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749B -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749B
CN112333749B CN202011220806.3A CN202011220806A CN112333749B CN 112333749 B CN112333749 B CN 112333749B CN 202011220806 A CN202011220806 A CN 202011220806A CN 112333749 B CN112333749 B CN 112333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module
processing unit
protocol processing
baseban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08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749A (zh
Inventor
魏海龙
叶祖铨
潘雷
罗良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208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其中,一种多制式基站系统,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各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下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下行数据,输出下行IQ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射频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射频模块发送的上行IQ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中确认为上行接入模块;上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上行IQ数据,输出上行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核心网。本申请可实现共回传网络资源、共射频资源,进而可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窄带物联网)技术会越来越普及,支持4G LTE、NB-IoT技术的终端也会越来越多。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用户使用4GLTE和NB-IoT技术,因此会出现4G LTE用户和NB-IoT用于迅速增长现象。国家提速降费政策的逐步落实、用户数的不断增长、业务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用户对网络质量、速率要求的逐步提高,迫使运营商不断新建基站以增强覆盖并提升容量等。另一方面,虽然4G LTE和NB-IoT普及度有所提升,但是在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等地,3G甚至2G的用户数也不少,因此在一长段时间内会出现4G LTE、NB-IoT、3G、2G等无线通信技术需求的共存。
然而,传统的基站只能支持一种制式,在网络演进时必须部署新的基站及配套设备,不利于运营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一种多制式基站系统,包括射频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分别连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且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核心网;其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支持不同的制式;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各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下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下行数据,输出下行IQ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射频模块;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射频模块发送的上行IQ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中确认为上行接入模块;上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上行IQ数据,输出上行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且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制式;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在下行数据为目标制式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将本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以及,在下行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将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在上行IQ数据为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的情况下,将本模块确定为上行接入模块;以及,在上行IQ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的情况下,将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上行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射频模块;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且用于连接各核心网;
下行IQ数据为目标制式下行数据依次经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下行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后得到的下行IQ数据,并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射频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以及,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上行接入模块;
上行数据为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依次经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上行数据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行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后得到的上行数据,并将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第一控制管理单元;
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下行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和射频模块;
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对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进行监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连接网管;
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与网管进行交互,并基于交互的结果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下发相应的控制管理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CPRI协议处理单元均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下行IQ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依次经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
上行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依次经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将上行数据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获取基带工作时钟;
基带时钟用于指示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带接入模块还包括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二控制管理单元;
第二控制管理单元还分别连接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
第二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向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或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进行监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下行IQ数据,得到下行基带载波数据;中频处理单元用于将下行基带载波数据转换为下行模拟射频数据;射频处理单元用于发射下行模拟射频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上行模拟射频数据;中频处理单元用于将上行模拟射频数据转换为上行基带载波数据;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行基带载波数据得到上行IQ数据,并将上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管理单元;第三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射频处理单元和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第三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对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或射频处理单元进行监控,并将监控的结果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支持2G、3G、4G、5G和NB-IoT中的任一制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支持4G制式;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支持NB-IoT制式。
上述多制式基站系统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各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下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下行数据,输出下行IQ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射频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射频模块发送的上行IQ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中确认为上行接入模块;上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上行IQ数据,输出上行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核心网。本申请可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网络回传与各核心网通信,实现共回传网络资源、共射频资源,可同时支持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达到了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同站址共覆盖的目的,并且可扩展性强,避免在网络演进时出现重复投资建站的问题,进而可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一种应用于上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的频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关键参数包括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对应的制式标识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
若制式标识为冲突制式的制式标识,则根据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确定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
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通信频率冲突,则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不冲突、且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不冲突的情况下,避开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进行业务调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上报告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接收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启动成功时发送的接入请求,则对接入请求进行校验;
在校验的结果为成功的情况下,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关键参数查询请求;关键参数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反馈关键参数;
频率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禁止激活通知;禁止激活通知用于禁止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执行激活小区流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关键参数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调整通信频点后发送。
上述频率分配方法,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关键参数包括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对应的制式标识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若制式标识为冲突制式的制式标识,则根据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确定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通信频率冲突,则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不冲突、且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不冲突的情况下,避开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进行业务调度。针对不同制式的通信信号出现共频谱的情况,本申请可进行有效的频率资源分配,并避免频率资源冲突导致的相互干扰问题。
一种应用于上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的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网管发送的指令消息时,对指令消息进行识别;
根据识别的结果,将指令消息转发给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
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基于指令消息反馈的执行结果,并将执行结果转发给网管。
上述远程监控管理方法中,在接收到网管发送的指令消息时,对指令消息进行识别;根据识别的结果,将指令消息转发给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基于指令消息反馈的执行结果,并将执行结果转发给网管。本申请可通过第一基带接入模块集中管控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接入模块,并可简化整体维护,提升运维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制式基站系统的第一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多制式基站系统的第二系统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频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频率分配方法的时序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远程监控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LTE基带接入模块与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交互流程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LTE基带接入模块与双模射频模块的交互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通过居中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此外,以下实施例中的“连接”,如果被连接的对象之间具有电信号或数据的传递,则应理解为“电连接”、“通信连接”等。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基站系统在网络演进时不利于运营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运营商在投资建设基站时为了降低投资基站建设成本,会更倾向于支持多制式的基站系统,尤其是同时支持4G LTE和NB-IoT的多制式基站系统。本申请的多制式基站系统支持同时工作于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同站址共覆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多制式基站系统,包括射频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分别连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且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核心网;其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支持不同的制式;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各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下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下行数据,输出下行IQ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射频模块;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射频模块发送的上行IQ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中确认为上行接入模块;上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上行IQ数据,输出上行数据;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具体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第二基带模块可支持不同的制式,进一步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支持2G、3G、4G、5G和NB-IoT中的任一制式,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支持上述制式中的其余制式。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以支持4G LTE制式,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以支持NB-IoT制式。
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例如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以上,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具体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基站系统所支持的制式数量来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物理上可分属于两个实体,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通过光口和电口连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或者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通过光口连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其中,光口可遵循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公共无线接口规范)接口协议;电口遵循以太网协议,速率可为1000Mbps。
进一步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以包括至少2个CPRI光口、1个LAN(Local AreaNetwork,局域网)口和1个速率至少为1Gbps的回传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口。其中,任一CPRI光口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连接,另一CPRI光口与射频模块相连。回传WAN口与IP传输网相连,用于与各核心网进行信息交互。LAN口一方面用于本地调试或者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相连回传相应制式的业务或者监控数据。
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至少包括1个CPRI光口,1个速率至少为100Mbps回传WAN口。其中,回传WAN口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LAN口相连,用于接收相应制式的核心网过来的下行数据(包括用户面业务数据和控制面数据),以及用于转发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进行监控管理的数据。CPRI光口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其中一个CPRI光口对接,可用于传输相应制式的基带IQ数据(包括下行IQ数据和上行IQ数据),交互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控制管理数据,和/或回传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与相应制式的核心网交互的用户面业务数据和控制面数据。
当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分别通过光口和电口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帧格式和线速率,可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射频模块之间的CPRI协议标准一致。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光口可用于传输相应制式的IQ数据,电口可用于传输本模块(即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监控、管理数据以及业务回传数据。当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仅通过光口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时,可通过光口传输相应制式的IQ数据、监控管理数据和/或相应制式的业务数据。
射频模块可为多模射频模块,并可通过光口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相连,光口遵循CPRI协议,用于传输各制式的下行IQ数据、各制式的上行IQ数据和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射频模块的监控管理数据。其中,CPRI线速率可以为3.072Gbps、6.144Gbps或10.1Gbps等,可根据容量要求来确定线速率。例如:多制式基站系统需要支持1个2T2R(2发2收)的LTE载波采样率30.72M(兆),数据位宽12bit(比特)和一个2T2R的NB-IoT载波采样率1.92M,数据位宽12比特,则所需的线速率最低为2.055Gbps。
在下行方向,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接收各核心网发送的各制式的下行数据,并根据下行数据的制式,选取本模块(即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或者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作为下行接入模块。下行接入模块对下行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下行IQ数据,并输出下行IQ数据。当下行接入模块为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时,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直接将处理得到的下行IQ数据转发至射频模块,并通过射频模块进行发射。当下行接入模块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将处理得到的下行IQ数据经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转发至射频模块。
在上行方向,射频模块接收各终端传输的各种制式的上行IQ数据,并将上行IQ数据传输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根据上行IQ数据的制式,选取本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作为上行接入模块。上行接入模块在处理上行IQ数据后得到上行数据,并对上行数据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核心网。当上行接入模块为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时,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直接将处理得到的上行数据通过IP传输网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核心网。当上行接入模块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将处理得到的上行数据发送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将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上述多制式基站系统中,可基于IP网络回传与各核心网通信,实现共回传网络资源、共射频资源,可同时支持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达到了多种制式的无线通信技术同站址共覆盖的目的,并且可扩展性强,避免在网络演进时出现重复投资建站的问题,进而可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且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制式;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在下行数据为目标制式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将本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以及,在下行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将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在上行IQ数据为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的情况下,将本模块确定为上行接入模块;以及,在上行IQ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的情况下,将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上行接入模块。
具体地,当多制式基站系统中包括两个或以上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时,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分别支持不同的制式,且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每一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支持的制式不同。进一步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以支持2G、3G、4G、5G和NB-IoT中的任一制式。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获取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制式,若下行数据的制式为目标制式,则可将本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并通过本模块处理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若下行数据的制式为非目标制式,则可将与下行数据的制式相同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并通过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
第一接入模块可获取接收到的上行IQ数据的制式,若上行IQ数据的制式为目标制式,则可将本模块确定为上行接入模块,并通过本模块处理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若上行IQ数据的制式为非目标制式,则可将与上行IQ数据的制式相同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认为上行接入模块,并通过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
如此,本申请可实现支持2G、3G、4G、NB-IoT和5G的多制式基站系统或者任意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制式的基站系统,拓宽了多制式基站系统的适用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射频模块;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且用于连接各核心网;
下行IQ数据为目标制式下行数据依次经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下行接入模块。
其中,下行数据包括用户面业务数据和控制面数据。
具体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各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并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下行接入模块,即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以及,对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进行协议处理,将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后的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
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并对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进行协议处理,将高层协议处理后的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消息,经过处理后生成第一调度信息转发给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资源调度单元处理后转发过来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物理层协议处理,得到目标制式的业务IQ数据(即下行IQ数据)。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业务IQ数据,并将处理后的业务IQ数据通过CPRI光口转发给射频模块。进一步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可用于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提供工作时钟,以确保整个多制式基站系统时钟同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下行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后得到的下行IQ数据,并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射频模块。
具体地,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接收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转发的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后,会对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得到的相应制式的下行IQ数据通过CPRI光口转发给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在对相应制式的下行IQ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其转发给射频模块,从而可通过射频模块进行发射。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以及,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上行接入模块;
上行数据为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依次经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上行数据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其中,上行数据包括用户面业务数据和控制面数据。
具体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可通过CPRI光口接收射频模块转发的各制式的上行IQ数据和监控管理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通过CPRI光口转发给上行接入模块,以及将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
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上行IQ数据,并将物理层协议处理后的上行IQ数据经第一资源调度单元处理后转发给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资源调度单元过来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协议处理后转发给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数据并经过协议处理后,通过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回传到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行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后得到的上行数据,并将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具体地,相应制式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接收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转发的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后,对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非目标制式的上行数据。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将上行数据转发给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进行协议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上行数据通过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回传到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第一控制管理单元;
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将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下行接入模块。
具体地,请参阅图2,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连接在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用于将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发送的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下行接入模块。进一步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接收上行接入模块处理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后得到的上行数据,并将上行数据转发给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和射频模块;
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对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进行监控。
具体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监控管理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包括但不局于参数配置、参数查询、状态监控、告警监控管理、日志管理、性能文件收集管理、升级管理等。同时,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调整多制式基站系统的链路时延,以确定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与空口对齐,以及监控管理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的工作状态、向射频模块配置各制式的小区参数和系统链路时延参数、查询/设置预定的射频模块参数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参数。换言之,第一控制管理单元集中监控、管理射频模块的工作状态、参数配置、参数查询等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均还用于接收第一控制管理单元下发的配置消息,并及时响应第一控制管理单元下发的状态查询、参数查询、参数设置等。其中,第一资源调度单元还可用于接收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发送的冲突频率信息,并在调度频率资源时避开使用冲突频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连接网管;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与网管进行交互,并基于交互的结果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下发相应的控制管理指令。
具体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可以接收网管下发的指令消息或者向网管传输相应的信息。当网管需要操作管理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时,可将相关指令消息发送给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对相关指令消息进行处理后发送给对应的模块。如此,整个多制式基站系统在网管上可只有一个网元,仅需第一控制管理单元与远程网管进行信息交互即可实现整个多制式基站系统的监控、管理工作,从而可简化基站系统的整体维护,对运维人员要求较低,并可以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CPRI协议处理单元均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下行IQ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依次经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将下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其中,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包括对应制式的下行用户面业务数据和控制面数据。
具体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可用于接收第一基带接入模块LAN口转发的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并对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进行协议处理,且将处理后的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
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数据并经过协议处理后转发给第二资源调度单元进行处理。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消息,经过处理后生成第二调度信息转发给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资源调度单元处理后转发过来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物理层协议处理,得到非目标制式的业务IQ数据(即下行IQ数据)。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业务IQ数据,并经过处理后通过CPRI光口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
上行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依次经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将上行数据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具体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基带接入模块通过CPRI光口转发的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并对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进行协议处理,将处理后的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上行IQ数据,并将物理层协议处理后的上行IQ数据经第二资源调度单元处理后转发给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资源调度单元转发的数据,并进行协议处理后转发给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转发过来的数据,并将经过协议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回传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通过其WAN口将非目标制式的上行数据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核心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获取基带工作时钟;基带时钟用于指示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工作。
具体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可通过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对接的CPRI光口获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工作所需的时钟,即基带工作时钟。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均可基于基带工作时钟进行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基带接入模块还包括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二控制管理单元;第二控制管理单元还分别连接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
第二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向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或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进行监控。
具体地,请参阅图3,第二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第二控制管理单元用于监控管理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包括但不局限于参数配置、参数查询、状态监控、告警监控管理、日志管理、性能文件收集管理、升级管理等。同时,第二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下发的控制管理指令并响应,如此,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可不直接与远程网管进行交互,远程网管维护、管理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时只需将对应的指令消息发送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即可,从而可简化基站系统的整体维护,降低对运维人员的要求,提升运维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
进一步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均还可用于接收第二控制管理单元下发的配置消息,及时响应第二控制管理单元下发的状态查询、参数查询、参数设置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射频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下行IQ数据,得到下行基带载波数据;中频处理单元用于将下行基带载波数据转换为下行模拟射频数据;射频处理单元用于发射下行模拟射频数据。
具体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转发的的各制式下行IQ数据,并对下行IQ数据进行解帧、解码、载波天线路由等处理,将处理后得到的下行基带载波数据发送给中频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发送的各制式下行基带载波数据,并对接收到的下行基带载波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下行模拟射频数据。射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中频处理单元发送的下行模拟射频数据,并在处理后通过天线发射给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上行模拟射频数据;中频处理单元用于将上行模拟射频数据转换为上行基带载波数据;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行基带载波数据得到上行IQ数据,并将上行IQ数据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具体地,射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各终端发射的各制式上行模拟射频信号,并对上行模拟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后发送给中频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经射频处理模块处理后的上行模拟射频数据,并经过处理后发送给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中频处理单元处理后的上行基带载波信号,并对上行基带载波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各制式的上行IQ数据,通过CPRI光口将各制式的上行IQ数据发送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射频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管理单元;第三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射频处理单元和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第三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对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或射频处理单元进行监控,并将监控的结果转发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具体地,请参阅图4,第三控制管理单元用于监控管理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包括但不局限于参数配置、参数查询、状态监控、告警监控管理、日志管理、升级管理等。同时,第三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下发的控制管理指令并响应,如此,射频模块可不直接与远程网管进行交互,远程网管维护、管理射频模块时只需将对应的指令消息发送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即可,从而可简化基站系统的整体维护,降低对运维人员的要求,提升运维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
进一步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均还可用于接收响应第三控制管理单元下发的配置消息、状态查询、参数查询、参数设置等。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多制式基站系统,请参阅图5,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多制式基站系统包括双模射频模块、LTE基带接入模块和NB-IoT基带接入模块,各模块的具体结构可如图2至5所示。
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与LTE基带接入模块的LAN通过超五类及以上标准网线相连,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其中一个CPRI光口与LTE基带接入模块的CPRI光口相连,LTE基带接入模块的其中一个CPRI光口与双模射频模块的上联CPRI光口相连,LTE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接入与LTE核心网以及NB-IoT核心网相通的传输网。
在上行方向,双模射频模块对接收到的LTE终端模拟射频信号和/或NB-IoT终端模拟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变频等处理后,分别得到LTE基带信号和/或NB-IoT基带信号。双模射频模块通过CPRI协议处理,将LTE基带信号传输给LTE基带接入模块,以及将NB-IoT基带信号传输给NB-IoT基带接入模块。
LTE基带接入模块将接收到的LTE基带信号通过其内部的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将信令控制面消息和业务用户面消息通过LTE基带单元的WAN口发送给LTE核心网。
NB-IoT基带接入模块将收到的NB-IoT基带信号通过其内部的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将信令控制面消息和业务用户面消息通过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传输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LAN口,LTE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对NB-IoT制式的信令控制面消息和业务用户面消息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LTE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发送给NB-IoT核心网。
在下行方向,LTE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信令控制面、业务用户面)通过LTE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进入LTE基带接入模块内部,经过LTE基带接入模块内部的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的处理后传输给双模射频模块,双模射频模块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基带处理、中频处理和射频处理后,再通过天线发射给LTE制式终端。
NB-IoT核心网过来的消息(包含信令控制面、业务用户面)通过LTE基带接入模块WAN口进入LTE基带接入模块,经过LTE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处理后,将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通过LAN口传输到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WAN口,在经过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传输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经过处理后传输给双模射频模块进行基带处理、中频处理和射频处理,再通过天线发射给NB-IoT制式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频率分配方法,以应用于上述多制式基站系统中的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可应用与第一控制管理单元。频率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0,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关键参数包括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对应的制式标识和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
步骤620,若制式标识为冲突制式的制式标识,则根据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确定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
步骤630,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通信频率冲突,则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不冲突、且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不冲突的情况下,避开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进行业务调度。
其中,冲突制式为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存在冲突的通信制式。
同步频率包括
具体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并获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制式标识和通信频点。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采用冲突制式进行通信,且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处于本模块的通信通带内,则可确认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通信频率冲突,并需要判断冲突的频率资源并确定其是否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或广播频率冲突。
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不冲突,且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也不冲突的情况下,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在进行业务调度时避开冲突的频率资源,避免频率冲突相互干扰。进一步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可将冲突的频率资源信息发送给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接收到冲突的频率资源信息后,在进行业务调度时避开冲突的频率资源,避免频率冲突相互干扰。
上述频率分配方法中,针对不同制式的通信信号出现共频谱的情况,本申请可进行有效的频率资源分配,并避免频率资源冲突导致的相互干扰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频率分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上报告警。
具体地,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者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上报告警信息,以便运维人员及时纠正处理。其中,告警信息可以包括告警原因。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若接收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启动成功时发送的接入请求,则对接入请求进行校验;
在校验的结果为成功的情况下,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关键参数查询请求;关键参数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反馈关键参数;
频率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禁止激活通知;禁止激活通知用于禁止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执行激活小区流程。
具体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启动成功后向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发起接入请求,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在接收到接入请求时,对接入请求进行校验,若校验成功,则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关键参数查询请求,以获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和制式标识等小区参数。
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在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者与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禁止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激活小区并给出上述原因。若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和广播频率均不冲突的情况下,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可激活第二基带接入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关键参数为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调整通信频点后发送。
具体地,在激活后,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通信频点有所调整时,向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发送频点信息调整通知,频点信息调整通知中携带有调整后的通信频点和制式标识。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对接收到的频点信息调整通知进行处理,并获取调整后的通信频点和制式标识,若调整后的通信制式为冲突制式且调整后的通信频点处于本模块的通信通带内,且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或广播频率冲突,则上报告警并说明原因,以便运维人员及时纠正处理。
若调整后的通信频点处于本模块的通信通带内,但与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和广播频率均不冲突,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在进行业务调度时避开冲突的频率资源,避免频率冲突相互干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频率分配方法,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频率分配方法,以应用于图5所示的多制式基站系统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1)NB-IoT基带接入模块启动成功后由其控制管理单元向LTE基带接入模块发起接入请求,
2)LTE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收到接入请求后经过校验成功后回复接入成功响应;
3)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向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发起关键参数查询请求,主要包括频点、通信制式标识等小区参数;
4)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参数查询请求后,将需要查询的参数值发送给LTE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
5)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查询成功后,若确定是NB-IoT制式,将解码出来的NB-IoT频点换算为对应的频率,并将换算得到的频率与当前LTE小区的频点对应的频率进行比较;
6)若确定NB-IoT的频率资源处于LTE小区的频带内,则需要判断出冲突的LTE频率资源,并确定是否与LTE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辅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如果与LTE PSS、SSS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则通知NB-IoT基带接入模块不能激活小区并给出上述原因,同时LTE基带接入模块上报告警说明原因,方便运维人员及时纠正处理。若经过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处理后,确定不与LTE PSS、SSS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则把冲突的LTE频率资源信息发送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资源调度单元,LTE基带接入模块的资源调度单元收到后在后续进行LTE业务调度时避开冲突的频率资源,以避免LTE和NB-IoT由于频率冲突而导致相互干扰,进而降低通信可靠性并影响NB-IoT和LTE用户体验;
7)NB-IoT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收到LTE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发送的NB-IoT频率与LTE PSS、SSS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不能激活小区的通知消息后执行不激活小区流程;
8)LTE基带接入模块资源调度管理收到控制管理单元发送过来的冲突频率资源信息后,在新的调度过程中不调度冲突的频率资源,并在收到频率资源不冲突消息时,重新使用之前冲突的频率资源。
9)NB-IoT基带接入模块正常运行时由于某些原因(如:运维人员修改,此时可以不重启NB-IoT基带接入模块)导致频点发生改变时,需要及时向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发送频点信息改变通知,并且要携带新的频点和通信制式标识;
10)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后进行处理,若确定是NB-IoT制式,之后将解码出来的NB-IoT频点换算为对应的频率,并将换算得到的频率与当前LTE小区的频点对应的频率进行比较;
11)比较后若发现NB-IoT的频率资源处于LTE频带内,则判断冲突的LTE频率资源,并确定是否与LTE PSS、SSS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若与LTE PSS、SSS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则上报告警说明原因,方便运维人员及时纠正处理;
12)若不与LTE PSS、SSS或者广播频率资源冲突,则把冲突的LTE频率资源信息发送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资源调度单元,LTE基带接入模块的资源调度单元收到后在进行LTE业务调度时避开冲突的频率资源,以避免LTE和NB-IoT由于频率冲突而导致相互干扰,进而降低通信可靠性并影响NB-IoT和LTE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远程监控管理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多制式基站系统中的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为例进行说明,进一步地,可应用于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10,在接收到网管发送的指令消息时,对指令消息进行识别;
步骤820,根据识别的结果,将指令消息转发给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
步骤830,接收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射频模块基于指令消息反馈的执行结果,并将执行结果转发给网管。
具体地,当远程网管需要操作管理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时,可将相关的指令消息发送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对接收到的指令消息进行处理后,将指令消息发送给对应的模块。如此,整个多制式基站系统在网管上只有一个网元,整体操作维护简单,从而达到提升运维效率并降低运维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网管发送的指令消息时,对指令消息进行识别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若接收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或射频模块在启动成功时发送的接入请求,则对接入请求进行校验,并在校验的结果为成功的情况下,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或射频模块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请求用于指示射频模块反馈第一状态参数或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反馈第二状态参数;
获取本模块的第三状态参数,且将第一状态参数、第二状态参数及第三状态参数上报给网管。
具体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在启动成功后,分别由各自的控制管理单元向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发起接入请求,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接收到接入请求后,若校验成功则回复接入成功响应。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和射频模块发起小区参数查询请求、工作状态查询请求,并将查询到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的参数、工作状态上报远程网管,通过网管可以远程监控管理多制式基站系统的各模块单元。
进一步地,在上行方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在启动成功后,分别由各自的控制管理单元向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发起接入请求,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在接收到接入请求后,若校验成功则回复接入成功响应。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向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和射频模块发起关键参数查询请求、工作状态查询请求,并将查询到的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射频模块参数、工作状态,汇合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工作状态、参数一并上报远程网管。整个多制式基站系统各网元的参数、状态在本地由第一基带接入模块集中管控汇总后上报远程网管,远程网管只需与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进行信息交互即可。
下行方向,当远程网管需要操作管理(可以为参数查询或者状态查询,也可以为参数设置)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或者射频模块时,将相关指令消息发送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经过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处理识别出目的网元后发送给对应的网元(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或者射频模块),对应网元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后经过进一步处理识别出具体的消息内容并执行,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经过处理后发送给远程网管。整个多制式基站系统在网管上只需呈现一个网元,整体操作维护简单,可以达到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目的。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图9为LTE基带接入模块与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交互流程,该交互流程可应用于图5所示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具体包括:
1)NB-IoT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正常启动后,判断与LTE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链路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向LTE基带接入模块发起接入请求,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由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唯一标识和设备型号,唯一标识可以为序列号(SN号)和/或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等;
2)LTE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收到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接入请求消息后,若消息满足既定的消息格式,且携带的设备型号与LTE基带接入模块预配置的设备型号一致,则回复成功响应,交互流程遵循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
3)NB-IoT基带接入模块成功接入LTE基带接入模块后,LTE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向NB-IoT基带接入模块发送小区参数、设备信息参数以及设备能力参数的查询请求,例如:上下行频点、带宽、设备型号、设备序列号、版本信息、载波数、子载波间隔等;
4)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小区参数、设备信息参数以及设备能力参数查询请求后,将对应参数值发送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
5)LTE基带接入模块在查询完毕后,与NB-IoT基带接入模块进行心跳交互,以便LTE基带接入模块实时监控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工作状态;
6)若运维人员通过远程网管或者LTE基带接入模块本地web查询NB-IoT状态或者参数,则相关指令消息经过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处理后下发给NB-IoT基带接入模块控制管理单元;
7)NB-IoT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对应状态或者参数查询请求后,将当前状态值或者参数值发送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模块将这些值反馈给web呈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图10为LTE基带接入模块与双模射频模块的交互流程,该交互流程可应用于图5所示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具体包括:
1)双模射频模块控制管理单元正常运行后,判断与LTE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链路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向LTE基带接入模块发起接入请求,接入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双模射频模块的唯一标识和设备型号,唯一标识可以为序列号(SN号)和/或MAC地址等;
2)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双模射频模块的接入请求后,若消息满足既定的消息格式,且携带的设备型号与LTE基带接入模块预配置的设备型号一致,则回复成功响应,交互流程遵循TCP协议;
3)双模射频模块成功接入LTE基带接入模块后,LTE基带单元的控制管理单元为双模射频模块配置LTE和NB-IoT小区参数和时延参数,包括但不局限于上下行频点、带宽、上下行链路时延等,若制式包括TDD LTE,则还需配置时隙模式;
4)双模射频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LTE基带接入模块配置的LTE小区参数和NB-IoT小区参数后,对接收到的参数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配置给基带、中射频模块,若配置成功则响应配置成功,若配置失败则返回失败消息并携带失败原因;
5)LTE基带接入模块在配置完成LTE和NB-IoT的小区参数、时延参数后,与双模射频模块进行心跳交互,以便LTE基带接入模块实时监控双模射频模块的工作状态;
6)若运维人员通过远程网管或者LTE基带接入模块本地web查询双模射频模块状态或者参数,则相关指令消息经过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处理后下发给双模射频模块控制管理单元;
7)双模射频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收到对应状态或者参数查询请求后将当前状态值或者参数值发送给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管理单元,LTE基带接入模块的控制模块将这些值反馈给web呈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6-图10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6-图10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模块、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所述射频模块,且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核心网;其中,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支持不同的制式;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以上,且各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分别支持不同的制式;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与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通过光纤和/或网线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通过光纤分别与所述射频模块和各所述核心网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核心网发送的下行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下行接入模块,包括: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下行数据为目标制式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本模块确定为所述下行接入模块;以及,在所述下行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将相应制式的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所述下行接入模块;所述下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所述下行数据,输出下行IQ数据;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所述下行IQ数据转发给所述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射频模块发送的上行IQ数据的制式,将本模块或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中确认为上行接入模块,包括: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在所述上行IQ数据为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本模块确定为所述上行接入模块;以及,在所述上行IQ数据为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的情况下,将相应制式的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确定为所述上行接入模块;所述上行接入模块用于处理所述上行IQ数据,输出上行数据;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用于将所述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所述核心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一资源调度单元、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所述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且用于连接各所述核心网;
所述下行IQ数据为所述目标制式下行数据依次经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所述下行接入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下行接入模块处理所述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后得到的所述下行IQ数据,并将所述下行IQ数据转发给所述射频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以及,将所述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转发给所述上行接入模块;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依次经所述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数据回传至相应制式的所述核心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上行接入模块处理所述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后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并将所述上行数据回传给相应制式的所述核心网。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之间的第一控制管理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将所述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转发给所述下行接入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射频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一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CPRI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所述射频模块进行监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还用于连接网管;
所述第一控制管理单元用于与所述网管进行交互,并基于所述交互的结果向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所述射频模块下发相应的控制管理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第二资源调度单元、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CPRI协议处理单元均连接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所述下行IQ数据为所述非目标制式下行数据依次经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下行IQ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
所述上行数据为所述非目标制式上行IQ数据依次经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处理后得到;
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将所述上行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获取基带工作时钟;
所述基带时钟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的第二控制管理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管理单元还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二回传网络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业务高层协议处理单元、所述第二资源调度单元、所述第二物理层协议处理单元和/或所述第二CPRI协议处理单元进行监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中频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所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还连接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所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行IQ数据,得到下行基带载波数据;所述中频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下行基带载波数据转换为下行模拟射频数据;所述射频处理单元用于发射所述下行模拟射频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上行模拟射频数据;所述中频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模拟射频数据转换为上行基带载波数据;所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行基带载波数据得到所述上行IQ数据,并将所述上行IQ数据转发给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块还包括第三控制管理单元;所述第三控制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所述中频处理单元、所述射频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所述第三控制管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三CPRI协议处理单元、所述中频处理单元和/或所述射频处理单元进行监控,并将所述监控的结果转发给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8至11、13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支持2G、3G、4G、5G和NB-IoT中的任一制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带接入模块支持4G制式;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支持NB-IoT制式。
18.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的频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所述关键参数包括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对应的制式标识和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
若所述制式标识为冲突制式的制式标识,则根据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点确定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
若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通信频率冲突,则在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同步频率不冲突、且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广播频率不冲突的情况下,避开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进行业务调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频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上报告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频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的关键参数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启动成功时发送的接入请求,则对所述接入请求进行校验;
在所述校验的结果为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关键参数查询请求;所述关键参数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反馈所述关键参数;
所述频率分配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同步频率冲突,或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的通信频率与所述本模块的广播频率冲突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发送禁止激活通知;所述禁止激活通知用于禁止第二基带接入模块执行激活小区流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频率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键参数为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在调整所述通信频点后发送。
22.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多制式基站系统的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网管发送的指令消息时,对所述指令消息进行识别;
根据所述识别的结果,将所述指令消息转发给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所述射频模块;
接收所述第二基带接入模块和/或所述射频模块基于所述指令消息反馈的执行结果,并将所述执行结果转发给所述网管。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20806.3A 2020-11-05 2020-11-05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Active CN112333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0806.3A CN112333749B (zh) 2020-11-05 2020-11-05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0806.3A CN112333749B (zh) 2020-11-05 2020-11-05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49A CN112333749A (zh) 2021-02-05
CN112333749B true CN112333749B (zh) 2024-02-27

Family

ID=74316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0806.3A Active CN112333749B (zh) 2020-11-05 2020-11-05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7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3825B (zh) * 2021-12-13 2023-09-12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模基站的rru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817A (zh) * 2006-11-15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及其信号收发方法和无线通信网络
CN102448199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及多模基站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10392452A (zh) * 2019-08-12 2019-10-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WO2020000347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多调制解调器modem执行通信业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7593B2 (en) * 2012-03-28 2015-10-20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Cell monitor system for 4G cellular networks
US20170034710A1 (en) * 2014-04-11 2017-02-0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618917B (zh) * 2015-02-09 2018-09-1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室内覆盖装置和多制式覆盖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817A (zh) * 2006-11-15 2008-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及其信号收发方法和无线通信网络
CN102448199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及多模基站传输数据的方法
WO2020000347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多调制解调器modem执行通信业务的方法
CN110392452A (zh) * 2019-08-12 2019-10-2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49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26786B1 (ko) 밀리미터파 통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10006954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263366B2 (en)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station and wireless terminal employing it
US20180376407A1 (en) Access Control In A Network Comprising Network Slices
CN107623931B (zh) 多点协作的分组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83222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relay resource
CA259176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very from access point infrastructure link failures
US20160192281A1 (en) Distributed method for client optimization
CN113473486B (zh) 一种端边协同的网络覆盖增强系统及方法
US8620312B2 (en) Combined background and 20/40 coexistence scan
WO201820313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nection and hand-over management across networks and ssids
KR20130134935A (ko) 통신시스템에서 일 대 다 통신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3747478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469549B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和系统
CN112671904A (zh) 设备状态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2333749B (zh) 多制式基站系统、频率分配方法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
CN114365515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侧链路进行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JP2022543228A (ja)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手順の実行に関与するユーザ機器
CN106105380B (zh) 数据转发的控制方法、系统、控制器及接入设备
WO2017193947A1 (zh) 小区操作方法、装置及存储媒介
CN105657734A (zh) 无线智能漫游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13825259A (zh) 一种基于5g技术的电力小基站信息接收装置
EP2341755B1 (en) Wireless network with star topology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wireless network with star topology
US20230262544A1 (en) Migration of user equipment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CN10949591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10

Applicant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