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634B - 一种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90634B CN112290634B CN202011210646.4A CN202011210646A CN112290634B CN 112290634 B CN112290634 B CN 112290634B CN 202011210646 A CN202011210646 A CN 202011210646A CN 112290634 B CN112290634 B CN 1122906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ve
- negative
- magnet
- charging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该装置包括:充电底座,用于放置移动终端,设有内部装有填充液和磁粉的收容腔以及导磁体,导磁体位于收容腔的一侧,包括用于导通移动终端的正负极的正极导磁部和负极导磁部;充电电源,包括分别接入外部电路正负极的正极磁体和负极磁体,正极磁体和正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负极磁体和负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充电电源和充电底座装配,在磁性的作用下,部分磁粉排列连接正极磁体和正极导磁部,部分磁粉排列连接负极磁体和负极导磁部。通过上述方式,由于磁性的作用,磁粉连接充电电源和充电底座的正负极,充电底座导通移动终端的正负极,从而形成回路,实现给移动终端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手机、平板灯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这类移动终端都属于电子产品,其内部都设置有电池,通过电池对手机、平板灯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才能保证移动终端的正常使用,当电池的用量较低,或者电池用量用光时,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需要有相应的数据线和插头,数据线分别连接插头和移动终端,插头再插入外部电路中,以实现对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将移动终端放置于充电底座上即可实现充电,无需数据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所述装置包括:
充电底座,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导磁体和收容腔,所述导磁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一侧,包括正极导磁部和负极导磁部,所述正极导磁部和所述负极导磁部分别用于导通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负极,所述收容腔内装有填充液和磁粉;
充电电源,包括正极磁体和负极磁体,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分别接入外部电路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正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所述负极磁体和所述负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
所述充电电源和所述充电底座装配,在磁性的作用下,部分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正极导磁部,部分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所述负极导磁部。
可选的,所述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固定,形成所述收容腔;
所述正极导磁部和所述负极导磁部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移动终端接触的一面,其中,所述正极导磁部位于所述导磁体的中间位置,所述负极导磁部位于所述正极导磁部外围。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阻隔壁,所述阻隔壁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阻隔壁将所述收容腔分为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
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均装有所述填充液和所述磁粉,其中,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正极导磁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收容腔和所述负极导磁部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
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容纳腔,部分所述充电电源安装收容于所述容纳腔。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密封固定装配,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拆卸装配。
可选的,所述第三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
所述充电电源还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安装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正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正极,所述负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负极。
可选的,所述第三壳体设有隔开壁,所述隔开壁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开壁将所述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所述正极磁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负极磁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可选的,所述隔开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所述正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正极,所述负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负极。
可选的,所述填充液为油性物质,不导电。
可选的,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的极性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电源和充电底座,其中,所述充电底座用于放置移动终端,设有导磁体和收容腔,所述导磁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一侧,包括用于导通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负极的正极导磁部和负极导磁部,所述收容腔内装有填充液和磁粉,所述磁粉具有导电性以及磁性,所述充电电源包括正极磁体和负极磁体,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分别连接外部电路的正负极,且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正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所述负极磁体和所述负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所述充电底座和所述充电电源装配,使得在磁性的作用下,磁粉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正极导磁部,以及连接负极磁体和负极导磁部。通过上述方式,在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上,使得在磁性的作用下,部分的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正极导磁部,部分的所述磁粉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所述负极导磁部,由于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分别接入外部电路的正负极,以及正极导磁部和负极导磁部导通移动终端的正负极,使得整体形成回路,实现给所述移动终端充电,并且实现无需数据线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一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另一工作原理图;
请参阅图1至图4,100为充电装置,11为充电底座,12为充电电源,111为第一壳体,112为第二壳体,113为第三壳体,1111为本体部,1112为阻隔壁,1113为第一收容腔,1114为第二收容腔,1115为正极导磁部,1116为负极导磁部,1131为隔开壁,1132为第一容纳腔,1133为第二容纳腔,121为正极磁体,122为正极线,123为负极磁体,124为负极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所述充电装置100用于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所述移动终终端为具有通讯功能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所述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底座11和充电电源12,其中,所述充电电源12和所述充电底座11装配固定,所述充电电源12用于接入外部电路,所述充电底座11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间接将所述移动终端连接入外部电路,以实现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的目的。
在需要为所述移动终端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上,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充电底座11和所述充电电源12实现电性连接,即实现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外部电路,以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当充满电之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充电底座11上拿开,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充电底座11之间断开不连接,则所述移动终端和外部电路断开,以断开充电。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所述充电底座11包括多个部分,并且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充电电源12的腔体,在安装时,所述充电电源12部分安装收容于所述充电底座11内,所述移动终端位于所述充电底座11外。
具体的,所述充电底座11包括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和第三壳体113,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三壳体113均与所述第二壳体112装配,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为固定装配,并且具有防水设置,所述第二壳体112和所述第三壳体113为可拆卸装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111包括本体部1111和阻隔壁1112,其中,所述本体部1111呈具有凹槽的圆盘状,所述阻隔壁1112呈圆环状,所述阻隔壁1112自所述本体部1111延伸得到,所述第二壳体112也呈具有凹槽的圆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的结构设置相同。
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装配固定之后,形成收容腔(未标示),所述收容腔为封闭状,所述阻隔壁1112位于所述收容腔内,将所述收容腔隔开形成第一收容腔1113和第二收容腔1114。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座11内部装有填充液以及磁粉,该填充液可以为油性物质,该填充液的密度与水相似,具有不导电、不易燃、导热性能良好等优点,用于对所述磁粉提供浮力,所述磁粉具有导电性和磁性,在电的作用下,可规则排列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收容腔1113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114内均装有上述填充液和磁粉,两个腔体内的磁粉分别用于导通正极和负极,设置所述阻隔壁1112,隔开正极和负极的导通,避免正极和负极接触造成短路。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充电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底座11上设有导磁体,所述导磁体设于所述本体部1111上与所述移动终端接触的一面,所述导磁体包括正极导磁部1115和负极导磁部1116,其中,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用于连接导通所述移动终端的正极,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用于连接导通所述移动终端的负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磁体不具有磁性,即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均不具有磁性,并且,所述导磁体的特性为,在接触具有磁性的物体时,所述导磁体具有磁性,在不接触带有磁性的物体,或者,在接触不带有磁性的物体时,所述导磁体不具有磁性。
可选的,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上设置两个用于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接触的接触点,分别设为正极充电脚和负极充电脚,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均具有磁性,并且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正负极,在使用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上,使得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接触,所述负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接触,通过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为所述导磁体提供磁性,使得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带有磁性,从而使得在充电时,在磁性的作用下,磁粉连接充电电源12和正极导磁部1115,以及连接充电电源12和负极导磁部1116,从而实现连接所述移动终端的电池的正负极,形成回路,进而实现给移动终端充电的目的。
可选的,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上设置有用于收容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的收容槽,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可相对于所述收容槽转动,在需要进行充电时,将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从所述收容槽中转动取出,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突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再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上进行充电。
可选的,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均由若干个相互绝缘的小块组成,其中,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的若干个小块之间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锡连接或者导线连接,当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的其中一个小块接触到具有磁性的物体时,整个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具有磁性,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的若干个小块之间连接,其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锡连接或者导线连接,当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的其中一个所述小块接触到具有磁性的物体时,整个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具有磁性。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位于所述导磁体的中间位置,呈圆形,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位于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的外围,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的面积大于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的面积,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接触点的设置相关,其目的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的放置角度多样化。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的设置位置、形状以及面积等可以进行变更,在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壳体113和所述第二壳体112装配,用于收容部分的所述充电电源12,其装配方式可以为固定装配,也可以为可拆卸装配,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113和所述第二壳体112之间为可拆卸装配,使得在所述充电电源12出现问题时,可将所述充电电源12取出进行检查或者替换。
所述第三壳体113和所述第二壳体112装配之后,形成容纳腔(未标示),部分的所述充电电源12安装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的,一种方式为,所述第三壳体113设有隔开壁1131,所述隔开壁1131将所述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1132和第二容纳腔1133,所述第一容纳腔1132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均用于安装收容部分的所述充电电源12,并且,所述第一容纳腔1132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之间为连通的状态,所述隔开壁113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三壳体113的凹槽底部至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表面的高度,所述第三壳体113上设有第一开口(图未示),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用于供所述充电电源12穿过。
可选的,另一种方式为,所述第三壳体113设有隔开壁1131,所述隔开壁1131将所述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1132和第二容纳腔1133,所述第一容纳腔1132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均用于安装收容部分的所述充电电源12,所述隔开壁1131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三壳体113的凹槽底部至所述第二壳体112的表面,所述第三壳体113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和外部环境,所述隔开壁1131上设有第二开口(图未示),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1132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用于供所述充电电源12穿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隔开壁1131用于隔开所述充电电源12的正极和负极,避免正负极接触造成短路。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充电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电源12包括正极磁体121、正极线122、负极磁体123和负极线124,其中,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均具有磁性,并且极性相同,所述正极线122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和外部电路的正极,所述负极线124连接所述负极磁体123和外部电路的负极。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充电电源12的结构为部分充电电源12的结构,实际上,所述充电电源12应当还包括插头(图未示),通过插头接入外部电路的正负极,以及将所述正极磁体121和外部电路的正极连接,将所述负极磁体123和外部电路的负极连接,最终实现电路连接以及供电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极磁体12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所述负极磁体123的数量设置为四个,所述正极线122和所述负极线124的数量均设置为一根,一根所述正极线122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一根所述负极线124穿过四个所述负极磁体123。
一个所述正极磁体12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32,四个所述负极磁体123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所述隔开壁1131将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隔开,避免接触造成短路。
可选的,可以对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的数量设置进行变更,在此对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的数量设置不作限制。
一种装配和使用方式为,将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装配固定,在所述第一收容腔1113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114内装入填充液和磁粉,将所述第一壳体111和所述第二壳体112密封,将所述充电电源12的正极磁体121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32,负极磁体123体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133,并且,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均与所述第二壳体112的外表面固定,以此固定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的位置,将所述第三壳体113和所述第二壳体112装配,将所述充电电源12的插头接入外部电路,在使用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的导磁体上,其中,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接触,所述负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接触,以实现给所述移动终端充电。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和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在所述移动终端未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上时,由于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具有磁性,并且极性相同,对所述充电底座11内的磁粉具有吸引的作用,所述磁粉位于所述充电底座11内靠近所述正极磁体121和负极磁体123的一端,当需要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的导磁体上,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接触,所述负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接触,由于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充电脚均为具有磁性的金属材料,使得所述导磁体具体磁性,磁粉在正极磁体121、负极磁体123以及导磁体的作用下,呈现排列连接,从而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以及所述负极磁体123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进而使得所述正极充电脚、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正极磁体121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充电脚、负极导磁部1116和所述负极磁体123之间电性连接,又由于所述充电电源12的插头接入外部电路,所述正极线122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和外部电路的正极,所述负极线124连接所述负极磁体123和外部电路的负极,从而形成回路,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充电,并且实现无需数据线连接就能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在所述阻隔壁1112和所述隔开壁1131的作用下,位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13内排列连接的磁粉和位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114内排列连接的磁粉不会接触,避免出现正负极接触而造成短路的情况,保证充电的稳定性。
当对所述移动终端充满电之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充电底座11上拿开,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不接触,所述负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不接触,使得所述导磁体失去磁性,原先呈排列连接的磁粉散开,则电路连接断开,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的磁性吸引下,所述磁粉移动至所述收容腔内靠近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00,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所述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电源12和充电底座11,其中,所述充电底座11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导磁体和收容腔,所述导磁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一侧,包括用于导通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负极的正极导磁部1115和负极导磁部1116,所述收容腔内装有填充液和磁粉,所述磁粉具有导电性以及磁性,所述充电电源12包括正极磁体121和负极磁体123,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分别连接外部电路的正负极,且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位于相对位置,所述负极磁体123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位于相对位置,所述充电底座11和所述充电电源12装配,使得在磁性的作用下,磁粉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正极导磁部1115,以及连接负极磁体123和负极导磁部1116。通过上述方式,在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上,使得在磁性的作用下,部分的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部分的所述磁粉连接所述负极磁体123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由于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分别接入外部电路,以及正极导磁部1115和负极导磁部1116导通移动终端的正负极,使得整体形成回路,实现给所述移动终端充电,并且实现无需数据线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后盖上设有具有磁性的正极充电脚和负极充电脚,在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充电底座11上之后,所述正极充电脚和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接触,所述负极充电脚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接触,使得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均具有磁性,由于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具有磁性,所述磁粉具有磁性,使得在磁性的作用下,部分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正极导磁部1115和所述正极磁体121,部分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负极导磁部1116和所述负极磁体123,进而连接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正极充电脚,所述负极磁体123和所述负极充电脚,又由于所述正极磁体121和所述负极磁体123分别接入外部电路的正负极,使得整体形成回路,从而实现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以及实现无需数据线连接就能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充电底座,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设有导磁体和收容腔,所述导磁体位于所述收容腔的一侧,包括正极导磁部和负极导磁部,所述正极导磁部和所述负极导磁部分别用于导通所述移动终端的正负极,所述收容腔内装有填充液和磁粉;
充电电源,包括正极磁体和负极磁体,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分别接入外部电路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正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所述负极磁体和所述负极导磁部位于相对位置;
所述充电电源和所述充电底座装配,在磁性的作用下,部分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正极导磁部,部分所述磁粉排列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所述负极导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固定,形成所述收容腔;
所述正极导磁部和所述负极导磁部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移动终端接触的一面,其中,所述正极导磁部位于所述导磁体的中间位置,所述负极导磁部位于所述正极导磁部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阻隔壁,所述阻隔壁位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阻隔壁将所述收容腔分为第一收容腔和第二收容腔;
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均装有所述填充液和所述磁粉,其中,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正极导磁部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收容腔和所述负极导磁部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底座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装配,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侧;
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容纳腔,部分所述充电电源安装收容于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密封固定装配,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拆卸装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环境;
所述充电电源还包括正极线和负极线,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安装收容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正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正极,所述负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负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设有隔开壁,所述隔开壁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隔开壁将所述容纳腔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所述正极磁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负极磁体安装收容于所述第二容纳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开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
所述正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接所述正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正极,所述负极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负极磁体和外部电路的负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液为油性物质,不导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磁体和所述负极磁体的极性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0646.4A CN112290634B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10646.4A CN112290634B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90634A CN112290634A (zh) | 2021-01-29 |
CN112290634B true CN112290634B (zh) | 2022-08-05 |
Family
ID=74350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10646.4A Active CN112290634B (zh) | 2020-11-03 | 2020-11-03 | 一种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906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41830B (zh) * | 2021-05-27 | 2022-12-09 |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座、移动终端以及充电系统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8917A (ja) * | 1993-03-04 | 1994-09-16 | Konica Corp | 帯電装置 |
JP2001201917A (ja) * | 2000-01-17 | 2001-07-27 | Canon Inc | 帯電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407413A (zh) * | 2001-08-21 | 2003-04-0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导电元件和装备有导电元件的图象形成装置 |
CN202662446U (zh) * | 2011-11-29 | 2013-01-09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新型无线充电的松耦合变压器 |
CN205178559U (zh) * | 2015-11-05 | 2016-04-20 | 石雄 | 一种磁吸式充电器 |
CN206023270U (zh) * | 2016-07-25 | 2017-03-15 | 张伟 | 车载移动终端充电装置 |
CN108565919A (zh) * | 2018-04-28 | 2018-09-21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无线充电壳体、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器 |
CN109003790A (zh) * | 2018-07-27 | 2018-12-14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
CN208623737U (zh) * | 2018-05-30 | 2019-03-19 | 成都大学 | 一种太阳能充电手机壳 |
CN110911114A (zh) * | 2019-11-29 | 2020-03-24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导热无线充电接收端用复合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11-03 CN CN202011210646.4A patent/CN1122906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8917A (ja) * | 1993-03-04 | 1994-09-16 | Konica Corp | 帯電装置 |
JP2001201917A (ja) * | 2000-01-17 | 2001-07-27 | Canon Inc | 帯電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407413A (zh) * | 2001-08-21 | 2003-04-0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导电元件和装备有导电元件的图象形成装置 |
CN202662446U (zh) * | 2011-11-29 | 2013-01-09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新型无线充电的松耦合变压器 |
CN205178559U (zh) * | 2015-11-05 | 2016-04-20 | 石雄 | 一种磁吸式充电器 |
CN206023270U (zh) * | 2016-07-25 | 2017-03-15 | 张伟 | 车载移动终端充电装置 |
CN108565919A (zh) * | 2018-04-28 | 2018-09-21 |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自适应无线充电壳体、充电方法及无线充电器 |
CN208623737U (zh) * | 2018-05-30 | 2019-03-19 | 成都大学 | 一种太阳能充电手机壳 |
CN109003790A (zh) * | 2018-07-27 | 2018-12-14 | 南京大学射阳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911114A (zh) * | 2019-11-29 | 2020-03-24 |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导热无线充电接收端用复合隔磁片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90634A (zh) | 2021-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44845B2 (en) | Power plug, electrical plu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harger assembly | |
CN105098225B (zh) | 充电圆柱锂电池 | |
CN112290634B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CN112909440A (zh) | 带照明的充电电池 | |
CN214226999U (zh) | 一种圆柱形可充电锂电池 | |
KR100572178B1 (ko) | 전지를 내장한 휴대전기기기 | |
CN211579616U (zh) | 一种侧面电极电池的充电装置 | |
CN113991262B (zh) | 一种储能电池过热保护系统 | |
CN215008347U (zh) | 充电电池的指示结构 | |
CN103825319B (zh) | 一种充电器 | |
CN210745521U (zh) |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 | |
CN209545195U (zh) | 一种接触式无线充电的充电座 | |
KR20020086442A (ko) | 영구자석 단자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2 장치간 전기적 콘택 구조 | |
GB2544363A (en) | Prismatic accumulator cell and accumulator pack | |
CN108899721B (zh) | 充电互联模组 | |
US20150140377A1 (en) | Battery structures | |
CN218513633U (zh) | 内置锂电池的可充电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0718955A (zh) | 一种侧面电极电池的充电装置 | |
CN221282528U (zh) | 一种直充式魔方充电盒及魔方组件 | |
CN204720512U (zh) | 充电圆柱锂电池及其充电电池盒 | |
KR20160051434A (ko) | Usb 충전단자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CN211239404U (zh) | 充电系统 | |
CN215989396U (zh) | 一种锂电池组充放电插头连接器 | |
CN217544833U (zh) | 电池可拆卸的充电宝 | |
CN209298399U (zh) | 便携式大功率传输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