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075A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33075A CN112333075A CN202011270329.1A CN202011270329A CN112333075A CN 112333075 A CN112333075 A CN 112333075A CN 202011270329 A CN202011270329 A CN 202011270329A CN 112333075 A CN112333075 A CN 1123330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local area
- address
- ethernet
- area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发送方,包括:确定待传输数据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通过本申请,能够提升大数据传输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的传输时,现有的方法是通过交换机和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但是这种方案严重受限于交换机的数据交换效率和普通网线的传输速度限制,在千兆交换机的情况下,理论传输速率为1000Mbit/s,但最大传输速度只有120MB/s左右,当需要传输200GB的大数据时,现有的方法需要30多分钟才能传输完毕,所需要的时间开销非常大。
并且,当有多台电脑同时连接到同一台交换机时,数据的传输速度会进一步的降低,比如有3台电脑同时进行数据传输时,交换机分配给每台电脑的数据传输速率会降低到40MB/s左右,这种情况下传输200GB的大数据就需要90多分钟才能完成,时间开销非常巨大。
为了提升传输速度,目前在该领域内,一般是通过升级为光纤交换机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但是这种升级需要涉及到大量的物理硬件的更换和重新规划网络布线,实施起来非常复杂,代价昂贵。
因此,如何提升大数据传输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速度,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
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确定待传输数据和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方,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方。
进一步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第一文件至所述数据接收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接收方;其中,所述数据接收方与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方。
进一步地,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第一文件至所述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方。
进一步地,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生成所述多个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块索引表;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数据块索引表至所述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多个数据块至多个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不同的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接收不同的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各个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采用以太网IP地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块发送至多个协助数据接收方,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块,根据所述数据块索引表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方,不同的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接收不同的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接收方与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
进一步地,同一所述局域网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所述雷雳网桥。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局域网组网完成后,获取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列表;获取所述设备列表内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确定所述局域网的网络ID和网络名字;将所述网络ID、所述网络名字以及所述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写入局域网配置文件;在所述局域网配置文件内查询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
另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
该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和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又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
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多个局域网,所述局域网包括多个设备;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
又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又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形成局域网,数据发送方确定待传输数据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后,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是否在同一局域网内,如果在同一局域网内,则基于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也即采用雷雳网线传输数据,由于雷雳网桥组网的局域网内的任意两台设备可以进行数据的直连传输,不需要经过交换机的中转,因此,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时,基于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内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间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形成局域网的场景,具体地,局域网内的设备不仅基于交换机和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而且,各设备的雷雳接口通过雷雳线缆进行连接,也即基于雷雳网桥连接,从而在局域网内,可以使用雷雳线缆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或者也可以使用常规意义上的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在传输大数据时,通过该方法,能够提升数据传输速度。具体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3。
步骤S101:确定待传输数据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基于业务需求等,数据发送方确定需要传输的数据,以及该数据需要传输的目的方。例如,在一种业务场景下,需要将一段时间内收集的用户在城市内的导航数据传输至多个数据处理设备,则待传输数据为收集到的导航数据,各个数据处理设备为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
步骤S102: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
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
数据发送方在确定数据接收方之后,判断与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具体地,可通过数据接收方的地址信息进行判断;或者,在数据发送方存储有同一局域网内的设备列表,通过查询该设备列表,判断与数据接收方是否在同一局域网;或者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判断。
步骤S103: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
在该实施例中,把多台具有雷雳端口的设备,例如Mac电脑,通过雷雳线缆物理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基于雷雳网桥的局域网。在这个局域网内,可以使用雷雳线缆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而不需要使用常规意义上的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之间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也即直接基于物理连接的雷雳线缆进行数据传输,传输速率的理论上限可达到40Gbit/s,远远高于普通的基于交换机和以太网的传输方案。
例如,将多台Mac电脑通过雷雳3的线缆,连接雷雳3的接口行成基于雷雳网桥的局域网,同时保证基于交换机和以太网协议的传输方案,在此硬件条件下,当数据发送方向属于同一局域网内的数据接收方传输200GB的大数据文件时,只需要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而之前的传统方案需要30多分钟,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减少了传输耗时。
在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中,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形成局域网,数据发送方确定待传输数据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后,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是否在同一局域网内,如果在同一局域网内,则基于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也即采用雷雳网线传输数据,如果不在同一局域网内,基于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也可基于以太网和霹雳网桥的混合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雷雳网桥组网的局域网内的任意两台设备可以进行数据的直连传输,不需要经过交换机的中转,因此,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时,基于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能够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同时,当遇到业务压力时,能够以雷雳网桥的局域网为单位进行服务器的水平扩展,扩展的局域网内部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各个局域网之间采用以太网连接,并且,在工程实施时,针对基于以太网的数据传输网络,不需要大规模的更换交换机,也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网络重新布线,原有的基于交换机和以太网协议的传输方案不受影响,只需要在局域网内形成雷雳网桥,通过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时,也即通过雷雳网桥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可通过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也就是说,局域网内的两套传输方案可以同时使用,互不影响。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同一局域网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雷雳网桥。
具体而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内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局域网内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雷雳网桥。采用菊花链拓扑(Daisy Chain Topology)形成雷雳网桥的网络结构,除了拥有为星状基础的网络,同时还是透过菊花链以增加更多的计算机到网络的最简易的方法,或串列下一个连接每台的计算机,如同菊花的花瓣一样。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局域网间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3所示,以局域网A和局域网B为例,各个局域网内设备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雷雳网桥,局域网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局域网内设备同时也通过以太网连接。具体地,当需要服务器扩展时,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水平扩展,如图3所示,两个雷雳网桥局域网A和B,通过中间的以太网进行连接,可以实现服务器的水平扩展。由于每一个雷雳网桥局域网中都可以使用以太网进行网络连接,所以,两个局域网A和B之间的每台设备,都仍然可以使用以太网进行连接。而在雷雳网桥局域网内部的电脑,既可以使用以太网,也可以使用雷雳网桥。传统的两个普通的局域网之间,虽然也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扩展,但是它只能使用以太网一套协议进行扩展,传输速度是低速的,取决于以太网的硬件配置。图3所示的扩展方案,在基于传统以太网扩展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以雷雳网桥局域网为一个整体单位的扩展方式,即一旦进行横向扩展,就需要扩展一整个雷雳网桥局域网A,这个扩展出来的雷雳网桥局域网A内部包括多台设备。从而,当需要在每个雷雳网桥局域网A和B内部进行大数据传输时,可以使用雷雳线进行高速传输;而当需要进行跨雷雳网桥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时,比如从局域网A中的一台设备传输到局域网B中的一台设备上时,此时仍然可以使用以太网进行传输。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在局域网组网完成后,获取局域网的设备列表;获取设备列表内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确定局域网的网络ID和网络名字;将网络ID、网络名字以及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写入局域网配置文件;在局域网配置文件内查询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
具体而言,在硬件部分上,把多台具有雷雳端口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连接形成局域网,同时多台设备也基于以太网连接。在软件方面,首先使用雷雳网桥的协议,获取每台设备分配的雷雳线缆专用的IP地址,这个雷雳线缆的专用IP地址,也即雷雳IP地址,只能通过雷雳网桥局域网进行使用,它和以太网IP地址不同,并且相互之间互不干扰,可以同时使用。在局域网组网完成后,获取局域网的设备列表,然后可以通过ifconfig-a等命令获得所有这个局域网内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普通以太网IP地址,确定还局域网的网络ID和网络名字等,形成局域网配置文件。通过该局域网配置文件,存储雷雳网桥组网的局域网的配置信息,包括雷雳网桥局域网的网络ID、网络名字以及局域网内部的每台设备的普通以太网IP地址和雷雳线专用IP地址等信息。如果网络状态发生了变化,只要等待操作系统重新分配好以太网IP地址和雷雳IP地址,对应修改局域网配置文,就可以正常工作。
例如,局域网配置文件包括如下的信息:
thunderbolt_net_id:1001
thunderbolt_net_name:thunderbolt_net_1001
devices:
-device_A:
thunderbolt_ip:123.456.7.8
ethernet_ip:10.21.22.345
-device_B:
thunderbolt_ip:123.456.7.9
ethernet_ip:10.21.22.346
其中,thunderbolt_net_id表示雷雳网桥组网后的局域网的网络ID;thunderbolt_net_name表示雷雳网桥组网后的局域网的网络名字;devices表示雷雳网桥组网后的局域网内所包含的设备列表,包括多台设备,例如,在目前的技术中,利用Mac电脑组网时,最多支持6台设备;thunderbolt_ip表示雷雳IP地址;ethernet_ip表示以太网IP地址。例如,其中10.21.22.345是一个普通的以太网IP地址,也就是上述配置文件中的ethernet_ip,而123.456.7.8是一个雷雳IP地址,也就是上述配置文件中的thunderbolt_ip。在搭建好上述局域网后,每台设备上,这两类IP地址是同时存在的。
在后续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通过查询局域网配置文件,以查询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具体可以使用这些雷雳IP地址,配合scp、mc等工具进行大数据的直连传输,同时,也可以使用普通以太网IP地址进行传统方案的数据传输,互不干扰。
例如,使用scp命令指定使用以太网IP地址,具体如下:
scp-r macOS10.15.5-Unity2019.4.8f1.pvm t1@10.21.22.345:/tmp/
例如,使用scp命令指定使用雷雳IP地址,具体如下:
scp-r macOS10.15.5-Unity2019.4.8f1.pvm t1@123.456.7.8
如果指定的是以太网IP地址,那么就使用传统的以太网传输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如果指定的是雷雳IP地址,那么就使用雷雳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可选地,也可以使用上面的两个IP地址,同时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一数据接收方,其中,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数据接收方。
具体而言,当数据发送方需要将数据发送至多个数据接收方,且其中有至少两个数据接收方与数据发送方位于不同局域网,且该至少两个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对于同一局域网内的数据接收方,数据发送方仍采用雷雳IP地址进行数据传输;对于上述不同局域网内的只好两个数据接收方,数据发送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将数据传输至其中一个数据接收方,然后该数据接收方再通过雷雳IP地址将数据转传输至其他数据接收方。
举例而言,如果需要从局域网A中的MA1设备传输200GB的大数据到局域网B中的MB1、MB2、MB3、MB4、MB5等5台设备上,使用传统的以太网方式,那么需要进行5次200GB的以太网数据传输,即从MA1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到MB1,从MA1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到MB2,从MA1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到MB3,等等,假如每次以太网的传输时间需要30分钟,那么总的传输时间为30*5=150分钟。而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只需要通过以太网传输一次,即从MA1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到MB1,剩下的4次传输就可以使用雷雳线进行高速传输,假如雷雳线的传输时间需要5分钟,那么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的总的传输时间为30+4*5=50。两者对比而言可以看出,采用该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传输效率。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接收方;其中,数据接收方与协助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将第二文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至数据接收方。可选地,先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接收方,然后再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
具体而言,当数据发送方需要将多个文件发送至数据接收方,且数据接收方与数据发送方位于不同局域网,且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包括数据接收方设备之外的至少一个设备时,数据发送方将待传输的部分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直接传输至数据接收方,将待传输的部分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先传输至与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也即协助数据接收方,然后由协助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转传输至数据接收方。
举例而言,从局域网A中的MA1设备,传输文件file1到file10,一共10个文件到局域网B中的MB1设备时,MA1设备可以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1到file5到MB1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6到file10到MB2设备,MB2设备接收到文件file1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到MB1。可选地,MA1设备可以先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6到file10到MB2设备,MB2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到MB1,同时,file1到file5到MB1设备,MA1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1到file5到MB1设备,能够提升传输效率。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第一数据接收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第二数据接收方,其中,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第二数据接收方,第二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第二数据接收方。
举例而言,从局域网A中的MA1设备,传输文件file1到file10,一共10个文件到局域网B中的MB1设备、MB2设备和MB3设备时,MA1设备可以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1到file4到MB1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5到file7到MB2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8到file10到MB3设备。MB1设备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文件传输到MB2设备和MB3设备;MB2设备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文件传输到MB1设备和MB3设备;MB3设备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文件传输到MB1设备和MB2设备。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将第二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至数据接收方。可选地,先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然后再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
具体而言,当数据发送方需要将多个文件发送至数据接收方,且数据接收方与数据发送方位于不同局域网,且数据发送方所在的局域网包括数据发送方设备之外的至少一个设备时,数据发送方将待传输的部分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直接传输至数据接收方,将待传输的部分文件采用雷雳IP地址先传输至与其在同一局域网内的其他设备,也即协助数据发送方,然后由协助数据发送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转传输至数据接收方。
举例而言,局域网A中的MA1设备,通过雷雳IP地址将文件file6-file10传输给MA2设备,然后MA1设备通过以太网IP地址利用P2P方式传输file1-file5给MB1设备,MA2设备通过以太网IP地址利用P2P方式传输file6-file10给MB1设备。可选地,MA1设备可以先使用雷雳IP地址传输文件file6到file10到MA2设备,MA2接收到文件后,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到MB1,同时,MA1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1到file5到MB1设备,能够提升传输效率。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第一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第二数据接收方,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第二数据接收方,第二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第一数据接收方。
举例而言,从局域网A中的MA1设备,传输文件file1到file10,一共10个文件到局域网B中的MB1设备、MB2设备和MB3设备时,MA1设备可以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1到file4到MB1设备,使用雷雳IP地址传输文件file5到file7到MA2设备,使用雷雳IP地址传输文件file8到file10到MA3设备;MA2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5到file7到MB2设备,MA3设备使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文件file8到file10到MB3设备。MB1设备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文件传输到MB2设备和MB3设备;MB2设备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文件传输到MB1设备和MB3设备;MB3设备接收到文件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文件传输到MB1设备和MB2设备。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将待传输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生成多个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块索引表;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块索引表至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多个数据块至多个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不同的协助数据发送方接收不同的数据块,数据发送方与协助数据发送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各个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采用以太网IP地址将接收到的数据块发送至多个协助数据接收方,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数据块,根据数据块索引表发送至数据接收方,不同的协助数据接收方接收不同的数据块,数据接收方与协助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
具体而言,当数据发送方需要将大数据文件发送至数据接收方,且数据接收方与数据发送方位于不同局域网,且数据发送方所在的局域网包括数据发送方设备之外的至少一个设备时,数据发送方将待传输的大数据文件先分成多个数据块,然后将切分后的数据块使用雷雳IP地址进行分散,使得数据块分散到同一局域网内的多个设备上,也即分散到协助数据发送方,或者分散到协助数据发送方和数据发送方,由数据发送方以及协助数据发送方通过以太网并行的传输到数据接收方所在局域网中的多个设备上,也即传输到数据接收方和协助数据接收方。这样在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中,多个设备上都会有一些文件的数据块,在该局域网内部,再通过查询数据块索引表的方式,获得每个数据块都在哪个设备上有,然后再通过雷雳IP地址进行传输,以发送到局域网内部的目的设备上,该目的设备可以为数据接收方,或者为数据接收方外的其他设备,由目的设备进行数据块的拼装,最终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文件,当该完整的文件不位于数据接收方时,目的设备再将该完整的文件传输至目的接收方,其中,当包括多个数据接收方时,各个数据接收方上最终分别接收到完整的文件。采用应该该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模式,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并发性,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
其中,数据块索引表由数据发送方发送至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具体发送在该局域网内的哪一设备,可在组网时配置,以发送至某一特定设备,从而各设备在获取数据块索引表时,均向该特定设备请求。
其中,数据发送方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多个数据块至多个协助数据发送方,可将各个数据块尽可能地平均分配至各个协助数据发送方,或者,也可根据不同的协助数据发送方的资源情况,分配相应地数据块至协助数据发送方,以使处理能力强的协助数据发送方发送大数据量。
综上,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创造性地把雷雳线缆应用到大数据的传输领域,借助于雷雳网桥技术,进行多台设备的局域网组网,并设计了一套自定义的大数据高速传输方案,极大地提升局域网内的几百GB的大数据量的数据传输的速率,减少了因为数据传输导致的耗时。同时,本发明实施简单,由于使用了两个不同的IP地址,以太网IP地址和雷雳IP地址互不相同,并和传统的以太网传输方案互不干扰,可以同时使用,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实施例二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相应地技术特征细节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在该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201、判断模块202和第一传输模块203。
确定模块201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判断模块202用于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第一传输模块203用于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二传输模块,用于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一数据接收方,其中,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三传输模块,用于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接收方,其中,数据接收方与协助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将第二文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至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第四传输模块,用于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将第二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至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第五传输模块,用于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将待传输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生成多个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块索引表,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块索引表至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多个数据块至多个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不同的协助数据发送方接收不同的数据块,数据发送方与协助数据发送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各个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采用以太网IP地址将接收到的数据块发送至多个协助数据接收方,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数据块,根据数据块索引表发送至数据接收方,不同的协助数据接收方接收不同的数据块,数据接收方与协助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同一局域网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雷雳网桥。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装置还包括:写入模块和查询模块,其中,写入模块用于在局域网组网完成后,获取局域网的设备列表,获取设备列表内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确定局域网的网络ID和网络名字,将网络ID、网络名字以及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写入局域网配置文件;查询模块用于在局域网配置文件内查询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
实施例三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相应地技术特征细节和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一,在该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框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多个局域网301(302、303)、局域网301(302、303)包括多个设备3011(3021、3031),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
其中,如果待传输数据在局域网内部,那么优先使用雷雳IP地址进行传输,可以获得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如果待传输数据不在局域网内部,那么可使用以太网IP地址和雷劈IP地址进行混合传输。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发送方在传输数据时,首先确定待传输数据和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发送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一数据接收方,其中,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待传输数据至第二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发送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接收方,其中,数据接收方与协助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协助数据接收方将第二文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至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发送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第一文件至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将第二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至数据接收方。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数据发送方将待传输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生成多个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块索引表,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数据块索引表至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多个数据块至多个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不同的协助数据发送方接收不同的数据块,数据发送方与协助数据发送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各个协助数据发送方采用以太网IP地址将接收到的数据块发送至多个协助数据接收方,协助数据接收方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数据块,根据数据块索引表发送至数据接收方,不同的协助数据接收方接收不同的数据块,数据接收方与协助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同一局域网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雷雳网桥。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数据发送方在局域网组网完成后,获取局域网的设备列表,获取设备列表内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确定局域网的网络ID和网络名字,将网络ID、网络名字以及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写入局域网配置文件,在局域网配置文件内查询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例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系统流程图,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系统流程可参见图6所示,准备多台具有雷雳3接口的mac电脑,使用雷雳3线缆把多台电脑使用菊花拓扑连接,通过ifconfig-a命令获取每个电脑的雷雳线专用IP地址和普通以太网IP地址,把获取到的IP地址存放到自定义的配置文件中,当需要数据传输时,从配置文件中查找需要的电脑的IP地址,使用scp、mc等该工具,进行两台电脑的数据直连传输,即可以使用雷雳网桥高速传输,也可以使用传统以太网传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可以执行程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机架式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或机柜式服务器(包括独立的服务器,或者多个服务器所组成的服务器集群)等。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01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系统总线相互通信连接的存储器011、处理器012,如图7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图7仅示出了具有组件存储器011和处理器012的计算机设备01,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所有示出的组件,可以替代的实施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存储器011(即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011可以是计算机设备0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计算机设备01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011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0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计算机设备01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当然,存储器011还可以既包括计算机设备0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01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计算机设备01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实施例二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01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处理器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芯片。该处理器012通常用于控制计算机设备01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处理器012用于运行存储器011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或者处理数据,例如数据传输方法等。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闪存、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M)、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服务器、App应用商城等等,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相应功能。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数据传输装置,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一的数据传输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待传输数据和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
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
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所述数据接收方包括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方和第二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方,其中,所述第一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至所述第二数据接收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第一文件至所述数据接收方;
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接收方;
其中,所述数据接收方与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在同一局域网内,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传输数据包括第一文件和第二文件,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第一文件至所述数据接收方;
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第二文件至协助数据发送方;
其中,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将所述第二文件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至所述数据接收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不同局域网时,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待传输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
生成所述多个数据块对应的数据块索引表;
采用以太网IP地址传输所述数据块索引表至所述数据接收方所在的局域网;
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多个数据块至多个协助数据发送方,其中,不同的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接收不同的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位于同一局域网;
其中,各个所述协助数据发送方用于采用以太网IP地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块发送至多个协助数据接收方,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用于采用雷雳IP地址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块,根据所述数据块索引表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方,不同的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接收不同的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接收方与所述协助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局域网的设备通过雷雳线缆,以菊花链拓扑的方式相连接形成所述雷雳网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局域网组网完成后,获取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列表;
获取所述设备列表内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
确定所述局域网的网络ID和网络名字;
将所述网络ID、所述网络名字以及所述各设备的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写入局域网配置文件;
在所述局域网配置文件内查询雷雳IP地址和以太网IP地址。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传输数据和所述待传输数据对应的数据接收方;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是否位于同一局域网,其中,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位于不同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
第一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发送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位于同一局域网时,采用雷雳IP地址传输所述待传输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局域网,所述局域网包括多个设备;
位于同一局域网的设备同时基于雷雳网桥和以太网连接;
位于不同所述局域网的设备基于以太网连接。
10.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70329.1A CN112333075B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70329.1A CN112333075B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33075A true CN112333075A (zh) | 2021-02-05 |
CN112333075B CN112333075B (zh) | 2022-02-08 |
Family
ID=7431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70329.1A Active CN112333075B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3307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9174A (zh) * | 2005-03-01 | 2006-09-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及其接入方法 |
US20140088873A1 (en) * | 2012-09-21 | 2014-03-27 | Lantronix, Inc. | Networked Sensor Devices And Systems |
CN103970054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消息的数字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
CN203825617U (zh) * | 2014-03-26 | 2014-09-1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usb的高速数据传输设备 |
US20190068686A1 (en) * | 2017-02-24 | 2019-02-28 | Piceasoft O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11270329.1A patent/CN1123330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29174A (zh) * | 2005-03-01 | 2006-09-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局域网接入点及其接入方法 |
US20140088873A1 (en) * | 2012-09-21 | 2014-03-27 | Lantronix, Inc. | Networked Sensor Devices And Systems |
CN103970054A (zh) * | 2013-01-25 | 2014-08-06 |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消息的数字传输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
CN203825617U (zh) * | 2014-03-26 | 2014-09-10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usb的高速数据传输设备 |
US20190068686A1 (en) * | 2017-02-24 | 2019-02-28 | Piceasoft O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data between devic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33075B (zh) | 2022-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86864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6713137B (zh) | 基于分段路由和sdn技术的vpn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409670A (zh) | 管理组件传输协议互连滤波和路由 | |
CN111654399B (zh) | 基于sd-wan的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010329B (zh) |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10336872A1 (en) | Priority based automated network selection for micro-services in service mesh | |
CN114650223B (zh) | 一种Kubernetes集群的网络配置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7851078B (zh) | 一种PCIe设备的聚合友好型地址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326887A (zh) | 一种接口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5812221B (zh) | 虚拟可扩展本地区域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0311861B (zh) | 一种引导数据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938711B (zh) | 网口信息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 |
CN115277701A (zh) | 一种集群系统的网络管理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 |
CN110620706B (zh) | 一种参数调整方法和设备 | |
CN11233307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
CN103368931A (zh) | 数据处理设备、计算装置、用于数据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 | |
CN113497765B (zh) | 一种路由管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2010263571A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ホストコンピュータ、hub装置、nic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CN105281944B (zh) | 网络协议地址的设定方法及服务管理系统 | |
CN109981725A (zh) | 一种跨安全域的通信方法、服务器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162782B (zh) | 数据中心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745402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450696B (zh) | 网络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8228318B (zh) | 云容器与管理装置通信的方法、宿主机、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10971716B (zh) | 地址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