetooth)、ZigBee、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的层2协议栈之上还包括多路传输控制协议(multipath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MPTCP)层,该MPTCP层用于对上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序(即添加序号),并对添加了序号的第一数据进行分流,将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将第二数据递交给第一RB对应的协议层,将第三数据递交给第二RB对应的协议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的层2协议栈之上还包括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该SDAP层用于对上述第一数据进行加序(即添加序号),并对添加了序号的第一数据进行分流,将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并将第二数据递交给第一RB对应的协议层,将第三数据递交给第二RB对应的协议层。采用层2之上的MPTCP层或层2之上的SDAP层进行数据分流可以称为层3(L3)分流。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采用层3进行分流,引入MPTCP协议层或利用实现在L3(即无线通信芯片之外)的SDAP协议层,将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发送给用户设备,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并且可以不改变现有层2协议栈架构,对无线通信芯片影响小,并且由于是在接入网设备进行分流,无需在核心网引入新的网元,因此可以降低部署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配置用户驻地设备与用户设备的映射关系,即配置用户驻地设备创建的一个或多个RB是为哪个用户设备创建的,以及配置哪个用户设备存在另外的用户驻地设备为其创建了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RB。接入网设备需将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发送给用户设备,使得用户设备获知其下行数据存在另一路径为其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用户驻地设备建立第一R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具体为: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用户驻地设备建立第一RB,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RB的标识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RB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二请求消息,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用户设备建立第二R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第二RB关联的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从用户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从用户设备接收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可以使用(或者可以搜索到)的用户驻地设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一个或多个可用的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为其选择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以通过至少两条路径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接入网设备从用户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三指示信息,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接入网设备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四指示信息,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驻地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驻地设备所属无线接入网无线保真接入点(wirelessfidelityaccess point,WiFi AP)的标识,WiFi AP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或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SSID可以是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SSID,BSSID)或扩展服务集标识(extend SSID,ESSID)。RB的标识包括RB的索引等。
示例性的,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为不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提升用户设备的吞吐率。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相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驻地设备侧。该方法包括: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用户驻地设备通过第一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为用户设备的数据,第二数据携带序号。用户驻地设备根据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将下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直接到用户设备为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到用户驻地设备再到用户设备为另一个路径)发送到用户设备,用户使用的带宽就会增加为至少两条路径之和,由此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下载数据业务流量,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第一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驻地设备之间的DRB,或者,第一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驻地设备之间的SRB。
示例性的,用户驻地设备通过蜂窝网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设备。其中,蜂窝网采用的通信协议例如可以是UMTS、LTE、NR或未来演进的无线通信协议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例如WiFi)、蓝牙(Bluetooth)、ZigBee、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用户驻地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R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息,具体为: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用户驻地设备建立第一RB,该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RB的标识以及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RB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用户驻地设备根据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R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驻地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该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用户驻地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指示信息,该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驻地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驻地设备所属WiFi AP的标识,WiFi AP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或SSID。SSID可以是BSSID或ESSID。RB的标识包括RB的索引等。
示例性的,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为不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提升用户设备的传输吞吐率。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相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侧。该方法包括:用户设备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携带序号。用户设备通过第二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携带序号。用户设备根据序号对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至少两条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直接到用户设备为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到用户驻地设备再到用户设备为另一个路径)接收下行数据,用户使用的带宽就会增加为至少两条路径之和,由此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下载数据业务流量,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第二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DRB,或者,第二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SRB。
示例性的,用户设备通过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接收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的第二数据,以及通过蜂窝网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数据。其中,蜂窝网采用的通信协议例如可以是UMTS、LTE、NR或未来演进的无线通信协议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例如WiFi)、蓝牙(Bluetooth)、ZigBee、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的层2协议栈之上还包括MPTCP层,该MPTCP层用于对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进行聚合,例如按照接收到的数据的序号对接收的数据进行重复性检测或者按序递交给高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的层2协议栈之上还包括SDAP层,该SDAP层用于对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进行聚合,例如按照接收到的数据的序号对接收的数据进行重复性检测或者按序递交给高层。采用层2之上的MPTCP层或层2之上的SDAP层进行数据聚合可以称为层3(L3)聚合。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采用层3进行分流和聚合,引入MPTCP协议层或利用实现在L3(即无线通信芯片之外)的SDAP协议层,用户设备通过至少两条路径接收下行数据,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并且可以不改变现有层2协议栈架构,对无线通信芯片影响小,并且由于是在接入网设备进行分流,无需在核心网引入新的网元,因此可以降低部署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用户设备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包括: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从该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接入网设备可以配置用户驻地设备与用户设备的映射关系,即配置用户驻地设备创建的一个或多个RB是为哪个用户设备创建的,以及配置哪个用户设备存在另外的用户驻地设备为其创建了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RB。用户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便于用户设备获知该第二RB关联另一路径为用户设备传输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请求消息。用户设备根据该第二请求消息建立第二RB。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与所述第二RB关联的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其中,该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可以使用(或者可以搜索到)的用户驻地设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设备上报的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可以便于接入网设备为用户设备选择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以通过至少两条路径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用户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用户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用户设备支持数据分流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用户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设备的MAC地址。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包括用户驻地设备所属WiFi AP的标识,WiFi AP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或SSID。SSID可以是BSSID或ESSID。RB的标识包括RB的索引等。
示例性的,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为不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提升用户设备的吞吐率。上述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相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进行下行数据传输可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用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地,
发送单元,用于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RB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驻地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RB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驻地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MPTCP协议层为所述第一数据添加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SDAP协议层为所述第一数据添加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
可选的,上述发送单元可以通过发射器实现,发射器可以为发射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接收单元可以通过接收器实现,接收器可以为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者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用是用户驻地设备,也可以是用户驻地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用户驻地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二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示例性地,
接收单元,用于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RB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携带序号;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RB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请求消息;
所述用户驻地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消息建立第一RB。
可选的,上述接收单元可以通过接收器实现,接收器可以为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上述发送单元可以通过发射器实现,发射器可以为发射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者数据。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用是用户设备,也可以是用户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用户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三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该模块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示例性地,
接收单元,用于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携带序号;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携带序号;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从所述用户驻地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
可选的,上述接收单元可以通过接收器实现,接收器可以为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处理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实现。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发送单元可以通过发射器实现,发射器可以为发射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以通过存储器实现,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者数据。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接收器。示例性的,所述发射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的步骤。所述接收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接收信息的步骤。处理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除发送信息以及接收信息以外的其他处理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一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接收器。示例性的,所述发射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用户驻地设备发送信息的步骤。所述接收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用户驻地设备接收信息的步骤。处理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用户驻地设备除发送信息以及接收信息以外的其他处理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二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即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存储器以及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发射器、接收器。示例性的,所述发射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用户设备发送信息的步骤。所述接收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用户设备接收信息的步骤。处理器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用户设备除发送信息以及接收信息以外的其他处理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第三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即执行第三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存储器和处理器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耦合器耦合。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接入网设备、用户驻地设备和用户设备。示例性的,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如前述第四方面或第七方面所描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用户驻地设备可以是如前述第五方面或第八方面所描述的通信装置。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是如前述第六方面或第九方面所描述的通信装置。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描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可包括:处理器,以及耦合于所述处理器的一个或多个接口。示例性的,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上述任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所述接口可用于输出所述处理器的处理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用户面(user plant,UP)的协议层的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传输过程涉及的QoS架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3分流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L3分流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通信系统进行介绍。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101,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02,一个或多个用户驻地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103以及核心网设备104。其中:
接入网设备101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来和用户设备102进行无线通信。各个接入网设备101均可以为各自对应的覆盖范围105提供通信覆盖。接入网设备101对应的覆盖范围105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扇区(sector)(或小区),其中,一个扇区对应一部分覆盖范围(未示出)。接入网设备101还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天线来和用户驻地设备103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101可以包括:演进的节点B(evolved NodeB,eNB或者eNodeB),或下一代节点(next-generation Node B,gNB)等等。无线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接入网设备101,例如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微基站(microbase station)等。接入网设备101可以应用不同的无线技术,例如小区无线接入技术,或者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接入技术。另外,接入网设备101还可称为基站、接入点(access point,AP)、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 point,TRP)、中心单元(central unit,CU)或其他网络实体,并且可以包括以上网络实体的功能中的一些或所有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设备102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上等)。用户设备102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便携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汽车、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用户设备102又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终端(terminal)、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设备、移动站、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终端、移动客户端、移动单元(mobile unit)、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远程单元、无线单元、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驻地设备103可以是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调制解调器、机顶盒(set top box,STB)、诸如WiFi热点或者毫微微(FEMTO)小区的无线路由器、诸如移动电话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的无线终端等。用户驻地设备103可以作为3GPP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通过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无线接入技术连接到接入网设备101。用户驻地设备103通常比3GPP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普通终端具有更强大的功能,可以挂在路边或建筑物窗户边上,与接入网设备101之间可以实现更大吞吐率的数据通信。用户驻地设备103通常集成WLAN功能,通过WLAN为路边或室内的用户设备102提供无线连接。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101与用户设备102之间通过无线空口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101与用户驻地设备103之间通过无线空口进行通信,用户设备102与用户驻地设备103之间通过WLAN进行通信。其中,无线空口采用的通信技术可以是UMTS、LTE或NR等无线接入技术。
接入网设备101与核心网设备104之间可采用接口106(如S1接口或NG接口)传输控制信息或者用户数据。接入网设备101与接入网设备101之间也可以通过接口(如X2/Xn接口),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互通信。
核心网设备104(比如5G核心网)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实体、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等。其中,AMF用于进行接入和移动性管理,与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SMF等网元进行交互以及信令转发等功能。SMF用于管理用户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的创建、删除等,维护PDU会话上下文及用户面转发管理通道信息。UPF用于接收来自用户设备102的数据包,并进行数据包的转发。UPF还用于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控制、计费信息统计等。
需要说明的,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仅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UE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接入网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为UE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基站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为主站,另一个为辅站。主站和辅站均可以向UE发送下行数据,也均可以接收UE发送的上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路径”还可以称为“支路”、“分支”、“链路”、“通道”或“通路”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映射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介绍一下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无线网络的协议层。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用户面(user plant,UP)的协议层的架构示意图。对于用户面而言:UE、接入网设备(如gNB)的协议层由上至下分别为: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
SDAP层为5G中新引入的一个协议层。负责把第5代核心网(5generationcore,5GC)下来的各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映射到无线接入层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即根据Qos flow对应的业务属性,把Qos flow对应的数据包放在对应的DRB上传输。
PDCP层可执行诸如安全性、头压缩、加密和切换之类的服务。PDCP层可以存在多个PDCP实体,每个实体承载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的数据。PDCP层可以配置保证向上提交的数据是有序的(即按序提交)。
RLC层可执行诸如分段、重新装配、重传等服务。RLC层可以存在多个RLC实体,每个RLC实体为每个PDCP实体提供服务。
MAC层可对逻辑信道上的业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执行诸如调度、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确认和否定服务。
PHY层可对MAC层传下的数据进行编码和传输。
其中,PHY层为层1(L1),MAC层、RLC层、PDCP层和SDAP层为层2(L2)。在终端设备侧,还可以包括应用层,SDAP层之上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层。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仅是以TCP/IP协议为例进行方案的介绍,但该方案同样适用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IP、以太网(Ethernet)等其他传输/路由协议。
通常,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芯片中会部署上述图2中的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
为提升室内终端传输吞吐率,3GPP标准化了在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进行蜂窝网和WLAN进行聚合的技术。在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进行蜂窝网和WLAN进行聚合对终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都有影响。在接入网设备聚合的标准方案是在层2(L2)(即PDCP层)进行数据分流,相应的,则需要在用户设备侧的层2进行数据聚合,需要对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协议进行修改,对无线通信芯片影响大,不利于用户设备侧的快速部署。而在核心网进行分流的标准方案需要引入新的网元,会增加部署成本和网络管理难度。在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进行蜂窝网和WLAN聚合受制于3GPP协议标准工作,既增加了成本,又无法实现快速部署。因此,如何在提升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低成本、快速部署的要求是本申请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在提升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低成本、快速部署的要求。
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据传输过程涉及的QoS架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架构适用于NR系统中的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如gNB连接到5G核心网(core),也适用于LTE系统中的RAN设备,如eNB连接到核心网。对于每个UE而言,核心网为其建立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RAN为每个PDU session建立一个或多个DRB。其中,DRB可以理解为是接入网设备和UE之间的数据承载,该数据承载中的数据包具备相同的转发处理。PDU session可以理解为是UE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之间提供PDU连接服务的连接。一个PDU session内,具备相同QoS需求的数据流即为QoS flow。其中,可以是多个具有相同QoS需求的IP flow。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将UE同一个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发送给UE。本申请实施例以两条路径为例,即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通过主数据无线承载(master data radio bearer,m-DRB)承载UE的数据)直接到UE为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通过辅数据无线承载(secondary data radio bearer,s-DRB)承载UE的数据)到CPE再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以WiFi为例)到UE为另一个路径,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层3(L3)进行分流,对无线通信芯片影响小,并且由于是在接入网设备进行分流,无需在核心网引入新的网元,因此可以降低部署成本。下面针对L3分流的方式进行介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无需改变接入网设备和UE侧的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协议栈的架构和功能,在现有的接入网设备和UE的协议栈之上(例如SDAP层之上)增加MPTCP层或功能实体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分流或聚合功能,通过MPTCP层的分流或聚合功能,实现L3分流,减少了对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侧的协议栈影响,可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支持该功能,利于快速部署和降低成本。
数据传输过程中涉及的协议栈可以参见图4所示,其中,在SDAP协议层之上为MPTCP层,可选的,在UE侧,MPTCP层可以位于TCP/IP层之上,MPTCP也可以位于SDAP层与TCP/IP层之间。MPTCP层可以允许空口连接使用多个路径来最大化信道资源使用。接入网设备(例如gNB)从核心网设备接收UE的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在该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到达时,接入网设备首先交给MPTCP层进行处理,在MPTCP层为数据添加序列号(serialnumber,SN),然后由MPTCP层根据分流算法将每个下行数据分流到其中一个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一个DRB(m-DRB或s-DRB)。每个支路涉及的协议层包括:SDA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接入网设备将两个支路的下行数据分别交给m-DRB和s-DRB对应的空口协议栈进行处理。其中,m-DRB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UE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s-DRB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CPE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CPE接收到接入网设备通过s-DRB发送的UE的下行数据后,完成空口层2(L2)处理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例如WLAN)将数据发送到对应的UE,该UE的标识(例如MAC地址)可以是由接入网设备发送给CPE的。UE分别从接入网设备和CPE接收下行数据,并将从m-DRB和WLAN接收的下行数据分别递交给MPTCP层进行处理,不同支路的数据在MPTCP层聚合,由MPTCP层按照数据携带的SN号进行数据重新排序、按序向高层递交数据(即按序提交,保证向上提交的数据是有序的)、请求接入网侧MPTCP层进行重传等操作。其中,UE侧的MPTCP层将接收的数据按序递交给高层,可以增加数据传输效率。本申请实施例的分流算法可以按照两条支路的发送快慢来分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CPE和UE中的SDAP和PDCP层是可选的,可以分别或同时配置为透明模式,即可以不配置SDAP和PDCP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是假定一个PDU session只映射到一个m-DRB/s-DRB对的。实际上,MPTCP层接收到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后,可以将数据映射到多个m-DRB/s-DRB对上。前述操作适用于每个m-DRB/s-DRB对。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无需改变接入网设备和UE侧的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协议栈的架构和功能,在现有的接入网设备和UE的层2协议栈之上(即PDCP层之上)增加SDAP层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分流或聚合功能,通过SDAP增加分流和按序递交功能,实现L3分流,减少了对接入网设备和用户设备的协议影响,可通过简单的软件升级支持该功能,利于快速部署和降低成本。具体地,可以通过将无线通信芯片中的SDAP层配置成透明模式,即可以在层2中不配置SDAP层,而在L3增加包含数据分流或聚合功能的SDAP层,达到在不影响无线通信芯片的前提下实现下行数据分流和聚合的目的。
数据传输过程中涉及的协议栈可以参见图5所示,其中,接入网设备(例如gNB)从核心网设备接收UE的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在该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到达时,接入网设备首先交给SDAP协议层进行处理,在SDAP层为数据添加SN号,然后由SDAP层根据分流算法将每个下行数据分流到其中一个支路。每个支路对应一个DRB(m-DRB或s-DRB)。每个支路涉及的协议层包括: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接入网设备将两个支路的下行数据分别交给m-DRB和s-DRB对应的空口协议栈进行处理。CPE接收到接入网设备通过s-DRB发送的UE的下行数据后,完成空口层2(L2)处理后,通过WLAN网络发送到对应的UE。UE分别从接入网设备和CPE接收下行数据,并将从m-DRB和WLAN接收的下行数据分别递交给SDAP功能实体进行处理,不同支路的数据在SDAP层聚合,由SDAP层根据数据携带的SN号进行数据重新排序、按序向高层递交数据(即按序提交,保证向上提交的数据是有序的)、请求接入网侧的SDAP层进行重传等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是假定一个PDU session只映射到一个m-DRB/s-DRB对的。实际上,SDAP层接收到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后,可以将数据映射到多个m-DRB/s-DRB对上。前述操作适用于每个m-DRB/s-DRB对。
上述实施例中,对于分流到s-DRB的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利用3GPP UMTS、LTE或NR等标准协议在空口将下行数据发送给CPE。对于分流到m-DRB的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利用3GPP UMTS、LTE或NR等标准协议在空口将下行数据发送给UE。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MPTCP层和SDAP层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由其他新定义的协议层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分流或聚合功能,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图4所示MPTCP层进行数据分流或者由图5所示SDAP层进行数据分流可以称为层3(L3)分流,相较于层2(L2)分流(PDCP层分流)方式来说,可以不对现有无线通信芯片中的PDCP层、RLC层、MAC层和PHY层做修改即可实现下行数据的分流,不影响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芯片,因此对终端侧的协议栈影响小,能够在提升数据传输效率的同时满足低成本、快速部署的要求。
下面结合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流程可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601-S606。其中,
S601: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该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S602: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该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该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S603: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RB将第二数据发送给用户驻地设备,用户驻地设备通过第一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数据,该第二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该第二数据携带序号。
S604:用户驻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RB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
S605: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二RB将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二RB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数据,该第三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该第三数据携带序号。
S606: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其中,序号可以是SN号或其他可以识别顺序的编号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标识还可以称为索引、索引号等。映射还可以称为关联、对应、匹配、绑定等等。
其中,第一数据可以是用户设备的一个PDU session对应的下行数据。将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其中,第二数据通过路径A传输给用户设备,该路径A是接入网设备到用户驻地设备再到用户设备的。第三数据是通过另一条路径B传输给用户设备,该路径B是接入网设备直接到用户设备的。第二数据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三数据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仅用于区分两条路径上的数据。可选的,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可以为不同的数据,那么通过至少两条路径传输用户设备的下行数据可以提升用户设备的吞吐率。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也可以为相同的数据,那么通过至少两条路径传输用户设备相同的下行数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其中,步骤S603和步骤S605的执行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第一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CPE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第二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UE之间的数据无线承载,例如,第一RB为前述实施例中的s-DRB,第二RB为前述实施例中的m-DRB。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至少两条路径上的承载不限于数据无线承载,还可以适用于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bearer,SRB)。这种情况下,第一RB还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CPE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SRB),第二RB可以是建立在接入网设备与UE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下述实施例以第一RB为s-DRB,第二RB为m-DRB为例进行说明,第一RB和第二RB分别为SRB的情况可以参考DRB的相关描述,不再赘述。
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UE的下行数据后,将数据分别递交到m-DRB和s-DRB这两个DRB进行数据分流,以实现通过至少两个数据传输通道传输终端侧同一个应用的下行业务数据。对同一个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只将其递交到其中一个DRB(m-DRB或者s-DRB)中以提升下行业务数据的吞吐率。或者,对于同一个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对其进行复制,然后将两个相同的数据分别递交到两个DRB(m-DRB和s-DRB)中以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CPE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后,将下行数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目的UE。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WLAN(例如WiFi)、蓝牙、ZigBee、NFC。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图4所示协议栈架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UE的下行数据后,将数据传输至MPTCP协议层进行处理(例如为每个数据添加SN号),由MPTCP层根据分流算法将添加了SN号的数据分流到其中一个支路或两个支路上进行传输,其中,同一个数据可以被分配到其中一个支路上进行单独传输,也可以经过复制被分配到两条支路上进行传输。每个支路对应一个DRB(m-DRB或s-DRB)。接入网设备将两个支路的下行数据分别交给m-DRB和s-DRB对应的空口协议栈,分别发送给UE和CPE。CPE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后,将下行数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目的UE。目的UE从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接收到CPE发送的下行数据后,经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相关处理,将数据递交给MPTCP协议层,目的UE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下行数据后,经过蜂窝网协议的相关处理,将数据递交给MPTCP协议层,由MPTCP协议层对接收到的两条支路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按照数据携带的序号对接收的两路数据进行重排序、数据重复检测或者按序递交给上层(高层)的应用程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图5所示协议栈架构,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核心网设备发送的UE的下行数据后,将数据传输至SDAP协议层进行处理(例如为每个数据添加SN号),由SDAP层根据分流算法将添加了SN号的数据分流到其中一个支路或两个支路上进行传输,其中,同一个数据可以被分配到其中一个支路上进行单独传输,也可以经过复制被分配到两条支路上进行传输。每个支路对应一个DRB(m-DRB或s-DRB)。接入网设备将两个支路的下行数据分别交给m-DRB和s-DRB对应的空口协议栈,分别发送给UE和CPE。CPE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后,将下行数据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发送给目的UE。目的UE从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例如WiFi模块)接收到CPE发送的下行数据后,经过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相关处理,将数据递交给SDAP协议层,目的UE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到下行数据后,经过蜂窝网协议的相关处理,将数据递交给SDAP协议层,由SDAP协议层对接收到的两条支路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按照数据携带的序号对接收的两路数据进行重排序、数据重复检测或者按序递交给上层(高层)的应用程序。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在进行数据分流之前,需要为数据添加序号(也可以称为加序),然后将添加了序号的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分流之前的数据称为第一数据),之后将第二数据递交到s-DRB中发送给CPE,将第三数据递交到m-DRB中发送给UE,CPE在接收到第二数据后,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将第二数据发送给UE。
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对UE的下行数据执行分流操作,也可以根据协议的规定执行对UE的下行数据的分流操作。例如,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核心网设备的PDU会话建立请求(PDU session setup request)或PDU会话修改请求(PDUsession modification request)中携带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对UE的下行数据进行L3分流,接入网设备根据该指示信息决定对该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进行L3分流。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在执行数据分流之前还需要建立UE与CPE之间的映射关系,为了让CPE确定分流数据的目的地址,接入网设备可以将UE的标识(例如UE的MAC地址)与第一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CPE,以便CPE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分流数据后以该UE MAC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WLAN将分流数据发送给UE。并且,为了让UE确定DRB进行了分流,存在第二路径可以接收该DRB的下行数据,接入网设备可以将CPE的标识与第二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UE,UE接入该CPE对应的短距离通信网络(例如WLAN网络)接收CPE发送的分流数据。例如CPE的标识可以是CPE所属WiFi AP的标识,WiFi AP的标识可以是MAC地址或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SSID可以是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 SSID,BSSID)或扩展服务集标识(extend SSID,ESSID)。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在DRB建立(setup)过程中向UE通知CPE的标识以指示CPE与第二RB的映射关系,以及向CPE通知UE的标识以指示UE与第一RB的映射关系。示例性的,DRB建立(setup)过程的流程示意图可以参见图7所示,其中,该DRB建立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701:接入网设备向CPE发送第一请求(例如s-DRB setup request)消息,CPE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一R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RB的标识(例如s-DRB的标识为0),CPE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建立对应的s-DRB。接入网设备向CPE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后,还可以将第一RB的标识与U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CPE。其中,UE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所述UE的MAC地址,所述UE的MAC地址用于指示该新建s-DRB是为所述UE的MAC地址对应的UE进行数据分流而创建的。CPE根据该映射关系中的UE的MAC地址保存该s-DRB的标识与该UE的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便后续从该s-DRB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将空口L2处理后的下行数据,以所述UE的MAC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WLAN网络发送给UE。该s-DRB的标识与该UE的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例如可以通过映射表表示,该映射表的内容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DRB的标识 关联的UE的标识
0 198.000.0.00
在该实现方式中,是以接入网设备先向CPE发送了第一请求消息之后再向CPE发送第一RB的标识与U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先将第一RB的标识与U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CPE,再将第一请求消息发送给CPE。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请求消息中除了携带第一RB的标识(例如s-DRB的标识为0)以外,还可以携带与之关联的UE的标识。这种情况下,第一请求消息即为上述第一信息。CPE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建立对应的s-DRB,并根据该消息中的UE MAC地址保存该s-DRB与该UE 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便后续从该s-DRB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将空口L2处理后的下行数据,以所述UE MAC地址为目的地址,通过WLAN网络发送给UE。
CPE建立了s-DRB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s-DRB setup response消息,指示s-DRB建立成功。
S702:CPE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响应(例如s-DRB setup response)消息,接入网设备接收CPE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指示第一RB建立成功。
S703: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第二请求(例如m-DRB setup request)消息,UE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请求消息,该第二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建立第二R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二RB的标识(例如m-DRB的标识为1),UE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后,建立对应的m-DRB。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第二请求消息后,还可以将第二RB的标识与CP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UE。UE根据该映射关系中的CPE的MAC地址保存该m-DRB与该CP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以便将从m-DRB和CPE接收的下行数据递交给MPTCP层(图4),或者将从m-DRB和CPE接收的下行数据递交给SDAP层(图5)。m-DRB的标识和CP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例如可以是映射表,该映射表中记录有m-DRB的标识和与之对应(或关联)的CPE的标识。该映射表的内容可以如下表2所示。
表2
DRB的标识 关联的CPE的标识
1 198.100.0.00
其中,CPE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CPE所属WiFi AP的标识。CPE所属WiFi AP的标识用于指示该新建m-DRB关联的CPE所属的WiFi AP,该CPE参与所述m-DRB所承载业务数据的分流。该WiFi AP的标识可以是该WiFi AP的MAC地址或该WiFi AP的SSID或UE在步骤S703之前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一个或多个WiFi AP的MAC地址或SSID”中该WiFi AP对应的排序位置。比如UE在步骤S703之前,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响应(例如WiFi discovery Response)消息,该第三响应消息中携带有4个WiFi AP的MAC地址,则接入网设备可以在步骤S703中的第二请求消息中携带标识2来指示CPE所属WiFi AP的MAC地址为WiFi discovery Response消息所携带的第二个WiFi AP的MAC地址。
在该实现方式中,是以接入网设备先向UE发送了第二请求消息之后再向UE发送第二RB的标识与CP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先将第二RB的标识与CPE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发送给UE,再将第二请求消息发送给UE。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请求消息中除了携带第二RB的标识(例如m-DRB的标识为1)以外,还可以携带与之关联的CPE的标识。这种情况下,CPE的标识即通过该第二请求消息发送给UE。UE接收到第二请求消息后,建立对应的m-DRB,并根据该消息中的CPE所属WiFiAP的MAC地址保存该m-DRB与该WiFi AP的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根据该WiFi AP的MAC地址接入到对应的WiFi AP所属的WLAN网络中,准备接收从该WLAN分流过来的下行数据。
UE建立了m-DRB后,UE向接入网设备发送m-DRB setup response消息,指示m-DRB建立成功。
S704:UE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响应(例如m-DRB setup response)消息,接入网设备接收UE发送的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指示第二RB建立成功。
其中,上述步骤S701/S702与步骤S703/S70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以第二RB为DRB为例,可选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在DRB建立(setup)过程中通过显式或隐式的方式指示该DRB是否为分流DRB。比如,可以通过在DRB setuprequest消息中携带CPE的WiFi MAC地址或UE的WiFi MAC地址来隐式通知UE或CPE该DRB为分流DRB。例如,若接入网设备向CPE发送的第一请求(即s-DRB setup request)消息中携带了UE的标识,则CPE即可以确定出该s-DRB为分流DRB,CPE在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s-DRB的数据后,需要将其发送给该UE。同样的,若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的第二请求(即m-DRB setup request)消息中携带了CPE的标识,则UE即可以确定出该m-DRB为分流DRB,UE除了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以外,还需要接收CPE发送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UE的下行数据为IP数据为例,此外也适用于UE的下行数据为以太网数据的情况。
可选的,在执行上述步骤S601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图8所示。其中,
S801:接入网设备在系统信息中广播该接入网设备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是直接的指示,也可以是约定的设备厂商信息。比如,如果该层3分流功能是厂商A在其提供的接入网设备、CPE和UE之间通过私有协议提供的,则厂商A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系统信息IE(information element,信息元)来携带该指示信息,其中,该系统信息IE可以是不同于现有标准中已定义的系统信息IE的IE,或也可以是利用已经标准化的系统信息IE中的没有使用的码点(codepoint)。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专用信令的方式通知UE它支持层3分流功能,比如向UE发送UE能力报告请求,请求UE上报UE是否支持层3分流功能,可以作为一种隐式指示接入网设备支持层3分流功能。
S802:UE在能力报告中携带改UE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
UE接收到“接入网设备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后,在能力报告中携带该UE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给接入网设备。该能力报告可能是独立的消息,也可能是UE接入蜂窝网络的时候,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例如3GPP LTE和NR协议中的Msg3或MsgA消息)或随机接入过程后的第一条消息(即3GPP LTE和NR协议中的Msg5)携带该指示信息,也可以直接携带下面步骤S805所述的“当前该UE可用的一个或多个WiFi AP的MAC地址或SSID”隐式指示终端支持层3分流的功能。
S803:CPE在能力报告中携带该CPE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以及携带该CPE的标识。
CPE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CPE所属WiFi AP的MAC地址或SSID。该能力报告可能是独立的消息,也可能是CPE接入蜂窝网络的时候,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的消息(3GPP LTE和NR协议中的Msg3或MsgA消息)或随机接入过程后的第一条消息(即3GPP LTE和NR协议中的Msg5)携带该指示信息。CPE可以在一条消息中上报“该CPE的标识以及该CPE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也可以使用独立的消息分别上报“该CPE的标识”以及“该CPE支持层3分流的指示信息”。
其中,上述步骤S802和步骤S803没有时序要求。步骤S803可以早于步骤S802进行。
S804:接入网设备向UE发送第三请求(例如WiFi discovery Request)消息,UE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请求消息。
可选的,第三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一个或多个CPE的标识。
S805:UE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响应(例如WiFi discovery response)消息,携带该UE可用的一个或多个CPE的标识。
其中,UE可用的CPE也即是UE可以搜索到的可以使用的WiFi AP。CPE的标识包括但不限于:CPE所属WiFi AP的MAC地址或SSID。可选的,UE可以从第三请求消息中携带的一个或多个CPE的标识对应的CPE中选择UE可用的一个或多个CPE。
上述步骤S801至S805是可选的步骤。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网管配置等方式获知CPE所属的WiFi AP,通过UE的位置或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management,RRM)测量结果等判断UE可以接入到哪个WiFi AP所在的WLAN网络。
S806:接入网设备根据UE上报的一个或多个CPE的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CPE上报的CPE的标识,为UE选择一个CPE。
其中,接入网设备为UE选择的CPE为UE可以使用的CPE。之后,接入网设备将选择的CPE的标识与第二RB(即m-D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UE,
以及将UE的标识与第一RB(即s-D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CPE。具体的通知方式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701和S7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是以为UE选择一个CPE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也可以为UE选择多个CPE,然后将这多个CPE的标识与第二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UE。其中接入网设备将选择的CPE的标识与第二RB(即m-D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UE,将UE的标识与第一RB(即s-DRB)的映射关系通知给CPE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前述步骤S701和S7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是以CPE和UE之间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的WLAN通信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CPE和UE之间还可以采用蓝牙、ZigBee、NFC等其他通信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中,消息的名称采用了一些3GPP LTE和NR系统中已经使用的消息,但在实际实施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消息或消息名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3GPP NR系统为例进行方案介绍,但本申请的实施例不只适用于3GPPNR系统,同样适用于3GPP LTE、3GPP UMTS以及未来演进的无线通信系统,对此也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数据可以和第三数据为相同的数据,也可以为不同的数据。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为不同的数据时,通过两条路径可以提升终端在对应业务的下行吞吐率,提升用户体验。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相同时,即接入网设备会在图4所示协议栈中的MPTCP层或图5所示协议栈中的SDAP层把发往UE的数据包(例如是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业务的数据包)复制为两份(或多份),并通过两条(或多条)不同的路径(或不同的DRB)发送给UE,从而提高该业务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MPTCP和SDAP涉及的数据分流和聚合功能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实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两条路径来传输UE的下行数据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三条或更多条路径来向UE传输下行数据,因此,可以建立多条数据无线承载。例如,接入网设备将UE同一个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通过三条路径发送给UE,即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直接到UE为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到一个CPE再通过WiFi到UE为另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到另一个CPE再通过WiFi到UE为另一个路径,以增加数据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是以UE的一个PDU session数据只映射到一个m-DRB以及一个s-DRB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可选的实现方式中,UE的一个PDU session数据还可以映射到一个或多个m-DRB以及一个或多个s-DRB进行传输。相应的分流和聚合过程可以参考前述一个m-DRB以及一个s-DRB时数据分流和聚合的实现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下行的数据通过至少两条支路分流发送到用户设备,用户使用的带宽就会增加为至少两条支路之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层3(L3)进行分流,引入MPTCP协议层或利用实现在L3(即无线通信芯片之外)的SDAP协议层,将一个PDU session的下行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接入网设备通过空口直接到UE为一个路径、接入网设备到CPE再到UE为另一个路径)发送给UE,可以提升数据传输效率。若该至少两条支路上传输的数据相同,则可以提升数据传输可靠性,若该至少两条支路上传输的数据不同,则可以提升用户设备的吞吐率。并且可以不改变现有层2协议栈架构,对无线通信芯片影响小,并且由于是在接入网设备进行分流,无需在核心网引入新的网元,因此可以降低部署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进行的说明,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场景。例如,用户设备将上行数据通过至少两条路径(用户设备通过空口直接到接入网设备为一个路径、用户设备到用户驻地设备再到接入网设备为另一个路径)发送到接入网设备,由此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用户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流量,从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接入网设备、用户驻地设备和用户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网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方法中,由接入网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配置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用户驻地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配置于用户驻地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用户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配置于用户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接入网设备、用户驻地设备和用户设备等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900包括:发送单元901和处理单元902。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接入网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系统、硬件电路等)。示例性的,发送单元9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90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接入网设备发送信息的步骤。处理单元9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90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接入网设备相关的处理步骤,例如实现除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等。可选的,该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支持通信装置90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接入网设备接收信息的步骤。可选的,该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代码(程序)或者数据。例性地,发送单元901,用于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处理单元902,用于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发送单元90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RB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驻地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RB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驻地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硬件实现上,发送单元901可以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上述处理单元902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上述处理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离。
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网络接口1003、收发器1005和天线1008。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10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0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网络接口1003可用于通信装置10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网络接口1003可以是有线接口。
收发器1005可用于对处理器10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收发器1005还可用于对天线1008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收发器1005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通信装置1000中,收发器100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10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
存储器1002可以和处理器1001通过总线1004或者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存储器1002也可以与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或者数据。具体的,存储器10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0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10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10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确定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10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0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接入网设备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可以理解的,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接入网设备101,可实施为基站收发台,无线收发器,一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一个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NodeB,eNodeB,gNB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通信装置10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通信装置1000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接入网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1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驻地设备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通信装置110包括:接收单元1101和发送单元1102。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用户驻地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用户驻地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系统、硬件电路等)。示例性的,接收单元11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1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用户驻地设备接收信息的步骤。发送单元11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1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用户驻地设备发送信息的步骤。可选的,该用户驻地设备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支持用户驻地设备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用户驻地设备相关的处理步骤,例如实现除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等。可选的,该用户驻地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代码(程序)或者数据。示例性的,接收单元1101,用于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接收单元110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RB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携带序号;发送单元11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RB的标识和所述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接收单元1101可以为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发送单元1102可以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上述处理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离。
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用户驻地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1、收发器122、天线123、存储器124以及无线通信模块125。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图12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天线123可用于将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收发器122可用于对处理器12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也可用于对天线123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122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通信装置120中,收发器1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无线通信模块125可包括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Bluetooth)模块等。除了图12所示的器件以外,通信装置12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例如输入输出模块(例如音频输入输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以及显示器等)、用户接口、GPS模块等等。不限于上述表述的无线通信信号,通信装置120还可以支持其他无线通信信号,例如卫星信号、短波信号等等。不限于无线通信,通信装置12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网络接口(如LAN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
输入输出模块可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20和用户/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可主要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以及显示器等。具体的,输入输出模块还可包括:摄像头、触摸屏以及传感器等等。其中,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用户接口与处理器121进行通信。
存储器124可以和处理器121通过总线或者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存储器124也可以与处理器12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24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12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24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安卓(ANDROID),IOS,微软(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124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124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24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驻地设备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前述实施例。
处理器12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12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24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驻地设备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以实现前续实施例涉及的方法。处理器121可支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2G)通信、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3G)通信,以及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4G)通信、以及5G通信等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地,当处理器121发送任何消息或数据时,其具体通过驱动或控制收发器122做发送。可选地,当处理器121接收任何消息或数据时,其具体通过驱动或控制收发器122做接收。因此,处理器121可以被视为是执行发送或接收的控制中心,收发器122是发送和接收操作的具体执行者。
可以理解的,通信装置120可以是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用户驻地设备103,可实施为机顶盒(set top box,STB)、诸如WiFi热点或者毫微微(FEMTO)小区的无线路由器等等。
需要说明的,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12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通信装置12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通信装置120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用户驻地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3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设备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通信装置130包括:接收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也可以是配置于用户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系统、硬件电路等)。示例性的,接收单元13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3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用户设备接收信息的步骤。处理单元1302,用于支持用户设备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相关的处理步骤,例如实现除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等。可选的,该通信装置130还可以包括发送单元,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30执行前述图6至图8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用户设备发送信息的步骤。该通信装置13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代码(程序)或者数据。示例性的,接收单元1301,用于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携带序号;所述接收单元1301,还用于通过第二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携带序号;处理单元1302,用于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1302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发送单元1301可以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接收单元可以为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上述处理单元、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分离。
如图14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通信装置140可包括:输入输出模块(例如音频输入输出模块145、按键输入模块146以及显示器147等)、用户接口148、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41、收发器142、天线143以及存储器144。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或者其它方式连接,图14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天线143可用于将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收发器142可用于对处理器14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也可用于对天线143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收发器142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通信装置140中,收发器14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除了图14所示的收发器142,通信装置140还可包括其他通信部件,例如GPS模块、蓝牙(Bluetooth)模块、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等。不限于上述表述的无线通信信号,通信装置140还可以支持其他无线通信信号,例如卫星信号、短波信号等等。
输入输出模块可用于实现通信装置140和用户/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可主要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145、按键输入模块146以及显示器147等。具体的,输入输出模块还可包括:摄像头、触摸屏以及传感器等等。其中,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用户接口148与处理器141进行通信。
存储器144可以和处理器141通过总线或者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存储器144也可以与处理器14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44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的,存储器14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44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144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存储器144还可以存储用户接口程序,该用户接口程序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将应用程序的内容形象逼真的显示出来,并通过菜单、对话框以及按键等输入控件接收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控制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44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设备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实现,请参考前述实施例。
处理器14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14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44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设备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以实现前续实施例涉及的方法。处理器141可支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2G)通信、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3G)通信,以及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4G)通信、以及5G通信等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地,当处理器141发送任何消息或数据时,其具体通过驱动或控制收发器142做发送。可选地,当处理器141接收任何消息或数据时,其具体通过驱动或控制收发器142做接收。因此,处理器141可以被视为是执行发送或接收的控制中心,收发器142是发送和接收操作的具体执行者。
可以理解的,通信装置140可以是图1示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用户设备102,可实施为eMTC设备、移动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移动单元(mobile unit),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等等。
需要说明的,图14所示的通信装置14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通信装置14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通信装置140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用户设备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通信芯片150可包括:处理器15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1501的一个或多个接口1502。示例性的:
处理器15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5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示例性的,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5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无互锁管道阶段架构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 architecture,MIPS)架构、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或者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架构等等。处理器15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示例性的,接口15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15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1501的处理结果。具体实现中,接口15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input 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摄像头(camara)、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接口1502通过总线1503与处理器1501相连。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5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接入网设备侧的实现程序或者数据,使得该芯片可以实现前述图6至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接入网设备的相关功能。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5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驻地设备侧的实现程序或者数据,使得该芯片可以实现前述图6至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驻地设备的相关操作。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5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设备侧的实现程序或者数据,使得该芯片可以实现前述图6至图8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在用户设备的相关操作。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1501集成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接口1502与通信芯片150相耦合,也就是说存储器可以是通信芯片150的一部分,也可以独立于该通信芯片150。接口15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1501的执行结果。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1501、接口15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者处理器可以调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使得该设备或者处理器来执行图6至图8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用户驻地设备或用户设备的步骤。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图6至图8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接入网设备、用户驻地设备或用户设备的步骤。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多个设备,该多个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用户驻地设备和用户设备中的至少两个。示例性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图9所示的接入网设备或图12所提供的接入网设备,且用于执行图6至图8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对应接入网设备的步骤。和/或,用户驻地设备可以为图10所示的用户驻地设备或图13所提供的用户驻地设备,且用于执行图6至图8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对应用户驻地设备的步骤。和/或,用户设备可以为图11所示的用户设备或图14所提供的用户设备,且用于执行图6至图8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对应用户设备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综上,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驻地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无线承载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
所述接入网设备通过所述第一RB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驻地设备,以及通过所述第二RB将所述第三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用户驻地设备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包括:
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多路传输控制协议MPTCP协议层为所述第一数据添加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数据的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包括:
在所述接入网设备的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协议层为所述第一数据添加序号,并将携带序号的所述第一数据分流为第二数据和第三数据。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驻地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
所述用户驻地设备通过所述第一RB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携带序号;
所述用户驻地设备根据所述第一RB的标识和用户设备的标识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给所述用户设备。
6.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携带序号;
所述用户设备通过第二RB从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三数据,所述第三数据携带序号;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
所述用户设备从用户驻地设备接收第二数据,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用户驻地设备的标识从所述用户驻地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的MPTCP协议层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包括:
在所述用户设备的SDAP协议层根据所述序号对所述第二数据和所述第三数据进行按序递交或数据重复检测。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模块或单元。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910728501.4A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ctive CN1123514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8501.4A CN112351460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8501.4A CN112351460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460A true CN112351460A (zh) 2021-02-09
CN112351460B CN112351460B (zh) 2022-07-19

Family

ID=74367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8501.4A Active CN112351460B (zh) 2019-08-06 2019-08-06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146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946A (zh) * 2021-03-11 2021-06-18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
WO2022257424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747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079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4685920A (zh) * 2013-09-04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57017A (zh) * 2014-08-28 2016-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2079A (zh) * 2012-08-10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传输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4685920A (zh) * 2013-09-04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57017A (zh) * 2014-08-28 2016-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946A (zh) * 2021-03-11 2021-06-18 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
CN112994946B (zh) * 2021-03-11 2023-07-18 浪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
WO2022257424A1 (zh) * 2021-06-07 2022-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及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6747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460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6149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91745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7079511B (zh) 经由wlan接入设备在蜂窝管理器与用户设备(ue)之间进行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10383895B (zh) 在切换过程期间获取按需系统信息的方法
JPWO2019030981A1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無線端末並びにこれらの方法
US1171173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2121757A1 (en) Opportunistic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dynamic flow switching between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WO2021213436A1 (en) Path switch for layer-3 ue-to-network relay
CN112351460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86692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007028A1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141231A1 (en) Mobile Edge Comput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3747516B (zh) 一种实现业务连续性的方法及装置
CN11473172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70159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1226967A1 (zh) 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WO2020164620A1 (zh) 一种终端信息的通信处理方法和相关设备
US2023009958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20015715A1 (zh)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66186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0263742B2 (en)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apparatus
EP4351192A1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7431919A (zh) 用于多流汇聚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