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1753A -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1753A
CN112311753A CN202010416767.8A CN202010416767A CN112311753A CN 112311753 A CN112311753 A CN 112311753A CN 202010416767 A CN202010416767 A CN 202010416767A CN 112311753 A CN112311753 A CN 112311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media conference
conference terminal
terminal
information
pair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67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宁
王翰林
盛碧星
陈涛
杨耀
高少东
吕大千
黄舜
李凌峰
朱斌
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yteDanc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676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17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1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175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3500 priority patent/WO2021228174A1/zh
Priority to US17/925,522 priority patent/US2023019987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4Selective release of ongo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该实施方式提高了用户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便利性。此外可以减少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整体成本。

Description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位于不同地方的用户可以通过多媒体会议应用进行沟通。多媒体会议应用通常可以安装在多媒体会议终端中。
多媒体会议终端可以设置在会议室中。用户可以在会议室中使用多媒体会议终端与其他用户展开多媒体会议。
发明内容
提供该公开内容部分以便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该公开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信息交互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包括: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所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用户终端设备,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应用于服务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所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通信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或如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用户不必使用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终端便可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提高了用户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便利性。此外可以减少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原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是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一些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些实施例”。其他术语的相关定义将在下文描述中给出。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如图1所示该信息交互方法,应用用户终端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
这里的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是安装了用于控制多媒体会终端的应用的终端设备。
这里的多媒体会议终端可以是指承载多媒体会议软件或系统的设备。例如视频会议一体机、视频会议电视等。
终端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其他电子设备发出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
近场通信信号是指近距离无线通信信号,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热点信号、蓝牙信号、超声波信号等。不同的近场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通信范围,例如,超声波信号的通信范围通常为6米以内,蓝牙信号的通信范围通常为10米以内,Wi-Fi热点信号的通信范围通常为5米至10米。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步骤102,从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首先确定所接收到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是否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
例如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可以包括发出第一近场通信信号的电子设备的类型的类型字段。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对应类型字段互不相同。
在近场信号的类型字段与多媒体会议终端对应的类型字段相同时,确定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为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
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还包括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
上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上述第一配对信息。
上述第一配对信息可以包括字母、数字和/或符号等。
步骤103,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有线通信连接方式,或者无线连接通信连接方式,向服务端发送在步骤102中得到的第一配对信息。
服务端在接收到上述第一配对信息之后,可以基于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在确定了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之后,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终端设备可以安装用于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应用。在建立了上述通信连接之后,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上安装的用于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应用来控制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例如,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向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发送启动多媒体会议的指令,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在接收到用户终端设备的启动多媒体会议的指令后,开始进入多媒体会议模式,例如开始采集用户的多媒体数据信息,例如音频信息和/或视频信息,并将所采集的多媒体数据信息发送给多媒体会议服务端。用户还可以使用终端设备向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发送调整多媒体会议的音视频参数的指令。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可以根据用户发出的上述调整多媒体会议的音视频参数的指令,对多媒体会议的音视频参数进行调整。
现有技术中,用户在使用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多媒体会议时,需要使用与多媒体会议终端匹配的专用控制器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例如开启多媒体会议,对多媒体会议的音视频参数进行调整等。上述方式需要用户使用专用控制器来对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控制。用户需要先找到专用控制器,再使用专用控制器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对用户而言,通过专用控制器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方式的便利性较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从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了用户使用用户终端设备即可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提高了用户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便利性。此外可以减少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整体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用户还可以使用终端设备发出的包括控制指令的近场通信信号对目标多媒体会议设备执行预设控制操作。这里的预设控制操作例如可以包括开启多媒体会议、调整多媒体会议的音视频参数等。这里的近场通信信号例如可以包括超声波信号、蓝牙信号、Wi-Fi信号等。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包括由多媒体会议终端根据服务端预先发送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生成的第一配对信息。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第一配对信息包括配对码。配对码可以包括字母、数字和/或符号。
服务端预先发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中包括上述配对码。
上述第二配对信息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段进行一次更新。
由于第二配对信息所对应的配对码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段进行更新,可以确保所建立的通信连接的安全性。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超声波的频率在19KHZ~20KHZ之间。上述超声波的有效传输距离在5米以内。超声波可以携带上述第一配对信息。根据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可以有效区分不同的多媒体会议终端。
在这些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1的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利用音频接收器接收上述超声波信号。
上述音频接收器可以是固定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中的音频接收器,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外接的音频接收器。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103可以包括:将从超声波信号中提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第一配对信息以及第二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上述通过使用超声波信号携带第一配对信息,终端设备可以从所获取的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中提取出上述第一配对信息,并将所提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将接收到的第一配对信息与预先发给多个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从上述多个多媒体会议终端中确定出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这里多个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配对信息互不相同。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使用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携带第一配对信息的超声波信号,终端设备获取上述超声波信号,并从超声波信号中提取出第一配对信息。终端设备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服务端根据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终端设备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通信连接。由于上述超声波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较短,同一时刻仅有一个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有效。从而通过超声波信号携带的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时,可以提高所确定的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准确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以及在上述步骤102之前,信息交互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根据获取到的蓝牙信号确定终端设备与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
第二,根据上述距离确定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是否位于同一会议室内。
第三,响应于根据上述距离确定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位于同一会议室内,从蓝牙信号中提取第一配对信息,第一配对信息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使用现有的基于蓝牙信号的室内定位技术,根据信号强度(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带入经验公式推算出大致的终端设备与发出上述蓝牙信号的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物理距离。然后根据上述物理距离确定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是否位于同一室内。
当确定了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位于同一室内(也即位于同一会议室内),可以从蓝牙信号中提取第一配对信息。第一配对信息可以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设备编码信息。
在另外一些应用场景中,上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也可以包括服务端发送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用于表示其身份的身份信息。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服务端发送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用于表示其身份的身份信息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段进行更新。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可以保证所确定的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设备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Wi-Fi信号。上述步骤102可以包括:提取Wi-Fi信号所包括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根据上述身份信息生成第一配对信息。以及上述步骤103包括:
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根据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多个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的网络环境中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这里的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网络环境中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是由多媒体会议终端发送给服务端的。
Wi-Fi信号可以包括用户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指纹,包括:Wi-Fi网络的SSIDs(Service Set Identifiers)和BSSIDs(basic SSIDs)。前者可以是Wi-Fi网络的名字,后者可以为48bit的数字(通常为AP的Mac地址)。多媒体会议终端会将自己读取的Wi-Fi指纹信息上传服务端,同时用户终端设备也会上传自己读取到的Wi-Fi指纹信息至服务端。当服务端发现二者相同,则可以为他们实现通信连接,完成配对。配对完成之后,终端设备就可以发送相关的控制命令给服务端,服务端转发控制命令到多媒体会议终端,从而完成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以及用户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实现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Wi-Fi功能是目前电子设备普遍具有的功能,使用Wi-Fi功能实现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一方面便于用户对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少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结合不同的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来确定用户终端设备所对应的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例如结合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以及用户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的设备的身份信息来确定用户终端设备对应的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也即,第一配对信息中可以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携带的配对码,以及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服务端结合发送给各多媒体会议终端的配对码以及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将所获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指示服务端成功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信息交互方法还包括:
首先,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复获取第二近场通信信号。
其次,将所获取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服务端根据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确定是否保持通信连接。
这里的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任意时间间隔,例如3分钟、5分钟等。
这里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这里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可以是由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向终端设备发出的近场通信信号。
这里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可以包括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终端设备将所接收到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发送给服务端。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确定用户终端设备是否还对应上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这里用户终端设备是否还对应上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可以视为用户是否还在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对应的会议室中。
若是,则继续保持用户终端设备与上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否则,断开用户终端设备与上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这些应用场景中,用户终端设备需要每隔预设时间间隔获取附近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并将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服务端确定是否保持用户终端设备与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该方式使得用户可以不需要人为执行退出上述通信连接的操作,便可以退出用户终端设备与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进一步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性。此外,还可以保证多媒体与上述通信连接关联的多媒体会议信息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信息交互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通过上述通信连接执行以下至少一者的操作:进入、退出多媒体会议的操作,对多媒体会议的音视频预设参数进行调整的操作,对会议内容进行预设处理的操作。
这里的进入、退出多媒体会议的操作可以包括:发起多媒体会议、加入多媒体会议、邀请参会人、离开会议等。
这里的对多媒体会议的预设参数进行调整的操作,包括:对多媒体会议的音频参数进行调整的操作(例如调整音量的大小)、对多媒体会议的视频参数进行调整的操作(例如调整视频的亮度、清晰度等)。
这里的对会议内容进行预设处理的操作,包括对会议内容进行录制等。
也即,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多媒体会议终端对应的控制设备。
请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应用于服务端。如图2所示,该信息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
这里的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上述第一配对信息可以包括字母、数字和/或符号等。
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对信息之后,服务端可以将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
这里的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可以为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信息。
步骤202,将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
步骤203,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步骤204,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上述步骤201~204可以参考图1所示实施例的说明,此处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通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对信息,将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用户不必使用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终端便可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提高了用户控制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便利性。此外可以减少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整体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第一配对信息由多媒体会议终端根据服务端预先发送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生成。
这里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可以为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配对信息。
服务端发送给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段进行一次更新。预设时间段可以为3分钟、5分钟。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在多媒体会议终端未与用户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状态下,服务端可以每隔预设时间段向多媒体会议终端发送一次更新的第二配对信息。在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且上述通信连接保持期间,可以不向多媒体会议终端发送更新的第二配对信息。直至上述通信连接断开,再向多媒体会议终端发送更新的第二配对信息。
第二配对信息可以包括预设配对码。配对码可以包括字母、数字和符号。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202可以包括:将第一配对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配对信息进行匹配;以及
上述步骤203可以包括:将与第一配对信息匹配的第二配对信息所对应的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确定为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使用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携带第一配对信息的超声波信号,终端设备获取上述超声波信号,并从超声波信号中提取出第一配对信息。终端设备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服务端根据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终端设备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通信连接。由于上述超声波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较短,同一时刻仅有一个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有效。从而通过超声波信号携带的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时,可以提高所确定的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准确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对信息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蓝牙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中确定。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202可以包括:将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身份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这里的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可以是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设备编号。还可以是服务端发送的用于区别不同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标识信息。
服务端可以将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身份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将与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身份信息匹配的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确定为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服务端可以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从而实现使用用户终端设备控制上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对信息可以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上述步骤202可以包括:将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预设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这里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可以是发出Wi-Fi热点信号的电子设备。
Wi-Fi信号可以包括用户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指纹,包括:Wi-Fi网络的SSIDs(Service Set Identifiers)和BSSIDs(basic SSIDs)。前者可以是Wi-Fi网络的名字,后者可以为48bit的数字(通常为AP的Mac地址)。多媒体会议终端会将自己读取的Wi-Fi指纹信息上传服务端,同时用户终端设备也会上传自己读取到的Wi-Fi指纹信息至服务端。当服务端发现二者相同,则可以为他们实现通信连接,完成配对。配对完成之后,终端设备就可以发送相关的控制命令给云端,服务端转发控制命令到多媒体会议终端,从而完成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以及用户终端设备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实现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Wi-Fi功能是目前电子设备普遍具有的功能,使用Wi-Fi功能实现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一方面便于用户对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少多媒体会议系统的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方法还可以包括:在通信连接锁定状态下,拒绝接受新的第一配对信息。
这里的通信连接锁定状态基于所接收的用户发出的锁定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锁定请求触发。当接收到用户发出的锁定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锁定请求后,可以将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功能置为通信连接锁定状态。
上述通信连接锁定请求可以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设备发出的。
服务端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锁定请求之后,在锁定状态保持期间可以拒绝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实践中,服务端在接收到用户的上述锁定请求之后,可以确定锁定请求是否可以生效。服务端在确定锁定请求生效后,将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功能置为通信连接锁定状态。在上述通信连接锁定状态保持期间,服务端不再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
这里新的第一配对信息可以为在通信连接锁定状态期间,其他用户通过其使用的终端设备向服务端发送的、从获取到的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的第一配对信息。
上述通信连接锁定状态保持期间可以为用户发出锁定请求到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解锁请求之间的时间段。上述解锁请求为解锁通信连接状态的解锁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信息交互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用户发出的用于解锁通信连接锁定状态的解锁请求,重新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
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解锁请求之后,服务端可以将上述通信连接锁定状态重置为无效,重新开始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接收到锁定请求之前,已经建立的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保持有效。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通信连接锁定请求、解锁请求,确定是否接收其他终端设备发出的第一配对信息。从而可以提高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当前的多媒体会议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方法还包括:在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远程控制锁定状态下,拒绝用户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执行远程控制操作。
这里的远程控制锁定状态基于所接收的用户发出的锁定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远程控制的控制锁定请求触发。
在上述远程控制锁定状态下,当接收到用户发出的锁定远程控制的控制锁定请求,服务端拒绝用户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执行远程控制操作。
上述控制锁定请求可以是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发出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控制设备发出的。
在一个大型的会议场所内,若多人控制同一个设备,会存在竞争关系。或者在一些严肃的会议场景,希望限制参会者对设备的远程操作。可以通过上述控制锁定请求来控制用户使用终端设备通过上述通信连接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执行远程操作。
上述远程操作例如可以包括调整多媒体会议的音量、调整多媒体会议的视图、调整多媒体会议的视频亮度、清晰度等。
在这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控制锁定请求锁定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执行的远程控制操作,有利于避免多人远程控制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发生的竞争现象。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当前时刻满足断开通信连接的条件,断开上述通信连接。
上述断开通信连接的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当前时刻与上一次获取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第二时间阈值;根据蓝牙信号定位方式确定终端设备不在目标会议室终端设备所在的会议室内;第一配对信息中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会议室终端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身份信息不匹配;接收用户发送的解除通信连接的解除请求。
其中,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由用户终端设备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复获取并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根据上述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确定是否保持通信连接。
这里用户发送的解除通信连接的解除请求,可以是用户用于请求解除自己使用的终端设备与目标多媒体终端的通信连接的解除请求。也可以是具有预设权限的用户发送的用于解除其他用户的终端设备与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通信连接的解除请求。
服务端根据(1)当前时刻与上一次获取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第二时间阈值,断开上述通信连接;(2)根据蓝牙信号定位方式确定终端设备不在目标会议室终端设备所在的会议室内,断开上述通信连接;(3)第一配对信息中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会议室终端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身份信息不匹配时,断开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以上三种实现断开上述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不需要用户的操作实现通信连接之间的断开,一方面可以减少用户的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多媒体会议内容的安全性。
进一步参考图3,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装置包括:获取单元301、提取单元302、发送单元303。其中,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提取单元302,用于从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单元302,用于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交互装置的获取单元301、提取单元302、发送单元303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1对应实施例中步骤101、步骤102、步骤103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包括由多媒体会议终端根据服务端预先发送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生成的第一配对信息;以及发送单元303进一步用于:将从超声波信号中提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第一配对信息以及第二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301进一步用于:利用音频接收器接收超声波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距离确定单元(图中未示出)。距离确定单元用于:在提取单元从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之前执行如下操作:根据获取到的蓝牙信号确定终端设备与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根据距离确定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是否位于同一会议室内;响应于根据距离确定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位于同一会议室内,从蓝牙信号中提取第一配对信息,第一配对信息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Wi-Fi信号,提取单元302进一步用于:提取Wi-Fi信号所包括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根据上述身份信息生成第一配对信息;以及发送单元303进一步用于:将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根据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多个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的网络环境中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通信连接保持单元(图中未示出)。通信连接保持单元用于:在发送单元将所获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指示服务端成功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复获取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第二近场通信信号是由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向终端设备发出的近场通信信号;将所获取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服务端根据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确定是否保持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远程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远程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通过通信连接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者:进入、退出多媒体会议的操作,对多媒体会议的预设参数进行调整的操作,对会议内容进行预设处理的操作。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信息交互装置,应用于服务端,包括:接收单元401、匹配单元402、确定单元403和通信连接建立单元404。其中,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所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匹配单元402,用于将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确定单元403,用于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通信连接建立单元404,用于建立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交互装置的接收单元401、匹配单元402、确定单元403和通信连接建立单元404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步骤201、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4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第一配对信息由多媒体会议终端根据服务端预先发送给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生成。以及匹配单元402进一步用于:将第一配对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配对信息进行匹配。确定单元403进一步用于:将与第一配对信息匹配的第二配对信息所对应的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确定为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对信息为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蓝牙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中确定;以及匹配单元402进一步用于:将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身份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配对信息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匹配单元402进一步用于:将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预设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通信连接锁定单元(图中未示出),通信连接锁定单元用于:在通信连接锁定状态下,拒绝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通信连接锁定状态基于所接收的用户发出的锁定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锁定请求触发。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解锁单元(图中未示出)。解锁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用户发出的用于解锁通信连接锁定状态的解锁请求,重新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控制锁定单元(图中未示出)。控制锁定单元用于:在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远程控制锁定状态下,拒绝用户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执行远程控制操作,其中,远程控制锁定状态基于所接收的用户发出的锁定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远程控制的控制锁定请求触发。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信息交互装置还包括通信连接断开单元(图中未示出)。通信连接断开单元用于:响应于当前时刻满足断开通信连接的条件,断开通信连接。
上述断开通信连接的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当前时刻与接收到上一次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第二时间阈值;根据蓝牙信号定位方式确定终端设备不在目标会议室终端设备所在的会议室内;第一配对信息中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与会议室终端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不匹配;接收用户发送的解除通信连接的解除请求。其中,第二近场通信信号为由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向用户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近场通信信号,由用户终端设备接收并发送给服务端。
进一步参考图5,图5示出了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信息交互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
如图5所示,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终端设备501、502,多媒体会议终端503,服务器504。终端设备501、502和服务器504之间,以及多媒体会议终端503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连接。网络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终端设备501、502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504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501、502上可以安装有各种客户端应用,例如多媒体会议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终端设备501、502中的客户端应用可以向服务器504发送多媒体数据流。
终端设备501、502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终端设备501、502为硬件时,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501、502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多媒体会议终端503可以是音频会议终端、也可以是视频会议终端。多媒体会议终端503可以接收服务器504通过网络发送的信息,例如建立通信连接的信息。并对上述信息进行处理,例如根据服务器发送的建立通信连接的信息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
服务器504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服务器504可以接收终端设备501、502发送请求信息,对上述请求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分析处理结果发送给终端设备501、502。
服务器504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504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504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可以由服务器504执行,相应地,信息交互装置可以设置在服务器504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方法还可以由终端设备501、502执行,相应地,信息交互装置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501、502中。
应该理解,图5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例如图5中的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诸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601、ROM 602以及RAM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6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6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608;以及通信装置609。通信装置6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6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608被安装,或者从ROM 6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6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或者
使得该电子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所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的单元。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不应当理解为要求这些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来执行。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施例中。相反地,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施例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21)

1.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
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
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所述超声波信号包括由多媒体会议终端根据服务端预先发送给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生成的第一配对信息;以及
所述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
将从所述超声波信号中提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以及第二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
利用音频接收器接收所述超声波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以及
在所述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蓝牙信号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位于同一会议室内;
响应于根据所述距离确定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位于同一会议室内,从所述蓝牙信号中提取所述第一配对信息,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包括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所述Wi-Fi信号,以及
所述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包括:
提取所述Wi-Fi信号所包括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生成第一配对信息;以及
所述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根据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多个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的网络环境中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获取的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指示所述服务端成功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间隔重复获取第二近场通信信号,所述第二近场通信信号是由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向所述终端设备发出的近场通信信号;
将所获取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发送给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确定是否保持所述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户发出的操作指令,通过所述通信连接执行以下操作中的至少一者:
进入、退出多媒体会议的操作,对多媒体会议的预设参数进行调整的操作,对会议内容进行预设处理的操作。
9.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所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
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
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蓝牙信号、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包括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发出的超声波信号,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由多媒体会议终端根据服务端预先发送给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第二配对信息生成;以及
所述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第二配对信息进行匹配;以及
所述根据匹配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包括:
将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匹配的第二配对信息所对应的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确定为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为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身份信息由终端设备根据从所述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蓝牙设备发送的蓝牙信号中确定;以及
所述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所表征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身份信息与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包括多媒体会议终端所在网络环境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以及
所述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包括:
将所述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与预设多个候选多媒体会议终端各自对应的Wi-Fi设备的身份信息进行匹配。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通信连接锁定状态下,拒绝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所述通信连接锁定状态基于所接收的用户发出的锁定建立通信连接的通信连接锁定请求触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用户发出的用于解锁所述通信连接锁定状态的解锁请求,重新接收新的第一配对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的远程控制锁定状态下,拒绝用户通过已建立的通信连接对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执行远程控制操作,其中,所述远程控制锁定状态基于所接收的用户发出的锁定对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远程控制的控制锁定请求触发。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当前时刻满足断开所述通信连接的条件,断开所述通信连接;所述断开所述通信连接的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当前时刻与接收到上一次的第二近场通信信号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第二时间阈值;根据蓝牙信号定位方式确定终端设备不在目标会议室终端设备所在的会议室内;第一配对信息中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与会议室终端的Wi-Fi信号表征的Wi-Fi设备不匹配;接收用户发送的解除通信连接的解除请求;其中
第二近场通信信号为由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每隔预设时间间隔向所述用户终端设备重复发送的近场通信信号,由所述用户终端设备接收并发送给服务端。
18.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用户终端设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近场通信信号;
提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用于与多媒体会议终端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以指示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以及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19.一种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用于配对的第一配对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对信息由终端设备从所获取的第一近场通信信号中提取;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配对信息与多媒体会议终端的信息进行匹配;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
通信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所述目标多媒体会议终端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要求9-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要求9-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0416767.8A 2020-05-15 2020-05-15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3117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6767.8A CN112311753A (zh) 2020-05-15 2020-05-15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CT/CN2021/093500 WO2021228174A1 (zh) 2020-05-15 2021-05-13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7/925,522 US20230199873A1 (en) 2020-05-15 2021-05-13 Information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6767.8A CN112311753A (zh) 2020-05-15 2020-05-15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1753A true CN112311753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3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6767.8A Pending CN112311753A (zh) 2020-05-15 2020-05-15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9873A1 (zh)
CN (1) CN112311753A (zh)
WO (1) WO202122817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4445A (zh) * 2021-04-15 2021-07-30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3225520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326013A (zh) * 2021-06-18 2021-08-31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228174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35654A (zh) * 2021-09-01 2021-12-24 江苏百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平板的自动接入和反向反馈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7398A (zh) * 2013-11-25 2014-02-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会议室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4601324A (zh) * 2013-10-30 2015-05-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应用的验证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5659589A (zh) * 2013-10-23 2016-06-08 谷歌公司 使用个人设备对视频会议系统的控制
US20170272477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Ricoh Company, Ltd. Conference system, conn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CN107197420A (zh) * 2017-05-16 2017-09-22 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8111322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北京中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324562A (zh) * 2018-03-28 2019-10-11 青岛海尔多媒体有限公司 控制智能会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30558A (zh) * 2019-06-26 2019-11-08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059629A1 (en) * 2017-11-15 2020-02-20 Zeller Digital Innovations, Inc. Location-Based Control For Conferencing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332231B1 (no) * 2010-01-18 2012-08-06 Cisco Systems Int Sarl Metode for a parre datamaskiner og videokonferanseinnretninger
CN105359513B (zh) * 2013-05-31 2018-07-03 维迪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视频会议中的房间系统配对的系统和方法
NO341316B1 (no) * 2013-05-31 2017-10-09 Pexip AS Fremgangsmåte og system for å assosiere en ekstern enhet til en videokonferansesesjon.
US10142374B2 (en) * 2016-07-18 2018-11-27 Google Llc Device pairing techniques using digital watermarking
KR101980337B1 (ko) * 2019-01-28 2019-08-28 (주)유프리즘 사용자 단말을 이용하여 엠씨유와 영상회의 단말을 제어할 수 있는 제어방법 및 그 제어방법을 위한 영상회의 시스템
CN110519551B (zh) * 2019-09-19 2020-11-17 上海赛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会议终端个性化设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12311753A (zh) * 2020-05-15 2021-02-02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9589A (zh) * 2013-10-23 2016-06-08 谷歌公司 使用个人设备对视频会议系统的控制
CN104601324A (zh) * 2013-10-30 2015-05-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应用的验证方法、终端和系统
CN103607398A (zh) * 2013-11-25 2014-02-26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会议室的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US20170272477A1 (en) * 2016-03-17 2017-09-21 Ricoh Company, Ltd. Conference system, connection control device and connection control method
CN108111322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北京中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会议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197420A (zh) * 2017-05-16 2017-09-22 深圳市欧瑞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近距离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US20200059629A1 (en) * 2017-11-15 2020-02-20 Zeller Digital Innovations, Inc. Location-Based Control For Conferencing Systems
CN110324562A (zh) * 2018-03-28 2019-10-11 青岛海尔多媒体有限公司 控制智能会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430558A (zh) * 2019-06-26 2019-11-08 深圳绿米联创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传雷等: "《个人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8 February 2012,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8174A1 (zh) * 2020-05-15 2021-11-18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194445A (zh) * 2021-04-15 2021-07-30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3225520A (zh) * 2021-04-30 2021-08-06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326013A (zh) * 2021-06-18 2021-08-31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835654A (zh) * 2021-09-01 2021-12-24 江苏百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会议平板的自动接入和反向反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99873A1 (en) 2023-06-22
WO2021228174A1 (zh)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1753A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303839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2p wifi connection
US20150095933A1 (en) Device Pairing
US9948974B2 (en) Device pairing
EP320054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06533711B (zh) 多媒体会议方法及装置
WO2016184267A1 (zh) 提供指定通信服务的方法、装置、终端和系统
KR20140117349A (ko) 스토리지 시스템들에서 컨텐트의 삭제
CN112312060B (zh) 屏幕共享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757738A2 (e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lay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arrier means storing co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CN105162668A (zh) 连接解除方法及装置
EP305177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network
CN113326013A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254168A1 (zh) 会议控制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47191B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818291B (zh) 建立多媒体通话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614759B (zh) 资源分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385349B (zh) 通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935111A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18311B (zh) 一种基于多个终端的互联方法、装置及终端
KR101599165B1 (ko) 무선 기기들을 연결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9600340B (zh) 操作授权方法、装置、终端以及服务器
CN109995543B (zh) 用于添加群成员的方法和设备
CN112261651A (zh) 终端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4827060A (zh) 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