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5498B -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5498B
CN112325498B CN202011228689.5A CN202011228689A CN112325498B CN 112325498 B CN112325498 B CN 112325498B CN 202011228689 A CN202011228689 A CN 202011228689A CN 112325498 B CN112325498 B CN 112325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mixing chamber
chamber
plate body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86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5498A (zh
Inventor
郝镇齐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wu Zhihan Suzhou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wu Zhihan Suzhou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wu Zhihan Suzhou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wu Zhihan Suzhou Scientific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2868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5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5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5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5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5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 F25B9/14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pulse-tub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9/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 F25B9/1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in which the refrigerant is air or other gas of low boiling point characterised by the cycle used, e.g. Stirling cy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包括制冷机主体、与所述的制冷机主体热耦合的外部制冷器,所述的制冷机主体包括混合室、与所述的混合室相连通的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热交换器相连通的蒸馏室、与所述的蒸馏室相连通的制冷/热交换器、与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相连通的循环泵,所述的混合室、热交换器以及蒸馏室沿水平方向分布,所述的混合室的上方形成目标低温区域,所述的混合室与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热耦合。本发明的布局更加紧凑,实现了“小型化”,在升、降温速率和振动隔绝等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因其目标低温区域在制冷机上部,对样品的操作与更换更加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大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获得稳定的极低温环境是当代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的必要基础条件。通常极低温环境指的是低于100 毫开尔文(mK)的环境,只有在温度达到如此低的情形下,量子计算、远红外光子探测等高精尖技术才成为可能。
氦-3/氦-4稀释制冷技术是当前最为主流的获得极低温环境的技术手段,其制冷的核心原理是以氦-3为溶质、氦-4为溶剂,溶解过程吸热来达到制冷目的,利用气路与泵组使得气体形成循环,让溶解过程持续发生,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制冷功率,让系统达到极低温。
参见公开号为CN10211282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产生极低温度冷度的制冷机;参见公开号为:CN10381425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温冷却装置;参见公开号为CN11061765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温冷却系统,无论是CN102112824A、CN103814258A还是CN110617650A,其最冷端(混合室)均布置在制冷机的最底部,纵向尺寸通常较大。
总结包括上述专利及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主要有:
1、操作不便:现有稀释制冷机的布置均是混合室(即最冷端)在下的布置形式,因此样品或需要冷却的实验装置均需要安装在稀释制冷机的下部,这就给样品的安装、取下工作带来了较大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对样品进行观察。
2、升、降温速度慢:由于现有稀释制冷机的布局原因,设备体积较大,导致系统的总比热容很大,因此从室温降至最低温度通常需要数十小时,使得实验效率低下。
3、隔振效果差:现有稀释制冷机的布局采用的悬挂式设计,在“干式”(无制冷剂)系统中很难将预冷用的机械制冷机的振动隔绝,给系统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也使得很多精密实验测量无法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稀释制冷系统,特别是一种结构紧凑的“倒置式”稀释制冷系统,由于重力的存在,传统稀释制冷系统的目标低温区域都在制冷机的最下部,本发明“倒置式”稀释制冷系统将目标低温区域调整到了制冷机的最上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主体、与所述的制冷机主体热耦合的外部制冷器,所述的制冷机主体包括混合室、与所述的混合室相连通的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热交换器相连通的蒸馏室、与所述的蒸馏室相连通的制冷/热交换器、与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相连通的循环泵,所述的混合室、热交换器以及蒸馏室沿水平方向分布,所述的混合室的上方形成目标低温区域,所述的混合室与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热耦合。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的混合室、热交换器以及蒸馏室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循环泵位于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混合室的高度低于所述的蒸馏室的高度,由于所述的蒸馏室中压力较低,需要使得所述的蒸馏室液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的混合室液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的第一板体上覆盖第一辐射屏蔽罩,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一辐射屏蔽罩围合成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所述的混合室与所述的第一板体热耦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混合室与所述的第一板体通过热连接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的第二板体上覆盖第二辐射屏蔽罩,所述的第二板体、第二辐射屏蔽罩将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混合室、热交换室以及蒸馏室围合在内,所述的蒸馏室与所述的第二板体热耦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蒸馏室与所述的第二板体通过热连接器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热连接器选用包括热导率良好的金属结构件、铜辫子、气体导热管等。
优选地,所述的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的第三板体上覆盖第三辐射屏蔽罩,所述的第三板体、第三辐射屏蔽罩将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混合室、热交换室、蒸馏室以及制冷/热交换器围合在内。
优选地,所述的外部制冷器选用包括低温恒温器、干式制冷机等,所述的低温恒温器,采用如液氦制冷机、液氮制冷机的组合;所述的干式制冷机,采用如GM制冷机、斯特林制冷机、脉冲管制冷机等。
优选地,所述的热交换器选用包括连续换热器、级式换热器等,所述的连续换热器、级式换热器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尺寸的管线组合出多级换热器逐级降温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稀释制冷方法,该方法通过上述稀释制冷系统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稀释制冷方法,包括:
在所述的混合室内添加上下两层液体,上层为主要成分为氦-3(超过95%)的浓缩相,下层为溶解有氦-3(6%左右)、主要成分为氦-4的稀释相,当稀释相内溶解的氦-3减少时,上层浓缩相的氦-3向下层稀释相中扩散,溶解有氦-3的稀释相经过所述的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的蒸馏室内,所述的蒸馏室内稀释相内的氦-3挥发成气体进入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并通过所述的循环泵回流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蒸馏室、热交换器并降温成液体进入所述的混合室的浓缩相中,所述的混合室内浓缩相中的氦-3不断扩散溶解吸热,对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降温。
优选地,所述的蒸馏室内液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的混合室内液面的高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布局更加紧凑,实现了“小型化”,在升、降温速率和振动隔绝等方面更有优势;同时,因其目标低温区域在制冷机上部,对样品的操作与更换更加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大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稀释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稀释制冷系统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
1、外部制冷器;2、混合室;3、热交换器;30、嵌套螺旋线回热器;4、蒸馏室;5、制冷/热交换器;50、JT膨胀制冷器;6、循环泵;7、目标低温区域;8、第一板体;9、第一辐射屏蔽罩;10、第二板体;11、第二辐射屏蔽罩;12、第三板体;13、第三辐射屏蔽罩;14、热连接器;15、级式换热器;16、连续换热器;17、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的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主体、与制冷机主体热耦合的外部制冷器1。具体的说:
制冷机主体一般工作在低温环境真空环境中,这种低温环境的典型温度是4.2 K,也就是液氦的沸点温度附近,外部制冷器1提供制冷机主体的工作环境。具体可以通过液氦制冷的真空腔体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GM制冷机、斯特林制冷机或脉冲管制冷机的真空腔体来实现。
外部制冷器1与制冷机主体热耦合,可以采用较为灵活的预冷方式,既可以通过与液氦(氦-4液体)、液氮容器直接相连(湿式)进行预冷,也可以利用流向循环泵6的低温氦-3气体预冷,也可以通过和干式制冷机进行热连接(干式),还可以通过一种混合方式进行预冷,即用干式制冷机将氦气液化,将液化后的氦与制冷机主体进行热耦合。
制冷机主体包括混合室2、与混合室2相连通的热交换器3、与热交换器3相连通的蒸馏室4、与蒸馏室4相连通的制冷/热交换器5、与制冷/热交换器5相连通的循环泵6。混合室2、热交换器3以及蒸馏室4沿水平方向分布,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面摆放(通俗的说“在同一层”),将混合室2与蒸馏室4的高度差维持在了最低水平,这也是实现“倒置式”布局的核心方法;混合室2的高度低于蒸馏室4的高度;制冷/热交换器5位于混合室2、热交换器3以及蒸馏4室的下方,循环泵6则位于制冷/热交换器5的下方;混合室2的上方形成目标低温区域7(<50 mK),混合室2与目标低温区域7热耦合,也就是说目标低温区域7位于整个系统对的最顶部,从而形成本实施例“倒置式”的整体结构布局,最上层温度最低,下层温度逐级升高。
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一板体8、第一辐射屏蔽罩9、第二板体10、第二辐射屏蔽罩11、第三板体12、第三辐射屏蔽罩13。其中:
在稀释制冷系统中,混合室2是整个系统中温度最低的部分,第一板体8位于混合室2、热交换器3以及蒸馏室4的上方,利用一个热连接器14,将混合室2与上方的第一板体8连接起来。第一板体8上覆盖第一辐射屏蔽罩9,第一板体8、第一辐射屏蔽罩9围合成目标低温区域7,也就是给待测样品或各类测试装置的布置区域。
在稀释制冷系统中,蒸馏室4的温度通常在0.6~0.8 K,第二板体10位于混合室2、热交换器3以及蒸馏室4的下方,再利用一个热连接器14,将蒸馏室4与下方的第二板体10连接起来。第二板体10上覆盖第二辐射屏蔽罩11,第二板体10、第二辐射屏蔽罩11将目标低温区域7、混合室2、热交换室3以及蒸馏室4围合在内,形成了温度为0.6~0.8 K的低温区域,帮助拒绝外部热量的进入。
第三板体12位于制冷/热交换器5的下方,第三板体12上覆盖第三辐射屏蔽罩13,第三板体12、第三辐射屏蔽罩13将目标低温区域7、混合室2、热交换室3、蒸馏室4以及制冷/热交换器5围合在内。
第一板体8、第二板体10、以及第三板体12可以采用铜板。热连接器14选用包括热导率良好的金属结构件、铜辫子、气体导热管等。
需要说明的是:板体、辐射屏蔽罩可以根据需要增加第四板体与第四辐射屏蔽罩的组合,甚至第五板体与第五辐射屏蔽罩的组合。
热交换器3选用包括嵌套螺旋线回热器、级式换热器等,嵌套螺线管回热器本身也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尺寸的管线组合出多级换热器逐级降温等;制冷/热交换器5采用JT膨胀制冷器,如图3所示。
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混合室2中装有上、下两层液体,上层是主要成分为氦-3的浓缩相液体,下层是主要成分为氦-4(溶解了少量氦-3)的稀释相液体,当稀释相液体中的氦-3减少时,浓缩相液体中的氦-3将通过液体界面向下(即向稀释相液体)扩散。这个过程的熵是增加的,因此是一个吸热过程。
混合室2中的稀释相液体通过热交换器3进入蒸馏室4,蒸馏室4连接循环泵6的管路末端,露在稀释相液体的液面上方,持续抽气使得液面上方的气压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使氦-3离开稀释相液体,液面上方的部分由循环泵6持续降低气压,促使液体挥发,在这种情况下,稀释相液体中溶解的氦-3会更容易挥发,这就造成了稀释相液体中氦-3浓度降低,从而促进混合室2中的浓缩相液体中的氦-3扩散进入稀释相液体中,补充稀释相液体中的氦-3损失。
在循环泵6的作用下,挥发的氦-3通过另一管线,被送回到蒸馏室7,经过热交换器3,热交换器3使得稀释相液体的氦-4和浓缩相液体的氦-3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3内部,浓缩相液体的温度从0.6~0.8 K降温到了目标温度(典型值是~10 mK),此时的氦-3经历了很多次降温,已经变回了液态,回到混合室2中补充进入浓缩相液体。
这样,出去的氦-3就一直在管路中进行循环,使得稀释制冷过程持续发生,进而获得极低的温度。
维持整个循环过程持续发生的关键在于对氦-3循环在各个部分温度的控制。混合室2的温度相较于蒸馏室3较低,因此可以利用稀释相液体给回流的氦-3进行降温,这一步在热交换器中完成,而从外部的循环泵6回流的氦-3气体,则首先通过外部制冷器1降温,再通过制冷/热交换器5进一步把温度降至和蒸馏室4一致,这样就避免了从外部带入额外的热量,因而能保持稀释制冷机的正常工作。注意,浓缩相液体的流向是从蒸馏室4流向混合室2,流经细管;稀释相液体则相反。
本实施例通过“倒置式”布局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与操作性的提升,可以将制冷机主体部分可以固定到隔振光学平台或带有主动/被动减震系统的支架上,额外获得了诸如振动隔绝、光学观察等方面的新增功能。而现有的稀释制冷机系统的重量和体积都十分巨大,将其放在光学平台上的操作是不可想象的。
本实施例通过“倒置式”布局将系统的体积极大的缩小,在本技术方案中,辐射屏蔽罩可以从上方取出,因而设备本身可以放置在实验桌面上进行操作,从而提高了操作性,也获得了升降温快、容易实现隔振等额外优势。而传统设计的稀释制冷机,辐射屏蔽罩只能从下方取出,这就意味着设备必须要具有一定的高度,而现有的稀释制冷机系统的体积较为庞大,并配备巨大的支架(例如,对于实验室要求层高必须达到5米甚至更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机主体、与所述的制冷机主体热耦合的外部制冷器,所述的制冷机主体包括混合室、与所述的混合室相连通的热交换器、与所述的热交换器相连通的蒸馏室、与所述的蒸馏室相连通的制冷/热交换器、与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相连通的循环泵,所述的混合室、热交换器以及蒸馏室沿水平方向分布,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的混合室、热交换器以及蒸馏室的下方,所述的混合室的上方形成目标低温区域,所述的混合室与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热耦合,所述的混合室的高度低于所述的蒸馏室的高度,
所述的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一板体,所述的第一板体上覆盖第一辐射屏蔽罩,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一辐射屏蔽罩围合成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所述的混合室与所述的第一板体热耦合;
所述的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二板体,所述的第二板体上覆盖第二辐射屏蔽罩,所述的第二板体、第二辐射屏蔽罩将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混合室、热交换器以及蒸馏室围合在内,所述的蒸馏室与所述的第二板体热耦合;
所述的制冷机主体还包括第三板体,所述的第三板体上覆盖第三辐射屏蔽罩,所述的第三板体、第三辐射屏蔽罩将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混合室、热交换器、蒸馏室以及制冷/热交换器围合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部制冷器选为低温恒温器或干式制冷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选用包括连续换热器、级式换热器的一种或组合。
4.一种稀释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稀释制冷系统实现,包括:
在所述的混合室内添加上下两层液体,上层为主要成分为氦-3的浓缩相液体,下层为溶解有氦-3、主要成分为氦-4的稀释相液体,当稀释相液体内溶解的氦-3减少时,上层浓缩相液体的氦-3向下层稀释相液体中扩散,所述的混合室内溶解有氦-3的稀释相液体经过所述的热交换器进入所述的蒸馏室内,所述的蒸馏室内稀释相液体中的氦-3挥发成气体进入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并通过所述的循环泵回流所述的制冷/热交换器、蒸馏室、热交换器并降温成液体进入所述的混合室的浓缩相液体中,所述的混合室内浓缩相液体中的氦-3不断扩散溶解吸热,对所述的目标低温区域降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释制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馏室内液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的混合室内液面的高度。
CN202011228689.5A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325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8689.5A CN112325498B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8689.5A CN112325498B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5498A CN112325498A (zh) 2021-02-05
CN112325498B true CN112325498B (zh) 2022-03-29

Family

ID=74316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8689.5A Active CN112325498B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5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605183B (en) * 2021-03-25 2023-03-29 Oxford Instruments Nanotechnology Tools Ltd Heat exchanger for cryogenic cool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6807902A (zh) * 1968-06-05 1969-12-09
FR2574914B1 (fr) * 1984-12-17 1987-03-06 Centre Nat Rech Scient Cryostat a dilution
GB0523161D0 (en) * 2005-11-14 2005-12-21 Oxford Instr Superconductivity Cooling apparatus
FR2934674A1 (fr) * 2008-07-31 2010-02-05 Air Liquide Refrigerateur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de froid a tres basse temperature
GB2574830A (en) * 2018-06-19 2019-12-25 Oxford Instruments Nanotechnology Tools Ltd Cryogenic cooling system
CN111854214A (zh) * 2020-08-10 2020-10-30 中船重工鹏力(南京)超低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m制冷机实现2k之下超低振动的低温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5498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46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in a cryocooled cryostat using static and moving gas
CN104252942B (zh) 超导磁铁装置
US20050229609A1 (en) Cooling apparatus
Kotsubo et al. Compact 2.2 K cooling system for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detectors
US20120167598A1 (en) Vacuum isolated multi-well zero loss helium dewar
CN107705955A (zh) 包括超导磁体组件和冷却取样头部件的nmr设备
CN112325498B (zh) 一种稀释制冷系统及方法
JPWO2019163978A1 (ja) 熱交換器、冷凍機および焼結体
D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2-K space cryocoolers for cooling the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 photon detector
JP4595121B2 (ja) 機械式冷凍機とジュール・トムソン膨張を用いた極低温冷凍装置
CN108037473B (zh) 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低温保持器结构
Yao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filling ratio on an R141b two-phase thermosyphon loop with a horizontal parallel tube evaporator
JP3673410B2 (ja) 低温容器
JP2008538856A (ja) クライオスタットアセンブリ
CN110749115B (zh) 一种多功能低温涡旋盘管预冷换热器
Xi et al.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sub-Kelvin sorption cooler and its prospects for space application
JP2007333273A (ja) 希釈冷凍機
JP5400435B2 (ja) 希釈冷凍機の運転方法、及び希釈冷凍機
Liu et al. A hybrid 3He Joule-Thomson cryocooler designed for precooling the space dilution refrigerator
Trollier et al. Remote helium cooling loops for laboratory applications
GB2502628A (en) Cryostat having a multistage cryocooler with a terminal cooling chamber thermally coupled to the final cooling stage
Uhlig Cryogen-free dilution refrigerators
Koike et al. A dilution refrigerator using the pulse tube and GM hybrid cryocooler for neutron scattering
Prouvé et al. Pulse-tube dilution refrigeration below 10 mK
Zhou et al. High-frequency two-stage gas-bearing pulse tube cryocoolers at 20 K for space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