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3993A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分组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分组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3993A
CN112313993A CN201980040865.1A CN201980040865A CN112313993A CN 112313993 A CN112313993 A CN 112313993A CN 201980040865 A CN201980040865 A CN 201980040865A CN 112313993 A CN112313993 A CN 1123139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lc
data
entity
pack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08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东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3139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399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4Multichannel or multilink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将支持超第4代(4G)系统的更高数据速率的第5代(5G)通信系统与用于物联网(IoT)的技术结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本公开可以被应用于基于5G通信技术的智能服务以及IoT相关的技术,诸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互联汽车、医疗保健、数字教育、智能零售、安全和安全服务。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以及其装置。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根据配置、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向基站发送相同的分组,并且基于预定的条件被满足,丢弃先前发送的分组并且同步分组重复传输时间。

Description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分组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高效分组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由于第四代(4G)通信系统的部署已经增加了的无线数据业务的需求,已经做出了努力来开发改善的第5代(5G)或预5G通信系统。因此,5G或预5G通信系统也被称作“超4G网络”或者“后长期演进(LTE)系统”。5G通信系统被考虑为在更高的频率(mmWave)带(例如,60GHz频带)中实现,以便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为了减少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并且增加传输距离,在5G通信系统中讨论了波束成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全维MIMO(FD-MIMO)、阵列天线、模拟波束成形、大规模天线技术。此外,在5G通信系统中,基于高级小小区、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超密集网路、设备到设备(D2D)通信、无线回程、移动网络、协作通信、协调多点(CoMP)、接收端干扰消除等等,对于系统网络改善的开发在进行中。在5G系统中,已经开发了作为高级编码调制(ACM)的混合FSK和QAM调制(FQAM)和滑动窗口叠加编码(SWSC),作为高级接入技术的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非正交多址(NOMA),以及稀疏码多址(SCMA)。
互联网(其是以人为中心的连接网络,其中人类生成和消耗信息)现在正演变为物联网(IoT),在物联网中诸如物品之类的分布式实体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交换和处理信息。作为IoT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通过与云服务器的连接的组合的万物互联(IoE)已经出现。因为IoT实现方式已经要求了诸如“感测技术”、“有线/无线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服务接口技术”和“安全技术”之类的技术元素,所以最近已经研究了传感器网络、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TC)等。这样的IoT环境可以提供智能互联网技术服务,其通过收集和分析在互连的物品中所生成的数据来为人类生活创造新的价值。通过现有的信息技术(IT)和各种工业应用之间的融合和组合,IoT可以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车或互联汽车、智能电网、医疗保健、智能家电和高级医疗服务。
据此,已经做出各种尝试来将5G通信系统应用于IoT网络。例如,可以通过波束成形、MIMO,以及阵列天线来实现诸如传感器网络、机器类型通信(MTC),以及机器到机器(M2M)通信之类的技术。对作为以上描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云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应用也可以被考虑为5G技术和IoT技术之间的融合的示例。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通过分组重复传输支持低传输延迟并且可以确保高可靠性。然而,存在传输资源被浪费的问题,并且需要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上述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来呈现,以用于帮助对本公开的理解。关于以上中的任何一项相对于本公开是否可以作为现有技术来应用,既没有对此做出确定,也没有做出断言。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分组重复传输可以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以便支持较低的传输延迟并且以便保证较高的可靠性。然而,因为在分组重复传输中重复地传输相同的分组,所以传输资源可能被浪费,并且数据必须被重复地处理。
本公开的方面将至少解决以上提及的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以下描述的优点。因此,本公开的方面将提供用于高效地执行分组重复传输的发送器的处理方法以及其中基站应用分组重复传输以高效地向终端提供低传输延迟和高可靠性的方法。
附加的方面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被部分地阐述,并且根据描述其将是部分明显的,或者可以通过所呈现的实施例的实践而被获知。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提供本公开中的一种终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根据配置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向基站发送相同的分组,并且基于预定的条件被满足来丢弃先前发送的分组并且同步分组重复传输时间。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器的终端。该终端包括收发器以及与收发器耦合的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被配置为根据配置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向基站发送相同的分组,并且被配置为基于预定的条件被满足来丢弃先前发送的分组并且同步分组重复传输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高效地执行分组重复传输的发送器的分组重复处理方法,从而防止传输资源的浪费并且防止不必要的数据处理。此外,基站通过应用分组重复传输能够提高数据速率,并且能够向终端发送具有低传输延迟和高可靠性的控制信息。
根据结合附图的用于公开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方面、优点和显著的特征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根据结合附图所采取的以下描述,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的上述及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长期演进(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本公开的终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网络与基站建立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的过程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预处理的过程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激活状态和未激活状态中执行分组重复传输的过程的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分组重复传输的情况下执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在向无线电链路控制确认模式(RLC AM)承载应用分组重复传输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执行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的分组重复传输方法的发送器的操作的图;
图14是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来应用分组重复传输时可能出现在两个RLC实体或两个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传输定时的不匹配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克服当在无线电链路控制非确认模式RLC UM模式中执行分组重复传输时可能生成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差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克服当在图14中描述的RLC UM模式中执行分组重复传输时可能生成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差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执行图15和图16中所描述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的同步方法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加承载的数据速率的方法的图;
图19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向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发送不同的数据来增加承载的数据速率的方法的图;
图1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向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发送不同的数据来增加承载的数据速率的方法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的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的结构的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的方法的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以及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总辐射功率(TRP)的框图。
贯穿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将被理解为是指相同的部分、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以帮助全面理解如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包括各个特定细节来帮助该理解,但是这些各个特定细节将被认为仅是示例性的。因此,那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做出对在本文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明,可以省略对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在以下描述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语不局限于书目意义,而是仅由发明人使用来实现对本公开的明确且一致的理解。因此,应当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为了说明目的,而非为了限制如由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目的。
应当理解,单数形式“一”和“该”包括复数指示物,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指示。因此,例如,对“组件表面”的引用包括对这样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引用。
在描述以下的公开时,当确定对结合于此的相关的巳知配置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可能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题时,将省略对结合于此的相关的巳知配置或功能的详细描述。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解释,仅将在本文使用的用于识别接入节点的术语、涉及网络实体的术语、涉及消息的术语、涉及网络实体之间的接口的术语、涉及各种标识信息的术语等作为示例来提供。因此,本公开不局限于以下提及的术语,并且可以使用涉及具有等同技术含义的对象的其他术语。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将使用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长期演进(3GPP LTE)标准中定义的术语和名称来描述本公开。然而,本公开不局限于以上术语和名称,并且可以被同等地应用于符合其他标准的系统。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解释,演进节点B(eNB)可以与gNB互换使用。也就是说,被描述为eNB的基站可以表示gNB。此外,术语“终端”可以表示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以及蜂窝电话、NB-物联网(IoT)设备和传感器。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LTE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1,LT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如图中所示的演进节点B(在下文被称为“ENB”、“节点B”,或“基站”)105、110、115和120、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25,以及服务网关(S-GW)130。用户设备(在下文被称为“UE”或“终端”)135通过ENB 105至120和S-GW 130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1中,ENB 105至120对应于UMTS系统的现有节点B。ENB经由无线信道连接到UE135并且与现有节点B相比执行更复杂的功用。在LTE系统中,因为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包括诸如通过互联网协议传输语音(VoIP)的实时服务的所有用户业务,所以需要用于收集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UE的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并且执行调度的设备,并且ENB105至120充当这样的设备。一个E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
例如,为了实现100Mbps的数据速率,系统在例如20MHz的带宽中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在下文被称为“OFDM”)作为无线接入技术。此外,应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在下文被称为“AMC”)方案以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速率。
S-GW 130是用于提供数据承载的设备,并且在MME 125的控制下生成或移除数据承载。
MME是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LTE系统中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2,LTE系统的无线协议包括分别在终端和ENB中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205或240、无线电链路控制(RLC)210或235,以及媒体访问控制(MAC)215或230。
PDCP 205或240执行诸如IP报头压缩/解压缩等的操作。PDCP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ROHC)
-用户数据的传送
-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建过程中的上层PDU的按序递送
-序列重新排序(用于DC中的分离承载(仅支持RLC AM):用于发送的PDCP PDU路由和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在用于RLC AM的PDCP重建过程中的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在切换时对PDCP SDU的重传,并且对于DC中的分离承载,在用于RLC AM的PDCP数据恢复过程中对PDCP PDU的重传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RLC 210或235将PDCP PDU(分组数据单元)重新配置为合适的大小并且执行自动重发请求(ARQ)操作等。RLC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数据传送功能(上层PDU的传送)
-ARQ功能(通过ARQ的纠错(仅用于AM数据传送))
-RLC SDU的级联、分割(segmentation)和重组(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割(仅用于AM数据传送)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
-重复检测(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
-协议错误检测(仅用于AM数据传送)
-RLC SDU丢弃(仅用于UM和AM数据传送)
-RLC重建
MAC 215或230连接到在单个终端中被配置的多个RLC实体、将RLC PDU复用为MACPDU,并且从MAC PDU中解复用出RLC PDU。MAC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在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进行映射
-将属于一个或不同的逻辑信道的MAC SDU复用到被递送到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的传输块(TB)中/从被递送到传输信道上的物理层的传输块(TB)中解复用出属于一个或不同的逻辑信道的MAC SDU
-调度信息报告
-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ARQ)功能(通过HARQ的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的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物理层220或225对上层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和调制,并且将其转换为OFDM符号以便随后通过无线信道被发送,或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到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并且对其进行信道解码以便随后被发送到上层。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参考图3,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在下文被称为“NR”或“5g”)包括如图中所示的新的无线电节点B(在下文被称为“NR gNB”或“NR基站”)310和新的无线电核心网络(NR CN)305。新的无线电用户设备(在下文被称为“NR UE”或“终端”)315通过NR gNB310和NR CN 305接入外部网络。
在图3中,NR gNB 310对应于现有LTE系统的演进节点B(eNB)。NR gNB通过无线信道连接到NR UE 315,并且可以提供优于现有节点B的服务的服务。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因为通过共享信道来服务所有用户业务,所以需要用于收集诸如缓冲器状态、可用传输功率状态和UE的信道状态的状态信息并且执行调度的设备,并且NR gNB 310充当这样的设备。一个NR gNB通常控制多个小区。
为了实现与现有LTE系统相比的超高数据速率,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具有等于或大于现有系统的最大带宽的带宽、可以采用OFDM方案作为无线接入技术,并且在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波束成形技术。此外,应用AMC方案以根据终端的信道状态来确定调制方案和信道编码速率。
NR CN 305执行诸如移动性支持、承载配置,以及服务质量(QoS)配置的功能。NRCN是执行各种控制功能以及终端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设备,并且连接到多个基站。此外,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与现有LTE系统交互,并且NR CN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MME 325。MME连接到eNB 330,该eNB 330是现有基站。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结构的图。
参考图4,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协议包括分别在终端和NR基站中的NR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401或445、NR PDCP 405或440、NR RLC 410或435和NR MAC 415或430。
NR SDAP 401或445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用户数据的传送
-用于DL和UL两者的QoS流和DRB之间的映射
-标记DL和UL分组两者中的QoS流ID
-对于UL SDAP PDU,将反映QoS流与DRB映射
对于SDAP实体,可以通过RRC消息将终端配置为对于每个PDCP实体(或PDCP层)、对于每个承载,或对于每个逻辑信道是否使用SDAP实体的报头或是否使用SDAP实体的功能。在SDAP报头被配置的情况下,SDAP报头的1比特NAS反映QoS指示符和1比特AS反映QoS指示符可以指示终端更新或重新配置关于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QoS流和数据承载的映射信息。SDAP报头可以包括指示QoS的QoS流ID信息。QoS信息可以用作数据处理优先级、调度信息等,以便支持有效服务。
NR PDCP 405或440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报头压缩和解压缩(仅ROHC)
-用户数据的传送
-上层PDU的按序递送
-上层PDU的无序输送
-序列重新排序(用于接收的PDCP PDU重新排序)
-下层SDU的重复检测
-PDCP SDU的重传
-加密和解密
-上行链路中基于定时器的SDU丢弃
NR PDCP实体的重新排序功能是指基于PDCP序列号(SN)对在下层中接收到的PDCPPDU进行重新排序的功能、可以包括以重新排序后的顺序向上层传输数据的功能、可以包括在不考虑顺序的情况下直接地传输数据的功能、可以包括对序列进行重新排序并且记录丢失的PDCP PDU的功能、可以包括向发送器发送丢失的PDCP PDU的状态报告的功能,或可以包括做出重传丢失的PDCP PDU的请求的功能。
NR RLC 410或435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数据传送功能(上层PDU的传送)
-上层PDU的按序递送
-上层PDU的无序递送
-ARQ功能(通过ARQ的纠错)
-RLC SDU的级联、分割和重组
-RLC数据PDU的重新分割
-RLC数据PDU的重新排序
-重复检测
-协议错误检测
-RLC SDU丢弃
-RLC重建
NR RLC实体的按序递送功能是指按序向上层传送从下层接收到的RLC SDU的功能,可以包括如果一个原始RLC SDU被划分为多个RLC SDU并且被接收,则对其进行重组和传输的功能;可以包括基于RLC SN或PDCP SN来对接收到的RLC PDU进行重新排序的功能;可以包括对序列进行重新排序并且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可以包括向发送器发送丢失的RLC PDU的状态报告的功能;可以包括做出重传丢失的RLC PDU的请求的功能;可以包括如果存在丢失的RLC SDU,则在丢失的RLC SDU之前按序向上层仅传输RLC SDU的功能;可以包括如果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预定的定时器也期满,则按序向上层传输在定时器开始之前所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的功能;或者可以包括如果即使存在丢失的RLC SDU、预定的定时器也期满,则按序向上层传输直到现在为止所接收到的所有RLC SDU的功能。此外,可以按接收的顺序(按到达的顺序,而不管序列号)处理RLC PDU,并且可以以无序递送的方式向PDCP实体传输RLC PDU。在分段(segment)的情况下,存储在缓冲器中且稍后将被接收的分段可以被接收并且被重新配置为一个完整的RLC PDU,然后RLC PDU可以被处理并且被传输到PDCP实体。
NR RLC实体可以不包括级联功能,该级联功能可以在NR MAC实体中被执行或可以由NR MAC实体的复用功能替代。
NR RLC实体的无序递送是指不管序列、直接地向上层递送从下层接收到的RLCSDU的功能,可以包括如果一个原始RLC SDU被划分为多个RLC SDU并且被接收,则对其进行重组和递送的功能,并且可以包括对接收到的RLC PDU的RLC SN或PDCP SN进行存储和排序、从而对序列进行重新排序并且记录丢失的RLC PDU的功能。
NR MAC 415或430可以连接到在单个终端中被配置的多个NR RLC实体,并且NRMAC的主要功能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中的一些。
-在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进行映射
-MAC SDU的复用/解复用
-调度信息报告
-HARQ功能(通过HARQ的纠错)
-一个UE的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通过动态调度的UE之间的优先级处理
-MBMS服务标识
-传输格式选择
-填充
NR PHY层420和425可以执行将上层数据信道编码和调制为OFDM符号、通过无线信道传输其的操作,或对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到的OFDM符号进行解调和信道解码并且向上层传输其的操作。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本公开的终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网络与基站建立RRC连接的过程的图。
在图5中,如果在RRC连接模式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终端因预定的原因或在预定时段内不发送或接收数据,则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使得终端切换到RRC空闲模式(501)。
其后,如果存在将被发送的数据,当前处于空闲模式中的终端(在下文被称为“空闲模式UE”)执行与基站的RRC连接建立过程。终端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与基站建立反向传输同步,并且向基站发送RRC连接请求消息(505)。该消息包含终端的标识符、建立的原因等。
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消息,使得终端建立RRC连接(510)。RRC连接建立消息可以包含每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每个承载的配置信息、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RLC实体的配置信息,或MAC实体的配置信息。此外,基站可以通过消息来配置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承载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逻辑信道和小区(频率)之间的映射信息、小区组配置信息、将要用于双连接的阈值等,从而向终端配置双连接和载波聚合。此外,基站可以通过消息、在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组重复传输的PDCP实体配置信息中向终端配置两个RLC实体,其中可以通过逻辑信道标识符或指示符来配置主要RLC实体(或第一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或第二RLC实体)。分组重复传输可以在载波聚合或双连接中使用。
此外,基站可以将通过消息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例如,信令无线电承载(SRB)或数据无线电承载(DRB)}的初始状态配置为处于激活状态或未激活状态。此外,QoS流和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可以通过包括在消息中的SDAP实体配置信息或PDCP实体配置信息来配置,并且SDAP实体可以使用映射信息向通过映射所配置的PDCP实体发送从上层实体接收到的数据。该消息包含RRC连接配置信息等。RRC连接也被称作“SRB”,并且用于RRC消息的发送和接收,RRC消息是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控制消息。
已经建立了RRC连接的终端向基站发送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515)。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包括“服务请求”的控制消息,通过该“服务请求”的控制消息,终端针对预定的服务向接入管理功能(AMF)或MME做出对承载的配置的请求。
基站向AMF或MME发送包括在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的服务请求消息(520),并且AMF或MME确定是否提供由终端所请求的服务。如果AMF或MME确定提供由终端所请求的服务作为确定的结果,则AMF或MME向基站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525)。该消息包括当配置DRB时将应用的QoS信息、将被应用到DRB的安全相关的信息(例如,安全密钥或安全算法)等。
基站发送关于终端的安全的配置的安全模式命令消息(530),并且从终端接收安全模式完成消息(535)。
如果安全配置完成,则基站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540)。该消息可以包括每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每个承载的配置信息、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RLC实体的配置信息,或MAC实体的配置信息。此外,基站可以通过消息来配置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承载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逻辑信道和小区(频率)之间的映射信息、小区组配置信息、将要用于双连接的阈值等,从而向终端配置双连接和载波聚合。此外,基站可以通过消息、在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组重复传输的PDCP实体配置信息中向终端配置两个RLC实体,其中可以通过逻辑信道标识符或指示符来配置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分组重复传输可以在载波聚合或双连接中使用。
此外,基站可以将通过消息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例如,SRB或DRB)的初始状态配置为处于激活状态或未激活状态。此外,QoS流和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可以通过包括在消息中的SDAP实体配置信息或PDCP实体配置信息来配置,并且SDAP实体可以使用映射信息向通过映射所配置的PDCP实体发送从上层实体接收到的数据。
此外,该消息包括用于处理用户数据的DRB的配置信息,并且终端通过应用该信息来配置DRB并且向基站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消息(545)。
已经完成了与终端的DRB配置的基站可以向AMF或MME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并且可以完成连接(550)。
如果以上处理完成,则终端通过核心网络来向基站发送数据和从基站接收数据(555和560)。
如上所述,一般数据传输处理包括三个阶段,诸如RRC连接配置、安全配置和DRB配置。此外,基站可以因预定的原因向终端发送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刷新、添加、或改变配置(565)。该消息可以包括每个逻辑信道的配置信息、每个承载的配置信息、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RLC实体的配置信息,或MAC实体的配置信息。此外,基站可以通过该消息来配置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承载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逻辑信道和小区(频率)之间的映射信息、小区组配置信息、将要用于双连接的阈值等,从而向终端配置双连接和载波聚合。
此外,基站可以通过消息、在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组重复传输的PDCP实体配置信息中向终端配置两个RLC实体,其中可以通过逻辑信道标识符或指示符来配置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分组重复传输可以在载波聚合或双连接中使用。
此外,基站可以将通过消息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例如,SRB或DRB)的初始状态配置为处于激活状态或未激活状态。此外,QoS流和承载之间的映射信息可以通过包括在消息中的SDAP实体配置信息或PDCP实体配置信息来配置,并且SDAP实体可以使用映射信息向通过映射所配置的PDCP实体发送从上层实体接收到的数据。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预处理的过程的图。
图6示出用于执行数据预处理601的过程。数据预处理意味着SDAP实体、PDCP实体、RLC实体,或者MAC实体在接收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之前提前地处理数据。
对数据的预处理可以指每个实体的报头被配置或每个实体的功能被执行。例如,如果SDAP实体被配置,则SDAP实体可以为从上层接收到的数据配置SDAP报头,并且可以在数据的QoS流中向与映射的承载相对应的PDCP实体发送数据。在强健报头压缩(ROHC)被配置的情况下,PDCP实体可以对除了数据的SDAP报头之外的PDCP SDU的上层报头执行报头压缩,并且在完整性保护被配置的情况下,PDCP实体可以生成PDCP报头、可以考虑PDCP报头来执行完整性保护、可以对PDCP SDU执行加密、可以将被分配有PDCP序列号的PDCP报头605级联,并且可以向下层RLC实体发送数据。
然后,RLC实体可以配置分割信息(SI)字段、可以分配RLC序列号以形成RLC报头610,并且可以级联RLC报头,从而将其发送到下层MAC实体。MAC实体可以配置MAC报头的L字段和逻辑信道标识符,并且可以级联MAC报头615,从而预配置数据(620)。
在根据另一种方法的数据预处理过程中,PDCP实体可以执行报头压缩、完整性验证和加密处理,从而分离地生成PDCP报头、RLC报头和MAC报头。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向RLC实体或MAC实体发送数据的情况下提前生成报头,并且可以更新报头并将报头与数据级联,以在接收上行链路传输资源时配置单个MAC PDU。
在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资源(625)时,终端可以执行对预处理的数据的插入以便符合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从而配置将被发送的数据(MAC PDU)。如果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不充足,则终端可以对将被包括在MAC PDU中的最后的数据执行分割处理,并且可以更新RLC报头的SI字段,并且如果其不是第一分段,则可以添加SO字段(630和635)。终端可以对由于分割而减小的长度更新MAC报头的L字段值,以配置符合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大小的MAC PDU,并且可以将MAC PDU发送到下层PHY实体以用于传输。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中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激活状态和未激活状态中执行分组重复传输的过程的图。
如果通过在图5中所描述的RRC消息从基站接收到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则终端可以执行分组重复传输。
如果在载波聚合中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则可以对于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或PDCP实体配置两个RLC实体(即,主要RLC实体705和辅助RLC实体710)。
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去激活,则PDCP实体在上行链路发送中仅向主要RLC实体705发送分组,并且不向辅助RLC实体发送分组。
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则PDCP实体可以在上行链路发送中重复地、分别地向两个下层RLC实体(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相同的分组。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主要RLC实体发送一个分组,并且可以复制该分组,以向辅助RLC实体发送相同的分组。
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载波聚合中激活了分组重复传输,则MAC实体715可以通过不同的载波来发送从彼此具有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
以上过程涉及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并且对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终端必须总是能够接收应用了分组重复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尽管由于分组重复传输的去激活不可能重复地向辅助RLC实体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但辅助RLC实体710必须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MAC实体的下行链路数据以随后向PDCP实体发送该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和并且在载波聚合中激活了分组重复传输,终端可以重复地向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PDCP实体中的上行链路数据,而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载波聚合中将分组重复传输去激活,则终端可以仅向主要RLC实体发送数据,而不执行PDCP实体中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传输。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CE)来确定对分组重复传输的激活和去激活状态的配置。
如果在双连接中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则可以对于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或PDCP实体来配置两个RLC实体(即,主要RLC实体716和辅助RLC实体720)。
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去激活,则PDCP实体可以分别在上行链路发送中向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不同的数据,作为分离承载的操作,而非重复地发送相同的数据。
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则PDCP实体可以在上行链路发送中重复地向两个下层RLC实体(分别是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相同的分组。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主要RLC实体发送一个分组,并且可以复制该分组,以向辅助RLC实体发送相同的分组。
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双连接中激活了分组重复传输,则相应MAC实体725和730可以向不同的基站发送从相应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
以上过程涉及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并且对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终端必须总是能够接收应用了分组重复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和并且在双连接中激活了分组重复传输,终端可以重复地向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PDCP实体中的上行链路数据,而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双连接中将分组重复传输去激活,则终端可以像分离承载的操作那样向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不同的数据,而不执行对PDCP实体中的上行链路数据的重复传输。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来确定对分组重复传输的激活和去激活状态的配置。
以下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分组重复传输中的高效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被应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用于载波聚合的情况和分组重复传输用于双连接的情况两者。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在应用分组重复传输的情况下执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的图。
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则发送器(基站或终端)的PDCP实体805可以重复地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且可以在每个RLC实体和MAC实体(820和825)中执行数据预处理。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相应数据片(piece of data)分配PDCP序列号,并且每个RLC实体可以分配每个RLC序列号。在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中使用的RLC序列号可以彼此不同,并且相应RLC实体单独地分配相应RLC序列号。例如,与PDCP序列号1至50相对应的数据被复制并且被发送到主要RLC实体810和辅助RLC实体815,主要RLC实体可以向51个数据片分配第一RLC序列号5至54,并且辅助RLC实体可以向51个数据片分配第二RLC序列号1至50。然后,相应实体的报头被配置,从而完成数据预处理。
在分组重复传输中,数据通过不同的路径来传输,使得即使在接收器中对数据进行重复接收,也会有数据片先到达,从而减小了传输延迟并提高了可靠性,但同时造成浪费传输资源的问题。
然而,在RLC AM(确认模式)承载的情况下,因为RLC实体执行ARQ功能,所以可以通过RLC状态PDU来接收被成功地发送或未能被发送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因此,发送器不需要在另一个RLC实体中连续地发送在一个RLC实体中被成功发送了的数据。例如,如果主要RLC实体接收到指示PDCP序列号2(第一RLC序列号6)的数据830已经被成功发送的RLC状态报告(RLC状态PDU),则辅助RLC实体不再需要发送PDCP序列号2(第二RLC序列号2)的数据835。这是由于由辅助RLC实体进行的数据传输可以在接收器(终端或基站)的PDCP实体中被检测为重复的事实造成的,因为接收器已经接收到了PDCP序列号2的数据,从而丢弃重复数据。
然而,即使辅助RLC实体通过PDCP实体的指示而察觉到通过主要RLC实体的PDCP序列号2的数据的成功传输,但如果数据已经被传输,或数据的分段已经被传输,则辅助RLC实体不能丢弃用于重传数据的数据。也就是说,必须执行重传,以避免接收器中的RLC序列号空隙的问题。
如果RLC AM承载使用如上所述的ARQ功能接收到指示在一个RLC实体中成功传输分组的RLC状态报告,则RLC AM承载可以向PDCP实体通知该信息。此外,PDCP实体可以向另一个RLC实体发送信息,使得另一个RLC实体丢弃重复数据,从而防止不必要的重复传输并且防止传输资源的浪费。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当在向RLC AM承载应用分组重复传输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图。
如果对RLC AM承载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则发送器(基站或终端)的PDCP实体可以重复地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且每个RLC实体和MAC实体可以执行数据预处理。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相应数据片分配PDCP序列号,并且相应RLC实体可以分配相应RLC序列号。在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中使用的RLC序列号可以彼此不同,并且相应RLC实体单独地分配相应RLC序列号。例如,与PDCP序列号1至50相对应的数据被复制并且被发送到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主要RLC实体可以向51个数据片分配第一RLC序列号5至54,并且辅助RLC实体可以向51个数据片分配第二RLC序列号1至50。然后,相应实体的报头被配置,从而完成数据预处理。
在RLC AM承载的情况下,因为RLC实体执行ARQ功能,所以可以通过RLC状态PDU来接收被成功地发送或未能被发送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因此,发送器不需要在另一个RLC实体中连续地发送在一个RLC实体中被成功发送了的数据。例如,如果主要RLC实体接收到指示PDCP序列号2(第一RLC序列号6)的数据已经被成功发送的RLC状态报告(RLC状态PDU),则辅助RLC实体不再需要发送PDCP序列号2(第二RLC序列号2)的数据。这是由于由辅助RLC实体进行的数据传输可以在接收器(终端或基站)的PDCP实体中被检测为重复的事实造成的,因为接收器已经接收到了PDCP序列号2的数据,从而丢弃重复数据。
因此,如果辅助RLC实体从PDCP实体接收到关于PDCP序列号2(第二RLC序列号2)的数据915已经在主要RLC实体中被成功发送的指示(905),则辅助RLC实体可以丢弃与PDCP序列号2(第二RLC序列号2)915相对应的数据。
如果与PDCP序列号2(第二RLC序列号2)915相对应的数据被丢弃,则必须用RLC序列号来重新配置与RLC序列号3(901)至RLC序列号50(902)相对应的剩余数据。这是由于因为对与RLC序列号2相对应的数据的丢弃所引起的RLC序列号2的空位(vacancy)可以造成接收器中的RLC序列号空隙的问题的事实造成的,并且可以做出对重传的连续请求,这可以导致链路的连接断开。因此,辅助RLC实体必须从第二RLC序列号2(910)至第二RLC序列号49地向相应数据片重新分配第二RLC序列号。
如果辅助RLC实体识别出PDCP序列号5(重新分配的第二RLC序列号4)930的数据已经被成功发送,则辅助RLC实体必须向与现有第二RLC序列号5至49相对应的数据重新分配新的第二RLC序列号4(925)至48。
因此,如果应用了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RLC AM承载中执行了数据预处理,则可能存在如图9中所示必须连续地重新分配RLC序列号的问题,这可能增加发送器中的数据处理复杂度。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并且图1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在图10中提出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第一步(1001):发送器(终端或基站)在接收传输资源之前对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AM承载执行数据预处理。发送器执行如图6中所描述的数据预处理。然而,发送器不分配RLC序列号。也就是说,发送器不在RLC报头中向与RLC序列号相对应的RLC SN字段输入值,并且不执行对RLC SN字段的处理(1005和1010)。
第二步(1002):如果发送器(基站或终端)接收(或确定)传输资源(例如,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和上行链路许可),则发送器可以仅向完全包括在传输资源中的数据,或者包括在传输资源中的数据的分段分配还未被分配的RLC序列号,以完成RLC报头,并且可以处理将被包括在传输资源中的数据,从而将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在传输资源中并且发送该处理后的数据(1015)。将数据包括在传输资源中意味着通过传输资源来传输数据。
如上所述,如果在接收(或确定)传输资源之前和之后在两个步骤中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避免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的过程,同时获得数据预处理的益处。
也就是说,如果PDCP实体向辅助RLC实体发送指示主要RLC实体已经成功发送了如由图11中的附图标记1110所指示的与PDCP序列号2相对应的数据的信息,则辅助RLC实体可以丢弃与PDCP序列号2相对应的数据(1115)。此外,如果向辅助RLC实体分配了传输资源,则辅助RLC实体可以向符合分配的传输资源的数据分配RLC序列号以配置数据,并且可以发送数据(1120)。
因此,可以防止如图9中所描述的由于数据预处理和另一个RLC实体的成功数据传输所引起的RLC序列号的重新分配和更新的问题。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在图12中提出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第一步(1201):发送器(终端或基站)在接收传输资源之前对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AM承载执行数据预处理。发送器如在图6中所描述地来执行数据预处理(1005和1010)。
第二步(1202):如果发送器(基站或终端)接收(或确定)传输资源(例如,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和上行链路许可),则发送器可以确定是否仅向完全包括在传输资源中的数据或包括在传输资源中的数据的分段来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如果RLC序列号的重新分配和更新不是必要的,则发送器将数据配置为符合传输资源并且发送该数据。
然而,如果RLC序列号的重新分配和更新是必要的,则发送器可以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以完成RLC报头、可以处理将被包括在传输资源中的数据,并且可以将该数据包括在传输资源中,从而发送该数据(1240)。考虑到数据的PDCP序列号和与其相对应的RLC序列号,可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因为识别到来自另一个RLC的数据的成功传输,所以数据的PDCP序列号被指示为将被丢弃,因此数据不再需要被发送。
如果如上所述在接收(或确定)传输资源之前和之后在两个步骤中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避免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的过程,同时获得数据预处理的益处。
也就是说,如果PDCP实体向辅助RLC实体发送指示主要RLC实体已经成功发送了如由图12中的附图标记1220所表示的与PDCP序列号2相对应的数据的信息,则辅助RLC实体可以丢弃与PDCP序列号2相对应的数据(1225)。此外,如果向辅助RLC实体分配传输资源,则有必要向符合分配的传输资源的数据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因此,辅助RLC实体可以通过向数据重新分配RLC序列号来配置数据,然后可以发送该数据(1240)。
因此,可以防止如图9中所描述的根据数据预处理和对另一个RLC实体的成功传输的指示的对RLC序列号的重新分配和更新的问题。此外,如果此后接收(或确定)传输资源,则发送器可以根据另一个RLC实体是否已经成功发送了数据来对剩余数据(例如,1245)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执行在图10至图12中示出的分组重复传输方法的发送器的操作的图。
参考图13,发送器(终端或基站)可以执行除了RLC序列号之外的数据预处理(1305)。在下文中,将以终端的操作为示例进行描述,但是相同的操作可以被应用于基站。
如果数据还没有被发送,则发送器的第一链路可以丢弃已经在另一链路(例如,第二链路)中被识别出其成功传输的数据。然而,如果不存在已经在另一链路中被识别出其成功传输的数据,则以上处理可以被省略。
其后,如果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则发送器可以向将通过上行链路传输资源被发送的数据分配RLC序列号,并且可以处理该数据(1310)。如果发送器是基站,则基站可以分配下行链路传输资源,并且可以向将通过下行链路传输资源被发送的数据分配RLC序列号,从而处理该数据。
然后,发送器可以通过上行链路传输资源来发送数据(1315)。
同时,可以部分地修改图13的流程并且将其应用于图12中示出的两步数据处理过程的情况。
具体地,在步骤1305中,发送器可以执行包括对RLC序列号的分配的数据预处理。
如果发送器在步骤1310中接收到上行链路传输资源,发送器可以确定是否向将通过上行链路传输资源被发送的数据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如果对RLC序列号的重新分配和更新不是必要的,则发送终端符合传输资源地配置和发送数据。
如果对RLC序列号的重新分配和更新是必要的,则在操作1315中,发送器可以通过对数据重新分配和更新RLC序列号来处理数据,并且可以通过传输资源来发送数据。
图14是示出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来执行分组重复传输时可能出现在两个RLC实体或两个数据传输链路中的传输定时的不匹配的图。
在图14中,发送器(例如,终端)可以如由附图标记1401所指示地在双连接中执行分组重复传输。在上述双连接中,终端可以操作为连接到LTE基站和NR基站的分离承载,并且分组重复传输可以被应用于该分离承载。因为NR基站使用高频带和宽频带,所以与LTE基站的数据速率和传输延迟相比,NR基站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传输延迟。也就是说,与LTE基站相比,NR基站可以更频繁地分配更多上行链路传输资源。
在图14中,附图标记1402表示被分配了PDCP序列号的相应数据片。然后,可以通过应用分组重复传输来复制被分配了PDCP序列号的相应数据片,并且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可以向复制后的数据分配每个RLC实体的独立RLC序列号。然而,为了便于描述,在图中省略RLC序列号,并且将基于PDCP序列号做出以下描述。
在图14中,附图标记1405表示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并且可以由变量“PDCP_TX_NEXT”来表示。附图标记1410表示第一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并且可以由变量“RLC_TX_NEXT”来表示。此外,附图标记1420表示第二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并且可以由变量“RLC_TX_NEXT”来表示。
无论何时PDCP实体向下层实体发送被分配了PDCP序列号的数据,PDCP实体都将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1405移位(shift)到与所传送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的后面。PDCP传输窗口的大小可以被计算为“2^(PDCP序列号长度-1)”。也就是说,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可以指PDCP传输窗口的起始点,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已发送的数据的序列号+1”。
此外,在每个RLC实体在RLC UM模式中操作的情况下,无论何时RLC实体发送被分配了RLC序列号的数据,RLC实体都将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1410或1420移位到与所发送的RLC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的后面。RLC传输窗口的大小可以被计算为“2^(RLC序列号长度-1)”。
此外,在每个RLC实体在RLC AM模式中操作的情况下,如果作为参考从接收器接收到的RLC状态报告(RLC状态PDU)的结果、已经接收到ACK的RLC序列号中小于最小RLC序列号的所有RLC序列号的ACK被接收,则RLC实体将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1410或1420移到与RLC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的后面,而不是在每次被分配了RLC序列号的数据被发送时来移位下边缘。RLC传输窗口的大小可以被计算为“2^(RLC序列号长度-1)”。
如果如由图14中的附图标记1402所表示地从基站(例如,LTE基站)向与主要RLC实体相对应的链路分配上行链路传输资源1415,则PDCP实体向下层RLC实体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相对应的数据,并且移位如由附图标记1405所表示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然后,主要RLC实体可以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移位如由附图标记1410所表示的第一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
如果如通过图14中的附图标记1403所表示地从基站(例如,NR基站)向与辅助RLC实体相对应的链路分配上行链路传输资源1435,则PDCP实体向下层RLC实体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在考虑已经通过辅助RLC实体被发送的数据的大小时)来移位如由附图标记1425所指示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然后,辅助RLC实体可以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移位如由附图标记1430所指示的第二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
如果如通过图14中的附图标记1404所表示地再次从基站(例如,NR基站)向与辅助RLC实体相对应的链路分配上行链路传输资源1445,则PDCP实体向下层RLC实体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在考虑已经通过辅助RLC实体被发送的数据的大小时)来移位如由附图标记1440所指示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然后,辅助RLC实体可以发送与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相对应的数据,并且可以移位如由附图标记1450所指示的第二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
因此,参考图14中的附图标记1404,主要RLC实体在接下来的传输中发送与PDCP序列号2相对应的数据,并且辅助RLC实体在接下来的传输中发送与PDCP序列号8相对应的数据。也就是说,在其中分组重复传输用于LTE基站和NR基站的双连接的情况中,存在数据传输时间差,这可能造成一个RLC实体在传输延迟重要的RLC UM模式中发送数据太迟的问题。此外,相同数据的重复传输时间可以在1415和1450之间显著地不同,从而降低分组重复传输的效率。此外,上述问题也可以出现在分组重复传输用于载波聚合的情况中。
参考附图来描述与LTE基站和NR基站的双连接,但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本公开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被应用于LTE基站和LTE基站之间的双连接或被应用于NR基站和NR基站之间的双连接。此外,使用双连接的基站可以被称为“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
可以在使用RLC AM模式的分组重复传输中克服以上提及的重复传输时间差。这是由于如果如图9中所描述地在RLC AM模式中操作的情况下通过RLC状态报告识别出一个RLC实体中的一些数据的成功传输、则另一个RLC实体可以丢弃数据的事实造成的。也就是说,重复传输时间差可能在使用RLC UM模式的分组重复传输中较严重。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克服当在RLC UM模式中使用分组重复传输时可能出现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差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在图15中,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则发送器(终端或基站)可以设置定时器,并且可以在每次定时器期满时或周期性地基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1501来丢弃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的数据(例如,RLC SDU或RLC PDU)。
例如,如参考图14所描述的,相同的分组的重复传输时间可以在主要RLC实体(1510)和辅助RLC实体(1505)之间显著地不同。因此,如果在RLC UM模式中激活分组重复传输,则发送器可以设置定时器,并且可以在每次定时器期满时或周期性地基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1501来丢弃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的数据(例如,RLC SDU或RLC PDU)(1515)。
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丢弃与小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数据的指示符,并且RLC实体可以丢弃与该指示符相对应的数据。(可替代地,如果已经发送了将被丢弃的数据的分段,则数据可以不被丢弃。)
然后,主要RLC实体可以将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移位到与PDCP实体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第一RLC序列号的线,以便使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和线彼此对准(1504)。
此外,辅助RLC实体可以将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移位到与PDCP实体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第二RLC序列号的线,以便使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和线彼此对准(1503)。
因此,可以周期性地或每次定时器期满时将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彼此对准(传输时间对准)(1501)。
尽管在本公开中已经描述了PDCP实体指示RLC实体丢弃数据的方法,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也就是说,RLC实体可以操作定时器、可以根据定时器的期满来丢弃数据,并且可以将RLC窗口的下边缘移位为与PDCP窗口的下边缘对准。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克服图14中描述的当在RLC UM模式中使用分组重复传输时可能出现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差的图。
在图16中,在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的情况下,如果基于PDCP序列号和RLC序列号,与主要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相对应的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和与辅助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相对应的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之间的差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发送器(终端或基站)可以基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丢弃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的数据(例如,RLC SDU或RLC PDU)(1601)。
阈值可以由基站使用RRC消息来配置,或可以通过终端实现方式来配置。此外,PDCP实体、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可以利用PDCP序列号、第一RLC序列号和第二RLC序列号之间的映射表信息,从而计算数据传输时间差来作为PDCP序列号差或RLC序列号差。
例如,相同的分组的重复传输时间可以在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之间显著地不同,如由附图标记1605(1610)所表示的。
因此,在RLC UM模式中激活分组重复传输的情况下,发送器可以根据预定的阈值、基于PDCP序列号和RLC序列号来计算和比较与主要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相对应的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和与辅助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相对应的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之间的差,并且如果该差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发送器可以基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1601来丢弃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的数据(例如,RLC SDU或RLC PDU)(1615)。
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发送丢弃与小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指示符,并且RLC实体可以丢弃与该指示符相对应的数据。(可替代地,如果已经发送了将被丢弃的数据的分段,则数据可以不被丢弃。)
然后,发送器可以将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移位到与PDCP实体的传输PDCP实体的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第一RLC序列号实体的线,以便使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和线彼此对准(1604)。
此外,发送器可以将辅助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移位到与PDCP实体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第二RLC序列号的线,以便使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和线彼此对准(1603)。
因此,可以使用序列号之间的空隙来确定重复传输时间差是否变得较大,并且,如果差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在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之间将用于相同的分组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彼此对准,如以上提出的(传输时间对准)(1606)。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执行参考图15和图16所描述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的同步方法的终端的操作的图。
在图17中,发送器(终端或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并且可以使用RRC消息或MAC CE信息来激活分组重复传输。因此,发送器可以执行分组重复传输过程(1705)。
发送器可以根据预定的条件丢弃重复分组。具体地,在预定时段中或如果基于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与主要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相对应的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和与辅助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相对应的PDCP序列号(或RLC序列号)之间的差超过预定的阈值,则发送器可以基于PDCP传输窗口下边缘来丢弃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的数据(例如,RLC SDU或RLC PDU)(1710)。例如,在预定时段中或如果已经在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中被发送的数据的序列号(PDCP或RLC序列号)之间的差超过阈值,则发送器可以丢弃已经在PDCP实体中被发送的数据。作为另一示例,在预定时段中或如果将随后在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中被发送的数据的序列号(PDCP或RLC序列号)之间的差超过阈值,则发送器可以丢弃已经在PDCP层中被发送的数据。
预定时段可以如上所述基于定时器的值来确定、可以由基站配置,或可以是预定的。此外,阈值可以是预定的、可以由基站使用RRC消息来配置,或可以通过终端实现方式来配置。
此外,PDCP实体、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可以利用PDCP序列号、第一RLC序列号和第二RLC序列号之间的映射表信息,从而计算数据传输时间差来作为PDCP序列号差或RLC序列号差。
因此,可以使用序列号之间的空隙来确定重复传输时间差是否变得较大,并且在预定时段中或如果差超过预定的阈值,同步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之间相同的分组的分组重复传输时间(1715)。
也就是说,发送器可以将主要的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移位到与PDCP实体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第一RLC序列号的线,以便使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和线彼此对准。此外,发送器可以将辅助RLC实体的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移位到与PDCP实体的PDCP传输窗口的下边缘的PDCP序列号相对应的第二RLC序列号的线,以便使RLC传输窗口的下边缘和线彼此对准。
然后,发送器可以继续执行分组重复传输过程(1720)。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增加承载的数据速率的方法的图。
参考图18,在本公开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对终端的特定承载配置使用载波聚合(CA分组重复)的分组重复传输。在该情况下,基站可以分别向主要RLC实体(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符)和辅助RLC实体(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符)发送不同的数据,而不是向承载发送重复的下行链路数据,从而提高承载(其可以被称为“基于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分离承载”)的数据速率。
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基于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分离承载可以同样地被扩展到或应用于基于下行链路双连接的分组重复传输。
如果如以上参考图5所描述地使用RRC消息从基站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则终端可以使用分组重复传输。
如果在载波聚合中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1810),则可以对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或PDCP实体配置两个RLC实体(即,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
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去激活,则PDCP实体仅在上行链路发送中向主要RLC实体发送分组,并且不向辅助RLC实体发送分组。
如果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则PDCP实体可以在上行链路发送中重复地向两个下层RLC实体(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中的每一个发送相同的分组。也就是说,PDCP实体可以向主要RLC实体发送一个分组,并且可以复制该分组,以向辅助RLC实体发送相同的分组。
如果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在载波聚合中激活了分组重复传输,则MAC实体1815可以通过不同的载波来发送从彼此具有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主要RLC实体和辅助RLC实体接收到的数据。
以上过程涉及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并且对于下行链路数据接收,终端必须总是能够接收应用了分组重复传输的下行链路数据(1810)。尽管由于上行链路分组重复传输的去激活不可能重复地向辅助RLC实体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但辅助RLC实体必须接收和处理来自MAC实体的下行链路数据,以随后向PDCP实体发送该数据。
如上所述,如果在图18中配置了分组重复传输,则终端总是能够接收关于主要RLC实体(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符)和辅助RLC实体(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符)的下行链路数据。因此,终端可以如由附图标记1810所指示地通过主要RLC实体(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符)和辅助RLC实体(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符)从基站接收重复数据,并且可以如由附图标记1815所指示地通过主要RLC实体(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符)和辅助RLC实体(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符)从基站接收不同的数据。
在本公开中,基站可以对终端的特定承载配置使用载波聚合的分组重复传输,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针对承载使用分组重复传输,从而提供下行链路的低传输延迟和高可靠性(1825)。此外,基站可以向承载发送不同的数据,而不使用分组重复传输,从而提供下行链路的高数据速率(1830)。
也就是说,本公开提出基站对终端的特定承载配置使用载波聚合的分组重复传输,并且根据需要通过主要RLC实体(第一逻辑信道标识符)和辅助RLC实体(第二逻辑信道标识符)向承载发送不同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从而支持高下行链路数据速率(1830)。
根据以上方法,终端可以从不同的载波接收承载的不同的数据片,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标识符来处理不同的数据片,使得可以支持高数据速率。此外,因为在两个RLC实体中处理不同的数据片,所以可以获得并行处理效果,从而更快速地执行数据接收处理。
在本公开中提出的基于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分离承载可以同样地被扩展到或应用于基于下行链路双连接的分组重复传输。
图19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向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发送不同的数据来提高承载的数据速率的方法的图,并且图1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过向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发送不同的数据来提高承载的数据速率的方法的图。
参考图19A,基站可以对特定承载配置分组重复传输(1905)。也就是说,基站可以发送用于一个PDCP实体的两个RLC实体的配置。此外,基站可以通过RRC消息来发送关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信息。在该情况下,分组重复传输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一个PDCP实体的配置与两个RLC实体的配置相关联,并且可以通过RRC消息来发送指示是否配置分组重复传输的指示符。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方法可以被应用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以及本实施例。
此外,基站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提高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的数据速率(1910)。
如果确定需要提高数据速率,则基站可以向两个RLC实体发送不同的数据(1915)。以这种方式,基站可以提高数据速率。
参考图19B,终端可以对特定承载配置分组重复传输(1920)。
也就是说,终端可以接收用于一个PDCP实体的两个RLC实体的配置。此外,终端可以通过RRC消息来接收关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信息。
如果需要提高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的数据速率,则终端可以接收用于两个RLC实体的不同的数据(1925)。
同时,本公开的内容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被应用于上行链路。也就是说,终端可以接收用于特定承载的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并且然后可以根据基站的指令或终端的确定、针对被配置有分组重复传输的承载向基站发送不同的数据。其详细的操作类似于在下行链路中的操作,并且因此将在下面省略对其的描述。
此外,本公开可以被扩展到或应用于中央单元和分布式单元(CU-DU)分离结构,该分离结构是基站实现方式的示例。也就是说,本公开可以被扩展到和应用于其中CU管理PDCP实体并且DU管理剩余的下层实体(RLC实体、MAC实体、PHY实体等)的结构。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由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的MAC PDU的结构的图。
图20中由LTE系统支持的MAC PDU具有与MAC SDU或MAC控制信息相对应的所有MAC报头都被定位在前面并且与数据相对应的所有MAC SDU或MAC CE都被定位在后面的结构2001。因此,难以更新、移除,或添加MAC控制信息。这是由于MAC CE的报头2005被定位在前面并且MAC CE的控制信息部分2010被定位在中间的事实造成的。
在图20中,附图标记2002表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中支持的MACPDU的结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报头和数据作为一个单元被重复的MAC PDU结构。也就是说,MAC PDU具有报头和数据被交替重复的结构。此外,在如由附图标记2002所指示的下行链路中所支持的MAC PDU结构中,MAC CE 2015总是被定位在前面,使得终端可以快速地读取MAC控制信息。
在图20中,附图标记2003表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中支持的MACPDU的结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报头和数据作为一个单元被重复的MAC PDU结构。也就是说,MAC PDU具有报头和数据被交替重复的结构。此外,在如由附图标记2003所指示的上行链路中所支持的MAC PDU结构中,MAC CE 2020总是被定位在后端(2020),使得终端首先处理和生成一般数据并且稍后并行地处理和生成动态MAC控制信息,从而减少处理时间。
如上所述,因为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MAC控制信息是分离的并且被定位在MACPDU结构的前端或后端,所以容易更新、移除或添加MAC控制信息。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的方法的图。
可以通过如在图21中所示的基站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的方法来提高MAC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传输延迟。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可以使用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所发送的控制信息向终端指示在K0时间单元(例如,时隙)之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和频率传输资源的时间(2120)。然后,基站可以指示终端在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之后报告ACK/NACK信息K1时间单元(2125)。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具有将通过下行链路向终端发送的各种MAC控制信息。具体地,因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支持高频带并且支持对具有窄宽度的一个或多个波束的使用,所以波束相关的配置信息可以被配置为MAC控制信息。此外,如果MAC控制信息的重传或传输延迟出现,则基站的波束和终端的波束可以随时间快速地改变,这可能使无线电链路恶化。
因此,本公开提出基站仅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的若干字节、使得终端能够在短时间内接收MAC控制信息的方法。
如果需要向终端发送MAC控制信息,则基站可以将MAC控制信息插入到MAC PDU(2105)的前面,并且可以将MAC PDU发送到终端(2110)。如果需要向终端发送另一个MACPDU,基站可以将通过复制MAC控制信息所获得的重复MAC控制信息插入到MAC PDU的前面,并且可以重复地将MAC PDU发送到终端(2115),从而提高MAC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传输延迟。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向一个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数据,然后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之后的(K0+K1)小时接收关于所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息。基站可以识别关于所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息,并且可以向终端重传下行链路数据(MACPDU)。
因此,在基站的MAC实体在向终端发送包括MAC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数据之后的(K0+K1)时间内、向一个终端发送另一下行链路数据片的情况下,MAC实体可以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也就是说,在基站在识别关于所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息之前向终端发送另一数据片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
如果终端接收到重复的MAC控制信息,终端可以处理和读取重复的MAC控制信息,而不会有由于重复传输而造成的任何问题。因此,尽管最初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丢失或其传输失败,但可以成功地接收包括重复的MAC控制信息的随后的下行链路数据,从而提高MAC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传输延迟。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22,基站可以确定是否需要发送MAC CE(2205)。
如果需要发送MAC CE,基站可以对两个不同的下行链路数据片重复地发送MAC CE(2215)。
也就是说,基站可以将MAC控制信息插入到数据中以向终端发送数据,并且可以复制MAC控制信息以在不同的时间利用另一数据片重复地发送数据,从而提高MAC控制信息的可靠性并且减小传输延迟。
此外,在基站在预定时间内(在识别关于所发送的数据的ACK/NACK信息之前)发送另一数据片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重复地发送MAC控制信息。
因此,终端可以接收包括MAC CE的数据,并且可以接收与重复的MAC CE一起发送的另一数据片,从而对重复的MAC控制信息进行处理。
图2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
参考图23,终端包括射频(RF)处理器2310、基带处理器2320、存储器2330和控制器2340(例如,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器23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多连接处理器2342。
RF处理器2310执行通过信号的频带转换和放大、通过无线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也就是说,RF处理器2310将从基带处理器23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带信号以通过天线发送该RF带信号,并且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RF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23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数模转换器(DAC)、模数转换器(ADC)等。尽管在附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终端可以具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23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3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23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此外,RF处理器可以执行多输入多输出(MIMO),并且可以在执行MIMO操作时接收多个层。RF处理器2310可以通过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适当地配置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来执行接收波束扫描,或可以调整接收波束的方向和其波束宽度,使得接收波束与发送波束相协调。
基带处理器2320执行根据系统的物理层规范进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的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23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此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320对从RF处理器23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了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3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操作和循环前缀(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320将从RF处理器23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操作来恢复利用子载波映射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
基带处理器2320和RF处理器2310如上所述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320或RF处理器23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者“通信单元”。此外,基带处理器2320和RF处理器23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多个通信模块以支持多个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此外,基带处理器2320和RF处理器231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不同的通信模块以用于处理不同的频带的信号。例如,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包括LTE网络、NR网络等。此外,不同的频带可以包括超高频(SHF)(例如,2.2GHz或2GHz)带和毫米波(例如,60GHz)带。
存储器2330存储用于终端的操作的诸如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存储器2330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34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340控制终端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340通过基带处理器2320和RF处理器231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34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器2330中并且从存储器233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3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控制器2340可以包括用于控制通信的通信处理器(CP)和用于控制诸如应用程序的上层的应用处理器(AP)。
图24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TRP的框图。
如在以上附图中所示的,基站包括RF处理器2410、基带处理器2420、回程通信单元(或回程收发器)2430、存储器2440和控制器2450(例如,至少一个处理器)。控制器24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多连接处理器2452。
RF处理器2410执行通过信号的频带转换和放大、通过无线信道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也就是说,RF处理器2410将从基带处理器2420提供的基带信号上变频为RF带信号以通过天线来发送该RF带信号和将通过天线接收到的RF带信号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例如,RF处理器2410可以包括发送滤波器、接收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DAC、ADC等。尽管在图中仅示出一个天线,但基站可以具有多个天线。此外,RF处理器2410可以包括多个RF链。此外,RF处理器2410可以执行波束成形。为了执行波束成形,RF处理器2410可以调整通过多个天线或天线元件发送和接收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RF处理器可以通过发送一个或多个层来执行下行链路MIMO操作。
基带处理器2420执行根据第一无线接入技术的物理层规范进行基带信号和比特串之间的转换的功能。例如,在数据发送的情况下,基带处理器2420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从而生成复符号。此外,在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420对从RF处理器2410提供的基带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以恢复接收比特串。例如,在应用了OFDM方案的情况下,当发送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420通过对发送比特串进行编码和调制来生成复符号,将复符号与子载波映射,然后通过IFFT操作和CP插入来配置OFDM符号。此外,当接收数据时,基带处理器2420将从RF处理器2410提供的基带信号划分为OFDM符号单元、通过FFT操作来恢复利用子载波映射的信号,然后通过解调和解码来恢复接收比特串。基带处理器2420和RF处理器2410如上所述地发送和接收信号。因此,基带处理器2420或RF处理器2410可以被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收发器”或者“无线通信单元”。
收发器2430提供执行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通信的接口。
存储器2440存储用于主基站的操作的诸如基本程序、应用程序和配置信息的数据。具体地,存储器2440可以存储关于被分配给连接的终端的承载、从连接的终端报告的测量等的信息。此外,存储器2440可以存储作为用于确定是向终端提供还是释放多个连接的标准的信息。此外,存储器2440响应于来自控制器2450的请求提供存储的数据。
控制器2450控制主基站的总体操作。例如,控制器2450通过基带处理器2420和RF处理器2410或者通过回程收发器2430来发送和接收信号。此外,控制器2450将数据记录在存储器2440中并且从存储器2440中读取数据。为此,控制器24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同时,示出本公开的方法的附图中的描述的顺序不一定对应于执行的顺序,并且顺序可以改变或可以并行地执行。
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示出本公开的方法的附图可以排除一些元素,或可以仅包括一些元素。
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包括在相应实施例中的内容的所有或一些的组合来执行本公开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4)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
根据所述配置、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向基站发送相同的分组;以及
基于预定的条件被满足,丢弃先前发送的分组并且同步分组重复传输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定时器期满的情况或从终端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发送的分组的序列号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预定的条件被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相同的分组的发送包括:通过与第一RLC实体相对应的逻辑信道和与第二RLC实体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来向基站发送所述相同的分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序列号之间的差基于预定的映射表来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所述分组重复传输时间的同步包括:基于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的传输窗口的起始点,将终端的RLC实体的传输窗口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所述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则所述对相同的分组的发送被执行,并且
其中,所述分组重复传输基于媒体访问控制(MAC)信息来激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的接收包括:接收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和与所述两个RLC实体相关的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
8.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收发器;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其与所述收发器耦合并且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用于分组重复传输的配置,
根据所述配置、通过不同的逻辑信道来向基站发送相同的分组,以及
基于预定的条件被满足,丢弃先前发送的分组并且同步分组重复传输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中,在定时器期满的情况或从终端的第一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实体和第二RLC实体发送的分组的序列号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预定的条件被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与第一RLC实体相对应的逻辑信道和与第二RLC实体相对应的逻辑信道来向基站发送所述相同的分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序列号之间的差基于预定的映射表来确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终端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实体的传输窗口的起始点,将终端的RLC实体的传输窗口移位。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如果所述分组重复传输被激活,则执行所述重复传输,以及
其中,所述分组重复传输基于媒体访问控制(MAC)信息来激活。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接收两个RLC实体的配置信息和与所述两个RLC实体相关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的配置信息。
CN201980040865.1A 2018-06-18 2019-06-18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分组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ithdrawn CN1123139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69672A KR102598001B1 (ko) 2018-06-18 2018-06-18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패킷 중복 전송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8-0069672 2018-06-18
PCT/KR2019/007316 WO2019245256A1 (en) 2018-06-18 2019-06-18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cket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3993A true CN112313993A (zh) 2021-02-02

Family

ID=68840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0865.1A Withdrawn CN112313993A (zh) 2018-06-18 2019-06-18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效分组重复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109401B2 (zh)
EP (1) EP3769559A4 (zh)
JP (1) JP2021527990A (zh)
KR (1) KR102598001B1 (zh)
CN (1) CN112313993A (zh)
WO (1) WO20192452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219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2329B (zh) * 2016-07-08 2021-01-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150415B (zh) * 2017-06-15 2022-01-21 夏普株式会社 基站、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EP3796709A4 (en) * 2018-07-02 2021-06-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YPASS METHOD AND DEVICE DEPENDING ON DUAL CONNECTIVITY LINK QUALITY
CN110972205B (zh) * 2018-09-28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BR112021003333A2 (pt) * 2018-11-28 2021-07-2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aparelho de transmissão de dados, terminal, chip, e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CN111314970A (zh) * 2018-12-11 2020-06-19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及其方法、基站及其方法
US20220094391A1 (en) * 2019-03-29 2022-03-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lc stuck problem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38922B2 (en) * 2019-07-19 2022-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CE duplication in packet duplication
US11871270B2 (en) 2019-12-31 2024-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ssembly of service data units for radio link control duplication
CN116321016A (zh) * 2020-04-15 2023-06-23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70742B (zh) * 2020-04-30 2024-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数据包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4362893A (zh) * 2020-09-29 2022-04-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765555B1 (en) * 2020-10-20 2023-09-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enhancement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s
CN113141631B (zh) * 2021-04-22 2023-01-3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连接数据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76793A1 (en) * 2021-10-29 2023-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dio link control for mixed numerology standalone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3106066A1 (ja) * 2021-12-06 2023-06-1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WO2023168573A1 (en) * 2022-03-07 2023-09-14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xtended reality traffic
WO2023168671A1 (en) * 2022-03-10 2023-09-14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A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communication
WO2023248888A1 (ja) * 2022-06-22 2023-12-28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505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数据单元丢弃方法
CN101675684A (zh) * 2007-05-01 2010-03-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切换处理
CN103634893A (zh) * 2012-08-20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序列号同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7299B2 (en) * 2014-09-18 2016-11-15 Blackberry Limited Configuring a discard timer
US11800503B2 (en) * 2016-03-27 2023-10-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US10716094B2 (en) * 2017-03-23 2020-07-14 Ofinno, Llc Packet duplica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KR102357594B1 (ko) * 2017-03-23 2022-02-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패킷 중복을 위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0237784B2 (en) * 2017-03-24 2019-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Split bearer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routing
US10785670B2 (en) * 2017-04-26 2020-09-22 Motorola Mobility Llc Packet data converge 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 pre-processing
US10805836B2 (en) * 2017-05-05 2020-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duplication at a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entity
CN107342851B (zh) * 2017-06-15 2020-05-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重复传输的配置及重复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529933B1 (en) * 2017-06-15 2020-04-01 Ofinno, LLC Packet duplication control
US11363569B2 (en) * 2017-06-15 2022-06-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ogical channel mapping with packet duplication
GB2563590B (en) * 2017-06-16 2021-12-29 Tcl Communication Ltd Methods and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n uplink split bearer in new radio
CN109429257B (zh) * 2017-06-22 2022-11-04 夏普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EP3661316B1 (en) * 2017-07-24 2021-09-0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processing radio link failur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0687248B2 (en) * 2017-09-25 2020-06-16 Ofinno, Llc Packet duplication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EP3689076B1 (en) * 2017-09-28 2022-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dcp ul split and pre-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5684A (zh) * 2007-05-01 2010-03-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切换处理
CN101483505A (zh) * 2008-01-08 2009-07-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数据单元丢弃方法
CN103634893A (zh) * 2012-08-20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序列号同步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PPL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for PDCP duplication", 3GPP *
NOKIA ET AL: "Duplication Impacts to MAC", 3GPP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219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09401B2 (en) 2021-08-31
EP3769559A1 (en) 2021-01-27
WO2019245256A1 (en) 2019-12-26
JP2021527990A (ja) 2021-10-14
US20190387535A1 (en) 2019-12-19
KR102598001B1 (ko) 2023-11-06
EP3769559A4 (en) 2021-04-07
KR20190142565A (ko)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94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acket duplication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041121B (zh) 支持rlc um模式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4965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处理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US1133066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establishing PDCP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3813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wireless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1344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DCP control data in system supporting high-reliability low-latency service
US2020010014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748618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多个波束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150351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9010155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불연속 수신 수행 시 설정된 상향링크 데이터의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3147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in next-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47042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加速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和装置
CN112753247A (zh) 进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连接的装置和方法
US1166576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overhead of ethernet frame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514777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99162A (zh) 用于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传送和接收重复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CN112567881A (zh) 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无丢失的pdcp版本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30917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overhead of ethernet frame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615313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多个无线链路控制层设备激活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13134A (zh) 用于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分组重复激活和去激活时的有效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US1197418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ndover without suspens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49521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及其缓冲器控制方法
CN111955027B (zh) 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16689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5428492A (zh) 回程与接入孔组合系统中向分布式单元分配ip地址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