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92899B -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92899B
CN106792899B CN201710035497.4A CN201710035497A CN106792899B CN 106792899 B CN106792899 B CN 106792899B CN 201710035497 A CN201710035497 A CN 201710035497A CN 106792899 B CN106792899 B CN 1067928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sender
primary user
secondary user
channel g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54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92899A (zh
Inventor
杨炜伟
许晓明
蔡跃明
陶利伟
牟卫峰
管新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0354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928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792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2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92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92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5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per individual bearer o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首先主用户发送者在发送安全信息之前,优化设置信道增益门限,然后将自己的状态广播给主用户接收者和所有次用户发送者。接着,主用户接收者向所有次用户发送者广播导频信号。任意次用户发送者利用导频信号和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其与主用户接收者之间的信道增益,并根据该信道增益是否小于信道增益门限决定是否通信:信道增益大于信道增益门限的次用户发送者保持静默;信道增益小于信道门限的次用户发送者允许通信。最后,主用户发送者和特定的次用户发送者同时在主用户频段上通信。本发明方法贴近实际系统,性能较好,能够分布式实现。

Description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次用户选择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
背景技术
认知无线电网络(Cognitve Radio Network,CRN)开放式、动态化的网络框架,允许各式各样的无线终端动态机会接入授权频谱,明显地提高了授权频谱的利用效率。然而,这也导致CRN更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窃听,安全通信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现代密码学体制建立在计算复杂度基础之上,在物理层以上的各层协议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目前保障通信系统信息安全的主要手段。然而,现代密码学体制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下一代无线网络呈现出的异构性、多样性、节点的移动性和拓扑结构的动态性等特点,对密钥的在线分发与认证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CRN开放式、动态化的网络框架无疑使得现代密码学体制中密钥的在线分发与认证管理过程更加复杂,难以实现。
为了弥补现有无线加密机制的不足、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保障,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tiy,PL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物理层安全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Shannon的安全信息理论。1949年,Shannon指出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窃听者能够获得的信息量。为了保证绝对安全,收发两端安全密钥的熵必须大于安全信息的熵。1975年,针对Wiretap窃听模型,讨论了在没有安全密钥条件下,利用信道的缺陷在物理层实现安全通信的可行性。这为信息安全保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在物理层安全信息理论的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那以后,基于Wiretap窃听模型的物理层安全研究层出不穷,将物理层安全信息理论进一步扩展到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无线衰落信道和多天线信道等更一般的信道场景。相较于现代密码学体制,物理层安全与现有的物理层传输技术紧密结合,优势明显,是进一步提高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因此,物理层安全技术在CRN中的应用具有广大的研究前景。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CRN中的物理层安全增强技术进行了研究。增强物理层安全的基本思想是使主信道和窃听信道之间产生巨大的差异。CRN中常用的增强物理层安全技术包括:人工噪声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和协同干扰技术等等。然而,这些常用的技术并未将CRN中存在的主、次用户之间的干扰利用起来。实际上,在CRN中,当次用户对窃听者的干扰比对主用户的干扰更严重时,次用户传输对主用户的安全通信是有益的。然而CRN中,如何利用次用户传输提高主用户的安全通信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一方面,目前CRN中的物理层安全传输研究,很少考虑窃听者和用户节点位置的未知性和随机性,大都是在理想位置信息的假设下进行的,没有考虑在未知节点位置信息下的物理层安全传输,实际系统中,如何获得这些节点位置信息,尤其是窃听节点位置信息,以及如何反馈和交互这些信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关于CRN中资源分配的研究大都没有考虑如何利用主、次用户之间的干扰来增强主用户的安全通信,同时增加次用户的通信机会,没有提出一种简单、有效并且便于实现的传输方案。在联合考率这些问题之后,CRN中物理层安全传输问题也将变得更为复杂,也就更需要进行深入的考虑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次用户和窃听者位置随机分布的认知无线网络,提供一种基于次用户选择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系统由一对主用户通信对,多个位置随机分布的次用户通信对和多个位置随机分布的窃听者组成,所有节点均配置单天线;主用户安全传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主用户发送者A在发送安全信息之前,广播告知主用户接收者B和所有次用户发送者ΦS={Si};
(2)主用户接收者B向所有次用户发送者广播导频信号,任意次用户发送者Si利用导频信号和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其与主用户接收者B之间的信道增益小于等于给定的最优信号增益门限δopt时,次用户发送者Si处于激活状态,能够在主用户频段上发送信息,否则次用户发送者Si保持静默;
(3)主用户发送者A和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用户发送者同时在主用户频段上实现通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显著效果:
(1)贴近实际系统。现有的关于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的研究大都是在窃听者位置信息完全已知的假设下进行的,没有考虑在窃听者位置信息未知条件下安全传输方案的设计,因而都无法应用于实际系统。本发明从实际角度出发,考虑在窃听者位置信息未知条件下安全传输方案的设计,因此更加贴近实际系统。
(2)性能较好。本发明考虑了基于次用户选择的主用户安全传输方案,较之现有的不考虑次用户选择安全传输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3)能够分布式实现。现有的关于认知无线网络中次用户需要通过协同编码减少对主用户的干扰,次用户间必须分享信道状态信息,往往需要付出很高的信令开销,大大增加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本发明从低复杂度、分布式实现出发,每个次用户只需要知道本地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能够分布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模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主用户安全吞吐量随信道增益门限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基于安全保护域和次用户选择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案,系统模型参看图1,系统中有一对主用户通信对,多个位置随机分布的次用户通信对和多个位置随机分布的窃听者。另外,窃听者窃听主用户通信,次用户通信对和窃听者位置分别服从独立的均匀泊松点过程分布,节点密度分别为λS和λE;所有次用户接收者采用相同的发射功率PS;所有通信信道和窃听信道都服从准静态瑞利衰落。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信道增益门限δ的优化设置:
1)求解主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安全中断概率和安全吞吐量;
主用户发送者A发送安全信息时,主用户接收者B接收到信号的信干噪比(Signalto 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为
其中,PA表示主用户发送者A的发射功率,|hAB|2表示信道A→B的信道增益,d0表示A到B的距离,PS表示任意次用户发送者的发射功率,表示信道Si→B的信道增益,表示Si到B的距离,α为信道衰落系数,N0表示主用户接收者B处的噪声方差。于是,主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可以表示为主用户接收者B信干噪比小于特定门限的概率,即:
其中,RB表示编码传输速率。通过求解可以得到主用户连接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式
任意窃听者Ej窃听到信号的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SINR)为
其中,表示信道A→Ej的信道增益,表示A到Ej的距离,表示信道Si→Ej的信道增益,表示Si到Ej的距离,表示窃听者Ej处的噪声方差。由于窃听者处的噪声方差往往无法估计,于是采用一种常用的方法,将任意窃听者处的噪声方差设为0。于是,主用户的安全中断概率可以表示为至少有一个窃听者处的信噪比大于特定的门限的概率,即:
其中,RS表示安全信息速率,表示安全保护域外窃听者的集合。通过求解可以得到主用户安全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式
主用户的安全吞吐量定义为既安全又可靠的平均安全信息速率,可以表示为
η=(1-pco)(1-pso)RS (7)
2)以主用户安全吞吐量为目标函数,连接中断概率和安全中断概率为约束,优化设置信道增益门限δ。问题可以描述为
其中,δopt为最优信号增益门限,σ和ε分别表示主用户最大容忍的连接中断概率和安全中断概率。利用Lagrange乘子法求解此问题的步骤为:
a.根据(8)式得到Lagrange对偶函数
其中,u和v表示对应(9)式中两个约束条件的Lagrange乘子。
b.初始化u[0]=0,v[0]=0,δ[0]为远大于1的正实数,∈为足够小的正实数;
c.更新Lagrange乘子:
u[n]=[u[n-1]-Δu(pco(δ(n-1))-σ)] + (11)
v[n]=[v[n-1]-Δv(pso(δ(n-1))-ε)] + (12)
其中,n表示迭代次数,Δu和Δv分别表示u和v的正实数迭代步长。
d.通过联合求解
得到此次迭代的最优信道增益门限δopt[n]和安全吞吐量η(δopt[n]);
判断如果η(δopt[n])-η(δopt[n-1])>∈,则返回步骤c;否则,δopt[n]为最优信道增益门限。
第二步:次用户选择:
(1)主用户发送者A在发送安全信息之前,广播告知主用户接收者B和所有次用户发送者ΦS={Si};
(2)主用户接收者B向所有次用户发送者广播导频信号,任意次用户发送者Si利用导频信号和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其与主用户接收者B之间的信道增益小于给定的最优信道增益门限δopt时,次用户发送者Si处于激活状态,能够在主用户频段上发送信息,否则次用户发送端Si保持静默;
第三步:主用户发送者A和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用户发送者同时在主用户频段上实现通信。
图3所示为在次用户发送者和窃听者位置均服从泊松分布时,本发明主用户安全吞吐量随信道增益门限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信道增益门限很小或很大时,不存在非零的安全吞吐量。这是因为当信道增益门限很小时,主用户的安全性能不能满足约束条件,当信道增益门限很大时,主用户的可靠性能不满足约束条件。我们也发现,主用户安全吞吐量起先随着信道增益门限的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值后随着增益门限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存在最优的信道增益门限使得主用户安全吞吐量最大。

Claims (8)

1.一种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网络由一对主用户通信对,多个位置随机分布的次用户通信对和多个位置随机分布的窃听者组成,所有节点均配置单天线;主用户安全传输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主用户发送者A在发送安全信息之前,广播告知主用户接收者B和所有次用户发送者ΦS={Si};
(2)主用户接收者B向所有次用户发送者广播导频信号,任意次用户发送者Si利用导频信号和最小二乘算法估计出其与主用户接收者B之间的信道增益小于等于给定的最优信号增益门限δopt时,次用户发送者Si处于激活状态,能够在主用户频段上发送信息,否则次用户发送者Si保持静默;
(3)主用户发送者A和处于激活状态的次用户发送者同时在主用户频段上实现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次用户通信对位置服从均匀泊松点过程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窃听者位置服从均匀泊松点过程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有次用户接收者采用相同的发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所有通信信道和窃听信道都服从准静态瑞利衰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最优信道增益门限δopt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1)求解主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安全中断概率和安全吞吐量;
2)以主用户安全吞吐量为目标函数,连接中断概率和安全中断概率为约束,优化设置信道增益门限,得到最优信道增益门限δop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具体方法如下:
主用户发送者A发送安全信息时,主用户接收者B接收到信号的信干噪比为
其中,PA表示主用户发送者A的发射功率,|hAB|2表示信道A→B的信道增益,d0表示主用户发送者A到主用户接收者B的距离,PS表示任意次用户发送者的发射功率,表示信道Si→B的信道增益,表示次用户发送者Si到主用户接收者B的距离,α为信道衰落系数,N0表示主用户接收者B处的噪声方差;于是,主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表示为主用户接收者B信干噪比小于特定门限的概率,即:
其中,RB表示编码传输速率;通过求解得到主用户连接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式
其中λS表示次用户发送者的节点密度,γ()表示不完全gamma函数,Γ()表示gamma函数,δ表示主用户接收者处的信道增益门限;
任意窃听者Ej窃听到信号的信干噪比为
其中,表示信道A→Ej的信道增益,表示主用户发送者A到窃听者Ej的距离,表示信道Si→Ej的信道增益,表示次用户发送者Si到窃听者Ej的距离,表示窃听者Ej处的噪声方差;由于窃听者处的噪声方差往往无法估计,于是采用一种常用的方法,将任意窃听者处的噪声方差设为0;于是,主用户的安全中断概率表示为至少有一个窃听者处的信噪比大于特定的门限的概率,即:
其中,RS表示安全信息速率,ΦE表示安全保护域外窃听者的集合;通过求解得到主用户安全中断概率的闭式表达式
其中λE表示窃听者的节点密度;
主用户的安全吞吐量定义为既安全又可靠的平均安全信息速率,表示为
η=(1-pco)(1-pso)RS (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是:以主用户安全吞吐量为目标函数,连接中断概率和安全中断概率为约束,优化设置信道增益门限δ,问题描述为
其中,σ和ε分别表示主用户最大容忍的连接中断概率和安全中断概率;利用Lagrange乘子法求解此问题的步骤为:
a.根据(8)式得到Lagrange对偶函数
n(u,v,δ)=η(δ)+u·(pco(δ)-σ)+v·(pso(δ)-ε) (9)
其中,u和v表示对应(8)式中两个约束条件的Lagrange乘子;
b.初始化u[0]=0,v[0]=0,δ[0]为远大于1的正实数,τ为足够小的正实数;
c.更新Lagrange乘子:
u[n]=[u[n-1]-Δu×(pco(δ(n-1))-σ)]+ (11)
v[n]=[v[n-1]-Δv×(pso(δ(n-1))-ε)]+ (12)
其中,n表示迭代次数,Δu和Δv分别表示u和v的正实数迭代步长;
d.通过联合求解
得到第n次迭代的最优信道增益门限δopt[n]和安全吞吐量η[n];
e.判断如果η[n]-η[n-1]>τ,则返回步骤c;否则,δopt[n]为最优信道增益门限。
CN201710035497.4A 2017-01-17 2017-01-17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Active CN1067928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5497.4A CN106792899B (zh) 2017-01-17 2017-01-17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5497.4A CN106792899B (zh) 2017-01-17 2017-01-17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2899A CN106792899A (zh) 2017-05-31
CN106792899B true CN106792899B (zh) 2019-11-08

Family

ID=5894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5497.4A Active CN106792899B (zh) 2017-01-17 2017-01-17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928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5169B (zh) * 2018-09-04 2022-1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基于能量采集技术的认知窃听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231A (zh) * 2009-12-24 2010-06-23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电带内频谱动态检测方法
CN105072607A (zh) * 2015-08-24 2015-11-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多窃听用户认知网络中基于sdp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231A (zh) * 2009-12-24 2010-06-23 上海交通大学 认知无线电带内频谱动态检测方法
CN105072607A (zh) * 2015-08-24 2015-11-18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多窃听用户认知网络中基于sdp的物理层安全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nergy efficient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based on multiband sensing and spectrum sharing;Zhiping Shi1, Tian Tan1,2, Kah Chan Teh2, Kwok Hung Li2;《IET Journals & Magazines》;20140105;全文 *
Spectrum sharing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service-oriented capacity and power allocation;V. Asghari,S. Aıssa;《IET Journals & Magazines》;20101112;全文 *
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频谱共享技术的研究;刘甲;《信息科技辑》;20131130;全文 *
面向电力认知无线通信的资源管理算法研究;姚继明,黄莉,田文锋,黄凤,朱亮;《信息技术》;201502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92899A (zh)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u et al. Covert transmission with a self-sustained relay
Mukherjee et al. Principles of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n multiuser wireless networks: A survey
AU2020100505A4 (en)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Method Applicable T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ang et al. Security provisioning for MISO vehicular relay networks via cooperative jamming and signal superposition
Hu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s withou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t receiver in IoT systems
Osorio et al. Safeguarding MTC at the physical layer: Potentials and challenges
CN113193891B (zh) 一种下行非正交多址无人机系统物理层安全认证方法
CN112383380B (zh)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隐蔽车辆通信方法
Wang et al. Secure wireless power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ith finite energy storage
Zhang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s for STAR-RIS-Assisted Industrial Networks With a Full Duplex Receiver and RSMA
CN102752080A (zh) 一种基于物理层的防窃听编码方法
CN105813081A (zh) 选择增强认知中继网络安全性能的中继节点的方法
Liang et al.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in broadcast networks
Chen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 in Two-Hop Cooperative Cognitive Radio System
CN106792899B (zh) 基于次用户选择的认知无线网络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Benedict et al. Secrecy analysis of a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with an energy harvesting AF relay
Ahmed et al. Cognitive radio timing protocol for interference-constrained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Ghane et al. Physical‐layer information hiding technique for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in cooperative relaying systems
Liu et al. Eavesdropping against artificial noise: hyperplane clustering
Torabi et al. Impact of antenna correlation on the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of cooperative relaying with OSTBC system
Shi et al. User scheduling design for covert communication in cooperative cognitive radio system
CN106604274A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信息论及密码学的安全通信方法
He et al. QoS-based beamforming with cooperative jamm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Hu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ith Poisson Distributed Jammers
Wu et al. Covert communication via IRS with unequal transmit prior probabil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