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9866B - 车架和清障车 - Google Patents

车架和清障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9866B
CN112339866B CN202011255571.1A CN202011255571A CN112339866B CN 112339866 B CN112339866 B CN 112339866B CN 202011255571 A CN202011255571 A CN 202011255571A CN 112339866 B CN112339866 B CN 112339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in
locking lug
rear fram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55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9866A (zh
Inventor
齐晓良
陈运军
沈健
宋金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557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9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9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9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9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12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for salvaging damag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09Means for mounting load bear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架和清障车,其中,车架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可上下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车架的后方;驱动部(3),用于驱动后车架以相对应的车轮为支点转动;以及锁止部(4),用于限制所述后车架转动,以使车架具有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其中,在锁止状态,前车架和后车架相对固定;在解锁状态,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后车架使得所述后车架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驱动部驱动后车架转动,使得后车架的后端能够降低。应用该车架的车辆,可以方便用户在后车架转动后从后侧上车,进入货厢或货斗等进行操作。通过后车架的转动设计,可以省去上装的平移结构和转动结构,从而实现整车减重的轻量化需求,提高整车有效载荷质量。

Description

车架和清障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架和清障车。
背景技术
清障车主要用于道路故障车辆,城市违章车辆及抢险救援等,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相关技术中,清障车的车架一般为纵置整体边梁式结构,车架上设置有上装结构,用来带动其上的重物(例如故障车辆)动作。以常见的总质量小于4.5吨的蓝牌清障车为例,其上装结构具有滑移部分和翻转部分,分别用来带动重物平移和转动。由于上装结构的滑移部分和翻转部分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重量,在车辆的总重量存在上限的情况下,导致整车的有效载荷较低,极有可能发生作业超载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车架,该车架能够解决因结构复杂导致车辆整备质量增加,易出现超载转运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清障车,能够解决因结构复杂导致车辆整备质量增加,易出现超载转运的现象,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架,包括:
前车架;
后车架,可上下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前车架的后方;
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后车架以相对应的车轮为支点转动;以及
锁止部,用于限制所述后车架转动,以使所述车架具有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其中,
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相对固定;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驱动部能够驱动所述后车架使得所述后车架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
可选地,所述后车架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并且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驱动部还能够使得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车架上,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车架上;所述第二销轴和所述第三销轴分设在所述第一销轴的前后两侧并且均位于所述第一销轴的下方,以使得: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一伸缩件能够通过收缩使所述后车架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并使得所述前车架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连接到所述前车架和/或所述后车架的连接板,用于驱动所述前车架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后车架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前车架上并具有侧向延伸的第一输出轴;
第一凸轮轴,具有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轴段和与所述第一轴段偏心的第二轴段;
第一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段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电机,安装在所述后车架上并具有侧向延伸的第二输出轴;
第二凸轮轴,具有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三轴段和与所述第三轴段偏心的第四轴段;
第二拉杆,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四轴段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板套接安装在所述第一销轴上。
可选地,所述前车架设置有第一锁止耳座,所述后车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耳座;所述锁止部包括:
第四销轴,能够侧向贯穿所述第一锁止耳座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以及
第二伸缩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销轴侧向移动,以使得:
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第四销轴侧向贯穿所述第一锁止耳座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四销轴脱离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二伸缩件平行于所述第四销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车架或所述后车架上,另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第四销轴相连。
可选地,所述第一锁止耳座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的数量分别为多个。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和所述锁止部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清障车,包括车头和车架,所述车架为如上所述的车架,所述车架还包括用于承载重物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后车架的上方,并且固定在所述后车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驱动后车架转动,使得后车架的后端能够降低。应用该车架的车辆,可以方便用户在后车架转动后从后侧上车,进入货厢或货斗等进行操作。当该车架应用到清障车时,可以用后车架的转动代替上装的转动结构;并且由于后车架本身高度较低,转动后其后端更接近地面,用户可以更便捷地处理清障车上的重物(如故障车),而无需爬高,也无需借助平移结构将重物向后滑动。这样,通过后车架的转动设计,可以省去上装的平移结构和转动结构,从而实现整车减重的轻量化需求,提高整车有效载荷质量。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清障车的作业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仅示出表示前车架和后车架相连接的部分;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清障车的行驶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仅示出表示前车架和后车架相连接的部分;
图5是本公开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车架和后车架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对应清障车的行驶状态;
图6是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对应清障车的行驶状态;
图7是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对应清障车的作业状态;
图8是本公开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车架与后车架连接位置的局部俯视图;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锁止部及其周围部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前车架 11 第一连接座
12 第一锁止耳座 2 后车架
21 第二连接座 22 第二锁止耳座
3 驱动部 31 第一伸缩件
32 第一销轴 33 第二销轴
34 第三销轴 351 第一电机
352 第二电机 361 第一凸轮轴
362 第二凸轮轴 371 第一拉杆
372 第二拉杆 381 第一回转座
382 第二回转座 301 连接板
4 锁止部 41 第四销轴
42 第二伸缩件 43 连接件
5 支撑板 61 前轴
62 后轴 71 第一万向节
72 第二万向节 73 第三万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在本公开提供的车架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定义的,与整车的方向相对应。“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参考图1至图9,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架,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驱动部3以及锁止部4,其中,后车架2可上下转动地设置在前车架1的后方,驱动部3用于驱动后车架2以相对应的车轮为支点转动,锁止部4用于限制后车架2转动,以使车架具有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在锁止状态,前车架1和后车架2相对固定;在解锁状态,驱动部3能够驱动后车架2使得后车架2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车架在使用时高于车轮,利用车架与地面的高度差可以后车架2一端翘起一端下降的效果。另外,前车架1和后车架2应设计为分别具有至少一处车轮安装位置,针对后车架2而言,其上安装的车轮作为转动支点,并且在后车架2沿前后方向安装有多个车轮的情况下,最后侧的车轮作为转动支点;针对前车架1而言,在下述的前车架1可以转动的实施方式中,其上安装的车轮可以作为转动支点,而在前车架1不可转动的情况下,其上安装的车轮可以作为支撑部件,防止后车架2转动时前车架1失去与地面之间的支撑。
通过上述布置方式,驱动部3驱动后车架2转动,使得后车架2的后端能够降低。应用该车架的车辆,可以方便用户在后车架2转动后从后侧上车,进入货厢或货斗等进行操作。当该车架应用到清障车时,可以用后车架2的转动代替上装的转动结构;并且由于后车架2本身高度较低,转动后其后端更接近地面,用户可以更便捷地处理清障车上的重物(如故障车),而无需爬高,也无需借助平移结构将重物向后滑动。这样,通过后车架2的转动设计,可以省去上装的平移结构和转动结构,从而实现整车减重的轻量化需求,提高整车有效载荷质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车架应用到清障车时,为实现清障车的功能,用于支撑重物的机构(例如下述的支撑板)应连接于后车架2。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图4、图5以及图8,后车架2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32可转动地连接在前车架1的后端。其中,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相互配合的部分可以形成在相应的车架上,参见图2、图4、图6和图7;或者可以设置分别与前车架1和后车架2相固定的连接座,通过连接座自身的结构的相对转动来实现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相对转动,参见图5。这两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类似,只是零部件数量和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以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为例,连接座包括与前车架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11和与后车架2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座21,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21通过第一销轴32相对转动。为避免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21转动时产生干涉,第一连接座11与第二连接座21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凸出的回转耳座,第一销轴32设置在回转耳座的位置,其中,回转耳座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2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焊接或采用其他连接形式固定连接,在此不做限制。各回转耳座对中、由第一销轴32连接,使在解锁状态,驱动部3还能够使得前车架1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即,前车架1与后车架2联动转动,前车架1与后车架2通过第一销轴32的连接的中间位置向上翘起,两端向下降落。这里,与后车架2的转动类似的是,前车架1转动时可以以前侧的车轮为转动支点。
本公开对驱动部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参考图5,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中,驱动部3可以包括第一伸缩件31,第一伸缩件31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33可转动地连接在前车架1上,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34可转动地连接在后车架2上,第二销轴33和第三销轴34分设在第一销轴32的前后两侧并且均位于第一销轴32的下方,以使得:在解锁状态,第一伸缩件31能够通过收缩使后车架2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并使得前车架1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具体可对比参照图2和图4,在图4的状态下,在解锁状态,第一销轴32、第二销轴33以及第三销轴34所在位置形成三角形,其中,第二销轴33位于第一销轴32在图面方向的左下方,第三销轴34位于第一销轴32在图面方向的右下方。当第一伸缩件31收缩时,第二销轴33和第三销轴34接近,驱使第二销轴33向上移动,直至达到图2的状态,即实现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联动转动,实现车架的弯折。
其中,为避免第一伸缩件31在转动时与第一连接座11或第二连接座21干涉,第一连接座11与第二连接座21上可以分别设置有凸出的驱动耳座,第二销轴33和第三销轴34分别对应设置在驱动耳座上。各驱动耳座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21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21固定连接。
第一伸缩件31可以配置为电动推杆、气缸或液压缸等形式,本示例中,该第一伸缩件31配置为液压缸,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液压缸来实现往复运动时,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可提供较大的动力。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至图8,驱动部3可以包括连接板301,用于驱动前车架1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后车架2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其中,连接板301连接到前车架1或后车架2上,或者与前车架1和后车架2同时连接。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351、第一凸轮轴361以及第一拉杆371。其中,第一电机351安装在前车架1上并具有侧向延伸的第一输出轴;第一凸轮轴361具有与第一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轴段和与第一轴段偏心的第二轴段;第一拉杆371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二轴段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301上。相应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352、第二凸轮轴362以及第二拉杆372。其中,第二电机352安装在后车架2上并具有侧向延伸的第二输出轴;第二凸轮轴362具有与第二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三轴段和与第三轴段偏心的第四轴段;第二拉杆37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四轴段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板301上。
通过上述结构,以第一驱动组件为例,参照图6和图8,当第一电机351驱动第一凸轮轴361转动时,第一凸轮轴361的第二轴段以第一轴段的轴线为中心而偏心转动,该转动带动第一拉杆371绕连接板301转动,进而带动前车架1绕第一销轴32转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后车架2的方式与之类似,这里不做赘述。此外,参照图8,前车架1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回转座381,套设在第一凸轮轴361的外侧,一方面可以保护第一凸轮轴361,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拉杆371与前车架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类似地,后车架2的外侧可以设置有第二回转座382,套设在第二凸轮轴362的外侧。
根据一些实施例,参照图8连接板301可以套接安装在第一销轴32上,即只需要将连接板301套装在第一销轴32上,并分别与第一拉杆371和第二拉杆372连接即可,结构简单。
在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前车架1设置有第一锁止耳座12,后车架2设置有与第一锁止耳座12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耳座22;锁止部4包括第四销轴41和第二伸缩件42,其中,第四销轴41能够侧向贯穿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第二伸缩件42用于驱动第四销轴41侧向移动,以使得:在锁止状态,第四销轴41侧向贯穿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这样,结合图5可知,由于第四销轴41的限制,前车架1和后车架2无法绕第一销轴32转动;在解锁状态,第四销轴41脱离于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中的至少一者。当车架需要进行弯折操作时,第二伸缩件42外伸,带动第四销轴41向外,使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脱开连接,此时,第四销轴41可以与第一锁止耳座12、第二锁止耳座22都断开连接,也可以保留在最外侧的锁止耳座中。其中,第一锁止耳座12可以焊接在第一连接座11上,第二锁止耳座22可以焊接在第二连接座21上,也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例如一体成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参考图6,第二伸缩件42可以配置为平行于第四销轴41延伸,并且第二伸缩件42的一端固定在前车架1或后车架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3与第四销轴41相连。其中,第二伸缩件42可以为液压缸,第二伸缩件42的轴向向外并与连接件43的一端连接,连接件43的另一端与第四销轴41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伸缩件42还可以为电动推杆或气缸等形式。在锁止状态,第二伸缩件42驱动连接件43向内移动,带动第四销轴41向内移动,贯穿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在解锁状态,第二伸缩件42驱动连接件43向外移动,带动第四销轴41向外移动,第一锁止耳座12与第二锁止耳座22脱开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的数量分别为多个,以提高第四销轴41的连接强度,避免应力集中于第四销轴41的某一个位置。例如,在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车架的一侧可以设有两组锁止耳座,每一组锁止耳座包括一个第一锁止耳座12和两个第二锁止耳座22,其中,一个第一锁止耳座12设置在两个第二锁止耳座22之间,一个第四销轴41贯穿两组锁止耳座,也即,第四销轴41与六个锁止耳座相配合,以使第一锁止耳座12和第二锁止耳座22连接更加牢固。
此外,驱动部3和锁止部4可以设置有多组,从而从车架的多处提供动力,以提高车架的稳定性。例如,驱动部3和锁止部4可以为两组,且对称地设置在车架的两侧。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清障车,包括车头和车架,车架为上述的车架,参考图1、图3,车架还可以包括用于承载重物的支撑板5,支撑板5位于前车架1和后车架2的上方,并且固定在后车架2上,以在后车架2转动时,随后车架2一同转动。其中支撑板5的长度可以配置为,在解锁状态,后车架2转动后,支撑板5的后端接近或接触地面,以方便用户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支撑板5的后端向后超出车架的后端。清障车与上述车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该清障车还可以包括前后延伸的传动轴,用于在前桥和后桥之间传递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图6和图7,传动轴可以包括可转动地连接的前轴61和后轴62,以与车架的转动设计相匹配。
进一步地,参照图6和图7,前轴61可以通过第一万向节71连接到前车架1上,后轴62可以通过第二万向节72连接到所后车架2上,前车架1和后车架2可以通过第三万向节73连接,从而可以在确保动力传递性能的基础上,使得前轴61和后轴62灵活转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1);
后车架(2),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3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
驱动部(3),用于驱动所述后车架(2)以相对应的车轮为支点转动;以及
锁止部(4),用于限制所述后车架(2)转动,以使所述车架具有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其中,
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前车架(1)和所述后车架(2)相对固定;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驱动部(3)能够驱动所述后车架(2)和所述前车架(1),使得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并使得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
其中,所述驱动部(3)包括连接到所述前车架(1)和/或所述后车架(2)的连接板(301),用于驱动所述前车架(1)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后车架(2)转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351),安装在所述前车架(1)上并具有侧向延伸的第一输出轴;
第一凸轮轴(361),具有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一轴段和与所述第一轴段偏心的第二轴段;
第一拉杆(371),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轴段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301)上,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电机(352),安装在所述后车架(2)上并具有侧向延伸的第二输出轴;
第二凸轮轴(362),具有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同轴连接的第三轴段和与所述第三轴段偏心的第四轴段;
第二拉杆(37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第四轴段上,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板(3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01)套接安装在所述第一销轴(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设置有第一锁止耳座(12),所述后车架(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耳座(22);所述锁止部(4)包括:
第四销轴(41),能够侧向贯穿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以及
第二伸缩件(42),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销轴(41)侧向移动,以使得:
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第四销轴(41)侧向贯穿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四销轴(41)脱离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中的至少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件(42)平行于所述第四销轴(41)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件(4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车架(1)或所述后车架(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3)与所述第四销轴(4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的数量分别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和所述锁止部(4)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7.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车架(1);
后车架(2),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通过第一销轴(3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
驱动部(3),用于驱动所述后车架(2)以相对应的车轮为支点转动;以及
锁止部(4),用于限制所述后车架(2)转动,以使所述车架具有解锁状态和锁止状态,其中,
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前车架(1)和所述后车架(2)相对固定;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驱动部(3)能够驱动所述后车架(2)和所述前车架(1),使得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并使得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
其中,所述驱动部(3)包括第一伸缩件(31),所述第一伸缩件(31)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33)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前车架(1)上,另一端通过第三销轴(34)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后车架(2)上;所述第二销轴(33)和所述第三销轴(34)分设在所述第一销轴(32)的前后两侧并且均位于所述第一销轴(32)的下方,以使得: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一伸缩件(31)能够通过收缩使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向上翘起,后端向下降落,并使得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向上翘起,前端向下降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设置有第一锁止耳座(12),所述后车架(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位置对应的第二锁止耳座(22);所述锁止部(4)包括:
第四销轴(41),能够侧向贯穿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以及
第二伸缩件(42),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销轴(41)侧向移动,以使得:
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第四销轴(41)侧向贯穿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第四销轴(41)脱离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件(42)平行于所述第四销轴(41)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伸缩件(4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车架(1)或所述后车架(2)上,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3)与所述第四销轴(41)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耳座(12)和所述第二锁止耳座(22)的数量分别为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和所述锁止部(4)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两侧。
12.一种清障车,包括车头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所述车架还包括用于承载重物的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位于所述前车架(1)和所述后车架(2)的上方,并且固定在所述后车架(2)上。
CN202011255571.1A 2020-11-11 2020-11-11 车架和清障车 Active CN112339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5571.1A CN112339866B (zh) 2020-11-11 2020-11-11 车架和清障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5571.1A CN112339866B (zh) 2020-11-11 2020-11-11 车架和清障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866A CN112339866A (zh) 2021-02-09
CN112339866B true CN112339866B (zh) 2022-03-11

Family

ID=74363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5571.1A Active CN112339866B (zh) 2020-11-11 2020-11-11 车架和清障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98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272A (zh) * 2013-11-29 2015-06-03 董建芳 易于倾倒的手推车
CN10674039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 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
CN107662658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铰接式可升降运输车
CN208646943U (zh) * 2018-07-07 2019-03-26 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带有联动解锁结构的童车
CN110962726A (zh) * 2018-09-30 2020-04-07 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运输车
CN210502959U (zh) * 2019-06-29 2020-05-12 潍坊拓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可倾斜拖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35886C (en) * 2008-05-29 2015-01-06 Merlin Badry Ground level loading trailer
US8152435B2 (en) * 2010-02-06 2012-04-10 Nespor Ronald R Flatbed tow truck pivoting platform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0272A (zh) * 2013-11-29 2015-06-03 董建芳 易于倾倒的手推车
CN107662658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铰接式可升降运输车
CN10674039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 清障车的全滑落式平板
CN208646943U (zh) * 2018-07-07 2019-03-26 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带有联动解锁结构的童车
CN110962726A (zh) * 2018-09-30 2020-04-07 三河市新宏昌专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运输车
CN210502959U (zh) * 2019-06-29 2020-05-12 潍坊拓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式可倾斜拖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9866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7785B2 (ja) 大型ダンプトラックサスペンション
CA2090698C (en) Rear dumping vehicle
US20080085176A1 (en) Vehicle accessory hoist
US11358508B2 (en) Lift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cargo on a vehicle
US11312488B2 (en) Rotorcraft-convertible motorcar
US9561715B2 (en) Wheel hub with electric motor
CN104684756A (zh) 包括滑动铰接式挂钩的倾卸式拖车
US20070001431A1 (en) Portable and adjustable trailer assembly
AU2009206169B2 (en) Transportation vehicle
US6402169B1 (en) Steering knuckle and ball joint assembly for tractor front axle
CA2048636C (en) Improved large truck
ITUA20163542A1 (it) Sospensione indipendente per veicoli, in particolare una sospensione per una ruota sterzante di veicoli
CN112339866B (zh) 车架和清障车
US5163700A (en) Dual rear axle assembly for large vehicles
CN214215938U (zh) 车架和清障车
US5904364A (en) Folding frame log trailer
US3276532A (en) Vehicle
CN215041929U (zh) 一种可升降底盘和高空作业车
CN210591822U (zh) 一种可伸缩汽车底盘及使用该底盘的汽车
JP2000344134A (ja) ホイール式多目的作業車
JP4857658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1380972B (zh) 多用途车前盖定位结构
CN218198493U (zh) 一种低速重型车的转向机构
JP3104581B2 (ja) 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CN214565384U (zh) 一种带连杆传动的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