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6458B -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06458B
CN112306458B CN202011270433.0A CN202011270433A CN112306458B CN 112306458 B CN112306458 B CN 112306458B CN 202011270433 A CN202011270433 A CN 202011270433A CN 112306458 B CN112306458 B CN 1123064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target
sequence
state
phase 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04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06458A (zh
Inventor
刘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04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064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064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4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064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064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 G06F7/58Random or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G06F7/582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 G06F7/584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s using finite field arithmetic, e.g. using a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其中,所述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上述方法能够根据配置的伪随机序列的任意相移,生成对应的目标伪随机序列,同时,提高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周期最长的序列。m序列是一种典型的伪随机序列。在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扩频通信、卫星通信的码分多址(CDMA),数字数据中的加密、加扰、同步、误码率测量等领域。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m序列生成Gold序列,但在生成Gold时,只能针对某一固定相移的Gold序列预先计算对应的m序列的掩码,无法支持Gold序列的相移的动态配置;而如果对每一种可能的Gold序列的相移对应的m序列的掩码都预先计算和存储,由于相移范围值非常大,将会消耗巨大的存储器资源;并且,相关技术中生成m序列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能够根据配置的伪随机序列的任意相移,生成对应的目标伪随机序列,同时,提高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包括: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其中,所述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装置,包括:加法器,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门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序列生成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其中,所述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射设备,包括:加法器,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门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序列生成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根据所述目标m序列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发射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向外发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包括:接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通信信号;加法器,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门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序列生成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根据所述目标m序列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信道估计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和所述通信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所述的序列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序列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是根据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确定出了对应的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根据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确定出了初始状态值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的状态系数,并根据由第二相移值确定出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的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对预设的初始状态值进行迭代计算。因此,序列生成装置可以直接从对应的第二相移值之后的比特位开始计算m序列,从而在根据生成的m序列生成目标伪随机序列时,可以直接计算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之后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有效比特值,而无需产生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之前的无效个比特值,从而提高了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而且,序列生成装置能够根据配置的伪随机序列的任意相移,生成相应的m序列,进而根据生成的m序列生成对应的目标伪随机序列,从而实现了支持伪随机序列的相移的动态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示例性的Gold序列的生成逻辑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之前,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和术语适用于如下的解释:
1)m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是一种伪随机序列、伪噪声(PN)码或伪随机码,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周期最长的序列。
2)Gold序列:Gold序列是1967年R.Gold在m序列基础上提出并分析的一种特性较好的伪随机序列,具有较优良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新空口(5th Generation New Radio,5GNR)系统中,Gold序列被用于产生扰码和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等各种参考信号。一个长度为M的Gold序列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生成:
c(n)=(x1(n+Nc)+x2(n+Nc))mod 2 (1)
x1(n+31)=(x1(n+3)+x1(n))mod 2 (2)
x2(n+31)=(x2(n+3)+x2(n+2)+x2(n+1)+x2(n))mod 2 (3)
其中c(n)表示Gold序列,x1(n)和x2(n)表示两个m序列;NC=1600,mod 2表示模2运算。第一个m序列x1(n)的初始状态为x1(0)=1,x1(n)=0,n=1,2,…,30,表示第一个m序列x1(n)的前31个值。第二个m序列x2(n)的初始状态可以根据公式(4)生成,其中,cinit可以通过参数配置不同的值:
根据上述计算式,Gold序列的生成逻辑可以表示成图1的形式。图1中第一个m序列x1(n)的乘法系数f可以表示为公式(5):
f=[f0,f1,…,f30]=[1,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5)
第二个m序列x2(n)的乘法系数g可以表示为公式(6):
g=[g0,g1,…,g30]=[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6)
以上可以看出,Gold序列是相对于初始状态相移了Nc的两个m序列的模2和,为了计算Gold序列的第1个比特值,需要将两个m序列从初始状态开始移位计算Nc次。
以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为例,产生的伪随机序列经过调制成为DMRS符号后映射到时频资源。其中频域资源序号u的参考点可能是公共资源块(Common Resource Block,CRB)中的第一个公共资源块CRB0。而根据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的位置和PUSCH的资源分配,DMRS不一定位于从CRB0开始的频域资源上,所以对应的序列并不一定是从伪随机序列第一个值c(0)开始,而可能存在不同的相移。PUSCH及其DMRS符号可能位于起始位置为长度为/>的频域资源的任意位置。/>的值由高层参数offsetToCarrier(频域资源起始位置相对于参考点PointA的偏移)提供,取值范围是0~2199,则PUSCH及其DMRS的起始资源(ResourceBlock,RB)范围是CRB0~2199;其中,每个RB对应的DMRS符号数为U,对应的伪随机序列长度为2U。在DMRS配置类型1和类型2中,U的取值分别是6和4。则产生DMRS符号所需要的有用伪随机序列的可能相移的最大范围为0~26399,可以由公式(7)表示:
由于,计算伪随机序列时,m序列本身还需要相移1600,所以对应m序列的相移范围为1600~27999。
在传统的Gold序列的生成方式中,通过移位寄存器的方式,从初始状态开始,每个时钟周期计算一个新的比特。当相移N很大时,得到序列第一个有效比特需要N个时钟周期,造成巨大的延时,无法满足处理时间的要求。针对此情况,提出了基于掩码的计算方法。
根据Gold序列的生成式,将两个m序列x1(n)和x2(n)的相移关系表示成伽罗华域GF(2)下的矩阵乘法形式为,具体如公式(8)~(11):
X1(n)=[x1(n),x1(n+1),…,x1(n+30)]T (8)
X2(n)=[x2(n),x2(n+1),…,x2(n+30)]T (9)
其中,F和G为矩阵,具体采用公式(12)和(13)表示:
表示矩阵F的Nc次方,/>表示矩阵G的Nc次方。/>的第一行/>为第一个m序列相移Nc时的掩码,通过初始状态和该掩码可以直接计算第一个m序列相移Nc后的比特值,所以,第一个m序列相移Nc后的比特值可以采用公式(14)表示:
同理,的第一行/>为第一个m序列相移Nc时的掩码,通过初始状态和该掩码可以直接计算第二个m序列相移Nc后的比特值,所以,第二个m序列相移Nc后的比特值可以采用公式(15)表示:
通过上述公式(14)和(15)计算出两个m序列后,采用上述公式(1)可直接算计出Gold序列。
以上可见,需要的Gold序列的相移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固定,可能由于高层参数的不同而进行动态配置;而且不同的相移对应了不同的掩码,相关技术只能针对某一固定相移预先计算对应的掩码,无法支持相移的动态配置;而如果对每一种可能的相移对应的掩码都预先计算和存储,由于相移范围值非常大,将会消耗巨大的存储器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方法,能够根据配置的伪随机序列的任意相移,生成对应的目标伪随机序列,同时,提高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
下面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装置的示例性应用。
以下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装置(以下称为“装置”)的示例性应用和实施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2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101、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根据目标伪随机序列对应的预设相移范围确定用于生成该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目标m序列对应的相移范围,从而可以根据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一个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一个对应的第二相移值。示例性的,当目标伪随机序列对应的预设相移范围为0~Nmax时,可以根据Nc,确定目标m序列的对应的相移范围为Nc~Nc+Nmax,从而,根据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N,可以对应确定目标m序列的一个第二相移值Nt,其中,Nc的取值为160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伪随机序列对应的预设相移范围可以是预先设置的;目标伪随机序列可以是目标Gold序列。
S102、基于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在确定出第二相移值之后,可以根据第二相移值确定出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的上限值;第二相移值为根据上限值确定。示例性的,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2中的S102可以通过S1021-S1022实现:
S1021、采用第一求和模型,将第二相移值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其中,第一求和模型为:Nt表示第二相移值,i表示二进制形式的第二相移值的每个比特位,ni表示每个比特位的值;ni等于0或1,k为大于0的整数,i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k-1。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在确定出第二相移值之后,可以将第二相移值从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的形式。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二相移值Nt转化为采用公式(16)表示的形式:
例如,当Nt为9时,对应的二进制数为1001,则Nt转化为采用公式(16)表示的形式时具体如公式(17):
9=1·20+0·21+0·22+1·23 (17)
S1022、将k确定为第一迭代次数,将k个单项式确定为状态系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在将第二相移值从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的形式后,可以将第二相移值的二进制的比特位数确定为第一迭代次数,将k个单项式确定为k个状态系数。
示例性的,装置可以将上述公式(16)中的ni·2i(其中,i为0~k-1中的所有整数)确定为k个状态系数,可以将由ni的个数所确定的第二相移值的二进制的比特位数,作为第一迭代次数;并且,第1个状态系数为n0·20,第2个状态系数为n1·21,…,第k个状态系数为nk-1·2k-1。例如,上述公式(17)中的1·20、0·21、0·22和1·23为4个状态系数,1001的位数4为第一迭代次数。
S103、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在确定出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后,可以基于预设的目标m序列的初始状态值和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对目标m序列的初始状态值进行迭代计算,从而确定出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S104、基于目标状态值,生成目标m序列,其中,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目标伪随机序列;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可以采用串行的方式根据确定出的目标状态值,生成目标m序列,也可以采用并行的方式基于目标状态值,生成目标m序列。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目标伪随机序列,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例如,DMRS和PTRS等参考信号。
示例性的,目标伪随机序列可以应用在加扰、解扰,以及调制解调的过程中,以生成参考信号。例如,在解扰过程中,装置可以利用参考信号将加扰的数字信号恢复为原有数字信号;在加扰过程中,可以利用参考信号将原有数字信号进行加密,生成新的数字信号。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可以利用参考信号与接收到的通信信号(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装置采用并行方式生成目标m序列,且并行方式对应的并行度为预设值时,如图3所示,图2中的S101可以通过S1011-S1012实现:
S1011、确定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的相移和。
S1012、将相移和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先根据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计算出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和,再计算出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和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并将获得的差值,确定为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
示例性的,当预设值为P时,确定出的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则可以采用公式(18)表示:
Nt=N+Nc-P (18)
其中,N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第一相移值),Nc为预设相移值,且取值为16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是根据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确定出了对应的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根据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确定出了初始状态值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的状态系数,并根据由第二相移值确定出的迭代次数和迭代时的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对预设的初始状态值进行迭代计算,因此,可以直接从对应的第二相移值之后的比特位开始计算m序列,从而在根据生成的m序列生成目标伪随机序列时,可以直接计算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之后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有效比特值,而无需产生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之前的无效个比特值,从而提高了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而且,能够根据配置的伪随机序列的任意相移,生成相应的m序列,进而根据生成的m序列生成对应的目标伪随机序列,从而实现了支持伪随机序列的相移的动态配置。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4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迭代次数为k,状态系数包括k个状态系数,其中,k为大于0的整数;上述S103可以通过S1031和S1034实现,示例性的,图4示出了图3中的S103可以通过S1031和S1034实现:
S1031、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在每次迭代计算时,确定出对应的状态系数,根据确定出的状态系数和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计算出与每次迭代对应的状态转移矩阵。
示例性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可以采用M表示,则根据上述举例可知,k个状态系数可以表示为ni·2i,i=0,1,…,k-1;从而可以确定第1次迭代时,对应的第1个状态系数为n0·20,且对应的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为第x次迭代时,对应的第x个状态系数为ni·2i,也可以表示为nx-1·2x-1,其中,i=x-1,则对应的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为/>也可以表示为/>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k个状态系数预先计算并存储所有可能用到的状态转移矩阵在每次的迭代中直接读取所需的状态转移矩阵即可。示例性的,可能用到的状态转移矩阵可以采用公式(19)表示:
其中,表示可用到的状态转移矩阵的集合,其中,状态转移矩阵/>的第a行对应了相移2i+a的掩码/>a的取值为0~30。
S1032、当x=1时,采用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迭代状态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在进行第1次迭代,且获得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后,可以采用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迭代状态值。
S1033、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和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x大于1时,装置在获得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后,可以根据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和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当初始状态值表示为X(0)时,第x次(包括x=1的情况)的迭代状态值可以采用公式(20)表示:
S1034、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次迭代完成之后,装置会将x的值加1,继续进行第x+1次的迭代,从而根据第x次生成的迭代状态值和与第x+1次迭代对应的第x+1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以此方式持续迭代,直到x+1的值等于k时,停止迭代,并将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目标状态值。
示例性的,当x的取值依次从1一直取到k时,第k次迭代计算获得的迭代状态值则为经过k次迭代计算而获得的目标状态值,从而可获得相移Nt后的目标m序列的状态值X(Nt)。获得的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X(Nt)可采用公式(21)表示:
根据公式(21)可知,X(Nt)可以通过迭代方式计算,初始状态为X(0),每次迭代在前一次状态的基础上相移ni·2i,即乘以经过最多k次迭代后即可得到X(Nt)。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状态系数包括k个位值系数,其中,k个状态系数中的每个状态系数包括1个位值系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值系数的取值包括第一预设值和第二预设值。
示例性的,第x个状态系数ni·2i的位值系数为ni,第一预设值可以为1,第二预设值可以为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x个状态系数ni·2i中的位值系数为ni,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设置相移寄存器初始值为Nt,在第x次迭代时,直接取出/>最低位即可得ni,当计算第x+1个状态系数ni+1时,继续将/>右移一位得到新的寄存器值/>取/>最低位即可得ni+1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将结合图5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上述S103还可以通过S1035-S1037实现,示例性的,图5示出了图3中的S103可以通过S1035-S1037实现:
S1035、在第x次迭代中,当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一预设值时,采用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第x次迭代中,当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一预设值时,装置可以将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生成的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当第x个状态系数ni·2i的位值系数ni为1时,与/>的值相等,所以,可推导得到公式(22):
其中,表示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根据公式(22)可知,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需要计算得到,且为/>
S1036、当x大于1、且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二预设值时,将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当第x个状态系数ni·2i的位值系数ni为0时,为单位矩阵M0,所以,可推导得到公式(23):
根据公式(23)可知,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与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相等,可以将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因而,可以将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所以,示例性的,上述S1035和S1036可以实施为:
当ni=1时,存在上述公式(22),此时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需要计算更新;
当ni=0时,存在上述公式(23),此时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无需计算更新,其中,I表示单位矩阵。
S1037、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一次迭代完成之后,装置会将x的值加1,继续进行第x+1次的迭代,根据第x+1个状态系数的位值系数,继续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的计算,以此方式持续迭代k次,直到x+1的值等于k时,停止迭代,并将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公式(23)可知,由于ni为0时,m序列状态无需更新。
这里,设置相移寄存器的初始值为Nt,第x次迭代时对应地相移寄存器的值的最低位为ni,若第x次迭代时相移寄存器的值/>为0,则对应地ni+1、ni+2,…,nk-1均为0,所以若第x次迭代时的状态系数为0,则m序列的状态值不再更新,此时可以提前停止迭代计算,直接得到/> 为最终结果,即/>则为相移第二相移值Nt时的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X(Nt),/>如此可以快速获得目标m序列,提高目标m序列的生成效率,同时,节省装置的计算资源,节省功耗。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述公式(22)持续计算每次迭代时的迭代状态值,以保证固定的输出延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二初始状态值;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迭代状态值包括:第一迭代状态值和第二迭代状态值;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状态转移矩阵。
示例性的,第一初始状态值可以为X1(0),第一初始状态值可以为X2(0);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可以为F,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可以为G。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1可以通过S1-S2实现:
S1、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将第x个状态系数作为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的幂值,以计算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
示例性的,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可以采用公式(24)表示:
S2、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装置同样可以将第x个状态系数作为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的幂值,以计算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
示例性的,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可以采用公式(25)表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2可以通过S3-S4实现:
S3、当x=1时,采用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x=1时,装置可以将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
S4、当x=1时,采用第二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x=1时,装置可以将第二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3可以通过S5-S6实现:
S5、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和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x大于1时,装置可以将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和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生成的第x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第x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可以采用公式(26)表示:
S6、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和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x大于1时,装置可以将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和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生成的第x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第x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可以采用公式(27)表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34可以通过S7-S8实现:
S7、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一目标状态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次迭代完成之后,装置会将x的值加1,继续进行第x+1次的迭代,从而根据第x次生成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和与第x+1次迭代对应的第x+1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以此方式持续迭代,直到x+1的值等于k时,停止迭代,并将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一目标状态值。
S8、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二目标状态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次迭代完成之后,装置会将x的值加1,继续进行第x+1次的迭代,从而根据第x次生成的第二迭代状态值和与第x+1次迭代对应的第x+1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以此方式持续迭代,直到x+1的值等于k时,停止迭代,并将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确定为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二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二初始状态值;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目标状态值包括: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二目标状态值;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为预设长度;图3中的S104可以通过S1041-S1045实现:
S1041、根据预设值和预设长度,确定第二迭代次数s,其中,s为大于0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根据预设值和所需生成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长度,计算出第二迭代次数s。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可以将所需生成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长度(预设长度)与预设值之间的比值,确定为第二迭代次数s。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需生成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为L时,则需要生成的目标m序列的比特范围是xm(Nt)~xm(Nt+L-1),表示目标m序列中的x1(Nt),x1(Nt+1),…,x1(Nt+L-1)这些序列值。例如,当目标伪随机序列为Gold序列时,需要生成的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此时,第一目标m序列对应的比特范围是x1(Nt)~x1(Nt+L-1),第一目标m序列对应的比特范围是x2(Nt)~x2(Nt+L-1)。
S1042、根据预设值、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根据预设值和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根据预设值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042可以通过S11-S14实现:
S11、根据状态系数和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获得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
S12、将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为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将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预设数值行,确定为第四状态转移矩阵。
S13、根据状态系数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获得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
S14、将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为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将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预设数值行,确定为第六状态转移矩阵。
示例性的,根据k个状态系数ni·2i,i=0,…,k-1,中的2i,以及,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F,可以获得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具体如公式(28):
其中,有31行,/>表示/>的第一行的值。
在P=2i时,在获得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后,可以将获得的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作为第三状态转移矩阵FS,将获得的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P行作为第四状态转移矩阵FP,其中,FS和FP可以采用公式(29)和(30)表示:
S1043、基于第一目标状态值、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第一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43可以通过S21-S25实现:
S21、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进行第1次迭代时,装置可以将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三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S22、采用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一m序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获得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后,装置可以将获得的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第1次获得的第一m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次迭代生成的第一m序列可以是向量形式。
S23、当y大于1时,根据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进行第2次至第y次的迭代时,装置可以将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三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第一目标m序列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可以采用公式(31)表示:
其中,表示第一目标m序列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表示第一目标m序列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例如,在进行第3次迭代时,可以将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2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三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第3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S24、根据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一m序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当进行第2至y次迭代时,当获得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后,装置可以将获得的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之间的乘积,作为第y次获得的第一m序列。
示例性的,第一目标m序列第y次的第一m序列,可以采用公式(32)表示:
其中,表示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m序列。
S25、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生成第y+1次的第一m序列,进而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进行一次迭代之后,装置可以将y的取值加1,采用同样的方法再次进行迭代,生成相应的第一m序列,直至迭代s次之后,将s次迭代获得的s个第一m序列作为生成的第一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可以按照每个第一m序列的生成顺序,进行依次排序,从而获得第一目标m序列。
S1044、基于第二目标状态值、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第二目标m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置在确定出第二迭代次数s,且获得第二目标状态值、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后,可以经过s次迭代,生成第二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1044可以通过S31-S35实现:
S31、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第二目标状态值和第五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32、采用第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二m序列。
S33、当y大于1时,根据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五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
示例性的,第二目标m序列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可以采用公式(33)表示:
其中,表示第二目标m序列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表示第二目标m序列第y-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
S34、根据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二m序列。
示例性的,第二目标m序列第y次的第二m序列,可以采用公式(34)表示:
其中,表示生成的第y次的第二m序列。
S35、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生成第y+1次的第二m序列,进而确定出第二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是同步生成,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的生成方法相同。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在进行一次迭代之后,装置可以将y的取值加1,采用同样的方法再次进行迭代,生成相应的第二m序列,直至迭代s次之后,将s次迭代获得的s个第二m序列作为生成的第二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样地,装置可以按照每个第二m序列的生成顺序,进行依次排序,从而获得第二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可以预先计算并存储;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可以预先计算并存储。在存储时,由于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存在相同的行,所以,可以将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四状态转移矩阵合并为第一状态转移矩阵集合;由于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存在相同的行,所以,可以将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合并为第二状态转移矩阵集合。
示例性的,第一状态转移矩阵集合和第二状态转移矩阵集合,可以分别采用公式(35)和(36)表示:
当采用第一状态转移矩阵集合计算第一目标m序列时,上述S104可以通过S41-S47实现:
S41、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一状态转移矩阵集合,生成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一中间变量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S42、将生成的第1次的中间变量值中的第三预设数量的值,确定为第1次的第一m序列;
S43、根据生成的第1次的中间变量值中的第四预设数量的值,确定第2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S44、当第y大于1时,根据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第1次迭代生成的第2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第一状态转移矩阵集合,生成第y次的第一中间变量值;
S45、将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中间变量值中的第三预设数量的值,确定为第y次的第一m序列;
S46、根据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中间变量值中的第四预设数量的值,确定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S47、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y+1次的第一中间变量值中的第三预设数量的值,确定为第y+1次的第一m序列,进而确定出第一目标m序列。
示例性的,进行第y次迭代时,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中间变量值可以采用公式(37)表示:
第三预设数量可以为并行度P,第四预设数量可以为31,从而,根据公式(37)可知,第y次的第一m序列为的前P个值,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为根据/>的前31个值更新得到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第二目标m序列的生成方式与第一目标m序列的生成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方式可以简化计算过程,从而节省装置的计算资源,并提高目标m序列的生成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装置采用并行方式,基于目标状态值,生成目标m序列之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S51、在第y次迭代时,根据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m序列和第y次的第二m序列,生成第y次的伪随机序列。
S52、继续进行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根据生成的第y+1次的第一m序列和第y+1次的第二m序列,生成第y+1次的伪随机序列,从而得到s个伪随机序列。
S53、采用s个伪随机序列,构成目标伪随机序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同步生成,所以,在第y次迭代时,可以根据第y次生成的第一m序列和第y次生成的第二m序列,直接得到第y次的伪随机序列,在第y+1次迭代时,可以根据第y+1次生成的第一m序列和第y+1次生成的第二m序列,直接得到第y+1次的伪随机序列,经过s次迭代,即可获得所有的伪随机序列,获得的所有的伪随机序列便可构成目标伪随机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y次生成的第一m序列和第y次生成的第二m序列直接得到第y次的伪随机序列,而且第一m序列和第二m序列是通过并行方式生成,所以,目标伪随机序列也是通过并行方式生成,从而可以提高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以及,可以匹配后续模块的并行处理需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目标伪随机序列是目标Gold序列时,可以将第y次生成的第一m序列和第y次生成的第二m序列进行模2相加运算,即可获得第y次的Gold序列;示例性的,第y次的Gold序列是按照向量形式输出。
示例性的,经过s次迭代获得的目标Gold序列可以采用公式(38)表示:
[c(N+jP),c(N+jP+1),…,c(N+(j+1)P-1)]T (38)
其中,j=y-1,c(y)表示目标Gold序列,jp表示目标Gold序列每个比特值的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N对应的方式相同,所以,对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N可以通过参数在线配置,而无需改变目标伪随机序列生成时的逻辑电路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序列生成装置,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序列生成装置1包括:加法器11,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门逻辑电路1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其中,所述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还被配置为采用并行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并行方式的并行度为预设值,所述加法器11,还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的相移和;将所述相移和与所述预设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移值为所述预设相移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二相移值为根据所述上限值确定;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采用第一求和模型,将所述第二相移值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k为大于0的整数;将k确定为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将所述k个单项式确定为所述状态系数;其中,所述第一求和模型为:Nt表示第二相移值,i表示二进制形式的第二相移值的每个比特位,ni表示每个比特位的值;ni等于0或1,i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k-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迭代次数为k;所述状态系数包括k个状态系数,其中,k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当x=1时,采用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迭代状态值;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状态系数包括:k个位值系数;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在第x次迭代中,当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一预设值时,采用预设初始状态值和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当x大于1、且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二预设值时,将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所述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状态转移矩阵;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初始状态值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二初始状态值;所述迭代状态值包括:第一迭代状态值和第二迭代状态值;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当x=1时,采用所述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当x=1时,采用所述第二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状态值包括: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一目标状态值;将生成的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二目标状态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所述初始状态值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二初始状态值;所述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所述目标状态值包括: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为预设长度;所述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预设值和所述预设长度,确定第二迭代次数s,其中,s为大于0的整数;根据所述预设值、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状态值、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获得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将所述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将所述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所述预设数值行,确定为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根据所述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获得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将所述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将所述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所述预设数值行,确定为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还被配置为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所述第一目标状态值和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采用所述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一m序列;当第y大于1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所述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一m序列;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生成第y+1次的第一m序列,进而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还被配置为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所述第二目标状态值和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采用所述第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二m序列;当y大于1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所述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二m序列;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生成第y+1次的第二m序列,进而确定出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逻辑电路12,还被配置为将所述预设长度与所述预设值之间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二迭代次数s。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序列生成逻辑电路13,还被配置为在第y次迭代时,根据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m序列和第y次的第二m序列,生成第y次的伪随机序列;继续进行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根据生成的第y+1次的第一m序列和第y+1次的第二m序列,生成第y+1次的伪随机序列,从而得到s个伪随机序列;采用所述s个伪随机序列,构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解调参考信号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射设备,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信号发射设备2包括:加法器31,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门逻辑电路3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序列生成逻辑电路33,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根据所述目标m序列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生成参考信号;发射电路34,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向外发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接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信号接收设备3包括:接收电路41,被配置为接收通信信号;加法器42,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门逻辑电路43,被配置为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序列生成逻辑电路44,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根据所述目标m序列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信道估计电路45,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和所述通信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序列生成装置,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序列生成装置包括:存储器51和处理器52;存储器51和处理器52通过通信总线53连接;存储器51,用于存储可执行计算机程序;处理器52,用于在执行存储器51中存储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引起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序列生成方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指令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可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实现方案,可以直接计算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之后的目标伪随机序列的有效比特值,而无需产生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意第一相移值之前的无效个比特值,从而提高了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效率,而且,能够根据配置的伪随机序列的任意相移,生成相应的m序列,进而根据生成的m序列生成对应的目标伪随机序列,从而实现了支持伪随机序列的相移的动态配置;还可以简化m序列的生成过程,从而可以节省设备的计算资源,并且,进一步提高m序列的生成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
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
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其中,所述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其中,所述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的相移和;
将所述相移和与预设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预设值为并行方式的并行度;
其中,所述第一相移值为所述预设相移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二相移值为根据所述上限值确定;所述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包括:
采用第一求和模型,将所述第二相移值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k为大于0的整数;
将k确定为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将所述k个单项式确定为所述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求和模型为:
Nt表示所述第二相移值,i表示二进制形式的所述第二相移值的每个比特位,ni表示所述每个比特位的值;ni等于0或1,i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k-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包括:
采用所述并行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迭代次数为k;所述状态系数包括k个状态系数,其中,k为大于0的整数;所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和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包括:
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其中,x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当x=1时,采用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迭代状态值;
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系数包括:k个位值系数;所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和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包括:
在第x次迭代中,当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一预设值时,采用预设初始状态值和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当x大于1、且第x个位值系数为第二预设值时,将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
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所述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状态转移矩阵;所述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包括:
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
在第x次迭代中,根据第x个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状态值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二初始状态值;所述迭代状态值包括:第一迭代状态值和第二迭代状态值;所述当x=1时,采用所述预设的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迭代状态值,包括:
当x=1时,采用所述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
当x=1时,采用所述第二初始状态值和第1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迭代状态值,包括:
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第一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
当x大于1时,根据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x个第二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x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状态值包括: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将生成的第x+1次的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包括:
将x的取值更新为x+1,继续进行第x+1次迭代,直至在x+1等于k的情况下:
将生成的第x+1次的第一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一目标状态值;
将生成的第x+1次的第二迭代状态值,确定为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二目标状态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m序列包括:第一目标m序列和第二目标m序列;所述初始状态值包括:第一初始状态值和第二初始状态值;所述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包括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所述目标状态值包括:第一目标状态值和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为预设长度;所述采用所述并行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值和所述预设长度,确定第二迭代次数s,其中,s为大于0的整数;
根据所述预设值、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状态值、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
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值、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第六状态转移矩阵,包括:
根据所述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一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获得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
将所述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将所述第一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所述预设数值行,确定为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
根据所述状态系数和所述第二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获得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
将所述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为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将所述第二中间状态转移矩阵的前所述预设数值行,确定为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状态值、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包括:
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所述第一目标状态值和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
采用所述第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一m序列;
当y大于1时,根据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三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的所述第y次的第一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四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一m序列;
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生成第y+1次的第一m序列,进而确定出所述第一目标m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目标状态值、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经过s次迭代,生成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包括:
在第y次迭代中,当y=1时,采用所述第二目标状态值和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
采用所述第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1次的第二m序列;
当第y大于1时,根据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第y-1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五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其中,y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的所述第y次的第二中间迭代状态值和所述第六状态转移矩阵,生成第y次的第二m序列;
将y的取值更新为y+1,继续进行第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生成第y+1次的第二m序列,进而确定出所述第二目标m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值和所述预设长度,确定第二迭代次数s,包括:
将所述预设长度与所述预设值之间的比值,确定为所述第二迭代次数s。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并行方式,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y次迭代时,根据生成的第y次的第一m序列和第y次的第二m序列,生成第y次的伪随机序列;
继续进行y+1次迭代,直至在y+1等于s的情况下,根据生成的第y+1次的第一m序列和第y+1次的第二m序列,生成第y+1次的伪随机序列,从而得到s个伪随机序列;
采用所述s个伪随机序列,构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信号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解调参考信号和相位跟踪参考信号。
16.一种序列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法器,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所述预设相移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二相移值为根据所述上限值确定;
门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序列生成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其中,所述目标m序列用于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用于生成参考信号;
所述加法器,具体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的相移和;将所述相移和与所述预设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预设值为并行方式的并行度;
所述门逻辑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采用第一求和模型,将所述第二相移值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k为大于0的整数;
将k确定为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将所述k个单项式确定为所述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求和模型为:
Nt表示所述第二相移值,i表示二进制形式的所述第二相移值的每个比特位,ni表示所述每个比特位的值;ni等于0或1,i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k-1。
17.一种信号发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法器,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所述预设相移范围的上限值;所述第二相移值为根据所述上限值确定;
门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序列生成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根据所述目标m序列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生成参考信号;
发射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参考信号向外发射信号;
所述加法器,具体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的相移和;将所述相移和与所述预设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预设值为并行方式的并行度;
所述门逻辑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采用第一求和模型,将所述第二相移值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k为大于0的整数;
将k确定为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将所述k个单项式确定为所述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求和模型为:
Nt表示所述第二相移值,i表示二进制形式的所述第二相移值的每个比特位,ni表示所述每个比特位的值;ni等于0或1,i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k-1。
18.一种信号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电路,被配置为接收通信信号;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的上限值;第二相移值为根据所述上限值确定;
加法器,被配置为基于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确定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第一相移值为预设相移范围内的任一相移值;
门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相移值,确定第一迭代次数和状态系数;基于预设的初始状态值、所述第一迭代次数、所述状态系数,以及预设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确定所述目标m序列的目标状态值;
序列生成逻辑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目标状态值,生成所述目标m序列;根据所述目标m序列生成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
信道估计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和所述通信信号,进行信道估计;
所述加法器,具体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目标伪随机序列的第一相移值和预设相移值之间的相移和;将所述相移和与所述预设值之间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目标m序列的第二相移值;所述预设值为并行方式的并行度;
所述门逻辑电路,具体被配置为采用第一求和模型,将所述第二相移值转化为二进制形式的k个单项式之和;k为大于0的整数;
将k确定为所述第一迭代次数,将所述k个单项式确定为所述状态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求和模型为:
Nt表示所述第二相移值,i表示二进制形式的所述第二相移值的每个比特位,ni表示所述每个比特位的值;ni等于0或1,i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k-1。
19.一种序列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70433.0A 2020-11-13 2020-11-13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064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0433.0A CN112306458B (zh) 2020-11-13 2020-11-13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0433.0A CN112306458B (zh) 2020-11-13 2020-11-13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458A CN112306458A (zh) 2021-02-02
CN112306458B true CN112306458B (zh) 2024-03-19

Family

ID=7433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0433.0A Active CN112306458B (zh) 2020-11-13 2020-11-13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064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67183B (zh) * 2022-09-29 2023-07-28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m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4646A (zh) * 2010-01-17 2012-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391545A (zh) * 2015-11-27 2016-03-09 东南大学 一种lte系统中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
CN106209302A (zh) * 2015-05-04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34326A1 (en) * 2008-09-24 2010-04-01 Verigy (Singapore) Pte. Ltd. State machine and generator for generating a description of a state machine feedback func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4646A (zh) * 2010-01-17 2012-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6209302A (zh) * 2015-05-04 2016-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391545A (zh) * 2015-11-27 2016-03-09 东南大学 一种lte系统中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一种3GPP LTE伪随机序列生成优化算法;周孝忠;闵子建;袁慧梅;;电讯技术(第09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06458A (zh) 2021-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s et al. A multiplier-free generator for polyphase complete complementary codes
JP6239036B2 (ja) 全二重無線通信におけるエネルギー効率のよい多項式カーネルの生成
US8588412B2 (en)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pseudorandom number sequences
US7974413B2 (e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chaotic sequence
KR102445821B1 (ko) 무선 통신들에서의 신뢰성 있는 직교 확산 코드들
US7921145B2 (en) Extending a repetition period of a random sequence
CA2270827C (en) 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 block shifter
US7398287B2 (en) Fast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engine
JP2004511046A (ja) 線形変換を効率的に実行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US8848909B2 (en) Permission-based TDMA chao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2306458B (zh) 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信号接收/发射设备、存储介质
JP3556461B2 (ja) M系列の位相シフト係数算出方式
US20100166041A1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employing orthogonal chaotic spreading codes
RU2577588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кода скремблирования
CN112579045A (zh) 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2147483A (ja) 変調器、フィルタ、フィルタのゲイン制御方法、および符号変調方法
JP3990093B2 (ja) 情報送信方法
CN114553386B (zh) 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as et al. A novel multiplier-free generator for complete complementary codes
CN110457008B (zh) m序列生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2011015159A (ja) 相関演算装置
CN111082889A (zh) 一种Gold序列生成方法及系统
Seo et al. Portable and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CRYSTALS-Kyber Based on WebAssembly.
US11374553B2 (en) Signal processing device a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RU2726266C1 (ru)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регистра сдвига с линейной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ь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