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3954B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03954B CN112303954B CN202011294364.7A CN202011294364A CN112303954B CN 112303954 B CN112303954 B CN 112303954B CN 202011294364 A CN202011294364 A CN 202011294364A CN 112303954 B CN112303954 B CN 1123039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ndoor
- outdoor heat
- compressor
- out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76 industri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2—Heat pumps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其中,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以及阀门组件。阀门组件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本公开的系统、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实现了室内温度和室内湿度的独立可调,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室内出风温度可调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室内湿度和温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工业生产环境的空气温湿度要求越来越高,恒温恒湿环境控制设备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目前,主流的恒温恒湿机基本都配置有电加热功能。在恒温恒湿机使用时,当室内湿度大于设定湿度,且室内温度小于或等于设定温度时,为避免温度超调,启动电加热功能,电加热系统进行室内加热工作;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需要升温,但恒温恒湿机会存在室外换热器结霜化霜的问题,会导致温度波动不满足要求,此时使用室内电加热调节温度。但是,如果使用电加热系统进行加热,则会使恒温恒湿机的耗电增加,能效降低。
为降低能耗,在发明人所知晓的相关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缩机排出的高温(70℃~90℃)的热源启动再热器的方案,从而进行再热,因此能够降低电力消耗。但在除湿再热模式下,为保证除湿效果,室内出风温度可调性不高,无法获得理想的室内湿度和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存在除湿再热模式下室内出风温度可调性不高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能够降低能耗并提高出风温度可调性。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
压缩机;
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以及
阀门组件,用于控制冷媒的流向和通断,形成冷媒回路;
其中,阀门组件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室外风机和第二室外风机,第一室外风机与第一室外换热器位于第一风道内,第二室外风机与第二室外换热器位于处于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独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的第一端与连接管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储液罐第二端的通路中设有第一膨胀阀,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储液罐第二端的通路中设有第二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管路的通路中设有第三膨胀阀,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管路的通路中设有第四膨胀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室内侧风机,室内侧风机、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位于同一风道内,室内侧风机产生的室内侧回风依次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和第一室内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门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
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
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
第四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
第五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
第六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以及
第七控制阀,用于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节流元件,其设置于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端的通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截止阀,其设于阀门组件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端的通路中;
第二截止阀,其设于阀门组件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一端的通路中;
第三截止阀,其设于连接管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以及阀门组件,室外机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二室外换热器以及储液罐。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前述热泵系统,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并基于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中的阀门组件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第一除湿再热模式、第二除湿再热模式、第三除湿再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运行模式为第一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运行模式为第二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通;
当运行模式为第三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压缩机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相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运行模式为第二除湿再热模式状态下,当室内湿度降至预设湿度且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降低第一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待预设时间后若室内温度仍小于预设温度时,提高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换热量。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
存储器;和
处理器,耦接至存储器,其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方法。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前述热泵系统,以及前述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前述方法。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室内换热器和两个室外换热器,在除湿再热模式下,两个室外换热器可分别独立分配通过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实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独立可调,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室内出风温度可调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室内湿度和温度。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制冷/除湿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除湿再热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除湿再热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三除湿再热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制热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制热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一化霜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热泵系统的一些实施例在第二化霜模式下的热泵系统冷媒流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2、第一控制阀;3、第二控制阀;4、第八控制阀;5、第三控制阀;6、第四控制阀;7、第五控制阀;8、第九控制阀; 9、第六控制阀;10、第七控制阀;11、第一室内换热器;12、第二室内换热器;13、室内侧风机;14、第三膨胀阀;15、第四膨胀阀;16、节流元件;17、第一截止阀;18、第二截止阀;19、第三截止阀;20、第一室外换热器;21、第二室外换热器;22、第一膨胀阀;23、第二膨胀阀;24、储液罐;25、第一室外风机;26、第二室外风机;100、室内机;200、室外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结合图1~图8所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二室外换热器21以及阀门组件,其中,阀门组件用于控制冷媒的流向和通断,形成冷媒回路。通过控制阀门组件的动作能够实现制冷、制热等功能。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室外换热器2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可以为多种换热器。
如图1所示,阀门组件分别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
热泵系统在除湿功能下通常送出的风比较凉,需要再热送风,通过控制阀门组件的动作,如图2~图4所示,压缩机1的排气口输出的冷媒可以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11输出的冷媒通过连接管路进入热泵系统的冷媒回路,在保留热泵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同时实现了除湿再热,当室内湿度大于设定湿度,且室内温度小于等于设定温度时,为避免温度超调,利用第一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冷凝热进行再热送风。通过利用第一室内换热器11产生的冷凝热对空气进行再热,实现除湿时的空气再热功能,相比于电加热系统更加经济和节能。
在该示意性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室内换热器和两个室外换热器,在除湿再热模式下,两个室外换热器可分别独立分配通过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实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独立可调,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室内出风温度可调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室内湿度和温度。
为实现两个室外换热器的散热量可分别独立可调,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8所示,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室外风机25和第二室外风机26,第一室外风机25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位于第一风道内,第二室外风机26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1位于处于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独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热泵系统还包括储液罐24,储液罐24的第一端与连接管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连接储液罐24第二端的通路中设有第一膨胀阀22,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储液罐24第二端的通路中设有第二膨胀阀23。第一膨胀阀22和第二膨胀阀23接受经液化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并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储液罐24临时储存冷媒,确保热泵系统运行稳定。
为实现各个模式的切换,如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管路的通路中设有第三膨胀阀14,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端连接连接管路的通路中设有第四膨胀阀 15。第三膨胀阀14和第四膨胀阀15接受经液化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并转换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储液罐24临时储存冷媒,确保热泵系统运行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8所示,热泵系统还包括室内侧风机13,室内侧风机13、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位于同一风道内,室内侧风机13产生的室内侧回风依次经过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室内换热器11。
作为阀门组件的一种实现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控制阀2、第二控制阀3、第三控制阀5、第四控制阀6、第五控制阀7、第六控制阀9以及第七控制阀10,其中,第一控制阀2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3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端的通断;第三控制阀5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一端的通断;第四控制阀6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端的通断;第五控制阀7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端的通断;第六控制阀9 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一端的通断;第七控制阀10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端的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阀门组件还包括第八控制阀 4和第九控制阀8,第八控制阀4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端的通断,第九控制阀8用于控制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端的通断,第八控制阀4的通断与第一控制阀2的通断控制保持一致,可作为第一控制阀2的备用机构,防止第一控制阀2失效时系统无法工作,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同样地,第九控制阀8的通断与第四控制阀6的通断控制保持一致,可作为第四控制阀6的备用机构,防止第四控制阀6失效时系统无法工作,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控制阀包括电磁阀,其得电时导通,失电时断开。电磁阀相较于电动球阀而言,只是单向流动和单向承压,对电磁阀的要求更低,具有较高的可实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热泵系统还包括节流元件16,其设置于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端的通路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节流元件16包括为毛细管等。节流元件16连接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端口和压缩机1的吸气口,可以在制冷/除湿模式时,将第一室内换热器11切换至低压侧,同时排走里面的液态制冷剂,避免第一室内换热器11存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热泵系统还包括第一截止阀 17、第二截止阀18以及第三截止阀19,其中,第一截止阀17设于阀门组件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端的通路中;第二截止阀18设于阀门组件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一端的通路中;第三截止阀19设于连接管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系统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室内机100包括压缩机1、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室内换热器12以及阀门组件,室外机200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二室外换热器21以及储液罐24,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设置在室内机中,储液罐设置在室外机中。
相应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前述热泵系统,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并基于运行模式控制热泵系统中的阀门组件的动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行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第一除湿再热模式、第二除湿再热模式、第三除湿再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制冷/除湿模式时,控制第五控制阀7、第六控制阀9和第一控制阀2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如图1所示,在制冷/除湿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不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11不进行工作。压缩机 1的排气口排出的一路冷媒通过第五控制阀7、第一截止阀17、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膨胀阀22、储液罐24、第三截止阀19、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另一路冷媒通过第六控制阀9、第二截止阀18、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储液罐24、第三截止阀19、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一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第七控制阀10、第一控制阀2、第五控制阀7和第六控制阀9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如图2所示,在第一除湿再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一路冷媒通过第七控制阀10、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三膨胀阀14、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 的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11产生冷凝热,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除湿。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二路冷媒通过第五控制阀7、第一截止阀17、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膨胀阀22、储液罐24、第三截止阀19、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三路冷媒通过第六控制阀9、第二截止阀18、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储液罐24、第三截止阀19、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二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第七控制阀10、第一控制阀2、第五控制阀7和第三控制阀5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和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分别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如图3所示,在第二除湿再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一路冷媒通过第七控制阀10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三膨胀阀 14、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11产生冷凝热,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制冷除湿。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二路冷媒通过第五控制阀 7、第一截止阀17、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膨胀阀22、第二膨胀阀 23、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18和第三控制阀5,返回压缩机 1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三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第七控制阀10、第一控制阀2、第六控制阀9和第二控制阀3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如图4所示,在第三除湿再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一路冷媒通过第七控制阀10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三膨胀阀 14、第四膨胀阀15、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第一控制阀2,返回至压缩机1的吸气口。第一室内换热器11产生冷凝热,第二室内换热器12进行制冷除湿。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二路冷媒通过第六控制阀 9、第二截止阀18、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膨胀阀23、第一膨胀阀 22、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18和第二控制阀3,返回压缩机 1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一制热模式时,控制第七控制阀10、第四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3和第三控制阀5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内换热器 12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相通。
如图5所示,在第一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一路冷媒通过第七控制阀10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11后,通过第三膨胀阀14和第三截止阀19进入储液罐24。第一室内换热器11产生冷凝热。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二路冷媒通过第四控制阀6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通过第四膨胀阀15和第三截止阀19进入储液罐24。第二室内换热器12产生冷凝热。储液罐24输出的一路冷媒经过第二膨胀阀23、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18和第三控制阀5,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储液罐24输出的另一路冷媒经过第一膨胀阀 22、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截止阀17和第二控制阀3,返回压缩机 1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二制热模式时,控制第四控制阀6、第二控制阀3和第三控制阀5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分别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相通。
如图6所示,在第二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不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11不进行工作。压缩机 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通过第四控制阀6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12、通过第四膨胀阀15和第三截止阀19进入储液罐24。第二室内换热器12 产生冷凝热。储液罐24输出的一路冷媒经过第二膨胀阀23、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18和第三控制阀5,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储液罐24输出的另一路冷媒经过第一膨胀阀22、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截止阀17和第二控制阀3,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一化霜模式时,控制第四控制阀6、第六控制阀9和第二控制阀3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连通。
如图7所示,在第一化霜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不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11不进行工作。压缩机 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一路冷媒通过第四控制阀6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 12、通过第四膨胀阀15和第三截止阀19进入储液罐24,第二室内换热器12产生冷凝热。储液罐24输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膨胀阀22、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截止阀17和第二控制阀3,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二路冷媒通过第二截止阀18、第二室外换热器21和第二膨胀阀23后,经过第一膨胀阀22、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截止阀17和第二控制阀3,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进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化霜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运行模式为第二化霜模式时,控制第四控制阀6、第五控制阀7和第三控制阀5导通,使得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和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连通,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
如图8所示,在第二化霜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冷媒不通过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室内换热器11不进行工作。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一路冷媒通过第四控制阀6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 12、通过第四膨胀阀15和第三截止阀19进入储液罐24,第二室内换热器12产生冷凝热。储液罐24输出的冷媒经过第二膨胀阀23、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18和第三控制阀5,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压缩机1的排气口排出的第二路冷媒通过第一截止阀17、第一室外换热器20和第一膨胀阀22后,经过第二膨胀阀23、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18和第三控制阀5,返回压缩机1的吸气口,进行第一室外换热器的化霜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室内有冷负荷或湿负荷时,系统先进入制冷 /除湿模式,可以使用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的函数关系式表征冷负荷,可以使用室内含湿量与设定含湿量的差值的函数关系式表征湿负荷。当湿负荷大于冷负荷时,例如,含湿量未到设定值,但室内温度已经比设定低,则会进入第一除湿再热模式。
当在第一除湿再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换热量最大时,仍不满足室内湿负荷需求,则进入第二除湿再热模式,如图3所示,通过减少第一室外换热器20,增大了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换热量;通过增大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换热量,减小了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换热量。或者进入第三除湿再热模式,如图4所示,通过减少第二室外换热器 21的换热量,增大了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换热量;通过增大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量,减小了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换热量。两个室外换热器可分别独立分配通过两个室内换热器的冷媒,实现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独立可调,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提高了室内出风温度可调性,从而获得理想的室内湿度和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运行模式为第二除湿再热模式状态下,当室内湿度降至预设湿度且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降低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量。这样控制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换热量增大,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待预设时间后若室内温度仍小于预设温度时,提高压缩机1的工作频率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换热量,这样控制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1换热量进一步增大,从而提高室内温度,由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因压缩机频率增大而造成换热量增加,通过提高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换热量,使得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散热量保持不变,从而保持室内湿度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在运行模式为第三除湿再热模式状态下,当室内湿度降至预设湿度且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降低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换热量。这样控制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换热量增大,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待预设时间后若室内温度仍小于预设温度时,提高压缩机1的工作频率和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量,这样控制使得第一室内换热器 11换热量进一步增大,从而提高室内温度,由于第二室内换热器12因压缩机频率增大而造成换热量增加,通过提高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量,使得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散热量保持不变,从而保持室内湿度不变。
当室内有热负荷需求时,则进入第一制热模式或第二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或第二化霜模式根据对应室外侧换热器是否需要化霜对应的条件面触发。
当室内温度小于设定温度,需要升温,但热泵系统会存在室外换热器结霜化霜的问题,会导致温度波动不满足要求,此时需要进行化霜。热泵系统使用双室外侧换热器,采用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可以做到异步化霜,且化霜时室内侧换热器依然保持高压状态,保持室内侧热量输出,减小普通热泵空调化霜时因室内侧换热器不制热导致的室内温度大幅波动。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处理器耦接至存储器,其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前述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高速RAM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包括存储器阵列。存储器还可能被分块,并且块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虚拟卷。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公开的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前述热泵系统,以及前述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设备为热泵型的恒温恒湿机等。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前述方法。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8)
1.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
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第二室内换热器(12);
第一室外换热器(2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以及
阀门组件,用于控制冷媒的流向和通断,形成冷媒回路;
其中,所述阀门组件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吸气口、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端通过连接管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阀门组件包括:
第一控制阀(2),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端的通断;
第二控制阀(3),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端的通断;
第三控制阀(5),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一端的通断;
第五控制阀(7),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端的通断;
第六控制阀(9),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一端的通断;以及
第七控制阀(10),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一端的通断,
所述热泵系统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并基于运行模式控制所述阀门组件的动作,所述运行模式包括第一除湿再热模式、第二除湿再热模式以及第三除湿再热模式,在所述第一除湿再热模式,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和第二室外换热器(21)均用作冷凝器,在所述第二除湿再热模式,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用作冷凝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用于蒸发器,在所述第三除湿再热模式,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用作蒸发器,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用于冷凝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室外风机(25)和第二室外风机(26),所述第一室外风机(25)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位于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室外风机(26)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位于处于第二风道内,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独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24),所述储液罐(24)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管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罐(24)第二端的通路中设有第一膨胀阀(22),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储液罐(24)第二端的通路中设有第二膨胀阀(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连接管路的通路中设有第三膨胀阀(14),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连接管路的通路中设有第四膨胀阀(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侧风机(13),所述室内侧风机(13)、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位于同一风道内,所述室内侧风机(13)产生的室内侧回风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和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
第四控制阀(6),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第一端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元件(16),其设置于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第二端的通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截止阀(17),其设于所述阀门组件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第一端的通路中;
第二截止阀(18),其设于所述阀门组件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第一端的通路中;
第三截止阀(19),其设于所述连接管路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所述室内机(100)包括所述压缩机(1)、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以及所述阀门组件,所述室外机(200)包括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以及储液罐(24)。
10.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热泵系统,包括:
确定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并基于所述运行模式控制所述热泵系统中的阀门组件的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制冷/除湿模式、第一除湿再热模式、第二除湿再热模式、第三除湿再热模式、第一制热模式、第二制热模式、第一化霜模式和第二化霜模式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一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二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连通,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当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三除湿再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通,控制所述压缩机(1)的吸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12)的第一端相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运行模式为第二除湿再热模式状态下,当室内湿度降至预设湿度且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降低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20)的换热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待预设时间后若室内温度仍小于预设温度时,提高所述压缩机(1)的工作频率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21)的换热量。
16.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和
处理器,耦接至所述存储器,其被配置为基于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方法。
17.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热泵系统,以及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泵系统的控制装置。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94364.7A CN112303954B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94364.7A CN112303954B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3954A CN112303954A (zh) | 2021-02-02 |
CN112303954B true CN112303954B (zh) | 2024-04-26 |
Family
ID=7433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94364.7A Active CN112303954B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039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76136A (zh) * | 2021-10-18 | 2021-12-10 | 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式新风除湿机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6913A (zh) * | 2003-12-05 | 2004-11-17 | 清华大学 | 一种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 |
CN2906435Y (zh) * | 2006-05-27 | 2007-05-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换热器空调器 |
CN108507211A (zh) * | 2018-02-05 | 2018-09-07 | 烟台大学 | 一种供热空调、热水、干燥一体化的热泵综合装置 |
US20200096236A1 (en) * | 2018-09-24 | 2020-03-26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latent capacity |
CN111780254A (zh) * | 2020-07-02 | 2020-10-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13480643U (zh) * | 2020-11-18 | 2021-06-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
-
2020
- 2020-11-18 CN CN202011294364.7A patent/CN1123039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46913A (zh) * | 2003-12-05 | 2004-11-17 | 清华大学 | 一种并联型热泵调温调湿机组 |
CN2906435Y (zh) * | 2006-05-27 | 2007-05-3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换热器空调器 |
CN108507211A (zh) * | 2018-02-05 | 2018-09-07 | 烟台大学 | 一种供热空调、热水、干燥一体化的热泵综合装置 |
US20200096236A1 (en) * | 2018-09-24 | 2020-03-26 | Lennox Industries Inc. | Hvac system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latent capacity |
CN111780254A (zh) * | 2020-07-02 | 2020-10-1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13480643U (zh) * | 2020-11-18 | 2021-06-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3954A (zh) | 2021-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56233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US8875540B2 (en) | Humidity control apparatus | |
CN110425764B (zh) |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2228977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CN109595845B (zh) | 新风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2268381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2228992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0425765B (zh) |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8775664B (zh) |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1811035A (zh) | 一种除湿再热的单元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936539U (zh) | 一种热泵空调系统 | |
CN213480643U (zh) |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 |
CN112303954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CN213480647U (zh) | 热泵系统及其空调设备 | |
CN112577101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514499U (zh) | 热泵系统和空调设备 | |
CN112797669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设备 | |
CN214891574U (zh) | 热泵系统及其空调设备 | |
US20220090816A1 (en) | Multi-air conditioner for heating, cooling, and ventilation | |
CN112268380B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3266890A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空调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0207419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10207417B (zh) | 空调系统 | |
US20220307745A1 (en) |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11578450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