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5418A -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5418A
CN112325418A CN202011433212.0A CN202011433212A CN112325418A CN 112325418 A CN112325418 A CN 112325418A CN 202011433212 A CN202011433212 A CN 202011433212A CN 112325418 A CN112325418 A CN 1123254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ce
epidemic prevention
gat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32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5418B (zh
Inventor
王宽
周大兴
孟晓东
韩锋
王枫
陈静
侯立群
郭伟
殷炳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32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54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54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54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54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54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13/00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 E01F13/04Arrangements for obstructing or restricting traffic, e.g. gates, barricades ; Preventing passage of vehicles of selected category or dimensions movable to allow or prevent pass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9/00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e.g. air curtai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8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7/00Fire alarms; Alarms responsive to explosion
    • G08B17/10Actuation by presence of smoke or gases, e.g. automatic alarm devices for analysing flowing fluid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包括室内大厅、室内大厅大门、室内大厅座椅、边缘计算控制器、综合监测机器人、人脸识别摄像头、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埋地风管、带控制器新风机组、闸机内新风管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本发明还包括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的运行方法。本发明具有可避免防疫漏洞,减少感染几率,节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建筑是为交通运输服务的公共建筑,是公共交通运输结构中的交换点、城镇乃至国家的“大门”。如古代的驿站,码头;近、现代的汽车站,内河客运码头,铁路、旅客站、海港、地铁站、货运站、航空港等。
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客站为例,在铁路站房建设中,铁路总公司要求突出站房的地域文化、功能、智能、经济和绿色节能环保,使每座车站都成为精品智能客站。随着新基建战略的提出,高铁客站应与卫星通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显著提升旅客体验。
然而,目前铁路客站站房在进站或检票闸机处,为了进行面部识别需要摘下口罩,存在防疫漏洞,会增大可能感染的几率。此外,由于设计上的不足,不利于起火等情况的疏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避免存在防疫漏洞,减少感染几率,利于疏散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包括室内大厅、室内大厅大门、室内大厅座椅和人脸识别摄像头,还设有边缘计算控制器、综合监测机器人、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埋地风管、带控制器新风机组、闸机内新风管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
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位于室内大厅内,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上设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所述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与综合监测机器人、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人脸识别摄像头安装在室内大厅进站或检票闸机上,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设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旁,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方向一致;
所述埋地风管埋在室内大厅的地面以下,与带控制器新风机组相连,所述闸机内新风管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内,与埋地风管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相连,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埋地风管相连,所述闸机内新风管上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前端均设有电动风阀,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电动风阀、带控制器新风机组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还设有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所述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还设有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安装在每台闸机上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边缘计算控制器安装在室内大厅内。所述边缘计算控制器为可进行高速运算、高速通信的智能控制器,可采集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并对各种执行器进行控制。
进一步,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为可自动定位、自动巡检采集空气参数的智能机器人。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上按现有技术设有机械臂,机械臂端部设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
所述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通过综合监测机器人以及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处,可精确监测调节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外人脸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处的风速、风温并监测其空气质量,进而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反馈信号,控制带控制器新风机组调节运行参数,确保每个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对应的人员面部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处的空气参数在适宜范围;
旅客刷脸面对人脸识别摄像头时,即面对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喷射到人面部口鼻呼吸器官位置,避免旅客吸入前一位旅客的飞沫,也避免此位正在刷脸的旅客的飞沫在摘掉口罩刷脸的区域悬浮,且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可极大稀释飞沫并使得飞沫快速失水而失去传播能力;
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埋地风管连接,将埋地风管内的清洁、干燥空气高速向上方喷射,在排队通过闸机的人员之间形成空气幕,避免飞沫传播和交叉感染;
通过综合监测机器人以及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当室内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应急开启闸门,加速人员疏散。
进一步,还设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应急开门器和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当室内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应急开启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加速人员疏散,并且,边缘计算控制器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发出指令,带控制器新风机组最高速运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打开以最大风量送风,且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关闭,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送风量,对经过人员的面部喷出高速、低温、新鲜空气,驱散人员面部周围可能存在的烟气,在烟雾充斥大厅时,为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一口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高速、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
随着火情发展,大厅内充满烟雾,且烟雾层逐渐变厚,靠近地面处有清晰空间不断缩小,此时,疏散人员为躲开烟雾可能弯腰低头行走、极端情况下采用蹲行或匍匐前行,此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无法有效送风,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监测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无法有效送风处有烟雾后,将信息发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边缘计算控制器立即指令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和闸机内新风管上的电动风阀,并打开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及其前端的电动风阀送风,为弯腰低头行走、蹲行或匍匐前行的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低温、新鲜空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喷出的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综合监测机器人及其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在火情发生时也持续进行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测量,并将空气测量结果实时传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作为控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电动风阀和带控制器新风机组运行的参数依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在摘掉口罩面部识别的防疫高风险点设有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起到良好气流屏蔽防疫效果。在进站刷人脸时,需摘掉口罩,存在防疫漏洞。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可向摘掉口罩进行面部识别的旅客面部以较高速度喷射高速、清洁、干燥气流,避免飞沫传播和交叉感染。人脸识别摄像头设在面部防疫屏蔽风幕电动风口旁,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方向一致,旅客刷脸时面对人脸识别摄像头时,也即面对面部防疫屏蔽风幕电动风口,可保证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喷射到人面部口鼻呼吸器官位置,避免旅客吸入前一位旅客的飞沫,也避免此位正在刷脸的旅客的飞沫在摘掉口罩刷脸的区域悬浮,且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可极大稀释飞沫并使得飞沫快速失水而失去传播能力。
2.设有可自动移动的综合监测机器人,综合监测机器人带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可自动移动在各个不同高度测量空气质量等参数为空调送风设备、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电动风阀和和带控制器新风机组等运行提供参数依据。尤其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处,由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对人面部直喷,如果出风过冷、过热、风速过高、空气质量不佳都会使得人员感到很不舒适。此外,如果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出风速度过低又会导致飞沫无法吹走、防疫效果不足。所以,需要精确监测调节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外人脸所在区域的风速、风温并监测其空气质量。而人脸所在区域显然无法设置固定的空气质量监测器,设置带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的自动移动的综合监测机器人可在系统开机时移动测量每个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对应的人员面部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的空气参数,进而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反馈信号,控制带控制器新风机组调节运行参数,确保每个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对应的人员面部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的空气参数在适宜范围。
3.本发明设有综合监测机器人、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面部防疫屏蔽风幕电动风口、埋地风管、带控制器新风机组、闸机内新风管、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等设备。当候车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应急开启闸门,同时边缘计算控制器应急开启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加速人员疏散。并且,边缘计算控制器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发出指令,带控制器新风机组最高速运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打开以最大风量送风,且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关闭,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送风量,对经过人员的面部喷出高速、低温、新鲜空气,驱散人员面部周围可能存在的烟气。在烟雾充斥大厅时,为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一口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高速、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可大大提高疏散跑动速度和疏散成功率,降低人员紧张度。
随着火情发展,大厅内充满烟雾,且烟雾层逐渐变厚,靠近地面处有清晰空间不断缩小,此时,疏散人员为躲开烟雾可能弯腰低头行走、极端情况下采用蹲行或匍匐前行,此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无法有效送风。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监测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无法有效送风处有烟雾后,将信息发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边缘计算控制器立即指令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和闸机内新风管上的电动风阀,并打开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及其前端的电动风阀送风,为弯腰低头行走、蹲行或匍匐前行的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低温、新鲜空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喷出的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可大大提高疏散跑动速度和疏散成功率,降低人员紧张度。综合监测机器人及其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在火情发生时也持续进行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测量,并将空气测量结果实时传送到边缘计算空气器,作为控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电动风阀和带控制器新风机组运行的参数依据。
4.本发明设有压力传感器埋,压力传感器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可感应到进站或检票人员的体重,进而识别人员靠近人脸识别摄像头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情况,并马上连锁开启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常闭),人员通过后,没有下一位旅客时自动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实现节能;当人员连续通过闸机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也可以采用常开的模式。
8.本发明适应于铁路、地铁、汽车站、机场等站房场所。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之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闸机及相关部件放大示意图;
图3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闸机处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工作示意图;
图4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闸机处综合监测机器人测量空气质量示意图一;
图5 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闸机处综合监测机器人测量空气质量示意图二;
图中:1.边缘计算控制器,2.综合监测机器人,3.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4.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5.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6.应急开门器,7.超高压埋地风管,8.带控制器新风机组,9.闸机内高速新风管,10.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1.压力传感器,12.人脸识别摄像头,13.候车大厅,14.候车大厅大门,15.候车大厅座椅,16.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7.电动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5,一种铁路客站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包括边缘计算控制器1、综合监测机器人2、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超高压埋地风管7、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闸机内高速新风管9、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人脸识别摄像头12、候车大厅13、候车大厅大门14和候车大厅座椅15;
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2位于候车大厅13内,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2上设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所述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与综合监测机器人2、边缘计算控制器1相连;
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人脸识别摄像头12安装在候车大厅进站或检票闸机上,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12设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旁,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方向一致;
所述超高压埋地风管7埋在候车大厅13的地面以下,与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相连,所述闸机内高速新风管9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内,与超高压埋地风管7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相连,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超高压埋地风管7相连,所述闸机内高速新风管9上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前端均设有电动风阀17,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电动风阀17、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与边缘计算控制器1相连。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压力传感器11,所述压力传感器11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所述压力传感器11与边缘计算控制器1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11可感应到进站或检票人员的体重,进而识别人员靠近人脸识别摄像头12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的情况,并马上连锁开启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常闭),人员通过后,没有下一位旅客时自动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实现节能。当人员连续通过闸机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也可以采用常开的模式。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7和应急开门器8,所述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7和应急开门器8与边缘计算控制器1相连。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8,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8安装在每台闸机上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8与边缘计算控制器1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边缘计算控制器1安装在候车大厅13内。所述边缘计算控制器1(ECC)为可进行高速运算、高速通信的智能控制器,可采集各种传感器的信息,并对各种执行器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2为可自动定位、自动巡检采集空气参数的智能机器人。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2上按现有技术设有机械臂,机械臂端部设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2可将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移动到空间的不同位置、不同高度测量空气质量参数、并记录测量位置坐标,尤其是可测量、记录人员呼吸区的空气质量参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可测量温度、辐射温度、湿度、风速、噪音、二氧化碳浓度、PM2.5、甲醛浓度、VOC浓度、氧气浓度、硫化氢浓度并具有烟雾感应功能。
在旅客进站刷人脸时,需摘掉口罩,此时如果有感染旅客,则病毒飞沫易悬浮在面部识别区域,被后面摘掉口罩进行面部识别的旅客吸入,存在防疫漏洞。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可向摘掉口罩进行面部识别的旅客面部以较高速度喷射高速、清洁、干燥气流,吹走飞沫并形成空气幕,避免飞沫传播和交叉感染。
人脸识别摄像头12设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旁,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方向一致,旅客刷脸时面对人脸识别摄像头12时,也即面对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这样可保证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的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喷射到人面部口鼻呼吸器官位置,避免旅客吸入前一位旅客的飞沫,也避免此位正在刷脸的旅客的飞沫在摘掉口罩刷脸的区域悬浮,且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可极大稀释飞沫并使得飞沫快速失水而失去传播能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超高压埋地风管7由加厚不锈钢板制作,外包发泡聚乙烯保温层,与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连接,将经过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处理的清洁、干燥空气输送到闸机内高速新风管9内,进而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高速喷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与超高压埋地风管7连接,从室外取新风经过处理后送入超高压埋地风管7。所述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设有高压风机、高效过滤器、加热段、制冷段等。所述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风量可变频调节,当火情发生时在边缘计算控制器1控制下以最高速运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超高压埋地风管7连接,将超高压埋地风管7内的清洁、干燥空气高速向上方喷射,在排队通过闸机的人员之间形成空气幕,避免飞沫传播和交叉感染。当候车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关闭,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打开,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高速运行。随着火情发展,大厅内充满烟雾,且烟雾层逐渐变厚,靠近地面处有清晰空间不断缩小,此时,疏散人员为躲开烟雾可能弯腰低头行走、极端情况下采用蹲行或匍匐前行,此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无法有效送风。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6监测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无法有效送风处有烟雾后,将信息发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1,边缘计算控制器1立即指令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和闸机内高速新风管9上的电动风阀17,并打开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及其前端的电动风阀17送风,为弯腰低头行走、蹲行或匍匐前行的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低温、新鲜空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喷出的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可大大提高疏散跑动速度和疏散成功率,降低人员紧张度。综合监测机器人2及其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在火情发生时也持续进行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测量,并将空气测量结果实时传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1,作为控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电动风阀17和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运行的参数依据。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5和应急开门器6可在边缘计算控制器1控制下开启。当候车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2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1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1应急开启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5和应急开门器6,加速人员疏散。闸机也在客站管理系统的控制下开启进行应急疏散。并且,边缘计算控制器1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发出指令,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最高速运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打开以最大风量送风(且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关闭,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的送风量),对经过人员的面部喷出高速、低温、新鲜空气,驱散人员面部周围可能存在的烟气。在烟雾充斥大厅时,为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一口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高速、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可大大提高疏散跑动速度和疏散成功率,降低人员紧张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12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指向一致,可进行人脸识别开启闸机,并记录通过闸机的人数和个人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6可测量不同高度位置的烟雾,实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1传输不同高度位置是否有烟雾的信息。当候车厅有火情发生时,基于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6的信号可确定候车厅内无烟气的清晰高度大小。
所述铁路客站智能防疫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通过综合监测机器人2以及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处,可精确监测调节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外人脸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处的风速、风温并监测其空气质量,进而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反馈信号,控制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调节运行参数,确保每个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对应的人员面部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处的空气参数在适宜范围;
旅客刷脸面对人脸识别摄像头12时,即面对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的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喷射到人面部口鼻呼吸器官位置,避免旅客吸入前一位旅客的飞沫,也避免此位正在刷脸的旅客的飞沫在摘掉口罩刷脸的区域悬浮,且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可极大稀释飞沫并使得飞沫快速失水而失去传播能力;
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超高压埋地风管7连接,将超高压埋地风管7内的清洁、干燥空气高速向上方喷射,在排队通过闸机的人员之间形成空气幕,避免飞沫传播和交叉感染;
通过综合监测机器人2以及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当候车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2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1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1应急开启闸门,加速人员疏散。
此外,当候车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2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1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1应急开启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5和应急开门器6,加速人员疏散,并且,边缘计算控制器1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发出指令,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最高速运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打开以最大风量送风,且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关闭,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的送风量,对经过人员的面部喷出高速、低温、新鲜空气,驱散人员面部周围可能存在的烟气,在烟雾充斥大厅时,为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一口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高速、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
随着火情发展,大厅内充满烟雾,且烟雾层逐渐变厚,靠近地面处有清晰空间不断缩小,此时,疏散人员为躲开烟雾可能弯腰低头行走、极端情况下采用蹲行或匍匐前行,此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无法有效送风,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16监测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无法有效送风处有烟雾后,将信息发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1,边缘计算控制器1立即指令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和闸机内新风管9上的电动风阀17,并打开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及其前端的电动风阀17送风,为弯腰低头行走、蹲行或匍匐前行的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低温、新鲜空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喷出的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综合监测机器人2及其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3在火情发生时也持续进行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测量,并将空气测量结果实时传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1,作为控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4、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10、电动风阀17和带控制器新风机组8运行的参数依据。

Claims (8)

1.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包括室内大厅、室内大厅大门、室内大厅座椅和人脸识别摄像头,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边缘计算控制器、综合监测机器人、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埋地风管、带控制器新风机组、闸机内新风管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
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位于室内大厅内,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上设有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所述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与综合监测机器人、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人脸识别摄像头安装在室内大厅进站或检票闸机上,所述人脸识别摄像头设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旁,与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方向一致;
所述埋地风管埋在室内大厅的地面以下,与带控制器新风机组相连,所述闸机内新风管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内,与埋地风管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相连,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埋地风管相连,所述闸机内新风管上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前端均设有电动风阀,所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电动风阀、带控制器新风机组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所述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安装在每台闸机上的不同高度位置,所述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控制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计算控制器安装在室内大厅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监测机器人为可自动定位、自动巡检采集空气参数的智能机器人。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通过综合监测机器人以及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在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处,精确监测调节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外人脸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处的风速、风温并监测其空气质量,进而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反馈信号,控制带控制器新风机组调节运行参数,确保每个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对应的人员面部所在区域和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处的空气参数在适宜范围;
旅客刷脸面对人脸识别摄像头时,即面对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喷射到人面部口鼻呼吸器官位置,避免旅客吸入前一位旅客的飞沫,也避免此位正在刷脸的旅客的飞沫在摘掉口罩刷脸的区域悬浮,且清洁干燥空气射流可极大稀释飞沫并使得飞沫快速失水而失去传播能力;
所述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埋设在进站或检票闸机进口侧的地面下,与埋地风管连接,将埋地风管内的清洁、干燥空气高速向上方喷射,在排队通过闸机的人员之间形成空气幕,避免飞沫传播和交叉感染;
通过综合监测机器人以及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当室内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应急开启闸门,加速人员疏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应急开门器和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当室内大厅内有火情发生时,综合监测机器人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监测到烟雾时,向边缘计算控制器发出报警信号,边缘计算控制器应急开启人工闸门应急开启器和应急开门器,加速人员疏散,并且,边缘计算控制器向带控制器新风机组发出指令,带控制器新风机组最高速运行,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打开以最大风量送风,且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关闭,进一步增加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的送风量,对经过人员的面部喷出高速、低温、新鲜空气,驱散人员面部周围可能存在的烟气,在烟雾充斥大厅时,为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一口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高速、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
随着火情发展,大厅内充满烟雾,且烟雾层逐渐变厚,靠近地面处有清晰空间不断缩小,此时,疏散人员为躲开烟雾可能弯腰低头行走、极端情况下采用蹲行或匍匐前行,此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无法有效送风,闸机多高度烟雾传感器监测到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无法有效送风处有烟雾后,将信息发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边缘计算控制器立即指令关闭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和闸机内新风管上的电动风阀,并打开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及其前端的电动风阀送风,为弯腰低头行走、蹲行或匍匐前行的疏散人员送去宝贵的低温、新鲜空气,疏散人员呼吸或者深呼吸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喷出的低温、新鲜空气后再向外疏散;综合监测机器人及其携带的机器人手臂端部无线空气质量监测器在火情发生时也持续进行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测量,并将空气测量结果实时传送到边缘计算控制器,作为控制人脸识别防疫面部风幕屏蔽电动风口、闸机地面电动风幕隔离射流电动喷口、电动风阀和带控制器新风机组运行的参数依据。
CN202011433212.0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123254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3212.0A CN112325418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3212.0A CN112325418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5418A true CN112325418A (zh) 2021-02-05
CN112325418B CN112325418B (zh) 2024-02-09

Family

ID=7430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3212.0A Active CN112325418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541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6689A (zh) * 2022-12-06 2023-07-11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边缘控制器及云平台服务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601A (zh) * 2018-10-12 2019-07-05 王龙 一种具有自动学习功能的流感预测摄像机
CN110486883A (zh) * 2019-08-20 2019-11-22 陈晓东 一种风幕机智能控制系统
KR102159727B1 (ko) * 2020-06-19 2020-09-24 이준성 안면인식 발열체크 및 방역용 전신 소독시스템
KR102161477B1 (ko) * 2020-07-02 2020-10-05 (주)큐브이미징시스템즈 안면인식을 이용한 열화상 카메라의 온도 정확도 개선방법
CN213687152U (zh) * 2020-12-10 2021-07-13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9601A (zh) * 2018-10-12 2019-07-05 王龙 一种具有自动学习功能的流感预测摄像机
CN110486883A (zh) * 2019-08-20 2019-11-22 陈晓东 一种风幕机智能控制系统
KR102159727B1 (ko) * 2020-06-19 2020-09-24 이준성 안면인식 발열체크 및 방역용 전신 소독시스템
KR102161477B1 (ko) * 2020-07-02 2020-10-05 (주)큐브이미징시스템즈 안면인식을 이용한 열화상 카메라의 온도 정확도 개선방법
CN213687152U (zh) * 2020-12-10 2021-07-13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6689A (zh) * 2022-12-06 2023-07-11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售检票系统、边缘控制器及云平台服务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5418B (zh) 2024-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87151U (zh) 一种基于综合监测的交通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CN112325419B (zh) 基于综合监测的交通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952798B (zh) 一种具有防排烟和人员应急疏散功能的铁路救援站
CN213687152U (zh)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
CN105343944B (zh) 咳痰系统
CN105089703B (zh) 一种矿井安全系统及控制方法
EP4112087A1 (en) Epidemic prevention channel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method
CN112325418A (zh) 一种交通建筑智能防疫和疏散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6529496B (zh) 一种机车乘务员实时视频疲劳检测的方法
CN107060864B (zh) 地铁风力调控系统
CN106225175A (zh) 一种高层楼宇电梯空气调节系统
WO2022143600A1 (zh) 一种将呼气与吸气分开处置的方法及呼吸分通道
CN103041486B (zh) 一种呼吸辅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252145U (zh) 咳痰系统
CN213983903U (zh) 一种节能型闸机处防疫系统
CN213983902U (zh) 一种闸机处防疫系统
CN113154616A (zh) 独立送风隔离防护装置、负压隔离病房及其能耗降低方法
CN206875652U (zh) 一种电梯井道通风调压装置
CN206483012U (zh) 一种地铁消防通风系统
CN107842366A (zh) 一种掘进工作面中的防尘掘进系统
CN210785817U (zh) 一种尘肺治疗用雾化面罩
CN210422672U (zh) 一种纵深隧道富氧气体循环系统
CN106989470B (zh) 一种电梯井道通风调压装置
CN204769810U (zh) 一种高效集尘罩
CN208605216U (zh) 一种地下矿山通风喷雾降尘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