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2016B -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2016B
CN112312016B CN202011177119.8A CN202011177119A CN112312016B CN 112312016 B CN112312016 B CN 112312016B CN 202011177119 A CN202011177119 A CN 202011177119A CN 112312016 B CN112312016 B CN 112312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ing
shooting
information
input
preview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71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2016A (zh
Inventor
刘先亮
龚柳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771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20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2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016A/zh
Priority to EP21885011.3A priority patent/EP4240000A4/en
Priority to JP2023523587A priority patent/JP2023549651A/ja
Priority to PCT/CN2021/125176 priority patent/WO202208928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2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2016B/zh
Priority to US18/308,638 priority patent/US20230269459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5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comprising setting of focusing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Focusing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摄影技术领域。拍摄处理方法包括: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根据第二对焦信息,对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通过先进行自动对焦,从而满足移动端拍摄中对快速对焦的需求,在自动对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从而准确得到用户自己想要的对焦结果。一方面保证了对焦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对焦结果满足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摄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拍摄处理方法、一种拍摄处理装置、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端拍照时一般通过自动对焦的方式进行对焦,而对于某些特定场景,自动对焦会偏离用户的实际需求,甚至出现反复进行自动对焦仍无法满足用户对焦需求的情况。
而手动对焦一般只能在“专业模式”下使用,同时操作繁复,会显著拖慢对焦速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在保证对焦速度的前提下保证对焦结果符合用户需求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接收第一输入;
响应于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
根据第二对焦信息,对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处理装置,拍摄处理装置包括:
对焦模块,用于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
拍摄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对焦信息,对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提供的存储器上并可在提供的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提供的程序或指令被提供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提供的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提供的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提供的通信接口和提供的处理器耦合,提供的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入拍照功能(模式)后,首先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从而保证对焦速度。在自动对焦完成后,显示自动对焦后的预览图像,以供用户预览对焦结果。
如果用户发现自动对焦的对焦结果不能够满足对焦要求,则可以通过对焦调整操作,在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焦距微调,并同步显示焦距微调后的预览图像。当微调结果符合用户的对焦需求时,用户可通过第一拍照操作,按照当前微调后的第二焦距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
通过先进行自动对焦,自动对焦能够快速的获取待拍摄物体的焦距信息,从而满足移动端拍摄中对快速对焦的需求,同时,允许用户通过对焦调整操作,在自动对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从而准确得到用户自己想要的对焦结果。一方面保证了对焦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对焦结果满足用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二;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三;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五;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六;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四;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七;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五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八;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九;
图15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六;
图15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七;
图15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八;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十;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一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拍摄处理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具体地,拍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所述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步骤104,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
步骤106,根据第二对焦信息,对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入拍摄模式后,首先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通过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同时将拍摄预览界面下的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其中,第一对焦信息包括对焦点、对焦区域、焦段参数和焦距参数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焦信息还可以包括如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感光度)值,白平衡参数、对比度参数、色彩空间等。
在得到自动对焦的第一对焦信息后,如果接收到了第一输入,则根据对焦调整操作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直到对焦效果满足用户需求后,得到调整后的第二对焦信息,并显示在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以供用户实时判断是否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对焦效果。
其中,第一输入是用于触发电子设备执行对焦调整处理的输入。第一输入可以是用户的手动输入,如按下案件、触摸屏幕等,也可以是通过网络连接获取的输入,如来自遥控器或互联网的信号输入。本申请对第一输入的具体形态不做限定。
在用户确定当前对焦效果符合期望时,可按下拍照按键,控制移动终端按照当前对焦信息进行拍摄,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照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先进行自动对焦,自动对焦能够快速的获取待拍摄物体的焦距信息,从而满足移动端拍摄中对快速对焦的需求,同时,允许用户通过对焦调整操作,在自动对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从而准确得到用户自己想要的对焦结果。一方面保证了对焦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对焦结果满足用户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二,具体地,第一输入包括第一手动调焦操作,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根据第一手动调焦操作,得到第一对焦调整量;
步骤204,根据第一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时,用户可通过输入第一手动调焦操作,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手动调整。
具体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一,其中,如图3所示,对于手机300的拍照功能,在自动对焦成功后,在预览界面302上显示焦距调整条304和用于指示当前焦距位置的滑块306。
其中,在自动对焦成功后,滑块306的初始位置可以在焦距调整条304的中间位置。
当用户觉得当前自动对焦的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触摸并“拖动”滑块306的方式输入第一手动调焦操作,其中,拖动滑块306的方向对应于增加或减小焦距,也即第一对焦调整量的正负;拖动滑块306滑动的距离对应于第一对焦调整量的大小,最后根据确定的第一对焦调整量,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从而得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第二对焦信息,并最终拍摄出让用户满意的照片。
该过程建立在自动对焦得到的接近正确的对焦信息的基础上,由用户进行手动调整,因此能够在保证对焦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对焦精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三,具体地,第一输入还包括自动调焦操作,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2,根据自动调焦操作,获取历史调整数据;
步骤404,在历史调整数据中,获取第一对焦信息对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
步骤406,根据第二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时,用户可通过输入自动调焦操作,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再次自动调整。
具体地,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二,其中,如图5所示,对于手机的拍照功能,在自动对焦成功后,在预览界面502上显示焦距调整条504和用于指示原始焦距位置的滑块506,以及自动调整标识508。
在第一次的自动对焦完成后,如果用户对当前的第一对焦信息不满意,则通过触摸自动调整标识来输入自动调焦操作。此时,移动拍照端获取历史调整数据,该历史调整数据中包括了之前每一次成功拍照操作过程中,最终的对焦调整数据。
移动拍照端在上述历史调整数据中,查找与当前自动对焦结果的第一对焦信息相匹配的历史记录,并在其中确定相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通过该第二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自动调整,从而得到调整后的第二对焦信息,以供用户预览。
比如,用户曾经在焦距f1和f2上进行了多次拍照,分别计算焦距为f1时,和焦距为f2时,用户手动调整对焦的对焦调整量的平均值,记为a1和a2。然后通过曲线拟合的方式,计算出焦距在f1和f2之间的f上时,f和其对应的调整量a的关系,并通过调整量a对自动对焦的结果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在自动调整之后,焦距调整条504上同时显示指示原始焦距位置的滑块506,和指示当前焦距位置的滑块510。
能够理解的是,如果用户对调整后的预览图像仍不满意,可重复输入自动调焦操作,使移动终端在当前对焦信息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调整,直到得到能够令用户满意的对焦结果。
其中,历史调整数据可以是本机的数据,也可以是从服务器获取的大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历史调整数据的来源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四,具体地,拍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2,在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显示选择标识;
步骤604,接收对选择标识的第二输入,响应于第二输入,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第四预览图像。
其中,历史对焦信息是与选择标识相关联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每次对焦后,如果设备判断当前对焦成功,则记录当前对焦数据,并保存为历史对焦数据。同时,如果终端判断到当前用户进行的对焦调整参数的次数较多,具体为获取到的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则认为用户调整对焦信息后没有实现准确对焦,此时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准确的对焦焦段,可以显示一个选择标识,用户通过选择选择标识,则可以将对焦返回到历史对焦信息,并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第四预览图像。
其中,对于一种实施方式,历史对焦信息包括多个对焦信息,选择标识可以包括两个翻页按钮,分别对应“前一个”历史对焦信息和“后一个”历史对焦信息。当用户按下“前一个”的翻页按钮后,则选择时间更早的一个历史对焦信息,当用户按下“后一个”的翻页按钮后,则选择时间更晚的一个历史对焦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历史对焦信息可以是自动对焦得到的历史对焦信息,即上述第一对焦信息,选择标识可以是一个“回退”的标识,当用户触发这个“回退”的标识后,直接返回自动对焦得到的历史对焦信息,也即第一对焦信息。
具体地,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三,其中,如图7所示,对于手机的拍照功能,在自动对焦成功后,在预览界面702上显示焦距调整条704、用于指示原始焦距位置的滑块706和用于指示当前焦距位置的滑块708。
如果系统判断用户多次调整对焦信息,则在焦距调整条704的一侧显示选择标识710。当用户点击选择标识710时,则将当前对焦信息返回到上一次成功对焦的历史成功对焦信息。
通过保存历史成功对焦信息,并允许用户通过触摸选择标识来将当前对焦信息替换为历史成功对焦信息,一方面能够避免用户因误操作导致的丢失正确对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对焦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五,具体地,在所述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之前,拍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2,接收第三输入,响应于第三输入,在第一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并在对焦区域中,选取第一对焦对象;
步骤804,对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一对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拍摄之前,用户可通过第三输入,手动或自动的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择一个对焦区域,拍摄设备可根据对焦区域确定一个中心目标,作为对焦目标,即上述第一对焦对象,并以该第一对焦对象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的操作。
具体地,当用户打开拍照程序,进入拍照界面后,移动拍照设备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预览图像。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预览图像的某个区域,或通过“框选”的方式在预览图像中选取某个区域,来输入第一对焦操作。此时移动拍摄设自动在对焦区域内确定一个第一对焦对象,作为对焦中心目标,并对其进行自动对焦。
其中,在识别对焦区域内的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识别时,可以以对焦区域内距离镜头最近的目标为第一对焦对象,也可以以对焦区域内占据最大面积的目标为第一对焦对象,还可以以对焦区域内亮度最大的目标为第一对焦对象,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对焦对象的识别方法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六,具体地,在接收到第三输入之后,拍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2,在对焦区域,显示对焦框;
步骤904,接收对对焦框的第二手动调焦输入,调整对焦框的显示参数;
步骤906,通过自动对焦,得到第二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三对焦信息。
其中,对焦区域的显示参数包括显示框的大小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对焦对象是调整了对焦框的显示参数后,对焦框框选的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或框选预览图像,并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后,在对焦区域上显示对焦框。其中对焦框可以为矩形对焦框、圆形对焦框或非规则几何图像的对焦框,本申请实施例对对焦框的外观不做限定。
在显示了对焦框之后,可以通过对焦框接收第二手动调焦操作,从而对对焦区域的大小或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在当前预览图像中确定“更大”或“更小”的对焦区域,或者选取当前预览图像的其他位置为对焦区域。
当对焦区域改变后,移动拍摄设备重新在改变后的对焦区域中,确定第二对焦对象。其中第二对焦对象可以是与第一对焦对象相同的对象,也可以是与第一对焦对象不同的其他对象,还可以是第一对焦对象的其他部位。
具体地,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四,其中,如图10所示,当用户打开拍照程序,进入拍照界面后,手机实时显示预览图像。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预览图像1002中的任一区域来输入第一对焦操作,此时在用户点击的对焦区域1004上显示对焦框1006。
此时,用户可以拖动对焦框1006的边框部分来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在预览图像1002中确定一个新的对焦区域1004。
用户还可以拖动对焦框1006的四角来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或通过如两指外扩的手势操作来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调整对焦区域1004的大小。
可选地,在用户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后,还可以在预览图像1002上显示一个选择标识按钮,用户点击这个选择标识按钮后,对焦框会返回到用户调整前的初始状态。
举例来说,如果当前的对焦对象A被其他物体包围,且该对焦对象A相距镜头的距离比上述其他物体更远,则在对对象A进行对焦时,可能会出现焦距漂移到其他物体B、C上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点击对焦滑块并快速上滑的方式,开启对焦调整操作。
此时,对焦框的颜色可以改变显示颜色,如由蓝色变为绿色。
因此,用户可在预览图像上两指捏合的方式,减少对焦区域,从而实现对对象A的精准对焦。还可以通过两指分开的方式,扩大对焦区域,从而囊括更大的对焦范围。使得用户能够自由选取对焦区域和对焦对象,有利于提高拍照操作的便利性,并提高对焦的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七,具体地,选取第一对焦对象之后,拍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2,接收第一连拍输入。
步骤1103,响应于第一连拍输入,得到所述第一对焦对象的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所述第三对焦对象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步骤1104,根据第一连拍输入,得到第三对焦对象,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
步骤1106,根据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二成焦信息得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
步骤1108,依次按照第一对焦信息集合中的对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拍,输出照片集合。
其中,第三对焦对象是通过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连续对焦的方式,进行多目标的连续拍摄。具体地,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连拍输入,移动拍摄设备进入连拍模式。在连拍模式下,首先确定第一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一成焦信息。
其中,第一对焦对象的确定可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来对某对焦区域中的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自动对焦,并通过手动焦距调整,或二次自动对焦的步骤,来得到第一对焦对象的准确焦距信息,并在用户点击确定或拍摄后,形成为第一成焦信息。
同时,根据第一连拍输入,移动拍摄设备在用户选取的对焦区域中,再次确定一个第三对焦对象。其中第三对焦对象可以是与第一对焦对象完全不同的其他目标,也可以是第一对焦对象上其他部位或区域。
在确定第三对焦对象后,可通过相同的对焦确定方式,得到第三对焦对象的准确焦距信息,并在用户点击确定或拍摄后,形成为第二成焦信息。
进一步地,以第一成焦信息为起点,以第二成焦信息为终点,形成第一对焦信息集合,按照由第一成焦信息到第二成焦信息的渐变顺序,依次进行连续拍摄。
具体地,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五,其中,如图12所示,在接收到第一连拍输入后,首先在预览图像1202中,对对焦区域A中的物体a进行拍摄,此时原始对焦框1204位于对焦区域A中。然后,通过拖动对焦框的方式,将对焦框拖动至对焦区域B,进而对对焦区域B中的物体b进行拍摄,此时当前对焦框1206位于对焦区域B处。
在对物体a进行对焦时,确定物体a的准确焦距,记录为f3,在对物体b进行对焦时,确定物体b的准确焦距,记录为f4。此时,在焦距调整条1208上标记f3和f4,并同时标记f3和f4之间的区域1210,该区域1210中包括n个对焦信息f3-4
举例来说,用户先对物体a进行自动对焦和焦距调整,在对焦完成后,点击对焦框并拖动至物体b,然后松开,即可完成包围式对焦连拍的对焦区间的设置。在拖动对焦框的过程中,焦距调整条1208会同步显示对焦区间。
当用户输入第二拍摄操作,则从物体a开始,分别以对焦信息f3、f3-4×n和f4进行拍摄,得到一系列的连拍照片。
通过连续对焦的方式,对不同的对焦对象进行连续拍摄,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成焦照片,供用户后续选择,实现了快速的对多个对应于不同焦段信息的目标的同时追焦拍摄,提高了照片的成片率。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八,具体地,拍摄的完成流程如下:
步骤1302,开启相机;
步骤1304,自动对焦,并在预览图像上显示焦距调整条;
步骤1306,判断是否多次对焦;是则进入步骤1308,否则进入步骤1310;
步骤1308,记录对焦状态,并显示选择标识;
步骤1310,判断是否拍照;是则结束流程,否则进入步骤1312;
步骤1312,判断是否回退;是则进入步骤1314,否则进入步骤1316;
步骤1314,回退至上一次成功对焦的状态;
步骤1316,开启自动校准对焦模式;
步骤1318,开启手势调整对焦模式;
步骤1320,拖动对焦框,进行连拍。
具体举例来说,用户打开相机,点击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对焦后,预览图像下方会显示手动对焦的焦距调整条,用以手动调整对焦点。
用户准备对焦时,可以在自动对焦的效果上,进行校准操作,在自动对焦的基础上,用户通过双击对焦目标,进行自动对焦的校准,这个时候会自动调整下方的焦距调整条。
例如,在未进行手动对焦操作时,焦距调整条的滑块默认在中间位置,自动对焦完成后,用户可以手动去微调焦距调整条来达到最好的对焦状态,而如果在自动对焦完成后,启用自动校准操作,会自动调整焦距调整条,变动微调的对焦状态,进行相应的校准,尽可能达到最佳状态,节省掉后续需要手动调整的过程。
校准的具体对焦参数是由过去拍照时记录的不同焦距下对应的调整值拟合计算得到。比如用户在焦距f1和f2时进行了多次拍照,则分别计算焦距为f1和f2时用户手动调整量的平均值a1和a2,然后通过曲线拟合,则可得到焦距在f1和f2之间,焦距f和校准调整量a的关系曲线,最后如果用户自动对焦后,得到的焦距f在f1和f2之间,根据曲线可计算出对应的校准调整量。
如果用户进行了多次对焦操作,则可以记录触发拍照前的每次对焦信息。
当用户在对焦成功率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多次对焦操作后,可点击滑动条左边的回退按键回退到之前对焦最为准确的状态,此时对焦框变为绿色,以此来提示用户,当前取景场景下对焦数据为最准确状态。
而由于通常移动终端的对焦区域是固定的,以手指点击预览区域的点为中心,固定一个小的矩形大小,以该区域为对焦区域。这种情况就导致有一部分场景对焦失误,如有的对焦物体A被其他物体B、C包围,且A相较于B、C距离镜头更远,如果点击A的话,有可能会对焦到B、C物体上。针对这种情况,可点击手动对焦滑动条快速向上滑动,则开启手势调整对焦区域模式,对焦框变为绿色。
此时,原有的预览取景图像缩放替换为调整对焦区域的手势缩放:
用户可在预览图像上通过两只手指缩小,可减少对焦的区域,更容易对焦那些小的物体,特别是小物体周围前后左右有其他景物包围遮挡时,能够避免单纯固定区域对焦导致对焦到其他景物上,没有达到用户想要的效果的情况。
通过两只手指滑动分开,可扩大对焦的区域,更容易对焦较大的物体,例如在较近距离拍摄多人时,后面的人如果离得较远,点击屏幕中间对焦时会导致后面的人物虚掉,达不到好的对焦效果,此时放大对焦区域,将所有需要对焦的景物都囊括进来,再进行调焦,可以获得更好的拍照效果。
若想退出手势调整对焦模式,可通过如单击对焦框的边框的操作。退出后,对焦框的颜色恢复,如由绿色恢复为蓝色。
而对于连拍模式,用户可进行对焦连拍,比如在一个焦距相对较大的对象A和一个焦距相对较小下的对象B之间进行对焦连拍,可快速设置针对性的对焦连拍区间。
具体地,首先,用户先对第一个对象A进行自动对焦,在对焦完成后,点击对焦框,并拖动至另外一个对象B,然后松开,即可完成包围式对焦连拍的对焦区间的设置。其中,在拖动对焦框的同时,手动对焦滑动条会对应显示的对焦连拍区间。用户在连拍时,会依次按照对焦区间内的对焦值进行拍照,得到一系列对焦状态变化的照片集合,整体表现为一系列具有虚化变化的照片,用以后期挑选。
本申请实施例在自动对焦基础上,结合手动对焦来解决因自动对焦偏差导致图像质量下降的问题,并采取自动校准对焦和手势调整对焦区域的方式,提高对焦的准确性,提升用户的拍照效果。在此基础上,为防止用户在多次对焦后选择出最好的对焦点,本申请实施例还采用了对焦回退的策略保存当前场景和对焦景物最佳对焦距离。结合包围式对焦连拍策略,可通过参照物,快速设置针对性的对焦连拍区间,能够进一步提升手动对焦的便捷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九,具体地,拍摄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402,接收第二连拍输入,响应于第二连拍输入,调整对焦框的位置,依次选取至少两个第四对焦对象,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第三成焦信息;
步骤1404,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二连拍输入,以调整对焦区域的方式,一次性选取多个第四对焦对象,并按照对焦框移动的顺序,分别以多个第四对焦对象为对焦对象,进行连续拍摄,最终得到一组焦距连续变化的照片,或得到一个焦点移动的动态图片。
具体地,图15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六,图15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七,图15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八。
如图15A所示,用户首先通过自动对焦和手动调整的方式,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取了第一个第四对焦对象,然后,通过拖动对焦框的位置的方式调整对焦区域,从而在当前图像中选取了第二个第四对焦对象,并完成对焦,具体如图15B所示。
然后,用户继续拖动对焦框,并选取第三个第四对焦对象并完成对焦,直至用户选取了所有的第四对焦对象。以最终用户选取了三个第四对焦对象为例,此时界面如图15C所示。
其中,在预览图像1500中,第一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于取景框1502,第二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于取景框1504,第三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于取景框1506。
在确定了所有的第四对焦对象,以及每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三成焦信息后,根据用户拖动对焦框的顺序,依次拍摄多个第四对焦对象,完成连续拍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十,具体地,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602,根据第二连拍输入,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时长,以及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顺序;
步骤1604,根据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数量;
步骤1606,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按照拍摄顺序和拍摄次数,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输出动态照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记录选取每个第四对焦对象时的拍摄时长,具体可以是拖拽取景框时经过的时长,并记录多个第四对焦对象在被选取时的先后顺序。
根据多个第四对焦对象被选取的先后顺序,确定连续拍摄的先后顺序,以及根据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确定每个第四对焦对象之间的拍摄数量。
举例来说,包括第四对焦对象A、第四对焦对象B和第四对焦对象C,按照A-B-C的顺序进行拍摄,用户在将取景框从A移动到B的过程中,经过了2秒,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经过了1秒。
假设系统中预设的拍摄帧率为25帧每秒,则在由第四对焦对象A开始拍摄,直至拍摄到对象B时,系统总共拍摄50张照片,这50张照片的对焦信息,是由第四对焦对象A对应的第三成焦信息A,按照曲线拟合的方式渐变到第四对焦对象B对应的第三成焦信息的曲线值。
同理,由第四对焦对象B至第四对焦对象C的连拍,共拍摄25张照片,最终整合得到总帧数为75帧的动态照片。
通过按照一定顺序,对多个对焦对象进行分别对焦和拍摄,最终得到一张随时间改变对焦点的动态照片,实现了“动态变焦”的趣味拍照,提高了拍照的趣味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处理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三成焦信息,生成对焦模版,并将对焦模版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预设存储空间包括至少一个对焦模板,接收对至少一个对焦模版中的目标对焦模版的选择输入;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根据目标对焦模版,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连续拍摄完成后,存储本次连拍的对焦信息,并形成为对应的对焦模版。在后续拍摄过程中,用户可直接调用保存的对焦模版,来进行快捷的连续拍摄。
其中,对焦模版包括对焦位置、对焦范围和对焦信息,对焦信息包括焦段参数和焦距参数等。当用户调取对焦模版后,拍摄设备按照存储对焦模版时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自动拍摄。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十一,具体地,完整的拍摄流程如下:
步骤1702,开启相机;
步骤1704,自动对焦,并在预览图像上显示焦距调整条;
步骤1706,判断是否多次对焦;是则进入步骤1708,否则进入步骤1710;
步骤1708,记录对焦状态,并显示选择标识;
步骤1710,判断是否拍照;是则结束流程,否则进入步骤1712;
步骤1712,判断是否回退;是则进入步骤1714,否则进入步骤1716;
步骤1714,回退至上一次成功对焦的状态;
步骤1716,锁定对焦目标的对焦状态;
步骤1718,移动对焦框到下一个目标,并返回步骤1716,直至选取完全部对象,进入步骤1720;
步骤1720,进行连拍;
步骤1722,保存模版,分享动态照片。
具体举例来说,用户打开相机,点击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对焦后,预览图像下方会显示手动对焦的焦距调整条,用以手动调整对焦点。
对于连拍模式,用户可以点击屏幕预览上的一个对象A,用来作为连续对焦的起始对象,为保证对象A的对焦准确性。
首先,通过双指缩放对焦框来调整对焦框的大小,对焦框显示的大小代表着对焦区域,缩放后确保对焦框将对象A完全笼盖住;
其次,开始调整下方焦距调整条,来微调对焦值,来确保达到最好的对焦距离,通过回退按钮来不断微调,通过预览图像上对象A的清晰度和后面背景的模糊程度,来确认好想要的对焦状态;
最后,双击对焦框锁定此时的对焦状态(对焦区域大小和焦距),保存为起始对象A的对焦参数。
确认完起始对象的对焦状态后,进行下一个对象的对焦状态锁定,将对焦框拖动到对象B上,同时记录下拖动过程中的时间t1,锁定对象B的对焦状态,其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完成整个过程的对焦状态收集;
排列:按照上述方式依次选取不同对象C、D、E等,记录各个阶段的拖动时间t和对应的对焦信息f;
组合:同时也可以将对焦框拉到覆盖A和B,组合成A+B的对象;
最后得到一系列对焦锁定状态和拖动时间。
点击拍照按钮开始拍照,首先会根据拖动时间值[t1,t2,t3...tn],动态照片的总时间为T,T一般在2-5秒之间,可由用户设定。根据拖动时间t1所占总时间T的占比,再乘以T,得到这t1至t2一段对焦变化的拍摄时间长度Tab。
然后会根据对应的对焦锁定状态,从对象A开始,利用对象A的对焦参数fa(对焦区域大小和焦距值)进行拍摄,对下一个锁定状态对象B,对比fa和fb的参数值,按照拍摄时间长度Tab,线性修改对焦参数,从fa线性变化到fb,按照每秒30帧的速率拍摄得到这一段过程中,物体A到物体B的对焦变化过程;
最后依次将所有对焦锁定状态拍摄好后,合成一张有模糊虚化效果变化,从各个物体间依次对焦的动态照片,按住动态照片可以看到之前设定好的对焦及移动物体的效果。
拍照后长按照片缩略图会保存这一次的对焦锁定状态,得到这次拍照的对焦模板,下一次长按屏幕进入连续对焦过程时,可以选取之前连续对焦模板,同时可以将对焦模板和实例照片分享到社交网络或其他手机终端,其他终端可以在拍摄时应用该模板,直接拍摄想要的动态照片。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能够实现一种拍摄动态对焦变化的照片,并生成对应拍摄效果的拍照模板以便后续使用,为用户拍摄多对象场景对焦选择上提供更加便利和趣味性的拍摄方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拍摄处理装置,或者,或者该拍摄处理装置中的用于执行加载拍摄处理方法的控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拍摄处理装置执行加载拍摄处理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地,拍摄处理装置1800包括:
对焦模块1802,用于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接收模块1804,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调整模块1806,用于响应于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
拍摄模块1808,用于根据第二对焦信息,对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入拍摄模式后,首先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通过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同时显示在第一对焦信息下的预览图像。
其中,第一对焦信息包括对焦点、对焦区域、焦段参数和焦距参数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焦信息还可以包括如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感光度)值,白平衡参数、对比度参数、色彩空间等。
在得到自动对焦的第一对焦信息后,如果用户输入了对焦调整操作,则根据对焦调整操作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直到对焦效果满足用户需求后,得到调整后的第二对焦信息,并显示在第二对焦信息下的预览图像,以供用户实时判断是否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对焦效果。
在用户确定当前对焦效果符合期望时,可通过第一拍摄操作,控制移动终端按照当前对焦信息进行拍摄,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照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先进行自动对焦,自动对焦能够快速的获取待拍摄物体的焦距信息,从而满足移动端拍摄中对快速对焦的需求,同时,允许用户通过对焦调整操作,在自动对焦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从而准确得到用户自己想要的对焦结果。一方面保证了对焦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使对焦结果满足用户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输入包括第一手动调焦操作;
调整模块1806还用于:根据第一手动调焦操作,得到第一对焦调整量;根据第一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时,用户可通过输入第一手动调焦操作,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手动调整。
具体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一,其中,如图3所示,对于手机300的拍照功能,在自动对焦成功后,在预览界面302上显示焦距调整条304和用于指示当前焦距位置的滑块306。
其中,在自动对焦成功后,滑块306的初始位置可以在焦距调整条304的中间位置。
当用户觉得当前自动对焦的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可通过触摸并“拖动”滑块306的方式输入第一手动调焦操作,其中,拖动滑块306的方向对应于增加或减小焦距,也即第一对焦调整量的正负;拖动滑块306滑动的距离对应于第一对焦调整量的大小,最后根据确定的第一对焦调整量,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从而得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第二对焦信息,并最终拍摄出让用户满意的照片。
该过程建立在自动对焦得到的接近正确的对焦信息的基础上,由用户进行手动调整,因此能够在保证对焦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对焦精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输入还包括自动调焦操作;调整模块1806还用于:
根据自动调焦操作,获取历史调整数据;
在历史调整数据中,获取第一对焦信息对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
根据第二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时,用户可通过输入自动调焦操作,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再次自动调整。
具体地,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二,其中,如图5所示,对于手机的拍照功能,在自动对焦成功后,在预览界面502上显示焦距调整条504和用于指示原始焦距位置的滑块506,以及自动调整标识508。
在第一次的自动对焦完成后,如果用户对当前的第一对焦信息不满意,则通过触摸自动调整标识来输入自动调焦操作。此时,移动拍照端获取历史调整数据,该历史调整数据中包括了之前每一次成功拍照操作过程中,最终的对焦调整数据。
移动拍照端在上述历史调整数据中,查找与当前自动对焦结果的第一对焦信息相匹配的历史记录,并在其中确定相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通过该第二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自动调整,从而得到调整后的第二对焦信息,以供用户预览。
比如,用户曾经在焦距f1和f2上进行了多次拍照,分别计算焦距为f1时,和焦距为f2时,用户手动调整对焦的对焦调整量的平均值,记为a1和a2。然后通过曲线拟合的方式,计算出焦距在f1和f2之间的f上时,f和其对应的调整量a的关系,并通过调整量a对自动对焦的结果进行调整。
如图5所示,在自动调整之后,焦距调整条504上同时显示指示原始焦距位置的滑块506,和指示当前焦距位置的滑块510。
能够理解的是,如果用户对调整后的预览图像仍不满意,可重复输入自动调焦操作,使移动终端在当前对焦信息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调整,直到得到能够令用户满意的对焦结果。
其中,历史调整数据可以是本机的数据,也可以是从服务器获取的大数据,本申请实施例对历史调整数据的来源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拍摄处理装置1800还包括:
显示模块1810,用于在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显示选择标识;
接收模块1804还用于接收对选择标识的第二输入;
显示模块1810还用于响应于第二输入,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第四预览图像,历史对焦信息是与选择标识相关联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每次对焦后,如果设备判断当前对焦成功,则记录当前对焦数据,并保存为历史对焦数据。同时,如果终端判断到当前用户进行的对焦调整参数的次数较多,具体为获取到的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则认为用户调整对焦信息后没有实现准确对焦,此时为了帮助用户快速找到准确的对焦焦段,可以显示一个选择标识,用户通过选择选择标识,则可以将对焦返回到历史对焦信息,并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第四预览图像。
其中,对于一种实施方式,历史对焦信息包括多个对焦信息,选择标识可以包括两个翻页按钮,分别对应“前一个”历史对焦信息和“后一个”历史对焦信息。当用户按下“前一个”的翻页按钮后,则选择时间更早的一个历史对焦信息,当用户按下“后一个”的翻页按钮后,则选择时间更晚的一个历史对焦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历史对焦信息可以是自动对焦得到的历史对焦信息,即上述第一对焦信息,选择标识可以是一个“回退”的标识,当用户触发这个“回退”的标识后,直接返回自动对焦得到的历史对焦信息,也即第一对焦信息。
具体地,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三,其中,如图7所示,对于手机的拍照功能,在自动对焦成功后,在预览界面702上显示焦距调整条704、用于指示原始焦距位置的滑块706和用于指示当前焦距位置的滑块708。
如果系统判断用户多次调整对焦信息,则在焦距调整条704的一侧显示选择标识710。当用户点击选择标识710时,则将当前对焦信息返回到上一次成功对焦的历史成功对焦信息。
通过保存历史成功对焦信息,并允许用户通过触摸选择标识来将当前对焦信息替换为历史成功对焦信息,一方面能够避免用户因误操作导致的丢失正确对焦,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对焦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接收模块1804还用于接收第三输入;
对焦模块1802还用于响应于第三输入,在第一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并在对焦区域中,选取第一对焦对象;对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对象的第一对焦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进行拍摄之前,用户可通过第三输入,手动或自动的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择一个对焦区域,拍摄设备可根据对焦区域确定一个中心目标,作为对焦目标,即上述第一对焦对象,并以该第一对焦对象为焦点,进行自动对焦的操作。
具体地,当用户打开拍照程序,进入拍照界面后,移动拍照设备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预览图像。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预览图像的某个区域,或通过“框选”的方式在预览图像中选取某个区域,来输入第一对焦操作。此时移动拍摄设自动在对焦区域内确定一个第一对焦对象,作为对焦中心目标,并对其进行自动对焦。
其中,在识别对焦区域内的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识别时,可以以对焦区域内距离镜头最近的目标为第一对焦对象,也可以以对焦区域内占据最大面积的目标为第一对焦对象,还可以以对焦区域内亮度最大的目标为第一对焦对象,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对焦对象的识别方法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显示模块1810还用于在对焦区域,显示对焦框;
调整模块1806还用于:
接收对对焦框的第二手动调焦输入;
响应于第二手动调焦输入,调整对焦框的显示参数,显示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大小、位置;
通过自动对焦,得到第二对焦对象的第三对焦信息,第二对焦对象是调整了对焦区域的显示参数后,对焦框框选的对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点击或框选预览图像,并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后,在对焦区域上显示对焦框。其中对焦框可以为矩形对焦框、圆形对焦框或非规则几何图像的对焦框,本申请实施例对对焦框的外观不做限定。
在显示了对焦框之后,可以通过对焦框接收第二手动调焦操作,从而对对焦区域的大小或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在当前预览图像中确定“更大”或“更小”的对焦区域,或者选取当前预览图像的其他位置为对焦区域。
当对焦区域改变后,移动拍摄设备重新在改变后的对焦区域中,确定第二对焦对象。其中第二对焦对象可以是与第一对焦对象相同的对象,也可以是与第一对焦对象不同的其他对象,还可以是第一对焦对象的其他部位。
具体地,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四,其中,如图10所示,当用户打开拍照程序,进入拍照界面后,手机实时显示预览图像。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预览图像1002中的任一区域来输入第一对焦操作,此时在用户点击的对焦区域1004上显示对焦框1006。
此时,用户可以拖动对焦框1006的边框部分来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在预览图像1002中确定一个新的对焦区域1004。
用户还可以拖动对焦框1006的四角来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或通过如两指外扩的手势操作来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调整对焦区域1004的大小。
可选地,在用户输入第二手动调焦操作后,还可以在预览图像1002上显示一个选择标识按钮,用户点击这个选择标识按钮后,对焦框会返回到用户调整前的初始状态。
举例来说,如果当前的对焦对象A被其他物体包围,且该对焦对象A相距镜头的距离比上述其他物体更远,则在对对象A进行对焦时,可能会出现焦距漂移到其他物体B、C上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点击对焦滑块并快速上滑的方式,开启对焦调整操作。
此时,对焦框的颜色可以改变显示颜色,如由蓝色变为绿色。
因此,用户可在预览图像上两指捏合的方式,减少对焦区域,从而实现对对象A的精准对焦。还可以通过两指分开的方式,扩大对焦区域,从而囊括更大的对焦范围。使得用户能够自由选取对焦区域和对焦对象,有利于提高拍照操作的便利性,并提高对焦的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
接收模块1804还用于接收第一连拍输入;
拍摄模块1808还用于:
响应于第一连拍输入,得到第一对焦对象的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第三对焦对象为通过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根据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二成焦信息,得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
依次按照第一对焦信息集合中的对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拍,输出照片集合。
其中,第三对焦对象是通过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连续对焦的方式,进行多目标的连续拍摄。具体地,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连拍输入,移动拍摄设备进入连拍模式。在连拍模式下,首先确定第一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一成焦信息。
其中,第一对焦对象的确定可通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拍摄处理方法,来对某对焦区域中的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自动对焦,并通过手动焦距调整,或二次自动对焦的步骤,来得到第一对焦对象的准确焦距信息,并在用户点击确定或拍摄后,形成为第一成焦信息。
同时,根据第一连拍输入,移动拍摄设备在用户选取的对焦区域中,再次确定一个第三对焦对象。其中第三对焦对象可以是与第一对焦对象完全不同的其他目标,也可以是第一对焦对象上其他部位或区域。
在确定第三对焦对象后,可通过相同的对焦确定方式,得到第三对焦对象的准确焦距信息,并在用户点击确定或拍摄后,形成为第二成焦信息。
进一步地,以第一成焦信息为起点,以第二成焦信息为终点,形成第一对焦信息集合,按照由第一成焦信息到第二成焦信息的渐变顺序,依次进行连续拍摄。
具体地,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五,其中,如图12所示,在接收到第一连拍输入后,首先在预览图像1202中,对对焦区域A中的物体a进行拍摄,此时原始对焦框1204位于对焦区域A中。然后,通过拖动对焦框的方式,将对焦框拖动至对焦区域B,进而对对焦区域B中的物体b进行拍摄,此时当前对焦框1206位于对焦区域B处。
在对物体a进行对焦时,确定物体a的准确焦距,记录为f3,在对物体b进行对焦时,确定物体b的准确焦距,记录为f4。此时,在焦距调整条1208上标记f3和f4,并同时标记f3和f4之间的区域1210,该区域1210中包括n个对焦信息f3-4。
举例来说,用户先对物体a进行自动对焦和焦距调整,在对焦完成后,点击对焦框并拖动至物体b,然后松开,即可完成包围式对焦连拍的对焦区间的设置。在拖动对焦框的过程中,焦距调整条1208会同步显示对焦区间。
当用户输入第二拍摄操作,则从物体a开始,分别以对焦信息f3、f3-4×n和f4进行拍摄,得到一系列的连拍照片。
通过连续对焦的方式,对不同的对焦对象进行连续拍摄,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成焦照片,供用户后续选择,实现了快速的对多个对应于不同焦段信息的目标的同时追焦拍摄,提高了照片的成片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接收模块1804还用于接收第二连拍输入;
调整模块1806还用于响应于第二连拍输入,调整对焦框的位置,依次选取至少两个第四对焦对象,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第三成焦信息;
拍摄模块1808还用于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二连拍输入,以调整对焦区域的方式,一次性选取多个第四对焦对象,并按照对焦框移动的顺序,分别以多个第四对焦对象为对焦对象,进行连续拍摄,最终得到一组焦距连续变化的照片,或得到一个焦点移动的动态图片。
具体地,图15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六,图15B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七,图15C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拍照界面的示意图之八。
如图15A所示,用户首先通过自动对焦和手动调整的方式,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取了第一个第四对焦对象,然后,通过拖动对焦框的位置的方式调整对焦区域,从而在当前图像中选取了第二个第四对焦对象,并完成对焦,具体如图15B所示。
然后,用户继续拖动对焦框,并选取第三个第四对焦对象并完成对焦,直至用户选取了所有的第四对焦对象。以最终用户选取了三个第四对焦对象为例,此时界面如图15C所示。
其中,在预览图像1500中,第一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于取景框1502,第二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于取景框1504,第三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于取景框1506。
在确定了所有的第四对焦对象,以及每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三成焦信息后,根据用户拖动对焦框的顺序,依次拍摄多个第四对焦对象,完成连续拍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拍摄模块1808还用于:
根据第二连拍输入,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时长和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顺序;
根据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对应的拍摄次数;
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按照拍摄顺序和拍摄次数,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输出动态照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记录选取每个第四对焦对象时的拍摄时长,具体可以是拖拽取景框时经过的时长,并记录多个第四对焦对象在被选取时的先后顺序。
根据多个第四对焦对象被选取的先后顺序,确定连续拍摄的先后顺序,以及根据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确定每个第四对焦对象之间的拍摄数量。
举例来说,包括第四对焦对象A、第四对焦对象B和第四对焦对象C,按照A-B-C的顺序进行拍摄,用户在将取景框从A移动到B的过程中,经过了2秒,从B移动到C的过程中,经过了1秒。
假设系统中预设的拍摄帧率为25帧每秒,则在由第四对焦对象A开始拍摄,直至拍摄到对象B时,系统总共拍摄50张照片,这50张照片的对焦信息,是由第四对焦对象A对应的第三成焦信息A,按照曲线拟合的方式渐变到第四对焦对象B对应的第三成焦信息的曲线值。
同理,由第四对焦对象B至第四对焦对象C的连拍,共拍摄25张照片,最终整合得到总帧数为75帧的动态照片。
通过按照一定顺序,对多个对焦对象进行分别对焦和拍摄,最终得到一张随时间改变对焦点的动态照片,实现了“动态变焦”的趣味拍照,提高了拍照的趣味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拍摄处理装置1800还包括:
生成模块1812,用于基于第三成焦信息,生成对焦模版,并将对焦模版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预设存储空间包括至少一个对焦模板;
接收模块1804还用于接收对至少一个对焦模板中的目标对焦模版的选择输入;
拍摄模块1808还用于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根据目标对焦模版,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连续拍摄完成后,存储本次连拍的对焦信息,并形成为对应的对焦模版。在后续拍摄过程中,用户可直接调用保存的对焦模版,来进行快捷的连续拍摄。
其中,对焦模版包括对焦位置、对焦范围和对焦信息,对焦信息包括焦段参数和焦距参数等。当用户调取对焦模版后,拍摄设备按照存储对焦模版时完全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自动拍摄。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能够实现一种拍摄动态对焦变化的照片,并生成对应拍摄效果的拍照模板以便后续使用,为用户拍摄多对象场景对焦选择上提供更加便利和趣味性的拍摄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处理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终端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该装置可以是移动电子设备,也可以为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拍摄处理装置可以为具有操作系统的装置。该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可以为ios操作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可能的操作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图1至图17的方法实施例中拍摄处理装置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900,包括处理器1910,存储器1909,存储在存储器19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9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910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9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1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901、网络模块1902、音频输出单元1903、输入单元1904、传感器1905、显示单元1906、用户输入单元1907、接口单元1908、存储器1909、以及处理器19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11(比如电池),电源19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9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1910,用于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接收第一输入;响应于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将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根据第二对焦信息,对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具体地,处理器1910还用于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
接收第一输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对应的第二对焦信息;
显示第一对焦信息下的预览图像,以及显示第二对焦信息下的预览图像;
根据第二对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
处理器1910还用于根据第一手动调焦操作,得到第一对焦调整量,根据第一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
在对自动对焦得到的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时,用户可通过输入第一手动调焦操作,来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手动调整。
根据自动调焦操作,获取历史调整数据;在历史调整数据中,获取第一对焦信息对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根据第二对焦调整量,对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
在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显示选择标识;接收对选择标识的第二操作,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预览图像。其中,历史对焦信息是与选择标识相关联的。
接收第三输入,在当前预览图像中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并在对焦区域中,选取第一对焦对象;对第一对焦对象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一对焦信息。
在对焦区域,显示对焦框;
接收对对焦框的第二手动调焦操作,调整对焦区域的大小和/或位置;
通过自动对焦,得到第二对焦对象对应的第三对焦信息。
其中,第二对焦对象是调整了对焦区域的大小和/或位置后,对焦框框选的对象。
接收第一连拍输入,响应于所述第一连拍输入,得到所述第一对焦对象的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所述第三对焦对象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根据第一连拍输入,得到第三对焦对象,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根据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二成焦信息得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
依次按照第一对焦信息集合中的对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拍,输出照片集合。
其中,第三对焦对象是通过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接收第二连拍输入,调整对焦框的位置,依次在当前预览图像中选取至少两个第四对焦对象,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第三成焦信息;
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
根据第二连拍输入,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时长,以及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顺序;根据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得到每个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数量;根据第三成焦信息,按照拍摄顺序和拍摄次数,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输出动态照片。
基于第三成焦信息,生成对焦模版,并将对焦模版存储至数据库,接收对数据库中,任一个对焦模版的选择输入,根据选择的对焦模版控制摄像头进行拍摄。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9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收发通话过程中的信号,具体的,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或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射频单元19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网络模块19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903可以将射频单元1901或网络模块19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9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9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19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9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9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5082和麦克风5084,图形处理器5082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906上,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9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901或网络模块1902发送。麦克风5084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9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19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905,比如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
显示单元19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906可包括显示面板512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5122。
用户输入单元19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907包括触控面板514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5144。触控面板5142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控面板5142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910,接收处理器19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其他输入设备5144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5142可覆盖在显示面板5122上,当触控面板5142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9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9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5122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触控面板5142与显示面板5122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集成为一个部件。
接口单元19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19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9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19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19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9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移动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9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910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9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9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19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1900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9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
电子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11,优选的,电源19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在时域上可以开启或者停止反向散射传输,利用反向散射传输停止的时间片段对干扰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的结果在下一个反向散射传输时间段内进行干扰消除。可以获得干扰信号的信道信息。在反向散射传输时对干扰信号的消除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传输吞吐量,并能显著提高通信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拍摄处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所述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接收第一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对所述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
根据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对所述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在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显示选择标识;
接收对所述选择标识的第二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第四预览图像,所述历史对焦信息是与所述选择标识相关联的;
所述第一输入还包括自动调焦操作;
所述对所述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自动调焦操作,获取历史调整数据;
在所述历史调整数据中,获取所述第一对焦信息对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
根据所述第二对焦调整量,对所述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所述第二对焦信息;
在所述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之前,所述拍摄处理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在所述第一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并在所述对焦区域中,选取第一对焦对象;
在选取所述第一对焦对象之后,接收第一连拍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一连拍输入,得到所述第一对焦对象的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所述第三对焦对象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根据所述第一成焦信息和所述第二成焦信息,得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
依次按照所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中的对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拍,输出照片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包括:
对所述第一对焦对象进行所述自动对焦,得到所述第一对焦对象的所述第一对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到所述第三输入后,所述拍摄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对焦区域,显示对焦框;
接收对所述对焦框的第二手动调焦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手动调焦输入,调整所述对焦框的显示参数,所述显示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大小、位置;
通过所述自动对焦,得到第二对焦对象的第三对焦信息,所述第二对焦对象是调整了所述对焦框的显示参数后,所述对焦框框选的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第二连拍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连拍输入,调整所述对焦框的位置,依次选取至少两个第四对焦对象,得到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的第三成焦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连拍输入,得到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时长和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顺序;
根据所述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得到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对应的拍摄次数;
根据所述第三成焦信息,按照所述拍摄顺序和所述拍摄次数,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输出动态照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成焦信息,生成对焦模版,并将所述对焦模版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所述预设存储空间包括至少一个对焦模板;
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对焦模板中的目标对焦模版的选择输入;
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根据所述目标对焦模版,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
7.一种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焦模块,用于对拍摄预览界面显示的第一预览图像进行自动对焦,得到第一对焦信息,并将所述第一预览图像更新为所述第一对焦信息下的第二预览图像;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输入;
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输入,对所述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并将所述第二预览图像更新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下的第三预览图像;
拍摄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对所述第三预览图像进行拍摄;
显示模块,用于在对焦调整操作的执行次数大于预设的次数阈值的情况下,显示选择标识;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所述选择标识的第二输入;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输入,显示历史对焦信息下的第四预览图像,所述历史对焦信息是与所述选择标识相关联的;
所述第一输入还包括自动调焦操作;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自动调焦操作,获取历史调整数据;
在所述历史调整数据中,获取所述第一对焦信息对应的第二对焦调整量;
根据所述第二对焦调整量,对所述第一对焦信息进行调整,得到第二对焦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输入;
所述对焦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三输入,在所述第一预览图像中,选取对焦区域,并在所述对焦区域中,选取第一对焦对象;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连拍输入;
所述拍摄模块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第一连拍输入,得到所述第一对焦对象的第一成焦信息和第三对焦对象的第二成焦信息,所述第三对焦对象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拍输入选择的;
根据所述第一成焦信息和所述第二成焦信息,得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
依次按照所述第一对焦信息集合中的对焦信息,控制摄像头进行连拍,输出照片集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焦模块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对焦对象进行所述自动对焦,得到所述第一对焦对象的所述第一对焦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对焦区域,显示对焦框;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所述对焦框的第二手动调焦输入;
响应于所述第二手动调焦输入,调整所述对焦框的显示参数,所述显示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大小、位置;
通过所述自动对焦,得到第二对焦对象的第三对焦信息,所述第二对焦对象是调整了所述对焦区域的显示参数后,所述对焦框框选的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连拍输入;
所述调整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连拍输入,调整所述对焦框的位置,依次选取至少两个第四对焦对象,得到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的第三成焦信息;
所述拍摄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成焦信息,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连续拍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连拍输入,得到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时长和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的拍摄顺序;
根据所述拍摄时长和预设的拍摄帧率,得到每个所述第四对焦对象对应的拍摄次数;
根据所述第三成焦信息,按照所述拍摄顺序和所述拍摄次数,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输出动态照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拍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成焦信息,生成对焦模版,并将所述对焦模版存储至预设存储空间,所述预设存储空间包括至少一个对焦模板;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对所述至少一个对焦模板中的目标对焦模版的选择输入;
所述拍摄模块还用于响应于所述选择输入,根据所述目标对焦模版,控制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14.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77119.8A 2020-10-28 2020-10-28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120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7119.8A CN112312016B (zh) 2020-10-28 2020-10-28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EP21885011.3A EP4240000A4 (en) 2020-10-28 2021-10-21 PHOTOGRAPHY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23523587A JP2023549651A (ja) 2020-10-28 2021-10-21 撮像処理方法、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可読記憶媒体
PCT/CN2021/125176 WO2022089284A1 (zh) 2020-10-28 2021-10-21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US18/308,638 US20230269459A1 (en) 2020-10-28 2023-04-27 Photograph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7119.8A CN112312016B (zh) 2020-10-28 2020-10-28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2016A CN112312016A (zh) 2021-02-02
CN112312016B true CN112312016B (zh) 2022-06-10

Family

ID=74331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7119.8A Active CN112312016B (zh) 2020-10-28 2020-10-28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9459A1 (zh)
EP (1) EP4240000A4 (zh)
JP (1) JP2023549651A (zh)
CN (1) CN112312016B (zh)
WO (1) WO2022089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2016B (zh) * 2020-10-28 2022-06-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89900A (zh) * 2021-06-30 2021-10-08 展讯通信(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对焦的方法及装置
CN116935391A (zh) * 2022-04-08 2023-10-2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摄像头的文本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34240B (zh) * 2022-08-11 2024-02-20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拍摄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76204B2 (en) * 2010-11-08 2015-07-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method,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W201337641A (zh) * 2012-03-15 2013-09-16 Fih Hong Kong Ltd 自拍提示系統及方法
KR101990073B1 (ko) * 2012-11-12 2019-06-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에서 다초점 영상 촬영 및 저장 방법 및 장치
TWI549504B (zh) * 2014-08-11 2016-09-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裝置及其自動對焦補償方法
CN105450921B (zh) * 2014-08-22 2019-04-23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及其自动对焦补偿方法
CN107087102B (zh) * 2017-03-13 2020-07-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对焦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937056B (zh) * 2017-03-31 2020-10-0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的对焦处理方法、对焦处理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483825B (zh) * 2017-09-08 2019-12-24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整焦距的方法和装置
CN110166692B (zh) * 2019-05-31 2024-02-02 济南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摄像机自动聚焦准确率和速度的方法及装置
CN110460771A (zh) * 2019-07-25 2019-11-15 南京诺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对焦方法、装置及对焦设备
CN112312016B (zh) * 2020-10-28 2022-06-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40000A4 (en) 2024-03-27
CN112312016A (zh) 2021-02-02
JP2023549651A (ja) 2023-11-29
WO2022089284A1 (zh) 2022-05-05
EP4240000A1 (en) 2023-09-06
US20230269459A1 (en)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2016B (zh) 拍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35046B (zh) 视频拍摄方法、视频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05730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mage filter
US11310443B2 (en)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177049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video,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954214B (zh) 拍摄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4043B (zh) 辅助对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617B (zh)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38397A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669495B (zh) 拍照方法、拍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39166A (zh) 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364965A (zh) 基于多摄像头的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53841B (zh) 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887624B (zh) 一种拍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245018A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其装置
JP7058309B2 (ja) 画像撮影方法、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記憶媒体
US20210209796A1 (en)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025100A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97517A (zh)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87613B (zh)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49154B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73160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69504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3231009A1 (zh) 一种对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06730A (zh) 一种对焦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