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290B -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290B
CN112333290B CN202110007673.XA CN202110007673A CN112333290B CN 112333290 B CN112333290 B CN 112333290B CN 202110007673 A CN202110007673 A CN 202110007673A CN 112333290 B CN112333290 B CN 112333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address
operator
virtu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076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290A (zh
Inventor
孙林
袁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076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2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该数据访问控制方法中涉及到的数据可以保存到区块链中,且本申请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可以结合云平台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本申请的CDN系统在中心节点的上层还设置了三级节点,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均可以通过三级节点获得数据资源,只有在三级节点上未存储有相应数据资源的情况下,该CDN系统才会通过三级节点到源站回源,从而仅仅需要三级节点单次从源站回源,而无需多个中心节点分别向源站回源,减少了回源次数,进而减少了源站的带宽资源耗费。

Description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存储与访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是构建在现有网络基础之上的智能虚拟网络,其依靠部署在各地的CDN节点,使得用户能够就近从CDN节点获取所需的内容,降低网络拥塞,提高用户访问影响速度。
CND系统包括CDN调度服务器、多个边缘节点和多个中心节点。其中,边缘节点负责向用户提供缓存的内容数据,因此,在边缘节点获得用户的数据访问请求后,如果边缘节点本地缓存用户请求数据内容,则边缘节点会向用户返回相应的数据内容;如果边缘节点本地未缓存有用户请求的数据内容,则会向中心节点请求数据内容。类似的,如果中心节点上未存储有相应的数据内容,则该中心节点会向源站回源,以获得相应的数据内容。
由于CDN系统包括多个中心节点,那么源站中同一业务数据资源可能会被多个中心节点访问多次,然而,源站的带宽资源有限,因此,源站内同一业务数据资源的回源次数过多必然会耗费源站较多的带宽资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以减少CDN系统向源站回源的次数,减少带宽资源耗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包括:
内容分发网络CDN调度中心、三级节点、多个中心节点以及多个边缘节点;
其中,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所述CDN调度中心,用于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三级节点,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
所述三级节点,用于获得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并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级节点上配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虚拟IP地址,其中,通过每个虚拟IP地址在所述三级节点上虚拟出一个虚拟缓存设备;
所述CDN调度中心具体为,用于获得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确定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第二运营商;从所述多个虚拟缓存设备的虚拟IP地址中,确定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目标虚拟IP地址;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
所述三级节点获得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时,具体为:
所述三级节点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目标虚拟IP地址的资源请求。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级节点包括:至少一组服务器;每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与各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相连的核心交换机;以及,与所述核心交换机相连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汇聚交换机,所述ISP汇聚交换机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或者,
所述三级节点包括:至少一组服务器;每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与各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相连的ISP汇聚层交换机,所述ISP汇聚层交换机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三级节点在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时,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如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不存在异常,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
所述三级节点还用于,如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存在异常,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之外的其他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DN系统还包括:通信检测中心;
所述通信检测中心,用于检测所述三级节点中属于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异常,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所述三级节点;
三级节点还用于,保存所述通信检测中心的所述检测结果;
所述三级节点在获得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时,具体为,查询保存的所述检测结果,得到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CDN调度中心在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时,具体用于:
所述CDN调度中心获得所述三级节点中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是否存在通信异常,如果所述目标虚拟缓存设备不存在通信异常,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
所述CDN调度中心还用于,如果所述目标虚拟缓存设备存在通信异常,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三级节点中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之外的其他虚拟IP地址对应的虚拟缓存设备。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的三级节点,所述CDN系统包括多个中心节点、多个边缘节点以及所述三级节点,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包括:
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所述边缘节点;
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
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控制装置,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的三级节点,所述CDN系统包括多个中心节点、多个边缘节点以及所述三级节点,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所述边缘节点;
资源发送单元,用于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
IP确定单元,用于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运营商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回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由以上内容可知,本申请的CDN系统在中心节点的上层还设置了三级节点。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均可以通过三级节点获得数据资源,只有在三级节点上未存储有相应数据资源的情况下,该CDN系统才会通过三级节点到源站回源,从而仅仅需要三级节点单次从源站回源,而无需多个中心节点分别向源站回源,减少了回源次数;进而减少了源站的带宽资源耗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CDN系统的一种组成架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CDN系统中三级节点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交互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CDN系统中CDN调度中心与三级节点中虚拟缓存设备之间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交互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数据访问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方案可以减少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系统向源站回源的次数,减少占用源站的带宽资源;同时,本申请的方案还可以提高CDN系统向源站回源的效率。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CDN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以看出,该CDN系统100可以包括:CDN调度中心101、多个边缘节点102、多个中心节点103以及一个三级节点104。
可以理解的是,CDN系统可以接入多个业务的源站200,每个源站可以提供相应业务的数据资源。如,每个源站可以为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提供业务数据或者服务等的网站。
在本申请的CDN系统中通过三级节点与源站连接,相应的,在CDN系统需要回源的情况下,仅仅需要通过三级节点向源站回源。所谓回源是指CDN系统中不存在某数据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向该数据资源所在的源站请求该数据资源。
其中,边缘节点102用于获得用户终端300的数据访问请求,在边缘节点中缓存有该数据访问请求所请求的资源时,该边缘节点可以向用户终端提供相应的资源;如果用户终端不存在相应的资源,则该边缘节点可以向二级节点或者三级节点请求相应的资源。
中心节点用于接收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如果中心节点中不存在该资源请求所请求的资源,则中心节点也会向三级节点请求该资源。
该CDN调度中心可以用于将用户终端的数据访问请求调度到多个边缘节点中的一个边缘节点。同时,还可以将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或者中心节点;以及,将中心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
在CDN系统中边缘节点、中心节点以及三级节点中任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CDN服务的一个集群单元,由多个机器设备组成。每个节点可以看成是由处于同一机房内的多台设备构成。
如,对于边缘节点、中心节点以及三级节点中任意一个节点,节点一般都会包括至少一组缓存服务器,节点内的每组缓存服务器都连接有接入交换机,且各接入交换机都连接有核心交换机。
在本申请中每个节点内的各组缓存服务器可以看成是一个服务器集群,也可以是通过云计算构成一个云平台。
其中,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云技术(Cloud technology)基于云计算商业模式应用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整合技术、管理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等的总称,可以组成资源池,按需所用,灵活便利。云计算技术将变成重要支撑。技术网络系统的后台服务需要大量的计算、存储资源,如视频网站、图片类网站和更多的门户网站。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将来每个物品都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识别标志,都需要传输到后台系统进行逻辑处理,不同程度级别的数据将会分开处理,各类行业数据皆需要强大的系统后盾支撑,只能通过云计算来实现。
在本申请中,该三级节点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其中,针对三级节点中每个运营商的通信端口,通过该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可以接入该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中,在本申请中三级节点中可以包括: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汇聚层交换机,该ISP汇聚层交换机中可以配置有不同运营商的通信接口。相应的,三级节点可以通过ISP汇聚层交换机可以切换到不同运营商的通信接口,以接入不同运营商的通信链路。
在本申请的CDN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源可以通过区块链形式保存,其中,每个节点上的缓存服务器可以组成一个区块链,而缓存服务器为区块链上的节点。
其中,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可以包括区块链底层平台、平台产品服务层以及应用服务层。
区块链底层平台可以包括用户管理、基础服务、智能合约以及运营监控等处理模块。其中,用户管理模块负责所有区块链参与者的身份信息管理,包括维护公私钥生成(账户管理)、密钥管理以及用户真实身份和区块链地址对应关系维护(权限管理)等,并且在授权的情况下,监管和审计某些真实身份的交易情况,提供风险控制的规则配置(风控审计);基础服务模块部署在所有区块链节点设备上,用来验证业务请求的有效性,并对有效请求完成共识后记录到存储上,对于一个新的业务请求,基础服务先对接口适配解析和鉴权处理(接口适配),然后通过共识算法将业务信息加密(共识管理),在加密之后完整一致的传输至共享账本上(网络通信),并进行记录存储;智能合约模块负责合约的注册发行以及合约触发和合约执行,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某种编程语言定义合约逻辑,发布到区块链上(合约注册),根据合约条款的逻辑,调用密钥或者其它的事件触发执行,完成合约逻辑,同时还提供对合约升级注销的功能;运营监控模块主要负责产品发布过程中的部署、配置的修改、合约设置、云适配以及产品运行中的实时状态的可视化输出,例如:告警、监控网络情况、监控节点设备健康状态等。
平台产品服务层提供典型应用的基本能力和实现框架,开发人员可以基于这些基本能力,叠加业务的特性,完成业务逻辑的区块链实现。应用服务层提供基于区块链方案的应用服务给业务参与方进行使用。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三级节点的一种组成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的CDN系统中三级节点的一种组成结构示意图。
由图2可以看出,该三级节点可以包括:
至少一组服务器201,每组服务器可以包括多个缓存服务器;
每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202;
与各接入交换机连接的核心交换机203;
以及,与核心交换机203相连的ISP汇聚层交换机204。
其中,ISP汇聚交换机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通信端口也可以称为通信接口,如图2所示,ISP汇聚层交换机可以通过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端口接入到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网络,使得每个通信端口可以对应一个运营商的通信链路。
其中,相对于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由于三级节点在核心交换机上层增设了ISP汇聚交换机,从而可以通过ISP汇聚交换机使得三级节点可以与不同运营商的源站直接通信,而无需跨运营商通信,有利于提高回源效率。同时,图2所示的三级节点可以在目前已有的节点上仅仅增设一个汇聚层交换机,使得节点内部结构改动较小。
可以理解的是,图2仅仅是三级节点的一种可能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本申请还可以是将图2中ISP汇聚层交换机合成到核心交换机,在此基础上,三级节点可以包括:至少一组服务器;每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与各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相连的ISP汇聚层交换机,ISP汇聚层交换机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结合以上内容,下面结合流程图对本申请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交互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应用于如上提到的CDN系统,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301,CDN调度中心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
其中,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为了便于区分,将底层节点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请求的数据资源称为目标数据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次资源请求中,该底层节点可以为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
如,CDN调度中心调度该资源请求到三级节点可以为:将三级节点的IP地址返回给底层节点,以使得底层节点可以基于该三级节点的IP地址,将资源请求转发给三级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CDN调度中心获得中心节点的资源请求,则可以直接将该中心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
如CDN调度中心获得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该CDN调度中心可以从中心节点和三级节点中确定资源请求所需调度到的上级节点,该上级节点为中心节点或者三级节点,如,CDN调度中心结合负载均衡原则,从中心节点和三级节点确定用于处理该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的节点。如果确定出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需调度到三级节点,则将该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该三级节点。
当然,如果需要将该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中心节点,CDN调度中心可以将该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中心节点,由中心节点为边缘节点提供相应的数据资源,对此不再赘述。
S302,三级节点获得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
如,底层节点基于CDN调度中线发送的调度指示,向三级节点发送资源请求,以向三级节点请求数据资源。
S303,如三级节点中缓存有目标数据资源,将三级节点中缓存的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底层节点。
如,三级节点中各组服务器对应一存储区域,如果该存储区域中存在该目标数据资源,则三级节点的服务器可以本地的存储区域获取该目标数据资源,并发送给底层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底层节点发送的资源请求还携带有底层节点的IP地址。在该种情况下,三级节点可以确定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然后通过三级节点中属于该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底层节点发送该目标数据资源,以避免跨运营商传输数据。
S304,如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如,底层节点发送的资源请求中可以指示有所请求的目标数据资源所属的源站的IP地址或者其他标识信息,在此基础上,三级节点可以确定该资源请求所请求的目标数据资源所在的源站。
其中,三级节点可以通过三级节点中的服务器可以确定资源请求所请求的目标数据资源所在的源站。
S305,三级节点确定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如,三级节点中可以存储有IP库,该IP库中包括多个IP地址对应的运营商。三级节点通过查询该IP库可以获得该源站的IP地址所对应的运营商。例如,三级节点的服务器可以查询存储的IP库,确定出该源站的IP地址对应的运营商。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方式来确定源站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对此不加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区分,将源站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称为第一运营商,以便与后续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即第二运营商)相区分。
S306,三级节点通过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源站发送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源站获取目标数据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源站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为第一运营商,因此,三级节点通过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从而可以避免跨运营商向源站回源,进而有利于提高通信效率,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三级节点中设置有ISP汇聚层交换机的情况下,三级节点可以通过ISP汇聚层交换机将通信端口切换为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使得三级节点可以通过源站对应的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向源站发送回源请求。
如,三级节点的服务器发送的回源请求会传输到三级节点的ISP汇聚层交换机。同时,三级节点的服务器会通知ISP汇聚层交换机将通信端口切换到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因此,ISP汇聚层交换机可以将通信端口切换到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从而通过该通信端口发送该回源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源站响应回源请求向该三级节点返回该目标数据资源后,三级节点可以缓存该目标数据资源。同时,三级节点会将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发出该资源请求的底层节点。
由以上内容可知,本申请的CDN系统在中心节点的上层还设置了三级节点。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均可以通过三级节点获得数据资源,只有在三级节点上未存储有相应数据资源的情况下,该CDN系统才会通过三级节点到源站回源,从而仅仅需要三级节点单次从源站回源,而无需多个中心节点分别向源站回源,减少了回源次数;进而减少了源站的带宽资源耗费。
同时,由于三级节点中配置有不同运营商的通信节点,因此,三级节点在向源站回源时,可以根据源站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选择通过相应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发送回源请求,从而使得三级节点与源站可以基于同一运营商的网络进行数据通信,可以避免三级节点与源站之间的跨运营商通信,进而有利于提高通信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CDN系统中各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所接入的运营商网络可能会有所不同,如,CDN系统的中心节点1接入的是运营商1的通信网络;而中心节点2接入的运营商2的通信网络,运营商1和运营商2不同。
在该种情况下,如果三级节点的IP地址仅仅为某个运营商的节点,那么在CDN调度中心将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如果该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与该三级节点所接入的运营商网络不同,则可能会存在跨运营商传输数据的情况,从而会出现由于跨运营商通信而导致通信速度较慢,使得数据资源传输效率较低。
为了减少跨运营商通信的情况,提高通信速度,本申请中在三级节点上配置有多个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虚拟IP地址,其中,每个虚拟IP地址对应一个运营商。其中,三级节点中配置的该多个虚拟IP地址均指向该三级节点,使得其他节点向三级节点中任意一个虚拟IP地址所发送的数据资源均传输到该三级节点。
其中,通过在三级节点上配置运营商的虚拟IP地址,实际上相对于在该三级节点上虚拟出归属于该运营商的虚拟缓存设备。也就是说,通过配置的每个虚拟IP地址在所述三级节点上虚拟出一个虚拟缓存设备。
在此基础上,CDN调度中心会存储三级节点上配置的多个虚拟IP地址,CDN调度中心可以获知这多个虚拟IP地址对应的多个虚拟缓存设备,而该三级节点这一物理节点对CDN调度中心是不可见的。相应的,CDN调度中心对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所进行的调度也是针对该多个虚拟IP地址对应的虚拟缓存设备。
如图4所示,其示出了CDN调度中心向三级节点上虚拟出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虚拟缓存设备调度资源请求的示意图。
由图4可以看出,三级节点上虚拟出电信的虚拟缓存设备、移动的虚拟缓存设备以及联通的虚拟缓存设备。
其中,电信的虚拟缓存设备对应归属于电信运营商的虚拟IP地址,移动的虚拟缓存设备对应归属于移动运营商的虚拟IP地址,联通的虚拟缓存设备对应归属于联通运营商的虚拟IP地址。
同时,在CDN调度中心实际上看到是电信、移动以及联通这三个运营商的虚拟缓存设备,在此基础上,CDN调度中心会将中心节点以及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这三个虚拟缓存设备中。
为了减少跨运营商传输数据,CDN调度中心可以结合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所接入的运营商网络,确定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的资源请求需要调度到哪些虚拟缓存设备。
下面结合图5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S501,CDN调度中心获得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
其中,该资源请求携带有底层节点的IP地址;
S502,CDN调度中心确定该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第二运营商。
其中,为了便于区分,将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称为第二运营商。该第二运营商和下面源站对应的第一运营商仅仅是为了区分底层节点和源站对应的运营商。
S503,CDN调度中心从该多个虚拟缓存设备的虚拟IP地址中,确定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目标虚拟IP地址。
如,CDN调度中心可以存储三级节点中虚拟出的多个虚拟缓存设备各自的虚拟IP地址。在此基础上,CDN调度中心根据每个虚拟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可以查找出所属运营商与该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第二运营商相同的虚拟IP地址。
其中,为了便于区分,本实施例将属于第二运营商的虚拟IP地址称为目标虚拟IP地址。
S504,CDN调度中心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该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
如,CDN调度中心将该目标虚拟IP地址返回给底层节点,并指示底层节点向该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设备发送资源请求。
S505,三级节点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目标虚拟IP地址的资源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目标虚拟IP地址实际上是三级节点上配置的虚拟IP地址,因此,虽然在该CDN调度中心侧认为每一个虚拟IP地址指向一个设备,但是实际上,每个虚拟IP地址所对应的虚拟缓存设备实际上都指向该三级节点,因此,最终三级节点可以获得目的IP地址为目标虚拟IP地址的该资源请求。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三级节点上配置有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端口,由于该底层节点对应的运营商为第二运营商,因此,该三级节点可以通过该第二运营商的通信端口获得该资源请求。
S506,如三级节点中缓存有目标数据资源,将三级节点中缓存的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底层节点。
S507,如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S508,确定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S509,三级节点通过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源站发送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源站获取目标数据资源。
以上步骤S506到S509可以参见前面实施例的相关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CDN系统向源站回源时,如果出现网络异常而可能会影响到正常通信,因此,在本申请还可以合理控制三级节点所选择的通信端口来减少通信网络异常所导致的无法回源。
具体的,在本申请,三级节点在向源站发送回源请求之前,还可以获得三级节点中属于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其中,该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实际上就是该通信端口所连接的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
相应的,该通信链路状态可以表征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是否可以正常接入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如果通信链路状态为通信链路异常,则说明该三级节点无法通过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接入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存在异常。
在本申请中,如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不存在异常,三级节点通过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源站发送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如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存在异常,三级节点通过第一运营商之外的其他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源站发送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
可见,如果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异常,该三级节点会采用跨运营商回源的方式向源站发送回源请求,以避免回源异常。
其中,三级节点获得其配置的通信接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的状态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多种。
如,在一种可能情况中,三级节点上运行有检测程序,可以通过检测程序来探测各个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状况,例如,检测程序向某个通信端口发送探测包,根据是否接收到探测包对应的反馈数据等,来判断该通信端口是否存在异常等,本申请对于具体探测方式不加限制。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CDN系统还可以包括:通信检测中心。该通信检测中心可以有多台设备组成,如,该通信检测中心可以包括接入不同运营商网络的检测服务器等检测设备。其中,该通信检测中心,用于检测三级节点中属于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异常,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三级节点。
在此基础上,三级节点还用于,保存通信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相应的,三级节点通过查询保存的检测结果,可以得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三级节点上可以运行有检测程序,通过该检测程序获得该通信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该检测程序通过共享内存映射的方式存储检测结果,使得三级节点上的缓存服务器均可以查询到该检测结果。
如图6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中三级节点在通信链路故障的情况下的回源过程的原理示意图。
在图6是以三级节点回源过程为例说明,因此图6中并未涉及到边缘节点和中心节点。
在图6中通信检测中心会检测三级节点中各个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并通过与三级节点的检测程序通信,将检测结果存储到三级节点中。三级节点可以获得当前其各个通信端口对应的运营商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异常。
相应的,在图6中CDN调度中心601将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602之后,三级节点确定出源站所需的运营商之后,便可以查询三级节点中该运营商的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是否异常。
在图6中是以源站1的运营商为运营商1,且该三级节点中运营商1的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异常为例说明。
由图6可以看出,在三级节点通过检测脚本获得该运营商1的通信端口到该源站1之间的运营商1的通信链路异常,则三级节点会通过电信的通信端口向该源站发送回源请求。如图6中三级节点与源站1之间的运营商1的通信链路为虚线,虚线代表异常;因此,三级节点与源站通过运营商2的通信链路来发送回源请求,以通过跨网回源来避免回源失败。
可以理解的是,三级节点中虚拟出的虚拟缓存设备也可能会异常,在该种情况下,三级节点无法接入该虚拟缓存设备的虚拟IP地址所属的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而为了使得CDN调度中心可以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该三级节点,同样可以采用跨运营商调度资源请求。
相应的,CDN调度中心在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时,具体用于:
CDN调度中心获得三级节点中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是否存在通信异常,如果目标虚拟缓存设备不存在通信异常,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
相应的,CDN调度中心还用于,如果目标虚拟缓存设备存在通信异常,将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三级节点中目标虚拟IP地址之外的其他虚拟IP地址对应的虚拟缓存设备。
如图6所示,仍假设通过虚拟出的运营商2的虚拟IP地址2无法接入到运营商2的通信网络,则CDN调度中心可以通过其他运营商的通信网络向该虚拟IP地址2对应的目标虚拟设备调度资源请求。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访问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种数据访问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的三级节点,所述CDN系统包括多个中心节点、多个边缘节点以及所述三级节点,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该装置可以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701,用于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所述边缘节点;
资源发送单元702,用于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
IP确定单元703,用于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运营商确定单元704,用于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回源单元705,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又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为三级节点中的服务器。
如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的一种组成架构示意图。在图8中,该服务器800可以包括: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
可选的,该服务器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803、输入单元804和显示器805和通信总线806。
其中,处理器801、存储器802、通信接口803、输入单元804和显示器805均通过通信总线806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801,可以为中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实施例中提到的三级节点侧所执行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存储器80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以上所提到的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服务器的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
该通信接口803可以为通信模块的接口。
本申请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804,该输入单元可以包括触摸感应单元、键盘等等。
该显示器805包括显示面板,如触摸显示面板等。
当然,图8所示的服务器结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可以包括比图8所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三级节点侧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数据访问控制方法方面或数据访问控制装置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提供方法,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相应实施例的描述,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同时,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内容分发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容分发网络CDN调度中心、三级节点、多个中心节点以及多个边缘节点;
其中,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所述三级节点上配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虚拟IP地址,其中,通过每个虚拟IP地址在所述三级节点上虚拟出一个虚拟缓存设备;
所述CDN调度中心,用于获得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确定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第二运营商;从多个虚拟缓存设备的虚拟IP地址中,确定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目标虚拟IP地址;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边缘节点;
所述三级节点,用于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目标虚拟IP地址的资源请求;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并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节点包括:至少一组服务器;每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与各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相连的核心交换机;以及,与所述核心交换机相连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汇聚交换机,所述ISP汇聚交换机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或者,
所述三级节点包括:至少一组服务器;每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与各组服务器连接的接入交换机相连的ISP汇聚层交换机,所述ISP汇聚层交换机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节点在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时,具体用于:
获得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如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不存在异常,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
所述三级节点还用于,如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存在异常,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之外的其他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DN系统还包括:通信检测中心;
所述通信检测中心,用于检测所述三级节点中属于不同运营商的通信端口的通信链路是否存在异常,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所述三级节点;
三级节点还用于,保存所述通信检测中心的所述检测结果;
所述三级节点在获得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时,具体为,查询保存的所述检测结果,得到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对应的通信链路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DN调度中心在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时,具体用于:
所述CDN调度中心获得所述三级节点中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是否存在通信异常,如果所述目标虚拟缓存设备不存在通信异常,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
所述CDN调度中心还用于,如果所述目标虚拟缓存设备存在通信异常,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三级节点中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之外的其他虚拟IP地址对应的虚拟缓存设备。
6.一种数据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的三级节点,所述CDN系统包括CDN调度中心、多个中心节点、多个边缘节点以及所述三级节点,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所述三级节点上配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虚拟IP地址,其中,通过每个虚拟IP地址在所述三级节点上虚拟出一个虚拟缓存设备;所述CDN调度中心,用于获得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确定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第二运营商;从多个虚拟缓存设备的虚拟IP地址中,确定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目标虚拟IP地址;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目标虚拟IP地址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所述边缘节点;
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
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7.一种数据访问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的三级节点,所述CDN系统包括CDN调度中心、多个中心节点、多个边缘节点以及所述三级节点,所述三级节点中设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通信端口,所述三级节点上配置有归属于不同运营商的多个虚拟IP地址,其中,通过每个虚拟IP地址在所述三级节点上虚拟出一个虚拟缓存设备;所述CDN调度中心,用于获得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携带有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确定所述底层节点的IP地址所属的第二运营商;从多个虚拟缓存设备的虚拟IP地址中,确定属于第二运营商的目标虚拟IP地址;将所述底层节点的资源请求调度到所述目标虚拟IP地址对应的目标虚拟缓存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请求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底层节点发送的目的IP地址为目标虚拟IP地址的资源请求,所述资源请求用于请求目标数据资源,所述底层节点为所述中心节点或者所述边缘节点;
资源发送单元,用于如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将所述三级节点中缓存的所述目标数据资源发送给所述底层节点;
IP确定单元,用于如所述三级节点中未缓存有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确定用于提供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源站对应的IP地址;
运营商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源站对应的IP地址所属的第一运营商;
回源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运营商的通信端口向所述源站发送所述目标数据资源的回源请求,以从所述源站获取所述目标数据资源。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
CN202110007673.XA 2021-01-05 2021-01-05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Active CN112333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7673.XA CN112333290B (zh) 2021-01-05 2021-01-05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07673.XA CN112333290B (zh) 2021-01-05 2021-01-05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290A CN112333290A (zh) 2021-02-05
CN112333290B true CN112333290B (zh) 2021-04-06

Family

ID=74302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07673.XA Active CN112333290B (zh) 2021-01-05 2021-01-05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2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4632B (zh) * 2021-03-25 2024-04-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 视频码率控制方法、设备、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cdn系统
CN113596079B (zh) * 2021-06-17 2024-01-05 阿里巴巴新加坡控股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回源容灾方法及设备
CN113542058B (zh) * 2021-06-25 2022-12-09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回源的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189523A (zh) * 2021-12-17 2022-03-1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cdn的边缘节点的回源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629795B (zh) * 2022-01-30 2024-01-02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带宽使用方法和内容分发网络
CN114598654A (zh) * 2022-01-30 2022-06-07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内容分发网络cdn的流量均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002497B (zh) * 2022-05-27 2024-03-12 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 直播回源的调度方法及系统、回源服务器
CN115022177B (zh) * 2022-06-08 2023-10-2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Cdn系统、回源方法、cdn节点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2466B (zh) * 2012-11-07 2015-09-23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内容分发网络的分布式源监控方法和系统
US10187319B1 (en) * 2013-09-10 2019-01-22 Instart Logic, Inc.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generation for a proxy optimization server for optimizing the delivery of content of a web publisher
CN104811323A (zh) * 2014-01-23 2015-07-2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请求方法、装置、节点服务器及cdn系统
CN104320681B (zh) * 2014-11-07 2018-03-09 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cdn回源服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612311A (zh) * 2015-10-23 2017-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推送方法及装置
US20170142196A1 (en) * 2015-11-17 2017-05-18 Le Holdings (Beijing)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source server
CN109194772A (zh) * 2018-11-13 2019-01-11 杭州领智云画科技有限公司 Cdn边缘节点的回源方法和系统
CN110825525B (zh) * 2019-11-06 2022-06-07 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 数据资源回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290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3290B (zh) 数据访问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内容分发网络系统
Haghi Kashani et al. Quality of service‐aware approaches in fog computing
US10048996B1 (en) Predicting infrastructure failures in a data center for hosted service mitigation actions
Bouet et al. Cost‐based placement of vDPI functions in NFV infrastructures
JP7118281B2 (ja) 統合支払いのバックエンド構築方法、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06888106A (zh) 智能电网中的it资产大规模侦测系统
WO2018028777A1 (e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peer-to-peer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0023588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queuing to a cloud via a queuing proxy
CN112104754B (zh) 网络代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38381A1 (ko) Api 데이터 수집시스템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CN111861140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08183975A (zh) 一种域名解析的方法和系统
US20220200957A1 (en) Managing Application Access Controls And Routing In Cloud Computing Platforms
CN113489691B (zh) 网络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609134A1 (en) Bgp anycast cluster service quality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apparatus
KR20190007635A (ko)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리소스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09117609A (zh) 一种请求拦截方法及装置
CN113361913A (zh) 一种通信业务编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7161A (zh) 服务调用请求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Latif et al. A novel trust management model for edge computing
CN114780214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设备
WO2017189811A1 (en) Multi gtm based routing to avoid latencies
CN102137102B (zh) 一种支持多类信息发布方式的业务支撑平台实现方法
CN112291264A (zh) 一种安全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37310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ns reques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87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