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4837B -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4837B
CN112324837B CN202011331801.8A CN202011331801A CN112324837B CN 112324837 B CN112324837 B CN 112324837B CN 202011331801 A CN202011331801 A CN 202011331801A CN 112324837 B CN112324837 B CN 112324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magnetic circuit
coil
wall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318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4837A (zh
Inventor
梁冠群
李宁斐
上官郑伟
危银涛
杜永昌
吕靖成
陈文武
童汝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3318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4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4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4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4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3Means for adjusting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by varying fluid viscosity, e.g. electromagnetically
    • F16F9/535Magnetorheological [MR] fluid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20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16F9/32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cyl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电磁活塞包括:铁芯活塞体,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线圈;活塞外套,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部且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具有作为阻尼通道的间隙;磁路换向环组,包括第一磁路换向环和第二磁路换向环,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套设于所述线圈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磁路换向环嵌套于所述活塞外套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的对应位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磁流变减振器输出阻尼力范围小的问题,增大了减振器输出阻尼力范围,提高了响应速度,增加了失效保护的功能,使利用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Description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阻尼力可调的新型作动器,它的工作液为磁流变液,当活塞与缸体相对运动时会挤压磁流变液,使之通过活塞上的阻尼通道,从而磁流变液会产生剪切力。同时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流变特性可变,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实现牛顿流体和Bingham流体之间的可逆转变。所以,磁流变减振器具有响应速度快,阻尼力调节范围大的特点。在车辆半主动悬架应用中,可调力值范围大,响应速度快成为控制需求的方向。为满足控制提出的需求,需要从执行器件上进行优化设计。磁流变减振器的活塞作为磁流变减振器最关键的部件,它的结构将会对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磁场形成的快慢以及磁路的方向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影响阻尼力的范围和响应时间。
目前,针对输出阻尼力小的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有:从减振器结构设计入手,增加线圈的匝数,线圈的数量,延长阻尼通道的长度等。但是这些措施也带来不利影响:虽然最大阻尼力得到提升,但是当线圈断电后,减振器的零场阻尼力也会变大,而某些工况下需要尽可能小的零场阻尼力,因此,真正的设计目标是尽可能大的阻尼力范围而不是单纯的提升最大阻尼力,故这种方案并不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而对于如何减小响应时间的问题,采取的方案为:缩短线圈电流的产生时间;缩短目标磁场的产生时间;缩短磁流变液中软磁颗粒的成链时间。目前对于前两个方面都有所研究,但是研究成果并不显著。因此,亟需一种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型减振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解决了传统的磁流变减振器输出阻尼力范围小的问题,增大了减振器输出阻尼力范围,使利用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活塞,包括:铁芯活塞体,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线圈;活塞外套,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部且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具有作为阻尼通道的间隙;磁路换向环组,包括第一磁路换向环和第二磁路换向环,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套设于所述线圈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磁路换向环嵌套于所述活塞外套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的对应位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所述铁芯活塞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活塞外套的内壁相连,且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间隙相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所述固定压板的外径大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所述活塞外套与所述铁芯活塞体采用相同的高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所述磁路换向环组采用低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还包括涡流抑制环,所述涡流抑制环嵌套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向内凹陷,构造出台阶腔,所述台阶腔包括第一台阶腔和第二台阶腔,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腔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台阶腔的开口处,所述涡流抑制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腔内。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两个所述涡流抑制环的延伸部沿着所述线圈的外壁相向延伸,构造出限制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的容纳腔。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所述涡流抑制环采用高磁导率高电阻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电阻率>1×10-6Ωm。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的内环处,所述永磁体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磁流变减振器,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所述的电磁活塞,所述电磁活塞套设于所述缸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内与所述电磁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室内设有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线圈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通过设置磁路换向环组来改变磁路的方向,使磁流变液中的磁性颗粒沿磁场方向在阻尼通道处形成弧形缩口,减小有效流通面积,产生局部阻力损失,从而增大了阻尼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活塞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传统的磁流变液的磁性颗粒的流动模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活塞的关键区域磁场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磁流变液的磁性颗粒的Pinch模式示意图;
图6是传统流动模式下的阻尼力随磁流变液的流动速度及磁感应强度变化关系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Pinch模式下的阻尼力随磁流变液的流动速度及磁感应强度变化关系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磁场建立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活塞无涡流抑制环的电涡流强度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活塞有涡流抑制环的电涡流强度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阻尼通道处的磁感应强度随线圈电流变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缸体; 2:活塞杆; 3:导线;
4:固定压板; 401:通孔; 5:活塞外套;
6:线圈; 7:永磁体; 8:阻尼通道;
9:铁芯活塞体; 901:第一台阶腔; 902:第二台阶腔;
10:第一磁路换向环; 11:第二磁路换向环; 12:涡流抑制环;
121:延伸部; 13:磁性颗粒; 14:容纳腔;
15:弧形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11描述本发明的磁流变减振器和电磁活塞。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实施例,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所述磁流变减振器主要包括缸体1、活塞杆2和电磁活塞。
缸体1是承受内部压力、填充磁流变液的零件,它与电磁活塞配合做相对运动,从而产生阻尼力,具体的:所述电磁活塞的活塞外套5套设于所述缸体1的内壁上,在所述缸体1内做可滑动往复直线运动。
所述活塞杆2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缸体1内与所述电磁活塞相连,上端作为减振器与其它机械结构连接的部位,且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室内设有导线3,所述导线3与所述电磁活塞的线圈6相连,用于外部控制器电路给电磁活塞上的线圈供电。
采用本发明电磁活塞的磁流变减振器,能够输出更大范围的阻尼力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同时具有失效保护功能。车辆行驶时减振器的电磁活塞与缸体将做相对运动产生阻尼力,在不同的工况下通过施加合适的电流可以得到合适的阻尼力,从而使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能很好的协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实施例,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电磁活塞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电磁活塞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本发明电磁活塞主要包括:铁芯活塞体9、活塞外套5和磁路换向环组。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外壁上套设有线圈6,具体的,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外壁向内凹陷,构造出台阶腔,所述台阶腔包括第一台阶腔901和第二台阶腔902,所述线圈6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腔901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台阶腔902的开口处,可以理解的是,将线圈6进行上述设置,避免了阻碍阻尼通道8的流通,并且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精密,节约了安装空间和成本。
活塞外套5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外部,且活塞外套的内壁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之间具有一个周向圆柱面的间隙,此间隙即为阻尼通道8,磁流变液在阻尼通道内流通,产生阻尼力。
磁路换向环组包括第一磁路换向环10和第二磁路换向环11,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10套设于所述线圈6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磁路换向环11嵌套于所述活塞外套5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10的径向对应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外套5与所述铁芯活塞体9采用相同的高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所述磁路换向环组采用低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磁路换向环组用于改变磁路方向MC,从而使磁流变液的工作模式发生改变,具体的:如图3所示,示出了传统的磁流变液的磁性颗粒的流动模式,在该流动模式下,阻尼通道处两侧壁面相对静止,磁流变液相对于壁面流动,磁流变液中的磁性颗粒13在N极和S极形成的磁场中的成链分布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即所述成链分布方向与磁路方向MC一致,磁路方向MC与磁流变液流动的方向D垂直,从而使得磁性颗粒13在流动时,其层间产生剪切屈服从而产生阻尼力。
图4示出了本发明关键区域磁场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Pinch模式,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通过在阻尼通道内设置第一磁路换向环10和第二磁路换向环11,永磁体或线圈产生的磁场在靠近第一磁路换向环和第二磁路换向环时会发生转向,具体的:磁感线在线圈截面的周向围绕进入阻尼通道时受到了磁导率低的磁路换向环组的阻碍向外凸起,从而改变路径转向磁导率较高的活塞外套和铁芯活塞体,进而形成弧形缩口15的磁感线,如图4和图5中磁路方向MC所示,从而影响磁性颗粒13的成链形态,使得磁性颗粒13沿着弧形缩口的磁感线方向进行分布,在筒壁聚集形成弧形缩口15,减小了阻尼通道的有效流通的横截面积,如图5中所示阻尼通道流通的有效直径ED,从而增大了阻尼力,该工作模式即为本发明Pinch模式,能比流动模式提供更大的阻尼力上限,使磁流变减振器能在更小的体积内输出更大的阻尼力。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图5中仅示出了右侧的磁性颗粒聚集,左侧也存在相应的磁性颗粒聚集。
因此,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流动模式转变为Pinch模式,使得磁场方向与磁流变液流动的方向不再垂直,磁性颗粒沿磁场方向在阻尼通道处形成弧形缩口,减小了有效流通面积,产生局部阻力损失,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阻尼力。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为传统流动模式下和本发明Pinch模式下的阻尼力F随磁流变液的流动速度V及磁感应强度MS变化关系图,通过对比可知,当磁流变液的流动速度V和线圈电流增大导致的磁感应强度MS增大(箭头所示方向)时,阻尼力F会相应的增大,但是Pinch模式下阻尼力变化的趋势更大,即斜率更大,因此,本发明Pinch模式比传统的流动模式能提供更大的阻尼力上限,从而增大阻尼力调节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磁路换向环组的截面形状不仅限于图2中所示矩形,楔形、弧形或T形等,只要能够起到改变磁路方向的结构均视为磁路换向环组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示例,在阻尼通道8内可以仅设置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10或第二磁路换向环11中的一个,也可以起到比传统流动模式的阻尼力范围大的效果,但是没有同时设置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10和第二磁路换向环11的阻尼力调节范围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压板4,包括上固定压板和下固定压板,所述上固定压板和下固定压板分别与所述活塞外套5的内壁相连,起到固定铁芯活塞体9的作用,且上固定压板和下固定压板上分别设有多个通孔401,所述通孔401与所述间隙相连通,便于磁流变液经过上固定压板和下固定压板的通孔后流过圆柱面间隙的阻尼通道8。
具体的,所述固定压板4的外径大于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外径,便于形成所述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还包括涡流抑制环12,所述涡流抑制环12嵌套于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线圈6的两侧,具体为所述第二台阶腔902内,两个所述涡流抑制环12的延伸部121沿着所述线圈6的外壁相向延伸,构造出容纳腔14,用于放置第一磁路换向环1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配合磁路换向环组,使磁路方向更好的换向,所述涡流抑制环采用高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与此同时,涡流抑制环还为高电阻率材料,电阻率>1×10-6Ωm,当线圈电流变化时,在线圈周围,尤其是铁芯活塞体半径最大处会产生较大电涡流,使用高磁导率高电阻率材料,可以减少减小电涡流产生的与线圈产生的原磁场反向的感生磁场,以加快响应速度,即本发明涡流抑制环可以抑制铁芯活塞体中的电涡流产生,减小了电涡流损耗,使得最终所需的目标磁场产生的更迅速,电能损耗更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响应时间方面,磁流变减振器通过施加在线圈的电流变化而最后导致表观的阻尼力变化,从电流开始施加到最终完全发挥出阻尼力潜力所需的时间称为减振器的响应时间。不同类型可变阻尼减振器的响应时间组成略有区别,对于磁流变减振器,其响应时间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电流施加时间,磁场形成时间以及最后的磁性颗粒成链并发生屈服所需时间或电磁活塞的运动时间。第一部分电流施加的时间由线圈的电阻R以及电感L决定,是一种典型常规的RL电路,其物理特性决定了电流上升所需的时间,增大线圈电阻可以提高响应速度,但会同时增大能耗;或短时间增大电源电压以实现电流快速增大至目标值后进行稳定。第三部分的响应时间为磁流变液磁性颗粒成链时间或电磁活塞运动时间,由磁流变液自身特性或铁芯活塞体质量决定。
对于第二部分磁场建立的时间,磁场建立流程如图8所示,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开始工作,电磁活塞与缸体之间做往复直线运动,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根据控制算法发出指令,输出控制电流,控制电流经过导线进入到线圈中,变化的目标电流会在其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线圈电流形成了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的电流方向,并形成闭合回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在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线圈中原电动势方向相反,会阻碍抑制线圈中电流的变化,于此同时,在线圈附近的铁芯活塞体处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线圈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同,感应电动势产生的电涡流会产生反向磁场,也会抑制线圈产生的原磁场的变化。因此,抑制线圈周围的电涡流可以削弱反向磁场,也就能提升线圈产生的所需目标磁场的建立速度,因此,本发明通过在线圈处设置高磁导率高电阻率的涡流抑制环,可以有效抑制铁芯中的电涡流产生,从而使所需目标磁场建立的时间被缩短,实现了目标阻尼力的响应时间的缩短。
本发明通过ansoft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对电磁活塞电涡流抑制原理模型在有无涡流抑制环时的电涡流强度分别进行了仿真,控制其它仿真条件相同,图9和图10是仿真结果,结合图9和图10对比可知,当设置本发明的涡流抑制环后,电涡流强度的均值远小于无涡流抑制环的电涡流强度的均值,即由于本发明高磁导率高电阻率的涡流抑制环的存在,感生的电涡流被很大程度的削弱。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传统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磁场全部由减振器线圈产生,只有减振器正常工作时,即线圈通电时才能产生阻尼力,在不工作或失效时为最小阻尼力。在车辆行驶中,尤其是高速行驶中,若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突然失效,此时减振器阻尼力极小,车辆轻微的转向都会引起较大的车身侧倾,侧向加速度较大时甚至会导致侧翻,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失效时要求减振器仍能提供一定阻尼力才能够保证行驶安全。
本发明针对失效保护问题,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磁活塞还包括永磁体7,所述永磁体7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9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线圈6的内环处,具体为第一台阶腔901内,被所述线圈6压紧。本发明通过在电磁活塞中安装永磁体来产生一个原始磁场,具体的:设置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通过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施加不同大小的电流,使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削弱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并产生新的目标磁场,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磁感应强度可以连续变化的的目标磁场,从而可以实现阻尼力的无级调节。在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失效时,仍有永磁体产生的原始磁场使得减振器保持一定阻尼力。
具体的:如图11所示,在未进行控制时,由于永磁体的存在,阻尼通道内存在较大磁感应强度B0,电磁活塞能够提供较大阻尼力,开始工作后,线圈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相反,以减弱阻尼通道处的磁感应强度B至零,可以得到较小的阻尼力输出;之后若继续增大线圈电流I,阻尼通道内磁感应强度B又会逐渐增大,可以得到更大的阻尼力输出。当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失效后,由于永磁体的存在,减振器阻尼通道内仍存在较大磁场,能够提供较大阻尼力以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磁路换向环组、涡流抑制环和永磁体构成了一组阻尼调节单元,图1和图2中仅示出了两组阻尼调节单元,本发明对于阻尼调节单元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改变了原来的磁路走向,输出阻尼力更大;减小了涡流损耗,使得目标磁场产生的更迅速,电能损耗更小;增加了失效保护功能,提升减振器的安全性,进而使磁流变减振器应用到更广泛得工程领域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芯活塞体,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套设有线圈;
活塞外套,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部且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具有作为阻尼通道的间隙;
磁路换向环组,包括第一磁路换向环和第二磁路换向环,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套设于所述线圈的外壁上,所述第二磁路换向环嵌套于所述活塞外套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的对应位置;
且所述活塞外套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磁导率高于所述磁路换向环组的磁导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压板,所述固定压板与所述活塞外套的内壁相连,且所述压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间隙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压板的外径大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外套与所述铁芯活塞体采用相同的高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所述磁路换向环组采用低磁导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涡流抑制环,所述涡流抑制环嵌套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向内凹陷,构造出台阶腔,所述台阶腔包括第一台阶腔和第二台阶腔,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腔内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台阶腔的开口处,所述涡流抑制环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涡流抑制环的延伸部沿着所述线圈的外壁相向延伸,构造出限制所述第一磁路换向环的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抑制环采用高磁导率高电阻率材料,相对磁导率>1000,电阻率>1×10-6Ω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活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套设于所述铁芯活塞体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线圈的内环处,所述永磁体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所述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
10.一种磁流变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活塞杆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活塞,所述电磁活塞套设于所述缸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缸体内与所述电磁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杆的中空腔室内设有导线,所述导线与所述线圈相连。
CN202011331801.8A 2020-11-24 2020-11-24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Active CN112324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1801.8A CN112324837B (zh) 2020-11-24 2020-11-24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31801.8A CN112324837B (zh) 2020-11-24 2020-11-24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4837A CN112324837A (zh) 2021-02-05
CN112324837B true CN112324837B (zh) 2021-10-12

Family

ID=74308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31801.8A Active CN112324837B (zh) 2020-11-24 2020-11-24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48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213B (zh) * 2021-03-25 2022-09-16 清华大学 越野车、减振器及其活塞总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56082C (zh) * 2004-07-09 2007-12-19 北京工业大学 逆变型磁流变阻尼器
JP5865801B2 (ja) * 2012-08-06 2016-02-17 Kyb株式会社 磁気粘性流体緩衝器
CN205745069U (zh) * 2016-05-01 2016-11-3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新型磁流变液阻尼器
CN106402255B (zh) * 2016-11-29 2018-04-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具有蜿蜒磁路特性的磁流变阻尼器
CN108561486A (zh) * 2018-04-23 2018-09-21 福州大学 一种新型抗沉降磁流变液阻尼器
CN111089136A (zh) * 2020-01-06 2020-05-01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磁路可调式磁流变阻尼器
CN111623072A (zh) * 2020-06-09 2020-09-04 湖南大学 一种流体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4837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3047B2 (en) Damper of semi-active energy regenera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hybrid excitation and its size determination method
CN10667825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磁电式自供电悬架减震器
CN108506408B (zh) 一种交错可变电极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CN100356082C (zh) 逆变型磁流变阻尼器
CN112324837B (zh) 电磁活塞和磁流变减振器
CN103032503B (zh) 混合动力车辆半主动悬架馈能器
CN109305010B (zh) 一种永磁电磁耦合控制馈能悬架作动器
AU2020101328A4 (en) Shear mode magnetorheological (MR) damper
CN108569093A (zh) 一种并联复合式电磁悬挂系统及车辆
CN105003589A (zh) 一种内置磁流变阀进行阻尼性能控制的磁流变阻尼器
CN104776152A (zh) 高效能低功耗磁流变半主动与主动一体化减振装置
US8985149B2 (en) Adjustable valve with a transition region
JP4085368B2 (ja) 車体振動抑制装置
CN114688196A (zh) 一种推杆流通孔式减振器
CN114165557B (zh) 一种具有负刚度特性的主动-半主动复合减振系统
JP2016141205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制御装置
KR19980049097A (ko) 자동차용 자력식 충격흡수기
CN110481259B (zh) 一种磁气馈能悬架作动器
CN113074208B (zh) 一种复合式磁流变减振装置
CN113606277A (zh) 基于液压调节系统的车辆电流变液减震器
CN215334137U (zh) 一种电磁阻尼磁流变吸振器
CN114517817B (zh) 一种具有被动阻尼的车辆电磁作动器及其匹配设计方法
CN113074210B (zh) 一种被动式磁流变减振装置
CN210142632U (zh) 一种断路器的合闸电磁结构
CN117006189A (zh) 一种电磁与液压耦合的车用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