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0845B - 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0845B
CN112350845B CN201910765951.0A CN201910765951A CN112350845B CN 112350845 B CN112350845 B CN 112350845B CN 201910765951 A CN201910765951 A CN 201910765951A CN 112350845 B CN112350845 B CN 112350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de area
area network
network port
connection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59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50845A (zh
Inventor
曹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5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50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0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局域网侧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数据包至网络设备,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所述局域网侧设备通过所述连接以及所述目标广域网口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的路由策略难以有效利用多路宽带,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的问题。

Description

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网络设备,例如路由器,大都可以同时支持多路宽带的上下行,利用多路宽带的叠加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上网体验。
由于这些网络设备可以支持多路宽带,因此网络设备中设置有多个广域网口,当局域网侧的设备与网络设备建立连接时,需要根据路由策略将连接分发至相应的广域网口中。
当前主流的路由策略是根据局域网侧设备的MAC地址或源IP地址,将局域网侧设备与网络设备的其中一个广域网口绑定,后续该局域网侧设备的上网业务只走绑定的广域网口,这种路由策略对于单个局域网侧设备而言,只能利用其中一路宽带,达不到多路宽带叠加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有效利用多路宽带。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包括:
局域网侧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数据包至网络设备,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局域网侧设备通过所述连接以及所述目标广域网口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局域网侧设备可以为手机(mobile phone)、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智能电视、音箱等。
网络设备可以为具有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功能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网络设备可以为路由器、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
应用服务端为广域网中提供应用服务的终端,可以是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的组合等。
局域网侧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数据包至网络设备,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网络设备以所述目的IP地址作为选择广域网口的依据,如果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其中,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相同的目标广域网口,不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可能被分发至相同或不同的目标广域网口。
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分发至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后,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路由至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使得局域网侧设备和应用服务端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以及所述目标广域网口进行数据交互。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所述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网络设备中不存在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可以将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作为选择目标广域网口的依据,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并且,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后续网络设备遇到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时,可以直接将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无需重复依据所述目的IP地址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网络设备中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具体的,网络设备将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作为选择目标广域网口的依据时,可以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下载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所述网络设备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应理解,下载类型表示该连接需要占用较大的下行带宽。因此,如果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下载类型,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下载服务体验,可以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
所述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下行带宽与实时下行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应理解,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可以根据每个广域网口中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进行计算。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下行带宽与实时下行速率的差值,可以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上传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所述网络设备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应理解,上传类型表示该连接需要占用较大的上行带宽。因此,如果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上传类型,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上传服务体验,可以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
所述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上行带宽与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应理解,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可以根据每个广域网口中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进行计算。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可以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时延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
所述网络设备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应理解,时延类型表示该连接需要保障较低的时延数据,否则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如果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时延类型,可以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其他类型,所述其他类型是指除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应理解,其他类型表示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或暂未识别的业务类型。因此,如果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为了让各个广域网口的负载相对均衡,可以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计数器的值,判断所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N为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
需要说明的是,当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可以设置计数器,根据计数器的值确定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设置计数器时,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假设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计算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N。
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
当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网络设备获取计数器的值。如果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计数器的值减1;如果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计数器的值加N。从而使下行带宽较小的第一广域网口分配较少的连接,下行带宽较大的第二广域网口分配较多的连接,让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的负载相对均衡,充分利用多路宽带的叠加为局域网侧设备提供更好的上网服务。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
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
应理解,只有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才会按照预设的负载均衡配置策略选择目标广域网口。在其他情况下,目标广域网口的选择与计数器的值无关。由此,有可能出现大量的连接选择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导致计数器的值过小,或大量的连接选择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导致计数器的值过大的情况。
此时,如果按照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需要分配大量的连接到相应的广域网口中,开发人员希望尽量避免这种极端的情况发生。因此,如果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网络设备可以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如果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网络设备可以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从而避免上述极端情况的发生。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所述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网络设备中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下载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所述网络设备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
所述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下行带宽与实时下行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上传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所述网络设备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
所述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上行带宽与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时延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
所述网络设备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其他类型,所述其他类型是指除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计数器的值,判断所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N为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
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一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第一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第一目的IP地址;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第一目的IP地址对应的第一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一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连接分发至所述第一目标广域网口,所述第一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一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第一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第一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二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第二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二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目的IP地址;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连接分发至所述第一目标广域网口,所述第二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一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第二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第一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三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第三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第三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第二目的IP地址;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第二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第三连接分发至所述第二目标广域网口,所述第三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三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存储所第二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第二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第三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第四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第四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第四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第四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第四连接分发至所述第二目标广域网口,所述第四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第四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第四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第二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局域网侧设备、所述第二局域网侧设备、所述第三局域网侧设备以及所述第四局域网侧设备为均不相同的局域网侧设备,或者,其中两个或者三个局域网侧设备为相同的局域网侧设备,或者,四个局域网侧设备均为相同的局域网侧设备。
应理解,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不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可能被分发至相同或不同的广域网口。因此,对于单个局域网侧设备的多个连接,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不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可能被分配到相同或不同的广域网口。对于不同局域网侧设备的多个连接,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不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可能被分配到相同或不同的广域网口。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的方法,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数据包模块,用于接收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分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业务模块,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类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记录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类型模块具体包括:
状态信息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网络设备中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
网口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下载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下行负荷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下行分发子模块,用于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负荷子模块具体包括:
下行数据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
下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下行带宽与实时下行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上传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上行负荷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上行分发子模块,用于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负荷子模块具体包括:
上行数据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
上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上行带宽与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时延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时延数据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
时延分发子模块,用于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其他类型,所述其他类型是指除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连接数量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
负载均衡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
所述负载均衡子模块具体包括:
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获取计数器的值,判断所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N为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
第二网口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
第一网口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载均衡子模块还包括:
第一重置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
第二重置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故障切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网络设备的广域网口发生故障时,根据预设切换规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切换至备选广域网口。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切换模块具体包括:
单备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网络设备的广域网口发生故障时,若备选广域网口的数量为1,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切换至所述备选广域网口;
多备用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备选广域网口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则按照公平分配原则或随机分配原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分发至各个所述备选广域网口,且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分发至相同的备选广域网口。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网络设备实现如上述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网络设备实现如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网络设备实现如上述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广域网口配置方法中,以目的IP地址作为选择目标广域网口的依据。因此,对于单个局域网侧设备而言,并未固定与某个广域网口绑定。局域网侧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连接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选择相应的目标广域网口,从而利用多路宽带的叠加为局域网侧设备提供更好的上网服务。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路由策略难以有效利用多路宽带,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9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9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9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系统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局域网侧(Local Area Network,LAN)设备101、网络设备102以及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侧的应用服务端103。所述LAN侧设备101、网络设备102以及WAN侧的应用服务端103通过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LAN侧设备101可以为手机(mobile phone)、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智能电视、音箱等。
网络设备102可以为具有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功能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网络设备102可以为路由器、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等。
WAN侧的应用服务端103为广域网中提供应用服务的终端,可以是一个服务器或多个服务器的组合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中的网络设备102可以支持多路宽带,所述多路宽带可以均为有线宽带(例如图1所示的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也可以均为无线宽带(例如图1所示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线路)),或者如图1中所示,部分宽带为有线宽带,部分宽带为无线宽带。
由于网络设备102可以支持多路宽带,因此,网络设备102中设置有多个广域网口,多路宽带与多个广域网口为一一对应的关系,LAN侧的设备101通过网络设备102的广域网口访问广域网。
当LAN侧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建立连接时,网络设备102需要根据预先设置的路由策略为LAN侧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的连接选择广域网口。
在一些路由策略中,会将LAN侧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的其中一个广域网口绑定,后续LAN侧设备101与网络设备102建立的连接全部分发至与该LAN侧设备101绑定的广域网口中。
可参照图1的示例,网络设备102支持一路有线宽带和一路无线宽带,设置有两个广域网口。在一些路由策略中,可以将部分LAN侧设备101与无线宽带对应的广域网口绑定,部分LAN侧设备101与有线宽带对应的广域网口绑定,则后续与无线宽带对应的广域网口绑定的LAN侧设备101的连接固定分发至无线宽带对应的广域网口,与有线宽带对应的广域网口绑定的LAN侧设备101的连接固定分发至有线宽带对应的广域网口。
在这种路由策略中,需要用户手动设置LAN侧设备与广域网口的绑定关系,并且,对于LAN侧的单个设备而言,只能利用其中一路宽带,无法达到多宽带叠加的效果。
因此,现有的路由策略难以有效利用多路宽带,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参见如下所述。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主要以图1所示的系统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广域网口配置方法进行阐述。参见图2,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网络设备接收LAN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LAN侧设备需要访问广域网时,可以与网络设备新建连接,发送连接请求数据包至网络设备,连接的类型可以为任意一种连接类型,例如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连接或者UDP(User Datagram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连接。
连接请求数据包为LAN侧设备与网络设备新建连接的第一个数据包,连接请求数据包中包括LAN侧设备的内网IP以及上述连接想要访问的应用服务端的目的IP地址。在需要建立连接通道的连接方式中,例如TCP连接,连接请求数据包用于建立LAN侧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连接通道。
网络设备接收LAN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获取其中的目的IP地址。
S202、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网络设备获取到连接请求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后,可以将目的IP地址作为选择广域网口的依据,在存储区域中查询与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区域可以为缓存区域,网络设备调用缓存区域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查询,判断是否存在与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缓存区域可以为一个完整的区域,也可以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当缓存区域为一个完整的区域时,直接在缓存区域中查询与上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当缓存区域被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时,需要先计算缓存块索引。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连接的源IP(即LAN侧设备的内网IP)对预设数值进行取模运算,计算出缓存块索引,然后根据缓存块索引调用对应的缓存子区域的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连接的目的IP地址对预设数值进行取模运算,计算出缓存块索引,然后根据缓存块索引调用对应的缓存子区域的数据。
预设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数值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的值,例如,预设数值可以设置为3。
网络设备如果在存储区域中查询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上述连接分发至目标广域网口。由于是以目的IP地址作为选择目标广域网口的依据,因此,对于单个LAN侧设备而言,并未固定与某个广域网口绑定,LAN侧设备与网络设备的连接可以根据目的IP地址选择相应的目标广域网口,从而利用多路宽带的叠加为LAN侧设备提供更好的上网服务。
并且,以目的IP地址作为选择目标广域网口的依据,可以确保同一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相同的广域网口。对于同一LAN侧设备而言,如果同一应用的不同连接被分发至不同的广域网口,可能会导致应用使用异常。
例如,如图3所示,在现有的路由策略中,LAN侧设备301与网络设备302建立了两条连接,分别为TCP连接1和TCP连接2。这两条连接的内网IP均为192.168.8.102,目的IP地址为10.10.10.10(图3中的src表示源IP,在局域网中,src表示连接的内网IP;在广域网中,src表示连接的公网IP;dst表示目的IP地址)。经过路由器302中不同广域网口的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后,TCP连接1和TCP连接2的内网IP转换为公网IP。TCP连接1的公网IP为10.x,TCP连接2的公网IP为100.x。部分应用服务端会对连接的公网IP进行安全校验,要求同一个LAN侧设备中同一应用的所有连接的公网IP必须一致。此时,由于TCP连接1和TCP连接2的公网IP不一致,会导致应用服务端校验失败,进而导致LAN侧设备的应用使用异常,无法提供正常的应用服务。
在本实施例的广域网口配置方法中,由于同一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相同的广域网口,因此,即使LAN侧设备中某个应用与网络设备建立了多条连接,只要这些连接的目的IP地址相同,就会被分发至相同的目标广域网口,经过目标广域网口的NAT转换后,具有相同的公网IP,当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这些连接进行安全校验时,不会因为这些连接的公网IP不一致导致校验失败,从而确保LAN侧设备的应用可以正常运行。
例如,如图4所示,LAN侧设备401与网络设备403建立了TCP连接3和TCP连接4。TCP连接3的内网IP为192.168.8.101,目的IP地址为10.10.10.10,TCP连接4的内网IP为192.168.8.101,目的IP地址为10.10.10.11。LAN侧设备402与网络设备403建立了TCP连接5和TCP连接6,TCP连接5和TCP连接6的内网IP均为192.168.8.102,目的IP地址均为10.10.10.12。
其中,目的IP地址:10.10.10.11与网络设备403的广域网口1存在关联关系,因此,TCP连接4被分发至广域网口1。目的IP地址:10.10.10.10以及目的IP地址:10.10.10.12与网络设备403的广域网口2存在关联关系,因此,TCP连接3、TCP连接5和TCP连接6被分发至广域网口2。
由图4的示例可知,TCP连接3和TCP连接4虽然都是LAN侧设备401的连接,但是因为TCP连接3和TCP连接4的目的IP地址不相同,且TCP连接3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存在对应关系,TCP连接4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1存在对应关系,因此TCP连接3和TCP连接4被分发至不同的广域网口。网络设备403可以使用两路宽带为LAN侧设备401提供网络服务,使LAN设备401得到更好的上网体验。
同时,LAN设备402中某个应用与网络设备403新建的TCP连接5和TCP连接6拥有相同的目的IP地址,且该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存在对应关系。因此,TCP连接5和TCP连接6均被分发至广域网口2,经过广域网口2的NAT转换后,TCP连接5和TCP连接6的内网IP:192.168.8.102被转化成相同的公网IP:100.x。因此,当应用服务端对TCP连接5和TCP连接6进行安全校验时,TCP连接5和TCP连接6的公网IP一致,不会因为TCP连接5和TCP连接6的公网IP不一致导致校验失败,从而确保LAN侧设备402的应用可以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正常的应用服务。
S203、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网络设备将连接分发至所述连接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路由至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使得LAN侧设备和应用服务端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以及所述目标广域网口进行数据交互。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网络设备接收LAN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LAN侧设备需要访问广域网时,可以与网络设备新建连接,发送连接请求数据包至网络设备,连接的类型可以为任意一种连接类型,例如TCP连接或者UDP连接。
网络设备接收LAN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获取其中的目的IP地址。
S502、所述网络设备判断在所述网络设备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若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执行S503;若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执行S504。
网络设备获取到连接请求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后,可以将目的IP地址作为选择广域网口的依据,在存储区域中查询与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判断在网络设备中是否存在与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S503、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LAN侧设备之间的连接,然后执行S507。
网络设备如果在存储区域中查询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目标广域网口,上述连接为网络设备与LAN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S504、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然后执行S505。
如果网络设备在存储区域中无法查询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可以获取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作为选择目标广域网口的依据。
业务类型是指连接主要实现的业务功能的类型。例如,如果一条连接主要实现的业务功能是将数据上传至应用服务端,则该连接的业务类型可以归类为上传类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业务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载类型、上传类型、时延类型、其他类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下载类型表示连接主要实现的业务功能是从应用服务端下载数据,需要占用较大的下行带宽,例如视频类应用;上传类型表示连接主要实现的业务功能是将数据上传至应用服务端,需要占用较大的上行带宽,例如云备份类应用;时延类型表示连接主要实现的业务功能是与应用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但是对时延数据的要求性较高,需要保障较低的时延数据,否则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实时对战类的游戏应用;其他类型表示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或暂未识别的业务类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获取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分为识别和查询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可以异步执行。在识别的步骤中,可以通过DPI(Deep PacketInspection,深度报文解析)程序对各个连接传输的网络数据包的内容进行解析和学习。DPI程序中维护有业务特征数据库,业务特征数据库中包括各种业务类型对应的数据特征,DPI对网络数据包的内容进行解析,得到网络数据包的数据特征,将网络数据包的数据特征与业务特征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识别网络数据包的业务类型,将网络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与业务类型的对应关系记录在存储区域中。在查询的步骤中,当网络设备检测到目的IP地址不存在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时,可以在存储区域中查询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S505、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然后执行S506。
网络设备获取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后,可以根据业务类型获取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上行带宽、实时下载速率、实时上传速率、时延数据、已分发连接数量等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网络设备根据上述目的IP地址的业务类型以及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上述连接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下载类型。下载类型表示该连接需要占用较大的下行带宽。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下载服务体验,下载类型对应的广域网口配置策略可以为:根据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
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可以根据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进行计算,以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的差值作为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例如,广域网口1的下行带宽为100Mb/秒,实时下载速率为20Mb/秒,则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80Mb/秒;广域网口2的下行带宽为20Mb/秒,实时下载速率为10Mb/秒,则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10Mb/秒,此时可以选择广域网口1作为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为固定的理论值。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每隔第一预设间隔时间(例如3秒)检测一次广域网口的发送字节数和接收字节数。以本次检测的发送字节数和接收字节数减去上一次检测的发送字节数和接收字节数,得到发送字节数增量和接收字节数增量。将发送字节数增量和接收字节数增量分别除以第一预设间隔时间,得到本次检测的实时上传速率和实时下载速率。对于各个时间段,取该时间段内实时上传速率的最高值和实时下载速率的最高值作为广域网口在这个时间段的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下载类型,也可以根据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确定目标广域网口,选取下行带宽最大的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上传类型。上传类型表示该连接需要占用较大的上行带宽。为了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上传服务体验,上传类型对应的广域网口配置策略可以为: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
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可以根据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进行计算。以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作为该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例如,广域网口1的上行带宽为100Mb/秒,实时上传速率为20Mb/秒,则广域网口1的上行剩余负荷量为80Mb/秒;广域网口2的上行带宽为20Mb/秒,实时上传速率为10Mb/秒,则广域网口2的上行剩余负荷量为10Mb/秒。此时可以选择广域网口1作为目标广域网口。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上传类型,也可以根据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带宽制定上传类型确定目标广域网口,选取上行带宽最大的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时延类型。时延类型表示该连接需要保障较低的时延数据,否则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当用户使用实时对战类的游戏应用时,若时延数据较高,会极度影响用户的操作流畅度和游戏体验。因此,时延类型对应的广域网口配置策略可以为:获取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
当网络设备需要获取各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时,可以每隔第二预设间隔时间(例如30秒)控制各个广域网口发送HTTP探测报文至服务器。根据各个广域网口接收到的HTTP响应报文的时间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
同时,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HTTP响应报文判断广域网口是否发生故障。例如,可以设置预设故障时长。若某个广域网口发送了HTTP探测报文后,在预设故障时长内未接收到HTTP响应报文,则判定该广域网口可能发生光纤被挖断等网络设备无法直接检测的故障。
当检测到广域网口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预设切换规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切换至备选广域网口。
备选广域网口为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之外的广域网口。当只有一个备选广域网口时,可以直接将分发至故障广域网口的连接切换至备选广域网口。当存在多个备选广域网口时,预设切换规则可以为按照公平分发原则进行分发、按照预先设置的随机概率随机分发或按照其他切换规则进行分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将多个连接切换至备选广域网口时,应当将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切换至同一个备选广域网口中。
例如,如图6所示,连接1和连接3被分配至同一个广域网口。当该广域网口的宽带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公平分发原则或随机分发原则等预设切换规则将连接1和连接3切换至其他广域网口。此时,如果连接1和连接3的目的IP地址不同,则可能如图6的切换方式,将连接3切换至连接2所在的广域网口,将连接1切换至连接4所在的广域网口;或者,将连接3切换至连接4所在的广域网口,将连接1切换至连接2所在的广域网口。如果连接1和连接3的目的IP地址相同,则应当将连接1和连接3统一切换至连接2所在的广域网口,或统一切换至连接4所在的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其他类型表示该目的IP地址对应业务类型并非上述业务类型,或者DPI程序暂未学习到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其他类型对应的广域网口配置策略可以为:根据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根据预设负载均衡策略分发连接,使各个广域网口分发到的连接的数量相对均衡,可以充分利用多路宽带为LAN侧设备提供更好的上网服务。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制定负载均衡策略。下行带宽大的广域网口分发较多的连接,下行带宽小的广域网口分发较少的连接。或者,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带宽制定负载均衡策略,上行带宽大的广域网口分发较多的连接,上行带宽小的广域网口分发较少的连接。
例如,假设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第二广域网口,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为Y:E,则应当使分发至第一广域网口的连接数量与分发至第二广域网口的连接数量趋近于Y:E,其中,Y和E为大于0的常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计数器,计数器的初始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K。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大于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近似为N:S。则,每分发一个连接至第一广域网口时计数器增加的值要大于每分发一个连接至第二广域网口时计数器减小的值。例如:每分发一个连接至第一广域网口,计数器的取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第二广域网口,计数器的取值减S,根据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确定计数器的值;其中,这里计数器增加或减小的值仅以N、S作为举例,也可以为别的数值。其中,K为整数,N、S均为大于0的正整数。当S的取值为1时,N表示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K的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K的取值可以设置为0,1,-1等数值,也可以设置为与N或S的取值一致。
当连接的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获取计数器的值,判断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可以设置为0。
若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计数器的值减S;若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计数器的值加N。
根据计数器的值为连接选择目标广域网口,从而使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分配到的连接数量的比值尽量趋近S:N。从而使下行带宽较小的第一广域网口分配较少的连接,下行带宽较大的第二广域网口分配较多的连接,让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的负载相对均衡,充分利用多路宽带的叠加为LAN侧设备提供更好的上网服务。
进一步地,只有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才会按照预设的负载均衡配置策略选择目标广域网口,在其他情况下,目标广域网口的选择与计数器的值无关。由此,有可能出现大量的连接选择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导致计数器的值过小,或大量的连接选择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导致计数器的值过大的情况。
此时,如果按照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需要分配大量的连接到相应的广域网口中。例如,假设N的取值为2,S的取值为1,第一预设阈值为0。在某段时间内,大量的连接为相同的目的IP地址,这些连接被分发至第一广域网口,使得计数器的值上升至20。此时若后面存在大量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的连接,则理论上需要先分发20个连接至第二广域网口,才会继续将连接分发至第一广域网口,开发人员希望尽量避免这种极端的情况发生。
因此,可以设置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三预设阈值,对计数器的值进行监测。当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当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将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一预设数值和第二预设数值均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三预设阈值,第一预设数值和第二预设数值之间无相关关系。例如,假设将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为-10,第三预设阈值设置为10,第一预设数值设置为2,第二预设数值设置为0,当计数器的值小于-10时,则将计数器的值置为2;当计数器的值大于10时,则将计数器的值置为0,避免上述极端情况的发生。或者,假设将第二预设阈值设置为-10,第三预设阈值设置为10,第一预设数值设置为2,第二预设数值设置为5;当计数器的值小于-10时,则将计数器的值置为2,当计数器的值大于10时,则将计数器的值置为5,避免上述极端情况的发生。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时,也可以根据公平分发原则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连接公平分发至各个广域网口。例如,第一广域网口已分发了10个连接,第二广域网口已分发了7个连接,第二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小于第一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则可以将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的连接分发至第二广域网口。或者,也可以根据各个广域网口预先设置的随机概率进行随机分发。例如,第一广域网口预设的随机概率为0.6,第二广域网口预设的随机概率为0.4,则业务类型为其他类型的连接有60%的可能性被分发至第一广域网口,有40%的可能性被分发至第二广域网口。
S506、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然后执行S507。
网络设备根据目的IP地址的业务类型确定了目标广域网口之后,可以记录目的IP地址与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后续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可以直接分发至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无需重复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并且也可以保障同一目的IP地址的连接被分发至相同的广域网口,避免LAN侧设备应用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例如,如图7所示,LAN侧设备701与网络设备702新建连接5。网络设备702获取到连接5的目的IP地址为10.10.10.10,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未查找到与该目的IP地址关联的目标广域网口。因此,网络设备702查询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网络设备702查询到该目的IP地址的业务类型为下载类型时,获取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此时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20Mb/秒,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50Mb/秒,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大于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因此,将连接5分发至广域网口2,经过广域网口2的NAT转换后,连接5的内网IP:192.168.8.102变更为公网IP:100.x。
同时,网络设备702将连接5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的对应关系记录在缓存区域中。
如图8所示,LAN侧设备701与网络设备702新建连接6,连接6的目的IP地址与连接5的目的IP地址一致。由于缓存区域中已存储了目的IP地址:10.10.10.10与广域网口2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直接将连接6分发至广域网口2,无需再次根据业务类型确定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目的IP地址与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记录至缓存区域中。由于缓存区域通常设置有老化时间,若记录在缓存区域内的数据在老化时间内未被访问,则该数据会被清除。因此,若缓存区域中记录的目的IP地址与目标广域网口的关系在老化时间内未被访问,则目的IP地址与目标广域网口的关系会被清除。
例如,如图9a所示,LAN侧设备901与网络设备902新建连接7,网络设备902获取到连接7的目的IP地址为10.10.10.10,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未查找到与该目的IP地址关联的目标广域网口,因此,网络设备902查询第三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网络设备902查询到该目的IP地址的业务类型为下载类型。此时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20Mb/秒,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50Mb/秒,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大于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因此,将连接7分发至广域网口2,经过广域网口2的NAT转换后,连接7的内网IP:192.1610.10.102变更为公网IP:100.x。
同时,网络设备902将连接7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的对应关系记录在存储区域中。
如图9b所示,LAN侧设备901通过连接7下载完文件后,断开连接7,一段时间后,网络设备的缓存区域删除目的IP地址:10.10.10.10与广域网口2的对应关系。
此后,LAN侧设备902与网络设备新建连接8,如图9a、图9b和图9c所示,连接7和连接8具有相同的目的IP地址,即连接8的目的为10.10.10.10。
网络设备902在缓存区域中进行数据查询,由于缓存区域已删除该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的对应关系,因此,网络设备902无法在缓存区域中查找到与该目的IP地址关联的目标广域网口。
网络设备902未查找到与该目的IP地址关联的目标广域网口,所以网络设备902查询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网络设备902查询到该目的IP地址的业务类型为下载类型,此时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25Mb/秒,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为10Mb/秒,广域网口1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大于广域网口2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因此,将连接8分发至广域网口1,经过广域网口1的NAT转换后,连接8的内网IP:192.1610.10.102变更为公网IP:10.x。
同时,网络设备902将连接8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1的对应关系记录在存储区域中。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连接7和连接8对应的广域网口不一致,存在不同的公网IP,但是连接7已断开较长时间,应用服务端对连接8的公网IP进行安全校验时,与连接7的公网IP无关。所以,应用服务端不会因为连接7和连接8的公网IP不一致导致校验失败,LAN侧设备901的应用可以正常为用户提供服务。
S507、所述网络设备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路由到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
网络设备将连接分发至所述连接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路由至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使得LAN侧设备和应用服务端可以通过所述连接以及所述目标广域网口进行数据交互。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单个LAN侧设备而言,可能存在一个LAN侧设备中的多个连接被分发至不同的广域网口;也可能存在一个LAN侧设备的多个连接均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对于多个LAN侧设备而言,可能不同的LAN侧设备的连接被分发至不同的广域网口。也可能不同的LAN侧设备的连接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其中,目的IP地址相同的连接被分发至同一个目标广域网口。
例如,如图10所示,对于单个LAN侧设备,LAN侧设备1002与网络设备1004建立连接11和连接12。由于连接11和连接12的目的IP地址相同,因此连接11和连接12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广域网口2。
LAN侧设备1001与网络设备1004建立连接9和连接10。连接9和连接10的目的IP地址不同,但是连接9和连接10的目的IP地址均与广域网口1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连接9和连接10均被分发至广域网口1。
LAN侧设备1003与网络设备1004建立连接13和连接14。连接13和连接14的目的IP地址不同,且连接13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存在对应关系,连接14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1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连接13被分发至广域网口1,连接14被分发至广域网口2。
对于多个LAN侧设备,可参考连接11、连接12和连接13。连接11、连接12和连接13虽然为不同的LAN侧设备与网络设备1004的连接,但是连接11、连接12和连接13的目的IP地址相同,因此,连接11、连接12和连接13均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
此外,可参考连接9、连接11和连接14。连接9、连接11和连接14分别为三个不同的LAN侧设备的连接,且目的IP地址均不相同。
此时,不同LAN侧设备且不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有可能被分发至同一个广域网口。例如,连接9和连接14虽然目的IP地址不同,但是连接9和连接14的目的IP地址均与广域网口1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连接9和连接14均被分发至广域网口1。
同时,不同LAN侧设备且不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也有可能被分发至不同的广域网口。例如,连接9和连接11的目的IP地址不同,且连接9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1存在对应关系,连接11的目的IP地址与广域网口2存在对应关系。因此,连接9被分发至广域网口1,连接11被分发至广域网口2。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包括,
数据包模块1101,用于接收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分发模块1102,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业务模块1103,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类型模块1104,用于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记录模块1105,用于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类型模块1105具体包括:
状态信息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网络设备中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
网口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下载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下行负荷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下行分发子模块,用于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行负荷子模块具体包括:
下行数据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
下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下行带宽与实时下行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上传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上行负荷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上行分发子模块,用于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行负荷子模块具体包括:
上行数据子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
上行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上行带宽与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时延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时延数据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
时延分发子模块,用于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其他类型,所述其他类型是指除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口确定子模块具体包括:
连接数量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
负载均衡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
所述负载均衡子模块具体包括:
计数判断子模块,用于获取计数器的值,判断所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N为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
第二网口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
第一网口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负载均衡子模块还包括:
第一重置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
第二重置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设备还包括:
故障切换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网络设备的广域网口发生故障时,根据预设切换规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切换至备选广域网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故障切换模块具体包括:
单备用子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网络设备的广域网口发生故障时,若备选广域网口的数量为1,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切换至所述备选广域网口;
多备用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备选广域网口的数量大于或等于2,则按照公平分配原则或随机分配原则将分发至发生故障的广域网口的连接分发至各个所述备选广域网口,且相同目的IP地址的连接分发至相同的备选广域网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通信模块1203、电源管理模块1204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0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2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2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广域网口配置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2。或者,所述处理器12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网络设备120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1所示模块1101至1102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20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2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网络设备12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数据包模块以及分发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数据包模块,用于接收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分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其中,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基带处理器等处理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处理器1201可以是无线路由器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处理器1201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存储器1202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2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2的指令,从而使网络设备120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比如存储待播放的声音信号的数据等。例如,该存储器1202可以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DDR或闪存Flash等。
通信模块1203可以提供应用在网络设备12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Zigbee,移动通信网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通信的解决方案。通信模块1203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该通信模块1203可以包括天线,该天线可以只有一个阵元,也可以是包括多个阵元的天线阵列。该通信模块1203可以通过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通信模块还可以从处理器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电源管理模块1204可以接收电池和/或充电器的输入,为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通信模块1203等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图12并不构成对网络设备120结构的限定,网络设备12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网络设备12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指示灯、控件(例如按键)等部件。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广域网口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接收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所述网络设备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连接,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路由到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以用于网络侧设备与所述应用服务端数据交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网络设备中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下载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所述网络设备将下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下行带宽和实时下载速率;
所述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下行带宽与实时下行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下行剩余负荷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上传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所述网络设备将上行剩余负荷量最大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计算各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每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的上行带宽和实时上传速率;
所述网络设备计算每个广域网口对应的上行带宽与实时上传速率的差值,得到每个广域网口的上行剩余负荷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时延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的时延数据;
所述网络设备将时延数据最小的广域网口确定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类型包括其他类型,所述其他类型是指除下载类型、上传类型以及时延类型之外的业务类型;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以及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所述各个广域网口的状态信息中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广域网口包括第一广域网口和第二广域网口,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小于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每个广域网口已分发的连接数量以及预设负载均衡配置策略确定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获取计数器的值,判断所述计数器的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其中,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一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每分发一个连接至所述第二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N为所述第二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与所述第一广域网口的下行带宽的比值的整数部分;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选取第二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减1;
若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选取第一广域网口作为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计数器的值加N。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一预设数值;
当所述计数器的值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时,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计数器的值置为第二预设数值。
1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包模块,用于接收局域网侧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数据包,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包括目的IP地址;
分发模块,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将所述连接请求数据包对应的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所述连接为所述网络设备与所述局域网侧设备之间的连接;
业务模块,用于若所述网络设备中不存在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则获取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
类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业务类型确定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目标广域网口,将所述连接分发至所述目标广域网口;
记录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目的IP地址与所述目标广域网口的对应关系;
路由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接,通过所述目标广域网口路由到与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应用服务端以用于网络侧设备与所述应用服务端数据交互。
1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得所述网络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网络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65951.0A 2019-08-09 2019-08-19 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508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359287 2019-08-09
CN201910735928 2019-08-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845A CN112350845A (zh) 2021-02-09
CN112350845B true CN112350845B (zh) 2022-05-17

Family

ID=7436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5951.0A Active CN112350845B (zh) 2019-08-09 2019-08-19 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08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0945B (zh) * 2021-09-22 2023-06-20 广州通则康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路上行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47160A1 (en) * 2021-09-27 2023-03-30 Pismo Labs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at a portable gateway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internet protocol (ip) data packets through a wireless gatewa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623A (zh) * 2012-08-15 2012-11-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4516470A (zh) * 2013-09-26 2015-04-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功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323191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器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CN105721298A (zh) * 2016-02-19 2016-06-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pe设备实现双wan口上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8040017A (zh) * 2017-12-22 2018-05-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策略路由的路由器负载均衡方法、路由设备及系统
CN109156046A (zh) * 2016-05-17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关及其转发业务的方法
CN109672613A (zh) * 2018-12-12 2019-04-23 北京数码视讯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自适应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522462A1 (en) * 2018-01-31 2019-08-07 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lecting an external link of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lin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2106B (zh) * 2013-03-15 2018-01-02 柏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接收和传输互联网协议(ip)数据包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623A (zh) * 2012-08-15 2012-11-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接入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4516470A (zh) * 2013-09-26 2015-04-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服务器功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323191A (zh) * 2014-08-04 2016-02-10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路由器及其资源分配方法
CN105721298A (zh) * 2016-02-19 2016-06-2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pe设备实现双wan口上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9156046A (zh) * 2016-05-17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网关及其转发业务的方法
CN108040017A (zh) * 2017-12-22 2018-05-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策略路由的路由器负载均衡方法、路由设备及系统
EP3522462A1 (en) * 2018-01-31 2019-08-07 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Selecting an external link of a plurality of external links
CN109672613A (zh) * 2018-12-12 2019-04-23 北京数码视讯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自适应访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0845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985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10611723B (zh) 一种服务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US9438496B2 (en) Monitoring link quality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US8756339B2 (en) IP traffic redirection for purposes of lawful intercept
EP3310025B1 (en) User migration
CN110855741B (zh) 业务的自适应接入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825527A (zh) 基于mec的服务节点分配方法、装置及相关服务器
CN109587734B (zh) 一种双频中继器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2350845B (zh) 广域网口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501100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us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mutual communication property between a terminal and access points of a wireless network to be used in connecting to the wireless network
CN102638407A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10771372B2 (en) Transmitting test traffic on a communication link
CN109639796A (zh) 一种负载均衡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06549A (zh) 建立网游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857547B (zh) 分布式缓存的方法及设备
US11811635B2 (en) Network traffic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U2015201726B2 (en) Unauthorized-Communic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06656966A (zh) 一种拦截业务处理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US10177980B2 (en) Dynamic middlebox redirection based on client characteristics
US9832066B2 (en) Port number extension method and switch
CN110380981B (zh) 一种流量分发方法及设备
CN106209634B (zh) 地址映射关系的学习方法及装置
CN111885044A (zh) 云主机多网卡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120738B (zh) Dhcp服务器及其进行网络内部设备管理的方法
CN105376835A (zh) 一种便携式设备和移动终端连接便携式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