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854B -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854B
CN112333854B CN202011170857.XA CN202011170857A CN112333854B CN 112333854 B CN112333854 B CN 112333854B CN 202011170857 A CN202011170857 A CN 202011170857A CN 112333854 B CN112333854 B CN 112333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ncrete structure
heat tracing
power supply
initia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08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854A (zh
Inventor
齐有亮
李中锋
谭家升
潘东旭
刘军
刘全
张玉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08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24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 E04G21/246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preventing damage to building parts or finishing work during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curing concrete in situ, e.g. by covering it with protective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该电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将其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自动控制供电系统对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供电;在对该伴热带供电时,采集该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该运行信息、该实际温度、该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该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该初始化温度阈值;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控制该供电系统对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供电。本发明通过伴热带对混凝土电加热,同时通过智能温控和监控,有效解决了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及信息反馈,确保了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Description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建筑工程快速建造要求越来越高,冬季施工在所难免,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低碳、环保、节能的方向的发展,绿色施工已经是一种新常态,装配率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式结构中,现浇部位是薄弱环节,因此,当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面临冬季施工时,如何保证现浇部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养护措施(如综合蓄热法、暖棚法等)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无法保证快速提高冬季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无法保证70mm现浇结构板不受冻;二是,不能满足节能减排要求;三是,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安全性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布设伴热带,通过伴热带进行混凝土电加热,同时通过智能温控和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及信息反馈,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冬季施工时的质量和安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包括:
供电系统,用于给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供电;
温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
温控系统,用于将所述实际温度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所述供电系统,所述温控系统连接于所述供电系统和所述温度采集系统;
监控系统,用于采集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并结合预先存储的所述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温控系统联接。
本发明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于混凝土结构内布设伴热带,并利用供电系统对伴热带进行供电,使伴热带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满足了节能减排要求,且保障了施工安全;通过温控系统和温度采集系统的设置,能够对伴热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控制,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提高了电加热的工作效率,防止混凝土结构发生冻害;另外,通过监控系统的设置,能够对温控系统的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合理的修正,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并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分布有多段所述伴热带并形成多个加热区;
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与多段所述伴热带一对一连接的多个供电回路;
所述温度采集系统包括一对一采集多个所述加热区的实际温度的多个温控热电偶;
所述温控系统包括与多个所述加热区一一对应的多个温控器,每个所述温控器均设有适配于相应所述加热区的初始化温度阈值,所述温控器连接于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供电回路和温控热电偶;
所述监控系统与多个温控器联接。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养护电加热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每个所述加热区所对应的所述供电回路、所述温控热电偶和所述温控器集成布设于电加热配电箱中;
每个所述电加热配电箱上均装设有一个监控器,所述监控器与相应所述电加热配电箱内的所述温控器联接、并与所述监控系统联接。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供电系统连接的漏电保护系统,所述漏电保护系统与所述监控系统联接。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养护电加热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为现浇板或现浇梁或现浇墙。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养护电加热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伴热带沿S形或回形或井字形布设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并避开混凝土振捣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将所述实际温度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供电系统对所述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在对所述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采集所述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所述运行信息、所述实际温度、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所述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
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来自动控制所述供电系统对所述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分布有多段所述伴热带并形成多个加热区;
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时,对每个所述加热区的实际温度进行采集,将每个所述加热区的实际温度与相应所述加热区的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供电系统对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在对所述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采集每个所述加热区的所述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相应所述加热区的所述运行信息、所述实际温度、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所述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相应所述加热区的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
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来自动控制相应所述加热区的所述供电系统对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本发明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对所述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利用漏电保护系统对所述供电系统进行漏电保护,同时采集漏电保护信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伴热带电加热系统中监控系统的电路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伴热带电加热系统中供电系统的配电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伴热带电加热系统中温控系统控制供电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伴热带电加热系统中温控系统的温控器接线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伴热带电加热系统中伴热带的布置剖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伴热带电加热系统中伴热带和温度采集点的布置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针对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养护措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布设伴热带,通过伴热带进行混凝土电加热,同时通过智能温控和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电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及信息反馈,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冬季施工时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包括:
供电系统,用于给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供电;
温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该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
温控系统,用于将该实际温度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该供电系统,该温控系统连接于该供电系统和该温度采集系统;
监控系统,用于采集伴热带的运行信息、该实际温度和该初始化温度阈值并结合预先存储的该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该初始化温度阈值,该监控系统与该温控系统联接。
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布设于该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为外包塑料绝缘层的电阻导线,外包的塑料绝缘层对电阻导线起到保护作用,便于将电阻导线直接敷设并绑扎至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上,且不易因施工造成破损。该电阻导线被供电系统接通后,起到电阻加热器的作用,发出的热量以接触方式传导给混凝土,该电阻导线耐高温、升温快、导热效果好、可以为混凝土提供均匀、稳定的热量。进而使混凝土强度在正温条件下增长至受冻的允许临界强度以上,保证混凝土不受冻害,且能催进混凝土水化热,提高温度,在实际施工中,为了加快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拆模时间、施工进度并提高节能性,混凝土加热所达到的强度一般都比受冻临界强度高。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6所示,该混凝土结构中分布有多段该伴热带5并形成多个加热区S;
配合图2和图4所示,该供电系统包括与多段该伴热带5一对一连接的多个供电回路;
该温度采集系统包括一对一采集多个该加热区S的实际温度的多个温控热电偶Rt;
该温控系统包括与多个该加热区S一一对应的多个温控器JRQ,每个该温控器JRQ均设有适配于相应该加热区S的初始化温度阈值,该温控器JRQ连接于相应该加热区S的供电回路和温控热电偶Rt;
该监控系统与多个温控器JRQ联接。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伴热带型号为DXW-JZ-8,其输出功率为25W/m,为保证用电稳定性及安全性,每段伴热带的长度控制在100m以内,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每个加热区S内可以布设一段或多段伴热带;每段伴热带的供电回路包括一个断路器和一个接触器;相应的,该加热区S所对应的温控热电偶Rt于该加热区S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采集点,优选均匀布设多个,以便于采集的实际温度更加准确;该加热区S所对应的温控器JRQ可同时控制多路供电回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温控器JRQ设有三个控制输出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三个供电回路上的接触器1KM~3KM,该温控器JRQ还设有用于连接相应加热区S的温控热电偶Rt的信号反馈端,由于混凝土施工属于湿作业,故,本实施方式中该温控热电偶Rt选用具有防水性能的NEMA4(IP66)型,该温控热电偶Rt配合伴热带将温度采集点敷设于相应加热区内,并通过四通温度计对相应加热区的整个截面范围内的实际温度进行监测,从而确保温控的准确性。该温控器JRQ的温度回差为5℃,初始化温度阈值的允许设定范围为20~40℃,以保证混凝土加热温度区间控制在30~35℃范围之内。另外,该温控器JRQ具备永久记忆功能,所有设定参数均可保存,运行时遇到断电情况,在恢复供电时,按断电前运行,该温控器JRQ上还设有显示屏,用于显示该加热区的实际温度、初始化温度阈值以及相连接的各供电回路是否供电以及供电时间等信息。通过温控器JRQ实时控制温度变化,内部设置报警点及传感装置,以实现过程温度控制,失效及时报警等功能。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配合图1所示,每个该加热区S所对应的该供电回路、该温控热电偶Rt和该温控器JRQ集成布设于电加热配电箱4中;
每个该电加热配电箱4上均装设有一个监控器3,该监控器3与相应该电加热配电箱4内的该温控器JRQ联接、并与该监控系统联接。
具体来说:配合图3所示,该电加热配电箱4设有一路进线回路以及与相应加热区内三段伴热带一对一连接的三路供电回路,进线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总隔离开关QS、电能表KWH和可变变压器TR,供电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分路断路器(1QF~3QF)和接触器(1KM~3KM),每个电加热配电箱4内设有一个温控器JRQ,该温控器JRQ的控制输出端与接触器(1KM~3KM)的线圈连接,该温控器JRQ根据初始化阈值的设定,在低于该初始化阈值时控制三路供电回路中的任意一路供电或多路同时供电,以对相应加热区进行加热,使其实际温度保证在该初始化阈值范围内,在超过该初始化阈值时断开三路供电回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以停止对相应加热区进行加热,具体的控制模式和控制方式属于温控器的常规功能,此处将不再赘述。另外,该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台电脑1,该监控台电脑1与所有监控器3联接,通过监控器3建立信息传输,以实现对各温控器JRQ的初始化温度阈值的调整,进而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分区监控以及温度调整,提高了该电加热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伴热带电加热系统还包括与该供电系统连接的漏电保护系统,该漏电保护系统与该监控系统联接。
具体来说:该漏电保护系统与供电系统配合设置,具体地,对于集成设于电加热配电箱4的情况,该电加热配电箱4内还设有连接于总隔离开关QS和电能表KWH之间的漏电互感器,相应的,该分回路断路器选用带漏电保护的漏电断路器,该漏电互感器通过漏电报警模块WEFPJ经电气火灾信号总线RVSP 2*2.5连接到该监控系统,当回路漏电、偏流、过载、短路、断路等情况发生时,立马报警显示故障,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维修,从而保证用电安全和系统损坏带来问题时对混凝土结构的及时保障。
进一步地,针对具有较多数量加热区的情况,该监控系统采用分区采集的方式,具体地,该监控台电脑1通过网络(选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连接)连接有至少一个专线采集区域控制单元2,而一个专线采集区域控制单元2至少连接有一个监控器3,在本实施例中一个专线采集区域控制单元2可以同时采集十个监控器3的反馈信息(专线采集区域控制单元2与监控器3之间选用RVVS2×1.5信号线嫁接),对于设有漏电保护系统的情况,该漏电报警模块经该专线采集区域控制单元2连接至该监控台电脑1。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混凝土结构为现浇板或现浇梁或现浇墙。该电加热系统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现浇混凝土结构。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伴热带沿S形或回形或井字形布设于该混凝土结构内并避开混凝土振捣区域,以防止振捣时损坏该伴热带。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以装配式的空腔楼盖为例,对伴热带的布设加以说明。参阅图5和图6所示,该空腔楼盖包括现浇板61、呈矩阵状设于该现浇板61底部的多个空腔构件63、以及用于分隔相邻该空腔构件63的现浇梁62(包括双向密肋梁和框架梁)。空腔构件63板面上部70mm现浇板61采用S形或回字形均匀布设,现浇板内的伴热带5于钢筋下每隔300mm(如图6中的距离d)设置一道,并与钢筋绑扎固定牢固。现浇梁6部分采用井字形或回字形均匀布设,现浇梁内的伴热带5至少在靠近梁底一侧布置一道,对于较大尺寸的现浇梁62可以按照上、下位置布置两道,也可以按照上、中、下位置布置三道,均与对应位置处的钢筋绑扎固定牢固。具体布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进行设计调整,宗旨是保证伴热带的加热范围能够覆盖整个混凝土结构,且使混凝土结构受热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将该实际温度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供电系统对该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具体来说,在进行施工前,提前掌握天气预报、大风、大雪警报等外部环境温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根据浇筑范围和边界计算浇筑的混凝土体积、需布置伴热带的混凝土面积、需保温覆盖的面积,进而确定电加热参数和功率,根据电加热参数和功率要求确定供电系统、温度采集系统、温控系统和监控系统的线路布置方案以及伴热带布设方案,根据线路布置方案预先进行部分电气线路的布置。在绑扎混凝土结构钢筋时,根据伴热带布设方案进行伴热带布设,配合伴热带的布设设置温度采集点,然后将伴热带与电气线路连接在一起并形成电加热系统。当电加热系统安装完毕后,浇筑混凝土,并初始化电加热系统,利用温度采集系统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利用温控系统根据实际温度和初始化阈值控制供电系统对伴热带进行供电,通过电加热的形式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该加热养护过程分为升温、恒温、冷却三个阶段,一般混凝土临界强度在冷却阶段达到,在加温阶段可以按允许的最大加温速度进行,在恒温加热时保持构件允许的最大温度值,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允许的最大温度,可大大节约电能,加热时间初步确定为68h,包括加热、恒温和冷却,加热温度设为42℃。通过计算后,室外温度在-10℃时,对电加热区域内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2层50mm厚棉被,下部支撑体系及上部1.5m临边范围内四边采用防火布封闭,在混凝土养护温度满足42℃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混凝土结构不受冻。
步骤2,在对所该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采集该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该运行信息、该实际温度、该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该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该初始化温度阈值。
通过监控系统实时采集伴热带的运行信息以及温控系统的温度信息、并实时获取外部环境温度信息,对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合理的修订。
步骤3,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来自动控制该供电系统对所述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将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作为温控系统的初始化阈值,以使混凝土结构无论在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下,均能够保持在一个较佳的温度范围,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该混凝土结构中分布有多段该伴热带并形成多个加热区;
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时,对每个该加热区的实际温度进行采集,将每个该加热区的实际温度与相应该加热区的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相应该加热区的供电系统对相应该加热区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在对该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采集每个该加热区的该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相应该加热区的该运行信息、该实际温度、该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该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相应该加热区的该初始化温度阈值;
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来自动控制相应该加热区的该供电系统对相应该加热区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作为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对该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利用漏电保护系统对该供电系统进行漏电保护,同时采集漏电保护信息。
具体来说,该监控系统在采集伴热带运行信息及温控系统的温度信息的同时,还采集漏电保护信息,以使在供电系统发生漏电时能够通过远程的方式做出报警和应对措施。
本发明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于混凝土结构内布设伴热带,并利用供电系统对伴热带进行供电,使伴热带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满足了节能减排要求,且保障了施工安全;通过温控系统和温度采集系统的设置,能够对伴热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控制,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提高了电加热的工作效率,防止混凝土结构发生冻害;另外,通过监控系统的设置,能够对温控系统的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合理的修正,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并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质量。
为了使该电加热系统能够更好的控制混凝结构的温度,伴热带的布设尤为重要,下面以装配式的空腔楼盖为例,对伴热带及温度采集点的布设方法加以说明:
参阅图5和图6所示,该空腔楼盖包括现浇板61、呈矩阵状设于该现浇板61底部的多个空腔构件63、以及用于分隔相邻该空腔构件63的现浇梁62(包括双向密肋梁和框架梁)。
在绑扎结构钢筋时,首先对基层进行处理、测量放线,支模脚手架及模板,并预留梁侧模板,对下部架体四周采用封闭维护防风处理。
然后绑扎现浇梁(包括框架梁及密肋梁)的钢筋,同步安装空腔构件63和布设该现浇梁内的伴热带5;再绑扎现浇板的钢筋,同步布设该现浇板内的伴热带5,针对每一个回路的伴热带5进行编号并检测核对,然后支设模板并加固。
具体地,采用井字形或回字形均匀布设现浇梁内的伴热带5,且至少在靠近梁底一侧布置一道,对于较大尺寸的现浇梁62可以按照上、下位置布置两道,也可以按照上、中、下位置布置三道,均与对应位置处的钢筋绑扎固定牢固。
在布设该现浇板内的伴热带时,采用S形或回字形均匀布设,现浇板内的伴热带于钢筋下每隔300mm设置一道,并与钢筋绑扎固定牢固。
为了防止伴热带在混凝土振捣时受到损坏而产生安全隐患,尽量将伴热带避开混凝土振捣区域。伴热带的具体布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进行设计调整,宗旨是保证伴热带的加热范围能够覆盖整个混凝土结构,且使混凝土结构受热均匀。
相应的,在进行温度采集系统的线路布置时,在密肋梁、框架梁及空腔构件63上部现浇板61内按每个加热区S布置温控热电偶Rt为原则,设置至少一个温度采集点。本实施例在密肋梁内部设置上、下两组温度采集点,在空腔构件板中横向设置4组温度采集点,在框架梁内部设置上、中、下三组。通过四通道温度计对测温点每小时进行测温监控。确保对电加热养护区域内的混凝土温度实时监控,并根据测温情况绘制混凝土温度曲线图。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系统,用于给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供电;
温度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所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
温控系统,用于将所述实际温度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所述供电系统,所述温控系统连接于所述供电系统和所述温度采集系统;
监控系统,用于采集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并结合预先存储的所述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所述监控系统与所述温控系统联接;
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分布有多段所述伴热带并形成多个加热区;
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与多段所述伴热带一对一连接的多个供电回路;
所述温度采集系统包括一对一采集多个所述加热区的实际温度的多个温控热电偶;
所述温控系统包括与多个所述加热区一一对应的多个温控器,每个所述温控器均设有适配于相应所述加热区的初始化温度阈值,所述温控器连接于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供电回路和温控热电偶;
所述监控系统与多个温控器联接;
每个所述加热区所对应的所述供电回路、所述温控热电偶和所述温控器集成布设于电加热配电箱中;
每个所述电加热配电箱上均装设有一个监控器,所述监控器与相应所述电加热配电箱内的所述温控器联接、并与所述监控系统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供电系统连接的漏电保护系统,所述漏电保护系统与所述监控系统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结构为现浇板或现浇梁或现浇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伴热带沿S形或回形或井字形布设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并避开混凝土振捣区域。
5.一种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将所述实际温度与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供电系统对所述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在对所述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采集所述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所述运行信息、所述实际温度、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所述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
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来自动控制所述供电系统对所述混凝土结构内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所述混凝土结构中分布有多段所述伴热带并形成多个加热区;
采集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温度时,对每个所述加热区的实际温度进行采集,将每个所述加热区的实际温度与相应所述加热区的初始化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来自动控制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供电系统对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在对所述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采集每个所述加热区的所述伴热带的运行信息,根据相应所述加热区的所述运行信息、所述实际温度、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预先存储的所述伴热带的规格、布设情况、所述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实时获取的外部环境温度信息来修订相应所述加热区的所述初始化温度阈值;
根据修订后的初始化阈值来自动控制相应所述加热区的所述供电系统对相应所述加热区的伴热带进行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伴热带进行供电的同时,利用漏电保护系统对所述供电系统进行漏电保护,同时采集漏电保护信息。
CN202011170857.XA 2020-10-28 2020-10-28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Active CN112333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0857.XA CN112333854B (zh) 2020-10-28 2020-10-28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0857.XA CN112333854B (zh) 2020-10-28 2020-10-28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854A CN112333854A (zh) 2021-02-05
CN112333854B true CN112333854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297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0857.XA Active CN112333854B (zh) 2020-10-28 2020-10-28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8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7493A1 (de) * 1998-12-14 2000-06-15 Heinrich Schuermann Elektrische Heizungsanordnung zum Beheizen von Innenräumen mit einer als Heizwiderstand dienenden elektrisch leitfähigen Flächenbeschichtung
CN102935658A (zh) * 2012-11-08 2013-02-20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混凝土电加热养护方法及加热养护装置
CN103217953A (zh) * 2013-03-21 2013-07-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智能监控系统和方法
CN208707980U (zh) * 2018-08-02 2019-04-05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电加热防冻接水盒
CN109664400A (zh) * 2018-12-29 2019-04-23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平台牛腿搁置处混凝土加热加湿强度养护装置及方法
CN110328745A (zh) * 2019-06-04 2019-10-15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用于混凝土养护的电加热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57493A1 (de) * 1998-12-14 2000-06-15 Heinrich Schuermann Elektrische Heizungsanordnung zum Beheizen von Innenräumen mit einer als Heizwiderstand dienenden elektrisch leitfähigen Flächenbeschichtung
CN102935658A (zh) * 2012-11-08 2013-02-20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混凝土电加热养护方法及加热养护装置
CN103217953A (zh) * 2013-03-21 2013-07-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智能监控系统和方法
CN208707980U (zh) * 2018-08-02 2019-04-05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电加热防冻接水盒
CN109664400A (zh) * 2018-12-29 2019-04-23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钢平台牛腿搁置处混凝土加热加湿强度养护装置及方法
CN110328745A (zh) * 2019-06-04 2019-10-15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用于混凝土养护的电加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854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8397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配网线路动态增容方法
CN110205972B (zh) 一种轨道交通除冰融雪系统
CN104934971B (zh) 基于潮流转移比的动态断面控制方法
CN204902894U (zh) 一种分布式高压输电线路监测系统
CN107215246A (zh) 接触网智能融冰系统
CN110328745A (zh) 用于混凝土养护的电加热系统
CN112333854B (zh) 混凝土结构的伴热带电加热系统及电加热方法
CN214366116U (zh)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铁路隧道主动防冻系统
CN107181321A (zh) 一种基于电网拓扑结构实现快速拉荷的方法
CN202631128U (zh) 用于电力变电站设备线夹的无线测温系统
CN104332928A (zh) 分裂导线经济电流防冰除冰方法
CN110227708B (zh) 一种土壤原位热脱附智能化控制系统
CN202383493U (zh) 一种变电站暖通自动控制装置
CN208362848U (zh) 一种基于移动式储能装置的公路融冰融雪系统
CN213457157U (zh) 一种室外模拟导线覆冰试验系统
CN103094869B (zh) 五分裂导线输电线路电流循环智能融冰装置
CN107727968A (zh) 一种干式变压器状态监测设备
Huang et al. A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transmission line conductor de-icing
CN111596630A (zh) 一种基于光通信及分区域控制的智能道岔融雪控制系统
CN103050917B (zh) 十二分裂导线输电线路电流循环智能融冰装置
CN114825237B (zh) 基于轨道交通系统的接触网防冰及融冰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993909A (zh) 基于三相不平衡治理装置的低压台区在线融冰装置及方法
CN107579467B (zh) 变电站一次设备机构箱温度维持及监控系统
CN113504580A (zh) 一种基于电缆感应取电的输电线路微气象数据预警系统及方法
CN205581586U (zh) 一种智能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