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2363B -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2363B
CN112312363B CN202011242084.1A CN202011242084A CN112312363B CN 112312363 B CN112312363 B CN 112312363B CN 202011242084 A CN202011242084 A CN 202011242084A CN 112312363 B CN112312363 B CN 1123123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ignal
stage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2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2363A (zh
Inventor
孙黎
杨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4208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23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2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2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04L27/3461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transmit a subchannel
    • H04L27/3483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transmit a subchannel using a modulation of the constellation poi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每次传输开始之前,D2D用户D1、D2D用户D2及蜂窝用户CUE的信号星座点均先经过信号星座旋转操作后再进行信息发送D2D通信系统的每一帧传输均由两个阶段构成,其中,在第一阶段,蜂窝用户CUE发送其信号至基站BS,D2D用户D1发送其信号至D2D用户D2,D2D用户D2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在第二阶段,D2D用户D2转发第一阶段接收到的信号,与此同时,D2D用户D1发送人工噪声信号;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基站BS对上述两个阶段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然后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出蜂窝用户CUE发送的信号,该系统能够有效保障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防窃听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多媒体、社交网络、车联网等新型应用的不断涌现,用户对通信系统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然而,传统的蜂窝通信技术依赖于集中式的网络架构,移动设备必须通过基站实现通信。在设备数量众多、服务请求巨大的情况下,这种单一的通信模式会显著增加基站负荷并造成网络拥塞。为此,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技术应运而生。在D2D系统中,距离较近的移动设备可以直接进行点对点传输,而不必经由基站中转,从而有效实现了蜂窝网络数据的分流,并且提升了系统的频谱效率,扩大了网络的覆盖范围。由于上述优势,D2D技术已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蜂窝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无线信道的开放性,D2D系统中的设备在传输过程中,其空口信号有可能被恶意的窃听者截获,从而造成信息泄露。因为,安全问题是D2D通信系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作为对传统的基于上层加密的安全机制的一种补充,物理层技术利用信号设计和信号处理方法实现无线系统安全,近年来逐步成为无线通信和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的物理层安全技术多依赖于人工噪声注入或多天线预编码/波束成型,为了实现安全性需要更多的资源消耗或者更高的系统实现复杂度,从而难以适用于物联网等应用场景;此外,已有方案忽视了信号内部结构在提升系统安全性方面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发送信号的形式加以优化设计,从而充分利用信号空间内在的正交性同时实现信息的可靠和安全传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该系统能够有效保障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防窃听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所述D2D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蜂窝用户CUE及两个D2D用户D1和D2,包括以下步骤:
在每次传输开始之前,D2D用户D1、D2D用户D2及蜂窝用户CUE的信号星座点均先经过信号星座旋转操作后再进行信息发送;
D2D通信系统的每一帧传输均由两个阶段构成,其中,在第一阶段,蜂窝用户CUE发送其信号至基站BS,D2D用户D1发送其信号至D2D用户D2,D2D用户D2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在第二阶段,D2D用户D2转发第一阶段接收到的信号,与此同时,D2D用户D1发送人工噪声信号;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基站BS对上述两个阶段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然后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出蜂窝用户CUE发送的信号。
信号星座旋转角度θ的设计准则为:
令u∈χ表示原始的信号星座,则旋转后的信号星座表示为x=eu,其中,θ为旋转角度,θ的取值能够使得旋转后的星座集合中任意两个不同星座点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均不相同,即对任何星座点索引号i≠k,则有: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31
其中,xi,xk∈eX表示旋转后的星座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星座点,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33
表示取实部操作,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34
表示取虚部操作。
第一阶段在实现过程中,设D2D用户D1信息的信号为xt,D2D用户D1构造复信号,该复信号的实部为人工噪声wt,虚部为xt的实部,为补偿信道相位对信号传输的影响,D2D用户D1将复信号乘以复指数因子,得待发送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35
其中,P表示发送功率,j表示虚单位,htr表示D2D用户D1和D2之间的信道系数,∠htr表示htr的相位。
第一阶段在实现过程中,设蜂窝用户CUE信息的信号为xc,则蜂窝用户CUE的发送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36
其中,hcr表示蜂窝用户CUE和D2D用户D2之间的信道系数,∠hcr表示∠hcr的相位。
第一阶段在实现过程中,D2D用户D2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37
其中,|·|表示取绝对值,wD表示D2D用户D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为恢复D2D用户D1的信号,D2D用户D2提取接收信号的虚部,得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1
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实现信号的恢复。
第一阶段的在实现过程中,蜂窝基站BS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2
其中,hcB和htB分别表示蜂窝用户CUE和基站BS、D2D用户D1和基站BS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3
表示第一阶段基站BS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在第一阶段,基站BS不对接收信号做任何处理。
第二阶段在实现过程中,D2D用户D2通过放大转发的方式转发其在第一阶段收到的信号,其中,D2D用户D2发送信号的形式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4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5
其中,α为功率归一化系数,N0为噪声方差,与此同时,D2D用户D1重发第一阶段发送过的人工噪声wt
第二阶段在实现过程中,蜂窝基站BS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6
其中,hrB和htB分别表示D2D用户D2和基站BS、D2D用户D1和基站BS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47
表示第二阶段基站BS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基站BS根据式(6)及式(9)消去人工噪声wt,然后利用最大似然算法实现对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进行检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在具体操作时,在每次传输开始之前,D2D用户D1、D2D用户D2及蜂窝用户CUE的信号星座点均先经过信号星座旋转操作后再进行信息发送,从而在注入人工噪声的同时传输有用信号;另外,D2D通信系统的每一帧传输均由两个阶段构成,使得人工噪声信号只对窃听者的信号接收产生干扰,而对合法用户不产生影响,保障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的防窃听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所述D2D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窃听者E、蜂窝用户CUE及两个D2D用户D1和D2,包括以下步骤:
在每次传输开始之前,D2D用户D1、D2D用户D2及蜂窝用户CUE的信号星座点均先经过信号星座旋转操作后再进行信息发送;
D2D通信系统的每一帧传输均由两个阶段构成,其中,在第一阶段,蜂窝用户CUE发送其信号至基站BS,D2D用户D1发送其信号至D2D用户D2,D2D用户D2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在第二阶段,D2D用户D2转发第一阶段接收到的信号,与此同时,D2D用户D1发送人工噪声信号;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基站BS对上述两个阶段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然后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出蜂窝用户CUE发送的信号;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窃听者E都会进行窃听,以试图恢复D2D用户D1的信号。
信号星座旋转角度θ的设计准则为:
令u∈X表示原始的信号星座,则旋转后的信号星座表示为x=eu,其中,θ为旋转角度,θ的取值使得旋转后的星座集合中任意两个不同星座点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均不相同,即对任何星座点索引号i≠k,则有: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1
其中,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2
表示旋转后的星座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星座点,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3
表示取实部操作,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4
表示取虚部操作。
第一阶段的实现过程为:
设D2D用户D1信息的信号为xt,D2D用户D1构造复信号,该复信号的实部为人工噪声wt,虚部为xt的实部,为了补偿信道相位对信号传输的影响,D2D用户D1将复信号乘以复指数因子,得待发送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5
其中,P表示发送功率,j表示虚单位,htr表示D2D用户D1和D2之间的信道系数,∠htr表示htr的相位;
设蜂窝用户CUE信息的信号为xc,则蜂窝用户CUE的发送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6
其中,hcr表示蜂窝用户CUE和D2D用户D2之间的信道系数,∠hcr表示∠hcr的相位;
D2D用户D2在第一阶段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67
其中,|·|表示取绝对值,wD表示D2D用户D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为恢复D2D用户D1的信号,D2D用户D2提取接收信号的虚部,得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71
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实现信号的恢复,由于在提取信号虚部的过程中,已经去除了人工噪声的干扰,因此D2D用户D2的信号检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窃听者E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72
其中,hce和hte分别表示蜂窝用户CUE和窃听者E之间、D2D用户D1和窃听者E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73
表示第一阶段窃听者E的加性高斯白噪声,由公式(5)可知,窃听者的接收信号的实部和虚部均受到人工噪声的干扰,因此其检测性能很差,继而有效避免信息泄露;
蜂窝基站BS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74
其中,hcB和htB分别表示蜂窝用户CUE和基站BS、D2D用户D1和基站BS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75
表示第一阶段基站BS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在第一阶段,基站BS不对接收信号做任何处理。
第二阶段的实现过程为:
为使蜂窝基站BS能够可靠地解码蜂窝用户CUE发送的信号,同时避免窃听者E截获D2D用户D1的信息,因此D2D用户D2通过放大转发的方式转发其在第一阶段收到的信号,其中,D2D用户D2发送信号的形式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81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82
其中,α为功率归一化系数,N0为噪声方差,与此同时,D2D用户D1重发第一阶段发送过的人工噪声wt
蜂窝基站BS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83
其中,hrB和htB分别表示D2D用户D2和基站BS、D2D用户D1和基站BS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84
表示第二阶段基站BS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基站BS根据式(6)及式(9)消去人工噪声wt,然后利用最大似然算法实现对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进行检测。
窃听者E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85
其中,hre表示D2D用户D2和窃听者E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BDA0002768757040000086
表示第二阶段窃听者E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将公式(4)、(7)、(8)代入公式(10)可知,人工噪声wt会同时干扰窃听者E的接收信号的实部和虚部,从而使E难于恢复D2D用户D1的信息,实现防窃听。

Claims (7)

1.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蜂窝用户CUE及两个D2D用户D1和D2,包括以下步骤:
在每次传输开始之前,D2D用户D1、D2D用户D2及蜂窝用户CUE的信号星座点均先经过信号星座旋转操作后再进行信息发送;
D2D通信系统的每一帧传输均由两个阶段构成,其中,在第一阶段,蜂窝用户CUE发送其信号至基站BS,D2D用户D1发送其信号至D2D用户D2,D2D用户D2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在第二阶段,D2D用户D2转发第一阶段接收到的信号,与此同时,D2D用户D1发送人工噪声信号;在第二阶段结束时,基站BS对上述两个阶段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并,然后利用最大似然信号检测算法恢复出蜂窝用户CUE发送的信号;
第一阶段在实现过程中,设D2D用户D1信息的信号为xt,D2D用户D1构造复信号,该复信号的实部为人工噪声wt,虚部为xt的实部,为补偿信道相位对信号传输的影响,D2D用户D1将复信号乘以复指数因子,得待发送信号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11
其中,P表示发送功率,j表示虚单位,htr表示D2D用户D1和D2之间的信道系数,∠htr表示htr的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方法,其特征在于,信号星座旋转角度θ的设计准则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12
表示原始的信号星座,则旋转后的信号星座表示为x=eu,其中,θ为旋转角度,θ的取值能够使得旋转后的星座集合中任意两个不同星座点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均不相同,即对任何星座点索引号i≠k,则有: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1
其中,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2
表示旋转后的星座集合中的任意两个星座点,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3
表示取实部操作,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4
表示取虚部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在实现过程中,设蜂窝用户CUE信息的信号为xc,则蜂窝用户CUE的发送信号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5
其中,hcr表示蜂窝用户CUE和D2D用户D2之间的信道系数,∠hcr表示hcr的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在实现过程中,D2D用户D2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6
其中,|·|表示取绝对值,wD表示D2D用户D2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为恢复D2D用户D1的信号,D2D用户D2提取接收信号的虚部,得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7
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实现信号的恢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的在实现过程中,蜂窝基站BS的接收信号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8
其中,hcB和htB分别表示蜂窝用户CUE和基站BS、D2D用户D1和基站BS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29
表示第一阶段基站BS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在第一阶段,基站BS不对接收信号做任何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在实现过程中,D2D用户D2通过放大转发的方式转发其在第一阶段收到的信号,其中,D2D用户D2发送信号的形式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31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32
其中,α为功率归一化系数,N0为噪声方差,与此同时,D2D用户D1重发第一阶段发送过的人工噪声wt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在实现过程中,蜂窝基站BS接收到的信号为: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33
其中,hrB和htB分别表示D2D用户D2和基站BS、D2D用户D1和基站BS之间的信道系数,
Figure FDA0003392158490000034
表示第二阶段基站BS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基站BS根据式(6)及式(9)消去人工噪声wt,然后利用最大似然算法实现对D2D用户D1发送的信号进行检测。
CN202011242084.1A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Active CN112312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2084.1A CN112312363B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2084.1A CN112312363B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2363A CN112312363A (zh) 2021-02-02
CN112312363B true CN112312363B (zh) 2022-03-01

Family

ID=74325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2084.1A Active CN112312363B (zh) 2020-11-09 2020-11-09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23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4502B (zh) * 2021-05-11 2022-12-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天线设备之间物理层安全通信方法
CN114710231B (zh) * 2022-04-18 2023-09-1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人工噪声的安全通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858A (zh) * 2015-07-21 2015-12-02 西安交通大学 协作式d2d传输系统中基于星座旋转的干扰避免方法
CN105471806A (zh) * 2015-12-30 2016-04-06 西安交通大学 协作式d2d系统中基于信号对齐的干扰避免和安全传输方法
CN108540265A (zh) * 2018-03-20 2018-09-14 长安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d2d干扰消除和协作转发方法
CN110337094A (zh) * 2019-08-06 2019-1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针对d2d内容共享的安全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66917B2 (en) * 2014-08-30 2019-01-01 Mariana Goldhamer Transmission of uncompressed video in cellular networks
CN108834113B (zh) * 2018-06-20 2020-09-15 江苏大学 一种面向5g蜂窝网物理层安全的d2d隐蔽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10475231A (zh) * 2019-07-11 2019-11-1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博弈论和物理层安全的d2d防窃听通信激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9858A (zh) * 2015-07-21 2015-12-02 西安交通大学 协作式d2d传输系统中基于星座旋转的干扰避免方法
CN105471806A (zh) * 2015-12-30 2016-04-06 西安交通大学 协作式d2d系统中基于信号对齐的干扰避免和安全传输方法
CN108540265A (zh) * 2018-03-20 2018-09-14 长安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d2d干扰消除和协作转发方法
CN110337094A (zh) * 2019-08-06 2019-10-15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针对d2d内容共享的安全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pectral Efficiency and Outage Performance for Hybrid D2D-Infrastructure Uplink Cooperation;Ahmad Abu Al Haija,Mai Vu;《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Volume: 14, Issue: 3, March 2015) 》;20141027;全文 *
基于博弈论的D2D防窃听通信物理层安全研究;郑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 》;202002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2363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2363B (zh) 一种d2d通信系统中物理层防窃听的方法
CN109600222B (zh) 一种基于信道特征的密钥生成方法
CN109889301B (zh) 5g绿色无线信号的屏蔽器及其屏蔽方法
CN106658433A (zh) 一种实现基于LoRa技术的数字集群对讲机的方法及对讲机
CN110062377A (zh) 安全携能通信中功率分割因子与波束成型联合优化方法
CN111614590A (zh) 一种基于扩展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抗检测传输方法
Beenish et al. 5G a review on existing technologies
Pan et al. 5G security architecture and light weight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Pan et a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assisted 5G network security
CN105119858B (zh) 协作式d2d传输系统中基于星座旋转的干扰避免方法
CN106507345A (zh) 一种基于博弈论的物理层安全的无线中继通信方法
Xiang et al. Secrecy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uplink NOMA in IoT networks
CN115802348B (zh) 一种低功耗NB-IoT终端及安全通信机制
Wang et al. On the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n large scale cellular networks
Zhang et al. A real-world radio frequency signal dataset based on LTE system and variable channels
CN111786918A (zh) 一种能量采集干扰器辅助的协作非正交多址安全传输方法
CN106973387B (zh) 一种利用物理层信息识别伪装WiFi的方法和系统
CN113438651B (zh) 基于noma的环境背向散射通信系统的物理层认证方法
CN109951266B (zh) 一种基于qam调制的全双工双向中继方法
Xu et al. B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ownlink MUSA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CN106792899B (zh)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17082525A (zh) 一种基于noma的认知携能通信的物理层保密方法
Chen et a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n NOMA-enabled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Yang et al. Secure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direct modulation with random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WO2022178726A1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