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0793A -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0793A
CN112310793A CN202011189100.5A CN202011189100A CN112310793A CN 112310793 A CN112310793 A CN 112310793A CN 202011189100 A CN202011189100 A CN 202011189100A CN 112310793 A CN112310793 A CN 112310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ladding
output
optical fiber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91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房强
史伟
许海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fb Phot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fb 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fb Phot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fb 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91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079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9948 priority patent/WO20220883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0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0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fibre, e.g. compositions, cross-section, shape or tap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0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fibre, e.g. compositions, cross-section, shape or tapering
    • H01S3/06729Peculiar transverse fibre profi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SDEVICES USING THE PROCESS OF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LASER] TO AMPLIFY OR GENERATE LIGHT;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WAVE RANGES OTHER THAN OPTICAL
    • H01S3/00Lasers, i.e. devices using stimulated emission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the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wave range
    • H01S3/05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optical resonators; Accommodation of active medium therein;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Construction or shape of active medium
    • H01S3/063Waveguide lasers, i.e. whereby the dimensions of the waveguide are of the order of the light wavelength
    • H01S3/067Fibre lasers
    • H01S3/0670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fibre, e.g. compositions, cross-section, shape or tapering
    • H01S3/06729Peculiar transverse fibre profile
    • H01S3/06733Fibre having more than one clad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和输出光纤,输入光纤束与输出光纤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光纤激光合束器。其中输入光纤束包括中心输入光纤、外围输入光纤以及玻璃套管,输出光纤包括纤芯、第一内包层、第二内包层、第三内包层以及第四内包层;本发明通过光纤束精准拉锥与多包层输出光纤匹配熔接,可以实现高功率激光合束及由中心光束与外围环形光束组成的光束输出,且通过调节输入光纤的激光功率,可实时精确控制中心光束与环形光束的功率占比,实现对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本发明未使用复杂的空间光学整形结构,采用全光纤的结构实现点环形激光的光纤传输,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激光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背景技术
光纤激光器凭借高输出功率、优异的光束质量、热管理简单、易维护、可柔性传输等优异特质,逐步发展为新一代先进激光智能制造用光纤激光器,被广泛应用到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激光3D打印等激光制造领域。受非线性效应、模式不稳定效应、泵浦亮度以及玻璃光纤损伤等效应限制,单纤单模光纤激光器的功率水平目前在10kW-20kW量级。考虑到激光制造应用对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要求不高,因此,人们通过光纤激光合束器对多路单纤单模光纤激光器进行合束,耦合到一根光纤的纤芯里输出,从而可以大幅提升光纤激光器的功率水平,目前美国IPG公司可以提供500kW量级的合束多模光纤激光器。
目前有多个专利介绍了不同的光纤激光合束器的制作方法,这些光纤激光合束器都是将多路单纤单模光纤激光耦合书输出光纤的纤芯中,形成的输出光束都是近高斯分布或者平顶分布的一个光斑,光束形状一般都是圆形的,如果输出光纤的纤芯是方形的,输出光束形状是一个近方形的光斑,但是光束能量分布及形状均不能调节。然而激光切割、激光焊接等激光应用的效果依赖于激光光束的能量分布,针对不同的加工材料,如果针对性的采用具有不同能量分布的激光光束进行加工,可以明显提高加工效率且提升加工效果。比如在激光焊接中,如果使用一种点环形分布的激光光束进行焊接,可以有效抑制焊接中的熔融金属飞溅,全面提升焊接质量。
如公开号为CN206952364U的专利所述:利用聚焦透镜、圆锥透镜等空间光学元件,对激光光束进行整形,可以获得点环形等形状的激光光束,这也是目前常用的技术方案,然而这种方案由于使用了大量的空间光学元件,造成系统集成度较低、可靠性较差,同时在整形过程中会引入较高的激光功率损耗,不适合工业应用。公开号为CN210465873U的专利论述了一种实现点环形光斑分布的全光纤结构,该专利使用一根输入光纤通过拉锥的方式与多包层输出光纤进行匹配,通过拉锥来控制输出光束中点环形光斑的能量分布。但是该方案中输入光源只有一个,输出功率受限,而且中心光斑和环形光斑的能量占比不能实时独立调节,应用范围受限。
因此本领域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全光纤器件或装置,可以实现输出激光光束形状可调,同时输出功率扩展能力强,具备高可靠性工业化应用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输出的激光光束由中心光束和外围环形光束组成,光斑形状为点环形,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的激光功率可以调节,而且通过增加输入光纤的数量及提升输入光纤传输的激光功率,可以大幅提升合束器输出光纤中传输的激光功率,功率扩展能力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和输出光纤,其特征为,输入光纤束与输出光纤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所述输入光纤束包括中心输入光纤、外围输入光纤以及玻璃套管;其中,剥离涂覆层的中心输入光纤和外围输入光纤的包层紧密排列成一预定形状,玻璃套管使用氢氧焰或者其他热源进行拉锥,将排列成预定形状的输入光纤插入玻璃套管内,再次进行拉锥形成输入光纤束;
所述输出光纤包括纤芯20、第一包层21、第二包层22、第三包层23以及第四包层24;其中,所述输出光纤可以拉锥也可以不拉锥以实现与输入光纤束模场匹配,以使中心输入光纤纤芯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纤芯中形成中心光束,外围输入光纤纤芯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的第二内包层中形成外围环形光束,从而光纤激光合束器输出光束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构成,通过调节中心输入光纤及外围输入光纤中的激光功率实现对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优选地,中心输入光纤和外围输入光纤的包层排列成预定形状的外径尺寸标记为R1,拉锥后玻璃套管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分别标记为R2、R3,且R1=R2。
优选地中心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折射率为n110,包层的折射率为n111,中心输入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10,且0.06≤NA110≤0.22,纤芯直径为d110,且14μm≤d110≤100μm,包层外径尺寸为h111,且125μm≤h111≤360μm;
外围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折射率为n120,包层的折射率为n121,外围输入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20,0.06≤NA120≤0.12,纤芯直径为d120,14μm≤d120≤50μm,包层外径尺寸为h121,125μm≤h121≤360μm;
玻璃套管折射率是n13,其中n111>n13,n121>n13。
优选地,输出光纤的多层波导结构采用纯石英和掺氟石英下陷层,所述输出光纤纤芯、第二包层、第四包层是纯石英,第一包层和第三包层是掺氟石英下陷层,输出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20,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数值孔径记为NA22,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数值孔径记为NA24,NA24约为0.46;输出纤芯直径记为d20,且50μm≤d20≤150μm,第一包层外径记为d21,第二包层外径记为d22,且150μm≤d22≤300μm,第四包层外径记为d24,且360μm≤d24≤600μm。
优选地,中心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满足d110×NA110≤d20×NA20;所述的外围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满足
Figure BDA0002752230130000031
其中N为外围输入光纤的数量。
优选地,玻璃套管第二次拉锥时,拉锥后的锥区直径尺寸标记为R4,合束器的拉锥比标记为α=R4/R3,为保证拉锥后合束器的耦合效率,在亮度守恒原则下拉锥比需满足条件:α>2.405×λ/(π×NA110×d110),α>2.405×λ/(π×NA120×d120),其中λ为传输激光的波长。
优选地,中心输入光纤也可以是多根输入光纤组束拉锥后形成的光纤束。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光纤合束器实现了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组成的点环形输出光束,本发明未使用复杂的空间光学整形结构,采用全光纤的结构实现点环形激光的光纤传输,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本发明中心光束与外围环形光束的功率占比可以调节,从而实现对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本发明同时实现了激光功率的全光纤合束,可以大幅提升单纤激光器的功率水平。
本发明可以扩展输入光纤的数量,从而可以用来将更多数量的激光耦合到输出光纤中,功率扩展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束形状可调全光纤合束器的示意图;
其中,1-输入光纤束;11-中心输入光纤;110-中心输入光纤纤芯;111-中心输入光纤包层;12-外围输入光纤;120-外围输入光纤纤芯;121-外围输入光纤包层;13-玻璃套管;
2-输出光纤;20-输出光纤纤芯;21-输出光纤第一包层;22-输出光纤第二包层;23-输出光纤第三包层;24-输出光纤第四包层。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拉锥前输入光纤束的端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拉锥后输入光纤束的端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光纤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是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1和输出光纤2,输入光纤束与输出光纤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光纤激光合束器。
输入光纤束1包括中心输入光纤11、外围输入光纤12、玻璃套管13,将剥离涂覆层的中心输入光纤11和外围输入光纤12的包层紧密排列成一预定形状,排列后的外径尺寸R1;玻璃套管13使用氢氧焰或者其他热源进行拉锥,拉锥后玻璃套管的内径尺寸为R2,且R1=R2,玻璃套管的外径尺寸标记为R3,将排列成预定形状的输入光纤插入玻璃套管内,端面如图2所示;将插入输入光纤后的玻璃套管进行再次拉锥形成输入光纤束1,端面如图3所示;
输出光纤2包括纤芯20、第一包层21、第二包层22、第三包层23、及第四包层24。
具体地,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对输出光纤2可以拉锥也可以不拉锥以实现与输入光纤束模场匹配,以使中心输入光纤纤芯11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纤芯20中形成中心光束,外围输入光纤纤芯12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2的第二内包层22中形成外围环形光束,从而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构成,通过调节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入光纤12中的激光功率实现对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具体地,中心输入光纤11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折射率为n110,包层的折射率为n111,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10,纤芯直径为d110,包层外径尺寸为h111,0.06≤NA110≤0.22,14μm≤d110≤100μm,125μm≤h111≤360μm,所述中心输入光纤11也可以是多根输入光纤组束拉锥后形成的光纤束;所述外围输入光纤12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折射率为n120,包层的折射率为n121,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20,纤芯直径为d120,包层外径尺寸为h121,0.06≤NA120≤0.12,14μm≤d120≤50μm,125μm≤h121≤360μm;所述玻璃套管13折射率是n13,其中n111>n13,n121>n13。
如图4所示,所述输出光纤2包括纤芯20、第一包层21、第二包层22、第三包层23、及第四包层24,其中纤芯20、第二包层22、第四包层24是纯石英,第一包层21和第三包层23是掺氟石英下陷层,纤芯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NA24约为0.46;纤芯直径50μm≤d20≤150μm,第二包层外径150μm≤d22≤300μm,第四包层外径360μm≤d24≤600μm。
具体地,中心输入光纤11与输出光纤2之间满足d110×NA110≤d20×NA20,所述外围输入光纤12与输出光纤2之间满足
Figure BDA0002752230130000041
其中N为外围输入光纤12的数量。
具体地,玻璃套管13第二次拉锥时,拉锥后的锥区直径尺寸标记为R4,合束器的拉锥比标记为α=R4/R3,为保证拉锥后合束器的耦合效率,在亮度守恒原则下拉锥比需满足如下条件α>2.405×λ/(π×NA110×d110),α>2.405×λ/(π×NA120×d120),其中λ为传输激光的波长。
实施例一: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1和输出光纤2,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光纤激光合束器。
输入光纤束1包括中心输入光纤11、外围输入光纤12、玻璃套管13,中心输入光纤11为双包层光纤,中心输入光纤纤芯110数值孔径为0.08,纤芯直径为20μm,包层外径尺寸为130μm;外围输入光纤12为双包层光纤,外围输入光纤纤芯120数值孔径为0.08,纤芯直径为20μm,包层外径尺寸为130μm。
1根中心输入光纤11与6根外围输入光纤12共7根输入光纤包层紧密排列成六边形,该六边形的外切圆直径为390μm。选取一段低折射率玻璃套管13,玻璃套管13折射率小于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出光纤内包层的折射率;玻璃套管13内径600μm,外径800μm。采用加热方式将玻璃套管13内径拉锥至390μm,将紧密排列的7根光纤插入拉锥后的玻璃套管13中,端面如图2所示。通过第二次加热拉锥的方式将玻璃套管13锥区外径控制在200μm,在锥区位置切割,端面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输出光纤包括纤芯20、第一包层21、第二包层22、第三包层23、及第四包层24。输出光纤纤芯20、第二包层22、第四包层24是纯石英,第一包层21和第三包层23是掺氟石英下陷层,纤芯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NA24约为0.46;纤芯直径50μm,第一包层外径70μm,第二包层外径150μm,第三包层外径170μm,第四包层外径360μm。
锥区外径为200μm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进行匹配熔接,在中心输入光纤纤芯11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纤芯20中形成中心光束,外围输入光纤纤芯12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2的第二内包层中形成外围环形光束,从而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构成,通过调节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入光纤12中的激光功率实现对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实施例二: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1和输出光纤2,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光纤激光合束器。
如图1所示,输入光纤束1包括中心输入光纤11、外围输入光纤12、玻璃套管13,中心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数值孔径为0.07,纤芯直径为14μm,包层外径尺寸为250μm;外围输入光纤12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数值孔径为0.07,纤芯直径为14μm,包层外径尺寸为250μm。
1根中心输入光纤11与6根外围输入光纤12共7根输入光纤包层紧密排列成六边形,该六边形的外切圆直径为750μm。选取一段低折射率玻璃套管13,玻璃套管13折射率小于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出光纤内包层的折射率;玻璃套管13内径800μm,外径1100μm。采用加热方式将玻璃套管13内径拉锥至750μm,将紧密排列的7根光纤插入拉锥后的玻璃套管13中。通过第二次加热拉锥的方式将玻璃套管13锥区外径控制在400μm,在锥区位置切割。
输出光纤包括纤芯20、第一包层21、第二包层22、第三包层23、及第四包层24。输出光纤纤芯20、第二包层22、第四包层24是纯石英,第一包层21和第三包层23是掺氟石英下陷层,纤芯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NA24约为0.46;纤芯直径50μm,第一包层外径70μm,第二包层外径200μm,第三包层外径220μm,第四包层外径360μm。
锥区外径为400μm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进行匹配熔接,在中心输入光纤纤芯11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纤芯20中形成中心光束,外围输入光纤纤芯12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2的第二内包层22中形成外围环形光束,从而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构成,通过调节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入光纤12中的激光功率实现对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实施例三: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1和输出光纤2,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光纤激光合束器。
如图1所示,输入光纤束1包括中心输入光纤11、外围输入光纤12、玻璃套管13,中心输入光纤11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数值孔径为0.12,纤芯直径为50μm,包层外径尺寸为130μm;外围输入光纤12为双包层光纤,纤芯数值孔径为0.08,纤芯直径为20μm,包层外径尺寸为130μm。
1根中心输入光纤11与6根外围输入光纤12共7根输入光纤包层紧密排列成六边形,该六边形的外切圆直径为390μm。选取一段低折射率玻璃套管13,玻璃套管13折射率小于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出光纤内包层的折射率;玻璃套管13内径600μm,外径800μm。采用加热方式将玻璃套管13内径拉锥至390μm,将紧密排列的7根光纤插入拉锥后的玻璃套管13中。通过第二次加热拉锥的方式将玻璃套管13锥区外径控制在200μm,在锥区位置切割。
输出光纤包括纤芯20、第一包层21、第二包层22、第三包层23、及第四包层24。输出光纤纤芯20、第二包层22、第四包层24是纯石英,第一包层21和第三包层23是掺氟石英下陷层,纤芯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NA24约为0.46;纤芯直径50μm,第一包层外径70μm,第二包层外径150μm,第三包层外径170μm,第四包层外径360μm。
锥区外径为200μm输入光纤束1与输出光纤2进行匹配熔接,在中心输入光纤纤芯11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纤芯20中形成中心光束,外围输入光纤纤芯120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2的第二内包层中形成外围环形光束,从而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构成,通过调节中心输入光纤11及外围输入光纤12中的激光功率实现对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完整实现过程。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包括输入光纤束和输出光纤,其特征为,输入光纤束与输出光纤通过拉锥匹配设置并熔接从而构成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所述输入光纤束包括中心输入光纤、外围输入光纤以及玻璃套管;其中,剥离涂覆层的中心输入光纤和外围输入光纤的包层紧密排列成一预定形状,玻璃套管使用氢氧焰或者其他热源进行拉锥,将排列成预定形状的输入光纤插入玻璃套管内,再次进行拉锥形成输入光纤束;
所述输出光纤包括纤芯、第一包层、第二包层、第三包层以及第四包层;其中,所述输出光纤与输入光纤束模场匹配,使中心输入光纤纤芯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纤芯中形成中心光束,外围输入光纤纤芯中传输的激光耦合入输出光纤的第二内包层中形成外围环形光束,从而光纤激光合束器输出光束由中心光束及外围环形光束构成,通过调节中心输入光纤及外围输入光纤中的激光功率实现对光纤合束器输出光束形状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输入光纤和外围输入光纤的包层紧密排列成预定形状的外径尺寸标记为R1,拉锥后玻璃套管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分别标记为R2、R3,且R1=R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包层的折射率标记为n111,中心输入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10,且0.06≤NA110≤0.22,纤芯直径标记为d110,且14μm≤d110≤100μm,包层外径尺寸标记为h111,且125μm≤h111≤360μm;
所述的外围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包层的折射率标记为n121,外围输入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20,且0.06≤NA120≤0.12,纤芯直径标记为d120,且14μm≤d120≤50μm,包层外径尺寸标记为h121,且125μm≤h121≤360μm;
所述的玻璃套管折射率标记为n13,其中n111>n13,n121>n1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包层的折射率标记为n111,中心输入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10,且0.06≤NA110≤0.22,纤芯直径标记为d110,且14μm≤d110≤100μm,包层外径尺寸标记为h111,且125μm≤h111≤360μm;
所述的外围输入光纤为双包层光纤,包层的折射率标记为n121,外围输入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120,且0.06≤NA120≤0.12,纤芯直径标记为d120,且14μm≤d120≤50μm,包层外径尺寸标记为h121,且125μm≤h121≤360μm;
所述的玻璃套管折射率标记为n13,其中n111>n13,n121>n1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光纤的多层波导结构采用纯石英和掺氟石英下陷层,所述输出光纤纤芯、第二包层、第四包层是纯石英,第一包层和第三包层是掺氟石英下陷层,输出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20,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数值孔径记为NA22,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数值孔径记为NA24,NA24约为0.46;输出纤芯直径记为d20,且50μm≤d20≤150μm,第一包层外径记为d21,第二包层外径记为d22,且150μm≤d22≤300μm,第四包层外径记为d24,且360μm≤d24≤600μ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光纤的多层波导结构采用纯石英和掺氟石英下陷层,所述输出光纤纤芯、第二包层、第四包层是纯石英,第一包层和第三包层是掺氟石英下陷层,输出光纤纤芯数值孔径标记为NA20,NA20约为0.22,第二包层数值孔径记为NA22,NA22约为0.22,第四包层数值孔径记为NA24,NA24约为0.46;输出纤芯直径记为d20,且50μm≤d20≤150μm,第一包层外径记为d21,第二包层外径记为d22,且150μm≤d22≤300μm,第四包层外径记为d24,且360μm≤d24≤600μ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满足d110×NA110≤d20×NA20;所述的外围输入光纤与输出光纤之间满足
Figure FDA0002752230120000021
其中N为外围输入光纤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玻璃套管第二次拉锥时,拉锥后的锥区直径尺寸标记为R4,合束器的拉锥比标记为α=R4/R3,为保证拉锥后合束器的耦合效率,在亮度守恒原则下拉锥比需满足条件:α>2.405×λ/(π×NA110×d110),α>2.405×λ/(π×NA120×d120),其中λ为传输激光的波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输入光纤也可以是多根输入光纤组束拉锥后形成的光纤束。
CN202011189100.5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Pending CN1123107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100.5A CN112310793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PCT/CN2020/129948 WO2022088307A1 (zh) 2020-10-30 2020-11-19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9100.5A CN112310793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0793A true CN112310793A (zh) 2021-02-02

Family

ID=74332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9100.5A Pending CN112310793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0793A (zh)
WO (1) WO202208830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0525A (zh) * 2021-09-15 2021-12-10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封口焊高速焊接装置及方法
CN113809623A (zh) * 2021-09-15 2021-12-17 山东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脉冲复合模式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器系统
CN113964640A (zh) * 2021-10-19 2022-01-21 上海瑞柯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波激光输出装置和激光治疗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8740B (zh) * 2022-08-30 2022-12-16 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合束器、激光器及信号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CN117192706B (zh) * 2023-10-23 2024-03-1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实现空心光束发射的超连续谱激光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104A (zh) * 2013-01-31 2015-10-07 Spi激光英国有限公司 光纤激光合成器
US20180217409A1 (en) * 2016-09-29 2018-08-02 Nlight, Inc. Fiber-coupled device for varying beam characteristics
CN110488503A (zh) * 2019-09-24 2019-11-22 上海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束能量分布可调的点环形激光输出结构
US20200117016A1 (en) * 2017-10-16 2020-04-1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Laser homogenizing and beam shaping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074A (zh) * 2016-01-22 2017-08-01 深圳朗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的光纤合束器及激光器
CN206952364U (zh) * 2017-07-03 2018-02-02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点环形光斑焊接装置
CN111596404A (zh) * 2020-06-15 2020-08-28 湖南杰瑞天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可传输双光束的光纤及其耦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9104A (zh) * 2013-01-31 2015-10-07 Spi激光英国有限公司 光纤激光合成器
US20180217409A1 (en) * 2016-09-29 2018-08-02 Nlight, Inc. Fiber-coupled device for varying beam characteristics
US20200117016A1 (en) * 2017-10-16 2020-04-16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Laser homogenizing and beam shaping illumin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CN110488503A (zh) * 2019-09-24 2019-11-22 上海飞博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束能量分布可调的点环形激光输出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70525A (zh) * 2021-09-15 2021-12-10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封口焊高速焊接装置及方法
CN113809623A (zh) * 2021-09-15 2021-12-17 山东海富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脉冲复合模式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器系统
CN113770525B (zh) * 2021-09-15 2024-04-05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封口焊高速焊接装置及方法
CN113964640A (zh) * 2021-10-19 2022-01-21 上海瑞柯恩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波激光输出装置和激光治疗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8307A1 (zh)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10793A (zh) 一种输出光束形状可调的高功率全光纤激光合束器
CN110488503B (zh) 一种光束能量分布可调的点环形激光输出结构
US9620925B2 (en) Fiber optical laser combiner
US6963682B2 (en) Beam altering fiber lens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EP2071376A1 (en) Optical fibre combiner with a preform comprising capillary bor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10465873U (zh) 一种光束能量分布可调的点环形激光输出结构
CN109143475B (zh) 一种耦合透镜系统
CN213257671U (zh) 形成点环光斑的光学系统
JP2017532607A (ja) 光学アセンブリ及び光学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CN110640308A (zh) 光纤复合光斑激光合束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96404A (zh) 一种可传输双光束的光纤及其耦合方法
CN111352249B (zh) 实现平顶光束的侧泵信号合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30848A (zh) 一种高模场占空比光纤功率合束器
WO2003076992A1 (en) Optical fiber biconic len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04790068U (zh) 一种大功率光纤准直器
CN114280803B (zh) 一种光纤激光合束器的制作方法
CN114167549A (zh) 光纤激光合束装置
CN203025420U (zh) 光纤合束器
CN211028545U (zh) 光纤复合光斑激光合束器
CN111323924A (zh) 一种多锥非对称光束整形器件
CN217142716U (zh) 一种基于环形光斑的激光焊机装置
CN219498473U (zh) 一种用于高功率高亮度光纤激光器的超长能量传输光纤、铠缆及其激光器
CN115236864B (zh) 一种高光束质量光纤激光合束器
CN109521572B (zh) 激光输出装置、激光器系统及光斑能量的调节方法
CN102798931A (zh) 光纤束制作方法、光纤束和光纤束靶耦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